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名人的心理

历史名人的心理

发布时间:2021-02-03 07:16:49

『壹』 历史人物刘禅自贬心理分析

自从刘备死后,刘禅的心理磨难就开始了。
尽管接替老爸做了蜀国皇帝,但刘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倒不是说刘禅不愿当皇帝,关键是这个皇帝不好当。刘备临终之际,选择诸葛亮、李严等人为托孤大臣。别人都还好对付,唯独这个诸葛亮,与老爸一个战壕滚打出来的老战友,刚出道时的患难弟兄,平日里连父皇都敬畏三分,更何况自己一个“小字辈”。
也不知道皇帝老爹是怎么想的,为了套牢诸葛亮,竟然让刘禅“拜以为父”,从此以“相父”相称。死了一个老爹,又来了一个新爹,这皇帝还怎么当?所有这些,都让刘禅隐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过的压力。刘禅心里明白,尽管这个新老爸从来都不会“摔孩子”,但严厉起来却要比亲老爸可怕得多。因此,刘禅只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诸葛亮自从白帝城领了“尚方宝剑”之后,也就把自己当成蜀国的“当家人”来对待了。或许诸葛亮也知道,刘禅这孩子有些“缺心眼”,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因此在事关军国大事的问题上,从来都是一手遮天,不容置疑。这让刘禅很受伤,也很彷徨,到底谁听谁的,谁是君,谁是臣?有了这些想法,刘禅就觉得憋屈,好长时间都不理睬诸葛亮。诸葛亮一见就明白了,敢情这是不服气啊!想当年你老爹对我都言听计从,何况你一个小孩子。你既然心里没数,那我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想来正是诸侯割据时期,一个国家哪能那么平静,诸葛亮当然不难找到机会。果然不久,“曹丕五路下西川”。面对五路大军汹汹而来,刘禅顿时像火烧了屁股,赶紧请诸葛丞相前来商量,但左请不来,右请不到,搞得刘禅好不紧张。最后没办法,只好亲自前往丞相府讨教,一见面刘禅就上前问安,并惊慌失措地诉说了魏国进犯的军情,不料诸葛亮一听,反而哈哈大笑,说什么五路兵我已退去四路了。
皇帝吓得要死,臣子却在大笑。只此一个举动,刘禅顿时矮了半截。
而诸葛亮显然也知道此举太过火,为避免给人留下欺君的口实,接着冠冕堂皇地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成都百官各司乃职,皆不晓兵法之妙。令鬼神不测,此为机也,安敢泄露与人?”此言一出,诸葛亮至少向刘禅和群臣传递了“三个信号”:一是国家大事除了我诸葛亮,别人办不了;二是关键时刻你还得靠我,而非其他托孤之臣;三是我教训你,实际是为了保密需要。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别人,也让皇帝不至于对自己产生误解,听命于自己。
就这一件事直接把刘禅搞懵了,也害怕了。天下安危,系于“相父”一人。从此以后,但凡军国大事是再也插不上手了。
刘禅想既然丞相一手遮天,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从此以后,刘禅再也不问政事,任由着诸葛亮自由“发挥”去了。但诸葛亮再能,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后来因为错用马谡,丢失街亭,诸葛亮先是挥泪斩马谡,接着上表自贬三级。刘禅憨厚却不傻,接到诸葛亮的奏章之后,先是坚决不允,见诸葛亮坚持,才勉强准奏。但不久,刘禅就识趣地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之职。其实,刘禅何尝不知道诸葛亮失职,问题是害怕这个相父发飙,因此只能配合着诸葛亮做做样子。
当皇帝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尽管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但刘禅显然知道其中的道理。本想再行使一下自己的权力,以免落下昏庸无道的口实。问题到了此时,所有军国大事皆出自相父,手下大臣见自己不当家,更是见风使舵,甘为附庸,有事没事都要先问丞相意见如何,自己反而成了无关疼痒的“光杆司令”。
这让刘禅痛苦万分,时间久了,心理上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让刘禅养成了两个不太阳光的习惯:一是宠宦官;二是爱美女。因为无处倾诉,无所事事,刘禅越发郁闷,为打发无聊时光,刘禅除了偶尔与宦官黄皓“呵呵”来上几句,就是泡在美人堆里喝酒取乐。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倒还不太敢造次,怕诸葛亮以“老爹”的身份教训自己。但自从诸葛亮五丈原殒命之后,刘禅就再也不管不顾了。区区一个姜维,还能把我怎么着,你不是“继承诸葛遗志”了吗?那好,你干好你的工作,其他的事就不要多问了。
姜维当然不比诸葛亮,尽管受人尊敬,却是威严不足。这一来就坏事了,姜维一面在前方打仗,一面还要应付后方不时飞来的“冷箭”。而此时,刘禅已经不能自拔,日渐颓废,整日里闷在后宫过着有一天算一天的安乐日子。黄皓那是什么人,既贪财又变态,为了让刘禅高兴,是变着法地向刘禅进献美女。如此一来,刘禅是日日笙歌,酒池肉林,极尽淫欲之能事。
最后,姜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到宫中斩了黄皓,不料刘禅一句“将军何容不下一个宦官”就让姜维举手无措。此语一出,姜维就明白了,自己比不上诸葛老师,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经此一事,姜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和危险,后来还是郤正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奏知天子,屯田避祸,姜维才逃过一劫。倒是刘禅,因为自己的无头无脑,反而保全了性命。投降之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试想,谁还会把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人当做真正的危险呢?

『贰』 哪些名人有过心理疾病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7世纪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发现了许多至今我们仍然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理论,例如“纠正”了公历日期。牛顿最伟大的发现是地球与月球引力的关系,和离心力。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接触了在他所处时代最好的知识教育,日后的生活也十分富有。牛顿曾一度精神失常,并常常对那些反对他观点的人发怒,这种疾病被称为“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出于在科学领域的伟大贡献,牛顿于1705年成为第一个被安娜女王授予爵位科学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作曲家,患有躁郁症,由此赋予了贝多芬打破古典音乐模式的创造力。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试图挖掘他的潜能,使他最终成为一个神童。他“狂躁”的一幕似乎燃起了他的创造力,饱受痛苦、孤独,遭受精神错觉折磨的时候,贝多芬创造出了最著名的作品。在他全聋时期,贝多芬花费了12年完成了最后的第八交响曲。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贝多芬用鸦片和酒精药物来缓解疼痛,几年后由于肝病去世。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在一封寄给朋友的信件提到“忧郁倾向”“通过观察,这是一个不幸,而不是一个错误。”在他的故事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凭着纯粹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痛苦,并且推动了这个年轻的,处于战争混乱之中的国家的发展。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情绪不稳定。梵高患有癫痫症,他极度相信苦艾酒能够激发人的灵感,这种酒在有才干的人当中备受欢迎。很多人想通过阅读梵高的私人信件,给他一个明确的诊断。从这些信件中能够清晰的看出,梵高的抑郁状态常常伴随着狂躁和高涨的情绪。梵高在37岁自杀。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英国首相,作为“三大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Churchill, Roosevelt and Stalin)之一率领世界人民在二战中击败了希特勒,在丘吉尔的著作中曾描述到他自身患有“黑狗”(black dog)疾病,长期意志消沉。在他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到他是如何用酒精来度过这段时期。像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名人一样,他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是因为有着纯粹的个人决心。丘吉尔说,他会通过努力带领英国和世界人民战胜纳粹主义大敌。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英国小说家,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特权家庭,她的一生中都在经历着精神障碍的情绪波动,她写信给别人探究精神混乱的原因,并试图控制自己的疯狂举动,伍尔夫对人性创意的见解也十分令人钦佩。朋友和家人都很尊重她,并且赋予了她极大的关怀和理解,正是因此,她在医院享受着唯一的医疗“待遇”。 伍尔夫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手里,她将自己的口袋塞满了石头然后向附近的河流走去,死亡原因被确定为“由于脑部物质失衡引起的自杀。

『叁』 请问中外历史上存在变态心理的著名人士有哪些人

尼采生平
[Nietzsche,Friedrich] (1844―1900) 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他以“太阳”自命,后发疯而死

蒙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于挪威雷登(Løten),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在的奥斯陆)长大。是画家雅各布·蒙克(Jacob Munch,1776-1839)和历史学家彼得·安德烈·蒙克(Peter Andreas Munch,1810-1863)的亲戚。蒙克的母亲劳拉(Laura Cathrine Bjølstad)在1868年死于肺结核,母亲死后小蒙克由父亲克里斯蒂安·蒙克单独抚养。蒙克的父亲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他一再告诉他们, 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父亲在蒙克青年期去世(1889年),另外一个兄弟和蒙克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在1877年也死了。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蒙克自己也体弱多病。蒙克的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安德烈结过婚,但在婚礼后不过数月也死了。眼看着身边的双亲和骨肉兄弟接二连三地不断死去,这对蒙克的精神打击是很厉害的,一个悲痛尚未过去,另一个悲痛接踵而至。这已经超过了精神打击,而是到了深度精神折磨的程度。死亡的残酷烙印永远地刻在了蒙克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当年蒙克的心态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压抑又悲观的原因了。蒙克后年说:“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并且他们伴随我一生。”

1879年,蒙克为成为一名工程师而进工学院念书。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1880年,蒙克为了成为一名画家而离开工学院。1881年,蒙克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的老师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Julius Middelthun)和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1885年,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期印象派,然后是新艺术造型。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后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的,蒙克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

1892年,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蒙克的绘画成了苦涩的争论对象。画展在一星期后结束。在柏林,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蒙克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了布景)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

在1892年至1908年间,蒙克的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和柏林度过,他在铜版画,石版画和木版画上出名了。在世纪之交期间的柏林,蒙克开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画)凭记忆来复制他过去的作品。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1909年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在纳粹统治期间,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撤了下来。这对(反纳粹主义的)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为他的第二祖国。

在蒙克的画家生涯中,他多次改变他的艺术风格。在1880年代,蒙克是自然派(比如《汉斯·耶格的肖像》)和半印象派(见《拉法耶特大街》)。 1892年,蒙克树立了具有他自己特征的综合派原始画风(比如《忧郁》),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比方说《呐喊》)。1890年代,蒙克倾向于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和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做出一种能最形象地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见《灰烬》),这种安排给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那全被凝固了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一出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就像《病室里的死亡》),很可能每一种特定的姿势代表一种特定的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以《呐喊》为最有名),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蒙克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不感兴趣,他所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的气氛。

蒙克在他过80岁生日后一个月的1944年1月23日,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Ekely)与世长辞。他向奥斯陆捐赠了1000幅油画,15400张版画,4500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后来为纪念蒙克,建造了蒙克美术馆(位于Tøyen)。蒙克美术馆对蒙克作品的收藏量为世界第一。位于奥斯陆的国立艺术画廊收藏了蒙克的一些油画作品。奥斯陆“大陆酒店”(Hotel Continental)里的“Dagligstuen”酒吧藏有不少蒙克的版画精品。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

还有《二十四重人格》的那个数学家,不过一时忘记叫什么了

『肆』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有变态心理疾病

数不胜数, 就这么跟你说吧, 十之有九, 有的人,小时有, 有的人 年轻时候有, 中年时候, 老年时候,有.

『伍』 有淡定心态的历史人物

真正淡定的人恐怕没在历史上留名。最典型的是谢安在淝水之战捷报传来时,还不露声色下棋。不过他出门时门槛撞断了木屐的屐齿,也是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

『陆』 请求高人解答!古之名人强大的心理素质从何而来!

有一些人,拥有一种信仰,就像很多倍受拷问的战士不吐露真相一样, 而有一些是民间传说的夸大,满足人们心里崇拜的要求,还有一些对时局了如指掌,自然有此自信

『柒』 历史人物在人们心里的地位

历史人物在人们心中是很冲高很有借鉴作用的。

『捌』 哪些历史人物是具备极强自尊,自信,自强心理特质

历史人物有很多,也有很多经典的,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也有比较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理这些人物的刻画能够充分表达出历史人物的。状态以及人物特点。比较出名的勾践卧薪尝胆。

『玖』 急需分析历史人物的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羽)、马(超)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飞)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三国志》卷三十六《黄忠传》。刘备所谓“自当解之”,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往。《三国志•费诗传》曰:刘备“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家习知,魏晋时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为对人侮辱的称呼,这类例证并不罕见。《三国志》卷三十九《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巴以张飞为武人而骂之为“兵子”;卷四十《彭羕传》,彭羕骂刘备为“老革”,裴松之注谓:“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羕骂(刘)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东晋时也有例证。《世说新语•简傲》谓谢万矜豪傲物,谢安诫之,万“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愤恨之”。《通鉴》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
关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诸葛亮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我以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可见,关羽、张飞并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对刘备“与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一鼓荡平东南,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形势危如累卵。诸葛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觑他了,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而变为嫉妒诸葛亮。王夫之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
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张飞对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关羽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虑其与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不是如何惩罚关羽,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待时机除去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这其中有很多隐情至今令人费解。襄樊战役前后,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密谋夹击关羽,可谓紧锣密鼓,配合默契,而刘备、诸葛亮对此却一无所闻,对关羽未作任何具体的军事、后勤与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将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这就引发后人的纷纷猜议。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说:“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之败,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苟罗骑斥侯之疏如是,则政令愈慢矣!”对“无远略”、“败问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论:关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国之柄,无出于二孔;出于二孔,其所举虽是,而宰相因以不能齐人心,一法令,则国已分裂矣。虽杀之而疆易侵削,终不以易内讧。其故事则有萧何之戮韩信。何公用之于韩信,而葛氏阴用之于关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氏的这个见解很大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也许章氏觉得此说理由不够充分,故不久又补充曰:“当是时,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抚民划策见任,未能一切领录。其任武侯又不如关羽旧人保信,荆州之败,始于娆吴,终于失援,则先主之褊迫疏慢为之。”《章太炎全集》第三卷,611页。将“荆州之败”归咎于刘备的“疏慢”轻敌。但章氏此说亦颇牵强。是时诸葛亮虽不能“一切领录”,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未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亮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至翌年一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
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肯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62)《刘备与关羽》一文中认为,不是诸葛亮要除去关羽,而是刘备要剪除关羽。兹节录方诗铭先生在《刘备与关羽》一节中的部分原文:“关羽斥骂黄忠为‘老兵’,这是愤怒至极的表现,是谁将自己与这个‘老兵’同列,当然是刘备,因而关羽的愤怒不是指向黄忠,而是指向刘备。由此可知,关羽对刘备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对此,刘备不可能不有所知晓。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即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于控制,即刘备健在之时也感到没有把握。怎么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时必然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隆中对》的破灭,荆州的失守,关羽不能辞其责。但是,由于刘备与关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据荆州政治军事重地,以监视关羽,终于矛盾激化……更为重要的是,听任关羽破坏《隆中对》策划,挑起对曹操的战争。对此,刘备似皆若无其事。”并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将诸葛亮“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篡改为刘备“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还说:“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看法是大胆的,更是有见地的。”方诗铭:《刘备与关羽》,见《三国人物散论》(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实不可取。我以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少结契”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除了孙权、吕蒙之外,诸葛亮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羽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势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此,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否谏阻,因史无记载,无从得知。但从诸葛亮这番言语中,即可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诸葛亮难以企及的。
刘备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规划,法正不仅助刘备取益州、定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且“智术有余,能回人主之意”。“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裴松之注。由此足见,法正对于刘备可谓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备。攻取成都后,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一身兼内外要职,这是刘备对其绝对信任的充分体现。法正对“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
诸葛亮所云反映了当时的实情。但也不难看出,这是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为凌驾于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对法正的“纵横”、“威福”,也深感无可奈何。

『拾』 有哪些心理学名人

历史上的有比方精神学之父弗洛依德!还有荣格.马思洛.等好多....就现在来说:杨凤池.李子勋.格桑泽仁.这三个人算是心理学界有名的人物.

阅读全文

与历史名人的心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