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柏杨坝历史名人

柏杨坝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3-14 07:21:37

A. 卿氏家谱

卿姓起源: 在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位庶民,无姓无氏,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多才多艺的人,能平叶协风,以成乐而生物,且善于制乐器,引凤凰翔集,以此功德,黄帝就封此人于虞(今山西虞乡县),从此,此人以国为姓,故叫虞幕,又称有虞氏,虞幕是有虞氏虞姓部落的始祖,距今约五千余年。这个部落以貘为图腾,貘又名驺虞,古书上说驺虞为仁兽,到汉代时已绝迹。虞幕的七世孙虞舜,[阴历8月12 ]生于诸冯姚墟(山西恒曲县东),迁于负复,耕种于历山,继帝位于蒲板,被古今尊为三皇五帝中之一帝。
舜的少年时代充满苦难。艰辛坎坷,但他却毫不动摇地以仁爱与诚信对待这个世界。相传他在位的三十九年间,中华民族过着国富民强,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备受后世推崇的虞舜盛世。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九嶷山),葬于山阴,湖南九嶷山舜帝零陵墓,也因此而历代祭祀,香火不绝。

盛德之祀,必及百世。虞卿当报王之五十六年,为赵国上卿。赵欲割六城以平秦,说之不从,解组之。梁谒信陵之不合,遂奋志归里,著史十二篇以传世子孙。世称《虞氏春秋》。其后嗣于河南内黄县,分别以虞与卿为姓氏,开启卿氏之源。

历史记载:《风俗通·卿姓》虞卿之后,谨按今所传风俗通义,有虞卿一篇。《无子孙改姓明文考》。

《钦点四库全书·目录·子部·杂家类·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注:其姓氏一篇,自宋已佚然。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今裒为一篇附于宋。然则四库书内之《风俗通义》当自有卿姓,改姓明文然则卒,不可得见矣。

《史记》并《风俗通虞·卿传》:一见赵成王赐黄金百镒、白壁一双。再见拜为上卿,故号为虞卿,子孙则殆以官职为姓氏。

郡望堂号:渤海郡著书堂:出自卿氏受姓始祖虞卿的事典。虞卿,战国时人,虞氏,名失传。善游说,因进说赵孝成王,被任为上卿,号虞卿。后离赵入魏,不得意而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著《节义》等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称《虞氏春秋》。后人遂用"著书"为堂号,以示其氏始自虞卿。

邵陵堂、本音堂、孝思堂、著书堂……
迁徙:

湖北天门、湖南南县的卿氏后裔: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迁宝庆府(今邵阳市)邵陵县卿家巷,以仲文为迁邵始祖。至第七世天崇,世居湖广宝庆府武冈州龙管乡。明英宗时举人,钦加同知衔,候选河南道,官授楚北景陵县(今天门市)正堂。解组后卜居是邑东南乡茅湖口杨林湾。生四子,长子用显生永华、永肇、永臬、永峰四子,派开四房。大房永华公裔孙宏炳等人先后迁湖南南洲厅孔家垸、保合垸、华阁镇、复兴港等地。

湖南东安县卿氏后裔:始祖乙四公原生江西吉安府卢陵县之卿氏,于元纪末陈友谅血洗南楚,人民伤残,田土荒芜,寓民鲜少,于明洪武初,始祖弟兄四人徙居湖南永州府东安地名石溪站下住,于邑中遍处开荒,择其田肥地美五行稍便者,打标为计。后弟兄议曰,长乙一公住石溪站,次乙二公迁居石板铺,三乙三公迁居台板市,惟余祖乙四公迁居于此。始祖亦立有牒谱以志宗派,于清顺治癸巳冬,国朝稍变,屋宇回炉,而族谱因之灰烬,迄今久远,故吴西之发迹宗派难于稽考矣。若姓氏之源,前人股肱天朝每宣卿家后之因宣而立姓,故曰卿,流传于今。千万世之年,其中勋爵事业、人才豪杰者不必具论第,余始祖以来三百余年,子孙繁盛,屡代兴隆,一乡颇称巨族。始祖居于此生四子,长丙一,次丙二,三丙三,四丙四。惟长丙一早丧。于明永乐时各立户籍,次丙二公户名海清,税纳一甲,三丙三公户名才富,税纳七甲,四丙四公户名五保,税纳二甲。自此分支经今十三世矣。次丙二公之裔往川矣。夫三丙三传流三四世已杜,仅谢氏曰卿谢相则三祖之裔矣。惟余丙四公生五子,长壬五,次壬六,三壬七,四壬八,五壬十一。长次二公徙居太平乡苏家冲住,三四五三公居于此源塘河之东西,与太平乡之族悉二世丙四公之后裔也;

B. 龙船调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种瓜调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营、柏杨等地广为流传,并在歌唱间伴有打击乐器。1935年春节期间,利川举行业余文娱汇演,柏杨业余剧团成员谢义群(女)、瞿廷生、吴庆业、何帮清、丁洪孺等演唱了《种瓜调》,反映良好,收效极佳。县文化干部对其加以整理并根据原来表现形式定名为《龙船调》。
1955年春节,利川举行全县业余音乐、舞蹈、戏曲汇演,《种瓜调》受到好评。后经加工润色,改为表演唱《龙船调》。
1956年02月,经过利川县文化馆音乐干部周叙卿和舞蹈干部黄业威在柏杨坝搜集整理的《种瓜调》以《龙船舞》的形式,参加《恩施地区第一届民间歌舞文艺会演》,评为优秀节目。
1957年03月,汪营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首次奉献给首都观众《龙船调》,获得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从此,此曲在全国广泛流传,甚至传入东南亚国家。
1958年01月01日,在全国举行的“通美杯”歌曲大赛中竟出现北京和湖北两个组都选中《龙船调》这首歌的动人场面。
1962年05月,收入《湖北省民歌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成唱片发行。
1979年收入《中国民歌集》。
1991年10月《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于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1991年《龙船调》入选《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利川市民族民间歌谣集》。
1994年05月30日,中央电视台地方台30分钟节目专题报道了由柏杨民间老艺人演唱的《龙船调》,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柏杨坝为世人瞩目。
1998年09月,湖北省第四届民运会在利川召开,五千人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名为《龙船调的故乡》的大型歌舞。
1999年,湖北电视台专程到利川为《龙船调》拍摄MTV。
2000年08月,中央电视台以《龙船调的故乡》为名到利川拍摄专题片。
2001年,《龙船调》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广电总局举办的世纪民族之歌金奖。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到利川录制《清江绝唱龙船调》专题片。
2002年,武汉星海合唱团一行50余人在韩国釜山参加“第二届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龙船调》获得银奖。12月20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将《龙船调》唱响世界。
2003年06月,中央电视台录播电视专题片《土家情韵》,再推利川《龙船调》。08月,利川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由著名歌唱家汤灿演唱的MTV《利川民歌龙船调》在“魅力12”等栏目向全国和世界播放。11月23日,宋祖英在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龙船调》。
2006年07月,利川民歌《龙船调》入选中国探月搭载候选曲目。
2006年10月12日,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唱响《龙船调》,再次将“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的唱词推向世界。
2009年06月21日,《龙船调》荣获湖北传世金曲之首。
2010年,中国音乐学院胡廷江谱写了《新编龙船调》,由时尚民歌天后汤灿演唱。在2010汤灿上海演唱会中唱响世界。

C. 卿氏家谱的内容是什么

卿氏家谱的大致内容:俸世继学德,朝廷爵禄位,安夕乐增荣,贤文招太铿,以大承先体,富贵永隆昌。喜仕志一新,念宗启士民,相廷继思国,德胜万年兴,承先敦孝友,惠泽怀同仁,大邦文华秀,爵禄至天型。

姓氏起源——卿姓 姓氏起源卿姓,出自有虞氏,为帝舜之后,战国时虞姓游说之仕,在赵国颇有声望与赵孝成王初见,受赐黄金百镒,白壁一双,再见时封为赵国上卿。故世称虞卿。后虞卿闭门著书专记国家得失,世传《虞氏春秋》。其后代子孙以祖先官职命姓遂有卿氏 。历史名人虞舜之后,战国有卿秦,为魏将。清代有卿祖培,灌阳人,太常寺少卿。卿秦, 卿祖培, 卿献策 。

虞舜之后,战国有卿秦,为燕将。清代有卿祖培,灌阳人,太常寺少卿。

郡望堂号,渤海郡姓氏家谱,卿氏续修族谱历史名人,卿秦, 卿祖培, 卿献策 。卿姓的始祖是虞卿,战国时赵国的上卿。

【受姓记】《风俗通·卿姓》虞卿之后,谨按今所传风俗通义,有虞卿一篇。《无子孙改姓明文考》。《钦点四库全书·目录·子部·杂家类·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注,其姓氏一篇,自宋已佚然。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今裒为一篇附于宋。然则四库书内之《风俗通义》当自有卿姓,改姓明文然则卒,不可得见矣。

《史记》并《风俗通虞·卿传》,一见赵成王赐黄金百镒、白壁一双。再见拜为上卿,故号为虞卿。按此则子孙殆以官为姓,旧谓以名为姓者或误也。

D. 利川柏杨坝移动宽带

详细情况咨询方式:
1.前往本地营业厅,进行咨询;
2.拨打客服热线,转人工服务,进行咨询。
注:建议前往本地营业厅进行咨询,在本地营业厅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

E. 利川市柏杨坝镇、有多少个村

辖1个居委会、57个村委会:永兴、穿山、响水、柏杨坝、大堰、桃子园、新民、一心、西坪、马蹄水、雷家坪、双梨、响滩、龙凤、友好、栏堰、沿河、双塘、齐跃、齐心、八台、瓦窑坪、鹿子坪、后河、龙兴、龙河、龙关、龙门、龙山、龙丰、杨云、木井、龙驹、高仰、水井、横石、杨泗、柏林、高潮、大淌、龙塘、偏岩、罗圈、幺棚、红岩、鱼皮、见天、大水龙、丰庄、桂花、团园、钟鼓、三路、九龙、两汇、东升、东光、明光。

F. 找湖北利川柏杨坝白庙村的向巧荣

你好执着...

G. 利川的大水井的外形、用处、意义

大水井建筑群位于利川市区西北47公里的柏杨坝区,由“李氏宗祠” 和“李氏庄园” 两大建筑组成,分别建于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宗祠的建筑模式模仿成都文殊院,祠堂依山建有石墙堞垛,上有炮眼;庄园距祠堂150米,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二十多个天井,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工艺精巧。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在利川市水井乡。宗祠与庄园东西相距200米。宗饲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三大殿均宽17米,进深10.5米,四厢房中分别设有讲礼堂、仓库、银库、财房、族长住房及客房等。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砌有围井石墙与柯堂围成一体。水井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祠堂四周围墙高耸,左、右、后三方为依山势逐步升高的石墙堞垛,高6-7米,厚3米,总长为390米,全用麻条石砌成。东西侧分别有“承恩门”和“望华门”供出入。
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编辑本段]景区风景
大水井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2002年国务院将李氏宗祠、李氏庄园、李盖五宅院三部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李氏庄园 土家建筑的交响乐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攀护李白为祖先,借扬李氏身份不俗。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
从庄园中轴线从前至后由底就高排列着三大殿,为建筑主体,两侧屋宇相连,天井密布,一室一景,阁楼呼应,气象万千。最具特色的“走马转角楼”、“一柱六梁”、“一柱九梁”的建筑格局,备受建筑行业的推崇和借用。其装饰艺术也令人目不暇接,精雕细刻的柱础,玲珑剔透的窗棂,造型奇异的廊柱,曲径通幽的走廊,精致豪华的陈设,使整个庄园富丽堂皇而不俗气。在欧式建筑的大门上方写着“业绍龙门”四个大字,下面横框内写着“大夫第”三字。入其内,犹如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中堂右为花厅,左为帐房,丹池“忍”字两旁楹联为:新知涵养转深沉,旧学商量加遂密。前厅、中堂、后堂皆设有井,沿天井回旋上下左右,逐台升高,楼道互通,而彩楼迂回高矗,可观整座大院,有数门可供出入。
院内的窗棂有雕花和石刻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天井中的防火池或方或圆,或刻或雕皆为一体。更奇的是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24个天井,174间房屋竟然没用一颗铁钉,全部采用木骨架,回廊彩檐吊脚楼,按“风水”、“八卦”及地理条件,环环相扣,互相依托,互为衬顶,布局随心所欲,恰到好处,而又不乏严谨,下雨天,到庄园每个房间都不会湿脚。
该处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
2. 李氏宗祠 土司王朝的堡垒
从李氏庄园右侧的边门而出,走百把米的田埂路,就来到李氏宗祠。风雪中,傲然矗立,雄居险关,那巍峨城墙与周围的地理环境衬映出一股威严和霸气,令人敬畏而却步。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宗祠修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宗祠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房屋60余间。主体建于清道光年间。城墙壁总长约400米,高8米,厚3米,墙梯依山势逐级升高,角梯皆为整块巨石建成,依次布设枪炮孔108个,严密地封锁着所有的通道。可谓壁垒森严,固若金汤。步入这座集政权、军权、族权于一体的城堡,每个人的脸上不由得多了一层肃穆庄重的神情。
宗祠中轴线上排列着三大殿是教化族人、祭祀祖先,商讨政务、军务、族务的活动中心,丰富的楹联,精美的木雕石刻,别致彩瓷浮雕图案,异彩纷呈,一片辉煌。大殿右则的讲礼堂,则是生杀予夺的“审判厅”,门前有巨石铺就的“过失桥”,中心刻着太极风纹,四周雕有蝙蝠纹,桥上建廊,左右对称,两侧功不同。过去犯了李氏族法的,跪在此“桥上”聆听“讲礼”,等待判决,如若从承恩门出去,则意味着“死刑”,将押至龙桥河悬崖摔死。判生则从“生门”放归。东侧有口小井,周围也用巨石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壁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相传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坚守宗祠,因水源被断,不得不投降讲和,后来才建起了这座坚实的城墙。当我们看到这口水井时,不禁有些失望,因为它太小了,而且水已经变得有些污浊不清了。文管部门在这里放了几只木勺,让游客舀一勺子井水尝尝味道,喝出那段历史的悠远回味。
“龙归井,凤栖山”是关于李盖五高祖李廷龙,李廷凤兄弟的迁栖入川的神话,揉合成了一首兴业发家的神曲,用三百余年的苦心打造了李氏封建王朝的堡垒,谱写了庞大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
3. 高仰台 土司王朝的挽歌
坐落于群山环抱的高仰台,建于民国三十一年。此地原叫“葡萄翁”,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因兄弟分居,造宅于此,嫌其地名俚俗,取名“高山仰止”之意更名。豪宅占地2000余平方米,有房屋40余间。建筑飞檐翘角,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其匠心工艺丝毫不压于与之遥相对应的大水井。宽阔的院坝,高大的正厅,壮观的绣楼,整齐的配殿,错落相间的厢房,以及精巧繁缛细腻的木核石雕,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可惜好境不长,李盖吾辈因兵匪之患,不得不举家重返大水井,凭借天险和固城挣扎着拒敌,以求守住和延续李氏土司王朝的辉煌与荣耀。
[编辑本段]历史概况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
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关于大水井李氏家族的兴衰,当地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它们像是诡秘的影子,令人难于捉摸。也许,一切秘密都隐藏在了墙头屋瓦之间,但是三百余年的风霜雨雪与兴亡更替,房子已经垂垂老矣,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历史的车轮辗过岁月的风尘,大水井古建筑群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土家人固有的心智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
[编辑本段]地理概况
大水井古建群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东望荆楚,西连巴蜀,北接长江三峡奉节,南邻湖南张家界。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其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建筑雕梁画柱,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
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李亮清庄园建筑有24个天井,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为一体;李氏宗祠内大殿高耸,气势非凡。建筑四周群山环抱,崇山峻岭横亘千里,幽谷跨水越涧,景色十分秀美。
[编辑本段]交通概况
大水井古建筑群 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南距利川市城区45公里,东北距重庆奉节港约130公里,利(川)—奉(节)公路绕经门前而过,交通便利。
如果要前往大水井古建筑群,可以从利川乘坐中巴车前往柏杨坝,再从柏杨坝转车前往。或者直接从利川或者柏杨坝包车前往。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大水井古建筑群的风水说 风水术,曾被当作封建社会的迷信活动而在解放后受到批判。学术界尤其是建筑界对风水的研究日益增多,对风水理论日益重视。有关专家认为,风水是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风水术在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无所不在,不懂得风水,就不能真正了解古建筑,不能对古人、古建筑抱“理解之同情”。如宿白先生的名著《白沙宋墓》就充分利用风水理论,完美地解释了墓葬形制、朝向等问题,取得较大成果。
利川市领导多次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进行考察。最初对动辄称风水的言论是比较反感的。2003年6月21日至23日,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一行到利川考察民居建筑,在参观大水井古建筑群相邻的范氏住宅,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范氏住宅呈“凹”形,凹进的缺口围着一座土坟。询之当地父老,说是坟为蒲氏所埋,后来范氏看中这块风水宝地,要蒲氏迁葬,蒲氏不从。范氏无奈,只好把屋修成这样。 住宅与墓葬争朝向,活人与死人争风水,正形象地说明当地风水观念深入人心。

阅读全文

与柏杨坝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