1. 河北历史名人
1、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赵云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2、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
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在位短短的5年间,柴荣清吏治,选人才,修订刑律和历法,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
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
这种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哗众取宠,只作作样子。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3、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
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 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知成都府。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挫阴谋,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
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
在宋太宗传位真宗的过程中,吕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宗即位之初的稳定政局也离不开吕端,他在对待拥立赵元佐集团的人的问题上,很稳健老练。他首先让李皇后之弟李继隆为使相,表示尊崇,出镇陈州。
接着,吕端以王继恩、李昌龄交接请托“泄露宫禁语言”的罪名,对王继恩较重处分是(安置均州),对李昌龄只是以大幅度贬官(贬为忠武军司马)了事。处理秘书监胡旦,只说他起草诏书“颇恣胸臆”,有诽谤言辞,除名流放浔州,处理也是偏重的。
但在处理时,吕端都没有指明他们是因拥立赵元佐而得罪的,而且除王继恩以外的诸人,也都得到了从宽处理。
4、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为官之后,仕途坎坷,未尽其才,历任御史中尉、 北中郎将,迁冀州长史、青州刺史 、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转河南尹,封永宁伯。 执法严峻,拜关右慰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为叛臣萧宝夤部将郭子恢杀于阴盘驿,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郦道元撰有《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5、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赵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
2. 河北省历史故事
1、邯郸学步的故事: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
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2、赵云的故事:
赵云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
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 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3、河伯娶妇的故事:
魏文侯(魏斯)命西门豹为邺城县令。当地巫祝、三老勾结廷掾、豪长,假借河神娶妇,以少女投河,诈取百姓财物。西门豹微服私访,洞察其情,即将计就计。
三月十五日为河神娶妇之期,西门豹亲至河边送亲,故指新妇容貌不佳,命巫祝、三老、廷掾禀明河神,容重选佳丽,将三人相继投入河中。百姓醒悟,河神娶妇之事遂绝。
4、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是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
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
5、窦建德的故事:
窦建德是贝州漳南(河北故城县)人。隋朝末年河北农民起义领袖,东汉大司空窦融后代,辽东宣王窦拓玄孙。
窦建德带领孙安祖进入高鸡泊,举兵反叛,全家坐罪遇害。率部归顺高士达起义军,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于河北。
3. 河北省有什么名人故事的遗迹
1. 黄帝,我们现在知道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总称.史传黄帝部落由甘肃的姬水迁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与当时来自山东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华民族的一系列战争,最终三部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从甘肃迁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战争并最终融合,决不是一个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很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从甘肃迁入河北到一系列战争的完成,可能已经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照现在的观点,完成这一系列伟大战争的黄帝(部落联盟)是河北人。
2. 尧,三皇五帝之一,史传是河北人。
3. 商王朝发迹于河北、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则商王朝开国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6. 赵奢,战国名将,战国中后期整兵团歼灭秦军之第一人.
7.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
8. 乐毅,赵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9. 蔺相如,战国名相,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10. 荀子, 今邯郸一带人,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孙龙,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战国名士,“毛遂自荐”从此成中华美谈.
13. 高渐离,战国侠士.
14. 赵陀,河北正定人,越南开国始皇帝,至今越南将其列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华烈女,千古流传.
16. 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县,每年有大批日本人来千童县祭祖,(可怜那群东渡的河北儿女,或许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变,留下后来的一批孽种)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书,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评说.
18. 赵飞燕,环肥燕瘦.
19. 东汉名臣群,刘秀起兵于河北,当时一大批河北名臣,记不清了,有兴趣者翻书看去.
20.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
21.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22. 扁鹊,中华名医.
23. 李春,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
24. 张角,汉末农民起义领袖.
25. 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 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7. 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8. 张颌,河北河间人,三国名将.
29. 程普,三国名将.
30. 祖狄,东晋北伐名将,中华英雄,从此“闻鸡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闵,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2. 高昂,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3. 李渊,唐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国赵郡(河北赵县)人.
34. 窦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 刘黑闼,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 花木兰,拓拔魏河北人,中华女豪杰,千古美名传.
37. 魏征,唐初名相,中华铁胆直臣.
38. 卢照龄,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39. 高适,著名边塞诗人.
40. 卢纶,著名边塞诗人.
41.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
42. 安禄山,燕赵胡人.
43. 史思明,燕赵胡人.
44. 河朔四镇,读读唐史,强!
45.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46. 五代燕赵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记不清,有兴趣翻翻书去.
47. 柴荣,河北邢台人,北周开国皇帝.
48.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开国黄帝.
49. 赵普,宋朝开国名臣.
50.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51. 穆桂英,北宋女将.
52. 卢俊义,河北大名县人.
53. 燕青,河北大名县人.
54. 柴进,河北沧州人.
55. 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56. 丘处机,宋末元初道学家.
57. 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58. 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9. 张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60. 刘春霖,中国最后一个文状元.
61. 河北武状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来的武状元名单,河北一省约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尘莫及.啥叫尚武之乡!
62. 曹雪芹,汉籍旗人,祖籍河北,文学大家.
63. 霍元甲,天津静海县人,燕赵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赵人,如果连燕赵人也不是,则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静海本属沧州,建国后才划入天津,且静海讲沧州话,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话.)
64. 赵三多,河北衡水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65. 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
66. 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7.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8. 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9. 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70. 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龙,河北正定人.
71. 冯国章,北洋三杰之狗,河北河间人.
72. 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73. 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4. 张爱龄,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5. 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6. 狼牙山五壮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7. 董存瑞, 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8. 马本斋,河北沧州人, 回民,中华抗//日英雄.
79.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
80. 小兵张嘎,少年抗//日英雄.
关汉卿,河北安国人,元朝著名剧作家,写出了《窦娥冤》等名作。
祖冲之,河北涞水人,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是世界上首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曹雪芹,河北丰润人,清代文学家,著有《红楼梦》。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我国现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解放战争中战斗英雄,革命烈士,舍身炸碉堡,用生命为解放隆化铺平道路。
河北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为清代皇室的“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木兰围场。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名列全国第三位,著名的还有邯郸赵王城遗址、涉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衡水景州塔(景县舍利塔)、北齐高氏墓群,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满城汉墓、定州塔,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赵州桥、正定隆兴寺、邢台大开元寺、邢台唐帝陵、邢台殷商遗址、内邱扁鹊庙、沙河宋璟碑、崆山白云洞、天河山、邢台峡谷群、南和白雀庵等。在悠悠历史古迹的背后,河北省也不乏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北戴河、秦皇岛南戴河和唐山沿海的天然海滨风光,优美旖旎的邢台南太行自然风光,辽阔壮美的坝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涞水野三坡,险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种景致相映相成,为“燕赵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故简称冀。
赵邯郸故城 在邯郸市。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丛台 在邯郸市内。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为阅兵与歌舞而建。原名武灵台,登台纵览古城,楼阁园林,湖光山色,尽收眼帘。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诸榭,以战国时燕将乐毅号望诸君命名。台北有七贤祠,内有燕赵名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的塑像。现丛台已扩建为丛台公园。
学步桥 在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据文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桥。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谓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人步履优美,燕国寿陵的少年前往学步,不但没有学会赵国的步法,反而连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记了,弄得不会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左权墓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南艾铺十字岭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安葬在涉县石门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郸。
响堂寺石窟*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北两窟。窟内石雕精美,闻名遐迩。和村东石窟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王朝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邺都(今临漳县),一是晋阳(今太原市)。响堂地处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营造宫苑,凿窟建寺。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是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在石家庄市的就有赵县的赵州桥、正定的大佛寺、平山的中山国遗址、藁城的台西商遗址、新乐的伏羲台、元氏的封龙山、开发岭南的赵坨先人墓。 以上是在石家庄市的文化古迹。关于名胜, 在石家庄市境内的有全国四大悬空寺之一的苍岩山桥楼殿、全国三大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嶂石岩回音壁。还有石家庄是赵云的故里、魏征的故里、苏轼的祖籍所在地。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4. 河北历史故事
一、赵云的故事:
赵云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 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二、董仲舒的故事:
董仲舒是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三、窦建德的故事:
窦建德是贝州漳南(河北故城县)人。隋朝末年河北农民起义领袖,东汉大司空窦融后代,辽东宣王窦拓玄孙。
窦建德带领孙安祖进入高鸡泊,举兵反叛,全家坐罪遇害。率部归顺高士达起义军,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于河北。
四、郦道元的故事:
郦道元,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郦道元爱好读书,并以此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中,书籍是他不可分离的伴侣。他一生中读过许多书,尤其是有关地理记述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他读书非常严肃、认真,对书中的记载力求弄懂、弄通。大量地读书,使他具有渊博的学识,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五、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是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
5.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1、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纪昀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昀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
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一生悉付《四库全书》,其《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四库全书》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开“四库馆”,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关闭“四库馆”,共经历了14个年头。纪晓岚始终担任总纂一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200卷,收正式入库书3461种;存目书6819种,93500余卷。
因《总目》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进献之书有105种,入存目者41种。藏书钤有“春帆校正”、“心与古人会”、“校书天禄”、“河间纪昀”、“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等。
2、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3、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
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闻其过”,因此劝告皇帝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能,励精图治。
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他认为,隋末皇帝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他劝告皇帝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孙伏伽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慷慨至诚,使唐高祖深受感动。唐高祖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遂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
4、孟知祥(874~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
后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
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同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
孟知祥称帝后,任命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处回为枢密使,李仁罕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赵廷隐为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张业为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张公铎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侯弘实为奉銮肃卫指挥副使,毋昭裔为御史中丞,李昊、徐光溥为翰林学士。
5、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宋璟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间,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
玄宗和宋璟等重臣连续保持了稳定的关系,这不仅使得寒门士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乐观,刚健进取的人文氛围。
朝野赞誉宋璟为“有脚阳春”。意言宋璟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不为自己争名谋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均体现了他爱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6. 河北人文历史故事
河北故事
7. 河北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1、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2、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赵云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帐下虎豹骑统领曹纯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
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
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著,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3、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研究也很早。
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就提出径一周三的古率,定圆周率为三,即圆周长是直径长的三倍。此后,经过历代数学家的相继探索,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日益精确。
4、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赵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
5、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6、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
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8. 河北省有哪些 故事
河北省古今名人: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5、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6、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7、赵奢,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8、蔺相如,战国名相,河北曲阳县人,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8、廉颇,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9、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10、李牧,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功绩自不必说。
11、毛遂,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12、赵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13、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
14、赵佗,嬴姓,赵氏,名佗,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秦朝著名宗室将领,华夏族(汉族先民),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公元前207年[1]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帝”。
15、毛亨,西汉学者,河北河间人,“毛诗学”的开创者。
16、毛苌,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7、韩婴,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18、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功罪千秋评说。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汉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其兄曾赞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1、窦太后,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自她之后,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汉元帝刘?#93;的皇后,正定人,一生经历七朝,享年8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23、甄宓,河北省无极县人,庙号文昭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后人称其为洛神。
24、张角,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5、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7、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8、祖逖,范阳遒(今河北省涞水县)人,西晋名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由他而来。
29、刘琨,河北无极东北人。西晋诗人。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闻鸡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冲之,今河北涞水县, 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31、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2、孙伏伽,隋河北清河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3、李春,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赵州桥的设计者。
34、窦建德,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郡隆庆(河北隆尧)人。
37、魏征,唐初名相,巨鹿人,中华铁胆直臣。
38、卢照邻,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9、高适,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唐著名边塞诗人。
40、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41、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42、柴荣,河北邢台人,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
43、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常年居住在开封,死后葬于郑州巩义的宋陵。
38、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44、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精于建筑工程技术。
45、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46、郭守敬,河北邢台人,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47、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48、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苏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编修,人称苏学士。最擅长画竹石等,能诗文。
50、梁梦龙(?—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51、樊腾凤,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韵学家,著有《五方元音》。
52、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3、曹雪芹,祖籍河北,伟大的文学家。
54、张之洞,河北沧州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55、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56、霍元甲,河北东光县人,著名武术家,燕赵侠士,民族英雄。
57、赵三多,河北威县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58、大刀王五,王正谊,回族,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为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复仇,参加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
59、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0、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1、韩荫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传奇名将。
62.董振堂,邢台新河人, 红军名将,原红五军军长,为河北省参加革命以来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官
63、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4、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5、马凤图,河北沧州人,回族,据八极、劈挂等加以总结与改进而成通臂劈挂拳。
66、裴文中,河北省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北京人发现者。
67、王士珍,河北正定人,北洋三杰之龙,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68、冯国璋,北洋三杰之豹,河北河间人,著名笑星冯巩的曾爷爷。
69、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70、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1、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2、杨露禅,永年人,杨氏太极宗师。
73、冯至,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74、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75、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6、董存瑞,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6、马本斋,河北沧州人,回族,中华抗日英雄。
77、戎冠秀,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抗日英模,荣获“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等。
78、狼牙山五壮士,河北张家口蔚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9、小兵张嘎,河北保定安新县人,少年抗日英雄。
80、王二小,河北保定涞源县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81、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82、盖叫天,京剧武生,号燕南,葬于杭州西湖。
83、邓丽君,河北大名人,生于台湾,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后。
84、王蒙,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红学家。
85、铁凝,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协主席。
86、裴艳玲,原名裴信。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兼演京剧,工武生,祖籍河北肃宁。
87、崔永元,籍贯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出生于天津,央视著名主持。
88、杨公骥,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著名学史研究专家,河北正定人。
89、葛优,籍贯河北饶阳县,出生于北京,著名演员。
90、姜文,著名演员、导演。
91、高圆圆,祖籍河北唐山丰润,著名影星,《南京,南京》女主角
92、张铁林,著名影星,祖籍唐山人毕业于英国。
93、张梓琳,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57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总决赛冠军,中国首位国际选美大赛总冠军
94、米露,籍贯河北沧州,第八届cctv模特大赛总冠军
95、钱红,河北保定人,女子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获51个世界冠军,“蝶泳皇后”。
96、郭晶晶,河北保定人,跳水运动员,奥运冠军。
97、范玮琪,台湾歌手,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
98、周颖超,祖籍河北唐山,生于河北唐山,内地当红网络明星。
99、王宝强,1984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人著名演员,代表作《天下无贼》《士兵突击》
100、李想,河北石家庄人,80代表人,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101、韩乔生,河北邯郸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
102、庞伟,河北保定人,射击运动员,奥运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二金获得者。
103、窦文涛,籍贯山东,出生于石家庄,凤凰卫视主持人。
104、吴德,唐山市丰润区人。曾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等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
105、郭威,邢台人,后周的建立者,为后周太祖
106、孟知祥,邢台人,五代后蜀国的建立者
107、李世民,李渊第二子,唐太宗,祖籍邢台隆尧,耗时17年在隆尧修建了唐祖陵,规定邢州刺史春秋两祭。
108、尚小云,邢台南宫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109、赵忠祥,邢台宁晋人,央视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
110、陈强,邢台宁晋人,著名电影艺术家和喜剧演员
111、刘秉忠,邢台人,元朝的开国元勋和丞相,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112、宋璟,邢台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大唐开元盛世的奠基者
113. 董海川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董海川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114. 高欢 (496-547年).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著名军事家.对建立东魏起决定性作用和实际统治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追其为神武帝.
115. 苏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人。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
116. 吴樾,籍贯河北张家口,著名动作演员,曾获中国武术最高级别“武英级”。
117.哈攀龙,回族,清朝名将。
9. 河北古代名人及主要事迹
1、郦道元
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他自幼博览群书,年轻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人物掌故、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郦道元。
郦道元一生猎奇涉险,不畏险阻,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大江小河,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著作详细介绍了一千五百多条河流,书写了他壮丽的如水年华。
北魏之后,《水经注》成为历代统治者和治水官员的必修课目。明清两代,对《水经注》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专门的学科,名为“郦学”。
2、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时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遂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3、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
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数十骑向南逃逸。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著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也就因此不受到影响。
4、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5、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励精图治,整顿军事、政治、经济,严明军纪,赏有功,斩临阵退却者,检阅禁军,汰老弱,留精锐,募天下壮士。诏群臣直言,撰《平边策》,禁官吏贪污。
停废大批寺院,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田赋,减免租税,招抚流散,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扩建京城,恢复漕运,修订刑律,改订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