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家大院的主人金陵甘氏,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甘家大院俗称“九十九间半” ,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可以说没去过甘家大院,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南京。这里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这仅仅是一个名门望族的宅邸,足以见得其家族在当时实力的雄厚,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甘氏一族的社会地位。由此看见甘氏一族肯定是人才辈出,才能在当时享有那么高的声望,才能建起如此气势恢宏的宅院,那历史上甘氏一族到底有多少声名显赫的人物呢?说出来真的令人震惊,难怪甘氏一族能这样的兴盛。
三、近现代。当然这不能算作历史名人,在这里说一下的原因就是,想说明甘氏一族是血脉相成的,后代也是一样优秀。甘贡三、甘南轩、甘涛、甘律之、汪小丹等都是文艺名人, 甘贡三的女婿汪剑耘被称为南京“梅兰芳”。还有著名演员、有国民媳妇之称的海清,也有甘氏血脉,其外公就是甘氏一族。
甘氏一族上至先秦,下到当代,人才辈出,所以留下建起甘家大院这一建筑文化瑰宝并保存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历史上的焦姓名人有哪些
焦先:亦名光,字孝然,汉末河东人,焦先在历史上记载颇多,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有贤德名望的人,与当时名人韩康、梅福齐名。汉灵帝时,曾被封为文显公,为官多年,视荣禄为浮云,因而挂印,隐迹焦山。后汉灵帝曾三次下诏书请其出山为官,终因焦先淡薄名利地位,拒不为官,“三诏洞”因此而得名。焦先在镇江焦山隐居时,曾有“火烧草庐”、“雪压房塌”而不死的神奇故事,当地人都将他看做“仙人”,纷纷求他学艺,焦先受民人骚扰,不能清静,为次来到曲阿(今丹阳市)蒋墅归真观,潜心学道,修炼十年,服丹升天,享年170岁。焦先在归真观得道成仙的传说,史料记载极为详细生动。
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焦泓杰(曾用名焦国庆),字东风,号墨染斋主。1966年7月12日出生,汉族,祖籍山东省青州市。自幼爱好书法
焦兴涛:1984年至1988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1988年至1993年四川美院雕塑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
焦亚新,1956年生于安徽蚌埠,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从事美术创作三十余年,饱览甘南川北、天山草原。
焦长春 (1903.3—) 女,北京人。擅长书籍装帧设计。曾随王叔晖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
焦可群 (1930.9—) 陕西西安人。擅长中国画。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留校任教。
焦俊华 (1932.9—)笔名焦墨。擅长透视学理论、中国画。1949年石家庄师范学校学习。
焦国辉 (1937.3—)原名焦金杯,山西临汾人。擅长中国画、水彩画、 美术教育。
焦志广 (1955—) 字野宜、号兰友人。 回族, 山东日照人。 擅长中国画、油画。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焦小健 (1956.11—)安徽芜湖人。擅长油画。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考入该院研究生班。
3. 历史人物
纸上谈兵 赵括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四面楚歌 项羽
乐不思蜀 刘禅
七步之才 曹植
指鹿为马 赵高
4. 新宋的人物形象
以下只是第一卷《十字》中主要的出场人物,并非全部人物,其简介也只限于《十字》的内容,并不涉及到下一卷。有些人物在第二卷《权柄》中甚至是重要人物,在这里也并未列出。这个主要人物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十字》而写,所以有其局限性。
石越
现代历史系毕业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被传送至北宋熙宁二年,从此开始他传奇的一生,按当时实际年龄算,他二十一岁。石越天性谨慎,不喜欢冒险,表面随和,不喜抗争,但是骨子里却有着相当的固执性格。总体来说有着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性格,但又绝对的理性与现实。
王安石
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一生以孟子自喻,期待能够凭自己的力量把宋朝带向一个富强的道路上,但是在历史上终以失败告终。史载说他聪明过人,性格倔强,不太喜欢修饰自己的外表。他当上宰相后一意以征诛之术(把不满者赶出朝廷)来推行自己的新法,却相当的不注意吏治,过份看重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实行中并没有考虑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种种原因综合作用,让他走向了无可避免的失败。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五十岁,任参知政事。这个“拗相公”对石越的观感相当的复杂,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自信,让他认为石越总是在妨碍他推行新法;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正视石越的许多过人之处。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王安石是最有可能与石越有许多共同语言的人物,但是造物弄人,以王安石的性格加上两人的政治地位,让两人的关系显得并不那么乐观。
司马光
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而名留史册。但在当时,他却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身为王安石的好友,但是一方面在学术上,他是“史学派”的领袖,与王安石的“经术派”相对立;另一方面,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领军人物,与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对立;而在政治上,他有着保守的立场,虽然他亦表现出改革政治的倾向,但是他的所谓改革却是更注重于人事而非制度,甚至他在最后疯狂的拒绝任何制度上的改革。在王安石当权后不久,他被贬往洛阳,任西京留守。在熙宁二年,司马光五十二岁。因为保守派共同的困境,即对制度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只能纠缠于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来反对新法,因此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视,直到石越出现后,保守派中所包括的温和改革派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和石越的政治盟友关系。但是司马光的生性严谨,让他终于不能和石越这个小他三十多岁的人成为好友,虽然他非常的佩服石越的才学与见识。
苏轼
北宋最为著名的文学家,在政治上则是当时蜀派的代表人物。蜀派是介于南方派与北方派的派系,因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点也有北方派的特点。所以其代表人物苏轼的政治理念也比较折中,一方面反对王安石过于激烈的变革,希望在变革能够稳步推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一方面也反对完全的保守,认为变革是在所难免与必须的事情。因为这种看似理性的态度,所以无论新党当政或旧党当政,苏轼总是不能得志。在熙宁二年,苏轼三十四岁。他生性豪爽,达观,才华横溢,很年轻的时候就享有才名,却喜欢帮助年轻的读书人。他和石越私交良好,终其一生皆是石越是良师益友,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似乎并不能理解石越的手段。这是一个只能从光明面来理解事物的读书人。
赵顼
历史上北宋的神宗皇帝。但显然“神宗”这个谥号不足以表彰他在小说中的功绩,所以小说中并不称他为“神宗皇帝”,事实上他也有更为伟大光彩的谥号。这个年轻的皇帝是历史上非常有抱负的君主,虽然苛刻的史家也许会讥讽的称他“志大才疏”,而不少人也不不太公平的指责他立场不坚定。这个十八岁登基(或谓二十岁),三十六岁去世的年轻皇帝自一即位起,就一心一意想要励精图治。他无法忍受向蛮夷岁贡的耻辱,因此在他的治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的篇章。虽然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并非一直很稳固,但在重重的压力下,新法也并没有因为王安石不在相位而被废除,对于新法他表现出了足够的坚定。这个年轻的皇帝,曾经立誓要恢复汉唐故土,继承宋太祖的遗志,但是一生的不得意终于让他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年仅二十岁。这个年轻皇帝的性格,有着急躁、刚决的一面,也有着对臣下优容的一面,总的来说,也是一个矛盾的性格。
王昉
王安石之女。熙宁二年时她年仅十六岁,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虽然以她的经历来说,在当时也许为很多人所羡慕,但是对于她来说,却并不能够很简单的形容。原本的设计中,王昉是该与石越结为夫妻的,这个拥有超越时代思想的女子是为石越在这个孤寂的时代唯一能够进行交流的角色。然而在新版里,石越却取了桑梓儿为妻,而王昉则嫁给了桑梓儿的哥哥——桑充国。虽然桑充国不可谓无才华,不可谓无思想,然而桑本人终究只是一个标准的大宋士大夫。虽然满腔热忱一心为民,但其思想上某些固有的偏执导致了与石越分道扬镳。王昉超越时代的思想最终埋没于这个在这个时代看来十分优秀的人的身上。应该说,这是让很多人都一直无法接受的改变。
楚云儿
碧月轩的著名歌妓,石越最坚定的追随者之一。对于石越,她有着极深的感情,而且她也是石越最初认识的女孩子之一。但是二人的地位实在过悬殊,虽然都可能发生,但在第一卷中,发生的事情有限……这个女孩骄傲而自卑,温柔解人却又能用淡淡的笑容拒人于千里之外,久历风尘却又不可救药的执着于真正的爱情……
潘照临
字潜光,河北人。即旧版中的“李丁文”,石越最重要的幕僚。他精通纵横之术,有干才。在历史上虽然籍籍无名,但是因为石越的出现,他的人生也完全改变。熙宁二年时他三十岁。
段子介
字誉之,江西人。一个喜欢任侠的儒生,石越的重要幕僚。最适合他的职位无疑是监察御史。段子介是那种一边喝酒一边击剑高歌的人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荡尽天下不平之事。但是他并非是一个简单化的人物,所以石越也常常托他做一些更重要更需要权谋与冷静的事情。熙宁二年时他二十五岁。
唐棣
字毅夫,四川人。石越的挚友,也是最初帮助石越的人。如果放在历史上,他可能只是一人平凡的底层官僚,但是因为他和石越的关系,让他无法太平凡。他是《论语正义》的署名作者之一,进士出身,钢铁司的重要主持人之一。熙宁二年时他二十三岁。
桑充国
字长卿,开封人。石越的崇拜者。出身于一个商人的家庭却对经商毫无兴趣,最后考上进士却不愿意做官,最终成为大宋最大的印书馆的社长,第一份报纸的创始人。是深受石越影响的人物。熙宁二年时他十八岁。
唐甘南
字坚夷,唐棣的二叔,石越重要的赞助人与合伙人。以目光独到、满脸笑容而著称。在大宋棉纺工业、印刷工业等历史上,皆占有重要的位置。后世曾经有人认为他是除吕不韦之外最成功的商人。
桑俞楚
桑充国之父,桑家与石越有着极不寻常的关系。他同时也是唐甘南的重要合伙人。当然,他对历史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李敦敏
字修文,江宁人。石越的崇拜者,熙宁二年进士出身。虽然被人讽刺为“机敏而无主见”,但却是石党中立场最坚定的人物之一。
柴贵友
字景初,四川人。石越的崇拜者,熙宁二年进士出身,与其弟柴贵谊同为石党中唐氏一派(石越最初的追随者,石越对他们有着极其不寻常的重要利益)的重要人物。
柴贵谊
字景中,四川人。石越的崇拜者,熙宁二年进士出身,是一个出色的地方官。
秦观
字少游,高邮人。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与苏门学士之一。其词作以婉转哀怨而著称,但是他的性格却是喜欢读兵书。但是终于过份的沦为清谈高议,缺少实干的气质。他亦是石党中的重要人物,一个敏感而豪迈的人物,做为皇帝秘书参赞机务已是他才华的极限。
司马梦求
字纯父,开封人。智谋之士,石越的重要幕僚之一, 职方馆首任领导。
吴安国
字镇卿,福建人。对石越有着许多不满,关心百姓疾苦的书生。最终成为石党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吴从龙
字子云,开封人。精通礼仪。石党中重要人物之一。
蔡京
字元长。历史上著名的奸相,但其时尚且年轻,郁郁不得志。石党中重要人物之一。在大宋财政重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雱
字元泽。王安石之子,性格骄傲、偏执,不容异见。但为人极有才华,对其父的新法起了重要的影响,新党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法,往往让人所不齿。
吕惠卿
字吉甫。福建泉州人。新党中最大的投机分子,以王安石的学生自居。他是新党投机派的代表人物,借助变法之机,以赞成变法之名,谋取自己的私利,窃居高位。其人表面上温文尔雅,才华过人,长于舌辩,极擅权诈之术。
蔡确、邓绾
新党中的投机分子,都做过御史,是与石越直接对抗的代表人物。
沈括
著名的科学家,当时站在智慧最高峰的人物。石党中重要人物之一。
程颢、程颐
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历史上开始支持新党其后反对之。石越的同情者。
曾布
新党的核心人物,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
欧阳修
字永叔,江西人。被人污蔑与自己的外甥女有私情后,虽然得到平反,但因为种种政治上的互相倾轧,终于让他的政治生命终结。
桑梓儿
石越妻子,桑充国的妹妹,温柔贤淑,才干虽比不上王倩儿(即王昉),但受石越影响,也逐渐在一些方面给予石越以帮助,获得石越的爱,确实是梓儿的幸福。
补充人物介绍:
赵云萝
赵云萝,封清河郡主。神宗的堂妹,在所有姐妹辈中排行十一,唤作“十一娘”,虽然不是公主,实际上却是当公主看的,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子深受皇帝以及太后的喜爱。在《婚姻大事》里面,赵顼曾经打算把清河嫁给石越,奈何天不遂人愿,石越先一步与桑梓儿定亲。 后来嫁给狄咏,本来是段不错的姻缘,但狄咏后来战死陕西,只留下清河母子两人,孤苦伶仃茕茕孑立。虽然受到皇帝与太后的宠爱,但丧夫之痛又岂是旁人所能体味。
5.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名人
http://www.youyouchina.com/gs/gn/lsmr.asp
6.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颁奖词
1 卓琳: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2 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3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4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5 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6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7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8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9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10 宋文骢:歼-10之父
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7. 求三国人物简介~~~急~~~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160年:出生于涿。
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贼。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吕布投靠刘备。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绍。
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
209年:任荆州牧,与孙权联姻。
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
215年:刘、孙分占荆州。
219年:进位汉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兴兵伐吴。
223年: 殁于白帝城。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的佳话。
张飞(167?—221年3月),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身高八尺(三国一尺大约23.1cm),约合现今1.85米。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221年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张飞的专用兵器:丈八蛇矛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三国演义中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南),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个人资料:
容貌:陈寿〈三国志〉:身长八尺(相当与现在的180多cm),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官职:丞相 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
爵位:武乡侯
祖上:诸葛丰(汉朝司隶校尉)
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配偶:黄氏(黄月英)
兄弟:诸葛瑾(兄) 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 诸葛乔(养子,实乃长兄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显(攀子)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孙权(公元182-252),汉族,字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演义中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服甘宁,围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仁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属国,向魏称臣,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8岁的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用“火烧连营”之计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东吴政权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公元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等率大规模人出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但同时,称帝后的的孙权日益骄奢独断且赋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经常起义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孙权也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子孙登英年早逝后,孙权先是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又赐死鲁王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赵云
字 子龙
终属 蜀
性别 男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民族 汉族
容貌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官职 牙门将军 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留营司马 翊军将军 中护军 征南将军 镇东将军 镇军将军
爵位 永昌亭侯 顺平侯(追谥)
生卒 约168—229
子女 赵统(长子)、赵广(次子)
曾效力过的势力 公孙瓒、蜀汉
《大辞海》:赵云(?~229)
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永康)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8. 卓尼有哪些古代名人
卓尼藏区人文历史述略
杨
勇
印经院
[
内容提要
]
卓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在安多藏区享有盛誉。卓尼
大寺及其印经院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卓尼籍的诸多杰出人物为继承和
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卓尼人文历史旨在激发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紧随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
[
关
键
词
]
卓尼大寺,印经院,扬土司,高僧大德
一、引言
1982
年
10
月,班禅大师视察卓尼时说:
“卓尼在我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地
方,因此,很多年前我就想来卓尼访问。„„就寺院来说,卓尼禅定寺原先是一
座很大的寺院。„„现在有你们,珍贵的文物得到了保护,这非常好,不仅我高
兴,人民会说好的,党也会说好的。
”
[1]1990
年
7
月,第五世策墨林
?
单增赤列
活佛访问卓尼时,随行的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色拉寺第
96
任赤巴、著名佛学
家益西旺秋在讲话中说:
“卓尼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在西藏政府和三大寺中
担任过高级职务,他们对藏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贡献,建议卓尼组
织力量,编写他们的传记,最少也要把他们的姓名,历任职务,出生地方等搞清
楚。
”班禅大师和益西旺秋给卓尼作了确切的评价,并肯定了过去卓尼在藏区的
重要地位。
卓尼土司和卓尼大寺在整个藏区有过较大影响,
曾经以其丰富的文化
底蕴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姿态引领过安多藏区的文化。
卓尼土地孕育出的高僧大德
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精英,树立了卓尼人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二、卓尼名称的由来
卓尼系藏语,
汉意为两棵油松或油松。
相传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处有两
棵苍劲挺拔的油松。据《丹珠尔经纲目卓尼历史如意宝鬓》和《安多政教史》记
载:
1254
年(藏历第四绕迥木虎年)
,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诏请,
在赴京途经卓尼时,
见到两棵奇特的马尾松,
便将寺址选在这里。
当地藏族称马
尾松为“召相”
,此后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
“卓尼”是“召相”之变音。
“卓
尼”
还有另一解释:
相传卓尼土司的祖先当初从西藏盼包宗
(
今达孜县
)
起程东来
之际,其所在部族的首领穆旺坚参告诉他们:
“你们一直向东走,可遇到一条大
河,那儿有很多的交相
(
油松
)
。
”土司先祖率部辗转到达今卓尼时,果然遇见了
滔滔东流的洮河,并有很多油松。于是,抑制不住喜悦心情,脱口说出“交相尼
达”
!
在这里“尼”可解释为“找到”
、
“寻见”
。按寺址的土壤和当地气候来看,
适宜油松生长
,当时八思巴派人建寺,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若只有两棵油松
树,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卓尼一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名,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而卓尼之所以在
藏区和内地享有一定盛誉,
是与卓尼悠久的历史、
卓尼土司的政教业绩、
卓尼大
寺及其卓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等卓尼地区光彩夺目的人文历史密
不可分。
三、卓尼历史
卓尼位于甘肃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份。
因受地理、
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到近现代,
卓尼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状况不
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对当地及周边地区乃至于整个安多地区的社会历史都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卓尼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十分遥远
的旧石器时代。从洮河流域发现的诸多人类文化遗迹表明,四、五千年前,卓尼
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中国西部是历史上古代民族频繁活动的地区,
而羌人在
这里势力最大,史载:秦汉时为诸戎之地,诸戎当然包括诸羌。晋以后吐谷浑人
西迁至此,
使这一地区又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
尽管这一地区民族成份复杂,
但
始终没有改变羌人为主体民族的局面,
据此,
我们可以说卓尼甚至甘青藏族的渊
源之一就是古羌人。
“古代羌人和现今藏族的渊源人们虽有不同的解释,但从各
种古籍、传说、古地名及古部落名称等来分析,古羌人与藏族有相同的语言,青
海羌人为藏族族渊之一,也似可定论。
”
[2]
因此,古羌人为甘南藏族渊源之一,
也似可以定论,甚至可以肯定。
“藏俗,人名之前,常冠以地名或部落之名,以
表明其所属。钟为甘南洮河中上游及白龙江上游一带古羌人氏族之一,古称钟
羌。
”
[3]
卓尼土司的辖区卓尼、
迭部和舟曲及临潭县部分地区,
就是洮河中上游
及白龙江上游一带。
唐时吐蕃势力不断向东发展,
大批将士及随军家属迁徙定居
到甘、
青地区。
吐蕃的武力征服和宗教文化影响,
加速了对甘青羌人的一体化过
程;吐蕃和古羌人在文化及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有同源关系,加速了吐蕃一
体化过程。从另一方面讲,吐蕃的向东发展,不但是军事扩张,而且是一次民族
大迁徙。
甘肃藏族后来的许多部落与吐蕃人向东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卓尼一部分
藏族至今还称自己为“藏巴哇”
,这可断定他们最早来自西藏后藏地区。卓尼境
内有一座神山,对此有如下传说:很早以前,赞普从西藏射了一枝神箭,于是部
分属下向东寻找,
在遥远的一座山上找到此箭,
并将此山奉为神山来信仰。
从民
俗的角度看,
这个传说显现了民族迁徙的某些影子。
卓尼部分藏族自称
“噶玛洛”
,
这是因为吐蕃时
“从军中挑选出九名勇士,
率部驻扎在霍尔与藏区之交界处,
令
其以后未接藏王圣旨不准返回
。因之,他们的后裔就称噶玛洛。
”
[4]
更登群培
《白史》
云:
“卓尼巴等亦有是松赞之军队等传说。
”
卓尼有些地区藏族也传说他
们的祖先是从西藏某个地方迁来。
因此,
卓尼藏族就是东迁蕃人和羌人融合而成
的。
吐蕃王朝衰落后,
甘青吐蕃人失去了中心,
有些官员和握有兵权的将领,
纷
纷各自为政,
“有的几千户、几万户聚居在一起,互不统属。
”
[5]
一些较大的部
落集团,
在政治上与中原王朝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隶属关系。
吐蕃人在甘肃南部的
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和大夏河流域势力强大,占据着临洮、河州、洮州、岷州
和迭州等地。宋朝建立后,上述地区的吐蕃人和宋朝处于对峙状态。洮州、迭州
和岷州部分地区后来成为卓尼土司的辖区。
厮啰政权兴起后,甘肃南部吐蕃地
区由其统治。
厮啰政权存在了百余年,
后由于统治者上层争权发生内讧,
加之西夏人和宋
朝先后攻击,其政权最终衰落。厮啰余部以河州、洮州和岷州为根基,与宋朝处
于时战时和的状态。
后来厮啰之孙巴珍觉归顺宋朝,
被安置在岷州,
并赐名赵醇
忠。巴珍觉是厮啰后裔中很重要的一支,在金朝时迁到临洮,至元时受封重用,
成为雄据一方的土司。
至今洮岷地区有许多赵姓的藏族,
这无疑是巴珍觉之后裔。
同时洮岷地区吐蕃大首领裕罗格勒率十二万余口举族归宋,
足见其势力之大。
裕
罗格勒归宋后,
仰慕宋朝名臣包拯
(
包公
)
之名,
请求赐包氏名顺;
其兄辖约稍后
归宋,赐名为包顺,其弟赐名为包诚。包氏家族在南宋、金朝时期仍在洮岷一带
活动。卓尼、迭部、岷县和临潭等地至今还有很多包姓藏族,仅是卓尼县洮砚乡
就有几个包姓藏族村落。该乡四下川村有座称包家寺的寺院(于
1949
年初毁于
火灾)
。上述似乎与卓尼历史并无关系,但这些都发生在后来的卓尼土司辖区,
换而言之,这也是卓尼地区的藏族人文历史。
元朝建立后,
即在河州
(
今临夏
)
设置了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甘、
青
藏族由其管辖,
都元帅之下的官员都由吐蕃上层人士担任。
卓尼所处的洮岷地区
有吐蕃十八族,
“十八族为大族,散居洮、岷、叠一线”
,元时萨迦派第五代法王
八思巴被封为国师,之后又设掌管全国佛事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机构的总制院,
八思巴又被任命为总制院院使。
萨迦派因得元朝强有力的支持,
在藏区占据政教
统治地位,其教法也在甘青藏区迅速得以传播。八思巴曾长驻香根城
(
临洮
)
,
足迹踏遍河州、洮州和岷州等地,并以大元帝师之威,打击洮岷等地苯教势力,
令其改宗萨迦派。公元
1254
年,八思巴赴京途经卓尼时,见此地有吉祥之兆,
就令其弟子喜饶益西建寺,公元
1295
年寺院建成,藏史称为卓尼大寺。这座萨
迦派寺院建成后,
当地藏族首领协第德抓住机遇,
与该寺建立供施关系,
从此随
着寺院势力的发展,
他的势力也得以壮大,
终于成就卓尼土司的始祖。
卓尼土司
与卓尼大寺结成供施关系,
推行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
尽管卓尼大寺后来改
宗为格鲁派,
但土司家族仍就掌握寺院统治权,
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始终没
有改变。
明朝建立后即进兵西北地区,当初西北各藏族首领均持观望态度。
1370
年,
元吐蕃宣慰使都元帅索南普归顺明朝,
并赴南京向皇帝朱元璋进贡方物,
受到明
政府的嘉奖。
各藏族首领纷纷效仿,
争先赴京归附明朝,
分别受赐不同的名号和
官职。
1404
年,
卓尼继位土司率部收服迭部十八族,
遂于
1416
年赴京朝贡致敬,
被明廷授封洮州卫正千户和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
从此卓尼土司借明廷之威
,
不断发展势力。
卓尼第
5
代土司旺秀赴京朝觐期间,
被明武宗赐予汉族姓名杨洪,
从此卓尼土司以杨为姓,后来土司辖区民众也随之以杨为姓,这就是如今卓尼、
迭部和舟曲等地藏族多为杨姓的来源。
在明代,
每一位土司为了和明廷保持密切
关系
,均先后赴京朝贡,以求政治上的支持。卓尼土司如是拥有了皇恩加宗教
之威,
逐渐将卓尼和迭部等地纳入自己统治之下,
并成为洮岷地区势力最强的土
司。清朝建立之初,各地的反清力量还很强大
,
卓尼土司洞察时局,服从清朝调
遣,协助清军镇压了洮岷地区的反清势力
,
为此康熙皇帝特封第
9
世土司杨朝梁
为洮州副将并赐佥事大印一颗,还令其“护汉、藏、蒙三族交界之边塞。赐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