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面楚歌的历史出处和人物
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开始了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败退到垓下,弹尽粮绝,被汉军团团围住。
为了彻底瓦解楚军的斗志,刘邦叫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使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尽占楚地。一天夜里,项羽听到四面都响起了楚地的歌声,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难道说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了吗?唉,这里的楚人为什么这么多?”
项羽深感大势已去,命人在营帐中摆酒,痛饮解愁。败局已定,项羽最放不下的便是他最爱的虞姬和骓马。想到这里,他一边饮酒,一边悲哀激昂地唱道:
“我的力气能拔山啊,勇气盖世无双。
时运不佳啊,骓不再前进。
骓不前进啊,该怎么办?
虞姬呀虞姬呀,该把你怎么来安排?”
唱了几遍,又让虞姬舞着剑跟他唱。项羽唱得热泪盈眶。在旁的随从人员也跟着哭泣,谁也不忍心看这悲惨的景象。
当天夜里,项羽率领800多名骑兵,拼死突破重围,向南逃去。最后身边只剩28名骑兵,而追来的汉军有好几千人。项羽走投无路,在乌江拔剑自刎。
题 名: 四面楚歌
所属朝代: 秦代
拼 音: sì miàn chǔ gē
出 处
《史记·卷七》:“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解 释
"四面楚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传来楚国人的歌声。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绝境。楚歌:楚国人的歌声。
相关人物: 刘邦 司马迁
相关作品: 史记·卷七
⑵ 四面楚歌的主要历史人物
项羽 虞姬 张良 刘邦
⑶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
项羽,刘邦
⑷ 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四面楚歌是指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住。刘邦为了破环项羽军队(都是楚地人)的军心,在周围唱起里楚地的悲歌,所以叫做四面楚歌。历史人物:刘邦,项羽
⑸ 四面楚歌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楚霸王项羽
⑹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内楚歌,项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意思就是: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半夜派人用楚语唱歌,来扰乱项羽军心。
所以历史人物是项羽
⑺ 四面楚歌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项羽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⑻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项羽
【成语】:四面楚歌
【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比喻陷入专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属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⑼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成语 说的是项羽同志 在垓下被汉军所困 四面对敌 没有活路的意思。
⑽ 四面楚歌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
项王军壁垓抄下,兵少食尽,汉袭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②,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涉及的人物有:主要有项羽(以妇人之仁有勇无谋、不听范增的计策,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刘邦,致使霸业失败)、刘邦。当然还有项羽的夫人虞姬。
马革裹尸 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马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