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HANNIBAL,汉尼拔,这个变态杀人狂、食人魔是出自真人故事吗
汉尼拔是出自真人故事,故事如下:
泰德·邦迪是70年代美国著名的连环杀手。他绑架、强奸并杀害了至少30名女性,还有令人发指的奸尸行径。真正的受害数字可能远高于30人,但已经无从得知具体人数。
电影The Stranger Beside Me的海报,Ann Rule是其zhuan'ji'z'z传记作者
泰德·邦迪在被捕之后,他作为连环杀手一时间成为了大众热议的对象,围绕他的精神病理学分析以及犯罪心理学分析也纷纷展开。而其恶魔般的犯罪历史也先后被改编为4部电影(1986年的The Deliberate Stranger,2002年的Ted Bundy,2003年的The Stranger Beside Me以及2008年的Bundy: An American Icon(又名Bundy: A Legacy of Evil))。他在被逮捕之后还曾经协助警方分析另一起连环杀人案的线索,结合上他恶魔般的行径,他被认为是《沉默的羔羊》中吃人恶魔汉尼拔博士的原型之一。
② 历史探险家的故事
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
■斐尔南·德·麦哲伦
■弗朗西斯·德雷克
■希尔库夫
■汉诺
■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
■芒戈·帕克
■休·克拉珀顿
■勒内·奥古斯塔·卡耶
■理查德·莱蒙·兰德
■戴维·利文斯敦
■塞缪尔·怀特·贝克
■约翰·汉宁·斯皮克和理查德·伯顿
■古斯塔夫·纳赫蒂加尔
■亨利·莫顿·斯坦利
■皮埃尔·萨沃尔南·德·布拉柴
■玛丽·金斯利
■詹姆斯·克拉克·罗斯
■罗阿尔德·阿蒙森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
■道格拉斯·莫森
■维维安·富克斯
■红发埃里克
■理查德·钱塞勒
■马丁·弗罗比歇
■威廉·巴伦支
■维图斯·经纳松·白令
■约翰·罗斯
■约翰·富兰克林
■威廉·爱德华·帕里
■尼尔斯·努登舍尔德
■罗伯特·埃德温·皮里
■弗里乔夫·南森
■唐纳德·麦克米伦
■沃利·赫伯特
■植村直已
■张骞
■玄奘
■苏莱曼
■约翰·卡皮尼
■威廉·吕布吕基斯
■马可·波罗
■伊本·巴图塔
■瓦斯科·达·伽马
■卢多维科·德·瓦尔塔马
■伊斯布兰特·伊杰斯
■卡斯滕·尼布尔
■尼古拉·普热瓦利斯基
■弗朗西斯·扬哈斯本
■斯文·海定
重点理工院校(53所)
■威廉·扬斯
■阿贝尔·扬松·塔斯曼
■马修·弗林德斯
■查理·斯特尔特
■弗里德里希·威廉·路德维希·莱希哈特
■约翰·麦克杜阿尔·斯图尔特
■爱德华·约翰·艾尔
■罗伯特·奥哈拉·伯克和威廉·约翰·威尔斯
■马塞利亚的皮西亚斯
■波利比奥斯
■伊本·朱拜尔
■莱弗·埃里克松
■约翰·卡伯特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埃尔南(斐迪南)·科尔特斯
■乔凡尼·达·韦拉扎诺
■雅克·卡蒂埃
■费尔南多·德索托
■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
■约翰·戴维斯
■萨米埃尔·德·尚普兰
■亨利·哈得孙
■威廉·巴芬
■勒内·罗伯特·卡维利耶·德·拉萨尔
■康特·德·拉佩鲁兹
■亚历山大·马更些
■威廉·克拉克
■戴维·汤普森
■泽布伦·蒙哥马利·派克
■约翰·查理·弗里蒙特
■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
■路易斯·韦兹·德·托雷斯
■詹姆斯·库克
■路易斯·安托万·德·布干维尔
■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
■查理·威尔克斯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
■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
■塞巴斯蒂昂·卡伯特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
■迭戈·德·阿尔马格罗
■冈萨罗·希梅内斯·德·克萨达
■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
■沃尔特·雷利
■威廉·斯考滕
■弗里德里希·享利希·亚历山大·冯·洪堡
■帕西·哈里森·福西特
■尤里·加加林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
③ 《笑面人》中的 格温普兰被苏斯收养后的故事内容,知道德可以告诉下
过着苦难深重的生活。 雨果通过格温普兰他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的两个对立的阶级的尖锐矛盾: 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一小撮上层贵族穷奢极侈,道德败坏。 雨果利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地列举了当时英国不平等的社会面貌,揭露统治阶 级的种种虚伪和丑恶。在小说里,作者完全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上为贫苦大众作辩 护,描绘底层人民的疾苦。笑面人格温普兰在贵族院对一些王孙贵族的慷慨激昂的 控诉,该是全书的高潮,该是对这样一个不平等社会的极为淋漓尽致的描绘:人民 过着凄惨的日子,无罪的人被定了罪,八岁的小姑娘开始卖淫,煤矿工人拿煤块填 肚子,渔人吃的是树皮草根,婴儿睡在地上挖出来的土洞里。除了贫穷、失业、饥 荒、疾病以外,我们看到压在百姓头上的还有警察、法律、宗教、秘密逮捕、监狱、 酷刑,等等。饱经沧桑的于苏斯就对格温普兰这样说过:“沉默是穷人唯一的朋友。 他们只可以说一个字:‘是’。承认和同意是他们的全部权利。对法官说‘是’。 对国王说‘是’。老爷们如果高兴,就赏我们几棍,我就被他们打过,这是他们的 特权,他们即使把我们的骨头打断,对他们的尊严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他又指出: “你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锯掉一棵三年的小树,就得安安静静地被人送上绞 刑架。……主教法庭要是判决你犯了异端邪教的罪,就该活活烧死。” 在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享受种种特权,穷奢极侈,拚命压榨百姓的血汗来供他 们挥霍。女王丈夫的年俸一下子就要增加十万英镑。苛捐杂税一样一样地增加。 雨果把笑面人格温普兰的悲惨故事,就安排在这样一个环境里。 格温普兰在议会里的发言,是对那个社会的一个有力的控诉,其实格温普兰和 他的两个亲人—一于苏斯和蒂的悲惨遭遇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控诉。统治者的魔 手毁灭他们的幸福,即使于苏斯牢牢守住他的“沉默是穷人唯一的朋友”的信条, 他也无法逃避这一只看不见的、可怕的手。 这几个善良的可怜的人、他们的命运正是当时英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的普遍命运。 雨果在小说中运用了他最为擅长的浪漫主义的对比手法,生动地刻划了这几个主要 人物的形象。 格温普兰的脸是丑的,但是他的内心却无比美丽。当他被人抛弃,一个人孤孤 单单地跟死神搏斗的时候,他还想到去救另外一个孩子,担负起另外~个人的命运; 他在成为爵士以后,忘记不了百姓的疾苦,痛斥了那些贵族老爷,最后情愿抛弃荣 华富贵,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因此,“虽然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怪物,可是蒂却认 为他是天上的神仙。”蒂说:“长得丑,这算得了什么?做坏事才叫丑。格温普兰 只做好事。所以他最漂亮。” 蒂自己呢,是一个瞎子,从小就没有见过阳光,但是她“眼睛虽然看不见,却 充满了亮光”。她看得到亮眼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便是格温普兰的内心的美。她一 心爱着格温普兰,把格温普兰视做她的太阳。这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少女。于苏斯则 是一个善良智慧的老人,他不顾自己穷困,收留下两个孤儿,抚养大了他们;他的 才智也是惊人的,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光芒。然而他深受生活的磨 难,懂得一套人情世故,在恶势力的迫害下,他也不得不逆来顺受。 在他们三个人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相依为命,互亲互爱,谁也离不开 谁,谁也少不了谁。他们之间这种真挚的感情,加强了小说结局的悲剧气氛。 跟他们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安妮女王、约瑟安娜、大卫·第利—摩埃爵士这批人。 他们残暴专横、作威作福、荒淫无耻、道德败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什么丑事 都做得出来。举几个例子看吧:安妮女王憎恨约瑟安娜,以能看到她嫁给格温普兰 这个畸形人为一大乐事,丝毫也不顾姊妹之情。约瑟安娜和大卫·第利—摩埃两人 都不愿意结婚,因为这对各自的放荡生活有许多便利。约瑟安娜甚至引诱格温普兰, 想寻找堕落的乐趣,这种行为只有从她的放荡无耻的变态心理中可以得到解释。这 个貌若天仙、心似蛇蝎的女人,当她最后知道格温普兰是她的真正的丈夫的时候, 反而立刻把他赶走,对他说她恨他。 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还表现在作家对情节的安排上:整个故事是由许多出人意 外的事件联结而成的。小说一开始,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给抛弃在荒凉的海岸上, 等待着他的只有死亡,但是他却逃出了困境。这样的开头就强烈地吸引住了读者。 尤其是第二部第四卷开始,约瑟安娜的来信给格温普兰带来的不安,大海中漂来的 葫芦里的秘密,格温普兰突然一变而为克朗查理爵士,于苏斯看见监狱里扛出一口 棺材以为格温普兰已被处死,约瑟安娜与格温普兰偶然相见,格温普兰在议会控诉 统治者的罪恶,他寻找亲人不见正想跳河时看见那头几乎与于苏斯形影不离的狼狗 奥莫,等等,真可以说是波澜迭起,风云变幻,而格温普兰的形象在这一连串的情 节发展中也显得愈益鲜明。这是这部小说的又一特色。 然而,雨果虽然真实地描叙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面貌,但是他对那个社会的本 质是缺乏认识的,因此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揭露得还是不够深刻的,也缺少正确 的分析。例如,他在刻划反面人物的时候,却把一个地位属于次要的巴基尔费德罗 写成了首恶,似乎没有这个人物从中施展他的阴谋诡计,格温普兰的命运可能就不 会如此悲惨。至于把情节发展过多地建筑在意外的事件出现上,偶然性太大,也自 然而然地冲淡了一出严肃的悲剧的性质。此外,作者引经据典、夹议插叙之处也使 人感到比较多。这些都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不足之处。
④ 历史上有哪些天才败给凡人的例子
扎马战役,小西庇阿用汉尼拔的合围战术打败汉尼拔,为大西庇阿之死报仇,战役的流程充满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味: 敌对两军战斗队形编成的原则是:轻装步兵在前,其后两列横队是重装步兵;两翼是骑兵。罗马人特别加强了自己战斗队形的右翼,在此配置了4000—5000努米底亚骑兵;在左翼是2000—3000罗马骑兵。迦太基人把自己的骑兵平均分配,而将战象和轻装步兵置前,并把战斗队形的第二列横队配置在第一列之后200米。为了同迦太基的战象斗争,西庇阿指定了专门投掷手。受过训练和具有经验的罗马军队在素质上超过迦太基军队。战斗由迦太基人发起,把战象投入冲击。但由于罗马军队投掷手机智行动,并用喇叭和号角发出强烈的喧嚣声,致使迦太基战象调头回走,在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造成混乱。罗马骑兵趁此转入冲击,尔后有意后退并将迦太基骑兵从战场上吸引开。汉尼拔决心以自己的步兵包围敌人两翼,并为此使军队的两列横队从两翼开进。罗马人也重复了这种机动,于是战斗成为战线正面的冲突。在激烈战斗过程中,西庇阿命第二列横队的军人,主力兵成大队地前出至两翼侧并拉长战斗横队而包围敌人。迦太基人由于受到从两翼的冲击, 开始后退。 罗马人将最有经验的军人,后备兵投入战斗,编成方阵(10列)并冲击由老兵组成的迦太基人的第二列横队。迦太基人经受住了这次突击。但这时他们受到展开的罗马骑兵从后方的冲击,于是这就决定了交战的结局。迦太基的军队被粉碎。其损失达万人之众。汉尼拔得以逃命。罗马人共损失1500人。
⑤ 著名的探险家有哪些
一、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伟大的探险家,17岁时,他和爸爸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历经4年时间来到中国,在中国住了17年,后又历经4年回到意大利。他有一段时间被捉进了监狱,在这段时间,他传言了中国的强大,有一名作家通过他的口述,写出了一本书《马可波罗游记》。
二、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他在西班牙国王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
三、麦哲伦。
费迪南德·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他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他在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然后回到欧洲。
四、詹姆斯·卡梅隆。
2012年3月26日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其单人深潜器“深海探险者”号,成功地下潜到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水下10898米深处,他在万米海底进行完相应的数据收集后成功返回海平面,成为世界上抵达这个底部的第三人,也是单人下潜的第一人。
五、贝尔·格里尔斯。
贝尔·格里尔斯是为挑战危险和死亡而生的野外生存探险专家,被誉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在《荒野求生》中,贝尔携带单薄的装备深入到了世界上最人迹罕至的地区,向人们演示如何生存。他去过的地方包括:哥斯达黎加丛林、犹他州沙漠、太平洋群岛、阿尔卑斯山脉等。
⑥ 探险家的故事
1.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另外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
2.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3.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4.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5.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6.刘雨田的故事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险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和考古等多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主义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⑦ 印度女土匪普兰。黛玉的生平
普兰·黛维(印地语:फूलन देवी,转写Phūlan Devī,英语与法语一般拼写为Phoolan Devi,1963年8月10日-2001年7月25日),又译璞兰·戴薇,璞兰·黛薇,号称“女土匪王”(英语:Bandit Queen,或译强盗王后、女匪王、匪后、女匪之王),是一名印度的土匪,其后成为政治家。
普兰·黛维
फूलन देवी
Phoolan Devi
出生 1963年8月10日(1963-08-10)
印度北方邦
戈尔哈·克·普尔沃(Gorha Ka Purwa)村
逝世 2001年7月25日 (37岁)
印度新德里
职业 土匪,政治家
配偶 乌梅德·辛格(Ummed Singh)
普兰·黛维出生时排行第二,家中有四个姐妹和一个弟弟,属于首陀罗种姓下的一个叫做马拉的次级船夫种姓,住在印度北方邦的一个小村庄戈尔哈·克·普尔沃(Gorha Ka Purwa)。
普兰的家庭很穷,但他们不是村里最穷的,因为她父亲拥有大约一英亩的土地,上面种着一棵巨大的栴檀树。在她的自传里,普兰回忆说她和两个姐妹一起也不能合抱住粗大的树干。树上的贵重的檀木实际上是家庭的经济保障。
当普兰十岁时,她的堂兄马亚丁(Mayadin)成为了家族的族长,马上派出一队工人把珍贵的檀树砍倒,自己独吞了收入。虽然她的父亲过于软弱没有抗议,但是普兰还很年轻,无所畏惧、盛气凌人,当面顶撞她的堂兄。虽然他尝试对普兰视而不见,她还是不停辱骂马亚丁,公开称他是窃贼,和她的姐姐一起在他的土地上发起了一次静坐示威。最终马亚丁失去了耐心,用一块砖头殴打普兰,将其击昏。但是她仍然继续骚扰马亚丁,要求公道。为了摆脱这个麻烦,马亚丁安排把她嫁给一个住在几百英里之外的名叫普提·拉尔(Putti Lal)的男人。普提·拉尔当时已过三十,普兰只有十一岁。在玛丽·特蕾莎·康妮(Marie-Therese Cuny)的帮助下于2001年在法国出版的自传中,黛维说她在十一岁时嫁给了一个脾气非常坏的男人。
关于普兰在此之后的生平有互相矛盾的几种说法。有些说法是,因为她害怕普提·拉尔的“蛇”——她这么称呼他的生殖器——所以拒绝与他同房。拉尔已经有另一个妻子了,所以他把普兰打发去做家务事。她受不了苦跑回自己的村子,令家人大为惊骇。他们相信妻子不能抛弃丈夫,对此不予理睬。普兰的母亲穆拉(Moola)羞愧难当,让她女儿去跳井自杀。其他的说法认为,她的丈夫强奸并虐待她。根据这种说法普兰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以为拉尔要杀她。另有主张认为她当时病重,她的父亲前来把她带到医院去。她的双亲在全村人面前公开宣布此段婚姻结束。直到13岁为止,她2年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这种说法认为他当时前来把她带回到自己家里,和他的“第二个妻子”,一个和他的脾气一样坏的老女人一起生活。“第二个妻子”打普兰,对待她像是对待奴隶,而且不让她吃饱,让她和牛睡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丈夫决定把普兰带回她自己的村子的家中。
无论她的婚姻是怎样结束的,她的一生被打上了这个印记。被村子和家人所排斥,她在社会上已无立足之地。
最终,普兰驳斥了家人的斥责,继续挑战马亚丁。她把他以非法占用应是她父亲的土地为罪名告上法庭。在法庭上她很少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剧烈的爆发经常震惊法庭。
1979年,马亚丁控告普兰盗窃他家的财物。虽然她否认了指控,警察还是逮捕了她。在被关押的三天里,她被不断地殴打和强奸,随后被丢在一间老鼠成群的牢房里。她知道堂兄在此事幕后主使。这段经历伤害了她的身体,使她开始仇视习惯性蔑视女性的男人。当她返回村子的时候人人避之不及。她意识到社会已经将其拒之门外,并开始反抗。
1980年后半年,一帮土匪绑架了普兰。土匪头目巴布(Baboo)是高种姓的塔库尔(Thakur),想要强奸普兰。但是她被匪帮的副头目维克拉姆(Vikram)所保护,他和普兰同样属于马拉种姓。一天晚上巴布尝试强奸普兰的时候,维克拉姆将他打死,自立为王。普兰成了维克拉姆的第二个妻子。匪帮洗劫了普兰的丈夫居住的村庄。普兰刺伤了和她感情疏远的丈夫,并把他在村民面前拖曳。然后匪帮把半死不活的他丢在路边,附上一张字条,警告老夫娶少妻的人。
普兰·黛维从维克拉姆那里学到了怎样用步枪,并在匪帮的行动中亲手实践,包括洗劫高种姓村庄和绑架高种姓地主以勒索赎金。每次犯案之后,普兰·黛维都会造访杜尔嘎女神庙,感谢女神保佑。匪帮的隐蔽所在强巴尔谷地。不久,维克拉姆的朋友斯里·拉姆(Shri Ram)出了狱,接任匪帮的头目。斯里·拉姆属于塔库尔种姓,而且对普兰屡有冒犯。这导致斯里·拉姆和维克拉姆关系紧张,后者要求他向普兰道歉。每当匪帮洗劫一个村庄时,斯里拉姆总要殴打和侮辱马拉种姓的村民。这令帮里的马拉成员们非常不悦,许多人离开了团伙。当斯里·拉姆找到一帮塔库尔加入团伙时,维克拉姆建议把团伙一分为二,但是斯里拉姆拒绝了。不久之后,斯里拉姆和其他的塔库尔团伙成员试图杀害维克拉姆和普兰,两人成功逃离。但是随后他们还是杀死了维克拉姆·马拉,绑架了普兰·黛维,将她锁在贝麦(Behmai)村。普兰·黛维被村里的许多男人轮奸。三个星期之后,她和其他两个维克拉姆团伙中的马拉在一个低种姓村民的帮助下逃出。她组织了一个马拉帮派,和前维克拉姆团伙成员的曼·辛格一起领导。这个团伙在印度北部和中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掠,主要针对高种姓。有人说普兰·黛维只针对高种姓,并把战利品分给低种姓的人们,但是印度政府坚称这是无稽之谈。
从贝麦村逃出来17个月后,普兰回到了这个村子前来复仇。1981年2月14日,普兰和她的匪帮进入贝麦村,穿着警官制服。村里的塔库尔正在筹备一场婚礼。土匪们要求把绑架普兰的人和村里的重要人物供出来。关于此事的细节不明,但是据说普兰认出了两个先前对她进行性侵犯并杀害她的爱人的男人。普兰的匪帮在彻底搜查之后还是没能找到所有的绑架者,于是她命令团伙成员将村里所有塔库尔男人排成一列并向其射击。土匪们开火打死了22个塔库尔男人,大多数并没有参与绑架和轮奸普兰。随后,普兰·黛维宣称她在贝麦村一个人也没有杀——所有的死者都是匪帮的成员们打死的。
贝麦大屠杀后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大规模的警方搜捕,但是并没有找到普兰·黛维。当时的北方邦总理V.P.辛格在贝麦屠杀曝光后辞职。普兰·黛维开始被称为女土匪王。北方邦的商店里出售穿着印度教女神杜尔嘎的服装的普兰·黛维的玩偶。她被很多印度媒体所美化。
在贝麦大屠杀两年之后,警方仍然没能抓到普兰·黛维。英迪拉·甘地政府决定与其谈判投降。此时普兰·黛维的健康状况很差,大多数团伙成员也已被打死。1983年2月,她同意向当局投降。但是她说她不信任北方邦警方,坚持只向中央邦警察投降。她还坚持只向圣雄甘地和杜尔嘎女神像,而不是警察放下武器。她另外提出以下要求:
不得判处她死刑;
不得关押她的团伙成员超过八年;
她的弟弟应进入政府工作;
她的父亲应分得一块土地;
她的所有家人应在警察护送下参加投降仪式
一名不带武器的警官在强巴尔(Chambal)山谷中的藏身处会见了她。他们一起来到宾德市,在那里普兰向甘地和杜尔嘎女神的画像放下了武器。旁观者约有1 0000人。300名警察等候在一旁准备拘捕她和与她一起投降的团伙成员。
普兰·黛维被指控犯下48桩案件,包括30桩抢劫案和绑架案。她的审判被推迟了11年,在此期间被一直囚禁在狱中。这段时间里她因为卵巢囊肿动了手术,最后不得不进行子宫切除。她最终于1994年被假释出狱。当时她创立了Eklavya Sena组织,旨在教授低种姓大众怎样自我保护。她嫁给了乌迈德·辛格,她姐姐的丈夫,一个新德里的商人。
谢加·卡普尔(Shekhar Kapur)以普兰·黛维1983年投降之前的生平为蓝本拍摄了电影《土匪女皇》(Bandit Queen,1994)。虽然在片中是个女英雄,普兰·黛维本人还是对影片的准确性提出强烈质疑,并且力争在印度禁映该影片。她甚至在一家影院门前威胁如果该片不停映就要自杀。最后她和制片商达成了6 0000美元的调解协议。该片使她闻名国际。而此时她又再次被以谋杀与其他罪状指控。
虽然普兰本人不识字,但是她在两名外国作家——玛丽·特蕾莎·康妮和保罗·朗巴利(Paul Rambali)的帮助下写成了她的自传《印度女土匪王:一个印度女人从农妇到国际传奇的奇妙旅程》(The Bandit Queen of India: An Indian Woman's Amazing Journey From Peasant to International Legend)。
1996年普兰·黛维作为社会党 (印度)的候选人竞选印度国会的一个席位并当选。她在1999年再次当选。在1999年的一次访谈中,她解释自己的政治目标说:“我的主要目标是有钱有势者之前享受的现在也应给予穷人,比如说饮用水、电力、学校和医院……我希望政府中能够给女性预留职位。女性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人们不应该强迫她们在很小的年纪就结婚……最重要的是平等。这样人们可以获得工作、良好的食物和饮水,还有接受教育。特别是女性——当下她们的地位如同鞋一样低!她们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就像其他进步幸福的国家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国家和人民一同进步。”她在竞选活动中受到了贝麦大屠杀死者女性家属的批评。刹帝利组织Kshatriya Swabhimaan Andolan Samanvay Committee(KSASC)对其进行了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有人认为她作为议员是不称职的。她在北方邦命令火车停驶来会见自己的熟人。铁道部长拉姆·维拉斯·珀什文(Ram Vilas Paswan)低调处理了此事,只下令进行了简单的质询。另一次,她访问了盖瓦里尔自己曾经被关押过的监狱会见以前的密友。当狱警禁止他在访问时间之外进入时,她对其进行辱骂。之后参与此事的狱警受到撤职命令,没有任何解释。
1998年普兰·黛维声称她收到了英国国会议员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她在1998年的第二次选举中失利,但是在第二年卷土重来而当选。2001年7月25日,普兰·黛维在新德里的家门口前下车时被枪杀。刺客同时打伤了她的保镖,并跳上自动人力车逃跑。
谋杀嫌疑犯是谢尔·辛格·拉纳(Sher Singh Rana)、迪拉杰·拉吉(Dheeraj Rana)和拉吉比尔(Rajbir)。谢尔·辛格·拉纳在德拉敦自首。他承认自己是凶手,说是为了贝麦的22个刹帝利而复仇。他于2004年从提哈尔监狱越狱,但在2006年4月于加尔各答被抓获,被送往德里的罗西尼监狱(Rohini Jail)。同年KSASC为“保持刹帝利社区的尊严”和“擦干贝麦寡妇们的泪水”向拉纳致敬。
2007年1月19日,受伤的目击者,普兰的保镖巴兰德尔·辛格(Balender Singh),指认了迪拉杰与谢尔·辛格分别是当日向他和普兰开枪的人。2007年2月2日巴兰德尔·辛格经受交叉询问。
⑧ 中国有趣的历史故事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种,多与西夏有关。
其中最正统的,也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坠马说”。
坠马说
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唐兀”,是当年蒙古人对西夏人的叫法;“狗儿年”,是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这里交代一个史实,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带着夫人也遂去征讨西夏国。冬季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的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为什么一次坠马伤重成这样?据说是流血太多。
当时,也遂请随从的将领商议这事怎么办,有人建议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时半会也逃走不了,干脆回去养伤,等好了再来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强,心想如果这样回去会让西夏人笑话。也该他魂断西夏,成吉思汗派员去西夏国探听情况时,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讥笑,有本事你就来过招。成吉思汗听说后,表示宁死不退兵,遂挺进贺兰山,将阿沙敢不灭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伤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今阳历8月25号)病死了,时虚岁67。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回去了,这病根子就不会落下了。
雷击说
雷电一直被古人视作最可怕的自然力。我国古文字中的神字便是双手握雷电的形象。成吉思汗死后18年,一位罗马教廷的使节来到蒙古,发现蒙古人也十分惧怕雷电。这位异乡人还作出了一个判断,成吉思汗是死于雷击。
这种说法比较离。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当时到达蒙古国时,发现夏天的雷电伤人事故频发,“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因为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电。南宋彭达雅所着《黑鞑事略》记载,“鞑人每闻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状。”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确实时间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回去后向教皇提交了题为《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出使报告。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来时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马可?波罗早30年,记叙并非无稽之谈。
“中毒说”
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有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当时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机行事的。
“被刺说”
这种说法与上面说的被俘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有关,是下毒说法的另一种版本。在蒙古民间传,成吉思汗的军队进攻西夏的过程中,兵士俘虏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进献给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这位西夏王妃刺了放松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说,源于成书于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蒙古源流》。此书很珍贵,100年后,即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作为礼物,将此书手抄本进献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应该说,成吉思汗被刺一说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被咬掉生殖器说”
这种说法,即未见于正史,野史也没有记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间流传。这一风流事件也是因为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凶手”当然就是这位美丽女人了。据说,这位主妃被献给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面同意了。但不甘受辱,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王妃在陪寑当天夜里,借行房时成吉思汗正在兴头之机,将他的阴茎给咬掉了,顿时血流如注。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67岁老人,哪遇到过这种事情,又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为这是一件发生在帝王身上的难以启齿的特大丑事,就被瞒了下来,对外只称大汗是坠马受伤致病重。本来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会过放过她,跳黄河自尽。
此说荒诞不经,但细分析一下还是有道理。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于西夏王妃之手,那么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体条件的,陪寑时乃裸体,何处藏带凶器和毒药?即使带有凶器和毒药,作为一个被俘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这种情况下,两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为自然是“咬”了——咬男人的要害处。
这个传说够得上是中国古代帝王风流故事中的极品了!真是这样,这也是一种报应——风流人物风流死。
⑨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成立,以便于负责世界遗产相关活动的协调,保证《遗产公约》的实施,举行世界遗产年会,建议签约国提交申报名单,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的国际参与、负责遗产地状况的相关报告,当遗产受到威胁时采取紧急行动……
]、泰山(山东泰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黄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峨眉山-乐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⑩ 10部有名的外国文学名著
一,《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二,《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而展开,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的故事。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惊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五,《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带有自传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这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六,《红与黑》作者:司汤达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
七,《悲惨世界》作者:雨果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九,《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
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十,《飘》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
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