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贡献。
赵佗
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专人。赵佗属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赵佗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
赵佗
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他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越。他发兵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最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贰』 岭南名人有哪些及他们的历史事件
孙中山、叶剑英、张九龄、康有为、詹天佑、邓世昌
『叁』 关于古代岭南名人的故事
在历史上,广东曾经出现过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如唐代的张九龄,明代的邱?、陈白沙、湛若水,清代的梁廷楠,近代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过去我们对他们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献层面的整理和研究阶段,但是,为什么这些人生于岭南,长于岭南,但他们的思想、学说、人格风度却有全国的影响?显然,我们还没有深入到岭南文化精神的探究。又譬如,自唐代以来,岭南就成为历代朝廷贬谪官员之地。历代被贬岭南的官员,如韩愈、刘禹锡、苏轼、秦观等,本身就是当时的文化名人。在古代,中原文化处于主流文化地位,岭南文化处于边缘文化地位,换句话说中原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岭南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到了近代,广东却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今天,广东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岭南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互动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特色越来越鲜明,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原因是什么?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那么,岭南文化如何形成?有何特点?其主要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周边的地域文化如何进行互动?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在碰撞中取长补短?应当是从学理上进行科学阐释的时候了
『肆』 广州、岭南的名人
当代的:
赵荣 朱列玉 王则楚 钟南山 红线女 王为一 何镜堂
看参考资料吧,很多的,有分类
『伍』 有哪些历史名人曾经被贬岭南其中有多少文人
苏东坡曾经被贬至岭南。他有首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陆』 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简述其生平及贡献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6岁随母亲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柒』 历代诗人有几个是岭南人
岭南文化气息浓郁,历史悠久,诞生了很多的文化名人,比如梁启超,陈白沙等等,举例如下:
一、关于岭南文化名人简介:
岭南文化固然是岭南全体民众共同创造的,而在人文学科、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表表者,则是岭南文化桂冠中最璀璨的明珠。岭南文化的光华,是从一系列的杰出名字中放射而出的。我们说的“岭南文化名人”,既包括了岭南的文化名人,也包括岭南文化的名人,二者略有异同。正是他们,成就了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又体现了岭南的文化特有的兼容气派和世界意义。从张九龄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陈垣、陈寅恪、容庚、欧阳山、马师曾、王起、陈残云、秦牧,等等,前贤往矣,声华长存。
二、举例详解如下:
1、 陈白沙 (1428—1500)原名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江门白沙乡人。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他受到推荐,被朝廷封授翰林院检讨而返乡,设馆教学,培养人才。他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他主张“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并以“心即理也”的观点,弘扬自己的理学学说,因而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他的诗作有二千多篇。他的书法自成一家,贯以自创的“茅龙”笔写字。如今,陈白沙祠、白沙公园、白沙墓、陈白沙父母墓、钓鱼台等成了江门市的历史胜迹。
2、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江门新会茶坑村人。是我国清末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声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学术家和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积极进取。他在康有为主办的万木草堂就学四年,接受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1895年春天,他随康有为进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他任《时务报》主笔时,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光绪皇帝宣布变法后,赐梁启超为六品官衔。他逃亡日本后,提出“君主立宪”主张,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回国任司法总长。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他予以公开揭露,与蔡锷策划反袁的护国战争。晚年,他弃政从文,曾任清华研究导师、北京图书馆馆长。他生前著书1400多万字,辑为《饮冰室合集》。
『捌』 帮忙给一些岭南历史文化(最好是佛山)的资料:历史名人、历史变迁、传统产业、饮食文化、民俗风情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历史上,唐朝岭南道,也包括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在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则并不包括在内。
历史概况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闽越国的辖地。所 岭南各式建筑(7张)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福建(含武夷山)、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当时中原华夏汉人称为“蛮夷之地”。自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岭南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
岭南又称岭外、领表。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南岭(岭南)温润的神山秀水蕴育出岭南人能屈能伸、张驰有度、敢为天下先等性格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如洪秀全、孙中山、何子渊、容闳等正是其中的一份子。
岭南历史
一九三八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的南京、上海、广州、海南、香港等港口城市相继沦陷,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广州湾成了当时中国唯一可以自由通商的港口,而广州湾到广西柳州的公路已经沟通,内地所需物资均由广州湾转运,一跃成为出入中国的商业重镇和航运中心,仅航驶香港一线千吨以上的轮船就有二十多艘,并造就了许爱周等一代船王。据当地老者回忆,由于各地游资汹涌而至广州湾,各类大酒楼、洋行、银号、百货、杂贷、金铺、剧院、舞场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商业蓬勃繁荣。广州湾商业鼎盛时期,仅短短几百米的中兴街有名有号的店铺就有一百六十一家,有第二香港之称。
及至一九四三年三月日本宣布进驻,全面接管广州湾,拘禁了全部法国官员。又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时海外交通断绝,商场顿呈惶恐不安状态,从各地逃难来广州湾的商人开始各选归途,在广州湾经营大商号、银庄等的大商家陆续返回原地,广州湾商业便开始走向下坡,渐趋冷落。
商贸经济
古代岭南,由于山高岭峻的阻隔,与中原沟通困难而开发的较晚。但正是“山高皇帝远”,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与中原地区“以农为本”的模式相同,农作物为五谷,尤以水稻为首,而且种植历史相当悠久。除水稻以外,岭南水网纵横,气候温和,养鱼、种果、种桑、育蚕,重视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
『玖』 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基生平及贡献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旧唐书》本传),韶州曲江人(现广东省韶关市)。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卒谥文献。人称“张曲江”。有《张曲江集》。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唐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张九龄从小聪敏善文。武曌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最初担任调校书郎,于713年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为宰相张说举荐,数年中官累迁。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张九龄为相正直贤明,不避利害,敢于谏言,曾劾安禄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秋八月,玄宗生日,群臣皆献珍罕,独张九龄上事鉴十章以伸讽谏,号“千秋金鉴录”(后世张姓族人更以“金鉴堂”为堂号),帝甚嘉美。张九龄奖励后进,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由于李林甫等人的排挤,改任尚书右丞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贬为荆州长史,召孟浩然于幕府。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
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辞官返回家乡供养母亲,途中看到家乡父老翻越南岭山脉十分艰难,决心打通南岭,改善进出岭南的交通。于是上奏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了允许。开凿梅关通道的工程非常艰巨,所开凿的道路也就是现在距离南雄市区北面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的梅关驿道。
『拾』 广东比较出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1、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广府人。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3、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4、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省新会市人,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5、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 ,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天王。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