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绘声绘色讲历史故事那老师叫什么
你问的可能是袁腾飞。
2. 声东击西是包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吗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成语典故
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3.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的历史故事
魏国被秦国打败后,魏惠王看到魏国内外交困,国势一天天衰落,很是焦急,就用重金招募有才能的人,来帮他治理国家。魏国人庞涓和齐国人孙膑是同学,一起跟鬼谷子学习军事,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庞涓听说魏王招贤就去应召,担任了大将,兼任军师,帮助魏惠王打了好几个胜仗,他得到魏惠王的信任。后来庞涓也来到了魏国,魏惠王让他担任客卿。庞涓其实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知道孙膑的本事比自己大,怕他超过自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让魏惠王认为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果然中计,挖去孙膑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刻字,从此孙膑就成了一个残废人。
时间长了,孙膑终于知道自己原来是被庞涓给害的。为了逃离魏国,将来报仇,他就装起疯来。齐威王知道孙膑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于是就偷偷派人把孙膑接到齐国去了,并且拜他为齐国的军师。
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魏惠王派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国君派人到齐国去求救。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带兵去救援赵国。当时如果直接去救赵国,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孙膑假装要去攻打魏国的重要城镇襄陵。庞涓听到这个消息,赶忙从邯郸撤兵,去救援襄陵。没想到孙膑早已在魏军回来的路上设下了埋伏,魏军正好钻进包围圈,被打得大败,庞涓狼狈不堪地逃回魏国。历史上把这次战役叫“围魏救赵”。
4. 历史故事
1.
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书生那儿有最好的酒。
书生年纪不大,约莫十六七岁。他是打小随父亲流落到这边陲小镇上的,父亲是个中年酒鬼,在镇上人眼中看来,也算有几分学问,就请他做了个私塾先生。奈何那微薄束脩还不够父子俩生计糊口,就更莫说酒了。所以书生打小起,就学着自己酿酒的法子,有钱的时候就买些白米,无钱的时候就拾些果子花瓣,久而久之,竟无师自通了一番好手艺。
镇上酒肆的老板见他机灵,曾起过招纳之心,要收他做个入室弟子,却被婉言谢绝了。书生颇有些志气,虽是没落人家,但用功苦读,立志要博个功名,入朝出仕。
十岁那年,书生父亲去世。他遵古制守孝三年,深居浅出,待到人们再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不经意间他竟已出落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唇红齿白,长身玉立,便是随便披着件粗布麻袍,也足见一表人才,和镇子上的乡下人家截然不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生左颊之上,赫然有两道血痕,望之隐约有些狰狞。
街坊相传,这两道血痕是为了救镇子东头走镖家的小丫头阿琢,活生生被狼抓的。
“喂,还看书呢?”
书生住在河边的小木屋里,外面用篱笆围了一栏,散养些小鸡小鸭,外加半亩薄田,胡乱种些蔬菜。阿琢提着野兔推门而入的时候,书生正坐在窗边,提笔凝神,写些什么,听得声音,就知道又是阿琢到了,回头一笑:“快乡试了,自己练练笔。今日怎么来得早?”
“今天运气好,打了不少野味,想着来给你送条野兔,也好补补身子。”阿琢年纪不大,还小着书生半岁。但是从小跟着开镖局的爹爹走南闯北,学了一身好本事。说话做事利落明快,皮肤有些黝黑,高高扎着一个马尾,笑起来也别有一番明艳动人。她说话间,已经熟练地提了砧板尖刀,把兔子剥皮洗净了,一边生上火,准备烧起饭来。
书生放下笔,自去厨房盛了一锅米,挽起袖子边淘边道:“每两三日就来一趟,这些年倒是多亏你来照顾了。”说着,冲院中一口大缸努努嘴,“这批新酒才熟,我是照着古籍做法,名叫沉珂,前几日我尝了些,倒是香得很,入口温和,后劲颇猛。你等会给伯父带两斤尝尝。”
阿琢摇摇头,嘟囔道:“别给我老爹再喝了。他那手,连刀都快拿不稳了,前两日教我们兄妹刀诀的时候,险些误伤了我哥。我们这两日便劝他放手,可以让我们试试接单了。他却不肯,还说我们小,非得再磨练磨练不可。”
“可怜天下父母心。”书生笑笑,“你一个女孩子家,真的就打算刀尖舔血,江湖上混迹了?”
“不然呢?”阿琢低着头,不知道为什么,脸上微微有些发烫。
书生没说话,摸了摸自己脸上的伤疤,眼神里带着几分笑意。
2.
书生乡试高中那天,邻里纷纷前来报喜,按照规矩,总是得打赏些喜钱的。奈何书生囊中羞涩,还是靠阿琢慷慨解囊,这才应付完了一票乡亲父老。
众人散后,书生瘫坐桌前,长叹一口气:“读书易,中试易,唯独这些俗世交往难啊。”
阿琢抿嘴一笑:“就你清高。还中试易,不知道前几天哪个人整宿整宿睡不着,跑去河边看星星出神?”
书生奇道:“你怎么知道?”
阿琢笑道:“我们家里练拳,本来便分日练夜练,好修阴阳二劲。我是女子,自然以夜练为主,晚上河畔练拳,哪能看不到你?但是学武不得分心,就没去跟你打招呼。”
书生恍然点点头,便没放在心上。
书呆子真好糊弄。阿琢想,还什么女子夜练阴劲,这种话也就骗得过他了。
书生歇了半刻,缓过神来,中试的兴奋渐渐涌了上来,他一挥手,往院子里走去:“来,我们庆祝一下!”
书生那些家底,阿琢还不是一清二楚,哪有什么能庆祝的?她怕书生强撑面子,忙道:“我去胡屠那剁些卤味,咱们今天不醉不归!”
话音未落,书生却按住了她,笑道:“你且坐下,今日你别忙,我来就好。”他转身进屋,取了几个鸡蛋,又往田地里挑了几茬正嫩的韭菜,摘了几颗菜心。没过多久,厨房里就传出了油爆的香气。
一碟韭菜炒蛋,一碗水煮菜心,加上半副昨天剩下的肥肠加辣煸炒。阿琢竟不知道,书生也有这等好手艺。书生把碗筷摆好,从屋后取了把铲子,走到院中一棵大槐树下,左右绕了一圈,低头看看,似乎找找什么标记。半晌才下铲,没过多久,便从地里挖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酒坛子。
书生抱着酒坛回来,拍碎泥封,顿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阿琢奇道:“这是什么?”
书生笑道:“我守孝三年,倾尽所长酿了三坛酒。这是第一坛,名叫‘青云’,便是留着中试时庆贺喝;第二坛叫‘朱紫’,他日入仕为官时,可饮之自勉;最后一坛名叫‘红袖’。自是洞房花烛之时,留作合卺之用了。”
阿琢不料他还有这等精细打算,下意识道:“第一坛就这么好喝,余下两坛,还不得是琼浆玉液了?”
书生忍俊不禁,指着她笑道:“就你会说话。放心,待到开封那日,一定请你来尝。”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3.
书生一鸣惊人,乡试之后,会试也轻松折桂。这年秋天,就要背上行囊,赴京参加殿试去了。
镇上居民无不以为天大喜事,要知道这等边陲小镇,百年来就从没出过什么达官显贵。眼看少年即将平步青云,前途一片光明,乡亲父老个个慷慨解囊,生怕落于人后。书生竟然轻轻松松便凑齐了路资,甚至还颇有盈余可供零花。
他离开的时候,本来打算好好跟阿琢告个别,可那个丫头竟不知道跑哪去了。他四下寻觅不着,眼看镇民们都送到了镇口了,只得作揖拜别,前往京师而去。
“笨蛋,真以为一个文弱书生,就能千里迢迢赶赴京城了?”
镇外小树林里,一个熟悉的窈窕身影头戴斗笠,腰畔系着一对子午阴阳剑,唇边勾起一抹笑容。
“让本小姐保你个一路平安!”
书生行了半日,刚过岭头,日头正烈,晒得他唇角舌燥。眼看路边支着一个茶铺,便进去讨两碗凉水喝。他从未出过远门,毫无经验,满囊金银就这么零散放着,落在几个伙计眼中,自然便有了计较。书生喝了两口凉水,忽然脑袋晕晕沉沉,一头倒了下去。
几个伙计笑嘻嘻地围上来,只道是又多了个肥羊。忽地眼前一花,为首那人左耳一凉,然后锐痛传来,用手捂去,发现鲜血涔涔流出,原本耳朵的地方已经只剩下了一个黑窟窿。他们悚然抬头,面前出现了一个凌厉的身影。阿琢手里把玩着家传的阴阳剑,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
书生醒来的时候,发现几个小二坐成一排,脸上带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这几日读书太乏,竟睡着了。”他揉着眼睛,喃喃道,“小二哥,结账。”
“不、不要钱。茶水糕点,都算赠送。”
“这怎么行?光天化日之下,我岂是那种吃霸王餐的小人?”
“我们这个茶铺活动,长得好看的……都免单。”店小二已经快哭出来了,“客人您如此外貌不凡,我等均为之心折,钱是不要了的。还是赶紧赴京赶考的好,千万莫误了前程。”
书生听得“赴京赶考”四个字,顿时神色肃然:“有道理,那多谢几位了。”说着,他摸摸自己的脸,感叹道:“我当真这么帅吗……君子仪表堂堂,想来是读书之妙用了,古人诚不我欺。”
后厨里,阿琢捂着嘴,快要笑弯了腰。
4.
小镇前往京师,相隔可谓千山万水。书生虽有些银钱,但贫窘惯了,舍不得花,便一路靠着自己走去。
遇上的黑店越来越多,下九门的好手也遇见了几个。阿琢那点乡下本事,已经未必能护得书生周全了。只是她生性狠厉,时常凭着一股子不要命的泼辣劲,倒也有惊无险地度了过去。只是书生一直稀里糊涂,活在梦中也似,丝毫不知世事。
眼看京城在望,书生脚程更加快了几分。一日,正在路边驿站歇脚时,驿中喂马的老公差见他像个赴京赶考的仕子,好心劝道:“你若去京城,不妨晚歇几日,随我们的车队走。前面那座山峰,形如鹰喙,唤作玄机峰。翻过这座山,京城就不远了,只是山中密林广布,劫道的强人无数,更据说还有些妖魔古怪,我看你文文弱弱,还是莫要逞强,别罔送了性命。”
书生哈哈一笑:“我听人说江湖险恶,可这一路行来,哪有什么匪类?所遇的都是老丈这般好人,想来传闻多虚妄,不必当真。晚辈时间赶得紧,不敢耽误,就此别过。”
说着,背上行囊,便往山中行去。
玄机峰上,果然是深林广袤,幽静荒僻,仅有一条青石小径,勉强可以落脚。书生三更不到,便已出发,正是明月当空,晨雾清寒。阿琢远远跟在他后面,心中升起不祥预感。几次三番想要现身出面,叫他回来,可倔劲上来,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没过多久,书上已经出现了几个迅捷的黑影。阿琢一看来人身手,心中顿时沉了下去——恐怕就是爹爹亲至,手中的双剑也未必敌得过这几个高手,更何况自己?她一咬牙,翻身上树,主动拦在了那几人面前。
来人都是身披虎皮大衣,面容狰狞,背上或负马刀,或负铁鞭,神色不善地看着阿琢。阿琢持剑在手,厉声道:“前头是我夫君,他赴京赶考,十年寒窗只为此时。还请各位大王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我这薄有微财,权当孝敬诸位如何。”
几人面面相觑,为首那人略一沉吟,忽尔笑道:“当真是你夫君?”
阿琢脸上微红,却昂首道:“正是。”
“好,好,好。”那人哈哈一笑,忽然翻掌拍来,阿琢猝不及防,举剑相迎,没三两招,便被一掌印上肩头,打下树来。那人掌力古怪,阿琢只觉五脏如沸,伤处滚烫如烙,浑身软绵绵的,再使不出半点力气。
几人围上前来,为首者淡淡一笑:“劫人钱财而淫其妻女,本是吾辈两大快事……小娘子,得罪了。”
书生在迷雾中勉强识别着方向,身后隐约传来女子哀嚎泣涕之声,凄厉绝伦,好似经受莫大痛苦,他不知为何,心下剧痛,便要回头。转念一想,书中记载,多有妖精鬼魅幻化人声,吸引旅客回头,便一口吃了他们。顿时心下起疑,反而走得更快了几分。
只是终他一生,这隐约传来的哭号之声都时常萦绕耳边,仿佛梦魇,挥之不去。
5.
阿琢醒来的时候,身上衣裳打扮已经破烂,浑身处处青紫,隐隐传来阵痛。她举目四顾,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铁笼之中,四下都是山壁,不见阳光。地上窸窸窣窣地,不知是老鼠还是蟑螂,令人望之生呕。
她的脑袋还是昏昏的,半晌才想起来,自己究竟遭遇了什么事情。怔然不语良久,眼角流下两行清泪,唇角狠狠咬出血来,泪水混着鲜血流入嘴中,又酸又涩。带着铁锈似的腥气。
她的左手被随意锁着一根铁链,系在山壁上。四下里还有不少这样的铁笼,笼子里关着的或是少女,或是童稚。一个个眼神空洞,受过何等凌辱不言而喻。阿琢看着他们的神色,不由打了个寒颤。
不知过了多久,山洞门口出现了两个身影,身披虎皮,昂藏魁梧,醉醺醺地大声谈笑着。其中一人来到阿琢铁笼门前,掏出钥匙打开,仿佛拎小鸡似得把阿琢摁在山壁上。阿琢想要挣脱,一提气,丹田猛地锐痛,仿佛千针刺入一般,赫然竟是废了。
阿琢脑袋里一片空白,竟连身体上的痛楚都感受不到了。
废了?
她脑海里剩下的唯一念头竟是:武功没了,那我还拿什么保护他?
眼前一片漆黑,阿琢忽尔昏了过去。
6.
洞中不知日月,时间的概念仿佛在地狱里停止了。
阿琢的眼神也在日复一日中变得黯淡起来,在永无休止的凌辱和绝望中,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是七岁那年,勇敢站在她身前挡住灰狼的瘦小身影。
“我拦住它,你快跑!”
偶尔半夜惊醒,才发现泪水已经满面。
一日偶然听说,寨主将过大寿,自山阴的庙中请来了两位僧人,为他祈福祛灾。阿琢心中怨毒,冷笑着想,这等穷凶极恶之徒,倒有僧人祝寿。他日自己死后,必当化为恶鬼,便是拼的魂飞魄散,也要同这些妖僧凶徒拼个了断。
是夜大宴,洞外笙歌喧天,远远飘来酒肉香气。寨主额外开恩,洞中俘虏奴隶,也人人沐浴,换了身新衣服,分了些白面馍馍和卤肉。子时刚过,寨子里万籁俱寂,想来个个都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洞中飘然而至两个和尚,一个冷冰冰的,手里握着一串铁念珠,身材颇为瘦削;另一个年纪轻轻,布衣芒鞋,看了洞内惨状,露出不忍神色。
“师兄,这寨主行为乖张,大违慈悲之道。你看这些可怜人,阿弥陀佛……”年轻僧人双手合十,轻轻颂起咒来。
“师弟,你自幼修行至今,固然根性上佳,却耽于世情,始终参不破我相人相,恐怕日后难有善果。”年长僧人摇摇头道,“人间地狱千万,何止此处?便如六道众生,猛虎食狼,狼捕羊,皆是生灵,并无什么区别。你看群狼丧命虎唇,却不知他日狼捕羊时,又何曾齿下留情?”
那年轻和尚默然不语,半晌方道:“师兄,道理我明白。可这些人实在可怜,咱们放了他们吧。”
“放了他们,寨主还会再抓新人。你若真存大慈悲念,便学金刚怒目,明王动嗔,去提刀杀了寨主,放火烧了这毒窝,才是根本之道。否则你只顾眼前慈悲,是不是这些人哀嚎于面前,你便去救,往后之人反正你也看不到,便不管了?”
年轻和尚急得挠头:“可我天生灵觉浅薄,修不得神通。要不师兄你……”他看了一眼年长和尚冷冰冰的眼神,讪讪地住了口。
洞内众人大多早已睡着,唯有阿琢倚着山壁,不曾入眠。她听得这话,忽然冷冷接口道:“二位大师不愿动手,交给我来如何?”
两个和尚纷纷朝她看来,年轻和尚打量了她一番,宣了声佛号,黯然道:“女施主,你已入魔了。”
阿琢自嘲笑笑,轻声道:“大师说得轻巧。谁不曾是好人家的子女?”
“你若有心……”和尚还待再劝,却被阿琢截断了话头,冷冷道,“大师若有心渡我,请赐钢刀一把,火石一副,便是天大慈悲。我愿杀尽此间恶徒,烧尽满山匪寨,以血还血,也免后人再遭此厄。若是无心,那也无需多言,请走便了。”
年轻和尚抬眼看看师兄,师兄却笑道:“师父嘱咐,此番前来,是以你历练为主。我全听你的。”
年轻和尚低头不语,半晌一挥衣袖,阿琢面前“哐当”一声,落下一把碧色短刀,刃身生寒,端的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那师兄皱眉道:“你好糊涂,出家人慈悲为怀,岂能当真予人凶器?这与亲手杀人有何区别?”
年轻和尚陡然变色:“住口!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依你之见,便是我们视若无睹,转身走了,才合佛法正道不成?偏生你们这些明哲保身之徒,最好袖手旁观,指指点点,自以为高尚。我若不予钢刀,她便受辱;予了钢刀,那些凶徒丧命。来来来,你告诉我,为何受害之人反该自认倒霉,你我偏要保护那些恶人不可?如来亦作狮子吼,我只恨自己无甚修为,否则何须再借着女施主之手,让她平添杀孽?”
师兄怒道:“好和尚,你敢杀生不成?”
“如何不敢!”
“出家人杀生,便入地狱,万劫不复!”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二人互瞪半晌,忽地齐齐一笑,那师兄道:“恭喜师弟,竟从地狱中参得禅心,难怪师父让你前来此行,果有深意。”
年轻和尚合十道:“多谢师兄点拨。”二人相视又是一笑,大袖飘摇,竟自挽手去了。
阿琢痴痴看着地上的钢刀,半晌才反应过来,这竟是真的。她颤巍巍地握紧钢刀,怨毒、愤恨……万般情绪涌上心头,蓦地长啸一声,早已被废的丹田之中,竟生出一股怪力,短刀一挥,囚笼锁链寸寸而断,她倒提着刀,双目通红,缓缓走出了洞口。
清晨时分,有人见玄机峰南的平云寨中,火光冲天,惨呼不绝于耳。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据说满寨众人,竟无一个生还。
7.
“渺目,断指,青色短刀……”公堂之上,书生看着被镣铐反锁住的囚犯,喃喃道。
身旁的师爷侧耳过来,低声道:“大人,这可是白捡上门的功劳,不要白不要。平云寨上下满门七百余口都死在她的手里,那可是当年震惊绿林的大案子。如果在您的手里破了,那真是非同小可。”
书生皱着眉头,似乎压根没有听见他的话。
六年前赴京赶考,一举夺了榜眼的位置,金銮殿里圣上金口玉言,封他做了京畿府尹。他也曾衣锦还乡,拜会父老乡亲,偏偏少了那个最重要的人。后来听说,他上京赶考的那一天起,镖局的大小姐,也神秘地消失了。
他冥冥之中总有一种感觉,那个活泼可爱、明朗爱笑的小丫头没有死,只是不知道贪玩去了哪里而已。他想过上百种重逢的场景,想让她知道当年的那个书生哥哥,如今真的入仕为官了。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再次相见,竟是在这刑堂之上。
前几日,官差巡逻之时,在府衙大院的后巷里,发现了满身浴血的阿琢。眼看这女子渺了一目,手持碧色短刃,左手还缺了两根手指,正和通缉令中的要犯一模一样。当场便要拿下。阿琢虽受重伤,正待反抗,恰好书生听得动静,披衣出门,二人面对面撞个正着。阿琢一个恍惚,手中碧刃便落到了地上,乖乖束手就擒。
“你,为何行凶?”书生收拾心神,缓缓问道。
为何?
阿琢无声地笑了。
从什么时候讲起呢?
是当年他中了蒙汗药还不自知的第一间茶铺?
是玄机峰上的失手被擒?
还是自己拼着瞎了一只眼睛,断了两根手指,也手刃了平云寨满门,一把火烧了干净?
或是自己闯入京城,才知道当年的那个文弱书生,竟已成了炙手可热的官场新贵?
就在她错愕半晌,准备默默离开之时,却不经意间听到了几个练家子模样的人,讨论着关于新任府尹的事情。
原来当年带着幼子落魄流浪到边陲小镇的中年醉汉,竟是昔日清流言官之首,只因触怒前任首辅,官场遭罢不说,更被买通的黑道中人逼得家破人亡。据传当年还有一本小小册子,记着无数当朝密辛,也随着老言官的失踪消逝不见。如今书生回朝,不知多少人暗地里觊觎着那本册子。偏偏书生是个执拗脾气,当朝天官、吏部尚书抛来橄榄枝,想要纳他为婿,却被婉言谢绝。
失了这个靠山,如今不知多少黑白两道的人物,等在书生的府衙四周呢。
阿琢忽然笑了。
尽管她衣着褴褛,尽管她渺目残指,尽管她已入魔道,但她依然笑得像当年那个骄傲的大小姐一样。
从此之后,黑道传言,书生身边有一高手护卫,此人下手狠辣,睚眦必报,自从京畿西城首屈一指的‘截尸会’收了大笔银子,要买书生性命,当天晚上却被一人一刀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动过书生的主意。
安安生生地过了两年有余,阿琢也渐渐习惯了黑暗中的生活。她在旧城小巷中买了一套小小民居,也算安定下来。谁知前几日,朝廷变动,新任首辅上台之后,心系当年落在老言官手中的把柄,买通了塞外九歌殿的高手,前来行刺。
九歌殿传承千年,是江湖杀手的圣地。里头九歌十一使,个个都是绝顶的高手。这番前来的是少司命,阿琢在他手下竟没走过七招,便身负重伤,靠着闹出大动静,吸引了官兵前来,才惊退了他。不料,自己却落在了书生手里。
她抬起头,看着高坐殿堂上的书生,虽然两鬓多了些风霜,却依稀还是当年剑眉星目的邻家少年模样。
“你——为何行凶?”书生提气又问。
阿琢低头笑笑。
“不为何。只是命该如此罢了。”
8.
衙门里的人都说,府尹老爷疯了。
他竟然遣散了身边所有的守卫,孤身一人提着酒坛子,到了关押重犯的天牢里。
阿琢坐在干草堆上,目不斜视,仿佛没有看到面前的官老爷。
书生也不嫌脏,盘腿坐下,把酒坛放到一边,深深地看了阿琢许久,才叹道:“我竟险些没认出你来。”
阿琢抿了抿嘴。
书生又道:“这些年你都跑哪儿去了?你爹爹,你哥哥,还有我……我们都很担心你。”
阿琢唇边带笑,冷冷道:“没去哪,闯荡江湖罢了。”
“别骗我。”书生竟不避嫌,伸手握住阿琢左手,轻轻摩挲着断指之处,柔声问道:“还疼吗?”
他想了想,又说:“我知道你的脾气。这些年,很受了些委屈吧?”
哭什么。
你这个死丫头,当年不是早就发过誓,将这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吗?
别哭,别让他看笑话!
这么多年来,她早以为自己心如沉铁,不起波澜,不料面前这人简简单单两句话,就把她打得溃不成军。
阿琢闭上双眼,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语气冰冷得连她自己的不敢相信:“大人,您若是公事,大可公堂上谈。若是私情,不妨将我放了,也算不枉认识一场。”
书生久久没有说话。
阿琢沉不住气,将眼偷偷睁开一条缝,却见书生双手握拳,微微颤抖,两颊竟隐约有泪痕,似有无边痛悔。
她心跳仿佛停了一拍,疼得无法呼吸。
不知过了多久,书生缓缓吐了一口气,勉强笑道:“不错,险些忘了来找你干什么。”他把酒坛提来,放到二人面前,说道,“当年答应过你,要等你一起来喝。转眼我都当官六年了,终于等到今天。”
他拍开泥封,酒香四溢,阿琢一个恍惚,竟依稀还是当年大槐树下味道。
“好。”她提起酒坛,猛地痛饮了一大口。胃里顿时如同火烧一般。书生哈哈大笑,接过酒坛,也是一大口。
阿琢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喝醉的。
只知道她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京城外的树林中。身旁放着一套干净衣服,一把碧色短刀,下面压着一纸素笺:
“切自珍重。”
9.
京城传来消息,府尹大人将要迎娶吏部尚书家的千金为妻。
据说当年尚书家的千金便曾属意府尹,但那时府尹年少气盛,不愿落入旁人口实,说他攀龙附凤,结交权贵。于是孤身打拼数年,如今政绩清明,百姓爱戴,声名极佳,这才堂堂正正地迎娶尚书小姐过门,算是扬眉吐气。
听到街头巷尾这么议论的时候,阿琢正坐在河边洗刀。
九歌殿的杀手,从来不会无功而返,她知道,少司命一直潜藏在书生的身边,在等着一个最佳的机会,取到他的项上人头。
而大婚当天,无疑就是这个最佳的机会。
“听说尚书洒了整整一百张金笺,请的人不多,但哪一个不是跺跺脚,京城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不错,你看那五部尚书,内阁诸老,驻边大将,文坛名士……甚至还有‘挽月楼’的楼姑娘和禅宗的启涯大和尚。只是数来数去,都只有九十九个人,我听尚书府的门童说,有一张金笺是空白的,府尹大人非得留下来,不知道是留给什么人。”
阿琢抿起嘴,无声地笑了一笑。
如今的我,可没有什么贺礼能再送你了。
那就让我,再护卫你最后一次吧。
10.
大婚当天。
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几乎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了欢庆的海洋里,连圣上都下了旨意,赐御匾一块,以示恩赏。
数不清的大红灯笼把整个尚书府都照得透亮,书生身穿大红喜袍,眉梢眼角都是笑意,向着一位位来宾拱手示意。
没有人注意到的小巷深处,阿琢悄无声息地站到了一个黑袍男子的面前。
“又是你?”少司命失笑,“上次没死,就该好好惜命。你却还敢站在我的面前。他是你什么人?”
他是我什么人?
阿琢歪着头想了想,笑道:“什么人也不是。但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他。”
少司命点点头。
然后,忽然出手!
“一拜天地!”
喜堂里,司仪高声唤道,座下宾客无不含笑,看着这对天造地设的璧人。
原来少司命也使刀。
少司命的刀法又稳又狠,于方寸之间迭下杀手,阿琢几乎一个照面,就被逼得喘不过气来,刀风刮过面庞,像极了很多年前那条恶狼的喘息。
阿琢咬着牙,拼命在刀光中寻找着一点可能的缝隙。
“二拜高堂!”
书生弯腰的一瞬间,忽然顿了一顿。他的心中莫名感到一阵剧痛,像极了很多年前玄机峰的那个晚上。
阿琢在接了十七刀之后,终于劈出了她的第一刀。
刀光照亮了黑袍惊愕的双眼,他似乎从没有意识到,居然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出刀,会从这个角度出刀。
他想躲,已经躲不开了。
一把碧色的短刃,狠狠刺进了他的心脏。
“夫妻交拜!”
阿琢笑了。
她捂着喉头,鲜血从她的指缝里不停流下。
黑袍的刀早已割断了她的脖子,但她竟在电光火石之间,歪头用脖子夹住了黑袍的刀锋,然后反手出刀。
她踉跄两步,坐倒在青石板的地面上。
鲜血温温热热的,她蘸着一点,放在唇边,竟品出了丝丝甜味。
没什么别的遗憾了。阿琢想。
你在干什么呢?
她的眼前,恍惚出现了书生大红喜袍,头戴明珠礼观,眉眼温润 微微带笑,冲她深深地拜了下去。她想还礼,四肢却丝毫动弹不得了。
但是,你还欠我最后一坛酒呢……
真想尝尝它的滋味啊。
在这个昏暗的小巷子里,阿琢唇边带笑,永远闭上了眼睛。
月过中天。酒宴也散了。
新娘子还没有揭开盖头,依旧端坐在床头,等着她的夫君。
书生换上了布袍,虽然破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熨帖合身。他站在后花园里,面前赫然竟是他的老丈人,当朝吏部尚书。
“她走了?”书生问。
“按照约定,我没有找她麻烦。”尚书抚须笑道,“现在,该履行你的承诺了。”
书生点点头:“那本册子一直记在我的脑中,明日向您请安之时,自然双手奉上。”
“好,好。”尚书满意地笑笑,忽然想起什么似得问道,“听说你年幼时酿了三坛好酒。当初会试高中,喝了一坛;后来入仕为官,宴请恩师用了一坛——当时我也在场,确实是难得的美酒;剩下那坛,说是要大婚之日,与新娘子共饮,以示合卺之意,怎么没看你拿出来?”
书生一愣,似是没想到尚书连这种事情都能打探清楚。他摇摇头,露出惋惜神色:“当年运来的路上,一个没留心给摔了。”
尚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转身去了。
书生目送着他远去,良久之后,面上显出疲惫神色,坐在院中石凳之上,抬头看去,只见一轮明月当空,皎如玉盘,洒下满地清辉。
“千里共婵娟……不知道你在哪里看着月亮呢?”
他低声喃喃,脸上慢慢浮现起一层死灰颜色。在没有人注意到的指甲缝隙中,一点白色的细末,被风悄悄吹散。
5. 创造形声字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形声字是指来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源式,汉字创造的六种方法中一种,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至于说谁创造的形声字,从远古简单音节到文字形成,其历史漫长久远,都说是仓颉造字,仓颉其实也就是整理了汉字。后来的《尔雅》是第一部辞典,解释字词的意思。到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才是真正的字典,但这与字的创造无关,而是字的解释。至于创造汉字的历史故事仅有两例:
第一例武则天,她创造了17个字大多是形声字,比如曌等。
第二例刘复刘半农先生,创造了“她”,“女+尔”等字,也是形声字,解决了五四以前第二、三人称中没有女性指向的问题。
6. 要真实的历史故事
1.历史上死亡最臭的皇帝---晋景公姬獳。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权倾天下的厉害人物,戎马一生,过了一辈子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到了晚年估计是有点老年痴呆了,也好奇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便找了当时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来给自己算一卦。
姬先生问:我还能活多久啊。算命先生也实在就说:“今年的新麦子你肯定吃不上了”。这话搁到谁身上谁也不痛快不是,于是作罢。等到今年麦子出来的时候,姬先生就把那位算命先生找来了,说:“你看我碗里的不就今年的新麦子吗?
你不是说我吃不上吗?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我吃之前你得先死,是让你算的不准呢”!出完算命老头拉出去被砍了,正当姬先生准备吃饭的时候感觉身体不适,于是就上了趟厕所。侍卫等了半天,还看不到皇帝回来吃饭,四处寻找,最后在厕所发现了姬先生的尸体,已经一命呜呼了。
2.历史上死亡最奇葩的皇帝---秦武王赢荡
他生在当时秦朝正鼎盛的时候,年龄才23岁,风华正茂的岁数,并且他身体强壮,孔武有力,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他有点缺心眼,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跟他比过力气的人都封了大官;比如:乌获、孟说等人。
23岁那年,外出到洛阳,看见洛阳的大鼎顿时来了兴趣,还听说有个姓孟的也是个大力气之人,这他就不服气了,所以找人过来一比高低,非得说自己也能举起来,最后举是举起来了,可惜没抗住啊,最后鼎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放到现在不过是截肢的问题而已,可是当时医疗条件差了,没几天就死在了洛阳,真是英年早逝。
3.历史上最无奈的宰相---崔杼
当时的齐国君主是姜光,姜光的能当上君主还是崔杼一起联合起来才做到的,按说他们两个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才是,奈何姜光贪恋美色,把绿帽子带到了昔日的战友头上,崔杼知道事情后一不做二不休,找人结果了君主的性命。
碰巧当时的史官心眼比较直,就如实写到:"崔杼弑其君"。崔杼也觉得名声不是好听,再说自己也真的有情可原,史官不听被崔杼给杀了,当时的时候史官都是世袭制的,史官的弟弟上台后还是这么写;崔杼一怒又杀掉了,当史官第三个弟弟上台后崔杼听说他还是这么写,他就不敢再杀了,否则真的就遗臭万年了。
4.汉武帝想杀奶妈
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执拗,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
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
”奶妈按照东方朔说的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最好赶快走吧,皇帝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怎么会惦记着你小时候喂奶的恩情呢?”皇帝感到很悲伤,就不再提杀乳母的事了。
5.东坡肉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触犯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宋神宗驾崩后,苏东坡重新被起用调到杭州作官时,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他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后来被称为苏公堤。
老百姓为了赞颂苏东坡的功德,到了春节时就给苏东坡送猪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了猪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送给每家每户。但家人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然而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之,此后被人们命名为“东坡肉。”
7.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神话故事有哪些简短些的
历史故事
一、卧薪尝胆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8. 中国历史故事
朱英劝黄歇
战国时期好结交天下宾客的“四君子”,还有个楚国的黄歇,称“春申君”。他的宾客数也不少于孟尝君、信陵君和平原君。收养宾客的宗旨,也一样是为显耀“食封贵族”的富有和招揽贤名,谋取权势。黄歇这个人却比田文、无忌、赵胜更愚蠢些,或许他的野心欲望比这三个人更严重些,他在楚孝烈王父亲楚襄王时做过左相;到秦国劝说秦昭王不要伐楚,以楚太子完为人质。他随完入秦。后来襄王死,完即位(楚考烈王),即用他为相国,封为春申君。黄歇相楚二十五年,骄矜贪婪荒淫,结果被一个门客李园谋杀。
黄歇当了相国,正趾高气扬的时候,有个隐士托名汗明,去求见他,等候三个月才见到。谈不到多久,汗明正要往下谈,黄歇即说:“我已知道先生了,先生休息吧。”汗明颇不安地说:“我本想请教您一些事,怕问得太浅鄙了。我不知道您的圣明比尧怎么样?”黄歇无奈说:“先生过分了,我哪能及尧呢?”汗明又问:“那么,您看我比舜怎样呢?”黄歇言不由衷地说:“先生即舜。”汗明说:“不对了。我对您实说吧,您的圣明实在不如尧,我也不能比舜。可是贤舜事圣尧,经过三年才相互了解。您现在片时就说知道我,那么您贤于尧我贤于舜了。”春申君没有话说,叫门人记下汗先生的客籍,约过五天再见。汗明哪肯等待!当即说:“您可听说过千里马的故事?马生长到年龄,主人驱使它拉着监车,穿越太行山路,它蹄申骨折,尾巴拖地,皮肤磨烂了,口涎流在地上,白汗交流,在陡峭的上坡路上艰难地挣扎,驾着沉重的车辕爬不上去了,这时伯乐遇见了,跳下自己的车,牵着监车的马络头,哭泣起来,还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披到马身上。这样,千里马低下头喷了一口长气,然后昂首高声嘶鸣,声震长空,像是发自金钹玉磬一样的动人。什么道理呢?因为千里马知道伯乐是知己。现在我很没有才华,长期埋没在穷困地方,住在僻巷土房子里,沉浸于污浊庸俗环境久了。您难道无意为我洗除,使我也能在这里为您高声嘶鸣吗?”黄歇当然不能理解这位隐士喻意深刻的寓言,因而也就不能再见到。
正在黄歇得意忘形,气色昏昏的时候,有个难题来了。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大伤脑筋。想寻找一个宜生男婴的女人,进献给楚王。他的门客中有个赵国人李园,带着妹子到楚,想进献妹子给楚王,又怕不生男婴,不受宠。李园求得给春申君当舍人,拜谒之后即告假,故意延误归期。待他回来,春申君问他:“为何延误了归期?”李园回答:“因为齐王派来使者求娶我妹,为宴饮齐使者,所以误期。”春申君问:“聘定了没有?”李园答:“还没有。”春申君问:“我能见到你妹妹吗?”李园说:“可以。”可是李园进献女弟子给黄歇,黄歇哪能放过女人?同睡几夜,不久知已有孕。这时,李园同女弟谋算,告诉妹子趁机会说给黄歇:“楚王很宠贵您,比对待兄弟还好。您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到百岁之后只好立兄弟即位。到那时候,新王也要宠幸各自的亲故,您怎能长久保位宠贵呢?不仅如此,您做相国时间长,不会没有失礼于王之兄弟的地方,王之兄弟真的即位,祸将落到您身上,您怎能保住相印,保住江东的封邑呢?现在我已怀孕,别人都还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幸不久,如果依赖您的重情而进献于楚王,王必宠幸我。赖天之灵而生男,则是您的儿子为王了。楚王封赏您的一切都保住,哪会有不测之罪呢?”春申君大大赞赏这番计谋,给李园女弟另修秘密住处,并奏知考烈王初得美人。楚王召女人,宠幸不多久,果生下一男孩,遂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并贵重李园;李园得参与朝政。
李园深恐黄歇吧前后情况泄露给别人,以抬高自己,而更骄傲,遂暗地收养些亡命之徒,想除掉黄歇以灭口。这情况楚都人也颇有知道的。这年,考烈王有病,另一个赵国食客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现在您处在无妄之世,事无妄之主,怎能没有无妄之人呢?”昏昏然的黄歇一时懂不得这些“无妄”的意思,便问:“什么是无妄之福?”朱英说:“您相楚二十余年,虽名为相国,实即是楚国国王,您五个儿子都当上了大官,现在楚王已病重,说不定早晚死去;太子年幼体弱,起不了床。以后您辅佐幼主,即要代理幼君主政就像伊尹、周公一样啊。等到国君长大以后,您再把政权交还给他,否则就干脆自己南面称王,统治楚国。这就叫料想不到的福气。”黄歇又问:“什么叫无妄之祸呢?”对曰:“李园并不掌管政权,但他是国王的小舅子。他本不带兵,却在暗地里养了不少武士,已很久了。楚王死,李园必抢先进宫,按照预谋假告楚王遗嘱,凭他手中的权力杀您灭口。就叫难以预料的灾祸。”黄歇又问:“何谓无妄之人呢?”朱英答:“您先任命我为郎中,楚王一旦死,李园先进宫,我即为您刺穿他的胸膛,杀掉他。这就叫神出鬼没的人。”春申君说:“先生,算了吧,不要往下讲了。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又和他很友好,他又何至于那样做呢?”朱英见黄歇不听劝告,生怕受连累,逃走了。
过了十七天,楚考烈王死。李园果然抢下进宫,安置一些武士把守宫门。待黄歇闻丧讯赶进宫,被武士按住头斩了,把头颅抛到宫墙外。李园随即派人抄斩黄歇家族。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怀孕再进给楚王所生下的男孩,便即位,即是楚幽王。历史上阴谋篡立的事常有。这一年,是秦嬴政亲政的第九年,发觉了嫪毐的乱事,灭掉他三族,吕不韦也被罢黜。可算是“无独有偶”啊!
9. 中国之声以前中午一点左右有一个讲述历史故事和奇闻异事的节目,名字是什么呢
1 观云亭
观云亭,又名轿子石,位于蜀南竹海旅游集散中心万岭小桥3公里处。
相传,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在万岭山下官兴场(今长宁县官兴乡)被翼王石达开战败,主将唐友耕重伤不能骑马,坐着轿子到此,太平军紧追不舍,轿夫见山高难抬,就甩下轿子逃跑了,轿子也就留在那里,变成了今天路中央的大石头——“轿子石”。
2 宝剑鱼
宝剑鱼盛产于大渡河,因鱼头至鱼身的背脊之间有一把形似宝剑的骨架而得名。传说清末翼王石达开被俘前将宝剑投入大渡河中,大渡河鱼便从此得灵气而头顶宝剑。
3 橘子王
从前,江西省南丰的桔子不算顶甜,自从“桔子王”留在南丰一个叫郭背园的地方后,桔子就变得鲜甜鲜甜,和蜜糖一样。这样一来,人们就把南丰桔子索性叫做“蜜桔”。
据说,早先“桔子王”总是一年跑一个地方,跑到哪,那里的桔子就格外甜,第二年“格子王”一走,桔子又不那么甜了。
讲起“桔子王”长久留在南丰郭背园,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当年太平军大队人马,就在这一带打清兵。南丰更是太平军扎营盘的地方。
统率这支太平军的将帅,就是能文能武的翼王石达开,翼王不单带兵打仗呱呱叫,而且肚子里的文才也实在好呵一一诗,词,歌,赋,门门出色,这还不算稀奇,他还弹得一手好琴。
那年的十月间,冀壬统率大军到南丰县来了。他办完戎事,就坐在城墙上弹起琴来。他弹的琴那么使人醉心,连天上飞来飞去的鸟雀,一听见会飞下来落在树上一声不响,一动不动的听半天。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里,翼王石达开又坐在城墙上弹琴了。声音真惹人动心。这时忽然有个白白胖胖穿红兜肚的小崽俚,笑嘻噶地一蹦一跳,手上端着一盘子黄金般的桔子;跑来放在弹琴的翼王身边,也不作声,就静静地站在旁边,听着美妙的琴声而入神。
翼王弹着弹着,口渴了就顺手拿起橘子剥开吃了,嗨!越吃越想吃,一阵吃了一盎。闻,多甜美的桔子呵!
翼王亲切地问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崽俚: “这种蛮甜的桔子是你家树上摘的?”
那个穿红兜肚的水崽俚笑咪咪地说:是啊,只要您喜欢吃,我天天送来。”
“好甜啊!真象灌了蜜糖一样。来,我谢你二两银子,你拿回屋里去买些东西吧!”
“不!这是送给你吃的,我可真喜欢听你弹的琴声。”
当时,翼王就想叫人把银子送到那崽俚家里去,问道:“你家住在那里?”
“前面桔树林里。翼王,请你再弹一阵琴给我听听吧!”
“好!”
翼王又弹了起来,铮铮琮琮,悦耳的琴声,真让人心旷神怡。
那个穿红兜肚的小崽俚听得真入神,欢喜得直点头,等琴声由强变弱,静悄悄地息了声。小崽俚笑咪咪地朝桔子林走去了。
不管哪回翼王在城墙上弹琴,那个穿红兜肚的小崽俚总会端来一盘鲜甜的桔子,翼王每次要谢他时,他都是说家就在桔树林里。
‘
一天,翼王奏完琴,等那穿红兜肚的小崽俚就要回家时,就连忙叫身边的一个太平军 “你赶快跟那小崽俚去,看看他家住哪里?看清楚回来,明天好送一些礼物到他家里去,不能老白吃人家的桔于呀!”
那太平军听罢,就急忙跟在小崽俚后面。但紧追慢赶,只见小崽俚一钻进桔林,就不见人影子了。那个太平军赶快跑进桔林东找西寻,再也找不到那个白白胖胖穿红兜肚的小崽俚了,他连忙回来,惊奇地向翼王禀报: “翼王,刚才那小崽俚,一进桔林就消失了踪影,再找也找不到了。”
翼王听后,便道: “实在找不到,那只好算了。”
第二天,翼王又在城墙弹起琴来了,不一会,果然那小崽俚又端了一筐金黄金黄的桔子放在翼王身边,仍入神地蹲在一旁听交琴了。
这回翼王弹了一阵又一阵,但在歇下来的似乎,就再也不拿桔子吃了,只望崽俚但笑笑。小崽俚笑咪咪地把桔子剥好递上来了。 说: “翼王,请吃桔子吧、弹很多么动听呀。
翼王摇摇头说: “今天不吃了。”
“你怎么不想吃了?”
“我并不是不想吃,只因为你不肯说你家住哪里。我们太平军不能拿百姓的东西不给钱啊。”
“我不是已说过了吗一一就在桔林里。”
“可桔林里哪有你的家呀?”
“翼王,你一定问清才吃桔子的话,那我一一”
“是呀,我就是要知道你家住在何处,我要好好谢谢你呀。”
“我可不要你谢。”
“就是不要谢,也应该讲清楚呀。”
“好,今天再也不瞒你了.我是桔子王,就住在桔树林里。不过,我住的地方是不固定的,那里好就往那里走,凡是我到的地方,那里的桔子就格外甜。可是年年东走西串,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可以长久住下来呢。”
“那这里怎么样呢?”
“哈哈,这里我总算爱上了。”
“那为了什么?”
“因为这些我天天听到你的琴声,真舍不得走了。自从太平军到达里扎下营盎。百姓日子过得蜜甜蜜甜的,不愁吃不缺穿,风也调雨也顺了,我更舍不得走了。”
翼王听了忙说: “谢谢你,但你还是要告诉我,你家住哪里?”
“就在郭背园桔林里。”
“我以后一定会去看看你的。”
翼王为了感谢“桔子王”,要他留下来.使这里的桔子年年丰收,好让大家年年吃到蜜甜蜜甜的桔子,有一回还特地到郭背园桔树下弹了一夜琴。
南丰桔子香又甜,而南丰的桔子又数郭背园的桔于更香更甜,这是当地多少年来,大家都晓得的。为什么?不用讲你也知道,就是因为“桔子王”喜爱当年翼王石达开统帅的太平军曾驻扎在这里,决定长住不走了。
4 咂酒诗
1862年石达开大军经过贵州黔西,大定(今大方)一带时(又说大屋基),当地苗族民众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的仪式欢迎石达开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舞,披着月色,照着营火,手扶吸管,低头畅饮。席间,石达开即兴赋诗一首: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首句“千颗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种粮食酿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头”,是因为无论身份如何高贵之人,若不低头便无法将酒吸出。后两句则是说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将酒一饮而尽。
5 刮字入药(重庆)
清朝同治元年(1862)四月上旬,石达开为抢渡长江天险,率部明攻江津,实攻綦江,因内应被破获,清军有备,急切难下,遂驻军东漠、赶水、高庙场一带,稍事修整,训练新兵。
此间,翼王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广行布施。一日,去石壕场,乘兴题诗一首于牛市口中堂上,诗曰:
戎马倥偬又七年, 声据东南日月边。
中原逐鹿缘何事, 祗为安民X X X 。
传说,乡人迷信,认为翼王留墨可治病,最后三个字都被附近居民刮去入药吃了。
6 磨砺以须
传说有一次,冯云山到理发店理发,主人请他帮忙提副对联。冯主人诚恳热情,不便推辞,便仓促间提了一个“磨砺以须,天下头颅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后来石达开路过看见此联,说文辞俱佳,可惜气势不足。店主人便请他帮忙改改,石达开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立即为主人题写了一幅“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后来冯云山再过此店时看到改过的对联,得知经过后,对石达开的胸襟气魄十分赞叹。
又说此联是石达开出山后与冯云山商议,为作为他们活动据点的理发店提联,冯先提了磨砺以须,天下头颅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说,这对联虽然好,但“吓不走鼠辈,更引不起真正英雄豪杰的注意”,于是就挥笔改成那个样子。
7 泸州红伞
“红色是我们国家的传统颜色,代表着富贵与吉祥,因此,红色伞面的油纸伞历来都是最为畅销的,而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全国使用的红色雨具油纸伞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泸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泸洲油纸伞如此的畅销呢?
据说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人,自乐山大渡河的上游乘船而下,他的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被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的伞面上却印有“泸州制”的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看到后,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怀疑他就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便匆忙前去报告官府,但等到衙役前来追捕的时候,石达开早已不见踪迹了。
从此之后,泸州红伞便成为了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的吉祥之物,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或自己使用,或馈赠亲友。 ”
8 “伞兵”伏击取泸溪
这是太平军攻打泸溪县城时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次伏击战的经过:
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天下着鹅毛大雪。一大早,太平军就将沪溪县城围得个水泄不通。城里的清兵鬼缩着不敢出城,眼巴巴地望着在外设防的知县吴经炳回来救援。
“全队人马抄小路速行!”在外设防的吴知县得到县城被围的急报后,正在回城的路上催兵趱行。
雪越下越大。吴经炳的人马在走上林间小路以后不但不能加快速度,反而比原来慢多了。吴经炳真有些后悔,但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想。只好一步一趔趄地继续向前走着。
远处一匹战马从林边飞出,直奔太平军的大营。骑在马上的是翼王的侦察兵。他现在侦探到了吴经炳回援部队的确切路线,便飞马前去报告翼王。
“禀王爷!吴经炳的回援部队正取道城西坡头小路向县城逼近!”侦察兵一下马就急速地向翼王报告了敌情。
翼王听后,点了点头,又捋了捋胡须,说:“速请李将举!”
李将军就是李福猷。他是一员勇敢的猛将,又是—个指挥若定的优秀指挥员。每当紧急关头,翼王总是首光想到他。
李福猷很快就来到翼王面前:“翼王兄有何派遣?”
“速将你部‘伞兵”带到城西坡头伏击敌人援军!”翼王一边说,一面做了个杀敌的有力手势。
“马到定然成功!”李福猷说着他去接受战斗任务时最爱说的这句话,便旋风般转身出门集合“伞兵”去了。
这里所说的“伞兵”,当然不是今天的空降伞兵,而是石达开的一种特殊兵种一一用布伞当作杀敌武器的太平军战士。
为什么翼王会有这种“伞兵”呢?这是由于翼王自举义以来, “转战频年”,部队多在郊野里露宿而创建出来的。这种“伞兵”每人都有一把特制的大布伞。这种伞,撑时可当帐篷,挡风避雨,供人马歇宿;收拢时,伞顶装有矛头,可以杀敌开路。各部充任“伞兵”的战土,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特别是李福猷部下的“伞兵”更富于机智勇敢的特点,今天用他们去伏击吴经炳,真是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李福猷很快集合了自己的“伞兵”,赶到伏击地点。他下命令道:
“张开布伞,装好矛头,就蹲在路边!”
“伞兵”蹲下后没多久,布伞就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蒙住了,一点儿破绽都看不出。
吴经炳的人马到达了坡头极顶,他们可以看见县城了。当吴经炳看到太平军那金黄龙凤旗高高飘扬时,他不觉倒抽了一口冷气。
“急速前进,杀敌有赏!”吴经炳故意把“赏”字说得很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到一个“赏”字,有的人脚步比原来加快了些。
谁知他们越是“急速前进”,就越是早一点去见阎王。李福猷的“伞兵”伏击圈是足够圈住他们整个部队的。
“叽——叽——”几只不知名的山鸟因找不到食物,呆在枝头上呻吟着。这些小山鸟好象在告诉吴经炳:“你就放心走吧,这里除了我们这些冻馁的山鸟外,什么也没有哩!”
但是,吴经炳毕竟是个征战老手,他想到这里可能会有伏兵。只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伏兵会伏得这么近,简直可以说,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他停住脚步朝几处较远的刺蓬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发现。忽然,他装出好象发现了伏兵似的喊了声:“石贼伏兵看箭!”
“嗖——”他真的朝一个大刺蓬放了一箭。
这一箭并没有惊动就伏在吴经炳跟前的太平军“伞兵”,因为没有听到李福猷的牛角号声,谁也不会乱动的。何况刚才吴经炳的那一箭显然是盲目的。
吴经炳在虚张声势之后,仍不见有什么动静,心里稍稍安定了下来,并嘲笑着翼王的不会用兵:“石贼不过一勇夫耳!”
“嘟——嘟——”吴经炳的嘲笑实在是太早了,他的话还未落音,一阵洪亮的牛角号声在他的身后响起来,使他不觉一怔:“这是怎么回事?”
牛角号是李福猷将军吹响的,号声告诉全体伏击的“伞兵”:敌人已全部进入伏击圈,可以动手杀敌了。
正当吴经炳怔住的一刹那间,太平军“伞兵”一跃而起,收拢了布伞,伞上的矛头一支支戳进了清兵的胸膛。有的清兵连杀向自己的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看清就倒下了;有的刚要拔腿逃跑,就被阎王请去了……这次伏击战,真个是杀得敌人懵头转向,人仰马翻。整个清兵的回援部队,除了知县吴经炳靠着一匹伤马落荒而去之外,一个也没漏掉。
“轰!轰!轰!”三声号炮从县城方向传来,李福猷和“伞兵”们知道,这是攻克县城的信号。他们伫立在坡头上拨开树枝朝县城看去:攻城的义军将士们正潮水般涌入城内。翼王正凝眸望着坡头,等待着伞兵的归来。
“回营!”李福猷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翼王的祟敬之情,跃马挥鞭,带着“伞兵”赶去向翼王报捷……
9 岩号聚兵
这翼王率部从沪溪县城出发,连破河溪、镇溪(今吉首)两营。乾州演兵得知门户河溪已破,羽翼镇溪失守,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于是大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穿过乾州取道凤凰鸭堡寨(今禾库),直攻卫城(今花垣吉卫)。
太平军到达卫城的那一天,天已经黑了。由于长途跋涉,兵疲粮缺,加上不熟悉地形,受到清兵守将吴自烈的部队袭击,首尾不能相顾,当晚,永绥(今花垣)县境几乎到处都有和主力失散的太平军将士的足迹。
记不清翻过了几道山,涉过了多少水,翼王和他的卫队在—棵大樟树下停了下来。樟树下有几尊光滑的石凳,还有一堆留有热气的草木灰。
这里是来往行人休息的地方,我们也在这里休息——下吧!”一个卫兵一面向翼王说明情况,一面提出休息一下的请求。
“是啊!”翼王想, “从乾州出发到这里大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吃饭了……”
“大家休息一下吧,把脚插到那堆热灰里取取暖!”翼王关切地对卫兵们说。
卫兵们坐了下来。有几个一坐下就打起了呼噜。
翼王没有坐下,他牵着马慢慢走着,让马去啃几口干枯的野草。他抬头看看天,天上除了几点寒星外,一片乌蓝。这是什么地方?
“咕——咕——喔”一声鸡鸣,使翼王振奋起来。他想,这附近准有百姓,天一亮就去找点吃的,现在可别去打扰他们。
又一声鸡叫,东方现出了鱼肚白,远山和近村都朦胧可见了。
“弟兄们醒醒!”石达开走向樟树下,叫卫兵们起来。
大家都醒了。一阵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传来,引起大家想喝水的欲望。
他们循声来到泉水所在地一看,这里真是一个清雅、别致的地方。泉水从一个不到水桶大的小岩洞中流出,落下三尺左右便有一个岩窝,刚好有碗那么大。岩窝里的水是满的,清亮清亮。为了表示对翼王的尊重,大家请他先喝。
“谢谢各位!”翼王—边说,一边绾起衣袖向泉边走去。
翼王蹲下喝了一口水,顿觉心旷神怡。当他正想喝第二口时,他发现水窝边有一个拇指大的小石眼,光滑光滑的。出于好奇,他想吹一下,看看通向何处。
说来真巧,这个小石眼从来没有入去管它,湘西哪个山里没有这样的小岩孔呢?恰恰今天翼王注意到了这个小岩孔,并想要试吹—下。
“呜——呜、呜——”翼王一吹岩号响得惊天动地。
原来这个小石眼,连接着永绥县境的九洞十八弯,要是谁吹响它,整个县内都会知道发生了急事。
翼王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他在第一次吹响岩号后想,若按本部集合号的节奏一吹,散兵是否会赶来?
“呜、呜、呜……”他按着集合号节奏吹了起来。
“这号是在哪里吹的?”散在麻栗场的将士们向当地苗民百姓打听着。
“这是我们的集合号!怎么吹得这样响?”正在下寨河行进的将士也在问百姓。
“是王爷才能吹响这个岩号。传说只是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阿尼的苗族酋长吹响过一次。这个岩号在吉峝坪……”永绥的百姓向各路太平军讲述着岩号的一切。
“向吉峝坪靠拢!”几乎在一个时间里散在各处的太平军首领都发出了这个相同的命令。
不到半天,翼王的人马全部赶到了吉峝坪聚集。
翼王为此把这个岩号取名为“聚兵号”,把近旁的水井命名为“牛角并”。
今天,吉峝坪已经改为团结公社了。苗、汉各族人民凡是去到团结公社的,都必定要去牛角井喝—口翼王喝过的水,吹一下翼王吹达的岩号,表示对翼王和太平军的怀念。
10 得道成仙
大洪山,一般称为雪山,又呼阳诺雪山。山在越西,九龙两县交界的丛山中。昔年太平军兵败,翼王石达开即隐居雪山。后来在此得道,保佑地方清静,六畜平安,灵异事迹甚多。每年都有各地的人来烧香,朝拜阳诺雪山。至今雪山上海有一座祖师庙,其中祖师像造型雄伟,当地人说样子很像石达开。
11 翼王智退英海军
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闻报九江安庆芜湖皆为洪军占领,南京孤城危在旦夕,乃上书朝廷乞求聘用英海军兵舰驻守南京江面。英海军船坚炮利,岂怕洪军水船靠近。陆总督只是闭城不出,以为有英海军洋枪洋炮轰击洪军水船,万难靠近。当洪军大队兵船驶离南京百里之时,英海军用望远镜望见帆樯如云,而发泡轰击,顿时大炮齐鸣,水柱冲天,情势非常紧张,当时洪军各兵船为避免牺牲,暂停行驶,请示翼王怎么办?翼王计上心来,及时命令全部属下收集二三千个罐头戴上雨帽,罐内各点小灯一盏,深夜里放入河中旋漾。象是人在水中游泳一样。洋人怕它驶近,必然大炮轰击,等他炮弹用尽,洋人洋炮,就可一举成擒了。众人齐呼妙计。当即相依而行。结果,大败了英军,还擒获英海军大将一名。洋人被迫求和,翼王道:“依我两条条约,才能讲和。第一要你此后不得援助满清,第二要你赔偿我军粮二百万担。”英军答应照办。于是,洪军水师部队安全驶到城下。把南京包围。在紫金山上炮击城内,炮声震天。
洪王道:“若得南京,必先占领外围太平府(即当涂),否则不能久守。现在派翼王带领五千兵去攻克太平府。次日,石达开遵命带兵先把太平府包围,石达开令部下只可智取,不要强攻,免伤群众。当即写了劝降信,命人送入城,信上说,“本王致书太平府,通知城内军民知悉,本王奉天王之命领兵攻取太平府,天王怜爱民众,命令不得炮轰民房,保全民命财产,仰知府献城归降,如有抵抗,格杀不赦,此告。”当时城中寺院有和尚数百,知府怀疑他们通敌,强把他们驱逐出城。和尚无处安身,全部奔去江宁(即南京)。石达开就把军士化妆成和尚,也跟着到了江宁,探听敌情,里应外合,天天在南京街上游走说:“天王爱护百姓,洪军来了把官粮都送给民众,有吃有穿。”民众听了个个喜欢,瓦解清朝统治。此时,城外洪军已在城郊开地道直逼城脚,把数百袋火药装进,火药引线点燃,天兵地裂轰隆一声,城墙炸开十多丈,洪军大队从缺口冲杀过去,展开猛烈的巷战,城内二十万清军官兵尽皆被杀,且杀两江总督。
攻取南京,威震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避难按下不说,且说太平府被石达开智取,不伤一兵一民的政策下,怕死的妖官开城迎降,免杀他狗命。真是万民欢喜,感激天王洪恩。
点评:
1853年在石达开率军攻克九江后,清廷方面不仅急调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水师部队,及广东外海水师战船上百艘驰援南京,还曾命名苏松太道(即上海道)向英国海军求取援助,并以此安抚人心。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来由吧。它和《三国演义》《洪秀全演义》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哪天有谁写《天国演义》时,不妨考虑收进去。
12 长征中的神秘向导
将军的隐秘与毛泽东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后,气势如虹,剑指川西。国民党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加强围追堵截。为避实就虚,红军似乎将通过凉山彝区进人川康。
蒋介石细观局势后松了一日气,断定红军难以通过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江河阻隔、彝汉矛盾重重又语言不通的彝区,坚称“朱毛必步石达开之覆辙”,并亲笔手谕:“勤勉彝民番族,协助剿匪为要。”然而,红军在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等闪电般的彝海结盟之后,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彝区,进而乘势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一举跳出了蒋军的包围圈,将追兵堵将甩在身后。
事后,毛泽东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刘伯承:“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悦诚服,你老兄用么子办法一下子说服了彝族头领?”刘伯承向毛泽东透露:除了严格执行我党的民族政策外,地下党安排的一位秘密向导起了关键作用!那么,这位神秘向导是谁呢?
他是太平军的后裔
经记者多方考证。这位红军通过彝区的关键人物,是个党史军史上从未露过面的无名英雄。根据原西康省和凉山地方志考证,这位叫陈志喜的传奇人物是太平军的后裔。能成功帮助红军通过险山恶水,与他这一特殊出生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陈志喜祖籍湖南祁阳。父亲陈敬斋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前队”军士,长期跟随石达开出生人死南北征战。1863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畔被俘,被“凌迟处死”后,太平军8000将士有的被清军杀戮,有的投河自尽。陈敬斋机智脱逃后流落到凉山冕宁,与当地一望族女儿结婚。陈敬斋善于交际,行侠仗义,在当地颇有人缘。加上岳父名望,成为当地知名士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敬斋小儿子陈志喜出生。小志喜自幼聪明,读过私塾。陈志喜在冕宁县与中共冕宁地下党负责人陈野苹是邻居,互认家门,相处甚好,逐渐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
地下党引贤内荐能
先遣军获助高人
1935年5月21日,刘伯承、聂荣臻率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与中共地下组织接上头。据地下党介绍,从冕宁到西康的雅安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经凉山越西到汉源大树堡渡大渡河,此路有国民党重兵防堵;另一条从彝区通过,须走小道由大桥(地名)过拖乌抵石棉安顺场渡河。蒋介石根据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兼24军军长刘文辉的报告分析认为,红军断然不敢走后边这条招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险道,相信仅彝民的缠绕阻击就足以让红军难以顺利通过,故基本未予布防。
哪知刘伯承这个“四川通”,对川康地区尤其大小凉山地理、民俗并不陌生。他根据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决定佯攻越西隐真示假,偏借彝区北上。刘伯承与陈野苹会晤时,提出找一个会彝语又了解彝区情况的可靠向导,全程引导先遣部队穿越彝区。陈野苹与西康地下党领导人廖志高共商此事。经详细而慎重研究后,两人推荐了“彝汉通”陈志喜。陈志喜告诉刘伯承并出主意说,彝人很讲义气,只要做到同他们喝血酒交朋友,红军就可望顺利通过。他有办法把两位头领请来见面。刘伯承大喜。
彝海结望衡锣密肘
陈志喜果然很快把罗洪作一请来,在小堡村喇嘛庙里和刘伯承见了面。刘伯承与罗洪作一真诚相谈。陈志喜穿针引线,把握时机,很快使贾人按彝人习惯喂了鸡血酒。罗洪作一当场答应保证红军顺利通过自己地盘到达大侨地区。
罗洪作一说话算数,先遣部队果然一路顺利通过罗洪作一地盘到达大桥镇。是夜,刘伯承司令部就设在陈志喜家。陈妻徐宝珍亲自安排把大院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专门为刘伯承卧榻铺厚稻草和新铺单,还烧水让将军“烫脚”消除疲劳。
接着,陈志喜又连夜派人前往彝海边的白沙请小叶丹。因此前一些彝民在喇嘛房一带阻击过红军前卫连,造成前卫连伤亡,小叶丹有所顾虑,只派了管家沙马尔格子露面以打探虚实。陈志喜安慰管家:“红军不同于国民党军,绝对不进村寨不扰民,只借路北上打日本。前边那点小误会,红军司令官根本不在意,还想和小叶丹喝血酒结盟呢。”见管家半信半疑,陈志喜拍着胸口对管家说:“你回去给我干亲家说,红军如动他一根毫毛,陈某拿命相抵!”陈志喜在当地也是个“人物”,他的担保使小叶丹消除了顾虑。
陈志喜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于使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边进行了光耀史册的彝海结盟。接着,刘伯承盛邀小叶丹和罗洪作一到大桥,在陈志喜家设宴招待两位彝族头领。刘伯承、小叶丹、罗洪作一和陈志喜再次同喝了血酒,祝贺彝海结盟成功。
小叶丹亲自护送刘伯承走出大桥地区,经彝海到达喇嘛房。分别时刘伯承将自用的左轮手枪和10支快枪送给小叶丹,一再嘱托:“后面大部队还多,拜托兄弟一定费心把红军各部护送出彝区。”侠肝义胆的彝领拍胸道:“兄长所托事兄弟一定办到!”说完将自己的黑色坐骑送给刘伯承。事后,小叶丹再次下令,严禁部落袭扰红军,允许红军就地筹措粮秣物资。安全和供给得到充分保障的红军经7天7夜行军,士气高昂齐装满员地快速通过彝区直取康巴地区,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当,创造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长征乃至我军战史上蔚为壮观的经典战例。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