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曾家历史名人

曾家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02 22:44:37

⑴ 曾国藩的后代中有名的人物有哪些呢

曾国藩后裔中比较出名的有: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是曾国藩长子。官至兵部左侍郎。
曾纪鸿:1848-1881。是曾国藩次子。对数学颇有研究。
曾纪静:1841-?。字孟衡,曾国藩长女。她与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忧郁成疾,终身未及生育,晚景凄凉。
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且与家人和睦相处,虽未生育,但深得两个嫂子信任,继养两个女儿,其次女后来成为民国要人朱启钤的第一夫人。病逝于巴黎。
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曾国藩第三女。丈夫罗允吉(1846-1888,其父罗泽南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
曾纪纯:1846-1881。曾国藩第四女。她的丈夫郭依永(1845-1869,其父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英年早逝,结婚三年就成了寡妇,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35岁时就病亡。
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曾国藩幼女。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不仅年寿最高而且比四个姐姐命运要好。丈夫和儿子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三女婿张其煌系清光绪年间进士,民国初年曾任湖南军政府军事厅长。五女婿瞿宣颖系晚清重臣瞿鸿机之子。
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又名伋安,曾纪鸿长子。他是一位典型的世家贵公子,生活放荡无忌,但思想比较开明,不干涉儿女婚姻、信仰等自由。
曾广铭:曾纪泽第二子,幼殇。
曾广銮:1873-1920。字君和。曾纪泽第三子,承袭一等毅勇侯。
曾广阳:曾纪泽第四子,八岁时病亡。
曾广镕:1870-1929。字理初。曾纪鸿第三子。
曾广铨:1871-1930。字靖彝,曾纪泽嗣子,是曾纪鸿第四子。是一名翻译家,精通英、法、德及满文。
曾广钟:1875-1923。字君融。曾纪鸿第五子。
曾广璇:1860-1889。曾纪泽长女。丈夫李经馥,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第四子。
曾广珣:?-1899。曾纪泽次女。
曾广珊:曾纪鸿独生女。丈夫俞明颐,1904年前后担任过湖南学政。女儿俞大絪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另一儿子俞大维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国防部长。
曾宪植(1910-1989),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叶剑英元帅的夫人。

⑵ 曾氏宜兵金鹅池古镇的曾家从何儿来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中国历史曾出现许多曾姓名人,如春秋时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北宋文学家曾巩、晚清重臣曾国潘等。

主要来源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 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

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 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秦汉时,由于战乱等原因,曾姓从原本活动的山东、河南一带,迁移进入了河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等省。

曾宝之孙曾据,因避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县(治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庐陵则成为曾氏旺族中心,也是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曾据有二子:阐与玚(瑒)。曾阐的五世孙曾丞有三子:珪、旧、略。略居抚州南丰(今江西省广昌县东),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临川市西)房。曾阐的十世孙曾震忽避乱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南)为陆丰,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其十一世孙曾通则徙居交州(今广东省广州)。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频仍,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加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所以曾姓在此期间也大量进入南方诸省,其一支徙居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尚有几支分别迁居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南阳(今属河南省)、江夏(今湖北省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省)等地。从而在唐朝之前就已形成曾姓遍布中国,名人不断涌现,家族势力日渐壮大的局面,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姓之一。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宗族发展速度加快,扩张、播迁亦为时尚。唐末,曾姓有入迁福建者。至宋末,由于战乱,外族入侵,曾姓又几度迁移。元明清时期,曾姓已播迁于各地。


⑶ 古今中外名人的绰号

古今中外名人的绰号 沙漠之鼠 蒙哥马利战国武神 上杉谦信杀人魔王 希姆莱日本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 日本战国第一武将 武田信玄美浓之蝮 斋藤道三计算机之父 香农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的网络里,你就可以找到至少二百个文学形象或真实历史人物的外号、别名或绰号。这些名儿,有自取的,有别人骂的,有别人敬的,有大家共同感觉约定成俗的。还有些是官名、曾任过的职务:比如: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人人都有外号,而且宋江等还不止一个。而一些反而角色,也是有外号的,如擎天柱、镇关西、曾家三子。三国演义:刘备——刘皇叔、大耳儿;关羽——红脸汉、关二爷;张飞——环眼贼,吕布——三姓家奴西游记:孙悟空——行者、齐天大圣、猴哥儿、泼猴、猢狲儿、毛脸雷公嘴儿、和尚;猪八戒——呆子、天篷元帅、净坛使者、悟能红楼梦:贾宝玉——贾二爷、怡红公子;王熙凤——凤辣子、猴儿、林黛玉——颦儿、林妹妹 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的绰号,可以分几大类,你可以按这几个组合去搜索。 一、文坛大师:作者最爱给人起名,也爱给自己起名,也爱给同辈中人起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文学形象:中国古典著作人物、现当代民族解放运动作品人物、当代武侠小说人物。 三、各朝元勋和反动角色:如隋唐英雄传、如元末英雄、如北洋军阀等。 四、从第三条特别分列出农民起义的领袖:如瓦岗寨群雄、如元末明初群雄,如 四、民族解放运动英雄;附:水浒传英雄榜: 1 天魁星 呼保义 宋江 2 天罡星 玉麒麟 卢俊义 3 天机星 智多星 吴用 4 天闲星 入云龙 公孙胜 5 天勇星 大刀 关胜 6 天雄星 豹子头 林冲 7 天猛星 霹雳火 秦明 8 天威星 双鞭 呼延灼 9 天英星 小李广 花荣 10 天贵星 小旋风 柴进 11 天富星 扑天雕 李应 12 天满星 美髯公 朱仝 13 天孤星 花和尚 鲁智深 14 天伤星 行者 武松 15 天立星 双枪将 董平 16 天捷星 没羽箭 张清 17 天暗星 青面兽 杨志 18 天佑星 金枪手 徐宁 19 天空星 急先锋 索超 20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21 天异星 赤髪鬼 刘唐 22 天杀星 黑旋风 李逵 23 天微星 九纹龙 史进 24 天究星 没遮拦 穆弘 25 天退星 插翅虎 雷横 26 天寿星 混江龙 李俊 27 天剑星 立地太岁 阮小二 28 天平星 船火儿 张横 29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 天损星 浪里白跳 31 天败星 活阎罗 阮小七 32 天牢星 病关索 杨雄 33 天慧星 拼命三郎 石秀 34 天暴星 两头蛇 解珍 35 天哭星 双尾蝎 解宝 36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37 地魁星 神机军师 朱武 38 地煞星 镇三山 黄信 39 地勇星 病尉迟 孙立 40 地杰星 丑郡马 宣赞 41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42 地威星 百胜将 韩滔 43 地英星 天目将 彭玘 44 地奇星 圣水将 单廷圭 45 地猛星 神火将 魏定国 46 地文星 圣手书生 萧让 47 地正星 铁面孔目 裴宣 48 地辟星 摩云金翅 欧鹏 49 地阖星 火眼狻猊 邓飞 50 地强星 锦毛虎 燕顺 51 地暗星 锦豹子 杨林 52 地辅星 轰天雷 凌振 53 地会星 神算子 蒋敬 54 地佐星 小温侯 吕方 55 地佑星 赛仁贵 郭盛 56 地灵星 神医 安道全 57 地兽星 紫髯伯 皇甫端 58 地微星 矮脚虎 王英 59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60 地暴星 丧门神 鲍旭 61 地默星 混世魔王 樊瑞 62 地猖星 毛头星 孔明 63 地狂星 独火星 孔亮 64 地飞星 八臂哪吒 项充 65 地走星 飞天大圣 李衮 66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坚 67 地明星 铁笛仙 马麟 68 地进星 出洞蛟 童威 69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70 地满星 玉幡竿 孟康 71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72 地周星 跳涧虎 陈达 73 地隐星 白花蛇 杨春 74 地异星 白面郎君 郑天寿 75 地理星 九尾龟 陶宗旺 76 地俊星 铁扇子 宋清 77 地乐星 铁叫子 乐和 78 地捷星 花项虎 龚旺 79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孙 80 地镇星 小遮拦 穆春 81 地羁星 操刀鬼 曹正 82 地魔星 云里金刚 宋万 83 地妖星 摸着天 杜迁 84 地幽星 病大虫 薛永 85 地僻星 打虎将 李忠 86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87 地孤星 金钱豹子 汤隆 88 地全星 鬼脸儿 杜兴 89 地短星 出林龙 邹渊 90 地角星 独角龙 邹润 91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贵 92 地藏星 笑面虎 朱富 93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94 地平星 铁臂膊 蔡福 95 地损星 一枝花 蔡庆 96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97 地察星 青眼虎 李云 98 地恶星 没面目 焦挺 99 地丑星 石将军 石勇 100 地数星 小尉迟 孙新 101 地阴星 母大虫 顾大嫂 102 地刑星 菜园子 张青 103 地壮星 母夜叉 孙二娘 104 地劣星 活闪婆 王定六 105 地健星 险道神 郁保四 106 地耗星 白日鼠 白胜 107 地贼星 鼓上蚤 时迁 108 地狗星 金毛犬 段景住

⑷ 曾家家族史作文

可以写家族中的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500字,急!!!
(历史老师好BT,都没族谱你叫我写个P啊,我鬼知道家族历史谁发生了什么事,那些人早就死了....)急!!!!
多年来许多专业和业余的巴金研究者们为巴金家族历史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说法和观点与史实有出入。本文根据现在确实掌握的古籍材料,探讨商榷,力求准确,以免讹传。
一关于巴金的曾祖父(宗望公)李璠
巴金的曾祖父李璠生于四川,并非从浙江到四川的
巴金在《春蚕》一文中写道:“在成都正通顺街有我的老家,……就在这个老家里我几十年前读到一本《醉墨山房仅存稿》,那是我的曾祖李璠的遗著,他是作‘幕友’从浙江到四川的。”(《随想录·四十二》)
宗望公李璠的仕途确实起于幕僚,襄助四川南溪县令唐炯(见《醉墨山房仅存稿》中代序的《……李公宗望墓志》)。不过他生于四川,而并不是“从浙江到四川的”。在《醉墨山房仅存稿》的《先府君行略》中李璠写道:“嘉庆二十三年,先君(即李璠之父介庵公李文熙)至蜀。”这说明浙江嘉兴的这一支李氏家族辗转迁居到四川,始于这一年(1818年,戊寅)其父介庵公入蜀为官。同一文章中又有先君“积劳成疾,遂于 (道光)十九年三月初八日戌时卒于官”。而此时宗望公李璠“年十五,介庵公卒”(见《……李公宗望墓志》)。宗望公即介庵公之子李璠,这样推算宗望公李璠出生于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是在介庵公入川六年后生于四川的。巴金这篇文字是当时根据记忆写的,估计成文时《醉墨山房仅存稿》并不在手边。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 7月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巴金专集 (1)》中《巴金小传》中有:(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曾祖一代定居四川”,有着同样的错误。
李璠历署四川多县,并非只做了一任县官
徐开垒先生的《巴金传》(上**艺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提到“李镛的父亲李璠……做了一任县官”,其实宗望公李璠历署四川南溪、筠连、兴文、富顺等多县,并卒于定远县任上。徐伏钢先生的《巴金家族的祖脉》(又名《历史祠堂的帷幕……》,见诸于多种报刊和网站)把宗望公李璠“曾当过一任县官”的误说进一步发展成带有描写色彩的“后来虽熬了一任县官当”。
关于李璠的著作《醉墨山房仅存稿》
谭兴国先生的《走进巴金的世界》(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说:“巴金的曾祖父李璠对文学颇有研究,刻印过一部《醉墨山房诗话》。”田夫先生编著的《巴金的家和〈家〉》(上**艺出版社2005年2月版)也原封不动地抄录了这番话。宗望公李璠从来没有刻印过他自己的书。他的著述《醉墨山房仅存稿》是其子浣云公李镛在李璠去世三十多年后刻印的,共分两册,包括文稿、诗稿、诗话、公牍四种。巴金在《随想录·思路》中写道:“文徵明的词我还是在我曾祖李璠的《醉墨山房诗话》中第一次读到的”,这里《醉墨山房诗话》正是《醉墨山房仅存稿》上册的最后一部分,但是却被一些文章演绎为巴金“曾祖父珍藏的《醉墨山房诗话》”,进而在谭书和田书中成为“李璠……刻印过一部《醉墨山房诗话》”。夏琦先生在《文豪巴金的仁爱和幽默》(《新民晚报》2005年10月18日)中写道“巴老幼时曾在曾祖父藏书《醉墨山房诗话》中读到这首词(即文徵明的《满江红》)”,巴金曾祖父李璠在世时《醉墨山房仅存稿》并未刊印成书,更不可能是李璠自己的藏书。
尘尘著《泥土深情——巴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1月版)把李璠误为李番(第八页)。
二关于巴金的高祖父 (介庵公)李文熙
李文熙并非幕僚出身,亦非从浙江直接入川的
李辉、陈思和、李存光先生的《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收集了有关巴老生平的大量史料。书中写道“巴金的高祖李文熙(即介庵公,是巴金曾祖父李璠的父亲)作为‘幕友’从浙江到四川定居”。《醉墨山房仅存稿》中的《先府君行略》记录着介庵公李文熙是因为课徒有方,被学生家长感其恩“捐布政司照磨(清代部司府主管文书、照刷卷宗的从八品职官)一官报之。分发四川……”所以介庵公李文熙是宦游至四川而定居的。另外他从1786年去北京 (见《秋门草堂诗钞》——巴金伯高祖父秋门公李寅熙的著作),到1818年入四川,“颠倒京兆,奔驰南北”(《秋门草堂诗钞》)三十余年。“从浙江到四川定居”一说显然过于简化。徐开垒先生《巴金传》和李存光先生的《巴金传》(北京十月出版社1994年 12月版)也有“幕僚”的说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一期中《巴金与〈红楼梦〉》有“入蜀为幕”。估计这些都是从前面提到的宗望公李璠的仕途起于幕僚的误说而演化来的。
李文熙1786年赴北京投奔李寅熙
周立民先生力作《巴金手册》(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3月第一版)是巴金研究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几处涉及到家族史的有失准确,都在该书第一页中。“约在嘉庆早年李介庵随伯祖李秋门赴京”,秋门公李寅熙是介庵公李文熙的长兄,不是伯祖。李文熙是在1786年赴北京投奔李寅熙的,这是乾隆五十一(丙午)年(见《秋门草堂诗钞》)。“李介庵随李秋门赴京”一说来自《醉墨山房仅存稿》的《先府君行略》。宗望公李璠写道,其先君(李璠之父介庵公李文熙)“十七岁,先祖母去世,先君哀毁骨立。秋门公挚之入京”。李璠祖母去世时,秋门公李寅熙正在北京,“一恸几绝,(头左)瘤坟起如拳,呻吟卧榻,欲奔丧不果”(李文熙为《秋门草堂诗钞》所作之后记)。“挚之入京”实际上是秋门公李寅熙函召其四弟介庵公李文熙入京。
没有史料证明李文熙迁入或者落户成都
陈思和先生的《巴金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说“李氏家族由浙江嘉兴迁入成都是在(巴金)高祖李介庵的时代”。谭兴国先生的《走进巴金的世界》提到“大约在十八世纪初,(巴金)高祖李介庵做官入川,落户成都”。现有史料说明介庵公李文熙自1818年入四川后一直在州县做官,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介庵公李文熙迁入或者落户成都(府)。迁入或者落户成都(府)应当是李文熙身后之事了。
三关于巴金的祖父(浣云公)李镛
李镛有六子三女,其中一子早夭
关于浣云公李镛有几个子女,众说纷纭,有“五子一女”、“五子三女”、“六子一女”、“六子三女”等不一。徐开垒先生的《巴金传》中有一段相对比较准确的说法:“(李镛的原配继配)两位夫人为李镛生下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子二女早年夭亡。李镛在前两个夫人谢世后,又讨了两个姨太太,为他带来一个足以做他的孙子的第六个儿子。”“六子三女”的说法是正确的。唯其“早夭”定义不明。若以未成年(即满十八岁)而亡故作为标准,则只有一子可算早夭。陈思和先生的《巴金图传》说:“李镛有两房妻室,生了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子二女早年夭亡,后来又娶了两个姨太太。”这里除了“早夭”前面已经说明外,李镛六个儿子中的幼子是姨太太之一所生。另外“有两房妻室”的说法,不如“先后有两房妻室”准确。
《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中还有道:(巴金)“祖父李镛(号皖云),也做过官,后闲居在家,为大家庭的家长,有五子一女 (子: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道沛、李道鸿;女:李道沆)。”其中“皖云”应为“浣云”,“道沆”应为“道沅”。如果此处说的是李镛的成年子女的话,则遗漏了另外两个女儿,她们是二女儿(名已佚)和小女儿李道漪。李道漪的《霞绮楼仅存稿》被收入李镛及其妻女的《李氏诗词四种》。谭兴国著《巴金的生平和创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3月版)还把李镛之名错为李金镛。此书还说(李镛的)“晚年,一心想的是‘五世同堂’”。“五世同堂”当时在李氏家族是不可能的。李镛晚年的心愿是“四世同堂”,并得到实现。
陈思和先生在2004年12月17日“走进巴金”系列文化演讲第三讲“《家》的解读”(后整理收入《巴老和一个世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中说“……巴金的祖父是个非常开明非常有眼光的人。……他有几个儿子,老大就是巴金的父亲,曾做过县官;老二死了,老三老四都被送到日本去学习法律,……”这大概是演讲者的即兴发挥。到日本去学习法律的正是老二李道溥和老三李道洋。事实上,而且无论是巴金祖父浣云公李镛的子女,还是巴金高祖父介庵公李文熙以下的大排行,都不存在“老二死了”的史实。
另外关于李道溥,唐金海和张晓云所著《巴金的一个世纪》(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说:(巴金的)“二叔李道溥,……娶妻刘世。”其实刘氏是继配,原配为吴氏。还有:“五叔李道沛,……娶妻固氏。”固氏为周氏所误。《巴金的一个世纪》对李镛子女介绍的顺序为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道沅、李道沛、李道鸿,使人认为他(她)们的排行顺序也是这样。唐金海和张晓云所著《巴金年谱》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在介绍巴金的父亲、二叔、三叔、五叔、六叔时,则更明确写明“大姑妈李道沅,排行第四”。其实除了前面说过的遗漏外,李家男女是分开排行的。不能因为四叔李道瀛早夭,就把大姑妈李道沅指定为第四。这本《巴金年谱》还说,(李镛)“娶妻汤氏,续弦濮氏,妾曾姨太;共生六子一女”,其中“六子一女”已在其所著新年谱《巴金的一个世纪》中改正为“六子三女”,但是李镛之姨太黄氏则被两书遗漏。
由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撰的《百年沧桑——成都商会历史沿革》第十五页说 (四川首任劝业道周孝怀)“委任他(樊孔周)和李道江(巴金之父)筹集资金,创办社会所需要的新兴事业”;第二十七页上说 (成都)“总商会为适应潮流,也成立了‘宪政研究所’,聘倪天来、李道江(巴金父亲)、陶思曾为义务讲师,讲解宪法”。巴金的父亲是李道河;李道江是巴金的二堂伯。

⑸ 湘军的主要人物

湘军在与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军作战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 湘军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由湘军发展到淮军的人物) 人物 相关介绍 曾国藩 湘军统领,建立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主导洋务运动。 曾国荃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国藩的九弟,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 曾国葆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国华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 李鸿章 晚清重臣,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并创立淮军。 江忠源 晚清湘军初期统帅。 江忠济 清朝将领,江忠源之弟,湘军建立初期主要人物。 胡林翼 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左宗棠 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复新疆。 郭嵩焘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 杨岳斌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 彭玉麟 湘军长江水师将领。 刘长佑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晚清朝廷重臣。 李续宜 清末湘军将领,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弟,官至安徽巡抚。 李续宾 湘军主要将领,骁勇善战,精通骑射。 刘蓉 桐城派古文家。 刘坤一 湘军宿将,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 程学启 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投降湘军,1861年底编入淮军。 丁汝昌 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底编入淮军,曾指挥黄海海战。 蒋益沣 湘军主要将领,罗泽南的门生。 刘檡昭 湘军主要将领。 刘锦棠 投入叔父所在的湘军,获得了“法福灵阿巴图鲁” 的称号。 罗泽南 湘军创始人之一,理学家。 王錱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开华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在台湾抗击法国侵略者。 塔齐布 清朝湘军将领之一,满洲镶黄旗人。 除了曾国藩外,还有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
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被史学界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亦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李鸿章之说。 (晚清四大名臣图册参考资料来源: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湘军主要人物相册参考资料: )

⑹ 曾家现代著名人物

曾庆红:男,江西吉安人,曾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版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权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曾仕强,1934年生,祖籍福建漳州人,曾历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曾荫权,2005年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第二次当选特首,任期延至2012年届满。
曾俊华,1951年生,祖籍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于1982年加入香港特区政府2007年6月曾俊华被任命为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并在2012年6月获得连任。
曾伟雄,1958年生,于1978年1月投身警队,任职督察。2012年6月,被任命为香港警务处处长。
曾德成,1949年5月生,籍贯广东顺德,于1998年起出任香港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 2007年7月,出任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一职,并于2012年6月再次被任命为民政事务局局长。

⑺ 请问“曾”姓的祖先是谁祖籍在哪

曾姓
一、姓氏源流

曾姓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

二、迁徙分布

曾氏出自山东,孔门著名弟子曾参就是山东人。曾子之后曾子方于西汉时家于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项家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人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王莽之乱时,曾据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曾氏为台湾第16大姓,在全国大姓中排第38位。

三、历史名人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
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
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
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
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
“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
作。

曾国藩: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
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后病死于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纪泽:字颉刚,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时事,博览群籍,通西文,好西
学。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后袭侯爵。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驻英、法公
使,1880年兼充驻俄公使。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1885年任海军衙门帮办,
旋为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
张“强兵”优先于“富国”。有《曾惠敏公遗集》。

曾国荃:曾国藩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自。1856年起与太平天国军作战,1862
年进围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受封为一等伯爵。1866年任
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1875年又被提用,历任陕西、山西
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

⑻ 谁知道曾家的历史,是不是全球姓曾的都是一家人,辈分的排列

中国曾氏历史文化名人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 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曾鲁:明朝时新淦人,自幼好学,博学古今,以文字闻名于时,后官拜礼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礼》流传于世。
曾琼:今福建甫田人,明代杰出的画家,其人擅画人像,号称“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画法曾风行一时,弟子众多且出众,被时人称为“波臣派”。
曾铣:明江苏省江都人,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山东、山西,进兵部侍郎。
曾生:原名曾振声,广东省深圳坪山镇石灰陂人。曾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员生工反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抗日联合会主席团主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后参加游击队转入部队。抗战时期,历任香港海员工委书记、工会组织部部长,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广东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东江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党委副书记兼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华南军区副参谋长,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中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曾生回忆录》一书。
曾文迪:后梁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曾致尧,字正臣(950-1007),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曾巩、曾布祖父,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是北宋以来南丰第一个进士。先后任过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著作佐郎、两浙和京西转运使;当过寿、泰、泉、苏、扬、鄂等州知州。官至礼部郎中,后改任吏部郎中。曾致尧为官期间,减免民间苛捐杂税,体察百姓疾苦,所到之处,颇有政声。在寿州当知州离任时,寿州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几天不能成行,后以单骑带二卒,才悄悄地离开了寿州。曾致尧性格刚直,敢于揭人之过,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所作所为多行不法,别人不敢言,致尧则进行弹劾,魏庠被罢了官,致尧常因奏章言辞激烈,得罪不少权臣,因而屡遭降职或调任。卒后赠谏议大夫、太子太师,封密国公。致尧一生著述甚多,有《仙凫羽翼》30卷、《广中台纪》80卷、《清边前要》30卷、《西陲要纪》10卷、《直言集》10卷、《为臣要纪》3卷,共达176卷(篇)之多。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北宋名相。泉州晋江(今福建省)人,其人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曾主编过《武经总要》。

⑼ 四川省中江县玉兴镇曾家历史

玉兴这边姓曾的比较少吧。如果有应该是在卷洞那个方向。

⑽ 曾家岩的历史

1938年冬,中共代抄表团由武汉迁至重庆。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下曾家岩50号一楼和三楼,作为个人起居和办公地点。左侧49号为重庆市警察局,右侧51号为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戴笠寓所。 1938年-1945年,曾家岩50号是外界了解和接触中共的重要场所。 1939年5月4日,曾家岩50号毁于日机轰炸。后重建。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于一楼会议室举行过记者会,接触中外各界人士。 1947年3月,共产党与国民党决裂,曾家岩50号被当局查封,在渝的中共人员全部迁至延安。

阅读全文

与曾家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