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林州历史名人

林州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03 18:44:23

Ⅰ 林州市红色人物传记300字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 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着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甚至艺术家等)。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都包含一些较出色的史传文学篇章。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秦汉时期即已出现这类作品,但它的发达兴盛,主要在唐代以后,至明清尤盛。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全祖望等。杂传作品往往能道正史所不能道,作家的感情和倾向也更鲜明强烈,有许多优秀篇章。专门成集的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到了近代,正式的史书和个人的传记逐渐分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文学创作又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独立出来——史、传、文三者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传记文学也由传统的体裁向现代的文体演变。因为需要新的探索,也因为新文学作家中很少有人专门创作这种边缘性文体的作品,在一个时期里传记文学显得比较沉寂。由文史学者朱东润撰写的《张居正大传》,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外,像鲁迅的自叙性散文《朝花夕拾》、郭沫若的长篇自传《反正前后》、《创造十年》、《革命春秋》等,也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繁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陆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传记文学出现兴盛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成为流传很广的青年读物。《人物》、《名人传记》等刊物也经常刊些传记文学作品。

Ⅱ 林州的著名人物

傅说:商王武丁时贤相,原为奴隶,居住在林虑山中的王相岩做苦役,与武丁相见后武丁为其才智折服,拜为宰相,成就了武丁中兴,这便是便是《孟子》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来由。
郭巨:二十四孝郭巨埋子的主人公,姚村镇人,今天林州四中校园内还有郭巨墓。
杜乔:东汉名臣,安帝时,举孝廉被司徒杨震征聘为僚属。不久升为南郡(治所在湖北江陵) 太守,又转任东海(郡治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相,后入朝拜为侍中,进为太尉,位列三公。得罪梁冀,为其所害,死后,与李固俱被暴尸于洛阳城北,后代“世载弦直”。
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 人,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 年间。五代山水名家,传世作品有《匡庐图》,《笔法记》,长期居住于林州洪谷山,为北派山水画之祖。
孙占元:抗美援朝英雄,临淇镇三弓水村人(现更名为 占元村)。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4月8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谷文昌:1915-1981, 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杨贵: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1954年5月,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1995年6月,离休。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任羊成:红旗渠劳模,1928年农历12月28日生,林州市任村镇古城村人。1946年10月加入新民主主义共青团,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5岁在本村当儿童团长,青年时期参加民兵积极支援前线,参加解放河南汤阴县的战斗。1950年担任林县任村区基干民兵连长,后任农业初级社社长。1958年踊跃投身林县的山区水利建设,在南谷洞水库工地干了3年,在红旗渠工地干了10年,为林县水利事业奋斗了整整13年,把自己一生中的大好年华贡献给林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曹双明:河南省林州人。上将军衔,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12大代表,14届中央委员。获解放奖章。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李乾元: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第1集团军党委副书记等职。

刘洋: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刘洋与指令长景海鹏、航天员刘旺一起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2F遥九火箭准时发射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
宋成元:林州市五龙镇岭后村卫生所医生,2015年获评“全国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张锁江: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绿色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课题组组长。1994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1995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与小岛和夫教授合作开展研究,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2001作为“百人计划”到过程所工作。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俊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2016年1月8日凭借“燃烟煤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王用生:林州市原康镇人,1958年1月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全国人大代表。

Ⅲ 南木林县的历史名人

八世达赖强白嘉措,意为“妙吉海”,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生于托布嘉拉日。5岁时版,认定为七世达权赖的转世灵童。在札什伦布寺剪发起法名,次年迎至布达拉宫坐床,受近事戒。因年幼,担任摄政的是第穆呼图克图,这种作法自此成为定制。八世达赖8岁时拜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希为师,受了沙弥戒,20岁又从六世班禅受了比丘戒。此时第穆呼图克图去世,由策满林呼图克图任摄政。
八世达赖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在布达拉宫圆寂,时年49岁。 罗桑益西贝桑布(1663—1737年),第五世班禅额尔德尼。清康熙二年(1663年)七月十五日,生于后藏托布加卡(今土布加乡)的竹仓家。父名索朗旺扎,母名泽丹普赤。经高僧苏本·罗桑丹增等携前辈班禅遗物,终被选择认定。
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初,一生力主维护多民族团结的五世班禅圆寂于扎什伦布寺,享寿75岁,法身宝塔,现藏于该寺中殿内。

Ⅳ 河南林州姚村西张村历史上有什么名人

还在逞强吗还在不舍吗你以为你很傲娇吗你需要怜悯吗你不强大你怎么给自己天下呢

Ⅳ 玉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李绍昉,乾隆五十二年旧历二月初二日亥时,李绍昉诞生于清湾乡朱砂村树楼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旧历四月十六日丑卒于桂林,后移葬于清湾乡凤塘村陈埇深陂(土化)山。

李绍昉才华卓绝,在中举之后,声名远震京师,为嘉庆皇帝殿试钦点的“复元”,并因此成为科场佳话。李绍昉秉性忠耿,持身廉洁,虽从政二十多年,落得两袖清风,家境萧条,此人所共知之事。

绍昉于道光五年(1825年)丁父艰回里,服满生,筹建奎光塔于县城东六巷大岭顶,塔高九层,一百尺。绍昉写《奎光塔上梁文》。塔于道光十年十月建成,咸丰七年(1857年)被匪焚毁。绍昉在建塔期间,应广东高廉观察使之聘,到高雷书院讲学多次。

绍昉题黄鹤楼联:“诗在上头多,看江水依然,谁复唱铜琶别调;仙如招手至,问梅花落未,我欲闻玉笛遗音”。 玉林信息港曾肇图
玉林林大泉塘村人(今茂林乡),是从广东省兴宁州于清道光初迁来定居的。曾肇图虽出生于书宦之家,但不曾读过书,家贫如洗,初来时只得在茂林桥摆卖茶水谋生,因言语不通,常被土著视其为侮辱、剥削的对象。

大约在清道光初,曾肇图由一个农村贫民,变为富翁。时人皆说其是“富甲玉林州”。

变富后,“有钱不识享福”是乡人对他的评语。他仍保持着过去劳动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着草鞋劳动,在家是这样,出圩入城也是一样。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宫王彦和倡导的大修州城的募捐开始了。曾肇图接邀请信后,派晚子曾韦满代表参加。曾韦满执笔书“曾肇图认捐五千贯”(考清未出版《玉林州乡土历史教书》所载:则以曾重光名义认捐的。)还说:是五千贯,包足亦可。这次献捐以曾肇图献捐最多,论功行赏,功绩最大。

玉林州城建筑完成了,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牢固,外观之壮丽,除桂林皇城外,冠压全省。“千州万州不如玉林州”是百多年来两粤人民对玉林城的赞歌。以后不少次战乱,转危为安,均赖此城垣,群称“玉林城是福地”。

在赞扬玉林城的同时也赞扬曾肇图慷慨捐献大修玉林城的功绩。有说“由南门至东门的一段城墙是曾肇图捐修的”,“由南门经东门到八角楼这一段是曾肇图捐修的”,“西湖池万寿宫是曾肇图包修的”,虽似属夸张,实质上都是赞扬曾肇图。可是后来《玉林州志》登载大修玉林城事迹时对于曾肇图的功绩却一字不题。

曾肇图轶事,是从清道光至今百多年来在玉林五属各县流传很广的故事。各地传说在情节上是略有差别的,而内容却基本相同。有不少人对曾肇图慷慨捐修玉林城而予以赞扬;又有人以曾肇图是布衣,虽然捐资修城有功,不应载入史册;有人以其行动是故意造作出乎常理之外,而把他作为嘲笑的对象;也有人以此是心有痛苦,是咬牙,不是好笑,予以同情。玉林信息港俞作豫
字备予,参加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刘慈;因排行十三,人们亲切地称他“十三叔”。公元1901年4月10日(光绪27年农历2月22日)出生于广西北流县平政石梯口村(今平政乡岭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Ⅵ 林州有哪些知名人物

在中科院人物

Ⅶ 玉林历史人物

李绍昉
李绍昉,乾隆五十二年旧历二月初二日亥时,李绍昉诞生于清湾乡朱砂村树楼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旧历四月十六日丑卒于桂林,后移葬于清湾乡凤塘村陈埇深陂(土化)山。
李绍昉才华卓绝,在中举之后,声名远震京师,为嘉庆皇帝殿试钦点的“复元”,并因此成为科场佳话。李绍昉秉性忠耿,持身廉洁,虽从政二十多年,落得两袖清风,家境萧条,此人所共
知之事。
绍昉于道光五年(1825年)丁父艰回里,服满生,筹建奎光塔于县城东六巷大岭顶,塔高九层,一百尺。绍昉写《奎光塔上梁文》。塔于道光十年十月建成,咸丰七年(1857年)被匪焚
毁。 绍昉在建塔期间,应广东高廉观察使之聘,到高雷书院讲学多次。 绍昉题黄鹤楼联:“诗在上头多,看江水依然,谁复唱铜琶别调;仙如招手至,问梅花落未,我欲闻玉笛遗音”。

曾肇图
玉林林大泉塘村人(今茂林乡),是从广东省兴宁州于清道光初迁来定居的。曾肇图虽出生于书宦之家,但不曾读过书,家贫如洗,初来时只得在茂林桥摆卖茶水谋生,因言语不通,常
被土著视其为侮辱、剥削的对象。
大约在清道光初,曾肇图由一个农村贫民,变为富翁。时人皆说其是“富甲玉林州”。
变富后,“有钱不识享福”是乡人对他的评语。他仍保持着过去劳动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着草鞋劳动,在家是这样,出圩入城也是一样。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宫王彦和倡导的大修州城的募捐开始了。曾肇图接邀请信后,派晚子曾韦满代表参加。曾韦满执笔书“曾肇图认捐五千贯”(考清未出版《玉林州乡土历史教书》所载:则以曾重光名义认捐的。)还说:是五千贯,包足亦可。这次献捐以曾肇图献捐最多,论功行赏,功绩最大。
玉林州城建筑完成了,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牢固,外观之壮丽,除桂林皇城外,冠压全省。“千州万州不如玉林州”是百多年来两粤人民对玉林城的赞歌。以后不少次战乱,转危为安,
均赖此城垣,群称“玉林城是福地”。
在赞扬玉林城的同时也赞扬曾肇图慷慨捐献大修玉林城的功绩。有说“由南门至东门的一段城墙是曾肇图捐修的”,“由南门经东门到八角楼这一段是曾肇图捐修的”,“西湖池万寿宫
是曾肇图包修的”,虽似属夸张,实质上都是赞扬曾肇图。可是后来《玉林州志》登载大修玉林城事迹时对于曾肇图的功绩却一字不题。
曾肇图轶事,是从清道光至今百多年来在玉林五属各县流传很广的故事。各地传说在情节上是略有差别的,而内容却基本相同。有不少人对曾肇图慷慨捐修玉林城而予以赞扬;又有人以
曾肇图是布衣,虽然捐资修城有功,不应载入史册;有人以其行动是故意造作出乎常理之外,而把他作为嘲笑的对象;也有人以此是心有痛苦,是咬牙,不是好笑,予以同情。

Ⅷ 林州有哪些知名人物大神们帮帮忙

傅说: 商王武丁时贤相,原为奴隶,居住在林虑山中的王相岩做苦役,与武丁相见后武丁为其才智折服,拜为宰相,成就了武丁中兴,这便是便是《孟子》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来由。 郭巨: 二十四孝至郭巨埋子的主人公,姚村镇人,今天四中校园内还有郭巨墓。 杜乔 东汉名臣 , 安帝时,举孝廉被司徒杨震(陕西华阴人)征聘为僚属。不久升为南郡(治所在湖北江陵)太守,又转任东海(郡治在郯,今山东郯城北)相,后入朝拜为侍中,进为太尉,位列三公。得罪梁冀,为其所害,死后,与李固俱被暴尸于洛阳城北,后代“世载弦直”。 荆浩: 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五代山水名家,传世作品有《匡庐图》,《笔法记》,长期居住于洪谷山,为北派山水画之祖。 孙占元: 抗美援朝英雄,临淇镇三弓水村人,后正式改为占元村。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4月8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谷文昌: (1915-1981),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病逝。1987年7月15,谷文昌骨灰安葬在东山县赤山林场。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杨贵: 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194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5月,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此后历任洛阳地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安阳地委书记,后调到公安部、五机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部门,1995年6月,离休。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曹双明: (1929.8 ) 汉族。河南省林州人。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46年6月参军,为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员、警卫员、副排长。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5军45师教导队分队长,134团副排长、政工员、见习特派干事。1951年为空军第4航空学校学员。1952年任空军航空兵师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团长。1965年任空军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1970年任空军军副军长。1974年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2年在中央党校学习半年)。1983年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1987年9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92年11月-1994年10月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7、8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12大代表,14届中央委员。获解放奖章。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李乾元 : 男,1942.03.12出生,河南林县姚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郑州纺织机械学院毕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师部作训科参谋,某师师部作训科副科长,某师参谋长,第1军副参谋长,第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第1集团军党委副书记等职。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 林州 市五龙镇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 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友好城市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刘洋与指令长景海鹏、航天员刘旺一起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2F遥九火箭准时发射进入太空,成为 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宇航员。

Ⅸ 玉林有哪些历史名人

李绍昉
李绍昉,乾隆五十二年旧历二月初二日亥时,李绍昉诞生于清湾乡朱砂村树楼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旧历四月十六日丑卒于桂林,后移葬于清湾乡凤塘村陈埇深陂(土化)山。

李绍昉才华卓绝,在中举之后,声名远震京师,为嘉庆皇帝殿试钦点的“复元”,并因此成为科场佳话。李绍昉秉性忠耿,持身廉洁,虽从政二十多年,落得两袖清风,家境萧条,此人所共知之事。

绍昉于道光五年(1825年)丁父艰回里,服满生,筹建奎光塔于县城东六巷大岭顶,塔高九层,一百尺。绍昉写《奎光塔上梁文》。塔于道光十年十月建成,咸丰七年(1857年)被匪焚毁。绍昉在建塔期间,应广东高廉观察使之聘,到高雷书院讲学多次。

绍昉题黄鹤楼联:“诗在上头多,看江水依然,谁复唱铜琶别调;仙如招手至,问梅花落未,我欲闻玉笛遗音”。 玉林信息港曾肇图 玉林林大泉塘村人(今茂林乡),是从广东省兴宁州于清道光初迁来定居的。曾肇图虽出生于书宦之家,但不曾读过书,家贫如洗,初来时只得在茂林桥摆卖茶水谋生,因言语不通,常被土著视其为侮辱、剥削的对象。

大约在清道光初,曾肇图由一个农村贫民,变为富翁。时人皆说其是“富甲玉林州”。

变富后,“有钱不识享福”是乡人对他的评语。他仍保持着过去劳动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着草鞋劳动,在家是这样,出圩入城也是一样。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宫王彦和倡导的大修州城的募捐开始了。曾肇图接邀请信后,派晚子曾韦满代表参加。曾韦满执笔书“曾肇图认捐五千贯”(考清未出版《玉林州乡土历史教书》所载:则以曾重光名义认捐的。)还说:是五千贯,包足亦可。这次献捐以曾肇图献捐最多,论功行赏,功绩最大。

玉林州城建筑完成了,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牢固,外观之壮丽,除桂林皇城外,冠压全省。“千州万州不如玉林州”是百多年来两粤人民对玉林城的赞歌。以后不少次战乱,转危为安,均赖此城垣,群称“玉林城是福地”。

在赞扬玉林城的同时也赞扬曾肇图慷慨捐献大修玉林城的功绩。有说“由南门至东门的一段城墙是曾肇图捐修的”,“由南门经东门到八角楼这一段是曾肇图捐修的”,“西湖池万寿宫是曾肇图包修的”,虽似属夸张,实质上都是赞扬曾肇图。可是后来《玉林州志》登载大修玉林城事迹时对于曾肇图的功绩却一字不题。

曾肇图轶事,是从清道光至今百多年来在玉林五属各县流传很广的故事。各地传说在情节上是略有差别的,而内容却基本相同。有不少人对曾肇图慷慨捐修玉林城而予以赞扬;又有人以曾肇图是布衣,虽然捐资修城有功,不应载入史册;有人以其行动是故意造作出乎常理之外,而把他作为嘲笑的对象;也有人以此是心有痛苦,是咬牙,不是好笑,予以同情。玉林信息港俞作豫
字备予,参加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刘慈;因排行十三,人们亲切地称他“十三叔”。公元1901年4月10日(光绪27年农历2月22日)出生于广西北流县平政石梯口村(今平政乡岭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俞作豫自小勤奋好学,天资聪颖,记性很强。七岁时开始在本村大路寨念私塾。十三岁(1914年)入北流县立中学第一班就读。在学校里,受到了民主革命新思想的熏染,积极参加讨袁和反帝爱国示威游行。1918年中学毕业后,为了“护法”报国,便入广东西南护法军二军燕塘讲武堂学习军事。1920年以优异成绩在讲武堂结业后,任桂军的排长、边长、营长。1930年9月6日(农历7月14日),年仅29岁的俞作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红花岗。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的豪迈诗句。临刑时,神色自若,视死如归,昂首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革命胜利成功万岁!”

聂荣臻同志在回忆录中对俞作豫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俞作豫同志1930年被捕牺牲,他对广西工作的开展和左、右江起义是有重要工献的。”玉林信息港杨 妃,
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士,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孕十二月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母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子二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渐长工,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与母偕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资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未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性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太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云。玉林信息港王 力
(1900~1986年)字了一,博白县城厢镇新仲村岐山坡人。他从小天资超人,四五岁的时候,秀才出身的父亲就教他读书识字,六七岁在村里的私塾读书时,对《三字经》、《神童诗》就能熟读成诵。八岁跟随父亲到当时博白的最高学府环书院读小学,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但家中无法供他继续升学。

王力小学毕业后,白天到父亲在城里开的“仁安”杂货店帮工,晚上在家秉烛夜自学,凭着多年苦学的积累,他考上了国学研究的以工代殿堂清华园,其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得到国学大师梁启超“开拓千古,推倒一时”的高度评价。

王力一生既勤于教学又善于做学问。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语法学、语义学、音韵学、训诂学、语言史、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规范化、文字改革、语言教育,以及诗律学、修辞学、翻译学、杂文学、教育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并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著作,出版了专著五十多种,论文二百多篇,译作二十多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少鸿篇巨著被译成日、英、俄、法、捷等国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成为世上闻名的学者。

王力知识渊博,贡献巨大,一生担任过许多职务,还信得过任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如今人等,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常委。王力这个名字已成为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战士、教师、干部所熟悉。他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语言学家。玉林信息港陶 鲁(1430~1490),字自强,陶成之子。因其父陶成有战功,明景泰元年(1450年)荫授新会县丞。当时“土寇”屡犯,都被击退。因此升陶鲁为新会知县。后因战功,又晋升为广州同知兼新会知县。明成化二年(1466年)随总督韩雍出征大藤峡有功,升为佥事,管理新会、阳江、阳春、泷水、新兴诸县兵事。冬天,破“剧贼”廖婆保于钦州、化州。次年,连破“剧贼”王公汉等。陶鲁任佥事期满,经评比功绩最大,晋升为广东按察副使。九年任满,考察评比,陶鲁成绩最好,升任湖广按察使。明弘治四年(1491年)任湖广右布政使。后改任湖广布政使兼广东按察副使,领岭西道事,治兵湖广,人称“三广公”。

十一年(1498年)陶鲁病卒。封典为通奉大夫(二品宫),葬在广东番禺县,玉林市仁东镇三山有其衣冠.黄绍竑 字季宽, 1895年12月1日生于广西容县一里(现黎村镇)珊萃村。1908年考入桂林广西陆军小学学堂第三期,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黄绍竑报名参加“广西学生军伐敢死队”,前往武昌作战。上将军衔,曾任军长、战区副司令长官,广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长、交通部长、监察部副院长、立法委员,是广西大学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黄绍竑一生经历坎坷,从戎英勇善战、谋略过人、不畏艰险,从政则注重文化科学及地方建设,目光远大,成效卓著。他大半生致力于和平事业,调和蒋桂矛盾、国共矛盾,极具政治家的思维和目光,外交家的智谋和手腕。同时,他又是一个科学发明者、词人,他在长期动乱的历史环境中走完的复杂一生,很值得后人研究。玉林信息港何以尚 字仁甫,石南镇附城东山村,是兴业县唯一载入《明史》的历史人物。

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二十五岁的何以尚乡试中试,以举人出身进入仕途,被委任江西建昌县儒学教谕(官阶为正八品),后入京为户部司务(官阶如前)。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年)十月,海瑞以卓著政绩,得到吏部文选司郎陆光祖的提拔,由兴国知县调升入京为户部云南司主事(官阶为从六品)。从此,何以尚有机会参预海瑞的两次政治活动,其仁途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明嘉靖帝深居西苑,祈求长生不老,以致朝政荒废,奸臣开权。对进言者横加迫害,大臣杨继盛、杨最上谏均被处死。

海瑞此时也上谏嘉靖帝,嘉靖帝大为震怒,把海瑞逮捕入狱,送刑部论死。何以尚与海瑞来往密切,二人经常谈论时政,针砭时弊,他上疏奏请释放,结果也触怒了嘉靖帝,被打一百杖,禁闭于监狱中。

两个月后,嘉靖帝病卒,海瑞和何以尚都由遗诏获释。穆宗即位后,何以尚被起用为光禄寺丞。以尚更慷慨论列,为朝廷权奸劣迹,特别是对辅臣高拱的罪恶阴谋大胆揭露。高拱被劾,十分抱恨何以尚,撤销他的职务。何以尚因病归家休养。不久,高拱被罢掉宫职,何以尚任雷州司理,后历任户部主事、尚宝光禄少卿、南京大理寺丞、鸿胪寺卿等职。他虽升宫而屡辞乞休,临退休之际朝廷晋升他为太仆寺卿以示嘉奖。

何以尚年老还乡后,十分关心家乡事业,倡建兴业县街上的登云桥和通往?d林州道路的鸣水桥,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并撰有一联勉励后人,联曰:“植树修河山水秀;精耕细作物阜丰。”著有《便蒙诗训、《忠孝经》行世。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病逝于家。万历帝闻以尚病故,于次年派布政司林震来祭他。

Ⅹ 历史老师要求调查 林州市历史重要人物 知道的帮帮忙 谢谢

太行山在林州境内的一段支脉,被称为林虑山,林州市(原林县)也由此得名。林虑山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有很多人文历史在其中。今天搜集到一些历史名人和林虑山的介绍,作为一个资料收藏。
赵武灵王(战国) 名雍(?~公元前295年),战国时期赵国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年即位。公元前307年正月,赵武灵王召集肥义等人,议论军政大事。随后,勘视赵国南部边疆,来到林虑山,登上黄华山,和近臣楼缓分析赵国面临的战争形势,肯定先王肃侯修筑长城,保卫国家边疆的功绩后,赵武灵王在此提出让军队改穿胡人服装,练习骑马射箭本领。
夏馥 (东汉)字子治,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乡)人。东汉桓帝之时(165年),宦官乱政,夏馥支持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改革朝政,罢斥宦官的举动,被宦官诬陷,为不连累别人,夏馥剪掉胡须长发,进入林虑山,隐居在今石板岩乡南部悬崖绝壁的王相岩里,给冶铁人家当雇工,伐木烧炭,形貌瘦弱如疾。两三年后,含冤死去。
曹丕 (三国)(187~223年)即魏文帝。字子恒,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曾游览林虑山,并赋诗一篇。
荆浩 (五代)字浩然,河内沁水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亦说山西省沁水县)人。著名画家,博通经史,善于诗文和绘山水树石画。尤爱云中奇峰,立于天际。五代社会多乱,荆浩为回避政治上的纷扰,不愿做官,便隐居在林虑山的洪谷,买田数亩,躬耕而食,就地作画,自号“洪谷子”。洪谷一带崇山峻岭,山峰奇峭,溪流迂回,三叠瀑布,山间怪石,禾秀山巅,云拥翠柏,如同仙境。使荆浩“惊其异,遍而赏之”,继而“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即太行风光的客观景物,在他的画笔下得到了艺术的真实再现。
柳开 (宋)字仲涂,初名肩愈,字绍元,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河北省大名县人。宋开宝六年(973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是宋代最早提倡古文的作家,以继承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传统为己任,著有《河东集》。至道元年(995年),柳开来林虑山游览,写了《游天平山记》(见后),详细记述了五日游情况,为林虑山旅游史上第一篇游记,影响深远,历代文人游记几乎都有引证。
王猎 (宋)字得之,河南省长垣县人。赴考屡次落弟,后到湖南永兴县、陕西兰田县任主簿。宋至和二年(1055年),任林虑县(今林州)县令。他看到全县山峦起伏,风景宜人,乡民都以打猎耕田为生,求学者甚少。于是设法筹集资金,修建孔子庙,倡办庙学,物色有学识的人作教师,招收儿童入学读书,深受群众欢迎。还为杜乔(杜乔为东汉林虑人,官至太尉,以廉正闻名,后遭梁冀迫害)修建了祠堂。后升为诸王教授,官至龙图阁学士工部侍郎。他的业迹在历代《林县志》中都有铭记,《宋史》有传。
韩琦 (宋)(1008~1075年)字稚圭,号憨叟,河南省安阳人。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死后被谥为忠献,后又增封为魏郡王,亦称其为“魏国公”。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韩琦从他的侄婿柳材(柳开之孙)家得到柳开《游天平山记》稿,认为十分珍贵,便写了一篇《(游天平山记)跋》,说“此文不传久矣”。即让天平山明教院主僧刻之于石。韩琦还饶有兴趣地游畅了林虑山所有名胜,写下了游记诗文。
邵雍 (宋)(1011~1077年)字尧夫,谥康节,林州市城郊乡邵康庄村人,宋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精通《易经》,相传其能顺倒背诵,为专心研究象数,三年不下读书楼,著成《梅花易数》等书。通晓天文,熟识地理,被人们尊称为“活诸葛亮”,出现了许多有关他的民间传说,诸如范仲淹访邵雍、雨打街前石等,至今在邵康庄仍留有龟山、凤岭、楼后邵雍洗砚池、雨打街前石等遗迹。
张商英 (宋)字天觉,四川省新津县人。宋元?元年(1086年)为开封府推官,不久由苏轼推荐人台省,最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元?五年(1090年)十一月为河东提点刑狱公事时,来相州(安阳),提点监牧段仲容对他说:“林虑洪谷峰有圣灯(即金灯),只听说而未见过。”十八日从辉县侯兆川人林县。在县令钱景允陪同下,先后游览了洪谷山、金灯寺、天平山、黄华等景观。在洪谷千佛洞石窟写下《张商英结缘来此》,并写了《圣灯记》和览胜诗篇。
1回复1楼2012-05-17 17:09举报 |
哥特式De哀伤豫林参将12
钱景允 (宋)宋元?年间(1086~1093年),任林虑县令。在天平山、黄华胜景处,兴建亭台轩宇。旧有名宦祠只列其名而未记其事。
李琮 (宋)字献甫,江陵府(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哲宗时,先后任宁国军推官、阳武县知县,相州太守官至宝文阁侍制。来林虑山游览,作《游天平山》长诗一首。
翟 炳 (金)字钦夫,号梅轩逸老,林州市人。他和贾竹(字彦青,号竹轩,又号乖公)、王鼎(字大鼐,号松轩)三人结为好友,在林虑隐居不仕,修炼书法,作诗著文,求书者接踵而至,被人们称为“林虑三老”和“三仙翁”。
王庭筠 (金) (1156~1202年)字子端,原籍河东熊岳(今辽宁省盖县)。明昌元年(1190年),章宗帝给翰林学士院下旨说:“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联不喜此,亦恐四方效之。”又给平章张汝霖下谕日:“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佳,其人才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王庭筠参加馆阁考试,录取赐职。但御史诬陷他“尝犯脏罪”而被罢官解职。不久,来林虑山隐居。在黄华山周围买田200亩,种粮种菜。在黄华上寺(即慈明院)设立读书处,创办黄华书院,授徒教书,作诗绘画,自号“黄华老人”、“黄华山主”、“雪溪翁”,与乡民、学者打成一片,使林虑山的文化教育事业兴盛起来。短暂的隐居生活,同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结下了不解良缘,留下了许多诗篇、书画、碑刻。至今他的《黄华山居诗》碑仍立于山寺。
刘 涛 (金)字德润,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曾为右谏议大夫,后退居河南洛阳,以书史自娱。金贞?五年(1217年),清明节游林虑山,为洪谷五松亭作诗,并刻于《五松亭记》碑阴。
张敏修 (金)字忠杰,林州市人。金大安元年(1209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做官后在山东省馆陶县寓居7年,正大三年(1266年)正月初一,作诗忆念故乡山水,不愿继续做官。开兴元年(1232年)离任,返回安阳定居,晚年作有许多描绘林虑山水的诗篇。卒后葬于林虑山。
元好问 (金)(1190~1957年)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著名文学家。金兴定年间进士,任内乡(今河南省内乡县)县令。金正大四年(1227年),又任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县令,后为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好问听说河南西北部有素称“景物雄奇,秀绝一郡”的林虑山,又有黄华老人读书处,就高兴地跋山涉水,远道而来领略胜景。他登临黄华山,拜谒了王庭筠读书处,瞻仰了《黄华山居诗》碑,览了黄华七十二景观,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挥毫写下《黄华水帘》诗,此诗不仅描绘了名山秀水,而且也显示出了自己胸怀豁达与高奇的想像。
许有壬 (元)(1287~1364年)字可用,河南省汤阴县人。元延?二年(1315年)进士,至治二年(1322年)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河南行省左丞,后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至元四年(1338年)九月,许有壬获假还乡,在当地官员陪下,他畅游林虑山数日,对林虑山的天工造物、名胜古迹惊奇叹绝,挥毫写下了近3000字的《游林虑记》,全面而系统地记述了见闻观感。同时还写了游山诗和碑文。
高书训 (元)河东(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元代大德年间任国史院编修官。大德三年(1299年),l司洋州知州刘渊等人来林虑山游览。为县城南关汤王庙写了《感应记》碑文,作游山诗数首。
胡汝嘉 (明)号秋字,金陵(今南京市)人。明嘉靖年间进士,曾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分司左参议等职。游览林虑山,写了游黄华长篇诗。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林县城修筑石城墙告竣后,他撰写了《林县新建石城记》碑文。黄华觉仁院也留有他的草书诗碑。
李画 (明)(1509~1556年)字元素,号龙岗,林州市姚村镇李家岗村人。其父李聪,为人忠厚,以孝敬父母名传四乡。李画从小求学于林县柳泉村马卿名下,苦读诗文。嘉靖二十年(1541年)考取进士,任江苏省武进县知县。李画任户部主事后,被诬陷而罢官,返归故里。他对家乡秀丽山水倍加热爱,著有《草堂遗稿》6卷,《李画诗集》等。其子李瑞,字辑夫,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取举人,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因治疆有功,受到皇帝“诏奖”。在林虑山也留下了许多墨迹,李画的《草堂遗稿》和《李画诗集》刻本均出自李瑞之手,现存李氏后裔家中。
回复2楼2012-05-17 17:09举报 |
哥特式De哀伤豫林参将12
冯栋 (明)安汝隆,林州市五龙镇合脉掌村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举人,官至山东平度知州。他居官10年,为民谋利甚多,自己却清贫如洗,善作诗歌,尤喜作短小精悍的适时小令。对故乡山水甚感亲切,曾登临黄华山、王相岩、龙头山,观赏胜景,写下《桃源流水》、《墨池》、《游王相岩》等语言优美的诗文。其著《东庵小令》,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民国21年(1932年)修志时,从其后裔家里收集到该书抄本一册,惜今已散佚。
张应登 (明)字玉车,四川省内江县人。进士第出身,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冬,任彰德府推官(亦称司理)兼林县知事。他素知林虑山是风景宜人,秀绝一郡的名胜区,特地游览和考察林虑山名胜古迹的保护情况,发现有些建筑物已多年失修损坏,即重修黄华书院、杜乔墓、郭巨墓及黄华寺等。他在林虑山里作了许多诗赋和碑文石刻,如《黄华山赋》、《独坐亭记》、《祭汉忠臣杜太尉墓记》、《祭郭孝子墓记》、《林县险要图记》、《重修黄华书院记》等。后人把其列入“公生明”祠堂,以彰业迹。
符验 (明)字大克,浙江省黄岩县人。进士,明嘉靖年间以御史出守常州,后降职为彰德府同知,后升按察佥事。游林虑山,在黄华慈明院留《游黄华山诗碑》。
张崇雅 (明)河北省大名县人。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林县知县,后为开封通判。万历十七年(189年)登王相岩,题写“王相岩”三字,并作诗和赋。
许三礼 (清)(1625~1691年)字典三,号酉山。曾任太常侍少卿、大理寺少卿、兵部督捕右侍郎等职。祖籍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由先祖许彪迁居彰德(今河南省安阳市),许三礼自幼受业于著名学者孙奇逢门下,苦读于黄华山中。清顺治二年(1645年),将王相岩建为别墅,并将其他建筑物修饰一新,写有《重修王相岩记》碑文。
潘 耒 (清)字次耕,号稼堂,江苏吴江人。清康熙中试授检讨,纂修明史,是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学生,著有《堂诗文集》。他在饱览南方各地山川之后,亟盼有缘登涉北方雄秀名山乔岳,以领略“苍古浑噩”之气。经过参阅大量游记史料后,毅然登临林虑山游览。在这里跋山涉水,步行百余公里,转遍了全部景点,写了《游林虑山记》,对进一步扩大林虑山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
王玉麟 (清)河北省沧州市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林县知县。为了掌握县情,得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目的,走遍林县山山岭岭,调查到一些现实情况,并阅览万历《林县志》,认为国有史鉴,县有志鉴,林县64年无志太可惜。于是物色人才,撰写志稿,自己亲手订录,用一冬一春时间,编纂了一部《林县志》,分12卷,成书2册。王玉麟对林虑山古迹景观十分重视,亲自到黄华、洪谷山、天平山、王相岩等处进行调查,复修了一些已废建筑物。并写了《游林虑山记》,为墨灶寺、洪谷寺等题写诗碑。
牛应征 (清)字叶应,林州市城关镇小池村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代初任阳曲县知县,后升礼部主事,又迁郎中,官至为通政司右参议。因事牵连受谴,解职归里。除参加田间劳动外,爬山岭登崖壁,赏景选材,陶冶胸怀,增长知识,作诗著文,至今留有《饮觉仁院可枕溪》、《深秋游桃源》等诗。
王铎 (清)(1592~1652年)字觉新,号嵩樵,河南省孟津县人。官至礼部尚书,清初书法家,尤工行草,亦善绘画。游林虑山后,写有《林虑金灯寺》诗和《黄华慈明院诗》碑等。
王绣 (清)号鸳蒲,河南省汤阴县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同其好友数人来林虑山游览,一地一诗,辑录为《黄华诗集》。
阎宾 (清)字美章,号璞庵,林州市临淇镇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在乡间创办“买书会”,便利乡民求学读书。著有《淇源文集》、《诗集》。
朱存仁 (清)字乐山,号红圃,晚号寄瓢,原籍山西省山阴县人。幼年随父在安阳求学读书,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考为举人,在黄华书院任主讲,后调河南沈丘县任教谕。离任后,返回林虑山,同全家一起居住林州官庄村。他喜作诗善书法,向他求教者门庭若市,当地乡民都说:“前有黄华老人(即王庭筠),后有红圃先生。”他在林虑山写了许多文章和书籍,其中有《黄华日记》、《楚游集》、《得意山房诗草》等。但这些著作多已散佚,民国中期,林县廪生李芳阶搜集其部分诗稿,集为《红圃诗抄》2卷。
张南薰 (清)字虞弦,林州市东姚镇玉崇村人。家贫,以教书为业,培养有学识的人才多人,著有《林虑山记》、《九曲山馆一琴集》。郭文亭 (清)字瑞庵,林州市桂林镇三井村人。书法以篆、隶为佳,作有许多歌颂林虑山风光的散文和诗,著有《狮泉山人集》。
武丁:
商朝奴隶时期,武汤第10代孙,商朝第22个国王,在位59年。继位前,父亲小乙送其到林虑山和平民百姓一起生活,增长才干。他在这里学会了生产劳动和本领,养成俭朴的生活习惯,还和名叫傅说的奴隶交上了朋友。武丁深知傅说是知识渊博,很有雄才大略之人,但他是奴隶身份,无法重用。后来,武丁继位做了商王,想请傅说出山,帮其治国安邦,但怎样征得大臣们的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终于谋划出一条妙计,他要利用百官的迷信心理,导演一幕威震群臣的哑剧。有一天,武丁对大臣们说:“我希望能有一个大才德的人帮助治理国家,请大家举荐。”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挨个把王公贵族的名字数了一遍,武丁总是摇头叹息,蓦然间竟昏然昏了过去。大家急忙抢救,忙活好一阵子,武丁才慢慢醒来,却是一语不发,如痴如呆。就这样,武丁在宫中整整昏睡三年。一天,丞相甘盘正在召集大臣们议事,武丁突然醒来大笑不止,文武百官顿时惊呆了。只听武丁边笑边说:“我们商朝有希望了!我梦见先王给我推荐了一位大圣人,名叫傅说,他说这人定能辅佐我治理好国家,你们火速派人把他请来。”文武百官信以为真,立即遵照武丁指的方向去寻找。这样,在林滤山太行大峡谷里找到了傅说,将其请到了殷都,大臣们一齐下跪致礼。
武丁见到当年好友,喜出望外,连连点头说:“就是他,就是他!”于是大臣们急忙为傅说换上朝服拜为宰相,武丁还让大臣们净傅说尊称为“梦父”,以显示他是先王托梦才求得的贤才。武丁在傅说的辅佐下,文治武吏,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殷道复兴”。武丁死后被谥为“高宗”。
·傅说:
商朝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被武丁选拔入阁,大胆起用,辅佐治理朝政,使商王朝得到空前发展。傅说自幼聪明,虽出身卑微,但胸怀天下,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武丁被送到林滤山后,很快就认识了他,并和他交上了朋友。傅说感到武丁虽是商王的儿子,却没有贵族的高傲,不仅能自由平等和睦相处,而且还肯和自己这样奴隶身份的人交朋友,所以很赞赏武丁。武丁在和傅说相处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想帮助其解除奴隶身份,成为一个自由民。后来,武丁继位做了商王,用了三年不语的苦肉之计,终将傅说接进王宫,拜为宰相。傅说尽己所学,竭尽文韬武略之才,三年功夫,辅佐武丁把朝政治理得秩序井然。对傅说的功绩,武丁心中甚为感激,傅说年老后,武丁赏其许多财物,让其退休养老,同时负责教育宫廷子弟,让他们读书明理,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颇受后人尊敬。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奴隶出身却功绩卓越的宰相,把其住过生活过的林州石板岩往南3公里处的宝泉岩,称为“王相岩”。
·夏馥:
东汉名人夏馥,字子治,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乡)人。
从东汉和帝起,逐渐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桓帝即位,外戚专权转向宦官专政。桓帝封单超等5名宦官为“五侯”,宦官“五侯”掌权后,更是胡作非为,搞得社会乌烟瘴气。
延熹八年(165),李膺当了司隶校尉,陈蕃作了太尉,主张改革朝政,罢斥了一些宦官。宦官夏馥,积极支持李、陈反宦官的举动,并得到众多太学士的拥护,但也引起宦官的仇视。他们联合起来诬告李、陈等200我“党人”名单,蒙蔽桓帝,致使桓帝下令全国抓捕这200多名改革派人士。
建宁元年(168),夏馥为不连累别人,剪掉胡须长发,来到林虑山,隐居在今石板岩悬崖绝壁的王相岩里,给冶铁人家当雇工,伐木烧炭,形貌瘦弱如疾,“党禁”未解,两三年后,含冤而死。《后汉书》和《辞源》有传。
·高欢:
高欢为南北朝(496—547)时期人。他系鲜卑化汉人,一名贺六浑,祖籍勃海修(今河北省景县南)。北魏孝昌元年(525)高欢参加杜洛周起义。武泰元年(528),为晋州刺史,尔朱兆杀北魏孝武帝,高欢统帅六镇流民,由晋州起年代征伐尔朱兆,在韩陵山(今河南安阳县韩陵乡)布下圆阵,尔朱兆土崩瓦解,被高欢打败。韩陵山大捷,高欢废节闵帝,于晋泰二年(532),立元修为北魏孝武帝,年号太昌,高欢为丞相。永熙元年(532)高欢在韩陵山建定国寺,旌功刻碑,其碑历负盛名,为安阳八大景之一。
北魏的末代皇帝不堪高欢的专权,被迫逃往长安。高欢失去这一傀儡皇帝,削弱了政治上的号召力。为换回政治上的优势,他在洛阳又立元善见为孝静帝,高欢仍为丞相,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元象之年(538),高欢建南邺城,除仿造曹操宫殿建筑外,又增许多奢华建筑,特别是城西建筑的仙都苑,其工程庞大,雄伟壮观,时属少见。
高欢西登林虑山,见这里山势奇特,气候清爽,依山就势,修建了避署宫等,东魏武定四年(546),高欢率领大军围攻西魏重镇玉壁(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苦攻50天不克,气病退兵。于武定五年(547)病卒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齐天保元年(550),追崇为献武帝,天统元年(565)改谥为神武帝。《北齐书》卷一·《北史》卷六皆有记。
·高洋
高洋为南北朝时期人(529—559),字进,为高欢次子,东魏时被封为齐王。武定八年(550),废孝静帝自立,称文宣帝,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年号天保,建都于邺。天保元年(550),为僧达建造洪谷寺,四年(553)五月庚午狩猎于林虑山,戊子还宫,历时19日。
·赵得秀
赵号九峰,明朝河北省肥乡县人。道家出身,传说其有很多法术。明嘉靖元年(1522),他云游林虑山,卜居王相岩,涵真炼性,修炼道家法术。赵对王相岩山水风光情有独钟,进行了长时间景区建设,如九拱桥、玉皇阁、老君殿、书斋楼、上山古道等;还用石碾碾药,炼制长生不老丹等。从嘉靖乙丑(1529)到嘉靖甲子(1564),经他35年的修建,王相岩才始彰于世。他本人也卒于王相岩,为后人留下民美丽而神奇的王相岩人文景观,深得林州人的怀念。民国《重修林县志》“列传七·流寓”有传。
·冯栋
字汝隆,林县泽下乡合脉掌村人。明嘉靖二十二年(543)举人,官至山东平度知州。他居官十年,为民谋利甚多,自己却清贫如洗。他善作诗歌,尤喜作短小精悍的适时小令。对故乡山水甚感亲切,曾登临黄华山、王相岩、龙头山等,观赏胜景,写下《桃源流水》、《墨池》、《游王相岩》等语言优美的诗文。他著的《东庵小令》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民国21年(1932)修志时,从其后人家里收集到该书抄本一册,惜今已散失。
·张崇雅
明朝河北省大昌县人。举人,万历11年(1583)任林县知县,后为开封通判。万历17年(1589)登王相岩,题写“王相岩”三字,并作诗和赋。
·许三礼
清朝(1625—1691)人。字典三,号酉山。祖籍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由先祖许彪迁居彰德(今河南省安阳市),许三礼自幼受业于著名学者孙奇逢门下,苦读于黄华山中。
清顺治二年(1645),在王相岩建立别墅,并将其它建筑物修饰一新,写有《重修王相岩记》碑文。
康熙12年(1673),许三礼任浙江海宁县知县,重视教育,先后创办了正学书院和海昌讲院。他除自己亲自登台授课外,还广招社会名人志士、学者前来任教。慕名而来的学生很多,教室座无虚席,一些人不得不在屋外旁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用自己部分俸金请老师,资助家贫交不起学费者,允许免费入学,在校学习优秀者均给予奖励。他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疏浚河道,控淤肥田,不到一个月,便使数千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深得百姓称赞。
康熙二十年(168)秋,许三礼入京考授御史,康熙二十三年(1684)七月,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康熙二十六年(1687)兼掌登闻鼓厅事,后又任道政司右参议。二十七年(1688)任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充武殿试读卷官,迁顺天府府尹。二十八年(1689),任都察院左副督御史,二十九年(1690),任兵部督捕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九日,许三礼病逝于邸舍,年67岁。灵柩运回故里,葬于安阳县西之灵岳。主要著述有《读礼偶见》、《海宁县志》、《易贯》、《彰郡逸志》和《政学合一集》等。

阅读全文

与林州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