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东威海英雄人物事迹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3.一袋干粮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② 威海都有哪些名人故事
好像就有一个吧~ 邓世昌北洋水师的事迹
③ 威海古代名人有谁
一、孙万林
孙万林出身农民家庭,家贫卖烙馍谋生,身矮力大,三次从军,皆为身高不足未就。清同治初,到德州投营入伍,隶嵩武军张曜麾下,作战勇敢,不久提升外委(清代额外低级官员),不久升为统领。
二、邓世昌
邓世昌,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三、王士任
王士任,号莘野,威海曲家河村人。幼时聪颖好学。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1723年(清雍正元年)科进士,在京任景山教习。后调任新阳县知县。
四、刘荆山
刘荆山,字雪堂。他自幼好练武艺,为人豪爽正直,富有爱国热情。英国强租威海卫,他气愤填膺,串联本村武秀才江正己、北虎口村农民谢仁山和圈于家村于仁山等,共谋抗英大计,成为威海东南乡一带抗英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五、毕懋第
毕懋第,字衡南,岁贡生。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朝廷有修府卫州县志书之议,威海卫守备朱孚吉拟与宁海州合纂《宁海威海志》。
④ 威海的历史人物
每个死去的都是历史人物~~
⑤ 有谁能详细的介绍几个山东省威海籍的名人急用!拜谢!
王玉阳(1142~1217) 名处一,号玉阳,据考乡居在今乳山市冯家镇一带。金大定八年(1168年),遇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请为弟子,从师至烟霞洞,“授以正法三十有六”。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荣成市)云光洞结庵修炼,常赤脚往来于山石荆棘,人称“铁脚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诏进京为世宗皇帝讲道,凡所应对,无不时中。世宗“延问修真之道,就御果园建道院,给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赐冠简紫衣”,玉阳皆上表辞之。未几,恳求还山,世宗“不讳其志”,仍赐钱20万为回山盘费。家乡道徒、百姓闻其归乡,“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玉阳遂在圣水岩结茅为庵,行道修炼,收弟子300余,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阳进京,问养身之道,玉阳“以无为清静少私寡
欲为对”。复问教法规仪治国之道,玉阳“以雅对,妙沃帝心”。帝特赐号“体玄大师”,并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观,玉阳再辞,求还山。帝许之,乃赐道经一藏, “绫罗绢各两千匹,月给斋厨钱二百镪”, 并牒敕圣水庵为“玉虚观”。还山后,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施财”,“剪荆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虚观,时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居玉虚观20余年,三次受帝王诏见。卒时,“乃沐浴冠带,焚香朝礼而逝”。生前著作有《云光集》、《清真集》行世,其中《云光集》辑诗、词、歌、赋600余篇,被收入《道藏》。
王 悦(1456~1510) 字恭轩,(籍贯?威海城里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赴京游太学,不久返居乡里,致力于读书写作。他热爱乡土,悉心调查民俗,收集佚文传说,首纂《威海卫志》一编,惜失于战乱。王悦以威海地域的山海奇貌胜景,仿《京都赋》创作《威海赋》,对威海倍加赞美。弘治元年(1488年)明廷有修卫志之命,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来威海,取阅卫志和诗文旧著,赞赏《威海赋》铺陈巧妙,气势磅礴,足以了解一卫之风物,堪称杰作,令载入志书。《威海赋》遂流传于世。弘治年间,由岁贡生任京畿县丞。因为人疏放,不肯讨好上司,任县丞九年,辞归乡里。明正德二年(1507年)春夏间,历游江南、中州等地名胜,将沿途所见所感,赋词作记,整理编辑成《南游录》三集。他在后记中写道:“我与江湖似有缘,漫游何幸一周旋。道途来往七千里,诗句吟哦二百篇。总把名山与胜水,都收断简共残编。
奚囊倾出聊收录,为付儿童作话传。”《南游录》编成不久病故。
毕 高(1520~1563) 字士登,号月亭,威海神道口村人。善骑射,爱读兵书,少年时即有抵抗外侮之志,手书“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贴于壁上,以自励。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袭威海卫指挥同知,后升任登州营后营把总、即墨营守备、泗洲营游击等职。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3月),升任淮扬营参将,负责扬州、仪征、泰兴、高邮、宝应、兴化一带防倭事宜。到任后,见卫所军队纪律松弛,缺乏训练,无战斗力,便从徐州、邳县、淮阴、扬州招募剽悍兵勇2000人,从扬州卫存留班军中精选千人,组成一支抗倭军,严加操练,在淮、扬一带抗倭战斗中,屡败倭寇,功绩卓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7月),调任福建兴化营参将,分守中路,兼统水寨兵船,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得力助手。是年12月,戚继光回浙江作战,倭寇乘机进犯福建, 围攻兴化城。他率众固守。倭寇攻城不下,围困月余。翌年1月,倭寇假扮明兵诈开城门, 他与副使翁时器突出重围。4月,在与倭寇作战中阵亡,赐祭葬威海钦村狮子园。
刘振民(1900.5~1938.4) 代号水子,文登界石大界石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2年4月,任文登二区农民协会宣传干事。同年7月,经曹云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卖文具和农民协会干事的身份,走村串校,广泛结交进步教师和学生,并积极在农民中发展组织。 1933年春,任中共文登二区区委书记。翌年2月,任胶东特委委员。以行医为掩护,在文登、荣成石岛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协助建立石岛党支部和新亚药房联络站。
1935年春,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年底,参与组织和领导“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与张连珠负责指挥东路的行动,并任第三大队政委。暴动失败,特委书记张连珠和其他领导人曹云章、程伦等人牺牲,刘振民和于得水、王亮等人带领突围出来的暴动队员,进驻昆嵛山区,建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同国民党地方武装展开游击战。
1936年4月,刘振民主持在昆嵛山“老蜂窝”举办训练班。同年5月,被派去延安学习,并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白区党代表会议。1937年10月返回胶东,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工作。1938年2月,带领中共海阳县委组织部李桂岩等3人,去即墨县国民党地方武装韩炳宸部做统战工作,被韩部扣留,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于同年4月被杀害。
丛禾生(1871~1940) 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宫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翌年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丛禾生 与同盟会员于春暄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东渡,入日本丛禾生(1871~1940) 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宫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翌年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丛禾生 与同盟会员于春暄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东渡,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1月,由胡瑛介绍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均有交往。1907年1月, 被山东提学司电召回国,任省学务处视学员。武昌起义爆发,他与济南同盟会员积极响应,成立山东独立联合会,被选为会员。后因山东巡抚孙宝琦迫害革命党人,便回到文登。1912年1月与丛琯珠等发动起义,光复文登。复辟势力血洗文登时,他正在章子山岳父家探亲,幸免遇难。
1914年,丛禾生创办省立女二师,任校长。后又创办曹州中学(后命名省立第六中学),任校长。主持六中教学十余年间,适逢政局动荡,经费困难。他倾尽全力,以校为家,惨淡经营,延聘中西学士名流如梁漱溟、王近信、张雪门、亓养斋等到校任教,把该校建设成为30年代山东中等学校的楷模。他爱护学生,有如子弟,亲授修身课,示以修身立己之道。有患病者,顾抚周至。令学生组织“自治团”,自我管理卫生、自修、风纪等。又组织“互助会”,辅助困难者,薄俸收入,多捐于此。1926年,调任山东大学附设高中部主任。1928年应聘为山东大学讲师,并兼重华学院学监和国文教员。1940年病逝于文登县口子后村。
丛禾生一生淡泊,不慕仕途,专心教育,被誉为山东近代教育家。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为表彰他同其他三位教师的功绩,立“四先生碑”以作纪念(此碑在今菏泽一中院内)。
真实没什么太有名的,太困难了
⑥ 谁是威海市的名人
王玉阳(1142~1217) 名处一,号玉阳,据考乡居在今乳山市冯家镇一带。金大定八年(1168年),遇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请为弟子,从师至烟霞洞,“授以正法三十有六”。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荣成市)云光洞结庵修炼,常赤脚往来于山石荆棘,人称“铁脚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诏进京为世宗皇帝讲道,凡所应对,无不时中。世宗“延问修真之道,就御果园建道院,给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赐冠简紫衣”,玉阳皆上表辞之。未几,恳求还山,世宗“不讳其志”,仍赐钱20万为回山盘费。家乡道徒、百姓闻其归乡,“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玉阳遂在圣水岩结茅为庵,行道修炼,收弟子300余,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阳进京,问养身之道,玉阳“以无为清静少私寡
欲为对”。复问教法规仪治国之道,玉阳“以雅对,妙沃帝心”。帝特赐号“体玄大师”,并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观,玉阳再辞,求还山。帝许之,乃赐道经一藏, “绫罗绢各两千匹,月给斋厨钱二百镪”, 并牒敕圣水庵为“玉虚观”。还山后,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施财”,“剪荆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虚观,时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居玉虚观20余年,三次受帝王诏见。卒时,“乃沐浴冠带,焚香朝礼而逝”。生前著作有《云光集》、《清真集》行世,其中《云光集》辑诗、词、歌、赋600余篇,被收入《道藏》。
王 悦(1456~1510) 字恭轩,(籍贯?威海城里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赴京游太学,不久返居乡里,致力于读书写作。他热爱乡土,悉心调查民俗,收集佚文传说,首纂《威海卫志》一编,惜失于战乱。王悦以威海地域的山海奇貌胜景,仿《京都赋》创作《威海赋》,对威海倍加赞美。弘治元年(1488年)明廷有修卫志之命,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来威海,取阅卫志和诗文旧著,赞赏《威海赋》铺陈巧妙,气势磅礴,足以了解一卫之风物,堪称杰作,令载入志书。《威海赋》遂流传于世。弘治年间,由岁贡生任京畿县丞。因为人疏放,不肯讨好上司,任县丞九年,辞归乡里。明正德二年(1507年)春夏间,历游江南、中州等地名胜,将沿途所见所感,赋词作记,整理编辑成《南游录》三集。他在后记中写道:“我与江湖似有缘,漫游何幸一周旋。道途来往七千里,诗句吟哦二百篇。总把名山与胜水,都收断简共残编。
奚囊倾出聊收录,为付儿童作话传。”《南游录》编成不久病故。
毕 高(1520~1563) 字士登,号月亭,威海神道口村人。善骑射,爱读兵书,少年时即有抵抗外侮之志,手书“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贴于壁上,以自励。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袭威海卫指挥同知,后升任登州营后营把总、即墨营守备、泗洲营游击等职。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3月),升任淮扬营参将,负责扬州、仪征、泰兴、高邮、宝应、兴化一带防倭事宜。到任后,见卫所军队纪律松弛,缺乏训练,无战斗力,便从徐州、邳县、淮阴、扬州招募剽悍兵勇2000人,从扬州卫存留班军中精选千人,组成一支抗倭军,严加操练,在淮、扬一带抗倭战斗中,屡败倭寇,功绩卓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7月),调任福建兴化营参将,分守中路,兼统水寨兵船,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得力助手。是年12月,戚继光回浙江作战,倭寇乘机进犯福建, 围攻兴化城。他率众固守。倭寇攻城不下,围困月余。翌年1月,倭寇假扮明兵诈开城门, 他与副使翁时器突出重围。4月,在与倭寇作战中阵亡,赐祭葬威海钦村狮子园。
刘振民(1900.5~1938.4) 代号水子,文登界石大界石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2年4月,任文登二区农民协会宣传干事。同年7月,经曹云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卖文具和农民协会干事的身份,走村串校,广泛结交进步教师和学生,并积极在农民中发展组织。 1933年春,任中共文登二区区委书记。翌年2月,任胶东特委委员。以行医为掩护,在文登、荣成石岛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协助建立石岛党支部和新亚药房联络站。
1935年春,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年底,参与组织和领导“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与张连珠负责指挥东路的行动,并任第三大队政委。暴动失败,特委书记张连珠和其他领导人曹云章、程伦等人牺牲,刘振民和于得水、王亮等人带领突围出来的暴动队员,进驻昆嵛山区,建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同国民党地方武装展开游击战。
1936年4月,刘振民主持在昆嵛山“老蜂窝”举办训练班。同年5月,被派去延安学习,并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白区党代表会议。1937年10月返回胶东,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工作。1938年2月,带领中共海阳县委组织部李桂岩等3人,去即墨县国民党地方武装韩炳宸部做统战工作,被韩部扣留,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于同年4月被杀害。
丛禾生(1871~1940) 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宫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翌年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丛禾生 与同盟会员于春暄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东渡,入日本丛禾生(1871~1940) 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宫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翌年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丛禾生 与同盟会员于春暄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东渡,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1月,由胡瑛介绍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均有交往。1907年1月, 被山东提学司电召回国,任省学务处视学员。武昌起义爆发,他与济南同盟会员积极响应,成立山东独立联合会,被选为会员。后因山东巡抚孙宝琦迫害革命党人,便回到文登。1912年1月与丛琯珠等发动起义,光复文登。复辟势力血洗文登时,他正在章子山岳父家探亲,幸免遇难。
1914年,丛禾生创办省立女二师,任校长。后又创办曹州中学(后命名省立第六中学),任校长。主持六中教学十余年间,适逢政局动荡,经费困难。他倾尽全力,以校为家,惨淡经营,延聘中西学士名流如梁漱溟、王近信、张雪门、亓养斋等到校任教,把该校建设成为30年代山东中等学校的楷模。他爱护学生,有如子弟,亲授修身课,示以修身立己之道。有患病者,顾抚周至。令学生组织“自治团”,自我管理卫生、自修、风纪等。又组织“互助会”,辅助困难者,薄俸收入,多捐于此。1926年,调任山东大学附设高中部主任。1928年应聘为山东大学讲师,并兼重华学院学监和国文教员。1940年病逝于文登县口子后村。
丛禾生一生淡泊,不慕仕途,专心教育,被誉为山东近代教育家。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为表彰他同其他三位教师的功绩,立“四先生碑”以作纪念(此碑在今菏泽一中院内)。
王海将军和谷建芬也是威海人
⑦ 威海有哪些英雄人物
侦查英雄齐进虎(电影《渡江侦察记》原型
于得水(电影电视《山菊花》中原型
王海(击落美国王牌飞机)
魏来国(120发子弹消灭110名敌人,英雄神枪手)
周占刚(志愿军一级英雄)
等等,太多了
⑧ 从古至今威海的名人
王玉阳(1142~1217) 名处一,号玉阳,据考乡居在今乳山市冯家镇一带。金大定八年(1168年),遇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请为弟子,从师至烟霞洞,“授以正法三十有六”。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荣成市)云光洞结庵修炼,常赤脚往来于山石荆棘,人称“铁脚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奉诏进京为世宗皇帝讲道,凡所应对,无不时中。世宗“延问修真之道,就御果园建道院,给三品俸,敕充生辰醮高功主,赐冠简紫衣”,玉阳皆上表辞之。未几,恳求还山,世宗“不讳其志”,仍赐钱20万为回山盘费。家乡道徒、百姓闻其归乡,“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玉阳遂在圣水岩结茅为庵,行道修炼,收弟子300余,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召玉阳进京,问养身之道,玉阳“以无为清静少私寡
欲为对”。复问教法规仪治国之道,玉阳“以雅对,妙沃帝心”。帝特赐号“体玄大师”,并再旨留京主持修真观,玉阳再辞,求还山。帝许之,乃赐道经一藏, “绫罗绢各两千匹,月给斋厨钱二百镪”, 并牒敕圣水庵为“玉虚观”。还山后,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施财”,“剪荆芟草,夷峻堙谷”,修建玉虚观,时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玉阳居玉虚观20余年,三次受帝王诏见。卒时,“乃沐浴冠带,焚香朝礼而逝”。生前著作有《云光集》、《清真集》行世,其中《云光集》辑诗、词、歌、赋600余篇,被收入《道藏》。
王 悦(1456~1510) 字恭轩,(籍贯?威海城里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赴京游太学,不久返居乡里,致力于读书写作。他热爱乡土,悉心调查民俗,收集佚文传说,首纂《威海卫志》一编,惜失于战乱。王悦以威海地域的山海奇貌胜景,仿《京都赋》创作《威海赋》,对威海倍加赞美。弘治元年(1488年)明廷有修卫志之命,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来威海,取阅卫志和诗文旧著,赞赏《威海赋》铺陈巧妙,气势磅礴,足以了解一卫之风物,堪称杰作,令载入志书。《威海赋》遂流传于世。弘治年间,由岁贡生任京畿县丞。因为人疏放,不肯讨好上司,任县丞九年,辞归乡里。明正德二年(1507年)春夏间,历游江南、中州等地名胜,将沿途所见所感,赋词作记,整理编辑成《南游录》三集。他在后记中写道:“我与江湖似有缘,漫游何幸一周旋。道途来往七千里,诗句吟哦二百篇。总把名山与胜水,都收断简共残编。
奚囊倾出聊收录,为付儿童作话传。”《南游录》编成不久病故。
毕 高(1520~1563) 字士登,号月亭,威海神道口村人。善骑射,爱读兵书,少年时即有抵抗外侮之志,手书“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贴于壁上,以自励。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袭威海卫指挥同知,后升任登州营后营把总、即墨营守备、泗洲营游击等职。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3月),升任淮扬营参将,负责扬州、仪征、泰兴、高邮、宝应、兴化一带防倭事宜。到任后,见卫所军队纪律松弛,缺乏训练,无战斗力,便从徐州、邳县、淮阴、扬州招募剽悍兵勇2000人,从扬州卫存留班军中精选千人,组成一支抗倭军,严加操练,在淮、扬一带抗倭战斗中,屡败倭寇,功绩卓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7月),调任福建兴化营参将,分守中路,兼统水寨兵船,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得力助手。是年12月,戚继光回浙江作战,倭寇乘机进犯福建, 围攻兴化城。他率众固守。倭寇攻城不下,围困月余。翌年1月,倭寇假扮明兵诈开城门, 他与副使翁时器突出重围。4月,在与倭寇作战中阵亡,赐祭葬威海钦村狮子园。
刘振民(1900.5~1938.4) 代号水子,文登界石大界石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2年4月,任文登二区农民协会宣传干事。同年7月,经曹云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卖文具和农民协会干事的身份,走村串校,广泛结交进步教师和学生,并积极在农民中发展组织。 1933年春,任中共文登二区区委书记。翌年2月,任胶东特委委员。以行医为掩护,在文登、荣成石岛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协助建立石岛党支部和新亚药房联络站。
1935年春,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年底,参与组织和领导“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与张连珠负责指挥东路的行动,并任第三大队政委。暴动失败,特委书记张连珠和其他领导人曹云章、程伦等人牺牲,刘振民和于得水、王亮等人带领突围出来的暴动队员,进驻昆嵛山区,建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同国民党地方武装展开游击战。
1936年4月,刘振民主持在昆嵛山“老蜂窝”举办训练班。同年5月,被派去延安学习,并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白区党代表会议。1937年10月返回胶东,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工作。1938年2月,带领中共海阳县委组织部李桂岩等3人,去即墨县国民党地方武装韩炳宸部做统战工作,被韩部扣留,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于同年4月被杀害。
丛禾生(1871~1940) 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宫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翌年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丛禾生 与同盟会员于春暄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东渡,入日本丛禾生(1871~1940) 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文城北宫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翌年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丛禾生 与同盟会员于春暄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东渡,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1月,由胡瑛介绍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均有交往。1907年1月, 被山东提学司电召回国,任省学务处视学员。武昌起义爆发,他与济南同盟会员积极响应,成立山东独立联合会,被选为会员。后因山东巡抚孙宝琦迫害革命党人,便回到文登。1912年1月与丛琯珠等发动起义,光复文登。复辟势力血洗文登时,他正在章子山岳父家探亲,幸免遇难。
1914年,丛禾生创办省立女二师,任校长。后又创办曹州中学(后命名省立第六中学),任校长。主持六中教学十余年间,适逢政局动荡,经费困难。他倾尽全力,以校为家,惨淡经营,延聘中西学士名流如梁漱溟、王近信、张雪门、亓养斋等到校任教,把该校建设成为30年代山东中等学校的楷模。他爱护学生,有如子弟,亲授修身课,示以修身立己之道。有患病者,顾抚周至。令学生组织“自治团”,自我管理卫生、自修、风纪等。又组织“互助会”,辅助困难者,薄俸收入,多捐于此。1926年,调任山东大学附设高中部主任。1928年应聘为山东大学讲师,并兼重华学院学监和国文教员。1940年病逝于文登县口子后村。
丛禾生一生淡泊,不慕仕途,专心教育,被誉为山东近代教育家。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为表彰他同其他三位教师的功绩,立“四先生碑”以作纪念(此碑在今菏泽一中院内)。
⑨ 谁是威海的名人
谷牧,王海(空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