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夷陵之战,刘备败走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后,建兴元年(公元223)四月,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正是从这时起,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才真正地发挥出来。诸葛亮牢记先帝的临终嘱托,忠心辅佐刘禅,治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蜀汉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并积极改善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曾多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刘备的兴兵伐吴,破坏了业已形成的孙刘联盟,对蜀汉的发展极为不利。刘禅即位后,蜀国国力薄弱,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并巩固孙刘联盟,以抵抗曹魏。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断绝与曹魏的关系,重新建立了与蜀汉的盟友关系。
诸葛亮治蜀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在政治方面,他强调以法治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法检》、《科令》、《军令》、《蜀科》等就是诸葛亮同其他人共同制定的法律文本。诸葛亮赏罚分明,不徇私情,同时,还重视人才,任人唯贤。诸葛亮还对蜀汉的行政机构进行了改革整顿,精简了吏员,节省了国家开支。在农业方面,诸葛亮重视农业生产,要求各级官员不要耽误农时,妨碍农民作业,同时还要减轻赋税。他鼓励农民种植,还在汉中一带推广屯田,以解决北伐所需的军粮供应。在水利事业方面,派专人对蜀国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灌溉的顺利进行。在诸葛亮手工业政策的引导下,蜀国的盐铁业和诸葛亮织锦业都非常发达。当时蜀国一些地方已经可以用火井煮盐,钢铁冶炼也非常先进。在织锦业中,锦江、锦里都因织锦而得名。诸葛亮鼓励桑蚕事业,蜀锦成为当时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蜀国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与魏、吴对峙,继续延续了40年的时光。
诸葛亮在治蜀的同时,还南征北战,一方面平定南中,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多次北伐中原,企图恢复汉室基业。
蜀汉南部的南中地区,分布着一些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趁刘备新亡,蜀汉政权不稳之时发动了叛乱。首先是益州地方豪帅雍闿的叛乱。他杀死了益州太守正昂,气焰嚣张。诸葛亮又任命张裔为益州太守,却被雍闿抓起来送往东吴,孙权任雍闿为永昌太守。随后,雍闿又与同郡人孟获等人煽动当地少数民族起兵叛乱,牂牁太守、越巂夷王等也纷纷起兵相应,严重威胁着新生的蜀汉政权。
诸葛亮首先试探性地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给雍闿写信,劝他停止叛乱,但遭到了雍闿的拒绝。随后,诸葛亮决定通过武力平定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三月,诸葛亮亲率蜀军,兵分三路,开进南中。蜀军很快平定了越巂郡和牂牁郡,五月,蜀军渡过泸水,进入了益州郡。此时,雍闿被杀,孟获代替他继续领导叛军。诸葛亮命令军士对孟获只擒不杀,要让孟获心服口服。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收服了孟获。孟获率部来降,并答应南人永不反叛。七月,南中少数民族的叛乱彻底平息。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对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政策。如增加郡的数量,任用当地官吏管理当地事务,还让一些有威望的少数民族豪酋到蜀汉中央任职,对改善蜀汉与少数族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南中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平定南中叛乱后,诸葛亮又开始了对曹魏的北伐战争。黄初七年(公元226),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即位。诸葛亮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机会,第二年春天,他亲率大军开始了第一次伐魏战争。著名的《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在这次北伐前,向后主刘禅上的。诸葛亮首先在汉中驻扎,建兴六年(公元228),他决定出兵伐曹。很快,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陆续降蜀,诸葛亮还在天水收降了姜维,使蜀军如虎添翼,整个战争形势对蜀军非常有利。但由于蜀将马谡轻敌自傲,致使重要军事据点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失守,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上书刘禅,自贬三级。这年冬天,诸葛亮乘魏吴交战之机,再次伐魏,包围陈仓。但由于蜀军粮草不足,诸葛亮下令撤军,返回了汉中。
建兴七年(公元229)春,诸葛亮发动了第三次北伐。由于连续阴雨,阻碍了蜀军的前进,使得蜀军被迫撤退。建兴九年(公元231)春,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在这次战争中,诸葛亮与魏将司马懿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比试。正在势均力敌之时,刘禅突然要求诸葛亮撤兵,诸葛亮急忙撤回汉中,却被告知并不是刘禅下令撤军,而是负责运粮的李严失职,假传圣旨。诸葛亮虽然上书刘禅将李严治罪,却丧失了战胜魏军的大好时机。
为了解决军粮辎重的运输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为战争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后援补给。经过了三年的修养生息,魏、蜀双方的实力都有所增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五次伐魏。此次北伐,蜀军兵出斜谷口,驻扎在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继续对峙。但诸葛亮由于过度劳累,身体每况愈下,终于病倒在前线,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开始走下坡路,最终被曹魏所灭。
刘禅为了纪念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做出的丰功伟绩,将其葬于汉中的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追谥为忠武侯,所以历史上称诸葛亮的祠庙为“武侯祠”。
Ⅱ 鞠躬尽瘁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诸葛亮
诸葛亮介绍: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鞠躬尽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鞠躬尽瘁的鞠躬:是弯腰向前,向对方显示恭敬和谨慎;瘁:是劳累.尽瘁是竭尽全力效劳.鞠躬尽瘁,常和死而后已连用,已(yǐ)是止.全句的意思是表示忠心谨慎,竭尽全力效劳,一直到死为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出自诸葛亮的 《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Ⅲ 鞠躬尽瘁的历史人物是谁
是诸葛亮出 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Ⅳ 鞠躬尽瘁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
诸葛亮介绍: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鞠躬尽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鞠躬尽瘁的鞠躬:是弯腰向前,向对方显示恭敬和谨慎;瘁:是劳累。尽瘁是竭尽全力效劳。鞠躬尽瘁,常和死而后已连用,已(yǐ)是止。全句的意思是表示忠心谨慎,竭尽全力效劳,一直到死为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出自诸葛亮的 《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Ⅳ 鞠躬尽瘁的历史人物谁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Ⅵ 鞠躬尽瘁是指谁历史哪个人物
鞠躬尽瘁是指诸葛亮。
“鞠躬尽瘁”的出处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般用来表示对国家有极大功劳,并且操劳一生的人.
Ⅶ 鞠躬尽瘁的历史人物除了诸葛亮
岳飞
Ⅷ 鞠躬尽瘁里的主要人物是谁!!!
诸葛亮:
“鞠躬尽瘁”的出处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般用来表示对国家有极大功劳,并且操劳一生的人。所以,用“鞠躬尽瘁”来形容周恩来,也不为过。
诸葛亮
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意思: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鞠躬尽瘁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师表》的最末一句是:“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是说:写到末了,我涕泪直流,痛哭失声,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些什么了。“不知所云”后来成为一句贬意成语,斥人说话或文章语无伦次、逻辑性太差为“不知所云”。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师表》的最末一句是:“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是说:写到末了,我涕泪直流,痛哭失声,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些什么了。“不知所云”后来成为一句贬意成语,斥人说话或文章语无伦次、逻辑性太差为“不知所云”。
Ⅸ 在中国近代史中为中国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孙中山:一生高举复“民主、共和制”两面大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一部辉煌的探索史。他一生的革命功绩是“四反”:反对清政府(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反对袁世凯(二次革命);反对段祺瑞(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五建”:建立兴中会、建立同盟会、建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革命党、建立中国国民党。“三三”:三民主义、三大改革、新三民主义。“一实现”: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周恩来:他为中国大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早年留学海外,但仍然坚持“草根精神”,难能可贵!三十岁不到便出任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参加北伐战争,大大提高了军队士气,后来领导发动南昌起义,为工农红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为抗战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共和国建设时期,在经济、外交和国家的恢复元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了大批忠诚的老干部和优秀人才,使他们幸免于难!在他逝世后,联合国史无前例下半旗,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