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南驻马店从古至今都是有哪些名人
1、孔门六贤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七十二贤中,有今上蔡籍6人,即漆雕开、漆雕从、漆雕侈、漆雕凭、曹恤和秦冉。2、韩非子东周韩国公子(第二王位继承人),百家争鸣时期法家代表人。韩非子是韩国贵族出身,因战国末期韩国北部大多被秦所占,韩非居住在今西平县境内。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是法学代表人物。主张“法、术、势”兼用。他的法学理论成为秦始皇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指导思想。3、李斯李斯是今上蔡县人,为秦丞相,他不仅辅助秦王兼并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对秦始皇统一法律、文字和度量衡等做出巨大贡献。他改大篆为小篆,亲书《仓颉篇》为标准文字范本在全国推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也很有文学才华,鲁迅先生评价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4、翟方进西汉名相,今上蔡县人。在任丞相司直(丞相佐官)时,敢于打击不法豪强,曾弹劾汉成帝舅舅成都侯王商等。后群臣推举,被汉成帝晋升为丞相,高陵侯。由于他不畏强权,故在相位10年间,王氏(王莽)势力虽极大,但始终不敢觊觎刘家皇位。5、桓宽西汉汝南郡(今上蔡县人)。他于汉宣帝年间(前60年)被选为郎官(皇帝侍从),他利用帮助皇帝查阅资料、整理文献的机会,认真研读了20多年前盐铁大论战的实况记录,写出了填补历史空白的记实性文章《盐铁论》,以对话的形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论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社会矛盾、思想斗争、经济政策的珍贵资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郭沬若先生高度评价“其创造性可以说是走向戏剧文学的开始……”。6、许靖、许劭今平舆县人。许靖是许劭的堂兄。两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汉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形式是“举孝廉”,凡是被举为孝廉者,须经某些善于识别人物的名士评论。因此,许劭、许靖的评论很影响士大夫子弟的名望和仕途。许氏兄弟利用“月旦评”为时政举荐了不少人才。如许劭推荐的樊子昭原是卖包头巾的,并准确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7、许慎今平舆县人(后移居河南郾城)。东汉人。撰《说文解字》15篇,集文字学、古文经学、训诂学之大成,成为中国的第一部字典。他还对五经加以评论,著有《五经异义》。《后汉书》记载有《许慎传》,其族人许峻对《易经》造诣甚深,著有《易新林》、《易灾条》、《易决》、《易东占》、《易要诀》等书,对后来后晋时期的玄学很有影响。8、应易建安年间是东汉末年,当时是中国文学史上繁荣灿烂的时期之一,尤以诗歌为盛,其五言诗取得突出成就,史称“建安文学”。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阮瑀、陈琳、刘桢、徐干、应易)中应易为今汝南人,被曹丕誉为“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其弟应琚在文学的某些方面成就更大。9、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今新蔡县人。晋元帝时主持修撰国史,其著作《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10、范缜今泌阳人。南朝齐梁间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其著《神灭论》,肯定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把古代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向了高峰,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11、上蔡先生北宋上蔡人。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同受教于理学家程灏、程颐兄弟门下,号称“程门四子”。作品有《论语说》、《上蔡先生语录》。其中《上蔡先生语录》由南京理学家朱熹亲自编选、校订、缮写,足见朱熹对该书的推崇,是介于二程和朱熹之间承前启后的理学大家。作为北宋唯心主义理学的继承人之一,在历史上也很有影响,后世敬称“上蔡先生”。12、卢镗今汝南县人。出身将门,是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抗倭名将,与戚继光、俞大猷一样赫赫有名。13、三代“振威将军”――汝南赵氏清代汝南马乡赵延东,以子孙显贵,诰封“振威将军”。其三子赵毓桂曾中武举,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专教皇太子旻宁(即道光帝)骑射兼伴读,诰赠“振威将军”,其子赵云鹏曾中武举,殿试一甲第一名,为状元郎,后历任陕西、广西、广东等地团练,抵御英、法侵略军和海盗骚扰。14、捻军领袖――陈大喜陈大喜,清朝豫南捻军领袖,今平舆县人。咸丰元年(1851年),陈大喜和皖捻首领张乐行结拜兄弟,并任皖捻各棚拳场总教练。后陈大喜在家乡举起反清大旗,在豫南很有影响。太平天国失败后,陈大喜与赖文光、张宗禹等收集太平军余部,迅速整编了一支新捻军,杀死号称常胜将军的清亲王僧格林沁,后被清政府镇压,陈大喜下落不明。15、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贰』 平舆都有什么历史名人
平舆人文荟萃来,有被自尊为“中国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亲太任,有秦未率众揭竿而起的张楚政权领袖陈胜.杨明端,有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东汉名臣陈藩,有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还有清未捻军首领陈大喜等无数先贤英烈。
『叁』 三国演义所有人物
姓名:吕布
主要事件: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
性格特点:有勇无谋,反复无常,惟利是图内
姓名:刘备容
主要事件: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
性格特点:讲义气,仁德
姓名:张飞
主要事件:怒鞭督邮,大闹长坂坡
性格特点:粗中有细,脾气暴躁
姓名:赵云
主要事件:单骑救主
性格特点:骁勇善战,胆略过人
姓名:黄忠
主要事件:定军斩夏侯
性格特点:勇猛,居功而不自傲
姓名:诸葛亮
主要事件:舌战群儒,火烧博望坡
性格特点:谨慎,博学,机敏,鞠躬尽瘁
姓名:曹操
主要事件:煮酒论英雄
性格特点:多疑,多才多艺
姓名:周瑜
主要事件:赤壁之战
性格特点: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姓名:王允
主要事件:连环计
性格特点:为民作主,不畏强暴
姓名:郭嘉
主要事件:遗计定辽东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
姓名:陶谦
主要事件:三让徐州
性格特点:刚直,桀骜不逊
姓名:孔融
主要事件:孔融让梨
性格特点:迂腐轻狂、出言无忌、目空一切、不能忍让
姓名:诸葛恪
主要事件:诸葛恪得驴
性格特点:才思敏捷,刚愎自用
姓名:陆绩
主要事件:陆绩怀橘
性格特点:孝敬父母
姓名:陆逊
主要事件:火烧连营八百里
性格特点:刚强,自负
『肆』 驻马店有什么名人
1、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
作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上陈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
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中。秦始皇十四年(前233年),为李斯所害。韩非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
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2、陈大喜
陈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舆县清河街道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人,为清末著名的捻军首领之一。
陈大喜幼读私塾,11岁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武卖艺于豫皖结合地带。师傅病逝后,乃回乡务农。早年在家乡当过团练小头目。由于不堪于压迫,1860年在家乡结捻起义。
之后,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到1861年2月,已发展到数万人,以平舆为基地,在汝宁、新蔡、上蔡、沈邱、项城等地活动。他把所率领的起义军编为白、黄、蓝、黑、红五大旗。
他也成为河南捻军的主要领袖。1862年,他率领的起义军遭受挫败,从此也开始了起义军的流动作战时期。后来他又与张宗禹、赖文光联合。
1864年,西北太平军东下救援南京时,他亦随同南下,他的部队正式并入赖、张所共同领导的捻军。后不知所终。一说1865年与僧格林沁在山东菏泽大战后,在曹州就义。
3、魏子犹
魏子犹(1875—1936),遂平县人,河南筝派的一代宗师。1925年前后在北京“道德学社”教古筝,是最早介绍河南筝曲到外地的人,对于传播中州古调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还擅长筝、琴、琵琶、笛、箫等多种民族乐器,他的演奏古朴浑厚,传谱有《渔舟唱晚》、《小开手》、《关雎》、《天下大同》等十余首。他教授过的古筝名家有娄树华、梁在平,周希文、史荫美、程午加等。
4、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5、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伍』 驻马店当地名人
1、盘古开天
泌阳县城南陈庄乡有座盘古山。关于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最早记载是三国时吴国的太常卿徐整的《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成为中国古代人民信仰的天地开辟者,中国的宇宙之神。后人为缅怀其恩泽,在盘古山上建庙立祠,塑造神像供奉。现泌阳县引资100多万元硬化了通往山上的公路,重修了盘古始祖庙。
2、伏羲画卦
上蔡县城东15公里的白圭庙一带,有一座八角凉亭矗立在八尺高台之上,掩映在几株古柏之中,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伏羲画卦亭。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为此亭题碑刻“伏羲蓍台”,传说伏羲氏为定天下凶吉,制作八卦后,曾在此台用蓍草和龟甲烧灼揲卦,亭下著草丛生,首若矫龙,尾若凤翔,他认为此地的蓍草和龟甲最灵。八卦的创立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它为中国天文学家、古文字学、数学、哲学、植物学、历法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3、周公测影
位于汝南县天中山。西周初年,周公营造东都洛邑时,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以观测天文地理,经测定,“豫州为九洲之中,汝尤在豫州之中”。人们就在这里“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刻。
4、子路问津
位于新蔡县城南5公里处关津渡口有一处“子路问津台”(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三十年(前490年),孔子与学生到此处,因汝河挡道,孔子只好让子路向田里干活的两个老农打听。这两位老农,一个是长沮,一个是桀溺,都是当时著名的隐士。孔子见识两人后,感叹此地多隐士,隐士多睿智。
5、李愬雪夜入蔡州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身为节度使的李愬奉命讨伐叛将吴元济,唐政府用了3年时间,耗费大量军费未能奏效,故李愬决定奇袭。10月10日夜,风雪交加。李兵临蔡州城(今汝南县境内),命士兵惊扰近郊一个鹅鸭池以掩盖军队行走的响声,出其不意,顺利攻城,活捉了吴元济,结束了蔡州52年之久被叛军割据的局面,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突袭成功的典型战例。
6、梁祝故里
今汝南县马乡镇有一墓地,相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墓。当地亦广为流传梁祝的爱情故事。许多民俗也与此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外皆知的爱情传奇,是中国四大爱情悲剧之一,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7、蔡氏始祖
上蔡有蔡氏始祖墓地。周武王得天下后,把蔡地(今驻马店市上蔡县)封其母弟度为蔡叔,后叔卒,周武王复封其子胡于蔡,名蔡仲,为“蔡国始祖”(《辞海.历史人物.春秋》)。
8、汝半朝
东汉时期,由于汝南经济发达,又力倡教育,致使汝南籍官吏大幅度增加。整个东汉时期,汝南郡人才辈出,仅《后汉书》和《风俗通义》中留有传记和姓名的汝南籍高官、名士就有百人之多,因此有“汝半朝”和“汝南固多奇士”之说。
9、月旦人物
东汉末年名士许劭、许靖兄弟(今平舆人)在家乡讲学,评论时政和天下人物。当时东汉取士多靠“举孝廉”,所以许劭、许靖的评论对当时取士有很大影响。因为每月初举行一次评论,所以“月旦人物”后来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成语。
10、关羽`张飞相聚古城
《三国演义》里张飞与关羽等人古城相聚的古城是指豫州州治汝南,这座古城在今河南省汝宁市驿城区南10公里处古城乡古城村,京广铁路东侧。古城遗址在古城村东北60米处。考古调查证实,该城实系春秋战国时遗址。今城墙、护城河等均已荡为平地,地表已没有任何遗迹。
11. 桓景
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汝河两岸流行起瘟疫,桓景听说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危害人间。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斩杀瘟魔。
12.董永
汝南城西12华里有个董会村, 志书记载,董永就住在汝南城西25公里的地方,那里还住了汉代另一个有名的孝子——拾桑葚救母的蔡顺。于是,那个村子就叫二孝庄,至今尚存
『陆』 驻马店历史人物有哪些
李斯、樊粹庭、杨靖宇、陈大喜、韩非子等。
1、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2、樊粹庭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
3、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4、陈大喜
今平舆县人,清末豫南捻军领袖。咸丰元年(1851年),陈大喜和皖捻首领张乐行结拜兄弟,并任皖捻各棚拳场总教练。
后陈大喜在家乡举起反清大旗,在豫南很有影响。太平天国失败后,陈大喜与赖文光、张宗禹等收集太平军余部,迅速整编了一支新捻军,杀死号称常胜将军的清亲王僧格林沁,后被清政府镇压,陈大喜下落不明。
5、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先秦七子之一。
『柒』 平舆县都有哪些历史人物
、巢父许由
二人均为尧时隐士,居住阳城(据有关部门考证,即今平舆县阳城乡)。巢父结巢居树,人称巢父。许由就是汉末主持月旦评的许邵、许靖的祖先。二人学问至高,经常结伴悠游。尧请巢父,准备让位,巢父逃走。再请许由,也逃箕山。尧又派人寻至,让许由做“九州长”。许由听了,认为污染,濯耳颖水。巢父正在放牛,以为秽浊,赶牛上游以饮。《辞源》《辞海》有载。
2、太任
《辞源》:“周季历之妃,文王之母。”《诗经·大雅·思齐》有句“思齐大(太)任,文王之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殷商挚国(平舆最早的封国)国君之女,品德高尚,聪慧贤良,殷末嫁给周国季历为妻。夫妻和睦,互敬互爱。怀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行不涉非礼,是以胎教,生周文王。后人在其生地建文王之母亭,亦称挚亭。隋开皇16年,在挚亭遗址上建西塔寺,塑太任像。元时重修,建圣母殿。清毁。今于县城西南建太任公园以纪念。
3、陈胜
《辞源》:“秦阳城人,字涉。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率领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诈称公子扶苏楚将项燕,时诸郡县苦秦苛法,云集响应。既占领陈县,胜乃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据有关部门考证,阳城,在今平舆县阳城乡。
4、周燕
字少卿,西汉汝南安成(今属平舆县)人,先祖周平王,世袭汝坟侯。汉宣帝时,为郡决曹掾,太守欲枉杀一囚犯,周燕直言劝阻,受株连囚禁狱中,绝食而死。他有五个儿子,重合县令周子舆,栎阳县令周子羽,东海太守周子仲,兖州刺史周子明,颍阳令周子良,号称“五龙”。
5、许扬
字伟君,两汉之交汝南郡平舆人,曾任酒泉都尉。建武年间,汝南郡太守邓晨聘请他负责水患鸿隙陂的治理。许扬深入查看水文地理,严密组织施工,起塘四百余里,变害为利,周围数千顷土地旱涝保收。许扬死后,当地百姓为他立庙画像,常年祭祀。据考证,许扬庙即今平舆县城中永乐大市场北门对面的东皇庙,至今香火仍盛。
6、戴凭
东汉汝南平舆人,字次仲。习《京氏易》,16岁被推举为明经试用博士,光武时任侍中。建中二年正旦,百官朝贺,帝令群臣说经互难,义有不通,即夺其席以予通者,凭重坐五十余席。时有“解经不穷戴侍中”之语,“夺席谈经”典故即出于此,毛泽东诗“夺席谈经非五鹿”句即用此典。凭高风亮节,博古通今,忠言直谏,深得君臣好评。(《辞源》有载)
7、陈蕃
《辞源》:“东汉汝南平舆人。字仲举。官乐安豫章太守,迁至太尉、太傅,封高阳侯。为人刚正不阿,崇尚气节”,扶正祛邪,政绩卓著。十五岁时即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一句闻名,后世“扫除天下”即典于此。做官后讨厌应酬,唯南昌名士徐孺子来了,特设一床,抵足长谈。是以唐王勃《滕王阁序》有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今于县城北面建陈蕃公园以纪念。
8、张熹
字季智,东汉武城人,汉灵帝年间为平舆令。是年久旱不雨,张熹躬身施求未果,筑台积薪自焚。随天降喜雨,五谷丰登。百姓感激涕零,尊称令公,并在焚身台旁(今射桥集西)建令公庙以纪念。庙址占地八亩,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张熹自焚日为令公庙会。1958年令公庙被拆除,但是张熹为民焚身求雨之事一直在民间奉为美谈。(《平舆县志》)
9、许靖许劭
堂兄弟,东汉汝南郡平舆人,少而好学,声名远扬,贤良方正。每月初一,在平舆县小清河上的月旦坪上聚众评论乡党人物,经他们评论推荐者尽皆显名于世,故“月旦评”一时名噪天下。曹操曾多次备礼求评,后得一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始欣然而去。《三国志》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即源于此。后许靖被刘备任为太傅,与诸葛亮同朝。
10、阚敞
东汉末年汝南郡平舆人。做汝南郡功曹时,太守第五常委托他保管一百三十万钱。他将这些钱埋藏在堂屋里,即使穷困潦倒,也绝不动用一分一毫。二十年后,第五常的孙子来取,阚敞将钱挖出,如数奉还。第五常的孙子说,我爷爷说是三十万,我不能要这么多。阚敞将实情禀告郡守,郡守指令第五常的孙子把钱全部取走。(《平舆县志》)
11、周嘉
字惠文,西汉末年汝南郡安成(今属平舆县)人。王莽篡权,天下大乱,嘉为汝南主簿随太守何敞护城。敞被飞箭射中,官兵败逃,敌兵围困,白刃相交。周嘉怀抱太守,以身相护,大声斥贼:为人卖命,伤天害理,难道还要伤害正直的朝廷命官吗?敌兵惊叹义士,反给车马遣送出城。光武任为零陵太守。死后,官民建忠义祠堂祭祀。
12、何并
字子廉,东汉汝南郡平舆人,初任长陵县令,政绩卓著,后迁颍川太守。时颖川人钟元为尚书令,掌管朝中大权,其弟钟威为颍川属官,贪赃枉法,罪大恶极。何并赴任之前拜辞钟元,元向何并行大礼为弟求情。何并言讲,罪在本人,刑律自取。到任后,选拔执法忠勇的官吏,追捕案犯,按律杀钟威于洛阳,就地正法其同伙。
『捌』 平舆县的文物古迹
名单介绍殷商挚国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平舆县城。东起文化馆,西至烈士陵园,南到清河边,北及永盛花园小区。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历代长期使用。沈子国故城遗址(省保)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周遗址。面积202万平方米。为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是中华沈氏的发源地。该遗址为中原地区保护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遗址之一。先秦汝坟故城遗址(县保)又称安成故城。位于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一带,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据考证,《诗经》中《关雎》、《汝坟》等十一篇创作于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茔地,号称“十八冢”。阳城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后刘乡新集村一带,城垣呈长方形。春秋时为楚所置。秦统一六国后,置阳城县,属陈郡。据考为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乡里。西汉时阳城改属汝南郡。东汉初年裁并入汝阳,为世家袁安的庄宅。唐代在故城遗址上建阳城寺院,至民国仍有遗存。战国韩古城遗址(县保)位于后刘乡韩古城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设施---壁垒遗址。东皇庙(县保)位于县城挚地大道中段东侧。原名圣母庙,又名东塔寺,是一座始建于周代,道教与佛教兼容,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庙。主要殿宇包括:圣母殿、文王殿、东皇阁、老君殿、罗汉殿、袁安祠、二龙祠、陈蕃祠等。寺庙设有诸多地方名人专祠。该寺庙多次毁于战火,又历代重修,今仅存东皇阁。洪山庙(县保)位于后刘乡洪山庙村,与上蔡白龟庙、淮阳太昊陵齐名,为“豫南三大古庙”之一。远古名谷神庙,据考为商纣王之子殷洪大难余生,自号“洪山隐居”(又名洪山道人)隐遁处。主要殿阁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阁、牛王宫、马王殿、龙王殿、奶奶殿、阎王殿、天王殿、罗汉殿等。仙翁庙(县保)位于东和店镇仙翁庙村,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为民驱魔看病的仙人费长房而建的庙宇。郭寺遗址(县保)位于万冢乡郭寺村。建于隋代开皇元年。五代毁于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阁有:佛祖殿、罗汉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阁等建筑。与射桥开元寺和附近的阳城寺院齐名,曾为汝东名寺。60年代初废弃。东冈寺遗址位于老王岗乡小岗村西。初为老子庙。东汉中期,人们“诵黄老之微词,尚浮屠之仁祠”,因庙址滨邻汝水鸿隙陂,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重要漕道,建东岗寺,至唐代达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余座,并有大面积寺田。清末废于捻军起义。回龙寺遗址位于老王岗乡贾屯村。相传是西汉时期人们为祈祷龙王回此休息、颐养天性而建,名龙社,又称廻龙庙。东汉时期拓建佛教各殿阁,唐代达到鼎盛。主要殿宇为大雄宝殿、龙王殿等。白龙庙遗址位于老王岗乡白龙王庙村。古为当地人民为祈求白龙造福乡民而建造。宋代以后,庙内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诸殿阁,香火旺盛。建国后废弃。玉皇庙遗址位于玉皇庙乡玉皇庙村。原名为“光武庙”、“刘秀庙”,后名玉皇庙,是豫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期,历代重修,60年代初废弃。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天师观、刘秀殿、贾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阁规模最大。庙湾镇会馆庙位于庙湾镇北区。明代晋秦商人相地脉、卜吉凶,于镇北邻河处创立“山陕会馆”。内设关帝殿、乐楼、天王殿、财神殿、灶君殿、马王殿等。关帝殿气势恢弘,蔚为大观。60年代,山陕会馆废弃,今存马王殿和修复的“关帝殿”及六块明清碑刻。庙湾镇东岳庙又名东王庙,位于庙湾镇东区。建于宋代,明时重修。供奉齐天大帝、东王黄飞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庙舍。该庙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较小。陈蕃祠遗址又名“陈公祠”,位于射桥镇西关。是东汉末期为奠念名重当朝的太傅陈蕃而建。陈蕃晚年因“党锢之争”,被宦官势力杀害,被朱震密葬于此,附近有古称“古冢十二座”的陈蕃后裔墓葬。祠内主要殿堂有:陈公堂、朱震祠、黄浮祠、陈逸祠、范滂祠等,历代修葺。近代祠堂毁于兵火。张令公祠又名张令公庙,位于射桥镇古城南。张令公,即汉代平舆县令张熹,字季智,桂阳郡临武县(今湖南衡阳市)人。张熹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当地百姓立祠纪念。历史上曾屡毁屡修,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当地信徒筹建祠舍数间,恢复祭拜仪式。董孝子祠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与仙女庙毗邻。董孝子即董永,西汉时期寓居汝南,为著名孝子,因卖身葬父感动世人。并与美丽贤淑、擅长纺织的玉贞姑娘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世神化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毁于兵火。织机庙遗址又名仙女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是纪念汉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庙宇。据考证为晋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称七仙女殿)、织机房、月圆堂等殿阁。射桥壶仙观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悬壶济世的壶公和弟子仙翁费长房的观阁。门题“悬壶济世”。东汉时汝南郡治在今射桥镇古城村一带,这里盛传神仙壶公和弟子费长房救死扶伤、惠济黎民、鞭笞百鬼、驱使社公的传说。晋代,当地人们建造殿堂两座,一座为“壶公祠”,一座为“仙翁观”,各具殿舍五间,合称“壶仙观”。生死祠遗址又名“范张庙”、“鸡黍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张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讴歌人间信义真情。民国初年,毁于兵火。四贤观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据考证,为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贤罹难阔别重逢之地,时称“古城聚会”。后人为纪念四人古城聚会,在此建起“四贤观”。主要殿堂有:赵云祠、张飞祠、关公祠、刘备殿、四贤观等。开元寺遗址位于射桥镇中,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唐代名刹。该寺占地500亩,并有大量寺田,规模宏大。建供奉释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佛贤殿、高僧殿、弥陀殿、佛光殿、藏经阁、三圣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纲寺,为豫南的佛教中心。该寺60年代被毁,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龙王庙(县保)位于县城东北十公里处,是一座千年古庙。该庙清代以前颇具规模,除分造六色神龙宝殿外,还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举行庙会。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立百泉乡村师范学校迁移该庙,利用庙址扩建学校。今仅存青龙殿与《皇清重修龙王庙碑记》的残碑一块。射桥黉学又名“孔庙”,位于射桥镇小学院内。始建于明泰昌年间,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东西庑圣迹殿、诗礼堂、崇圣祠等,近代毁废。现仅存诗礼堂。该殿堂为明清时县科庠生科举后举行尊孔授仪的场所,对宣传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现存诗礼堂系清代重修,整个建筑保护完整。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省保)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李屯乡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清咸丰十年,现仅存一塔。该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级,为密檐式砖砌塔,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金塔。
『玖』 河南平舆县历史上哪个名人的故乡
陈胜
陈蕃 李膺
许靖、许劭、许扬
陈大喜
当然最著名的要数陈胜了
『拾』 三国时期都有哪些河南省驻马店市籍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