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姓历史的起源
王姓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回答了,你看了,你仍然不知今天的“王”是哪一“王”。肯定的是所有的王姓都是王(封国)族的后代。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
构成汉族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21世至周灵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历史了。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也有2300年的历史。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九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② 王姓的历史和王姓名人
王莽、王世充、王安石、王昭君、王维、王曦之、王若飞、王国维等。
③ 王姓家族的历史和名人
王 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
王 翦:秦代名将,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 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琅琊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 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震,中国现代军事将领,政治家。
王阳明,明代心学家。
王夫之,唯物主义哲学者。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转自王姓一家人)
构成汉族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21世至周灵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历史了。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也有2300年的历史。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九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④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1、王羲之
(东晋时期书法家)编辑讨论21王羲之(303—,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3、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4、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5、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⑤ 姓王的历史名人
王姓现在已经是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姓,人口已经是快要一亿了,占了总人口的8%左右,王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源自姬姓。
⑥ 王姓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人吗
1、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
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2、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3、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4、王勃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5、王景弘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他同郑和一样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王景弘先后6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60多个地区。每次使洋,都随带金银、丝绸、铜铁及各种工艺品与外国交流,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亚洲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友谊。
⑦ 王姓历史名人。
剪辑如下:
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濬(206—286):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著名孝子。
王导(276-339):字茂弘,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政治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东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王徽之(338?-386):晋人。字子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义门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元延佑间曾有多人出任大夫、宣慰使和地方官吏,并被朝廷题匾“蒲城孝义之家”,列入国史,并得到县令“王氏孝悌,以兴民让”的表彰。翰林学士、国子祭酒虞集专门赋诗赞誉。记录王氏家族变迁与行孝的历史的《义门王氏先茔碑》,由“一代宗师”欧阳玄撰文,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全国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铭》也系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韦村,又作苇村,即现在的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至今王氏子孙仍聚居在前头、庄后、新庄三个自然村。
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实甫:元戏伟大戏剧家,著有著名的《西厢记》
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文在:(公元1834--1889),字念堂,号杏坞,山西坞堆村人。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科探花。
近代
王鼎,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王明,中共政治家
王士珍,北洋军阀
王震,中共政治家 ,前国务院副总理,领导新疆的建设和评定叛乱。
王国维,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
现代
王安,美国企业家
王小波,中国作家
王贞治,前日本职棒读卖巨人队打者,现任福冈软体银行鹰队监督
王建民,美国职棒大联盟纽约洋基队投手
王益根,中国第一人
⑧ 王姓的历史名人
在中国百家姓中,“王姓”是第二大姓,仅次于李性,据人口普查结果,王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大约7.41%,大概8900万人。王姓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书圣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⑨ 王姓家族历史上的名人简介
1、王羲之
(东晋时期书法家)编辑讨论2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一《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3、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4、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5、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一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⑩ 王姓起源于哪一个时期,历史上的王姓名人有哪些
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有:
王诩:纵横家,又名鬼谷子
王翦:秦国著名军事家
王陵:汉朝右丞相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
(10)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一、迁徙传播
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朝时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迁播之外,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王氏。明朝永乐年间,这支王姓开始进入台湾地区。
二、当代
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王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
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