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魔兽世界历史全剧情(详细点)
历史与组织
一度为秩序与和平而战的高贵战士萨格拉斯,突然得出了一个奇怪的论调:他认为这个宇宙的基本架构上存在着缺陷,而其他泰坦忽视了这一点,因此他和万神殿的最终目的——将秩序遍及宇宙万物——一开始就建立在了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是徒劳的,也是不可能达成的。要想创造出真正完美的秩序,必须将这个宇宙彻底毁灭并重塑,去掉其中的瑕疵。因此,萨格拉斯策划了一场战争来终结一切,那就是“燃烧的远征”。
为了实施他的计划,萨格拉斯创建了燃烧军团。他通过创造恶魔来支持军团的庞大规模。恶魔的饥饿、力量和怨恨使他们成为完美的杀戮机器。其结果就是燃烧军团变得非常庞大并且毁灭了无数个世界。到目前为止,艾泽拉斯世界是唯一一个成功阻挡军团力量的例子。这个事实激怒了萨格拉斯,使他更加坚定地要让艾泽拉斯臣服在他的脚下。
艾瑞达是第一个宣誓效忠于萨格拉斯的有意识种族,并且他们最初的指挥官到现在仍然存在。艾瑞达知道其他有意识的生物将不可避免地加入军团,因此他们宣布自己的原始语言:艾瑞达语为军团的通用语言。
萨格拉斯是燃烧军团的创始者和最初的领袖。然而,自从被萨格拉斯的灵魂附身的人类巫师麦迪文死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见过这位黑暗泰坦的传闻。萨格拉斯缺席的情况下,恶魔领主基尔加丹代理了军团的领导权。
虽然燃烧军团在海加尔战役中失败了,但是许多艾泽拉斯世界上的恶魔存活了下来。这些恶魔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小团体遍布艾泽拉斯世界,他们时常互相联系,因为偶尔他们也会协同行动。某些恶魔在散播腐败气息或者守卫军事基地;其他恶魔则为了完成一些未知的计划而聚集在一起。
自从第三次战争以来,军团最重大的行动发生在诅咒之地。在卡扎克领主的命令下,恶魔们已经在第一次建立黑暗之门的位置上重建了艾泽拉斯世界这一端的黑暗之门。到目前为止,恶魔们仅仅重建了黑暗之门的物理结构,但是还没能重新激活黑暗之门。
拓展资料
魔兽世界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是由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娱乐所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以该公司出品的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的剧情为历史背景,依托魔兽争霸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魔兽世界有着完整的历史背景时间线。 玩家在魔兽世界中冒险、完成任务、新的历险、探索未知的世界、征服怪物等。
2003年《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发售之后,暴雪娱乐正式宣布了《魔兽世界》的开发计划(之前已经秘密开发了数年之久)。魔兽世界于2004年在北美公开测试,同年11月23日开始在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澳洲与墨西哥发行。截至2008年底,全球的魔兽世界付费用户已超过1150万人,并成功打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2008年4月,魔兽世界在MMORPG市场占有率达62%。 截止2014年01月,全世界创建的账号总数已超过一亿(含试玩版账号),人物角色达到5亿。共有24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玩《魔兽世界》,包括南极、巴哈马,圣诞岛,以及托克劳群岛之类。
在中国大陆的原代理商为第九城市,2005年3月21日下午开始限量测试,同年6月6日正式商业化运营。2009年6月7日起中国地区运营商变更为网易。
2016年9月1日,魔兽世界7.0版本全球同步上线。2018年3月,《魔兽世界》8.0部落新主城祖达萨场景预览 。
2018年7月19日凌晨,《魔兽世界》国服进行了短暂维护,国服8.01版已正式上线。
⑵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故事,急!!!!!!谢谢!!!
拿破仑、康熙吧、乾隆、武则天、
(我只对中国历史感兴趣)
⑶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⑷ 求10个世界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来一些战争事件吧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官渡之战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 曹 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 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 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 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又作出错误处置,只派一部兵力救援乌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营垒。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并烧毁其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
鸦片战争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5.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6.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在慈禧太后宣战下,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朝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过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爆发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多万人,共有840多万人阵亡,另有2100多万人受伤。
9.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10.美菲战争
1899年2月4日,美国和菲律宾共和军之间爆发战斗,并迅速升级到1899年的马尼拉战役。
1899年6月2日,菲律宾第一共和国正式对美宣战。这场战争在1902年7月4日正式结束。
然而,卡蒂普南组织的成员继续与美军战斗。Macario Sacay将军也在其中,他是一位资深的卡蒂普南成员并曾经担任塔拉加共和国的总统。塔加拉共和国是在总统阿基诺被捕后,于1902年宣告成立的。其他的团体,包括摩洛族人和Pulahan信徒,始终保持敌对状态直到他们在1913年6月15日于Bud Bagsak战役中失败。
对这场战争的反对启发马克·吐温在1898年6月15日建立了“反帝国主义联盟”。这场战争和美国的占领改变了菲律宾的文化景观,大约有34,000-1,000,000人员伤亡,作为国教的天主教会脱离了政府体制(国家政教分离),同时引进英语作为政府和一些企业的主要语言。1916年,美国给予菲律宾自主权并承诺最终成立自治政府,该承诺最终于1934年兑现。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承认菲律宾独立并通过了《马尼拉条约》。
⑸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及其事迹
亚力山大大帝(公元前~公元前323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他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马其顿首都佩拉市。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 亚历山大在父亲被害时年仅20岁,却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王位。 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侵略战争,所率部队只有35000人——与波斯部队相比则是敌众他寡。尽管存在许多不利,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第二,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天才将领,也许是举世无双的最伟大的将领。第三,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阵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 亚历山大首先率领部队攻克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驻守在那里为数不多的波斯部队;后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埃及一箭未发,自动投降。接着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时间,让军队稍有喘息之机。在那里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之为神。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唯一真正的开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尽管亚历山大已经彻底打败了波斯军队,但是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根本就不是野蛮人,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样值得尊敬。因此他产生了融其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由此创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腊波斯民族共和王国,当然是他自己当最高统治者。据我们所知,他确实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同等的伙伴。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还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在宴会上,几千名马其顿士兵同亚洲妇女正式结成夫妻。他自己虽然从前与一位亚洲公主结过婚,这次却娶个达赖利斯的女儿为妻。 显然亚历山大企图利用这支改编的军队再开展征服活动。我们知道他打算入侵阿拉伯,也许还有波斯帝国以北地区,也许打算再次入侵印度或征服罗马,迦太基和西地中海地区。不管他的算盘如何,结果进一步的征服活动都未能进行。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其时还不满33岁。 亚历山大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死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场夺权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亚历山大的母亲、妻于和孩子都横遭杀身之祸。他的帝国终于被他的将领们肢解了。 因为亚历山大死时年轻,又保持不败纪录,人们做了许多猜测,假如他活着会发生什么事,假如他挥军入侵西地中海诸国,他很可能获得成功,那么西欧的全部历史就会迥然不同。这样的猜测尽管有趣,但对评价亚历山大的实际影响没有多大关系。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然而他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是一位智慧非凡的人。他珍爱荷马诗歌。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却目光短浅,令人瞠目。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冒过生命危险,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他死后波斯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亚历山大是位颇受人喜爱的人物。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却生性凶暴残忍,极端自私自利。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 同拿破仑、希特勒一样,亚历山大对他的同代人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们大完全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竹地尔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播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但是文化影响决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就是这种希腊文化——主要指具有希腊特征但也深受东方影响的文化,最终对罗马产生了影响。
⑹ 急求有关世界历史的小故事!
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路易十八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重登王位。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迅速集结兵力,第七次反法联盟组成,并有重兵70万。联军准备分头进攻巴黎。法军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备战,但遗憾的是,过去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已不愿再为拿破仑效力,这对法军非常不利。
对于联军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
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军(其中有近卫军2万人)、火炮3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军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展开了战斗。
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英军驻在一个山岗,由威灵顿率领,法军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
清晨,下起滂沱大雨。上午11时30分,天气转晴,拿破仑下令出击。他突然看见东边远处黑压压的一片。拿破仑凭丰富的作战经验判断是军团。过了不久,法军逮到一个普鲁士骑兵军官来审问,军官回答说附近只有一个兵团。可是前来进攻的普军,实际上是三个兵团呢!法国步兵都在右翼抵御普鲁士三个兵团的进攻,无法突围。法军不能打败英军。下午6时,拿破仑孤注一掷,命令军队拼死攻击。英军的后备队排山倒海般地向法军扑去,拿破仑的部队乱成一团,无法坚持下去,四处溃逃。拿破仑退回巴黎,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郁郁而终。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军事生活中最黑暗的一天,他在这一天,上演了他的英雄末路.
对于第七次反法联盟来说,滑铁卢战役中英普联军在比利时大败拿破仑,结束了拿破仑的统治,并把他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但是,滑铁卢战役是全世界唯一一场失败者比成功者得到更多荣誉的战争。他的将士们至今还受到世人的崇敬,原因是因为他们为了拿破仑而誓死抗争到最后一秒中.
⑺ 求世界历史小故事
拿破仑
滑铁卢之战
⑻ 几个有趣的世界历史战争小故事
意大利人的那些****
在二战时,意大利是与德、日三国组成的法西斯同盟,号称“轴心国”,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著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
看完下面关于意大利的介绍,你就会明白了……
关于“吃货”
1.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
2.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着向他们道歉。
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 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苏联出冬季装备,英国出夏季装备,美国负责伙食,法国提供娱乐,由芬兰人掩护侧翼,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⑼ 世界历史上的英雄故事100字左右!
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内航路,证明了容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另有俄亥俄州首府以哥伦布命名。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为了印证他的想法,他先后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国王寻求协助,以实现出海西行至中国和印度的计划,但均得不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