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孙中山历史故事

孙中山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03 19:12:17

⑴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历史故事

1915年,宋庆龄在自己22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已经49岁的孙中山,也因为如此,她与自己的父母姐妹都断了关系,宋庆龄曾经说过,若是再有一次,她还会依旧这样选择。

其实,宋庆龄在第一眼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便被他迷住了,虽然孙中山又老又矮,身高只有一米五九,但是在宋庆龄眼里,他却是英雄,他是伟大的。在宋庆龄看来,孙中山不仅是自己的丈夫,更是自己的老师,她对自己的好友说过,她在孙中山那里可以学到好多,她们的感情更像是师生恋。

孙中山是宋庆龄父亲的好友,面对女儿的选择,他却无法理解,孙中山年龄比他还大,他对于孙中山也很是了解,无奈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嫁。

孙中山当时选择和自己的原配离婚,要娶年轻漂亮有才的宋庆龄为妻,朋友们当时纷纷劝阻,但是孙中山却态度坚定,“不,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我也不后悔!”他这样对朋友们说。说的时候,他的阳刚,能让全世界女人,无数次的动容。

1925年,在宋庆龄32岁的时候,孙中山便去世了,虽然去世但是他的眼睛依然在看着自己的妻子,宋庆龄流着泪合上了丈夫的眼睛。在青春正好的时刻,宋庆龄开始了自己孤独的生活,是爱的力量在支撑她,她一直一个人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她是伟大的,孙中山死后,她自己孤苦无依,更因为孙中山的特殊身份,她也没有再婚。

88岁时候,宋庆龄去世,去世前,她对自己的秘书说,不要将自己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她希望和自己的父母葬在一起,后来他被葬在了上海的万国公墓。

(1)孙中山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宋庆龄坚决不与孙中山合葬的原因

宋庆龄临终之前表明坚决不与孙中山合葬,因为她认为紫金山是为真正伟大的人物服务的,自己不愿意与伟人分享光辉。另外作为家中二姐,她更愿意看到国统家园。所以她不葬在南京紫金山而与父母合葬,是在给她的妹妹和弟弟做榜样,呼唤他们的归来和国家的和平统一。

最后人们尊重宋庆龄的临终嘱托,在她死后将她的骨灰埋葬在了上海的万国公墓中。终于宋庆龄和她的父母及家人、与终身为她服务的“李姐”相距在世界的另一端,宋庆龄的大格局让人心生敬佩之情。

惊慌失措致流产,喜得养女隋永清

1916年,孙中山南下广州出任大元帅一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就遭到军阀排挤,孙中山不得已辞职大元帅之职。在宋庆龄的悉心照顾和安慰下孙中山又开始了革命道路,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为北伐做准备,后北伐一直顺利进行,奈何陈炯明在后方起兵叛乱,要进攻粤秀楼。

此时的孙中山和宋庆龄还在睡梦中,惊醒之后宋庆龄决定分开撤离,一起行动容易被发现,孙中山秘密撤离,留下宋庆龄和50名卫队,孙中山撤离安全地点后鸣炮三响,宋庆龄长吸一口气,自己也可以撤退了,双方激战,宋庆龄在几名卫队士兵的保护下顺着天桥爬行,一整天就这样东躲西藏。

后来还是被发现,宋庆龄急中生智,把包里的一些琐碎珠宝首饰撒落在地,士兵们都去抢钱,怀有身孕的宋庆龄就这样逃走了,后来在一个朋友家休息,因为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导致流产,以至于后面都不能怀孕。

宋庆龄一生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子嗣,但是她非常喜欢孩子,收了自己警卫员的女儿隋永清为养女,算是体验到了做母亲的滋味,因为隋永清大多时间都是陪在她身边,出嫁时宋庆龄还激动的落泪。

⑵ 孙中山的故事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孙中山故事二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⑶ 孙中山的成长故事

孙中山的成长故事:

一、童年时要做洪秀全

在珠江口外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槟榔山不高而秀,兰溪河不宽而清。1866年11月12日夜,在村边一栋简陋的农舍里,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日后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伟人孙中山。这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帝象。

小帝象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农家,从祖父孙敬贤起就靠租种他人田地为生,父亲孙达成早年在澳门做工,回乡后依旧是佃农。后来,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在檀香山经商致富,家境才好转起来。

像所有穷孩子一样,孙中山自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砍柴、割草、下田,最有意思的是跟大孩子去讨小海,不仅可以捡到退潮剩下的小鱼小蟹,还可以收获许多好看的贝壳。孙中山从小干活就特别麻利,常常是别人还没怎么样呢,他就已经干完了。

自己做完了,他就帮助别的小伙伴做,特别喜欢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尽管脚上没有鞋穿,肚里只有白薯,但是童年的孙中山还是有许多开心的时光。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下河摸鱼,上岸嬉戏。男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玩“打仗”,每当这个时候,孙中山都是当然的首领。

在翠亨村有一位太平军老兵,大人们不大敢接近他,可是孩子们却喜欢听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太平军的故事,像洪秀全金田起义,石达开打得曾国藩投水,李秀成大破洋枪队,孩子们听得欢天喜地,抓耳挠腮,而听得最入神的当数小中山。

那位前太平军老人也十分喜欢这位器宇不凡的孩子,常说小帝象长得像洪秀全,希望他长大以后也当“洪秀全”,推翻清王朝。因此,翠亨村的孩子们都叫孙中山“洪秀全”。从此以后,翠亨村的孩子玩“打仗”游戏,就不只是官兵捉强盗,还有太平军打清兵。

而孙中山自然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

时间长了,大人们也知道了小帝象这个“绰号”。晚上孩子稍微回来晚了点,大人就会嗔怪道:“是不是又跟‘洪秀全’玩打仗去了?”广东由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和三合会等反清帮会的长期活动,民间对于清朝统治一直不满,大家对反清的活动和言论都持默许的态度。

这种生活气氛使孙中山从小就萌发了反清意识,而清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又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两广和福建一带,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人很多。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用他们以生命和辛劳换来的财富滋养了家乡,也滋养了祖国。

可是,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尽起码的义务保护华侨,反而将他们看作“弃民”,百般歧视、搜刮和迫害。

在海外挣了一点钱,叶落归根的华侨,往往会受到无端的欺凌。童年的孙中山曾亲眼看见过同村的一位归侨商人,青天白日之下,店铺就被盗匪洗劫一空,而清朝地方政府对此却不闻不问。看着悲痛欲绝的归侨商人,小帝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说这一事件只是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那么,小帝象亲眼目睹的另一件事情则明白无误地暴露了清政府的凶残、无道和贪婪。翠亨村有李氏三兄弟,漂洋过海千辛万苦在美国的旧金山淘金挣了一点钱,回家乡置了产业,还建了一座小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去玩,那里曾是孙中山和小伙伴们的一处乐园。

可是,突然有一天,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闯进村来,不由分说地抓走了李氏兄弟,抄了他们的家,封了小花园。孙中山为此感到不平,上前大声质问。领头的官吏竟然二话不说,拔刀便刺。幸亏孙中山闪得快,才躲了过去。

原来,李氏兄弟的产业勾起了当地官员的贪心,他们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氏兄弟投入监狱,霸占了他们的产业。后来,李氏三兄弟一人被处死,二人不知所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童年孙中山幼小的心灵。从此,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洪秀全要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统治了。

二、买书比买吃重要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

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三、改造中国的决心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

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四、弃医从政

我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巧合的是,孙中山也有类似的经历。与普通的农民起义首领不一样,孙中山不是迫于生计而参加革命的,正正相反,孙中山在闹革命之前,生活即使算不上十分富裕,至少也是小康水平,而且还经常救济穷人。

1892年,孙中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先后在澳门、广州两地行医。在澳门时,孙中山行医救人,赠医施药,医术精湛,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曾有一次,孙中山在镜湖医院帮病人剖出一个结石,足足有一个鸡蛋那么大,重量有一两七钱不止,当时的人们都十分惊讶,可见其医术高明。

但是当时的澳门毕竟是葡萄牙人的地方,孙中山很快受到葡国医生的排挤,他们以澳门本地行医要有葡萄牙的毕业文凭为由,不准孙中山在澳门行医。孙中山只好到了广州,继续开设医局行医救人。由于孙中山医术精湛,名噪一时,医局的事务比在澳门时还要繁盛,更有甚者,有一年的收入竟高达万元。

但是,他总觉得,医术救人,所救有限,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因此,他决心弃医从政,改“医人”为“医国”,改革中国的黑暗政治,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孙中山为革命,放弃年收入过万的工作,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他的兄长孙眉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变卖了在夏威夷的产业。

其实,不仅是他们,不少华人华侨为支持孙中山革命倾家荡产,甚至献出宝贵的了生命,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当中,有三十多人是来自南洋各地的华侨同胞。

五、大闹北极殿

这年中秋,孙中山和陆皓东约了几个年龄相仿的伙伴到北极殿中游玩,正好碰上大批村民们都在香烟缭绕的大殿里虔诚地烧香拜神。趁此机会,孙中山决定公开向宗教迷信宣战,他向乡亲们指出信奉这些偶像的愚昧,劝告他们不要信奉,不要去相信世界上真有神仙能帮助穷人。

眼看着乡亲们一脸麻木地看着自己,血气方刚的孙中山边说边腾起跳上正殿的供桌,对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击,只听“哗啦”的声响,神像的手指和身体分了家,泥塑里面的烂泥、稻草和木头统统裸露了出来。在场的人都被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些胆小的伙伴生怕连累自己,都慌忙逃了出去。在场的老人全给吓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个老人脆在地上,恐慌得浑身发抖,头也不敢抬起来。孙中山和陆皓东等几个勇敢的青少年.却在旁边哈哈大笑,尽兴而去。

只是这样的举动不仅没有唤醒乡亲们的灵魂,乡亲门反而责罚孙中山一家维修塑像,而且不准让孙中山再留在家乡。从此以后,孙中山更加坚定了要改变旧中国的决心。

⑷ 几则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一、创建黄埔军校

创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一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成就。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中山先生认为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必须创建一支国家的军队,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首先要有建立这支军队的干部。黄埔军校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成立的。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是这样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向他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随后, 邓演达任教育部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学校建立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军政领导干部。

⑸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1、镇南关亲手炮击清军

1906年,孙中山自日本到越南,在河内金碧台街六十一号设立秘密机关,策划了几次武装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便是其中孙中山亲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的一次。

1907年,孙中山先生任命熟悉镇南关一带情况的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裕卿(镇南关附近之凭祥地方土司)为副,何五为支队长,招募勇悍善战的广西游勇为先锋队,计划袭取镇南关为根据地。

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八十余人,循山背间道向镇南关猛烈袭击,夺取了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夺获大小炮十四门,步枪四百多支。

孙中山随即于同月4日率黄兴、胡汉民等亲临前线,慰劳战士,鼓舞士气,并与黄兴、黄明堂等坐镇镇北炮台,调度指挥,命令李裕卿守镇中炮台,何五守镇南炮台。

翌日,清政府严令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余人倾巢出动,要夺回三座炮台。孙中山率革命军固守炮台,并亲自发炮轰击清军,第一炮即命中六十余人,清军阵脚大乱。孙中山先生在战斗中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日始得亲自发炮轰击清军。”

据守镇南关三座炮台的革命军,在孙中山先生亲临前线的鼓舞下,锐气倍增,以寡敌众,屡挫清军。清政府虽先后调派清军丁槐、龙济光等部增援,伤亡数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

革命军坚守阵地,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直至弹药告罄,粮食不继,始忍痛撤退。时清军正向镇南关四面围攻,黄明堂率军殿后,冲围而出,及至半山,军中有一小子回顾炮台上军旗未撤,虑为清军所得,竟一人冒着清军炮火重登山巅,取回军旗。

2、会见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3、孙中山爱读书

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

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

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

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4、中山先生和中山装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饰。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

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胸式短衫袴,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

这样一来,一件衣服上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随身必需品的携带也很适用。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越南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

黄隆生获悉当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曾请他帮助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上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又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是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5、改名故事

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⑹ 有一篇关于孙中山的故事100字

孙中山先生出任来大总统后,日自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一个回答65岁,一个说刚过60岁。听罢,孙中山心中更难受了,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人的身板骨硬朗,又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我干嘛要你们抬呢?”孙中山掏出一大把银元放在两个轿夫手里,深情地说:“这轿子我再不坐了,你们回去吧!”两个轿夫不免纳闷:这是个什么人?于是怯生生地问孙中山尊姓大名。孙中山笑着说:“我的名字暂不告诉你们。”

⑺ 孙中山的故事有哪些

1、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2、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讲民族主义。礼堂不大,听的人很多,天气又热一些,听着听着有人就要入睡。这时,孙中山便穿插一个故事说:“那年我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工人聚在一起谈得很起劲,有人哈哈大笑。觉得奇怪,便上前问一下。有一个苦力说:后生哥!读书好了,知道我们的事于你无益。
又一个告诉我:我们当中一个行家,辛辛苦苦地积蓄了五块钱,买一张马票,牢牢记住那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竟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张马票也一齐丢了。
钱没有到手却先丢了竹杠,结果是空欢喜一场。说到这儿。大家听得入迷,禁不住笑了起来。孙中山接着归到本题:“对于我们大家,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孙中山就是运用这种生动风趣的谈吐宣传革命道理,唤起民众,深受群众的欢迎。
3、孙中山年轻时在美国跟《泰晤士报》的一个记者过往甚密。一天,这位记者约孙中山打网球,一不小心把球打在孙中山的前额上,他却说:“这是英国人的打法,孙中山忍痛跑上前,抱住记者,用巴掌使劲打他的屁股,并笑着说:“这是中国人的打法。”
4、1913年,孙中山组织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次逃亡日本。当时,有两个上海人专程来到东京,想为孙中山推算“八字”。
“八字?”孙中山双手朝腰间一撑说:“如果我的‘八字’不好,就不要革命了?”他将手一挥说:“也好,干脆对你们讲明我的‘八字’吧:打倒军阀,革命到底!”两人一听,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孙中山哈哈大笑道:“你们千里迢迢而来,我也送你们个‘八字’:百折不挠,挽救中华!”

⑻ 孙中山历史故事简介

孙中山使用来过不少名字,多自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

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8)孙中山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个人贡献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后世纪念

2016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即日起陆续发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阅读全文

与孙中山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