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被冤枉而死的有哪些人
袁崇焕!岳飞!彭越!檀道济!高仙芝!李牧!周亚夫!蒙恬!高颖!韩信!
② 历史上被冤枉的人。急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清乾隆大兴“文字狱”,清政府为贬损明朝君臣在百年后杜撰了皇太极以“反间计”构陷袁崇焕的故事,史学界至今争议颇大。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祠,大学士韩爌云:“袁崇焕…,亦俱建祠,但与诸奸宜减等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③ 被冤枉过但仍做好事的历史名人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行,许多真相都在人云亦云中变了味。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
NO.10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
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
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朝廷岂可将矛头指向自己,岂可轻易引火烧身?所以,那个帽子也只有给他戴上了。李鸿章签完《马关条约》就被革了职,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着血还在与洋人争辩周旋。
1901年他代表大清国与11列强签完《辛丑条约》后,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他死前一小时,俄国公使的还站在他躺着的床头面前逼迫他,其时李鸿章已经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着泪。李鸿章给朝廷遗折中说"切盼"大清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愿望,并提醒朝廷"一国生事,多国构煽",要警惕列强对中国存在"野心"。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9 李道宗——王朝基石,惨变猥琐小人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岁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刘武周,参加了唐初全国统一战争、唐对东突厥、对吐谷浑、对薛延陀、对高丽的历次对外战争,功勋卓越、影响深远。
道宗虽贵为皇室,但礼贤下士、勤奋读书、生活俭朴、品德高尚,又极富谋略眼光、善于谋划、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战未有所失,同河间王李孝恭并称当代英杰,受世人所敬仰,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
小说《薛家将》把他描述成一个反面人物是不符历史事实了,是对李道宗将军的污蔑,在此必须指出,因此读者要分情历史同文学,不要委曲历史名人还原历史人物原貌。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8 苏定方——军功显赫,何来奸诈之说
说起这个苏定方,老一辈的人都会想到著名的武生戏《罗成叫关》里那个动不动就奸笑的白脸大胡子。在《说唐》和《隋唐演义》里,在窦建德旗下的时候,他设计害死了正面英雄罗艺、罗成父子,尤其是这个少年英武的帅哥罗成,是英雄秦琼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状元,又是唐军第一勇将,人气高得不得了,结果中了苏定方的圈套,万箭穿身,死得那个惨啊。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其胆略真是绝伦超群。有人评价苏定方为唐高宗时期天下第一良将。苏定方一生中,为大唐破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君主,献给高宗。可以军功甚著。旧唐书评价它为"神略龛张"真是恰如其分。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7 潘仁美——大宋名将,竟变千古奸臣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杨家府演义》的书,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坏怠尽,怎么看都如那天下的乌鸦一般,横竖都成了黑的了。
潘仁美其实是北宋一名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把他写成大奸大佞,实在很冤枉。潘仁美当时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
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979年,潘美北伐契丹,节节胜利,被封代国公。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与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相提并论。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6 魏延——一代良将,硬安脑后反骨
魏延字文长,是三国后期蜀国的第一虎将,他曾效命于荆州刘表,后来转投他处,在关羽攻城时,义斩太守,救下老将黄忠,成为蜀汉开国元勋的猛将。《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却是一个被说成"脑后有反骨"的反贼。
魏延作为蜀国后五虎将时代的战将扛把子,却一直不受信赖,尤其以子午谷奇谋不被诸葛亮采纳最为后人惋惜(当然这个"子午谷奇谋"究竟可行性几何尚有争论) 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魏延依然奋勇向前,为蜀汉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至于魏延之死实乃与杨仪政治斗争的结果,与诸葛亮无关。魏延虽然才干出众,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刚愎自用,同僚们普遍对他敬而远之。许多人因接受不了魏延的这种性格,便处处让着他,更助长了魏延的这种脾气。
不过,蜀军中掌管后勤的官员杨仪却从不把魏延放在眼里。杨仪本性狷狭,为人奸诈。魏延一向看不起杨仪,而杨仪又偏偏与魏延对着干,这使魏延十分恼火,对杨仪恨之入骨。久而久之,二人积怨很深,犹如水火。诸葛亮一死,杨仪就让费?去揣摩魏延的意图。
这时的魏延却对形势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天真地认为,诸葛亮活着时自己受到压制,才能得不到施展,现在诸葛亮既然已经不在了,那么也就轮到自己大展雄才,伐魏歼敌了。杨仪便上表朝廷,告魏延谋反。事后魏延也觉得自己言辞不当,但有口难辩,也告杨仪谋反。一时间二人羽檄交驰于成都、汉中之间。
而后魏延自知谋反之罪已定,必死无疑,便一不做,二不休,挥军逆击杨仪主力。杨仪派王平出战。两军对垒,王平指着魏延大声质问:"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要谋反吗?"魏延手下将士也都认为魏延理亏,又知孤军难敌,便纷纷倒戈,一哄而散。魏延无奈,带着几个儿子向汉中逃去,途中被马岱追斩,死于非命。
魏延头颅被割下,作为礼物献给杨仪。杨仪起身将魏延头颅踩在脚下,咬牙切齿地:"狗奴才,还能再作恶吗?"在杨仪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满门抄斩,鸡犬不留。杨仪泄私愤之情,暴露无遗。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5 廖化——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
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一桩冤案!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小
因为一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晓的这个周瑜却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判若两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的人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
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一个德才出众堪为中国古代男人楷模、洋溢着汉代风骨和中国古人崇尚的气节之美、慷慨之气、忠义之气的优秀男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军事奇才,是中国古代优秀男人的典范。
而据民间传说原来周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循颇有周瑜的风范,但周循死得很早。而周瑜的二儿子周胤因为言语触犯了孙权,被发配到了当时的庐陵郡(今江西吉安乌东)。
周胤到了庐陵郡,一度落魄不堪,被当地一个姓罗的老员外(也就是罗贯中祖先)收为女婿。两家结为亲家后,代代相传,一直到元末明初,周家为周叙一代,罗家为罗贯中一代。"罗贯中每次科举考试都落榜,而周瑜后裔周叙却金榜题名,罗贯中心里非常不服气。后来罗贯中随父到山西太原一带经商盐业,常出没茶馆听三国戏曲。
当时的三国戏曲都是以刘姓为正统,后人就把周瑜的功劳转移到了诸葛亮的身上。罗贯中听在耳朵里,觉得有趣,就把平时听来的改编改编,写成了《三国演义》,他不仅没给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周氏祖先周瑜平反,还进行了夸张创作来恶搞周瑜,以达到贬损和自己同时考科举的明代进士周叙的目的。"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3 登徒子——好色之名,竟因笨嘴拙舌
"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登徒子到底是谁,他究竟怎样好色,很多人都说不清楚。登徒子是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襄王的大夫,是一位政府官员。楚襄王很宠幸辞赋作家、屈原的弟子宋玉,登徒子很嫉妒,就向楚襄王进谗言道:"宋玉虽然长得文雅英俊,但是老是喜欢发牢骚,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希望大王为了您的名声着想,不要让他跟随您随便在后宫出入。"
楚襄王没想到在别人眼中,宋玉居然是一个好色之徒,于是回头来质问宋玉。宋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不是好色之徒,相反,登徒子先生倒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宋玉回答道:"天下的美女以楚国为最,楚国的美女以臣的家乡为最,臣家乡的美女以臣东边邻居家的女子为最。这个东邻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搽粉则太白,涂胭脂则太红;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一束白色的生绢,比喻腰细),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就是这样的倾城美女,因为爱慕臣,登上墙头偷偷瞄了臣三年,我至今都没有答应跟她拍拖。
登徒子先生就不一样了,他老婆长得蓬头卷耳,龅牙稀疏,弯腰驼背,身上又长满了疥疮和痔疮。就是这样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登徒子居然还跟她生了五个子女!大王您仔细想一想,我俩到底谁是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听,顿时晕了。宋玉虽然是诡辩,但是逻辑性极强——我宋玉美色在前连眼睛都不眨一眨,登徒子却连丑妻都爱得要死要活,登徒子难道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吗?这番混蛋逻辑居然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继续宠幸宋玉,只是可怜了登徒子老先生,自从宋玉把和楚襄王的这段对话写成了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从此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2 陈世美——得罪小人,冤背千古骂名
"陈世美科考时,妻子含辛茹苦,对他恩重如山,高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从此便数典忘祖,休了结发妻子,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他便成了中国男人忘恩负义的代表。"世人皆骂陈世美并不是没有根据,可是,又有几个人了解陈世美幕后真正的故事呢?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存在陈世美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在清朝时期的一个仕官家庭,成年后,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待人谦和的官员。
一日,朋友上门拜访,并希望寻得一官半职,陈世美爽快答应并帮助了这位朋友。很快这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于是同窗、好友、亲威纷纷上门寻求帮助,由于人数太多实在无法应付,陈世美便吩咐管家将这等人士统统拒之门外。不久后,一位曾在科考时帮助了陈世美的同窗也来到了陈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况下也将他扫地出门。
事后,他非常记恨陈世美,于是执笔将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小人所为之事统统记于陈世美头上。后来此传记被一戏班子所得,于是把他改编成戏剧,在各地上演,于是便有了《秦香莲》——陈世美休妻之说。 世代相传后,陈世美的后代一直不服于这种说法,在传到第8代后,陈的子孙曾将这出戏的道具、人马掀了个底朝天,但都无济于事,陈世美还是背上了千古骂名!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1、刘禅——刘禅其实不昏庸!
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一般人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刘禅亲政后信小人远君子。但是,古代有哪个皇帝身边没有几个小人呢?
第二,不战而降,但不能说他就是个混蛋,中国皇帝不战而降的很多。当时,他跟不肯投降的儿子说了一段话:"现在大臣都说要投降,你却仗血气之勇,想要让满城流血吗?"诸葛亮挟少主以令蜀中欲称帝却无胆,刘禅正是利用诸葛亮这种心理而智斗周旋最终胜利,但并未掘其祖坟,这样看来,刘禅还是一个仁君。
第三,没心没肺。蜀国灭掉后,刘禅被带到了洛阳。司马昭招待他,而宴会上所演奏音乐舞伎跳舞蹈是蜀国的。但内容不怎么好,像当年韩信玩的四面楚歌。蜀国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刘禅却谈笑自若。换一个角度来讲,此时的刘禅已为"鱼肉","没心没肺"未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他还是中华历史上唯一亡国之后善终的君主。
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而事实上,对于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按照常规,诸葛亮本应还政与刘禅。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不仅如此,还在《前出师表》中,透露出对刘禅的种种不满,象对待孩子一样提耳面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
诸葛亮的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而刘禅也是为大局着想,克制自己。诸葛亮用人失误后很内疚,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诸葛亮自贬三级后不久,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刘禅及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诸葛专权对后主很有刺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反对为其立庙。但在众人的一再要求下,阿斗也没有固执己见。尽管如此,刘禅还是没有丢掉诸葛亮这面旗子。如此行事,既得人心,也顺民意,从而保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野蛮的路线斗争也就不可避免。!青年帝王刘禅对此却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未有。如此贤德的领导,在专制制度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奇迹。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后主刘禅不仅有肚量,而且很有头脑。诸葛亮急于北伐,青年帝王刘禅头脑非常清楚,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治体制。
后主刘禅不仅分析问题有头脑,而且处理问题也很果断,有人情味。刘琰的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炎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对于姜维等人把蜀国衰落责任推给宦官黄皓时,后主并没有委过与人,只是说:"区区一个太监,不过是一个听喝的。"夏侯霸的父亲为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魏延叛乱被杀,后主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后人认为:"后主能作此语,亦非非常。"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刘禅的胸襟比他父亲刘备要大气的多,不失于第二代领导人的风范和气质。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④ 历史上,究竟会有哪些被冤枉的英雄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风云人物,他们叱咤风云,凭一己之力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在这些人的背后还有着许多拥有着过人的能力最终却被人冤枉至死的英雄。这些人有的受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的被小人出卖,其中有些人在后来被平反了,但还有些人最终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些被冤枉的英雄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岳飞,其次曹操和李鸿章也都被人误解过。
提起李鸿章,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他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国陷入了很被动的局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但这样的印象其实是对李鸿章的最大的误解,因为当时的清朝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腐朽的清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不得不答应列强的各种无理的要求,而李鸿章不过是一个背锅的而已。
⑤ 被冤枉最狠的人在历史上你认为是谁
《杨家将》中的大奸臣潘仁美是被冤枉的!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下诏北伐,取得四州的潘美,由于曹彬这一路军的失败,应宋太宗要求,保存力量撤退,没想到督军王侁为了抢夺军功,一意孤行,再不利于宋军的形势下,逼迫大将杨业深入敌中抗击辽军,杨业因没有等到援军而全军覆没,杨业战死。因为潘美没有阻止或者监管不力或者不作为等各种原因,班师回朝后,作为主帅潘美首当其冲,被宋太宗连降三级,第二年含恨而终。这也是潘美的洗不掉的历史污点。
按说对于杨业的战死,潘美并不是主要负责人,但是作为一军统帅他有连带责任,而他的名声又比王侁大,慢慢的,后来的人就把罪过都推到的潘美的身上,《杨家将演义》小说演义成份大,淡化了历史真实,扭曲了潘美的形象,夸大了杨家的功绩。小说来自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里头描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所以今天我来为潘美正名。
⑥ 历史上特别冤枉的人有哪些
1.曹操,《三国演义》立了大功
2.隋炀帝,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大概是所有帝王中被冤枉的最厉害的一个了,几乎没有之一
3.武则天,《隋唐演义》(原著)把她黑得不忍直视,只是因为她是个女皇帝
ps:《隋唐演义》是古代非常盛行的小说,集中国古代正统儒家思想于一身的神作,很能代表古代人的主流思想,书里甚至污蔑她和自己的侄子通奸,古人对武则天这种叛逆男权社会的异类可是极力抹黑的,直到民国后思想开放才有好转。所以那些说武后没被黑过的,多读点书好么
4.陈世美,清朝顺治年间的清官,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但得罪了某编剧,编剧写《秦香莲》报复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成了负心汉代名词
ps: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到均州演出《秦香莲》时,陈的一个后人看了,气得当场吐血,陈世美第八代孙还组织家族众人,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死伤数人,演出被迫停止。
5.周瑜,同曹操,《三国演义》立了大功。
历史上的周瑜可是连苏轼大爷亲笔都作诗,极力赞扬过的一代儒将
6.尹志平,字太和,为金末及元代蒙古时期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邱处机卒时遗命志平嗣教(或云遗命宋道安嗣教。待处机丧事终,宋以年老请志平代),是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
人德高望重,一身清白的一代大师,因为小龙女的那事儿,多少人喷他啊,真心躺枪!!!!!
7.法海,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宰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出身名宦之门,世代奉佛。
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
出身名门,得道高僧,卓有建树,终究敌不过脑洞大开的民间编剧啊
8.李建成,李世民的大哥,是个很有才德的储君,只可惜挡了他二弟的霸业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杀死,死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妻妾也被李世民收归后宫
背了不少莫名的黑锅
⑦ 历史上被冤枉的五大名人 看看都有谁吧
一、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一个英雄变成了一个花脸奸臣。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先后打败豪强割据势力袁绍、袁术、吕布等,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用人唯贤,打破了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才,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他还是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篇激昂慷慨、悲壮苍凉,深受后人喜爱。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被史书中记载成为一个奸臣呢?这主要是由于民族矛盾引起的。从宋代到元末的几百年间,汉族屡遭外族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使得汉族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有了"还我河山"的愿望。因此,曹操也终于由一个有本事的人、一个英雄变成了一个花脸奸臣了。
二、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悲剧性人物。他以文臣出身任武将,照样把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当地军民的爱戴。这样一位伟大的将领,当之无愧是明王朝东北的长城,可惜,他最后的结局是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所有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太强大了,成为清朝皇帝皇太极不可逾越的屏障,于是皇太极使用反间计,让疑心重的崇祯皇帝亲手杀死这位将领。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清乾隆皇帝觉得袁崇焕的死值得怜悯,民国初年,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对袁崇焕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李鸿章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最受争议的便是他的外交。李鸿章接受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他逃不出千百年来作为文人和士大夫的忠君爱国思想,这就注定了他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是为统治阶级尽忠,然后才是为国家服务。
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朝廷岂可将矛头指向自己,岂可轻易引火烧身?所以,那个帽子也只有给他戴上了。李鸿章签完《马关条约》就被革了职,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着血还在与洋人争辩周旋。
四、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中国古代完美男人。史料记载清晰可鉴,赤壁之战的“男主角”并非诸葛亮,周瑜也决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辈。可是,为何到了《三国演义》里,周瑜却变成了一副令人“厌恶”的面孔呢?这主要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只有这样写文章才会生动有趣。
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一个德才出众堪为中国古代男人楷模、洋溢着汉代风骨和中国古人崇尚的气节之美、慷慨之气、忠义之气的优秀男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军事奇才,是中国古代优秀男人的典范。
五、张飞
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因为艺术需要被罗贯中描写成了一个冷血的屠夫。真实的张飞不是戏剧当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鲁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谋远虑的细心周到人。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待有学问人的人十分礼遇,他也英雄惜英雄。
《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说他宽大严颜之后,“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从此张飞一路顺顺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刘备会师了。可见义释严颜收到的政治效果,确实非同一般地好。关羽在樊城抓到勇将庞德,三下五除二就把庞德砍了脑袋。对比之下,张飞就比他的二哥,心思更加细致,考虑更加长远了。
⑧ 历史上被冤枉的人
岳飞
韩世忠
布鲁诺
左光斗
袁崇焕
⑨ 改革开放之后被冤枉的历史人物
河南,王守信,才贪污了四十万就被枪毙了,这简直是惨无人道。
⑩ 历史上有哪些被冤枉误会的人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靑进宫,王导希望周靑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靑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贼子,取个斗大金印……”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询问王导:“周靑也算是个人才,是不是给个官当当?”连问了几次,王导因想起周靑曾在宫门口不帮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语。王敦见他这样就眼中凶光一闪:“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于是,周靑被王敦杀害。 后来,王导有一次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才发现周靑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了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靑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却在能救活他的时候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负此良友呀!”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个典故的来历。
语出《资治通鉴》晋纪。 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兄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为王导开罪,并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不知,所以怀恨在心。 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最后导致了周伯仁的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