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语
插翅难逃、两小无猜、簪缨世族、惊天动地、覆雨翻云、青梅竹马、袖手旁观、血战到底、千钧一发、浮生若梦、雾里看花、再接再厉、画地为牢、浪迹天涯、白云苍狗、炙手可热、飞黄腾达。
天伦之乐、插翅难飞、金风玉露、坐井观天、耳濡目染、无与伦比、蝇营狗苟、敬谢不敏、巴山夜雨、青天白日、历历在目、焚膏继晷、横扫千军、看朱成碧、呕心沥血、伯乐相马、继往开来。
佶屈聱牙、秋高气爽、雷厉风行、触目惊心、秀外慧中、刻骨铭心、痛定思痛、以人为镜、落井下石、惨淡经营、蜻蜓点水、口若悬河、细大不捐、笔走龙蛇、英姿飒爽、轩然大波、异曲同工。
混为一谈、业精于勤、熟视无睹、九牛一毛、愤世嫉俗、蚍蜉撼树、冰清玉洁、别开生面、不得而知、力挽狂澜、弱肉强食、一泻千里、大展宏图、别有洞天、层出不穷、含英咀华、崭露头角。
碧海青天、虚张声势、戮力同心、悲天悯人、杀人如麻、不平则鸣、大放厥词、窃窃私语、浑然天成、动辄得咎、驾轻就熟、古稀之年、量体裁衣、休养生息、待人接物、诘屈聱牙、锦绣山河。
骑虎难下、筋疲力尽、垂头丧气、语焉不详、萎靡不振、残羹冷炙、仙风道骨、深居简出、精疲力尽、形单影只、日上三竿、一视同仁、千疮百孔、素昧平生、兼而有之、奋不顾身、挂一漏万。
互通有无、兼收并蓄、屈指可数、举手之劳、冥顽不灵、齐心协力、众目睽睽、狂风怒号、轻车熟路、锦瑟年华、发人深省、冰雪聪明、无理取闹、云翻雨覆、没齿难忘、桃花流水、功成名就、得意扬扬。
1、虚张声势
西汉景帝时,李广为上郡太守。当时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宠幸之臣到上郡,助李广习兵击匈奴。
一天,该臣与骑从十余人外出游猎,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开战,随从尽死,仅该臣一人被射伤逃至李广军营。李广说:“一定是射雕的匈奴人。”
乃率百余骑兵追击那三个匈奴人,三人因无马步行,行数十里被李广追上,果然是射雕的匈奴人,李广杀死其中二人,活捉一人。
将活捉的匈奴人带上附近小山,突然发现不远处有数行匈奴骑兵。匈奴骑兵也看见了李广他们,认为是汉朝的诱敌之兵,于是上山布阵。
李广的随从们非常害怕,想赶快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大军数十里,这样逃跑,匈奴骑兵一定追杀过来,那我们就完蛋了。如果我们按兵不动,匈奴兵以为我们是诱敌之兵,一定不敢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士兵继续往前靠近,又下令解下马鞍。随从们说:“敌人这么多,解下马鞍,万一情况紧急,怎么办?”李广说:“解下马鞍,可以让匈奴兵更加坚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匈奴兵中一骑白马之将出阵,李广上马带十余人追杀,射死骑白马之敌将,仍然回到原地,解下马鞍,让马卧下休息。
直到天黑,匈奴兵始终怀疑,不敢前进,又恐怕汉朝有伏兵在附近会乘黑夜进攻,于半夜时退兵后撤。
第二天天亮后,李广才带领随从回到大军营中。
2、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3、别开生面
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
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于丰厚的赏赐。由于曹霸受到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画为荣。大家不惜以很高的价钱,来收购他的墨迹。
长安北面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阁内四壁上绘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的。
由于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现大部分已经剥落,不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过。
要重画功臣肖像谈何容易。曹霸阅读了大量史料,对照已经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细琢磨,精心构思,然后挥笔绘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并且以崭新的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曹霸既擅长于画人物,又擅长于画马。一次,玄宗传曹霸进宫,当场叫人把他最喜爱的一匹叫玉花骢(cong)的名马牵来,命曹霸为它作画。
曹霸叫侍从把一幅巨大的白绢裱糊在殿壁上,同时对玉花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然后转过身,飞快地挥舞墨笔。
不多久,威武神骏的玉花骢就展现在白绢上。玄宗越看越满意,马上叫侍从取来许多金帛赏赐给曹霸,并且封他为左武卫将军。
但是好景不长,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后,爱好声色,奢侈荒淫,长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来越少被召进宫去作画。后来他又因一件小事获罪,被削去官职,降为平民,只得离开长安。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晚境极其凄凉。
一次,著名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家里看到曹霸画的《九马图》,得知这位名噪一时的画家也在成都,便马上去寻访。几经打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后,非常同情和感慨,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凌烟阁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幸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
4、骑虎难下
东晋成帝的时候,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乱的军队。在战争的初期,有几路联军连连失利,军中粮食也快用完了。
这种境况很让主帅陶侃着急,他生气地对温峤说:“你动员我来时,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现在交战不久,军粮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马上供应军粮,我只有撤军。”
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在我军虽然乏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我们,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
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的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咱们只有一鼓作气坚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
温峤劝说陶侃的“骑猛兽安可下哉”一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骑虎难下”。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来已经不可能,因而骑虎难下也含有进退两难的意思。
5、惨淡经营
长安北面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其中收藏有唐太宗以表彰推翻隋朝的24位开国元勋的画像,唐玄宗时期,画像大都已剥落,色彩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光彩。
唐玄宗即位后,鼓励人们学习这24位开国元勋,并召当时著名的画家、曹操的后裔曹霸入宫补画。经过大量构思、查史,几天后,曹霸所画的24位元勋全以崭新的面目展现于众人之前,大放异彩。
玄宗对画十分满意,马上叫侍从取来许多金帛赏赐给曹霸,并且封他为左武卫将军。但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后,很少召曹霸入宫作画。后因一件小事获罪,被削官职,贬为平民。
后来,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时境十分悲惨。
一次,著名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家里看到曹霸画的《九马图》,得知这位名噪一时的画家也在成都,便去寻访。几经打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曹霸。
杜甫出于同情,赠给曹霸一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的诗,其中有一句如此写道:“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成语“惨淡经营”便出于此。
❷ 除了尉迟恭这一支家族以外,还有没有哪个家族哪户人家姓尉迟
尉迟姓
一、姓氏源流
尉迟(ù chí 尉迟)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二、迁徙分布
(缺)尉迟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迟,本来是南北朝时来华的鲜卑族部落的名称。距今1600年前,这个部落随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来打天下,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拓跋氏终于当上了皇帝,于是尉迟部也就身价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个诸侯。后来,北魏皇帝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极力推行中华文化,学习汉俗,连皇帝的姓氏都由原来的拓跋氏改为元氏,同时还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为汉姓,尉迟氏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称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称尉迟氏。尉迟复姓望族居太原,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尉迟迥:字薄居。北周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爱士,政绩卓著,为时人铭碑所颂。
尉迟纲:字婆罗,蜀国公尉迟迥之从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来的将领,骁勇而有膂力,善骑射。卒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岁,谥周太保吴武公。
尉迟恭:唐初大将,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县人。隋朝末年,从军高阳,以武勇著称。曾随刘武周起事,后降唐,从太宗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为右府参军,屡立大功,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说:“臣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
尉迟胜:唐朝于阗王珪长子。少嗣位,天宝年间来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卫将军。与高仙芝击破萨马播仙,加银青光禄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领国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禄山之乱,萧宗待之甚厚。广德年间拜骠骑大将军、于阗王,令回国,尉迟胜固请留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迟乙僧: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唐代画家。与其父尉迟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尉迟跋质那:唐氏画家。于阗人,与子乙僧并称为“大小尉迟”。善画外国风俗及人物、佛像、宝树,尤擅画黄犬及鹰,当时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昙摩拙义、跋摩便是对大小尉迟有重要影响的人。画迹有《降魔》、《变相》等壁画,作于东都寺院,著录於《京洛寺塔记》;《六番图》、《婆罗门图》、《外国宝树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
镝余堂、忠武堂:唐朝时有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有奸臣说他要造反,太宗问他,他回答说:“臣从陛下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随陛下身经百战,现在留下的,是枪刀弓箭里面捡回来的一条剩下的命。现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吗?)说罢,就脱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数数他身上的伤疤,太宗留着泪抚摩着,安慰他。他卒后谥忠武。
============================================================
【尉迟姓宗祠通用对联】
〖尉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太原;
源自鲜卑。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尉迟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如皋城筑;
益州碑留。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旧日如皋城砖上有“尉迟敬德造”字样。今灵威观即当年尉迟敬德行辕。下联典指北魏·尉迟迥都督益州,政绩卓著,州人立碑颂德。
-----------------------------------------------------------------
〖尉迟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公爵;
父子两画家。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蜀公尉迟迥及其从兄吴国公尉迟纲。下联典指唐代画家尉迟乙僧与其父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
〖尉迟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鄂国表凌烟阁;
益州留颂德碑。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隋末跟从刘武周,后降唐,曾击败王世充军,并参与镇压窦建德。武德年间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官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国公,图形绘于凌烟阁。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代地人尉迟迥,字薄居罗,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
-----------------------------------------------------------------
〖尉迟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益土颂恩威并济;
凌烟表山岳不移。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尉迟迥,有大志,好施爱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联典指唐·尉迟恭,佐太宗中兴有功,其图形绘于凌烟阁。
-----------------------------------------------------------------
〖尉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富不易妻,愿辞帝女;
情甘让国,留待唐廷。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迟恭,尉迟恭以“富不易妻”辞之。下联典指于阗国王长子尉迟胜天宝中来朝,官至骠骑大将军,请以本国王位让弟,自己留唐宿卫。
智勇兼全,累功见忠武;
恩威并济,刻石颂姓名。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县)人。因战功卓著,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愿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卒谥忠武。下联典指北周蜀公尉迟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爱士。为是夫铭碑颂之。
============================================================
附录:【尉迟姓典故、趣事】
〖尉迟公门神〗
旧时风俗,岁朝吉庆,不但要挂春联,而且还要在大门口张贴门神画,目的是为了避邪。《白毛女·扎红头绳》歌词中有“门神门神挂起来,大鬼小鬼莫进来”,就是这个意思。最常见的门神画,有《钟旭》、《赵公明》等,再就是《尉迟恭手执钢鞭图》。尉迟恭(585一658)唐朝开国大将军,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代末年从刘武周为将,后降唐。战功显赫。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以功累迁鄂国公,卒谥“忠武”。史称尉迟恭骁勇善战,“善避槊”。常常单骑突人敌阵,许多人围住用长矛刺他不能刺中,尉迟恭反而能夺下对方手中的长矛,将他们刺下马来。号称“勇鸷无双”的齐王李元吉,跟他比试也输了,《隋唐演义》对此曾作过绘声绘色的描写。
在唐代历史中最辉煌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在民间最有风采的却不是他,而是他手下两员大将。他们就是现在在农村仍然能经常见到的门神爷,从门外面对两扇大门,左边门扇上的是秦叔宝,右边门扇上的就是尉迟恭。千载之下,当年的皇帝早已不知去哪里转世投胎,而这两员大将却一直留在人间,在千家万户占一席之地,这种纪念臣子却忘却皇帝的作风似乎与中国传统礼教不太协调。不过这种事也不是门神爷一家的专利,刘备君臣的待遇也是相同。蜀汉群臣中,关羽被尊为武圣,关帝庙曾广受世人香火;张飞则是阆中山神,张飞庙留存至今;赵云虽然没听说有庙,但“长阪雄风”四字名传天下;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武侯祠可不止一处,至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还在争当诸葛故里。再看身为君主的刘备,他的待遇可凄凉多了,据说成都武侯祠原本是纪念刘备的先主庙,结果后人也不管什么君臣伦常,竟公然让诸葛坐了正殿,倒把先主请出去了。
那未,尉迟恭这个历史人物怎么会成了门神呢?传说唐太宗晚上睡觉,半夜听到有奇怪的声响,害怕极了,次日告诉群臣。大将秦叔宝奏曰:“愿同尉迟将军一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因此命画工画两人图形全装,挂在宫掖的左右门。后来两人都赐葬昭陵,死后也为唐大宗守陵。这样,手执钢鞭的尉迟恭和举着宝剑的秦叔宝,被民间尊为一对门神。原尉迟恭庙,俗称“景云大王庙”,在昆山东北二十里蔚州村(今周市镇城隍潭庙前村)。《县志》载:“相传尉迟恭生此,故祀之,或云:敬德封吴国公,故庙食于此”前一说无据,以后一说为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役)尉迟敬德论功第一,升右武侯大将军,赐封“吴国公”,食禄一千三百户。这里是他的受封之地,故建庙祀之。
-----------------------------------------------------------------
〖富不易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十分重要。“夫妇之道,人道之大伦也。”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夫妻关系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家庭关系一直是“夫权制”,丈夫可以将妻子“休”掉,也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许多男子在“金榜题名”后,抛弃了患难与共的结发之妻而另攀高门,成为“乘龙快婿”。但即便在封建社会里,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唐代的尉迟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在当代,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相濡以沫,忠贞不渝,两人“互学、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堪称夫妻关系的典范。
尉迟恭因为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李世民想招赘他为驸马。尉迟恭辞谢说:“我的妻子虽不好看,一起过苦日子多年倒也恩爱。我没有文化,但听古人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因富贵变心。招驸马的事儿实在不敢当。”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也就作罢了。
“富不易妻”,也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之一。现在,时代虽然变了,但人们却仍然把“偕老白头”看作是最理想的婚姻,恐怕还没有人敢说“富而易妻”是理所当然的。
❸ 百家姓里尉迟排第几位
尉迟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419位。
一、姓氏源流
尉迟(Yù chí 尉迟)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二、迁徙分布
(缺)尉迟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迟,本来是南北朝时来华的鲜卑族部落的名称。距今1600年前,这个部落随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来打天下,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拓跋氏终于当上了皇帝,于是尉迟部也就身价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个诸侯。后来,北魏皇帝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极力推行中华文化,学习汉俗,连皇帝的姓氏都由原来的拓跋氏改为元氏,同时还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为汉姓,尉迟氏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称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称尉迟氏。尉迟复姓望族居太原,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尉迟迥:字薄居。北周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爱士,政绩卓著,为时人铭碑所颂。
尉迟纲:字婆罗,蜀国公尉迟迥之从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来的将领,骁勇而有膂力,善骑射。卒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岁,谥周太保吴武公。
尉迟恭:唐初大将,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县人。隋朝末年,从军高阳,以武勇著称。曾随刘武周起事,后降唐,从太宗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为右府参军,屡立大功,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说:“臣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
尉迟胜:唐朝于阗王珪长子。少嗣位,天宝年间来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卫将军。与高仙芝击破萨马播仙,加银青光禄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领国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禄山之乱,萧宗待之甚厚。广德年间拜骠骑大将军、于阗王,令回国,尉迟胜固请留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迟乙僧: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唐代画家。与其父尉迟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尉迟跋质那:唐氏画家。于阗人,与子乙僧并称为“大小尉迟”。善画外国风俗及人物、佛像、宝树,尤擅画黄犬及鹰,当时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昙摩拙义、跋摩便是对大小尉迟有重要影响的人。画迹有《降魔》、《变相》等壁画,作于东都寺院,著录於《京洛寺塔记》;《六番图》、《婆罗门图》、《外国宝树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
镝余堂、忠武堂:唐朝时有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有奸臣说他要造反,太宗问他,他回答说:“臣从陛下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随陛下身经百战,现在留下的,是枪刀弓箭里面捡回来的一条剩下的命。现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吗?)说罢,就脱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数数他身上的伤疤,太宗留着泪抚摩着,安慰他。他卒后谥忠武。
============================================================
【尉迟姓宗祠通用对联】
〖尉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太原;
源自鲜卑。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尉迟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如皋城筑;
益州碑留。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旧日如皋城砖上有“尉迟敬德造”字样。今灵威观即当年尉迟敬德行辕。下联典指北魏·尉迟迥都督益州,政绩卓著,州人立碑颂德。
-----------------------------------------------------------------
〖尉迟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公爵;
父子两画家。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蜀公尉迟迥及其从兄吴国公尉迟纲。下联典指唐代画家尉迟乙僧与其父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
〖尉迟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鄂国表凌烟阁;
益州留颂德碑。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隋末跟从刘武周,后降唐,曾击败王世充军,并参与镇压窦建德。武德年间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官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国公,图形绘于凌烟阁。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代地人尉迟迥,字薄居罗,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
-----------------------------------------------------------------
〖尉迟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益土颂恩威并济;
凌烟表山岳不移。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尉迟迥,有大志,好施爱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联典指唐·尉迟恭,佐太宗中兴有功,其图形绘于凌烟阁。
-----------------------------------------------------------------
〖尉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富不易妻,愿辞帝女;
情甘让国,留待唐廷。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迟恭,尉迟恭以“富不易妻”辞之。下联典指于阗国王长子尉迟胜天宝中来朝,官至骠骑大将军,请以本国王位让弟,自己留唐宿卫。
智勇兼全,累功见忠武;
恩威并济,刻石颂姓名。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县)人。因战功卓著,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愿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卒谥忠武。下联典指北周蜀公尉迟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爱士。为是夫铭碑颂之。
============================================================
附录:【尉迟姓典故、趣事】
〖尉迟公门神〗
旧时风俗,岁朝吉庆,不但要挂春联,而且还要在大门口张贴门神画,目的是为了避邪。《白毛女·扎红头绳》歌词中有“门神门神挂起来,大鬼小鬼莫进来”,就是这个意思。最常见的门神画,有《钟旭》、《赵公明》等,再就是《尉迟恭手执钢鞭图》。尉迟恭(585一658)唐朝开国大将军,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代未年从刘武周为将,后降唐。战功显赫。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以功累迁鄂国公,卒谥“忠武”。史称尉迟恭骁勇善战,“善避槊”。常常单骑突人敌阵,许多人围住用长矛刺他不能刺中,尉迟恭反而能夺下对方手中的长矛,将他们刺下马来。号称“勇鸷无双”的齐王李元吉,跟他比试也输了,《隋唐演义》对此曾作过绘声绘色的描写。
在唐代历史中最辉煌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在民间最有风采的却不是他,而是他手下两员大将。他们就是现在在农村仍然能经常见到的门神爷,从门外面对两扇大门,左边门扇上的是秦叔宝,右边门扇上的就是尉迟恭。千载之下,当年的皇帝早已不知去哪里转世投胎,而这两员大将却一直留在人间,在千家万户占一席之地,这种纪念臣子却忘却皇帝的作风似乎与中国传统礼教不太协调。不过这种事也不是门神爷一家的专利,刘备君臣的待遇也是相同。蜀汉群臣中,关羽被尊为武圣,关帝庙曾广受世人香火;张飞则是阆中山神,张飞庙留存至今;赵云虽然没听说有庙,但“长阪雄风”四字名传天下;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武侯祠可不止一处,至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还在争当诸葛故里。再看身为君主的刘备,他的待遇可凄凉多了,据说成都武侯祠原本是纪念刘备的先主庙,结果后人也不管什么君臣伦常,竟公然让诸葛坐了正殿,倒把先主请出去了。
那未,尉迟恭这个历史人物怎么会成了门神呢?传说唐太宗晚上睡觉,半夜听到有奇怪的声响,害怕极了,次日告诉群臣。大将秦叔宝奏曰:“愿同尉迟将军一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因此命画工画两人图形全装,挂在宫掖的左右门。后来两人都赐葬昭陵,死后也为唐大宗守陵。这样,手执钢鞭的尉迟恭和举着宝剑的秦叔宝,被民间尊为一对门神。原尉迟恭庙,俗称“景云大王庙”,在昆山东北二十里蔚州村(今周市镇城隍潭庙前村)。《县志》载:“相传尉迟恭生此,故祀之,或云:敬德封吴国公,故庙食于此”前一说无据,以后一说为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役)尉迟敬德论功第一,升右武侯大将军,赐封“吴国公”,食禄一千三百户。这里是他的受封之地,故建庙祀之。
-----------------------------------------------------------------
〖富不易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十分重要。“夫妇之道,人道之大伦也。”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夫妻关系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家庭关系一直是“夫权制”,丈夫可以将妻子“休”掉,也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许多男子在“金榜题名”后,抛弃了患难与共的结发之妻而另攀高门,成为“乘龙快婿”。但即便在封建社会里,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唐代的尉迟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在当代,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相濡以沫,忠贞不渝,两人“互学、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堪称夫妻关系的典范。
尉迟恭因为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李世民想招赘他为驸马。尉迟恭辞谢说:“我的妻子虽不好看,一起过苦日子多年倒也恩爱。我没有文化,但听古人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因富贵变心。招驸马的事儿实在不敢当。”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也就作罢了。
“富不易妻”,也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之一。现在,时代虽然变了,但人们却仍然把“偕老白头”看作是最理想的婚姻,恐怕还没有人敢说“富而易妻”是理所当然的。
❹ 评述关陇贵族集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当时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史学界对它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叫做“关陇贵族集团”。西魏完善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虽然历史上称呼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叫做西东魏国,但是对于宇文泰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东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同样的,对于高欢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西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 西魏和东魏隔着黄河和潼关对峙。两边都说自己是正版的北魏,但两边其实都是盗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权。原来的北魏的皇室现在只不过是个受人摆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后是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集团叫做关陇集团,全称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综上所述。关陇贵族集团起自宇文泰,终于长孙无忌,绵延达一百余年。其中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其胡汉杂糅之特点,不仅造就了隋、唐二朝兼容并包,放大恢宏之格局,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以上为网络所介绍!
下面是我认为写的不错的一篇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迄唐末六百余年,我以为可称为门阀士族之历史。魏文帝创九品官人法以选官,遂开地方豪右入主中枢,控制政权之门。继而晋代曹魏,司马氏本就是河内豪族1,因此更加注重士族子弟的任用。永嘉乱后,晋室南渡,全赖琅琊王氏拥翼,才得以在江东立足,所以时有“王与马,共天下”2之说。后又有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相继秉政。故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势力盛极。但自从刘宋兴起代晋后,南朝士族已渐渐衰落,不复当年荣光3。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门阀集团崛起于北方,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贵族集团。其源起于代北武川,草创于西魏北周,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拟就关陇贵族集团的形成、演进以及衰败稍作论述。
一
关陇贵族集团源起于北魏六镇4,尤其是武川,这从关陇集团的始创者宇文泰身上,可见出端倪。史载宇文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其子陵率甲骑五百归魏。天兴初,徙豪杰于代都,陵随例迁武川焉。”5由此我们可知,宇文泰的家族自其高祖宇文陵开始,世代镇守武川。此外,后来成为关陇贵族集团中坚力量的赵贵、侯莫陈崇、独孤信、李虎等人也都出自武川的军人世家6。
那么,出身于代北六镇(尤其是武川镇)的宇文泰等人,是如何能够在关陇地区创建霸业的呢?究其根源,在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三月7爆发的六镇起义。这次起义是孝文帝太和改制、迁都洛阳之后,南迁的汉化鲜卑贵族与留守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矛盾激化的总爆发。起义几乎直接摧毁了北魏的统治,此外,陈寅恪先生还提出了“六镇起兵提高了六镇军人的地位。”8的观点。正是在六镇起兵时,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后肱战死,宇文泰因“与(贺拔)岳有旧,乃以别将从岳。”9之后“万俟丑奴作乱关右,孝庄帝遣尔朱天光及岳等讨之。”10泰“遂从岳入关。”11
贺拔岳也是武川镇将出身,其父拔度“性果毅,为武川军主” 12永熙三年(534),岳为侯莫陈悦所杀。其后宇文泰被岳部拥戴为帅。至于宇文泰为什么能继承贺拔岳的势力,王仲荦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宇文泰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人,能够继贺拔岳为帅,实际掌握西魏的军国大全,主要原因是贺拔岳的军团是以六镇中的武川军官为骨干而组成的。……宇文泰不仅是贺拔岳的左右手,而且也是这个集团中的核心分子,所以在贺拔岳死后由宇文泰领导这个集团,并不是偶然的。”13此后,宇文泰败杀侯莫陈悦,尽取关陇之地。是年十二月,宇文泰又鸠杀了西逃入关的北魏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自此,宇文泰掌握了西魏的军国大权,而随之入关的武川军官的地位因此水涨船高。
二
在东、西魏对峙的初期,东魏的是强于西魏的。高欢继承了大部分追随尔朱荣入洛的六镇军人。“寻而六镇扰乱,相率内徙,寓食于齐晋之郊,齐神武(高欢)因之,以成大业。”14而宇文泰的部下则“多是关西之人。”15
为了扩大军队规模,以与东魏抗衡。宇文泰于“(大统)八年(542)三月,初置六军。”16初步建立了府兵制。关于府兵制的内容,《周书》一六《赵贵等传》末云:“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大统三年,魏文帝以太祖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来任者凡八人。太祖位总百揆,督中外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又《北史》六十《李弼等传》末云:“(柱国大将军六人,各督二大将军)每大将军督二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督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和六军实际上是仿照鲜卑八部、八国之制与周官六军之制设立的。府兵制的建立使府兵将领与土地发生了关系,从而成为关陇地区的豪族,而关陇贵族集团也因之最终形成。陈寅恪先生说:“宇文泰以鲜卑部落旧制为依归,建立有贵族性质的府兵制,改易府兵将领的郡望与姓氏,并使之与土地结合,是要建立起一个足以与东魏、梁相抗衡的强有力的关陇集团。”17是很有道理的。而作为关陇集团核心的八柱国家,也开枝散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18到了唐时,时人仍有“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19的感慨。
三
关陇贵族集团的最终形成,与府兵制的建立息息相关。而集团内部核心人物间确立的姻亲关系,则更加关陇集团的凝聚力,保持其势力在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一直长盛不衰。这其中的代表便是独孤信。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长女嫁与宇文泰的长子,即后来的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与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幺女则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即隋文帝杨坚。“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20其他如杨坚长女嫁与北周宣帝宇文赟,李渊妻窦氏的父亲窦毅尚宇文泰第五女襄阳公主等等,不胜枚举。
因此,关陇贵族集团虽然经历了频繁的朝代更替,但这些始终都是关陇集团内部力量的转换。当新的力量战胜旧的力量,成功的改朝换代之后,依然要借助关陇集团来稳定政局,维持其统治,并表明自己为‘正统’的一方。
试举例言。隋文帝杨坚依靠高熲、虞庆则、郑译、柳裘、李德林、韦孝宽、卢贲等人的支持而代周建隋。这其中,高熲“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21虞庆则“代为北边豪杰,父祥,周灵武太守。”22为关陇集团的下层力量。而郑译为荥阳豪族,柳裘为河东大姓,卢贲为河北望族,韦孝宽“世为三辅著姓。”23则是关中河东的汉族世家。但当杨坚受禅之后,除为高熲等人加官进爵之外,几乎还同时为关陇集团的上层,如李穆、窦炽、于翼、田仁恭、苏威等加封“三公三师”的荣衔。24安抚之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关陇集团之所以强盛达百余年,这并不是偶然的。集团的上层精英们通过府兵制而与土地发生关系,巩固了其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又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姻,编织了一张几乎涵盖整个国家自皇帝以降的全部统治者的关系网。隋唐之际的几代皇帝(如隋朝文帝、炀帝,唐朝太宗),虽然都曾尝试过遏制关陇集团的势力,但均收效甚微。相反的,做为关陇集团的代表,他们还要推行一系列政策,以维护本集团的根本利益。
四
关陇贵族集团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昌盛之后,至唐初已渐露败落之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东豪族与寒族的崛起。
前文已指出,隋朝的建立,河东世族是其主要支持者之一。到了唐王朝建立的时候,山东豪族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潜在力量。从晋阳起兵时的裴寂、刘文静、唐俭,到后来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勣等,均可为山东豪族的代表。虽然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山东豪族集团仍处于长期受压抑的附属地位,但山东集团在不停的积蓄实力,随时都有可能将其摧毁。
隋末的大动乱,为寒族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如后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勋臣的尉迟敬德“大业末,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25秦琼“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儿帐内。”26都是下层军官出身;程知节“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27为乡里豪杰。此外,太宗时更加注重通过科举铨选人才。这使得更多的寒族子弟入朝为官,太宗因之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28的感慨。这些寒族的出身为关陇集团所不齿。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山东豪族集团。
其二,府兵制的没落与胡族蕃将的出现。
府兵制是关陇集团赖以存在的根本。自北周至唐,虽经过周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的改革,但府兵制已渐渐趋向瓦解。隋文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军队长期没有战事,军人得不到锻炼,每日养尊处优,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到了唐太宗时期,府兵已不堪征伐。因此,贞观四年(629)之后,太宗引用蕃将(如阿史那杜尔、契苾何力等)以增强府兵的战斗力。29而胡族蕃将力量的强大,逐渐削夺了关陇集团的军事力量。这成为其衰败的重要原因。
其三,关陇贵族集团的内部衰腐。
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关陇贵族集团的上层逐渐失去了其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为博大精深的汉族儒家文化所同化。尤其是在隋灭陈一统天下之后,擅长文辞之业的江左士族大量涌入关中,更加速了其汉化的过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志宁和令狐德棻。于志宁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其家族在隋时“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30而于志宁则为两代太子师,“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之士,无不影附。”31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令狐德棻“代为河西右族”32,其祖父整“幼聪敏,深沉有识量。学艺骑射,并为河右所推。”33后为北周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德棻则“博涉文史,早知名。”34为唐初著名史家,“暮年尤勤于著述,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35
关陇贵族集团之绝唱,当在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以皇帝元舅之贵,凌烟首功之望秉政,使关陇集团得以维持下去。然而此时的关陇集团已经是外强中干,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已遭破坏。倘使遇到强有力的外力打击,就会土崩瓦解。
高宗永徽六年(655)的废后事件,成为关陇贵族集团衰亡的导火索。其时,高宗欲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但是遭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为首的关陇集团的强烈反对。36高宗遂诏问山东集团的代表人物李勣,李勣不置可否,只说:“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37实际上表示同意。因此,高宗“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38因为此事,长孙无忌为武氏记恨,后来被诬陷谋反,贬死岭南。关陇贵族集团自此遭受重创,在之后武氏内辅国政的数十年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寅恪先生说:“武曌则以关陇集团外之山东寒族,一旦攫取政权,久居洛阳,转移全国重心于山东,中进士词科之选举,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贵族阶级。” 39是很有道理的。。关陇贵族集团是中国贵族政治的终结,又是官僚政治的开始。自此以后,平民寒族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417f50100qqsf.html
❺ 历史上有凌烟这个人吗
应该没有
《香草美人》中的凌烟,据说原型是关露
关露,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
当时,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❻ 历史人物趣闻(急求)
韩复榘或者张来宗昌吧,军阀一源般比较有材料
文雅一类的如段祺瑞、吴佩孚,虽然是军阀,但人品和节操还是赞同的
文盲一类的如韩复榘、张宗昌,文化底子不好还竟卖弄,出了很多笑话,如三不知和齐鲁大学演讲等等,网上一搜就有
❼ 隋唐历史人物介绍
《隋唐演义》《说唐》中秦琼一般是元帅,敬德是先锋官,程咬金是个猛将军,秦琼的地位更高,敬德次之。 但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敬德排名第七,几乎可以说是最前的武将了,秦琼却排名最后,二十四,程咬金第十九。 怎么回事?《旧唐书》列出了其中记载的三人职位:秦琼 (生年不详-638年):武德二年------------------归降,拜马军总管;--------------------------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贞观元年------------------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贞观十三年----------------改封护国公。敬德74岁 (585年-658年):武德三年------------------归降,右一府统军,因众将猜忌离去;--------------------------刺伤单雄信,救了秦王一命,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贞观元年------------------玄武门杀死李元吉,又救了秦王。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出为襄州都督。贞观八年,----------------累迁同州刺史。贞观十一年----------------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后历鄜、夏二州都督。贞观十七年----------------抗表乞骸骨,授开府仪同三司,令朝朔望显庆三年------------------高宗以敬德功,追赠其父为幽州都督。其年薨,年七十四。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程咬金76岁(589年-665年):武德二年------------------归降,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以功封宿国公。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贞观元年------------------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实封七百户。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贞观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屠城,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综合下,史书中敬德和秦琼都是武力超群冲锋陷阵的大将。敬德能空手夺槊,两次在危急中救了李世民,所以成为李世民最钟爱的大将,后来玄武门立下大功,地位升为武将之首,非常骄横,但是晚年闭门修道。秦琼在玄武门之前的官职功劳在敬德之上,武德年间就封了翼国公,李世民经常派他干冲入敌阵杀死敌将,秦琼因此负伤很多,身体很早就垮了,贞观年就没他事了,凌烟阁造好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程咬金直到唐高宗时候还在领兵打仗。从死后的荣耀看,三个人都有都督,敬德还有个“司徒”,是三公之一,也超过了程咬金的大将军。这是《旧唐书 卷六十八 列传第十八》里的。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张公谨为同一列传,下面是他们的评价: 史臣曰: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 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 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赞曰: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图形凌烟,配食严禋。 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❽ 尉迟氏的来源 寻根问祖 越详细越好
历史来源
「尉迟」源出:
尉迟(Yù chí 尉迟)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二、迁徙分布
(缺)尉迟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迟,本来是南北朝时来华的鲜卑族部落的名称。距今1600年前,这个部落随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来打天下,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拓跋氏终于当上了皇帝,于是尉迟部也就身价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个诸侯。后来,北魏皇帝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极力推行中华文化,学习汉俗,连皇帝的姓氏都由原来的拓跋氏改为元氏,同时还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为汉姓,尉迟氏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称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称尉迟氏。尉迟复姓望族居太原,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
堂号
镝余堂、忠武堂:唐朝时有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有奸臣说他要造反,太宗问他,他回答说:“臣从陛下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随陛下身经百战,现在留下的,是枪刀弓箭里面捡回来的一条剩下的命。现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吗?)说罢,就脱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数数他身上的伤疤,太宗留着泪抚摩着,安慰他。他卒后谥忠武。
============================================================
【尉迟姓宗祠通用对联】
〖尉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太原;
源自鲜卑。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尉迟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如皋城筑;
益州碑留。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旧日如皋城砖上有“尉迟敬德造”字样。今灵威观即当年尉迟敬德行辕。下联典指北魏·尉迟迥都督益州,政绩卓著,州人立碑颂德。
-----------------------------------------------------------------
〖尉迟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公爵;
父子两画家。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蜀公尉迟迥及其从兄吴国公尉迟纲。下联典指唐代画家尉迟乙僧与其父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
〖尉迟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鄂国表凌烟阁;
益州留颂德碑。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隋末跟从刘武周,后降唐,曾击败王世充军,并参与镇压窦建德。武德年间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官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国公,图形绘于凌烟阁。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代地人尉迟迥,字薄居罗,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
-----------------------------------------------------------------
〖尉迟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益土颂恩威并济;
凌烟表山岳不移。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尉迟迥,有大志,好施爱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联典指唐·尉迟恭,佐太宗中兴有功,其图形绘于凌烟阁。
-----------------------------------------------------------------
〖尉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富不易妻,愿辞帝女;
情甘让国,留待唐廷。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迟恭,尉迟恭以“富不易妻”辞之。下联典指于阗国王长子尉迟胜天宝中来朝,官至骠骑大将军,请以本国王位让弟,自己留唐宿卫。
智勇兼全,累功见忠武;
恩威并济,刻石颂姓名。
——佚名撰尉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县)人。因战功卓著,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愿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卒谥忠武。下联典指北周蜀公尉迟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爱士。为是夫铭碑颂之。
============================================================
附录:【尉迟姓典故、趣事】
〖尉迟公门神〗
旧时风俗,岁朝吉庆,不但要挂春联,而且还要在大门口张贴门神画,目的是为了避邪。《白毛女·扎红头绳》歌词中有“门神门神挂起来,大鬼小鬼莫进来”,就是这个意思。最常见的门神画,有《钟旭》、《赵公明》等,再就是《尉迟恭手执钢鞭图》。尉迟恭(585一658)唐朝开国大将军,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代未年从刘武周为将,后降唐。战功显赫。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以功累迁鄂国公,卒谥“忠武”。史称尉迟恭骁勇善战,“善避槊”。常常单骑突人敌阵,许多人围住用长矛刺他不能刺中,尉迟恭反而能夺下对方手中的长矛,将他们刺下马来。号称“勇鸷无双”的齐王李元吉,跟他比试也输了,《隋唐演义》对此曾作过绘声绘色的描写。
在唐代历史中最辉煌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在民间最有风采的却不是他,而是他手下两员大将。他们就是现在在农村仍然能经常见到的门神爷,从门外面对两扇大门,左边门扇上的是秦叔宝,右边门扇上的就是尉迟恭。千载之下,当年的皇帝早已不知去哪里转世投胎,而这两员大将却一直留在人间,在千家万户占一席之地,这种纪念臣子却忘却皇帝的作风似乎与中国传统礼教不太协调。不过这种事也不是门神爷一家的专利,刘备君臣的待遇也是相同。蜀汉群臣中,关羽被尊为武圣,关帝庙曾广受世人香火;张飞则是阆中山神,张飞庙留存至今;赵云虽然没听说有庙,但“长阪雄风”四字名传天下;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武侯祠可不止一处,至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还在争当诸葛故里。再看身为君主的刘备,他的待遇可凄凉多了,据说成都武侯祠原本是纪念刘备的先主庙,结果后人也不管什么君臣伦常,竟公然让诸葛坐了正殿,倒把先主请出去了。
那未,尉迟恭这个历史人物怎么会成了门神呢?传说唐太宗晚上睡觉,半夜听到有奇怪的声响,害怕极了,次日告诉群臣。大将秦叔宝奏曰:“愿同尉迟将军一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因此命画工画两人图形全装,挂在宫掖的左右门。后来两人都赐葬昭陵,死后也为唐大宗守陵。这样,手执钢鞭的尉迟恭和举着宝剑的秦叔宝,被民间尊为一对门神。原尉迟恭庙,俗称“景云大王庙”,在昆山东北二十里蔚州村(今周市镇城隍潭庙前村)。《县志》载:“相传尉迟恭生此,故祀之,或云:敬德封吴国公,故庙食于此”前一说无据,以后一说为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役)尉迟敬德论功第一,升右武侯大将军,赐封“吴国公”,食禄一千三百户。这里是他的受封之地,故建庙祀之。
-----------------------------------------------------------------
〖富不易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十分重要。“夫妇之道,人道之大伦也。”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夫妻关系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家庭关系一直是“夫权制”,丈夫可以将妻子“休”掉,也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许多男子在“金榜题名”后,抛弃了患难与共的结发之妻而另攀高门,成为“乘龙快婿”。但即便在封建社会里,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唐代的尉迟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在当代,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相濡以沫,忠贞不渝,两人“互学、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堪称夫妻关系的典范。
尉迟恭因为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李世民想招赘他为驸马。尉迟恭辞谢说:“我的妻子虽不好看,一起过苦日子多年倒也恩爱。我没有文化,但听古人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因富贵变心。招驸马的事儿实在不敢当。”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也就作罢了。
“富不易妻”,也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之一。现在,时代虽然变了,但人们却仍然把“偕老白头”看作是最理想的婚姻,恐怕还没有人敢说“富而易妻”是理所当然的。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尉迟迥:字薄居。北周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爱士,政绩卓著,为时人铭碑所颂。
尉迟纲:字婆罗,蜀国公尉迟迥之从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来的将领,骁勇而有膂力,善骑射。卒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岁,谥周太保吴武公。
尉迟恭:唐初大将,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县人。隋朝末年,从军高阳,以武勇著称。曾随刘武周起事,后降唐,从太宗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为右府参军,屡立大功,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说:“臣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
尉迟胜:唐朝于阗王珪长子。少嗣位,天宝年间来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卫将军。与高仙芝击破萨马播仙,加银青光禄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领国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禄山之乱,萧宗待之甚厚。广德年间拜骠骑大将军、于阗王,令回国,尉迟胜固请留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迟乙僧: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唐代画家。与其父尉迟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尉迟跋质那:唐氏画家。于阗人,与子乙僧并称为“大小尉迟”。善画外国风俗及人物、佛像、宝树,尤擅画黄犬及鹰,当时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昙摩拙义、跋摩便是对大小尉迟有重要影响的人。画迹有《降魔》、《变相》等壁画,作于东都寺院,著录於《京洛寺塔记》;《六番图》、《婆罗门图》、《外国宝树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分布地区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❾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是什么意思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版
该诗详细注权解:http://ke..com/view/383156.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