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沂水有神魔名人故居
黑旋风李逵 旱地忽律朱贵 笑面虎朱富 最近水浒传挺火的 哈哈
② 跪求!!!!!临沂历史名人抗战所做贡献的作文 1500字
抗日名将张自忠(历史名人)
■林治波
5月16日,是抗日爱国名将张自忠殉国60周年纪念日。
“张扒皮”和“活关公”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他是个天生的军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却因对军事兴趣浓厚而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张自忠以治军严厉著称西北军,绰号“张扒皮”。1933年,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大败日军,这是他抗日历史的起点。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犹如蛟龙出水,猛虎出柙,历经淮河、临沂、徐州、潢川、随枣及冬季攻势诸战役,攻锐守坚,所向披靡,建立赫赫威名,官至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同时,张自忠也作为一个厉害的敌手而备受日军钦敬,被他们尊之为“活关公”、“现代关公”。
曾被误解为“亲日派”
张自忠的内心很沉重。因为,卢沟桥事变之前,张自忠身为天津市长曾受命办理对日交涉并率团访问过日本,受到国人误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撤出北平,张自忠又奉命留平缓冲,更被舆论误解为逼宫夺权,附敌为逆。在国人的眼中,张自忠简直成了汉奸亲日派。国民政府还一度发布命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
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逐渐消去了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纠缠在他的心头,使他难以释怀。
1939年夏,张自忠在重庆接受《大刚报》记者采访时曾神色凝重地说:“我张自忠决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绝命赴敌
1940年5月1日,15万日军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以后的几天里,日军沿襄河东岸迅速向北推进,战局日趋恶化。为扭转战局,援救友军,张自忠决定东渡襄河,赴第一线督战。行前,张自忠匆匆给自己的副手写信说:
“到河东后,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
这分明是一封绝命书,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跃然纸上。
上将战死第一人
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率部渡过宽阔浩荡的襄河,奔赴河东战场。
张自忠挥师北向,一路疾进。在张自忠的指挥下,河东官兵拼死搏杀,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并截断了日军的后方补给线。日军被迫抽调两个师团5万余人,集中力量攻击张自忠部。张自忠立即调整部属,迎击日军,在琚家湾、梅家高庙、方家集等地重创日军。
不幸的是,33集团军总部的发报密码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和身边部队遂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双方鏖战至5月16日,张自忠力战不退,身中7弹,壮烈殉国,时年49岁。
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为第一人。
英名长留神州大地
③ 临沂出过什么名人啊
琅玡古郡人杰地灵,沂蒙大地英雄辈出。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让大家了解沂蒙人民骄傲自豪的历史,现按历史年代列举如下。
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尚(又称姜太公),祖籍东海(今日照,原属琅玡)。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文王渭水访贤拜为国师,协助武王建立周朝受封为齐侯。
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要数郯国(今郯城县北)的郯子了,据传当时二十七岁的孔子曾求教于他,留下了“孔子师郯子”的千秋佳话。以其孝道著称于世,并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闵损是鲁国费邑(今费县)人。被尊为“宗圣”的曾参是儒学派的重要代表,祖籍鄫(今苍山向城),后居鲁国南武城,其父曾蒧也为孔门贤人。公正无私有君子之德的谵台灭明,也是南武城(今属平邑县)人。还有,鲁国名人秋胡是琅玡(今临沂)人。春秋末,博学多闻曾任鲁国太史,著有《左传》《国语》的左丘明是鲁国(今苍山县)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两度出任兰陵令,晚年定居兰陵。他是儒家后期的代表,法家的前驱,第一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著名论断,成为思想史长河中的灿烂明星。
公元二百零六年,刘邦称帝后,为汉丞相的萧何是兰陵(今苍山兰陵小仲村附近)人,其孙萧秉彪官至谏大夫。兰陵律条村的邱颖,为汉王朝树起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第一座里程碑。
西汉前期的著名儒生官至郎中令位列九卿的王臧、西汉中期的儒生孟卿、孔门著名弟子高柴是东海兰陵(今属苍山)人。山东著名儒学大师西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叔侄合力辅教太子的疏广、疏受,西汉名儒后苍也是东海兰陵人。兰陵萧何六世孙萧望之,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其子萧育、萧咸、萧由是西汉后期大臣,萧望之之孙萧绍官至御史大夫。著名经学家匡衡是东海承(今苍山鲁城)人,他学识渊博官至丞相,“凿壁偷光”就是他的一大传闻。西汉中期的知名儒者澓中翁是东海郯(郯城北)人,西汉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郯(郯城西南)人,其子于永是西汉后期大臣,他官至御史大夫,孝名远闻。西汉后期的著名儒生毋将永是兰陵人、白光是东海(郡治在今郯城)人。东海郯人薛宣、薛明、薛修、薛惠也是西汉时较有名气的大臣和官员。还有,西汉时期著名政论家贡禹是琅玡(今属诸城)人,他忠直敢谏,能大胆揭露政治腐败。
西汉末年,海曲(原属临沂,今属日照)人吕母于公元十七年首先起义,成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位女英雄。公元十八年,琅玡(治所今诸城)人樊崇在莒县起义,临沂的徐宣、谢禄、郯城的杨音、沂水的逢安等起兵响应,建立了赤眉军政权。郯城的刁子都,也是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
东汉作家卫宏是东海(今郯城西南)人,官至议郎,有《毛诗序》传世。著名学者缪斐是东海兰陵人,东汉尚书郎颜盛,任青徐二刺史时迁居琅玡孝悌里(今费县诸满二村)。汉明帝时,领导山东数十万治河大军的杰出水利专家王景是琅玡(今即墨)人。东汉末年的天文学家、算学家刘洪是盖城(今蒙阴)人,他发明的珠算技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还有,东汉末年领导黄巾起义时创立并传授太平道的于吉是琅玡人。
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琅玡阳都(今沂南县)人。其子诸葛瞻随父入蜀,任骑都尉平尚书事等职。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为孙权主要谋士,长子诸葛恪为吴国将军,次子诸葛乔在汉中为驸马都尉。三国时,魏国官吏诸葛诞是琅玡阳都汉司马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深受曹操赏识官至尚书令。三国孙权猛将行盛是琅玡莒(今莒县)人,曾以少胜多以勇猛闻名。魏文学家官至尚书光禄勋的缪袭是东海兰陵人,经学大师王朗、王肃父子是东海郯人。还有三国时泰山郡华县(今费县方城一带)人臧霸,他投陶谦,助吕布,归曹操,文帝即位后官至执金吾为朝中权臣。
晋初,尊为文明皇后的王元姬(王肃之女)为东海郯人,弟王恂、王虔为贵戚大臣。泰山南城(今费县)人羊徽瑜为西晋太后,羊亮、羊祜、羊弦之为西晋著名大臣,羊诱为西晋著名将领。兰陵人缪播、缪胤是西晋大臣,束晳是西晋文学家。西晋时期的著名大臣还有卧冰求鲤的王祥、孝贤闻名的王览、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及从弟王衍、王澄为琅玡临沂人。
东晋时期,琅玡临沂王氏涌现了好多著名人物。如王敦、王导、王舒、王彬、王棱及王导之子王悦、王恬、王洽、王劭、王荟都为东晋著名大臣或官员。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妻郗氏、七子王献之是名震于世的著名书法家。东晋时较有影响的大臣和官员还有王徽之、王彪之、王胡之、王洵、王珉、王谧、王钦、王桢之、王允之,祖籍均是琅玡临沂。王导从弟王廙为晋元帝司马睿姨弟,功书画,善射御,为多才多艺的东晋大臣。
东晋时,泰山郡华县(今费县诸满)人颜含随元帝南迁后官至光禄勋。东海郯人王雅,曾任尚书左右丞、太子少傅。东海郯人何无忌为东晋著名大臣,鲍靓为著名官员。兰陵承人蒯恩,为东晋著名大将。临沂人孙泰是东晋五斗米道著名道首,王诞为东晋著名官僚。东莞莒人宋武敬皇后之弟臧熹,整顿纲纪招抚流民为东晋著名官僚。泰山南城人羊欣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师,还是一位医学家,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琅玡阳都人诸葛恢做过临沂令,官至紫光禄大夫。东晋时任淮阴令的萧整为萧望之十四世孙,是兰陵当时的头面人物。东晋末,东莞莒人刘穆之、刘秀之为刘宋开国元勋。东晋、南宋之际的著名战将虞丘进是东海郯人。还有,晋末临沂人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经历三年之久,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南北朝宋武敬皇后臧爰亲是东莞莒人,刘裕掌握东晋政权后,她严谨律己不谋私利。其兄臧焘为南朝宋大臣、学者,官至光禄大夫。南朝宋孝武文穆皇后王宪嫄,和为人刚正的孝明帝皇后王贞凤为琅玡人。南朝宋著名大臣颜师伯、颜竣、王僧朗、王蕴、王惠、王华、王偃、王景文、王镇之、王敬弘、王准之、王弘是琅玡人,羊玄保为泰山南城人,徐羡之、徐豁、刘瑀、臧质是东莞莒人,徐佩之、徐湛之是东海郯人,萧思话、萧斌、萧简是兰陵人。还有著名官僚臧澄之、臧凝之、刘衍、臧敦、臧敞、臧寅、臧绰是东莞莒人。著名官僚王微、著名官吏王钊、隐士王景、学者王珪之是琅玡人。南朝宋著名诗人颜延之、历史学家王韶之也是琅玡人。著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何承天,著名文学兄妹鲍照、鲍令晖和文学家徐孝嗣是东海郯(今苍山长城、二庙一带)人。
这时期,南朝宋齐大臣王奂、王琨、王僧绰、王僧达(文学家)、王僧虔(书法家)是琅玡人,萧惠开、萧惠基、萧景光、丘巨源(学者)、李安民是兰陵人。宋齐官僚文学之士刘祥、撰写《晋书》的史学家臧荣绪是东莞莒人。还有,南朝宋齐官僚至老手不释卷的王逡之是琅玡人。
④ 沂水县的历史人物
沂水县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⑤ 山东出了那些圣贤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回南县)人,答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⑥ 沂水历史文化名人
我是沂水的热爱者,为沂水的发展愿意建言献策。诸葛亮、李逵、孟母、专吕洞宾、红嫂……这属些沂水历史文化名人,我们沂水人没有对他们身上的宝贵财富进行挖掘利用,任由其他县炒作偷袭,实在令人遗憾。毛泽东经常向干部和群众说诸葛亮的故事,教育他们重视学习文化和历史。1958年秋,毛泽东在河南郑州接见南阳县委的一位书记,问他:你们南阳,旧称宛城,是个古老的市镇,藏龙卧虎的地方哩!南阳有个卧龙岗,据说诸葛亮曾在那儿隐居过。诸葛亮,能人呵!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哪里人呀?你知道吗?毛泽东等了片刻不见回答,便自己说:诸葛亮是山东琅琊阳都人。阳都,就是现在的沂水县。毛泽东接着又问了南阳农民生活。在分手时,对他说:我给你留下两句临别赠言:第一,学一点历史知识;第二,要关心人民生活。
⑦ 有谁晓得沂水有名人吗
有。
最有名大家都熟知的是诸葛亮。
1、伏湛
伏湛(?~37)字惠公,西汉琅琊东武(今沂水县)人。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
2、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3、李逵(生卒不详)
宋代沂水县百丈村人(据老作家魏树海根据《水浒传》中提供的李逵接母去梁山的路线考证,百丈村可能在现在雪山东北方向,具体哪个村庄不好确定),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之一。小名铁牛,绰号“黑旋风”,长得黝黑,杀人不留步,常常“照排砍去”,人见人怕,排梁山第二十二位,步军第五位。后在宋江招安时,被毒酒毒死。
4、刘勰(约公元465——520)
南北朝时代沂水镇东院村人。字彦和,少年时代随父迁居莒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莒县浮来山创办定林寺。著有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5、刘伶(生卒不详)
传说魏晋时期东安城北部刘伶埠村人,即今沂水城北牛岭埠村人,少年时代迁居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⑧ 沂水名人YOU哪些
李逵!
⑨ 沂水有名人吗
沂水名人
伏湛
(?~37)字惠公,西汉琅琊东武(今沂水县)人。历任太傅、太守、尚书、宰相、大司徒,封为阳都侯,不其县侯。伏湛在军事上反对长途用兵,主张先求内部安定,不宜舍近务远。治理国家,主张礼乐教化为首要措施。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伏湛 向来父学显,别自以家名。 不是能传业,如何著孝声。 伏湛 祖先均硕儒,累世皆明经。 才俊集门下,君王是学生。 伏生承祖训,术业有专攻。 孝信敬尊长,敦亲接弟兄。 既罹王莽乱,复被刘玄惊。 推饭救饥馁,分粮赈困穷。 平原免祸患,百姓获安平。 光武征耆旧,硕彦列上公。
李逵
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 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徐奕
(?-219),三国魏东莞(今山东沂水)人。字季才。汉末避乱江东,孙策礼命之,奕不就,改名微服还本郡。曹操为司空,辟为掾属,从征马超。操还,以奕为丞相长史,镇抚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转雍州刺史,复还为东曹掾。出为魏郡太守。操征孙权,徙奕为留府长史。魏国初建,为尚书,主持官吏选拔,建安二十二年(217)迁尚书令。后转中尉,在职数月,以病乞退,拜谏议大夫,卒。
徐广
(352-425),字野民,东莞(今山东沂水)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年七十四岁。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谢玄为兖州,辟从事。孝武帝时,除秘书郎,典校秘书。后为散骑常侍,领著作。初,桓玄篡位,帝出宫,广陪列,悲动左右。及刘裕受禅,恭帝逊位,广哀感涕泗谢晦谓道:“徐公将毋小过?”广道:“君为宋朝佐臣,身乃晋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因更欷觑。遂乞归。广尝撰车服仪注及晋纪凡四十六卷,答礼问百余条。有文集十五卷,(见《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博览百家,学问精深。谢玄为兖州刺史,辟为从事。谯王司马恬为镇北将军,补其为参军。孝武帝时,任其为秘书郎、典校秘书省。后转员外散骑侍郎,仍领校书。尚书令王殉对其甚器重,荐为祠部郎。后被司马元显荐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任其为大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年,奉诏撰写车服仪注,任镇军谘议,领记室,封乐成侯。后转员外散骑常侍,领著作。奉朝廷之命撰写国史。又迁为骁骑将军,领徐州大中正,转正员常侍、大司农,仍领著作。416年(义熙十二年)写成《晋记》,共46卷。不久,迁为秘书监。420年(元熙二年)6月,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灭亡。他悲伤不已,失声痛苦。以年老,求归桑梓。虽至年迈,仍手不释卷,咏读不辍。年74岁,卒于家。还著有《答礼问》等。
徐之才
(492-572),祖籍东莞(今沂水),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医。出身世医家庭,其先祖为徐熙,熙之子徐秋夫,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皆以医著名。徐道度之子徐文伯,及同族徐謇,亦皆以医名。后徐謇因故为北朝所俘,终于入仕北朝。徐之才系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又称徐六,也为北朝所俘。而仕北魏,官至西阳王,故又有徐王之称。徐之才,字士茂,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十三被召为太学生。他医术高明,在北地名声很大,所撰有《药对》及《小儿方》,尤其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较深,故而有人把后世之十剂归于徐之才所创。此外,他对妇科也有一定的见解,其《逐月养胎法》实本自先秦时期《青史子》中胎教法而作,对于孕妇之卫生及优生均有重要意义。另外,他还著有《徐王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徐氏家秘方》及《雷公药对》,惜均已佚。
秦德纯
(1893~1963)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山东沂水人县后埠东村。字绍文。1916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 。曾任北京政府陆军第5师团副,皖系参战军第1师参谋。1920年入参谋学校第六期学习。1923年毕业后,在直系军队任豫东防卫参谋长。1924年12月改任国民军第二军第5师参谋长,次年倒戈依附吴佩孚,反击国民军。1926年5月任直系第24师师长。1927年3月任第四军军长。后改任冯玉祥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十三军军长、十四军军长、山东政府主席。1929年11月随宋哲元反蒋,失败后退回陕西。次年参加中原大战,任冯玉祥第二方面军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被击败后,改任张学良部第二十九军总参议。1932年起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5 年 6月,与日军代表土肥原贤二订立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根据这一协定,察哈尔省主权大部丧失。同年12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北平市市长,镇压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参议、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兵役部政务次长、军令部次长等职。1946年任国防部次长。1948年底任山东政府主席兼青岛市市长。次年8月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李觉
山东沂水县人,中国大学毕业,曾任东北军骑兵师排长.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晋西游击队营教导员,鲁西军区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分区作战处长,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长,师长.参加了平汉,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十八军参谋长,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第二机械工业部局长,副部长,核工业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觉将军解放初期虽十八军入藏,并作为决策者参与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为西藏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建国后李觉将军调任二机部九局局长,负责原子弹的研制开发,李将军和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为两弹一星的成功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93年1月14日原二机部九局的一些老同志在京聚会,为李觉庆贺八十寿辰,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举杯向李觉敬酒说,你是中国原子弹研究的第一功臣.
张伯秋
山东沂水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曾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实业厅科长,邹平实验县代理县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常委兼高级审判处处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司法厅厅长。建国后,历任山东省人民法院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⑩ 临沂名人,兰山区名人,河东区名人,罗庄区名人,兰陵县名人,郯城县名人,莒南县名人,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
李宫俊 范明 郭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