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点背历史人物

点背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06 03:01:21

Ⅰ 背水一战历史人物是谁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是韩信。

Ⅱ 历史人物

秦桧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间。有一天,皇后在后宫设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贵妇人参加。

席间,御厨端上来一道菜——淮青鱼。这种鱼因为产量稀少,因此相当名贵。皇后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还特别问宰相秦桧的老婆王氏:“你吃过这种鱼吗?”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经常吃,我们家比这大的淮青鱼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给您进奉几条。”

王氏以为找到了一个拍皇后马屁的好机会,回到家里就把这事对秦桧说了,没想到秦桧听后大惊失色,说:“你这个蠢女人,闯了大祸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气地说:“我是为你在宫内铺路,你不领情还罢了,反过来还责骂我。”

“唉!”秦桧叹了口气,也不理王氏,在房里皱着眉头来回转悠。忽然,他的眉头一展,高声对外面喊道:“来人啊!去,买几条大草鱼,明天让夫人送去宫里。”

“什么?你让我送草鱼?”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几个钱!而且它虽然看起来像淮青鱼,但皇后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鱼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鱼才真的叫不要命了!听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鱼进宫。”秦桧冷冷地说道。

第二天,皇后看到王氏送来的草鱼,大笑道:“我昨天还跟皇上说,淮青鱼天下珍馐,不信秦爱卿家会比皇家还要多。原来是你给搞错了,把这些普通的大草鱼当成淮青鱼了,哈哈哈……”

Ⅲ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背水一战

解释: 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形容不留后路,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Ⅳ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点背的人物

孔子,只属于春秋战国那个特殊时代,却遭受着历朝历代的大量虚捧和无内情批判。难道容他活在中国历史上不点背吗?子曾经曰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如今,道何在,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文明哪里去了?如果孔夫子在世,看到中华文明如此遭遇,他无疑会说自己点太背了,所有孔子语录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一句有气无力的感慨,那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历史名人的资料

在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

Ⅵ 力透纸背相关历史人物

与“力透纸背”相关的历史人物有颜真卿和陆游。

一、颜真卿

1、出处

唐代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书法用笔锋的话,能够使笔锋透到纸张背面,这才是极致的成功)

2、相关介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有一次他向张旭请教书法用笔的道理,张旭说:“书法,就像用尖锐的东西在沙子上画画一样,不需要笔锋时,就要懂得隐藏,需要笔锋时,就要有力,能够使笔锋透到纸张背面。”

于是,颜真卿得其精髓,加上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二、陆游

1、出处

清代赵翼《瓯北诗千方百计·陆放翁诗》卷六:“(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陆游的诗下笔之前意义就已经出来了,立意深刻)

2、相关介绍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他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诗风大变,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三、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 的释义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指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6)点背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与“力透纸背”相近的“入木三分”的典故

一、释义

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ù mù sān fēn,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二、出处

出处: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

三、典故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Ⅶ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是谁

是韩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专大河摆开阵属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Ⅷ 有哪些历史人物不得已背上了千古骂名

秦始皇,孔老二,张学良,蒋介石。

阅读全文

与点背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