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蕊是什么
目录
一分钟了解石蕊: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5.1万 48"
石蕊 [shí ruǐ]
化学试剂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展开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网络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唐浩宇
石蕊(Litmus)的性状为蓝紫色粉末,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地溶于水而显紫色。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5-8.3之间。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构的改变而变色。
中文名
石蕊
英文名
Litmus
化学式
(C7H7O4N)n
CAS登录号
1393-92-6
EINECS登录号
215-739-6
快速
导航
名字由来
试液配制
生态学
稳定性
植物学
故事
中药材
贮存方法
安全术语
其他用途
基本信息
性状为蓝紫色粉末,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溶于水而显紫色。石蕊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5~8.3之间。
石蕊(Litmus)是一种弱的有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300,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构的改变而变色。
也就是说,在溶液中,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在酸性溶液里,分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使溶液呈红色;(由于[H+]增大,平衡向左移)
在碱性溶液里,石蕊电离发生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故使溶液呈蓝色;(由于[OH-]增大,平衡右移)
在中性溶液里,分子和酸根离子共存,因而溶液呈紫色,即不变色。([HZ]=[Z-])
遇酸 变红 PH≤4.5
弱酸、中性、弱碱 不变色 4.5<PH≤8.3
遇碱 变蓝 PH>8.3
一切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比如二氧化碳水溶液(或碳酸)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这就是化学变化。
【与酚酞的原理比较】
石蕊和酚酞都是酸碱指示剂,它们都是弱的有机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石蕊(主要成分用HL表示)在水溶液里能发生如下电离: HL红色 H+ L-蓝色
在酸性溶液里,红色的分子是存在的主要形式,溶液显红色;在碱性溶液里,上述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蓝色的离子是存在的主要形式,溶液显蓝色;在中性溶液里,红色的分子和蓝色的酸根离子同时存在,所以溶液显紫色。
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是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其颜色是否变化,取决于溶液的pH大小。我们通常说的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只是一种粗略说法。其实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有一定的变色范围,参看图。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H+或OH-,pH的大小决取于溶液H+浓度和OH-浓度的关系。
H+浓度=OH-浓度 pH=7 溶液呈中性
H+浓度>OH-浓度 pH<7溶液呈酸性
H+浓度<OH-浓度 pH>7溶液呈碱性
在酸溶液中,H+浓度>OH-浓度,故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于水后,使得溶液呈酸性,如KHSO4溶于水,会发生以下电离:
KHSO4=K+ + H+ + SO42-
在KHSO4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pH<7。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不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或弱碱性溶液。
名字由来
其实,石蕊试剂(Litmus reagent)是从一种叫石蕊地衣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石蕊地衣( litmus)生长在中高海拔向阳的岩石上,植株矮小,但能通过其分泌的地衣酸促进高山岩石的逐渐风化、解体,对土壤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石蕊地衣
试液配制
(1)先用热酒精溶解去除杂质,把酒精倾去。
石蕊试纸
(2)加水溶解石蕊,搅拌、静置、过滤。
(3)滤液稀释至1%即得石蕊试液。
生态学
对水稍微有危害,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稳定性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氧化物。
植物学
石蕊(shirui)隶属于石蕊科中的石蕊属 (Cladonia),种类多。
地衣体壳状至鳞片状,并从地衣体上长出空心的果柄,不分枝或具多分枝。子囊盘生果柄顶端,子囊盘网衣型,子囊孢子单胞型,无色,椭圆形。土生或生于腐木或岩石表土上。广布于全国各地。
石蕊
石蕊在医药和化学试剂方面,有重要价值。有些种类可提取抗菌素,如雀石蕊、软石蕊、红头石蕊、粉杆红石蕊、粉杯红石蕊等;有些种类可提取石蕊试剂,如石蕊、鳞片石蕊、杯腋石蕊、喇叭石蕊等。
故事
石蕊作为化学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Robert Boyle, 1627 -1691)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如何能简便地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曾使波义耳及其他科学家大伤脑筋、束手无策。但有一天,问题在波义耳面前出现了转机。这一天,波义耳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开始做实验。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爱花的波义耳赶忙用清水去冲洗,就在此时,波义耳看到紫罗兰花竟变成了红色花! 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 波义耳感到很新奇,同时更感兴奋,他决心探根究底、搞个水落石出。波义尔又用HNO3(硝酸)、H2SO4(硫酸)、CH3COOH(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全变成了红色。经过反复实验,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初战告捷,但波义耳并不满足,他试图再找出用来检验碱性的物质。他把能找到的花卉、药草、树皮、块茎、块根、苔藓、地衣等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它们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反应。终于发现:碱性溶液能使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变蓝。即便如此,波义耳仍未就此止步,他想: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 他试着把石蕊浸出液滴入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了与用紫罗兰检验酸性一样的现象———石蕊浸出液也变成了红色!问题彻底解决了。石蕊试剂遇碱变蓝,逢酸变红,这正是波义耳苦苦找寻的双向指示剂! 从此,石蕊试剂广泛应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波义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作出的,如今仍在普遍采用。所以,我们能十分容易地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波义耳!
紫罗兰
中药材
【药名】石蕊
【别名】石濡、石芥、云茶、蒙顶茶、石蕊花、石云茶、云芝茶、蒙山茶、蒙阴茶、酶苔、石花、刀伤药
【汉语拼音】shi rui
查看更多
搜索发现
直链烷基苯磺酸
化工原料
甲胺盐酸盐
化工产品价格
巯基乙醇
硬脂酸钙
胸部丰满
做牙冠要多久
hot伯克利中美峰会【9.20上午场】
hot赏味醉美云南!
hot湿地飞鸟等你保护!
网络吧 意见反馈 权威合作 网络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详情
词条目录
网络名片
基本信息
名字由来
试液配制
生态学
稳定性
植物学
故事
中药材
贮存方法
安全术语
其他用途
Ⅱ 石蕊的故事
石蕊作为化学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Robert Boyle, 1627 -1691)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如何能简便地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曾使波义耳及其他科学家大伤脑筋、束手无策。但有一天,问题在波义耳面前出现了转机。这一天,波义耳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开始做实验。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爱花的波义耳赶忙用清水去冲洗,就在此时,波义耳看到紫罗兰花竟变成了红色花! 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 波义耳感到很新奇,同时更感兴奋,他决心探根究底、搞个水落石出。波义尔又用HNO3(硝酸)、H2SO4(硫酸)、CH3COOH(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全变成了红色。经过反复实验,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初战告捷,但波义耳并不满足,他试图再找出用来检验碱性的物质。他把能找到的花卉、药草、树皮、块茎、块根、苔藓、地衣等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它们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反应。终于发现:碱性溶液能使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变蓝。即便如此,波义耳仍未就此止步,他想: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 他试着把石蕊浸出液滴入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了与用紫罗兰检验酸性一样的现象———石蕊浸出液也变成了红色!问题彻底解决了。石蕊试剂遇碱变蓝,逢酸变红,这正是波义耳苦苦找寻的双向指示剂! 从此,石蕊试剂广泛应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波义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作出的,如今仍在普遍采用。所以,我们今天能十分容易地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波义耳!
Ⅲ 科学家的发现故事
石蕊试纸是伟大的科学家波义耳发明的:
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过了一会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这个偶然的实验导致了波义耳的发明。
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看见锅盖被蒸汽托起,发明了蒸汽机
弗莱明因为忘记清洗实验用的瓶子,发现了青霉素
Ⅳ 石蕊如何从植物中提出
性状为蓝紫色粉末,是从地衣(注意)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地溶于水而显紫色。
至于是什么植物,答案是:石蕊地衣。但是也有一些植物中含有该色素!
下面是Bai网络里面的
发明家与石蕊的故事
石蕊作为化学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Robert Boyie, 1627 -1691)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如何能简便地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曾使波义耳及其他科学家大伤脑筋、束手无策。但有一天,问题在波义耳面前出现了转机。这一天,波义耳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开始做实验。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他赶忙用清水去冲洗,就在此时,波义耳看到紫罗兰花竟变成了红色花! 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 波意耳感到很新奇,同时更感兴奋,他决心探根究底、搞个水落石出。波义尔又用HNO3、H2SO4、CH3COOH⋯⋯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全变成了红色。经过反复实验,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初战告捷,但波义耳并不满足,他试图再找出用来检验碱性的物质。他把能找到的花卉、药草、树皮、块茎、块根、苔藓、地衣等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它们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反应。终于发现:碱性溶液能使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变蓝。即便如此,波意耳仍未就此止步,他想: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 他试着把石蕊浸出液滴入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了与用紫罗兰检验酸性一样的现象———石蕊浸出液也变成了红色!
问题彻底解决了。石蕊试剂遇碱变蓝,逢酸变红,这正是波义耳苦苦找寻的双向指示剂! 从此,石蕊试剂广泛应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波意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直到几百年后的现在,仍在普遍采用。所以,我们今天能十分容易地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波义耳! 同时,我们应学习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
Ⅳ 什么是石蕊
其实,石蕊试剂(Litmus reagent)是从一种叫石蕊地衣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石蕊地衣( litmus li2chen)生长在中高海拔向阳的岩石上,植株矮小,但能通过其分泌的地衣酸促进高山岩石的逐渐风化、解体,对土壤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性状为蓝紫色粉末,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地溶于水而显紫色。
石蕊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5.0-8.0之间。
石蕊(Litmus)是一种弱的有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300,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构的改变而变色。
也就是说,在溶液中,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在酸性溶液里,分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使溶液呈红色;(由于[H+]增大,平衡向左移)
在碱性溶液里,石蕊水解发生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故使溶液呈蓝色;(由于[OH-]增大,平衡右移)
在中性溶液里,分子和酸根离子共存,因而溶液呈紫色。([HZ]=[Z-])
遇酸 变红 PH<5.0
遇碱 变蓝 PH>8.0
Ⅵ 谁发现了石蕊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平素非常喜爱鲜花,但他却没有时间去逛花园。于是,他只好在自己的房间里摆上几个花瓶,让园丁每天送些鲜花来以便观赏。一天,园丁送来几束紫罗兰。正准备去实验室的波义耳立即被那艳丽的花色和扑鼻的芳香吸引住了。他随手拿起一束紫罗兰,边欣赏边向实验室走去进了实验室后,他把紫罗兰往桌上一放,就开始了他的化学实验。就在他向烧瓶中倾倒盐酸时,一不小心将酸液溅出了少许,而这酸液又恰巧滴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波义耳叹息之余立即将紫罗兰拿到水中去冲洗,谁知这下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 紫罗兰转眼间变成了“红罗兰”,这惊奇的发现立即触动了科学家那根敏锐的神经:“盐酸能使紫罗兰变红,其它的酸能不能使它变红呢?”当即,波义耳就和他的助手分别用不同的酸液试验起来。实验结果是酸的溶液都可使紫罗兰变成红色。酸能使紫罗兰变红,那么碱能否使它变色呢?变成什么颜色呢?紫罗兰能变色,别的花能不能变色呢?由鲜花制取的浸出液,其变色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经过波义耳一连串的思考与实验,很快证明了许多种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都有遇到酸碱变色性质,波义耳和助手们搜集并制取了多种植物、地衣、树皮的浸出液。实验表明,变色效果最明显的要数衣类植物-石蕊的浸出液,它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自那时起,石蕊试液就被作为酸碱指不剂正式确定下来了。以后波义耳又用石蕊试液把滤纸浸、晾干,切成条状,制成了石蕊试纸。这种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遇到碱溶液变蓝,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应用波义耳的这一重大发现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
Ⅶ 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