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我和历史人物对话

我和历史人物对话

发布时间:2021-02-02 21:20:10

1. 与历史人物对话的作文(要有对话! 要是文人)

“我们愿意为振兴中华而效劳!”
夜,静悄悄的,一丝声音也没有。月亮,明亮亮的,挂在树梢上。平日里常见的调皮的星星一夜之间似乎都变得腼腆,躲在了层层云朵的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上海博物馆内。
晚上,很少再有人会来博物馆,我也不知怎么的,会在博物馆里,我走进“周秦汉唐文明展”的一号展览厅,一眼就瞧见了玻璃窗里的几个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其中有文官、武官,还有一匹老马。我正想仔细地看看清楚,不料,那陈列的十个兵马俑突然发出了声音,我赶紧躲在了一堵墙的后面,想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最先说话的是三号兵马俑,这是一匹马,他清了清嗓子,开口了:“咳,咳,唉,我是一匹老马了,自秦始皇下令建秦始皇陵之后,不知死了多少农民,还赔上了多少条无辜的性命,才把我们给造出来。咳。”我很惊奇,兵马俑居然会说话。秦始皇的确是个残忍的皇帝,但也为封建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功过对半吧。继续听吧,我暗暗地对自己说。
老马的话还没说完,站在他旁边的一号文官接着开口了,不知是不是从文官的原因,说话文邹邹的:“唉,莫要抱怨。秦始皇何许人也?他乃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世世代代传颂他。”说完就叹了口气。是啊,我心里暗暗的赞同。
“老兄为何叹气?”站在一号文官左边的二号问道,心中甚是纳闷。
“我知道。”未等一号开口,站在他们正中央的老四抢先一步回答了,“我们几个原本好好的,埋在陕西的土地底下,与世隔绝。谁知两个农民在挖井时发现了我们,人们就陆续挖出兵马俑。虽说让我们重见了天日,但是也让我们原本华丽的衣服变得一团糟,有的兄弟甚至缺胳膊少腿,还不如呆在地下的好。”四号说着,却一动也不动。本来嘛,他们就是兵马俑啊。听到这里,我也为这些兵马俑而感到不值,为人们感到羞愧。
“是啊,唉,人们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损坏了我们的容貌,还将我们陈列在这里,这些灯光都使我们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更严重的事,有些游客明明看到了门口的标志——‘不准摄影’,却还是拿着照相机、手机、或是数码相机对着我们乱拍一通,文物怎么能拍照呢!”五号武官似乎对人类的行为很不满。难道在这些兵马俑的眼中,人类就是如此的不讲道理?唉,原本神态从容的步行仪仗、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出了土就没有原来那么夺人眼球了。这难道都是人类的错?是人类没有保护好文物?
我刚想开口反驳,六号就开始说话了,虽然是一届武官,但说话也挺有道理,可谓文武双全啊:“话也不能这么说呀。几千年前,秦始皇只是为了陪葬,贪图荣华富贵,才派几千名农民、工人凿了这么几个巨大的兵马俑坑,造了我们。在尔后的几千年中,人们一如既往的生活,并没有发现我们的‘藏身之处’。如今……”“如今有人发现了我们,并且考古学家因为我们,对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是我们的荣幸。”二号接下了六号的话茬,继续说了下去,“况且中华的振兴需要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应该愿意为振兴中华而效劳!”
“对!我们愿意为振兴中华而效劳!”全体的兵马俑异口同声地说道。声音回荡在天外。霎那间一切变得好静,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
我忽然惊醒,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还躺在床上,四周的一切都不曾变化,那还是我的家。原来,会说话的兵马俑,那只是一个梦。人类挖开兵马俑坑,揭开了历史的谜底,让我们对了解历史有了更多的方法——参观博物馆。周秦汉唐的文明不只是历史,还可能演变成为来,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这个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记得当初周恩来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么我们,就要为中华振兴而奋斗。那个梦我已经隐隐约约有些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一句:“我们愿意为振兴中华而效劳!”那是兵马俑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们应该说的、应该做的。

2. 急!求 我与某某著名历史人物的对话 作文!

我虽很想和每个水浒英雄都说两句,但水浒英雄众多,我只好和几个代表人物讲两句了。

我想对宋江说:“你确是一个有统治才能的人,是一个精明能干的领袖,一个有本事的好汉,你一手使梁山水泊兴盛,但也因你所谓的忠,接受招安,才酿成一场悲剧。或许,在你那个年代,忠字确实很重要,但因你,多少人白白死去,可你呢,只是叹两句,后来皇帝赐你毒酒,你不反抗就算了,你竟因怕李逵造反,拉他同死,你就是这样对待朋友的吗?”

我想对林冲说:“你可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好汉,可你的忍耐是不是太有限度了,高衙内三番四次调戏你妻子,你忍了;你中了高俅圈套,被发配沧州,你也忍了;野猪林差一点丧命,你还是忍了,直到高俅父子要把你活活烧死,你才上了梁山,王伦拒你于千里之外,百般为难,你还在忍,直到逼不得以才火并王伦,这或是你的优点,但这也使你的妻子无辜死去,而且你直到最后也没有杀了高俅为妻报仇,你真是英雄吗?”

我想对李逵说:“你为对宋江的朋友之义,劫法场,你为对母亲之孝,一举杀四虎,你确是一个英雄,你听说要招安不仅大吵大闹,还把圣旨扯个粉碎,可你为了宋江,还是去了,后来,宋江给你喝毒酒,你不但不怨恨,还要求和宋江合葬,这就算是讲义气吗,你怎么把自己的命看得那么轻贱呢?”

我想对武松说:“你是水浒好还中我最敬佩的一个,景阳岗打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确是个令人叹服的好汉。”

我想对邑三娘说:“你是水浒三女将中最有本事的一个,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工夫了得,可谓才貌双绝,可你只因宋江一句话,就嫁给了王矮虎,真让人感到悲哀。但你仍是一个女中豪杰,毕竟在你那个年代,能做到你那样的不多。

水浒英雄创造了一个千古的传奇,每一个英雄的姓名都永留人间,然而,他们的结局是悲惨的,我在敬佩他们的同时,也不禁为他们惋惜。

3. 我和历史人物聊天600字作文

我与刘备聊天

我早上上完课,中午回到家以后,我赶紧吃完饭,慢慢悠悠的来到床边,我扑通一下倒在了床上,我一下就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自己在一个帐篷里,过了一会,我听见了许多的马蹄声,我一出帐篷我惊讶的说:“牛牛牛,刘刘刘,刘备!”刘备看着我说:“你怎么知道我叫了刘备?”我心想:如果我说我是未来的人,他一定不会信,说不定他会斩了我,我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为好。我说:“我是听妈妈说的。”刘备说:“哦,看来我还是挺有名的嘛,哈哈哈哈······。”“诶对了,你是怎么来的?”刘备问,“我也不到啊,我记得我是玩累了在草坪上睡着了,醒来就在这里了。”我答道,一个卫兵进来说:“报告!是我把她带过来的,我在巡查的时候我看见敌国的人马要攻过来了,正要回来的时候看见了她,我就把她带过来了。”“哦原来是这样,好!你叫什么名字?”刘备问,我说:“我姓张,名雯尧。”“好张雯尧,你以后就是我们的侦察兵了。”“啊啊,不会吧!”我大喊着,我心想:我不要啊,我不要啊,我真想从这噩梦里逃出来,我这一生就要这样啊,诶对了,我开问他一点问题啊,他要是打不出来我就不接受,打出来我就没招了。“哎!”我叹了一口气说:“刘备,我给你出几个问题,你要是答对了,我就接受,要是打错了······我就不接受。”“好!你问吧”刘备说,我说:“你和张飞还有关羽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 和张飞是在看榜文时认识的,之后刘备和张飞到酒店里喝酒,关羽在店门口,进了店坐下叫伙计上酒,刘备看到,过去和关羽说话,就认识了关羽,后来一起到了张飞家议事,再就在张飞家桃园结拜。” 刘备说,我刚要说话的时候,我听见了奶奶的声音,我猛地一睁眼,原来是场梦······

4. 我与古人对话200字

与孔明对话

不好意思,后辈打扰了,有些话藏在心里,积压多时,不吐不快。在这里,您就先耐着性子听后辈发表一下愚见吧。
千古江山,多少风流人物,唯独是您,让我敬佩至深,感受至深。论才智,古今无人能敌;论口才,天下数一数二;论功劳,能与您相媲美的少之又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短短十字,便已将您的过人之处摆在了一个显赫的位置。
我也明白,自古多少才子,喜欢过些与世无争的生活,独个儿感受万物的气息,这样的生活,自给自足,也够让人神往的。想当年,蜀主三顾茅庐,久立风雪中,为求能得到您的相助。怀着感恩的心,您身上的坚冰融化了,决心帮蜀主一把,等一统天下后再隐居。
“势分三足鼎”,使您才华毕露,声名鹊起。曹操便有使你“转会”的冲动。幸好您未卜先知,早把家人安置好,免了麻烦。大概天下间就有不少嫉才的人,您的出现让三国里的众多谋士患上“红眼病”,这种疾病在您的有生之年里,一直风行。天下两大谋士,除了您卧龙以外,还有凤雏庞统。有了你们的相助,一统天下的希望亮了一片署光。但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庞统的小心眼让您头痛不已。您尽量迁就,用您的宽广胸怀去包容他。宰相肚里能撑船,您当这个宰相也是游刃有余的。
看来大自然里存在一条不变的规律——好人总是早死。面对曰益冷清的蜀宫,您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怀着一种“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责任感,您又操起了统一的大旗。统一南方的过程中,您排除万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壮举至今无人能及。可是,您未免太心软了一点。蜀主也知,自己“生儿不像贤”,临终前嘱咐您在迫不得已之时抛开阿斗,让您去掌权。您认为这样做有失君臣礼节,有谋朝篡位之嫌,始终,您安守本分, 就算后主误听谗言,错传命令差点让您送了命,您也只默默忍受。
街亭失守,您知道大势已去,挥泪斩马谡,体现了您的赏罚分明。
历史已过去千年了,您不要再不停地吟那两句“可怜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而不瞑目,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杜甫赞美您说“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运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听到这些,您也该感到安慰吧。是时候松口气歇歇了。

5. 我穿越和历史人物对话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这次主编派我去采访周瑜。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天堂快车,终于见到了三国帅哥,周瑜。
我;“周将军,你好,我知道你是东吴重臣,但是对你的死因,大家颇有微辞,有的说你,是中毒箭而死,有的说是你小心眼被诸葛亮气死的。你觉得自己心真的很小吗,杀诸葛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瑜曰:“非也,初,我欲杀亮,不想亮逃之,杀亮,是为东吴考虑,亮颇有智,恐日后成为东吴之患,虑之为东吴之利,杀一亮而安东吴,无宁受千古骂名。有亮在,东吴休矣,无虽卒,不甘心!’
我:“有道理,诸葛亮智慧过人,是该杀。我有一疑问,当初曹操招降东吴,许以重利,为何不就此投了曹操,安享富贵呢?”
瑜曰:“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初,荆州牧刘琮降他,操背信弃义,将他囚于汉庭。吾主三世江东,盖世英豪,岂能降他,若降他,怎对得起父兄,不可谓孝!如吾主降,不可谓忠!吾应庶竭鴽钝,铲奸除恶,吾必定结蜀抗曹,是有赤壁之战。”
我:“周将军,你深谋远虑,我很敬佩,那你为何在要死时推荐鲁肃为都督呢,管理东吴,君何虑?
瑜曰:“鲁肃素忠义,且性淑均,跷畅军事,智德过人,待人和善。故为都督。”
我:“将军之忠义,对主公尽心尽力,对将才唯才是举,看来人间对你的偏见要改改了。”
拜别周瑜后,我回到人间。数日后,历史天堂报发表一篇《忠义公瑾》这篇文章平反了周瑜小肚鸡肠的事。从此,再也没人说周瑜小心眼。人们动的了’即生瑜何生亮”得真正含义。在我心中,周公瑾永远是那在酒席上下破蒋干胆的英雄。

6. 求“我和史记人物对话”为话题作文

参考资料: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①,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
①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另外,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那就是“好奇”,就是喜爱非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司马迁非常清楚地知道: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他常常用比较的方法,表现他的这种看法。如《苏秦列传》写才能杰出的苏秦被人刺死,他的平庸的弟弟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写主父偃锋芒毕露而遭到灭族,公孙弘深衷厚貌却安享富贵尊荣……。但司马迁绝不赞美平庸、苟且、委琐的人生。《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竟用了一二千字,作为历史记载,可以说毫无必要;作为文学作品,却有一种淋漓酣畅的效果。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在这种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他告诉人们: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我们从中看到汉武帝时代的文化中那种壮烈的人生精神,为之感叹再三。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如日本近代学者斋滕正谦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譬如读过张良的传,我们很难忘记他的“如妇人好女”的相貌。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生活细节的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这在一般历史著作中出现很少,在《史记》中却相当多。《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单纯从史学角度来看,这种细琐小事是毫无价值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又如张汤儿时劾鼠如老吏,刘邦微时的豪放无赖,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等,都是由细琐的事件呈现人物的性格,避免抽象的人物评述。自然,在这种描写中,难免有传说和虚构的成分。
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也为《史记》所注重,有许多优秀的例子。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韩安国下狱为狱卒所辱,他以“死灰岂不复然”威胁狱卒,狱卒大言不惭地说:“然即溺(尿)之!”活现出小人物在可以欺凌大人物时不顾一切的粗野和痛快。《陈涉世家》写陈胜称王后,旧日种田时的伙伴见了他的宫殿,惊叹说“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用了乡间的土语,表现说话人的质朴鲁莽,也是非常生动逼真的。
前已提及,戏剧性的场景,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如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同样的例子,还有荆轲刺秦、钜鹿之战、窦婴宴田豳等等。司马迁是喜欢把人物放在这样的场景中来表现的。
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抄录。《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7. 历史人物精彩对话

与历史人物对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着无数明星,这些明星,便是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对话历史人物,能得到很多关于理想的启示。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历史人物对话,便告诉我们实现理想,首先要勇敢地在挫折面前站起来,永不言弃。春秋战国,是什么支撑越王勾践忍受夫差侮辱,让他挨过那难熬的十年,得以报仇雪耻?楚汉争霸,刘邦惨败于彭城之战,又是什么让他走出失败的阴影,摆脱痛苦的挣扎,重拾信心,赢得最终的胜利?他们回答我,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越在失败面前,就越不服输的力量。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挫折面前我们怎能效仿项羽轻言放弃呢?这些历史人物告诉我,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这种心灵上强大的力量,能够支撑你逆流而上,愈挫愈勇!
“百学须先立志。”对话历史人物,告诉我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试问,周恩来为何有无穷的动力,支持他在乱世之中不懈学习?试问,在革命起义屡战屡败之时,为何孙中山能屡败屡战,从不放弃?周恩来告诉我,正是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促使他坚定地朝目标走去。孙中山告诉我,正是由于自己要拯救旧中国的明确目标支撑着他,才使他永不被击倒。这些历史人物告诉我,树立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前提,只有拥有远大理想,才有创造奇迹,书写辉煌的可能。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与历史人物对话,能激励我执着地追求理想。“秋风秋雨愁煞人”,鉴湖女侠,是什么让你毫不犹豫地留在革命前线,甘愿为此献出生命?“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林觉民,是什么力量,能让你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他们给我的答案,便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革命是他们的理想,让她断然“轩亭洒碧血”,让他虽泪珠与笔墨齐下,但还是从容就义。与历史人物对话,让我隔着时空也感受到他们对于理想炽热的追求,感同身受,血液中也同样流淌着追求理想的热情,促使我奋勇向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历史人物对话,让我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永不言弃,让我勇敢地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拥有热情与力量,执着地追逐理想。与他们对话,不断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

与历史人物对话
与历史人物对话
我有一个愿望,它跟随我有七八年了,而且从来就没变过,那就是和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对话。
我知道这个愿望是基本上办不到的,但我依然保留着这个愿望,直到我有一天看完《中国历史通史》后。我疲惫得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的想要睡一觉,这时已然是深夜了,万籁俱寂中我隐隐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掀起了被,一起身穿上了衣服,站起来后四下寻找起来,那个声音是来自阳台的方向,我好奇地走了过去。我离阳台越近,越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我刚想转身回到我的卧室,但身体却像不受控制一样,两条腿带着我的身体径直奔向了阳台。我的双手打开了阳台的门,仰望天空好像有一颗星在不停召唤我,我的冷汗直冒,深夜的冷风一吹好像被冻住了一样。我想要叫,但是我的喉咙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我的双腿竟然一弹跳了起来,我从来就没跳过这么高。我的身体一跃出了阳台,在空中转了两个圈后,直线的向下坠落。我的心脏剧烈的跳动,我感觉冷风迎面打来,像刀子在割一样。我即使再没常识,但我一百七八十斤的体重,从二十三楼跳下来,不摔成肉泥才怪。我心里的恐惧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虽然看过不少怪诞的小说,但这种事情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换了是谁都接受不了。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身体好像忽然变轻了,冷风一吹我竟飞向了那颗星星。我的思维被这种非正常的现象所扰乱了,我的眼前呈现出各种诡异的图像,这时刚才那个呼唤我的声音再次在我耳边响起:“张继锟,今天我就让你的愿望成真,现在我赐予你穿越时空地能力,当你心中默念时空之神带我到我想去的时空吧!你就可以到达你想要的时空,但如果你一旦回到现代后,就会失去这能力。记好了,我现在就把你发到春秋战国时期去。”我的思绪一阵混乱,但真实的现实却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考虑,只见眼前一花,我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我惊奇的发现:我临时套上的运动服,已经变成一件古代的衣服;我的身体不但没有任何损伤,反而变得比以前灵活多了。我大步跑了几步,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人和我撞了一个满怀,我连忙道歉对方说:“此皆吾之过也,非君之过。”我一听,转念一想:这下可好,我在古代可要出丑了,我的文言文虽然看了不少书,但在春秋战国里用,那不是“孔夫子面前卖文,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吗?我连忙按着礼仪老师教过的古代行礼礼节,对着那人作了个揖,说到:“未知兄台,高兴大名。此处为何地?”那人回答道:“吾乃秦国安国君之子异人是也,此地即是赵国。”我又是一愣,异人?赢楚?秦始皇嬴政他爹?有没搞错?我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暴政,立即下定了一个决心,我说:“异人兄台,子今后如若位极富贵,断然不可以娶那个帮你之人的妾室。子此时断然不能理解,只希望子切勿忘记我说的话。”说完心中默念“空间之神带我到东汉末年吧!”,没过几秒钟,我就感觉又是眼前一花,身上又换了一件衣服。我四处望了一阵,发现了一个茅庐,我快步飞奔起来,要知道我的体育成绩中最不好的就是耐力类跑步了,这次跑到那茅庐前竟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疲惫。我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一个书童伸出头来,嘟嘟囔囔的说:“真有意思,刚才那三个将军第三次来才见到我家先生,这回又有人来了。”我转念一想:这次肯定是刘备第三次来见诸葛亮,要不然哪来的三个将军三次来见阿!我对那书童说:“我叫张继锟,今日特来求见诸葛先生。”那书童说:“我家先生正好在家,请进来吧!”我跟着他进了院子,只见院中间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虎目豹眼,满脸扎须;另一个面如红枣,长须直垂到胸前。我上前对二人一抱拳,说道:“两位将军想来就是张翼德和关云长将军吧!在下张继锟,今日特来与刘皇叔和卧龙先生一谈。”张飞一抱拳,转身不理我了。关羽向前走了两步,一抱拳之后和我谈了一会。我转身步向刘备,这时诸葛亮已然要起身了,诸葛亮刚刚念了一句“大梦谁先觉” ,我立即接道:“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先生,有俗客来也。”诸葛亮“嗖”的一下站了起来,冲着我走来。刘备此时也站了起来,对诸葛亮作了一揖,诸葛亮草草的回了一个揖后,对我问道:“不知尊驾何人?为何竟预先知晓我所欲吟之诗?”我笑着回答道:“诸葛先生,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吟诗作对亦不能行文房之墨。但只有一点,我敢担保无人可及,那便是预测未来。今日我到此,只是为了告诉尊驾几件事。”之后,我就将之后天下必然三分的情况说了。我又告诫诸葛亮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日后不可派关羽镇守荆州;第二件,不可重用马谡;第三件,劝诫刘备夺取蜀之前,找一名刺客刺杀张任,且必须骑一匹普通马。诸葛亮再想说些什么,我就说:“诸葛先生,您的命太短了,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别让自己太操劳,这样的话你或许还能活过55岁。”我又问了关羽、张飞、刘备和诸葛亮一些其它问题,我刚想再去一趟宋朝。可是感觉身体在剧烈的晃动,一个异常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起来,起来。到点了该吃饭了。”我艰难的睁开了眼睛,刺眼的阳光直直的透过窗子照在我的脸上,妈妈正站在旁边看着我呢,原来是个梦!我就说想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在我身上的吗,但是在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不知道我何时能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让我和所有我想了解的历史人物促膝长谈一番。我只希望我的愿望能够有一天实现,这样的话也不枉这个梦了!

8. 写一段我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对话 300字

下面这一段不是很典型,但你可以稍微改一下形式,如中间张学良的事件你可以改成场面描写等,然后再加上一点你的认识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假设没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话,中国的历史肯定要改写。
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联系的。现在网络上可以看出前苏联当年国内的统治是一种红色专制,中国,现在没有当年苏联那么专制,也免不了对当年的历史有所隐瞒和修改。所以,我更愿意避开教科书里那些主观的判断性的结论性的语句。网络给了我们更多接触历史的道路。我更愿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忆录。
首先,我不把张学良当成教科书中的“大英雄”来看待。俗话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他出身军阀家庭(而且是由土匪发展起来的军阀家庭)尽管后来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让他身上有他父亲-张作霖的土匪气息。这在他后来的作为中有所体现。军事将领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论,至少能先说出来,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应该说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张学良能带领他的东北兵,并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缘故,他在东北军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龄叛变中,士兵见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后几乎放弃作战;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后西安东北军暴起,酿成二二事件。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军队,都是愿意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话,军队是回服从他的。
从东北易帜开始说起,历史书上说这是张学良系国仇家恨于一身,为民族大义而为。当时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吗?军阀,近代中国军阀混战,为的是什么,无非是底盘和权利。当时,身后,日本在虎视眈眈;正面,蒋介石的军队—这支披着国民革命军的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的军队,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亲刚刚去世,自己还没有完全能控制的情况下,易帜,应该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即使张学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样把东北军指挥好,这支由生性剽悍的东北人百战而出的军队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对方却主动要求易帜,他当然高兴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条件也就答应下来。
当然,就算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也依然不能磨灭张学良的历史功绩,他选择了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投降到当时实力远超过蒋介石的日本,扰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可以想象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这里也能隐约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军阀,但是我不卖国。什么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汉奸。
然后是中原会战的时候,领兵入关,在黑云压城,千钧一发的时候援助了蒋介石,帮蒋介石这个大军阀打败了其他军阀,成为形式上的领袖。在国内,阎西山,李宗仁,白崇喜哪个都是在军事和影响上都不弱。不能平起平坐,独霸一方,各自为政倒是没问题的。蒋介石在大陆,可以说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中国。直到到了台湾,才算是真正的成了国民党的绝对领袖。
正是这次出兵相助,使蒋介石和张学良做了结拜兄弟,(但是蒋介石从来没好好对待过他的兄弟。李宗仁,冯玉祥也受过这个待遇。结果最后结果都不怎么样,甚至比张学良还惨。)恐怕也使蒋介石看到东北军的厉害,觉察出这是个威胁。心里恐怕已经有了找个机会灭了你的想法了。
九一八,不抵抗,放弃东北退回关内。教科书上一直在说,是蒋介石给他的命令。张学良当时是背黑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结果后来人家说了,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发的,不关老蒋的事。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为了什么,就是做侵略中国的先锋部队的,人家的装备是什么,东北军的装备是什么,有人说东北军装备比关东军还好,稍微懂军事的都知道这是瞎说。当时日本的战斗机连美国都打不了,更别说东北军里那几架一战风格的飞机了。刚才说了,张学良是个爱国的军阀,军阀最看中的是什么,军队啊,抵抗,光让我抵抗,军队打完了我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啦。这个,当时的张学良应该还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他也错误的认为,日本不过是在找事,之前也发生过别的事嘛;他还期望国联能从中调停。这些让他做出错误的决定也没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再说,当时东北军多少人,几天撤回关内?没有提前的准备能这么快?

9. 对话历史人物

对话历史人物——陆游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个优秀的才华横溢、真知卓见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如璀璨的群星,映射出一个历史阶段的辉煌与衰落,一个时代的荣光、辛酸与耻辱。在这些“群星”当中,陆游可谓是其中闪亮的一颗。作为南宋的一名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陆游(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于一个富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年幼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使陆游从小就饱尝了颠沛流离的极大痛苦。宋代王朝覆灭的耻辱,正像他在《感兴》一诗中写的那样,“少小遇丧乱”,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急切忧虑。家庭氛围的熏陶,社会环境的影响,极大地刺痛了诗人的心,使陆游在幼小的心灵中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写书”的志向。 陆游自幼聪慧好学,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曾在《解嘲》一诗中这样写道:“我生学语即枕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为了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夜读兵书”,晨练舞剑。他曾求教于当时著名爱国志士曾几,在曾几的指教和影响下,更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陆游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而他又生活在那个金人入侵,宋王朝大好河山四分五裂的特殊年代,当时的环境决定了他的诗歌的主旋律就是反映民族矛盾,渴望万里从军,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的诗有着浓重的时代气息,慷慨悲壮,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始终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全面地反映了南宋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面貌。陆游的平生抱负不仅仅只是一个闭门忧国忧民的“读书人”,他还一直向往着“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的前期诗中,始终洋溢着那种“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献身精神,他始终以为国立功战死杀场为荣,如他在《书志》一诗里所表现的那样:生不能杀敌,死后肝心也要化为金铁,铸成利剑,来内除佞臣,外清妖孽。我们不妨从他的《书愤》一诗中体味一下诗人的情怀:“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量苏武餐毡久,张巡忧愤裴齿室。细雨春花上村苑,颓坦放月落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整首诗既有作者的雄心壮志,又有对投降派的尖锐嘲讽,表达了作者立志恢复中原,抗战到底的雄心与报负。 陆游生活的中期,诗人也获得了唯一一次身临前线的机会,少年时的雄心在这里得以发挥,陆游自然十分振奋。他身着戎装,奔波于前线,广泛地接触到了一些爱国民众,为他们出谋划策,商讨办法。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陆游的爱国热情,也使他深刻地领悟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寻找创作源泉,开拓独特的诗风。这一时期的诗作,诗人用满腔热情,抒发了自己的以身报国,效命杀场的豪壮理想,表达了他为祖国和民族洗雪耻辱,恢复失去疆土的强烈心愿。从陆游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那金戈铁马、刁斗笳鼓的战场硝烟,也不难看出那号角声声的热烈场景。 陆游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 对话历史人物——杜甫 杜甫,其一生正如大唐由盛而衰的命运般崎岖多舛。而生在苦难中的他依然不减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伟大胸怀,令后世更为敬重,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成长於大唐盛世的杜甫,年少便怀有经世济民的大志,希望能行儒家兼善天下的理想,诗中不时显出自己雄心壮志,如在早期作品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便可见其以圣人之志来要求自己。可惜,时代却不允许他一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杜甫来到长安,愿一展鸿鹄之志却多次谋官不就,这一待就是十年。天宝五年到十四年间,他看透官吏腐败,也深尝了民间百姓疾苦,写下著名的〈丽人行〉来讽刺权贵的奢靡,以及描述连年征战悲苦景象的〈兵车行〉。从个人的悲惨际遇推及百姓的痛苦,同时殷切忧虑国家前途。安史之乱前社会的现实景象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中反映无遗。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 当安史之乱最盛时期,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 杜甫走过了艰辛的日子,以「天地一沙鸥」作为自己飘摇一生的注脚。虽然於当世不得志,但诗歌集大成的 艺术 成就不仅树立了许多典范,写实的风格更影响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和宋朝的古文运动。而杜甫悲天悯人的夙昔典型依旧长存於世,深深影响著后代的文人,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及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皆从杜诗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写出了伟大的诗句,更以生命为历史谱出不朽的乐章。

10. 如果给你一个与历史人物对话的机会,你会和谁对话 最好是我们中国的历史人物.

宋襄公.
我要问问他为什么要等到楚军渡河、排兵布阵之后,才开始交战,结果落得大败,霸主梦落空.

阅读全文

与我和历史人物对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