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桂林的抗战历史
广西抗日战争历史综述——漓水岸边退强敌
1944年4月~12月,侵华日军为了打通从日本经朝鲜到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又到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发起了“1号作战”攻势。中方称之为豫湘桂战役,在广西部分则称为桂柳会战(1944年9~12月)。日军企图打通湘桂、桂越一线,同时由于中美空军在桂林、柳州、南宁以及平南丹竹建有空军基地,不断轰炸日本、台湾和华中、华南敌占区,给日军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日军要摧毁这些空军基地。日军以冈村宁次为第六方面司令官,指挥横山勇的第十一军(辖六个师团)、田中久一的第二十三军(辖两个师团),另有二个独立旅、第五航空军,兵力共约18万人,于1944年9月上旬以第十一军主力集中于湘桂路沿线,一部集中于湖南道州;第二十三军主力沿西江上肇庆、都城结集,以第二十三旅团集中于雷州半岛,对中国第四战区的桂林、柳州、南宁分进合击。
灵川保卫战
中共地下党亲赴前线指挥,血战8昼夜,毙敌1000多人
中国军队第四战区先后调集夏威的第十六集团军、邓龙光的第三十五集团军、杨森和汤恩伯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兵力共16个军40个师,约16万人。双方摆开会战架势。
由于参加桂柳会战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蒋、桂、粤)斗争激烈,各自都想保存实力,让别人去同日军死拼,自己坐等胜利,因此不顾大局,不协同作战。广西是桂系的根基。会战前白崇禧在桂林,提出“固守桂林三个月”,蒋介石同意,并规定由他的嫡系九十三军守全州,桂军守桂林,粤军守柳州。9月11日从湖南而来的日军第十一军进攻广西全州黄沙河。我方第九十三军奉命在全州要隘屯粮储弹(全州有华南最大的军需物资仓库),阻击敌人三个月,但与敌军一接触,未经激战即放弃黄沙河阵地。军长陈牧农下命烧掉全州军需仓库大批物资,13日全军退却,放弃全州。敌军占全州后即兵分两路直取桂林。9月27日日军十八师团进犯兴安,九十三军在此抵抗了3天,兴安失守。14日日军攻灵川,九十三军荣誉八师和第十师为雪全州之耻,奋起拒敌。第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韩钵成(中共秘密党员)驰赴前线指挥,亲自指示美机前来轰炸日军,步兵英勇血战8昼夜,毙敌1000多人。日军五十八师团在湘桂线正面受阻,转兵东向。
桂林巷战
中国守军与日寇激战于七星岩、独秀峰、伏波山等处,中国守军5665人壮烈牺牲
在日军到桂林城之前,白崇禧与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发生矛盾,白修改了张的城防计划,把自己的亲信和精锐部队二个主力师调出桂林,说要在平乐附近阻击进犯桂林之日军。此举削弱了桂林守城兵力。白崇禧布置完毕,即于9月28日坐飞机回重庆去了。守城兵力不足2.5万人,其中1/4是新兵,但是守城官兵士气高昂,加紧修筑工事,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日军以五个师团兵力先将桂林外围阵地击破,11月4日占领桂林城南外围阵地,用大炮轰城。6日,日军四O四师团一部攻占了七星岩一半,我军三九一团团部退入洞内。在城北,日军五十八师团的坦克冲近北门,被守军击毁2辆。7日,日军四O四师攻占七星岩山顶,继续攻击同乐山、普陀山、七星岩山洞等处,遭到守军顽强抵抗。9日清早,日军重炮又对独秀峰、风洞山、老人山一带进行猛烈轰击,敌机7架也飞来袭击市区南部。守军炮兵英勇还击。炮战后,日军五十八师团进攻北门,被北门外石山上守军击退。下午16时,日军一个中队拚死冲上伏波山,双方短兵相接,日军伤亡惨重,只剩下10多个日兵,但守军也伤亡殆尽,下午17时伏波山被日军占领。日军强行渡过漓江,突入盐行街,与我军进行巷战。德智中学以西我军阵地尽失。9、10两日突入盐行街的日军扩大战果,向核心阵地王城进攻。10日下午,城防司令韦云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晚上弃城突围。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参加会议回师部后,向部下交待说:我们要与桂林共存亡,假如我死了,由副师长、参谋长指挥。阚师长说完后,即到电话机房内开枪自杀。阚师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令人钦佩。当夜,守城部队大部分向西突围退出桂林。11日上午8时,市内战斗终止,桂林守卫战结束。据当时日军统计,守军战死有5665人。这些烈士为抗击日军入侵、保卫桂林城作出了牺牲。
“八月决定”
提出“一切为了建立抗日武装”、“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的口号,形成了全省规模的抗日游击战局面
日军在攻占桂林后,经永福、中渡、黄冕、雒容进攻柳州。国民党各派系为了保存实力,不作坚决抵抗,11月10日弃守柳州。柳州陷落后,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带领部队退到宜山,广西党政军许多机关也迁到宜山。日军趁南宁没有国民党正规军的机会,于11月24日占领南宁。当时南宁市民事先疏散比较彻底,日军占领了一座空城。由于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上层的腐败,导致了桂柳会战的失败。日军占领了广西省会桂林及64个县,为了搜刮物资以充军用,进行疯狂的掠夺,并且四处烧杀奸淫,对于敢于反抗的群众则进行残酷镇压,制造了一桩桩惨剧与血案。广西第二次沦陷期间,与国民党军队消极避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抗日。在1944年8月,当日军逼近广西的时候,中共广西省委就作出《八月决定》,提出“一切为了建立抗日武装”、“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的口号,动员广大群众武装保卫家乡,号召党员组织群众拿起武器杀敌。在此情形下,广西各地出现了一批由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这些抗日游击队、自卫队、义勇队同民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全省规模的抗日游击战局面,给日本占领军以沉重打击,使其不得安宁。
光复广西
日军大势已去,无心恋战,国民党第二、三方面军开始反攻,收复失地
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之前,日本大本营密令驻广西日军于5月开始撤退,收缩到华中、华北。国民党在国内外压力下,也准备反攻作战,3月份将全国军队编为4个方面军。其中第二方面军在桂西,司令张发奎、副司令夏威,辖三个军,5月间发现日军开始收缩防线,于是桂西的二方面军张发奎部、黔南的三方面军汤恩伯部开始反攻。此时已准备撤退的日军无心恋战,因此反攻未遇太多抵抗。4月下旬第二方面军收复都安、进迫南宁,5月27日第六十四军光复南宁,并派出部队沿邕龙公路追击逃往越南的日军,7月3日收复龙州、凭祥。日军主力部队向柳州退却,我军主力同时跟进。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于5月上旬向河池、黎明关攻击,收复河池、宜山。当时各路均向柳州攻击,6月29日攻占柳州,日军向桂林溃退。我军沿柳桂公路向桂林攻击前进。第三方面军分向全县、兴安进攻,占领后向桂林近郊推进,协同友军围攻桂林,7月28日进占桂林。中国军队继续追击逃往桂北日军,8月6日收复兴安。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全县还有日军据守。8月17日拂晓第一三三师向全县发起进攻,10时攻入城内。日军向黄沙河及湖南东安逃窜。8月18日第二十军一三四师收复桂北黄沙河。至此,广西全境光复。
B. 桂林指的是哪位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人物
桂林指的是清抄朝的两广总督,太子太保伊尔根觉罗·桂林。
桂林,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两广总督 鹤年子。桂林自廪生入赀为工部主事。累迁山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三月,擢户部侍郎、军机处行走。九月,命佐定边右副将军温福讨金川。十一月,授四川总督。小金川头人在卡外投文餽土宜,桂林却不受,檄罪状其酋僧格桑。旋督兵收约咱,进克其东山梁大小碉五、石卡二十馀。疏请添调黔、陕兵五千益师,上许益陕、甘兵三千。桂林旋督总兵宋元俊攻卡丫,进据墨尔多山梁。上嘉其措置合宜,手诏谓:“无意中用汝,竟能得力。亦赖在军机处半年,日耹朕训也。”
上以桂林在军日亲曲糵,止图安逸,不能与士卒同甘苦,致北山梁伤损多兵,不得为无罪,命戍伊犁。三十八年七月,予三等侍卫衔,仍诣军前督粮运。四十年,授头等侍卫。寻授四川提督,迁两广总督。卒,加太子太保衔,谥壮敏。
C. 桂林历史文化有什么特色
1、桂剧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它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约在明代中叶便开始发端。明末清初广西已有昆腔,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弹腔(即皮黄)为主的高、昆、吹、杂等五种声腔艺术的桂剧。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龙船歌。山歌曲调简单、朴实,节奏自由,在农村广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曲调。多为上山砍柴或田野劳动时,即兴编唱、有独唱,也有对唱。龙船歌流行于桂林江河沿岸,漓江一带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游船歌、扒船歌、连船歌、赢船歌、湾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带则有套曲13首。唱词多与悼念屈原、颂扬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
3、桂柳话
广西的西南官话中向来以为桂林话、荔浦话流行最广,实际上,柳州话通行的范围更广。桂林话存在于桂林及兴安、灵川的一些城镇,其余广大地区,通用的官话都接近柳州话。在贵州省黔南州的罗甸县、平塘县、黔西南州的望谟、册亨等地的语言也属于桂柳话;还有原柳州铁路局管辖的贵州省都匀铁路地区及黔桂线沿线铁路职工、家属也说的是桂柳话。桂柳话细分又有桂林话、柳州话、郴州话、荔浦话 、平乐话等,其间有一些差别。
4、河灯歌节
每年的七月半(农历7月12日至14日)是资源县河灯歌节定期举办时间,资源各族人民云集县城,资江两岸三天三夜,歌声缭绕,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领略“万盏河灯漂资江”的人间奇观。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广西代表性的曲艺之一,以桂林方言为演唱基础,流行于桂北一带的曲艺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轻便灵活、反映现实快等特点,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D. 广西桂林南宁北海的传说故事
传说没听过。传销到是有很多很多。工商。公安都不管(北海一大怪)离那远点好
E. 广西桂林阳朔有什么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1、遇龙桥传说
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
2、大榕树景区的刘三姐爱情
阳朔十里画廊的大榕树拥有美丽的爱情传说。据居住在附近的壮族老人说道,大榕树既是爱情树,也是长寿树。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多情的刘三姐约憨厚勤劳的阿牛哥到大榕树下将代表着爱情的绣球送给与阿牛哥,唱道:竹子当收你就收,笋子当留您就留。绣球当捡你就捡,莫留两手捡忧愁。于是,他们结成百年之好,如今,他们子孙依然在大榕树边的壮族村庄里。
3、阳朔兴坪渔村
兴坪渔村山环水抱,村后有七个山峰组成一起,故名叫七仙姑下凡。传说天上王母娘娘身边有七个待女,陪伴侍奉。有一天王母娘娘午睡正浓,七仙女商量下凡玩耍,享受人间美丽的风光,经过蓬莱仙岛,驾云到了渔村,停留观看风景。
她们看见这碧波环抱、林木苍郁、绿草如茵的奇异景象,乐而忘返。后来王母娘娘醒来之后,不见七仙女在旁,大发雷霆,忙用慧眼往下观看,只见七仙姑在此赏景,俨然不动。王母娘娘怒极,用手一指,七仙女化变了七个山峰,永留人间。
4、阳朔腾蛟庵传说
传说腾蛟庵佛事极灵,建庵初始,有兴坪镇古皮寨人何腾蛟乘船上京应试经过此庵时,狂风四起,暴雨不止,遂泊船于庵前,跨拜于庵内,作揖许愿曰:“吾上京应试,望神灵看书风止寸助吾前行,若应试遂愿,誓重建精舍重塑金身,以弘佛法以慧众生。”
言毕,风停雨止,何顺奔前程,上京应试后果中了二甲进士,官拜湖广巡抚后,依誓还愿重修庙宇,腾蛟庵由此得名。
5、阳朔蝴蝶谷的梁祝传说
蝴蝶谷里有个蝴蝶飞舞状的岩石,据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蝴蝶双双飞走的时候,一不经意就飞到了蝴蝶谷,发现这里景色优美,环境优良,十分惊喜,于是决定隐居在此,生儿育女。由于对子女的万分疼爱,不舍离开他们。
等他们老去的时候,就化作了两座连绵的山,也就是现在蝴蝶谷的两个翅膀,从而继续照看他们的儿女,两座山相对而望,“相看两不厌”,继续他们不老的爱情传说。而这里的这些蝴蝶就是他们所繁衍的后代,也有另一说法是这里的村民是他们的后代。
F. 有关桂林的传说故事!
1:象鼻山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桂林这个地方,有一天,来了几个力气很大的人,看到一群大象在漓江边玩水,他们想要降服它们,驯养起来。为头的名叫王勇。他身子长得挺高,力气大得出奇,两手能举千斤重,本是天宫的把门将军,因为不服玉皇大帝管,挨打了一顿赶到世上来了。他拦住那领头大象的去路,抓住它的尾巴,一跃身子跳上了象背。他轻拍了几下象背,反手伸进大象耳朵里搔痒。说也奇怪,那大象不但不发威,还快乐地甩甩尾巴,索性趴了下来。转眼功夫,所有大象都跟着趴了下来,从此这群大象就被制服了。大力士们在漓江两岸定居后,用大象耕田,靠大象运货,日子过得火热。
这事传到皇帝耳里,他派钦差大臣来到桂林,要大力士们把大象进贡给皇上。大象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哪里肯答应。皇帝听说百姓违抗圣旨,马上要府台派兵捉拿。府台点起兵马向大力士们杀来。大力士们就以大象作战马,骑在大象背上挥舞刀枪与官兵厮杀起来,把官兵杀得大败。皇帝听到消息,连夜点了精兵良将,亲自率领他们来到桂林征讨。这个皇帝有一身好武艺,有精兵良将,把大力士们打败了。王勇他们虽然力大无穷,人少难敌人多,都战死了。
那群大象见主人们都死了,纷纷向西南逃去。只有那为头的大象依依不舍地守护着王勇的尸体,一步也不肯离开。皇帝骑着战马追了过来,看见这又高又大又漂亮的大象,就丢开战马跳上象背要降服大象。那大象哪肯听他的,左一颠,右一跳,想把他摔下来。皇帝见大象不服,扯出宝剑大骂一声:“畜牲”,宝剑从象背刺了进去。大象疼得一蹦三跳,啪的把皇帝抛了下来。大象又用它那水桶般粗大的脚,踏在皇帝身上,把他的五脏六腑挤了一地。皇帝就死了。
大象背上刺进了宝剑,流了好多血,它连忙跑到漓江边喝水,喝着喝着就再也不动了。这头大象就成了后来的象鼻山、山上宝塔,就是皇帝那把宝剑的剑柄。
2:桂林米粉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桂林桃花江边有个摆渡的后生叫睦哥,家境贫寒,心地善良,守着一个年老多病的母亲度日。桃花江边有两个村子的人,为了争夺土地和山林,祖祖代代械斗不已。睦哥劝说过多回,终因人微言轻,无济于事。
一天傍晚,睦哥正准备回家,忽然看见一只凶猛的鱼鹰从空中俯冲下来,叼起一条鲤鱼正要腾空,睦哥举起鱼叉掷向鱼鹰,救下了鲤鱼。那鲤鱼是龙王的小女,为了报答睦哥,给睦哥留下了几根鲤鱼须,要他拿回去做,并且将制作方法告诉了他。睦哥盛上一碗给老母亲吃了,顿时,母亲顿时变得年轻健康了。
附近的人闻香而来,争着要睦哥教他们做这好吃的东西。睦哥要求他们停止械斗才能教他们制作方法,他们答应了。睦哥就照着鲤鱼传授的方法,教他们做出了米粉。从此两个村世代和好,后来又并成了一个村,取名“睦邻里”,又叫“敦睦村”,就是敦促和睦的意思。方圆几十里的人慕名而来,到这个村子来学做米粉,桂林米粉也慢慢流传至。
3:桂林漓江的传说故事
话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黄了,天庭的四大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结伴游览瑶池的风光。一路上只见仙山琼阁,玉树银花,一派迷人的风光。
麻姑突然说:“转了一圈,瑶池风光也不过如此,就凭我们的法力,再造一座石林也不难。”嫦娥当即同意:“我们何不找个地方施展法力,也造个新的瑶池玩玩?”元女小心地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犯天条的大罪啊!”西湖美景织女提议说:“我们不如到人间去,各自选个地方施展法力,造一座园林,看谁造得更美?”其他三位仙女欣然同意,于是决定三日内看谁能造出人间最美的园林。
第一天,麻姑在现今的云南省路南县造出了一片石林,就是现在的云南石林,堪称“天下第一奇观”。麻姑喜不自禁。第二天,织女选中了杭州,造出了西湖美景,织女不禁笑靥如花。第三天,元女来到了现在的洛阳,大展法力造出了名扬海外的龙门石窟。她玉手一指,遍地开满了姹紫嫣红的牡丹。元女看着自己的佳作甚为得意。
三天来嫦娥到处找寻,总是找不到满意的地方。眼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她急忙向南飞去,路过如今的桂林,眼见赤地荒芜,无山无水,百姓生活困苦。嫦娥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嫦娥从月宫取来桂树种子,种下了遍地的桂花树,从此便有了“桂林”这个美丽的名字。
她又乘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崇山峻岭之间,向着群山吹了一口仙气,将一座座大山变成了一匹匹骏马,她自己骑上一匹快马,带领着马群一路跋涉来到了桂林。嫦娥把马群变回石山,并且按照自己的设想摆放这些大山,使得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再加上一片片桂树林,简直是美不胜收。嫦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突然发觉桂林虽美,但仍缺少一湾溪水。
南海观世音菩萨路过这里,被桂花的奇香吸引,见到这里奇峰林立,巧夺天工,不禁大加赞赏。当她环顾四周发现少了一条江河,便觉得少了些灵气。嫦娥赶快来到菩萨面前问道:“不知菩萨可有妙方?”菩萨闻言说道:“这有何难,只要你在这群山之间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玉瓶中的水倒入,不就碧波荡漾,水到渠成了吗?”
正当嫦娥忙得起劲时,太阳神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一吃惊,将手中的玉瓶掉入河道,瓶中的水瞬时流出,一股清流缓缓向南流去,桂林顿时水波荡漾,倒映成辉。因为嫦娥的错误,观音菩萨的宝瓶变成了净瓶山,菩萨很生气,责令嫦娥归天。嫦娥和桂林的百姓分别的时候,泪水洒满江河,于是百姓们就把这条河取名为漓江。
4:桂林老人山的传说故事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去南海朝拜观音菩萨时,选了旱路,想趁机看看凡世人间。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正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三公主十分同情,很想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于是当她来到南海,拜见了观音菩萨后,就开口禀道:“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吧!”观音菩萨听了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你要帮助民夫减轻痛楚,我就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吧!”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忽然听到观音菩萨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上不要同凡人说话。”三公主连忙答应。
她在南海上空,把柳枝往海里轻轻一甩。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喜得眉开眼笑,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慢慢朝北走。三公主记着观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敢停留一下。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了。
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只见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三公主心想,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三公主高兴地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替我看管一下这些飞禽走兽好吗?”老公公看了一下说:“这哪里是什么飞禽走兽,明明是些大青石山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淋淋,石山还是不摇不动。三公主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观音菩萨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石山。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的四周,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像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的看管着它们哩。
5:桂林伏波山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顽童来到洞中游玩,看见有一位老翁在洞中酣睡,在他的身边有一颗大大的、闪闪发光的珠子。长到这么大,从未见过这么大,而且还发光的珠子,顽童觉得希奇好玩,就偷偷地把这颗珠子拿回了家中。
他的父亲看到了这颗珠子非常惊讶,当得知孩子是从一位老人那里偷偷拿来的时候,就带着孩子要出门去还。可是他们父子出不了门了。县官已带领着兵马包围了他们家。原来,不懂事的小顽童一路走来,宝珠的光亮让他得到宝物的消息早已是传遍了全城,城里的县官喜出望外,他心想:有了这个宝贝,就发财了。就在县官想抢宝珠的时候。
街上传来了喊声,“漓江涨大水了!”原来,那位老翁不是别人,他正是伏波山下水府里的伏波龙王。他醒来后,发现珠子丢了,大发雷霆,一时间,漓江的水猛涨起来,渐渐地向城中淹去。很多人家都被淹了,可是就是不进小顽童的家门,看到乡亲们在洪水里哭喊,小顽童的父亲知道,这颗宝珠是伏波龙王的,如果再不还,全城的老百姓就要遭秧了!他将宝珠朝洪水里扔去,拽着小顽童就跳进了滔滔的洪水之中。说来也奇怪,宝珠一落到水里,所有的洪水一下子都立了起来,高高的浪头直直地扑向县官,呼地就把他们卷入了伏波山下的波涛之中。
从此以后,每到烟雨茫茫的时候,就会隐约地看到有一艘龙船在伏波山下的江面出现,如果您静神细听,可以听到撑船长竹篙碰在船帮边上轻轻的响声,顺着那响声看去,那撑船的人就是那对还珠的父子,老龙王正站在他们的身边笑眯眯地捊着龙须,欣赏着烟雨漓江的美景呢。
G. 桂林米粉的来历或相关故事
传说讲秦始皇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秦始皇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
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可以捞到,于是秦始皇叫船家赶快弄来了很多鱼,又给了很多钱。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条鲤鱼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个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
急得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了。
(7)桂林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桂林米粉发展历史:
桂林米粉产生于秦代,在桂林米粉文化中有许多现象佐证:笔者在桂林米粉文化艺术馆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压榨机,上面的“离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时的农具“耒”的形象;相传,过去卖“担担米粉”的小贩都是穿着木板鞋上街的,木板鞋在石板路上发出的响声。
就象是小贩在叫唤“米粉、米粉”的有声广告。而木板鞋正是秦时履的一种;当年兴安一带参加过开凿灵渠的瑶族民工,以本民族口传记事的习惯记录下来,说米粉是瑶族同胞制作出来的。
这就与当年秦军伙夫制作的史实有了内在的联系,而且当年瑶族同胞煮马肉米粉的马头火锅,与如今出土的秦代兵马俑造型何等相似!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国年间,可谓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H. 桂林山水有什么传说
1、话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黄了,天庭的四大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结伴游览瑶池的风光。一路上只见仙山琼阁,玉树银花,一派迷人的风光。猫儿山走着走着麻姑突然说:“转了一圈,瑶池风光也不过如此,就凭我们的法力,再造一座也不云南石林难。”
嫦娥当即表示同意:“说的是啊,我们为何不找个地方施展法力,也造个新的瑶池玩玩?”元女小心地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犯天条的大罪啊!西湖美景织女提议说:“我们不如到人间去,各自选个地方施展法力,造一座园林,看谁造得更美?”
其他三位仙女欣然同意,于是决定三日内看谁能造出人间最美的园林。龙门石窟第一天,麻姑在现今的云南省路南县造出了一片石林,就是现在的云南石林,堪称“天下第一奇观”。麻姑喜不自禁。第二天,织女选中了杭州,造出了西湖美景,织女不禁笑靥如花。
第三天,元女来到了现在的洛阳,大展法力造出了名扬海外的龙门石窟。她玉手一指,遍地开满了姹紫嫣红的牡丹。元女看着自己的佳作甚为得意。三天来嫦娥到处找寻,总是找不到满意的地方。
眼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她急忙向南飞去,路过如今的桂林,眼见赤地荒芜,无山无水,百姓生活困苦。嫦娥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桂林山水:漓江于是,嫦娥从月宫取来桂树种子,种下了遍地的桂花树,从此便有了“桂林”这个美丽的名字。
她又乘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崇山峻岭之间,向着群山吹了一口仙气,将一座座大山变成了一匹匹骏马,她自己骑上一匹快马,带领着马群一路跋涉来到了桂林。嫦娥把马群变回石山,并且按照自己的设想摆放这些大山,使得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再加上一片片桂树林,简直是美不胜收。
嫦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突然发觉桂林虽美,但仍缺少一湾溪水。嫦娥想到瑶池“借水”,但是因为王母娘娘早就发觉她们的所作所为,已派天兵天将将瑶池把守起来,就连天河也看守得滴水不漏。
正在嫦娥愁眉不展的时候,南海观世音菩萨路过这里,被桂花的奇香吸引,见到这里奇峰林立,巧夺天工,不禁大加赞赏。当她环顾四周发现少了一条江河,便觉得少了些灵气。嫦娥赶快来到菩萨面前问道:“不知菩萨可有妙方?”
菩萨闻言说道:“这有何难,只要你在这群山之间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玉瓶中的水倒入,不就碧波荡漾,水到渠成了吗?”嫦娥听了顿时眉开眼笑,接了玉瓶,谢过菩萨就去开凿河道。菩萨一再叮嘱嫦娥,第二日五更必须归还宝瓶,否则将会被关在月宫,不许离开一步。
嫦娥满口答应,便开始在群山间选择合适的河道。嫦娥仙子不停地构思,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时,天鸡报晓打断了她的沉思,她决定冒着被菩萨惩罚的危险,完成她设想的河道。正当嫦娥忙得起劲时,太阳神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一吃惊,将手中的玉瓶掉入河道,瓶中的水瞬时流出。
一股清流缓缓向南流去,桂林顿时水波荡漾,倒映成辉。因为嫦娥的错误,观音菩萨的宝瓶变成了净瓶山,菩萨很生气,责令嫦娥归天。嫦娥和桂林的百姓分别的时候,泪水洒满江河,于是百姓们就把这条河取名为漓江。
从此,桂林的山水便名扬海内外了。
2、
很久以前,桂林桃花江边有个摆渡的后生叫睦哥,家境贫寒,心地善良,守着一个年老多病的母亲度日。桃花江边有两个村子的人,为了争夺土地和山林,祖祖代代械斗不已。睦哥劝说过多回,终因人微言轻,无济于事。
一天傍晚,睦哥正准备回家,忽然看见一只凶猛的鱼鹰从空中俯冲下来,叼起一条鲤鱼正要腾空,睦哥举起鱼叉掷向鱼鹰,救下了鲤鱼。那鲤鱼是龙王的小女,为了报答睦哥,给睦哥留下了几根鲤鱼须,要他拿回去做,并且将制作方法告诉了他。
睦哥盛上一碗给老母亲吃了,顿时,母亲顿时变得年轻健康了。附近的人闻香而来,争着要睦哥教他们做这好吃的东西。睦哥要求他们停止械斗才能教他们制作方法,他们答应了。睦哥就照着鲤鱼传授的方法,教他们做出了米粉。
从此两个村世代和好,后来又并成了一个村,取名“睦邻里”,又叫“敦睦村”,就是敦促和睦的意思。方圆几十里的人慕名而来,到这个村子来学做米粉,桂林米粉也慢慢流传至。
3、桂林在漓江边上有一头大象,它背上驮着一座室塔,鼻子伸进漓江里吸着水。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桂林象鼻山。古时候,桂林这个地方,虽然山清水秀,可是人烟稀少,漓江两岸长满了竹子和芭蕉树. 有一天,从遥远的西南方向,忽然跑来一群大象。
它们看见漓江两岸有山有水有草有木,还有他们最喜欢的芭蕉树,就在漓江边上安了家。大象也和猴子一样,把它驯服了,它会帮人做很多事情,没把它驯眼,它是很凶狠的。有一天,来了几个力气很大的人,看到这群大象在漓江边玩水,他们想要降服它们,驯养起来。
为头的名叫王勇。他身子长得挺高,力气大得出奇,两手能举千斤重,本是天宫的把门将军,因为不服玉皇大帝管,挨打了一顿赶到世上来了。王勇朝兄弟们说:“谁上去?”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大哥,看看小弟的本事卜这人像箭一样朝着大象冲过去。
那群大象见有人来,拔腿就要逃。那个人迎上去拦住了去路。他一跳,揪住跑在最前面那头大象的耳朵,正要骑上象头,大象一卷长鼻子就把人甩向半空,啪的一声落了下来,被砸得粉身碎骨。王勇见了大怒,他不相信自己斗不过大象。
他拦住那领头大象的去路,抓住它的尾巴,一跃身子跳上了象背。他轻拍了几下象背,反手伸进大象耳朵里搔痒。说也奇怪,那大象不但不发威,还快乐地甩甩尾巴,索性趴了下来。转眼功夫,所有大象都跟着趴了下来,从此这群大象就被制服了。
大力士们在漓江两岸定居后,用大象耕田,靠大象运货,日子过得火热。这事传到皇帝耳里,他派钦差大臣来到桂林,要大力士们把大象进贡给皇上。大象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哪里肯答应。皇帝听说百姓违抗圣旨,马上要府台派兵捉拿。
府台点起兵马向大力士们杀来。大力士们就以大象作战马,骑在大象背上挥舞刀枪与官兵厮杀起来,才三五回合把官兵杀得大败。
皇帝听到消息,连夜点了精兵良将,亲自率领他们来到桂林征讨。这个皇帝有一身好武艺,有精兵良将,把大力士们打败了。王勇他们虽然力大无穷,人少难敌人多,都战死了。那群大象见主人们都死了,纷纷向西南逃去。
只有那为头的大象依依不舍地守护着王勇的尸体,一步也不肯离开。皇帝骑着战马追了过来,看见这又高又大又漂亮的大象,就丢开战马跳上象背要降服大象。那大象哪肯听他的,左一颠,右一跳,想把他摔下来。
皇帝见大象不服,扯出室剑大骂一声:“畜牲”,味的一声宝剑从象背刺了进去。大象疼得一蹦三跳,啪的把皇帝抛了下来。大象又用它那水桶般粗大的脚,踏在皇帝身上,把他的五脏六腑挤了一地。皇帝就死了。
大象背上刺进了宝剑,流了好多血,它连忙跑到漓江边喝水,喝着喝着就再也不动了。
这头大象就成了后来的象鼻山、山上宝塔,就是皇帝那把宝剑的剑柄。
4、话说嫦娥在桂林营造山水之时,看到那里赤地千里,老百姓的生活极端贫苦,就准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遗憾的是她没能实现这个愿望。那是因为她当初开漓江河道误了时辰,被观音老母禁在月宫。一天,织女、麻姑、元女结伴探望嫦娥,知道嫦娥的心愿后,决心替她了了这愿望。
于是三位先姑来到桂林,元女教会桂林人种各种果蔬;麻姑教会桂林人牛耕技术,酿制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还有酥糖、腐竹和米粉等。织女把纺织技术传了下来,还在一夜之间织出了十八万千尺绸缎,堆积在桂林城北的漓江边,象两座高高的山峰。
第二天一早,桂林城的老百姓看到如山的绸缎,欢呼雷动。谁知这欢呼声惊动了一只窃踞漓江深潭的千年蛤蟆精。它窜上岸来,变成一个大腹便便的富豪,看到这美丽绸缎,不禁垂涎三尺,蛤蟆精撮嘴一呼,从水里蹦出上千只碗口大小的蛤蟆。
他向这些东西喷去一口白雾,刹那间变成千余个黑汉,旋风般向绸缎扑去。老百姓正兴高采烈地分绸缎,忽然大祸临头,一群黑汉撞来,逢人便打,见绸便扛。一时间桂林城户户闭门,哭声震天。蛤蟆精发现中间部位和西边的上部,有几千尺绸缎颜色特别鲜美,就叫众黑汉先抢那三处的料子。
抢着抢着,当蛤蟆们兴高采烈时,怪事出现了:那十万八万千尺绸缎,一匹匹,一层层地都化成了石头。后来,桂林的老百姓就把这由绸缎变成的山叫“叠彩山”。那三个因选料而掏空的洞,东边平地临江的,叫木龙洞;中部山腰的,取名风洞;西边仙鹤峰上的,则称之为白鹤洞。
嫦娥唯恐蛤蟆精跑掉后作孽,就一剑把它刺死,钉在岸上。如今你到木龙渡口,就会看到一块天然大石,很象蛤蟆,这就是蛤蟆石,蛤蟆石上有座小巧玲珑的西藏式古塔,即木龙塔,就是嫦娥的剑柄演化而来的。
5、相传,秦始皇征集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监工拿着鞭子,跟在民夫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抬石料,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流泱背,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朝拜观音菩萨,想走旱路,看看凡世人间。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云腾上高空飘游。她站立云头往天下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在长城下抬石头。
她想:我应当请菩萨帮助民夫解除痛苦才好。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观音菩萨,开口禀道:“菩萨,你救救修长城的劳苦大众罢!”
观音菩萨听了,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你想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就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吧!” 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
忽然又听到观音菩萨说:“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一路之上不可贪玩耍;第二,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三公主边忙答应。
到了南海,三公主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海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着这些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
三公主记着观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浚有敢停留一下,累得一身汗水。她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各样的鲜花。
三公主见了,想停留一会,到江边洗把脸,擦把汗;婉赏一番再赶路。可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马、羊、仙鹤、锦鸡却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来了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
三公主高兴他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飞禽走兽好吗?”老公公用手擦了擦眼睛,又仔细地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飞禽走兽,明明是些大青石山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果真一下子全变成了石山,再也不会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流淌,石山还是不摇不动。公主长叹了一声:“只怪我忘记了观音菩萨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说罢向老公公作了一个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
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寿山,也叫兽山。在由老人所化的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马,有的像虎,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尽心看管着它们。
I. 桂林历史名人赵观文故事
赵观文,桂林芦笛岩桥头村人,唐乾宁二年(895)状元及第,官至翰林侍讲。原内主考容舞弊,取25名进士,赵列第八,其余大部分不按标准录取,引起群愤。唐昭宗不得不改组考试班子,委任翰林学士陆扆主持重试。赵观文“才藻优瞻,义理昭宣,深穷体物之能,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跃居榜首。“一支仙桂两回春,又将彩笔冠群伦”。但当时正处没落残唐,宦官专横恣肆,持身正直的赵观文不肯同流合污,回归故里,官民对他敬重。桂州长史朱韫在新修尧舜祠时,请他写《祭器碑》,对弘扬先贤遗教,敦促地方风化起到重大作用。据《桂林风土记》,唐人因赵观文状元及第,改坊名为进贤坊。请人于凌汉等,还在其故乡立了“赵状元故里”的石碑,以垂永远。
麻烦采纳,谢谢!
J. 桂林山水有什么故事
《桂林山水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那时,桂林这个 地名都还没有呢!
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家胜境。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 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
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 观”。麻姑喜不自胜。
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
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 红、雍容华贵的牡丹。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当她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此后 才有“桂林”这个地名。嫦娥又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气,一座座 大山立刻变成了一匹匹高头骏马,她骑上一匹快马领头,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经过长途艰难跋 涉,终于把马群赶到了桂林。
嫦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样,将马群变成石山并作了巧妙的安排:这里放三座,那里垒五堆,东边置一座 大山,西面摆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当年的领头马啊,那马鞍山就是当年嫦娥坐过的 马鞍呢......
那些石马也象是领会了嫦娥的心意,变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态各异的青山。山上长满绿树,浓荫覆 盖,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更奇巧啦。嫦娥巧摆石山,使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配上原来的桂 花树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园。遗憾的是没有水,比起杭州西湖来,就显得美中不足,略逊一筹了。
嫦娥想仿效织女,到瑶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发觉,将织女监禁起来,并派天兵天将把瑶池看管 得严严实实;就连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绞尽脑汁想办法,赶巧南海观音正从桂林上空经过,被桂花的冲天香气吸引, 便循香察看,见到这里处处奇峰林立,挺拔秀丽,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禁不住喜形于色,赞口不绝。可 当她环视四野,纵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叹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条江河,损折了许多灵气。”
嫦娥一听,正中下怀,忙不迭跑到菩萨面前道:“大师所言极是,我正为此发愁呢!” 菩萨闻言玉口一开:“这有何难,你只在群山之中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净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会清波 荡荡,水到渠成。”
嫦娥听了,顿时愁云尽扫,笑逐颜开,谢过观音,接过净瓶,就要去开河道。菩萨一再嘱咐嫦娥,时日五 更,一定送还净瓶,否则将被关在蟾宫,不许擅离一步。
仙姑满口答应。在群山之间选择了一条理想的河道,形成一个水绕山环,交相辉映的绝妙佳境。接着, 她飞回月宫,取来种树的花锄,按照选定的走向,落锄开去。于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迹般地 开了出来,有如游龙走蛇,曲曲弯弯。当嫦娥从兴安经桂林,把河道开到阳朔后,已是四更光景。往南, 沟通西江水系,还有几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为止,那么阳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将永远干旱。她沉思良久。左右为难......
天鸡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气陡生,决心冒着被观音惩罚的危险,将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赋去。
当嫦娥开出北起兴安,南通西江的数百里逶迤长河之时。太阳神曦和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大吃一惊,慌 忙把净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缓缓南去,桂林顿时水光潋滟。倒影生辉,增添了千种姿态,万般妩媚,变成山水甲天下的宝地啦!
可是观音老母的净瓶,此刻也失去法力,从兴安随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鸡潭就不动了。从此,净瓶化为石 山,就是现在的净瓶山。为此,观音大为生气,责令嫦娥归天。桂林的百姓与嫦娥分别时,真是哭声百里,泪满江河。为了记住这次离别,就把这条河取名离江。江从水,后人就改写为“漓江”。
嫦娥回宫后,只能倚窗俯视人间,欣赏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时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水涟涟。那泪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丽的榕湖和杉湖。
此后,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经营,桂林山水就逐渐扬名天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