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有没有关于老虎的历史故事 简单一点50字左右。
莫克是一只好奇心很强的老虎,他经常会对着天上的星星发呆,他想知道星星干吗老呆在天上不掉下来。莫克的爸爸曾经惋惜地说:“莫克投错了胎。要是他投个人胎,保准是科学家。”这两年,莫克家乡所在的山区被人类开辟为旅游风景区,来风景区玩的游人络绎不绝。
最近几天,莫克发现了一件新鲜事。一天上午,莫克借着草丛的掩护悄悄来到一个旅游点,他惊奇地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只老虎照像。
“这老虎像真的一样!”一位游客靠在老虎身旁,一边摆姿式一边赞不绝口。
“原来是假老虎!”莫克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从来没见过这只老虎。
“排队,排队,别加塞儿!”维持秩序的人把不排队照像的游客从队伍中拉出来。
等候和老虎照像的人越来越多,价钱也越提越高。倚在老虎身边照3元,在老虎身上照5元。
看见这么多人喜欢同老虎照像,而且是花钱--莫克知道人最爱钱,莫克心里美滋滋的。他为自己是一只老虎感到荣幸。同时,莫克对人也产生了友好的感情。
第二天,照像的地方又玩出了新花样儿,让游客穿上武松的衣服,照"武松打虎"的像片。尽管莫克不清楚武松是何许人也,反正他感觉到这武松同老虎有不解之缘。
“这老虎要是再凶点儿就好了。”一个穿着武松服装的小伙子边照边遗憾。
“跟假老虎照像总不理想,我应该去帮帮他们,人家大老远来的。”莫克心想。他决定第二天去给照像的游客当模特儿。
◇ 二 ◇
当天夜里,莫克偷偷把假老虎拖到草丛里藏起来。天亮之前,他站在了假老虎的位置上,一动不动。
游人陆续来了。排队。开票。排队。照像。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穿上了武松的衣服,手上还拎了一根棍子,他站在莫克身边,摆好了姿式。
莫克不喜欢这姿式,那人抡起棍子,像是要打莫克。
“这虎头要是能扭过来点儿就好了。”中年"武松"惋惜地说。
莫克把头扭过来了。
开始大家没反应过来,还有人喝采说:“真扭过来了!”可当大家看见莫克的眼睛眨巴了一下后,都慌了。
当中年"武松"确认他身边是一只真虎时,瘫在地上--心肌梗塞。
莫克不明白这打虎英雄怎么了,他走过去嗅嗅地上的"武松"。
人群炸锅了:尖叫声,哭闹声,奔跑声,呼救声。……开始莫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确信人们是怕他时,莫克大惑不解了。
“他们不是喜欢老虎像真的一样吗?”莫克呆在原地,"莫非他们还是喜欢那只假虎?”一群逃跑到草丛里的人发出了频率更高的尖叫声:“老虎!老虎!草丛里有老虎!”莫克回头一看,草丛里是那只假老虎,夜里莫克把它藏在草丛里的。
“连假虎也怕了?”莫克百思不得其解。
转眼间,旅游区跑得杳无人影。
莫克觉得很扫兴,他看看躺在地上的中年"武松",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接着他也离开了
充当模特的地方。
❷ 历史名著中还有哪些与虎有关的故事
1、卞庄刺虎:卞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旅馆有个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他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2、田开疆打虎
田开疆,齐国勇士,身长一丈五尺。其人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朗星,雕嘴鱼腮,板牙无缝。比时曾随景公猎于桐山,忽然于西山之中,赶起一只猛虎来。其虎奔走,径扑景公之马,马见虎来,惊倒景公在地。田开疆在侧,不用刀枪,双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项毛,右手挥拳而打,用脚望面门上踢,一顿打死那只猛虎,救了景公。
3、冯妇打虎
有个成语是再做冯妇;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翻译成白话意思是:“晋国有位叫冯妇的人,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后来被提拔做了士人。一次,他与一班人经过一个山上,看到许多人正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山崖,面对着人,没有一个人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看见冯妇,大家迎上去请他打虎。冯妇二话没说,卷起袖子,跳下了车,立即朝老虎扑去。老百姓看了,一起叫好,而车上的那些士人则嘲笑他不该混杂于百姓之间干这有失身份的事。”
4、周处杀虎
周处除三害,头一害便是老虎。具体打虎情节早期说是周处用弓箭射杀的,后来演变成周处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还有的说的更详细更惊险的:周处飞起一脚踢在老虎肚子上,将老虎踢的肚破肠断而死。
5、杨香扼虎
杨香,晋朝人。据说是女滴。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6、.雄阔海
《说唐演义》中隋唐第4条好汉,曾4拳打死2虎。
7、薛仁贵打虎
小说《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二次投军被张士贵赶出,路遇程咬金被虎追赶,薛仁贵打瞎老虎眼睛,放走老虎救下程咬金。
8、李存孝打虎
五代时第一勇将,曾在飞虎山打虎,从此出世被李克用收为第十三太保。
9、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我在此不再多说了。
10、李逵杀四虎
李逵下山接老母上梁山,李母被老虎吃掉。李逵为报仇,怒杀四虎。
11、解氏兄弟猎虎
登州城外闹老虎,登州知府让解氏兄弟捉虎。解氏兄弟在山上埋下了窝弓,射中一只老虎,这本是一个普通的猎人猎虎事件。不料那老虎却滚进了毛太公家后花园。兄弟俩去取虎,反被毛太公的儿子毛仲义叫差人绑了,下到死囚牢里。管牢房的乐和告诉顾大嫂、孙新,因此引出众好汉打登州劫牢反狱,投奔梁山里应外合三打祝家庄。
12、关铃岳云抛虎
在《说岳全传》中,岳云牛头山寻父的路上遇上关铃打死猛虎,岳云戏耍关铃谎称老虎是他家养的,要关铃赔。关铃将死虎从山上抛下,岳云又从山下抛回去。
《西游记》中刘伯钦钢叉杀虎,孙悟空棒打猛虎,孙悟空还打死一些虎妖这些都是神话就不说了,
❸ 和虎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虎的历史故事
1、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2、 虎撑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3、老虎学艺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
4、 虎符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quot;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5、虎头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乡村里仍然能够看到小孩子们穿着虎头鞋。虎头鞋整个都是用布料制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头的形状。在中国,虎头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的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quot;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
❹ 关于老虎的传说故事
1、农夫和老虎的故事
一天,农夫在自己家里打死了一头凶残的老虎,发现还有一个可爱的小老虎,小老虎一直被其他老虎们欺负,农夫为了保护自己家里的小老虎,建起铁笼子保护他,笼子里有各种吃的,笼子外的老虎很肥,但也想吃笼子里的食物,农夫为了保护老虎和外面的老虎对峙着,笼子里的老虎一天天长大。
终于有一天,笼子里的老虎嫌肉太少,自己和笼外的老虎一样肥,说要出去帮助农夫,农夫想,我养了你,保护你不会被欺负,你应该念我的好吧,于是放开了笼里的老虎。
开始笼里的老虎勇斗笼外的老虎,不弱与笼外的老虎,斗着斗着,忽然感觉,凭什么我们老虎要斗,我们是同类啊,加上笼外的老虎告诉笼里的,我们这里是吃人肉的,人是我们养的食物,你看,就你一个另类,
真是怪胎。笼里的老虎忽然发现四周真的是这样,然后看着农夫越来越不顺眼,于是和笼外的老虎们做了一个交易,笼里笼外的肉大家一起吃。一天,他像猫儿一样给农夫撒娇,农夫微笑着抚摸着他,忽然,笼外的老虎来了,农夫护着笼里的老虎,却不知那这猫儿张开血盆大嘴咬向农夫。
2、狐假虎威
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3、吃阳光的老虎
有一座山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可是山里树木稀少,强烈的阳光让大家都很讨厌。白天,幼小的猴宝宝被太阳晒得浑身发热,哭了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好热呀!我热……”
熊宝宝被大太阳晒得可黑了,阳光一天比一天强烈,熊宝宝也“呜——”地哭起来了。刺猬宝宝吵着、闹着要搬家。
大家都不喜欢强烈的阳光,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一天,山里来了一只怪老虎,说他怪呢,因为他什么都不吃,只吃阳光。
老虎站在森林中心,把所有的阳光给吃了,可动物们家里还有阳光。老虎来到猴子家,一瞬间,强烈的阳光无影无踪了。老虎又来到小熊家,也吸走了所有阳光。
现在小动物们的家里的阳光被一“扫”而光。
4、老虎拔牙
有一只老虎住在森林里,它已经很老了,不能捉小动物了,于是它就对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说:“我老了抓不动你们了,所以你们每天送来给我吃吧。如果哪一天我没吃到一只小动物,你们可知道后果的哟。”
第一天,跑得最快的骏马无奈地去老虎家报到了;第二天,连办法最多的狐狸也去了;第三天,山羊也没逃过。小动物们说:“这可怎么办啊?这可怎么办啊?”有个小动物说:“去找聪明小猴吧!”小动物们到了小猴家,跟小猴一说。小猴想了想说:“你们先回去吧!我想想办法。”
第四天,小猴到了老虎家说:“大王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老虎说:“这不是糖果吗?”小猴说:“大王,你每天吃糖果就可以不用再吃森林里的小动物了。”老虎觉得有道理,点了点头。过了几个星期,老虎痛得躺在地上哇哇直叫。
小猴来了,老虎问小猴:“为什么这么痛啊?”小猴说:“大王你让我看一看你的牙齿就知道了。”老虎张开嘴给小猴看了看。小猴说:“大王,你长了蛀牙,要拔掉。”老虎点了点头。于是,小猴就把老虎所有的牙都拔光了。
从此以后,小动物们就再也不怕老虎了。
5、老虎和小猫
在一片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和一只小猫,老虎住在山顶,小猫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山下流,正好从小猫家门前流过。它们都过着宁静而悠闲的生活。
有一天,老虎折了一只纸船,放进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猫家门口。小猫捞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面放着一条小鱼,纸船的小帆上写着:祝你每天幸运!
小猫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老虎,可是,纸船怎样才能漂到山顶上去呢?它想了想,有办法了。小猫找来树枝和纸,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老虎家门口。老虎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系着个盒子,盒子里面装着一块肉,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永远快乐!
纸船和风筝让老虎和小猫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见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见不到漂浮的纸船了。小猫非常难过,但它还是坚持每天扎一只风筝,却不好意思把风筝放飞到山顶,只把风筝挂在树枝上。
老虎也很难过,但它也还是坚持每天折一只纸船,不过呀,却把纸船放在了屋顶上。
傍晚,刮起了一阵阵大风,老虎家屋顶的纸船被风吹进了小溪里,挂在树枝上的风筝也被风越吹越高。小猫和老虎又惊喜地看到了纸船和风筝,上面都写着同一句话:对不起。这下,小猫和老虎都开心极了,老虎把所有纸船都放进了小溪里,小猫也放飞了所有的风筝。它们又成了最好的朋友。
❺ 关于虎的历史故事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虎撑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老虎学艺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
虎符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quot;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头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乡村里仍然能够看到小孩子们穿着虎头鞋。虎头鞋整个都是用布料制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头的形状。在中国,虎头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的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quot;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
❻ 虎的历史传说
曾经有来个传说老虎是猫的徒弟跟随猫学自十八般武艺,结果自认为学成时忘本想把猫吃掉。谁知猫还留了一招没教老虎,那就是爬树,猫爬到了树上,老虎眼看要到手的美食却成了空,从此猫虎的量子就结打了,以致老虎听到猫叫就想起因少学一招欲望落空而气得浑身发抖!
❼ 西游记里有关“虎”的一个故事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行者拖将虎来道:“师父略坐一坐,等我脱下他的衣服来,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里有甚衣服?”行者道:“师父莫管我,我自有处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提起来,量了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拿过刀来,又裁为两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路旁揪了一条葛藤,紧紧束定,遮了下体道:“师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针线,再缝不迟。”他把条铁棒,捻一捻,依旧象个针儿,收在耳里,背着行李,请师父上马。
❽ 与虎蓥相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青铜虎蓥为西周晚期文物,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直到今年3月底,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网站出现了它的拍卖信息。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当时即表示,基本可以确认,这件文物属于圆明园:“从目前我们能掌握的资料和信件来看,这件文物基本可以确定是圆明园的。目前我们看不到原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它百分之百是。但从现在来看,我还是很认可现有的信件和信件里对蓥的描述和来自圆明园的过程。蓥这种青铜器确实不多,应该是在个位数。”
4月11日,青铜虎蓥最终以41万英镑的价格在英国成交。而此前一天,中国国家文物局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拍卖行为,表示将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昨天的青铜虎蓥入藏仪式上才透露,拍卖前已经尝试了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方式,推动青铜虎蓥返还工作出现积极转机。4月28日,一封邮件改变了文物的归属。
刘玉珠介绍,4月底,青铜虎蓥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青铜虎蓥的鉴定接收等各项工作。
包括科技检测在内的鉴定结果均显示,青铜虎蓥符合西周晚期青铜器基本特征。9月21日,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青铜虎蓥捐赠接收仪式;11月23日,青铜虎蓥安全抵达北京;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
❾ 哪些历史名著中有与虎有关的故事
三人成虎《战国策》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只怕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但是诽谤庞葱的人太多了,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战国策》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苛政猛于虎《礼记》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❿ 有哪些历史名著中有与虎有关的故事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虎撑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老虎学艺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 虎符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quot;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头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乡村里仍然能够看到小孩子们穿着虎头鞋。虎头鞋整个都是用布料制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头的形状。在中国,虎头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的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quot;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 关于虎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李逵探母》京剧传统剧目,本剧剧情:《水浒传》故事:李逵探母后,负母返梁山途中,至沂岭,母被虎食,李逵怒杀虎,醉后被里正所擒。梁山好汉下山救出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