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学趣味小故事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果果)
●数学小故事——唐僧取经
一天,唐僧想考考三个徒弟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徒弟们叫到面前,说:“徒儿们,现在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他。”
唐僧首先写出:23456。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不要读‘个’。所以,23456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写出:130567。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特别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所以这个数应该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个数是120034。沙和尚想了想说:“应该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呀!”
科学小故事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
法拉第 1791 年 9 月 22 日生在一个手工工人家庭, 家里人没有特别的文化, 而且颇为贫 穷。法拉第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法拉第小时候受到的学校教育是很差的。13 岁时,他就到 一家装订和出售书籍兼营文具生意的铺子里当了学徒。但与众不同的是他除了装订书籍外, 还经常阅读它们。 他的老板也鼓励他, 有一位顾客还送给了他一些听伦敦皇家学院讲演的听 讲证。1812 年冬季一天,正当拿破仑的军队在俄罗斯平原上遭到溃败的时候,一位 21 岁的 青年人来到了伦敦皇家学院,他要求和著名的院长戴维见面谈话。作为自荐书,他带来了一 本簿子,里面是他听戴维讲演时记下的笔记。这本簿子装订得整齐美观,这位青年给物理学家、化学家戴维留 下了很好的印象。戴维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不久他就雇用了这位申请者。临终前,当有人问戴维他一生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的时候,戴维说:“我一生最伟大的发现就是法拉第!”
伟大的额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安培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后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出来。
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
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下的算式:
1+2+3+4+…+98+99+100=?
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5050,老师头也不抬让他重算,但是很快他又拿出答案震惊了老师,而其他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后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高斯的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吃完饭后,父亲就要高斯上床睡觉,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他往往带一棵芜菁(Turnip)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芜菁当中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用一些油脂当烛油,于是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睡觉。 高斯的算术老师本来是对学生态度不好,他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现在发现了“神童”,他是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就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懂的数学不多,不能对高斯有什么帮助。他去城里自掏腰包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高斯。高斯很高兴和比他大差不多十岁的老师的助手一起学习这本书。这个小孩子和那个少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花许多时间讨论这里面的东西。
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⑶ 加减法的来历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如中国至少在商代(约三千年前),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希腊和印度一样,都没有加法符号,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就表示相加。在今天的带分数写法中仍可以看到这种遗迹。到公元三世纪,希腊出现了减号“↑”,但仍没有加法符号。公元六世纪,印度出现了用单词的缩写作运算符号。其中减法是在减数上画一点表示。
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的做法。例如用拉丁字母的P(Pl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加)表示加,用M(Min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减)表示减。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a,1540—1603)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⑷ 短的数学小故事
1、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
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
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⑸ 数学小故事30篇,短一点。
数学小故事
口算对许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更有时,它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了。然而,在口算中添加了数学小故事这些“葱蒜调味料”后,它变成了学生的“美食”。让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吧: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果果)
●数学小故事——唐僧取经
一天,唐僧想考考三个徒弟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徒弟们叫到面前,说:“徒儿们,现在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他。”
唐僧首先写出:23456。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不要读‘个’。所以,23456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写出:130567。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特别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所以这个数应该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个数是120034。沙和尚想了想说:“应该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呀!”
科学小故事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
法拉第 1791 年 9 月 22 日生在一个手工工人家庭, 家里人没有特别的文化, 而且颇为贫 穷。法拉第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法拉第小时候受到的学校教育是很差的。13 岁时,他就到 一家装订和出售书籍兼营文具生意的铺子里当了学徒。但与众不同的是他除了装订书籍外, 还经常阅读它们。 他的老板也鼓励他, 有一位顾客还送给了他一些听伦敦皇家学院讲演的听 讲证。1812 年冬季一天,正当拿破仑的军队在俄罗斯平原上遭到溃败的时候,一位 21 岁的 青年人来到了伦敦皇家学院,他要求和著名的院长戴维见面谈话。作为自荐书,他带来了一 本簿子,里面是他听戴维讲演时记下的笔记。这本簿子装订得整齐美观,这位青年给物理学家、化学家戴维留 下了很好的印象。戴维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不久他就雇用了这位申请者。临终前,当有人问戴维他一生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的时候,戴维说:“我一生最伟大的发现就是法拉第!”
伟大的额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安培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后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出来。
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
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下的算式:
1+2+3+4+…+98+99+100=?
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5050,老师头也不抬让他重算,但是很快他又拿出答案震惊了老师,而其他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后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高斯的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吃完饭后,父亲就要高斯上床睡觉,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他往往带一棵芜菁(Turnip)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芜菁当中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用一些油脂当烛油,于是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睡觉。 高斯的算术老师本来是对学生态度不好,他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现在发现了“神童”,他是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就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懂的数学不多,不能对高斯有什么帮助。他去城里自掏腰包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高斯。高斯很高兴和比他大差不多十岁的老师的助手一起学习这本书。这个小孩子和那个少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花许多时间讨论这里面的东西。
⑹ 20以内退位减法小故事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⑺ 最好的数学小故事。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6、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7、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8、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9、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10、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⑻ 数学小故事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2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3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4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5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6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7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⑼ 短的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1、“0”的故事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3、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4、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5、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6、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7、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8、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有一天,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他也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就到找法老了。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就去量金字塔。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9、维纳的故事
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
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
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
10、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
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让每一个读者爱上数学,不再把数学看成是枯燥难懂的学科,是编者编辑这本书的出发点。
本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贯彻新课程的标准理念,从数字、运算、计量、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逻辑推理等方面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本书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个个知识点,是你轻松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
⑽ 求几个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趣闻,字数别太多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