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祖籍在重庆长寿的名人
赤胆忠心杨应春
凤乡之地历来出厚爱赤诚之人,明朝时,长寿就出了一个深得百姓敬重的爱戴忠臣,叫杨应春。
杨应春举人出身,学识胆识兼俱。明英宗时,任太仆寺卿。当时北万的蒙古瓦刺族经常发动骚乱,与朝庭为敌,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朝内有个宦官名叫王振,是个奸恶之徒,却因为善于阿谀奉承,深得明英宗宠信。1449年,瓦刺族再次发动骚扰,王振鼓动好大喜功的英宗御驾亲征,英宗竞用不懂兵法,且从未打过仗的王振统领三军,结果在蒙古的土木堡—战中,明朝三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英宗成了俘虏,蒙尘塞外。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
当时杨应春跟随英宗被俘后,进入蒙古瓦刺族的军营中,但他处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瓦刺人羞辱英宗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厉声喝止。瓦刺人曾威胁他:你—个奴才,不怕死吗?杨应春严厉地回答:“我是大明臣子,死有何惧?尔等不过猖狂一时,如果识时务,趁早把我们送回京城,不然后悔的是你们。”瓦刺人竟拿他无可奈何。
明英宗被俘之后,明朝政府多方想法营救,杨应春与明朝官员一道,多次与瓦刺人谈判周旋,最终让英宗还朝。但英宗还朝后,皇位已被其弟所得,杨应春再助英宗,“夺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英宗帝位复得。英宗念其功高,封他为太子少保。
杨应春为官清正,名声很好,又擅长文学,赤胆忠心,深为后人称道,是我们长寿人的骄傲。
一代鸿儒谯天授
长寿富饶美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名人辈出。
两宋时期,长寿出了个大儒,姓谯名定字天授。少年时就钻研易经,青年时赴河南,师从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和理学家程颐,学业精进。后来程颐被贬谪到涪陵,谯定就与他同往,在北山定居,研讨易经,成为一代名家。北宋朝庭闻其名,两次召他入朝为官,他都不去。后来宋高宗再次召他到扬州做官,在赴任途中遇金兵未能到达目的地。此后就归隐在成都青城山,当地人知道他学识渊博,都尊称他为谯夫子。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谯定交往深厚,并佩服他的才学。在他-百三十岁生日曾写诗相贺: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万缘随梦断,百念与形枯。云护巢松谷,神呵煅药炉。凭高应念我,百首学征祖。
谯定高寿,一生为人谦让豁达,博学多才。但晚年却不知所终,人们认为是他成了神仙云游四方去了。其实他就隐居在长寿的焦家今邻割镇境内,曾在但渡一带为人讲学。一生著述颇多,最有名的是《易传》,可惜未能流传下来。宋代的史书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史海钩沉 垦荒县令李希贤
清朝建立后,百废待兴。面对-个当时有三亿多人口的国家,清朝政府把粮食问题放在第一位,增加粮食的办法之一就是扩大土地面种植面积,一些勤政有为的官员就千方百计带领百姓垦荒种地,李希贤就是当时有名的“垦荒县令”。
李希贤是长寿县人,生逢康、乾两代,在山东临淄、汶上、思县、馆陶等多个县任县令。为官任职期间,他深知“仓廪实而天下安”的道理,所到之处便发动百姓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开荒垦地,且亲自参与其中有。在他带动下,大片大片的荒山、滩涂之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良田沃土,不但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温饱问题,还为朝庭储备了大量的官粮。据清政府史料所载,他为官三十多年间,共计开垦荒地24000多公顷,同时兴修水渠无数。因其廉洁能干,多次得到提升,在山东就升任知洲、知府等职,后来又到云南省任职。
七十岁时,李希贤告老还乡,清政府对他好评有加。
陈新甲替君代罪
明朝崇祯时,有一名臣,深通兵法韬略,忠于朝庭,力挽明朝于败亡,却因奸臣嫉限,屡遭弹劾,最后替君代罪,舍身成仁。
此人名叫陈新甲,长寿沙石新滩村人。陈新甲进士出身,通晓军事。但生逢明代崇祯年间,大明王朝腐败没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陈新甲与卢象升、杨嗣昌等一帮明臣竭力挽救大明于危亡,陈新甲在辽、沈一带多次指挥作战,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时有奸臣弹劾,但崇祯皇帝对新甲十分信任,并委以兵部尚书重任。
然而,当时的大明王朝已到无力回天的地步,陈新甲与农民起义军多次作战,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无法挽救整个败局,一些奸臣总是抓住机会就大加弹劾,让陈新甲举步维艰,曾要求辞官返乡,但崇祯坚决不同意。
明王朝面对义军和清军的双重夹击,不堪重压。清朝趁机派人来议和,欲以不战而获利。陈新甲认为朝庭年年征战,需要缓和,积蓄力量,向皇帝上书准予议和,得到崇祯私下认可。双方派人进行密谈之后,使臣将议和条款和密件送到陈新甲住处,陈当时忙于政事,随手放在办公案桌上,下面的人以为是朝庭用的快报,就传抄后送出去,一时舆论大哗,崇祯皇帝狼狈不堪,推罪于陈新甲,朝中奸臣趁机再次弹劾,崇祯无奈,只好以〃通敌〃罪挥泪斩忠臣。
陈新甲替君代罪被斩之后,仍有奸臣进谗言大肆诋毁。崇祯心里再明白不过了,怒斥:如果让你们处在陈新甲的位置,恐怕更不如。并不准再追究“通敌”之事,将陈新甲送回长寿原藉厚葬。
让生活充满诗意——凤鸣诗词学会会长谭连兴
本月底,我区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活动将正式启动。24日,记者就相关问题(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凤鸣诗词学会会长谭连兴(以下简称“谭”)。
记:请简要介绍什么是“全国诗词之乡”。
谭: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是由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和评选的,是一项全国性的文体创建活动。能成功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标志着一个地区有着较繁荣的文化事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文明建设比较优秀。
记: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创建全国诗词之乡?
谭: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需要。区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启动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缘于三个原因,一是近年我区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建设、文艺创作相对滞后,创建诗词之乡将为繁荣文艺创作搭建起一个有形平台;二是目前全区提出建设人文长寿,建设文化强区,创建诗词之乡、繁荣长寿文化旨在为此搭建有形平台。
记:据我所知,目前全国创建“诗词之乡”成功者只有近10个城市和地区,长寿开展这项活动时机成熟吗?
谭:在今年提出启动全国诗词之乡创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长寿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丰富多彩,这为诗词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区委区府关心和重视此事,为我们创建诗词之乡提供了坚持的组织保障;三是长寿区已有来自工厂、农村、机关和学校等各行各业的诗词会员250多名,诗词创作有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记:成功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有哪些具体要求?
谭:创建全国诗词之乡与创建文明城区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包括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会员规模1000人以上、诗词教育活动广泛深入等六项要求。
著名国画家施乃扬:胸有万千情意 画有万千神韵
长寿的女婿、著名国画家施乃扬将携平生数百件力作,来长举办个人画展。记者日前走近施乃扬,对这位当代中国画坛奇杰进行了专访。
施乃扬,祖籍天津,字仲鲁,号紫云轩主。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师从著名国画大师吴弗之,作品笔力苍劲,墨彩酣畅,注重神情表现,工小品、善巨幅,1997年被中国美协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称号。
“溪山为写真,水墨见精神”。在多元格局的当代画坛,施乃扬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工写结合并能出新。他的山水画归于在传统基础上写意的一路,苍劲、浑厚,骨法用笔,以“写”抒中国画之“最”, 在中国画坛享有很高声誉。
据称施乃扬早年颇是喜爱京剧。那时,他的一个邻居是当地有名的京剧演员,且画得一手好画。受其影响,施乃扬结实了不少当地书画界朋友,随后一起到天津文化馆学画,王学仲、孙奇峰等先后成为他的导师,他也因之打下非常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后因崇尚海派绘画风格,施乃扬考入浙江美院,成为著名国画大师吴弗之先生的高足,学画七年,得到严格的教诲,博众家之长,酿造出了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
清人笪重光曾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施乃扬十分崇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之道,故在施乃扬的山水画里,既能感到吴弗之等绘画大家的风韵,又不失施乃扬自己的构思和运笔特点。
艺术创作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这既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艺术家观察力、思想性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施先生多次游历漓江、新疆、西藏等名川大山写生,年轻时又有过在绵阳地区当知青的经历,与山川朝夕相伴。这使他对大自然的原生之美、天籁之美、地貌之美;对山水画的皴法之美、笔墨之美、意境之美更有一层特殊的情思和感悟,在创作中十分讲究天人合一,很注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对应统一。他的画中,画理与哲理、艺术与科学是相融相通的,给观众以可行、可游、可局之感。在其作品《湘西归来看人间仙境》中,注重气韵、神情的表现,但见湘江东去、波涛翻滚,巨浪在山崖下猛烈冲刷,卷起千堆雪,而流峰波谷间,一叶飞舟正借风而下,整个作品充盈着积极、大无畏的气概,令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类的句子。
笔墨和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施乃扬强调笔墨的发挥和心象的展示,他说,山水画艺术不是对大自然简单的复制和发挥照相机的功能,而是通过画家的"心领神会"、构思、取舍、笔墨等技法,创作出物我相融、天然宛成、超越自然诗一般的艺术境界。其墨宝最大气的是山水画卷,壮观恢宏,墨彩酣畅,大气磅礴。他一幅346×92公分的巨幅山水《浮云游之意》和《青山无古今》等写意山水画作,山峰叠嶂,层次分明,巧妙地将弥漫的山岚、云海、近峰远山演绎成虚实变幻、云蒸霞蔚、层林尽染的人间仙境,令人叹为观止。《阳气动林梢》一画中,他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而又充分地运用 现代绘画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种元素,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更是耐人玩味。
近些年,施乃扬开始更加注重控微索微,博古创新,在“匠心独具”与“洒脱大气”间找到了统一之道,运笔更具匠心,作品笔力更加苍劲大方和形神飞扬。他的《阳气动林梢》一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而又充分地运用现代绘画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种元素,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更耐人寻味。
生宣纸上的工笔是国画中的至难,可施乃扬却能举重若轻,观他的花鸟鱼虫之画作,便可知其大家功力。如《九龙戏月》、工笔写意合一的《荷花图》和《相亲》、《相伴》等佳作,寥寥几笔,就将鱼虫或花鸟各种最优美的瞬间动态,用最经济的笔墨和亮丽的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读之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不过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数他一幅长18米的《大吉图》,群鸡荟萃,雄姿英发,情态各异,生趣盎然,充满了形态和动态之美感,浓墨重彩间,用宣纸特有的渲染效果,浓淡干湿的几笔就将雄鸡之神气跃然于纸上,笔墨之间又互为浸染,让"墨生五色"既自成肌理又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令人不得不为其高超的艺术灵气拍手叫好。
鸳鸯戏水,恩爱和谐;写意山水,气象万千。在施乃扬笔下,一切都可以成画,万物都可以出意境:骏马威武、牡丹华丽、兰花清幽。不过最喜爱的还是观赏施乃扬画竹:铺纸、提笔、蘸墨,运笔时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纸上的墨迹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腾落跌宕、笔起笔落之间,但见墨竹几杆、竹叶几片立即跃然纸上,错落有致,布局精巧,虚实之间意境无限……
施乃扬与长寿是有缘分的。今年四月他首次来长,美丽的长寿水山和热爱文化的长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此后不久,他便决定来长举办个人画展,为促进长寿与区外文化的文化交流注入自己的一个因子。施乃扬对长寿也是深情的,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祝愿长寿明天更美好,祝愿长寿人民人人长寿!”
中国老一辈报业巨子——陈铭德
提起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上海《新民晚报》,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它的前身为《新民报》,其创始人之一便是我们长寿人——陈铭德。
陈铭德1897年出生在长寿,青年时代深受"五四"思想影响,后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1923年应约到北平《国民日报》当编辑,5年后到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任编辑,在此期间,陈铭德对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言论专制深感愤怒,萌发创办民间报纸、让民众自由抒发心声的想法。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创刊,刚过而立之年的陈铭德与另外两名中央通讯社编辑吴竹似、刘正华在南京创立《新民报》,其宗旨为"作育新民"。
办一切事业,领导人的思想可以决定这个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命运。陈铭德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报业巨子",其伟大就在于他对于中国民主和自由、对振兴中华锲而不舍的追求,在于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1937年抗战爆发后,《新民报》的经济压力更大,对于如何处理好争取上流社会支持和充分表达民意之间,陈铭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给股东的事业以及当时的社会关系以鼓吹,但同时,也要懂得报纸要在社会上站住脚,不替人民群众说话是不行的!"
正是因为这着深刻的亲民爱民思想,不论是抗战时期,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新民报》总能以切中时弊,以能说真话、言真事而深受各个层次人群的欢迎,成为老百姓的一味"心药",故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一句话叫"要纾解苦闷,看新民报"。 周总理曾为《新民报》题词:"全民团结,持久斗争。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新民报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勾勒了在旧中国惊涛骇浪中新民报筚路蓝缕,从一家地方报纸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纸之创业过程,国民党统治后期,《新民报》停办,衍生出《新民晚报》等报系,如今,《新民晚报》已成为中国三大晚报之一,陈铭德开启的办报事业随着社会进步迈进了新时代。
除了亲民情结,陈铭德身上还有最难能可贵的一个品质: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轻"的事从未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被人们称作"刘备",赞誉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为中国报业发展奠基的同时,陈铭德还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进步作家、报人和青年革命知识分子。夏衍曾亲自主编过《新民报》晚刊《西乡夜潭》,后来,吴祖光、孙伏园、施白芜、陈白尘等都曾担任过《新民报》副刊主编,在抗战八年中,《新民报》所拥有的作者群,几乎把先后来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罗致无遗。
可以说,《新民报》既开启了中国民间报业、文化人士办大报的先河,也记录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变迁,更反映了包括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赵超构等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争取民主进步,言论自由的沧桑经历,从而呈现出一幅既鲜明又熟悉的历史文化图像。而陈铭德,就是这幅"历史文化图像"的主笔。
② 名人中最长寿,长寿中最有名,这10个人是怎么做到的
160多岁。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一是长版期素食。李权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开朗256
李清云(1677-1933年)。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二是内心保持平静。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在世256年岁,子孙满堂,其实并没什么,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李清云先生活了256岁
③ 历史上有哪些长寿的名人
彭祖:中华第一寿星,姓笺名铿,颛顼孙子(黄帝第八代孙),尧封地彭城,后世称他为彭祖。师从尹寿子,隐居武夷山,商末已有767岁(或说800余岁)。善调雉羹,尊为厨行祖师爷。确切生平不可考。
④ 长寿的长寿名人
历来有不少名人因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而被后世人所铭记,其实,历史上伟大的名人也有许多人是非常长寿的,并且在成就上毫不逊色,其中的一些更因其长久的人生轨迹获得了额外精深的思索以及迟来的成绩。这里谨罗列活过耄耋之年的名人以览于诸位: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 哲学家,古希腊三贤之一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 剧作家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雕塑家,画家
提香1490-1576 画家
伏尔泰1694-1778 法国哲学家
布丰1707-1788 博物学家
歌德1749-1832 作家,著有《浮士德》
华兹华斯1770-1850 诗人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著有《悲惨世界》
斯托夫人1811-1896 作家,著有《汤姆叔叔的小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作家,著有《复活》
哈代1840-1928 作家
叶芝1856-1939诗人
萧伯纳1856-1950 爱尔兰剧作家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诗人,诺奖得主
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 作家,著有《铁流》
伏尼契1864-1960 作家
纪德1869-1951 作家,著有《伪币制造者》
丘吉尔1874-1965 英国政治家
毛姆1874-1965 作家,著有《刀锋》
雅娜·卡尔曼特1875-1997 法国长寿者,活到122岁,年龄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证,是经确证的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黑塞1877-1962 德国作家,著有《荒原狼》,诺奖得主
海伦·凯勒1880-1968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残疾人,杰出的励志作家
毕加索1881-1973 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艺术家
莫里亚克1885-1970 作家,代表作《在路上》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 女侦探小说家
托尔金1892-1973 作家,著有《指环王》
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廷作家,著有《小径分岔的花园》
冰心1900-1999 中国诗人
郑集1900-2010 中国生化学家、营养学的奠基者
巴金1904-2005 中国作家
贝克特1906-1999 荒诞派代表,著有《等待戈多》
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2006 埃及作家,诺奖得主
尤奈斯库1912-1994 荒诞派代表,著有《秃头歌女》
光未然1913-2002 中国诗人,著有《黄河大合唱》
杜拉斯1914-1996 作家,著有《情人》
阿瑟·米勒1915-2005剧作家,著有《推销员之死》
索尔·贝洛1915-2005 作家,著有《洪堡的礼物》
荣毅仁1916-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主席、杰出的企业家
莱辛1919- 作家,诺奖得主
塞林格1919-2010 美国作家,著有《麦田里的守望者》
亚历克斯·哈利1921- 2008 黑人作家,著有《根》
阿兰·罗布-格里耶1922-2008 作家
约翰·布莱恩1922- 作家
⑤ 历史上真正最长寿的人是谁
人们普遍认为彭祖是历史上最长寿的人,《国语》和《史记》上都有记载传说他活了八百年。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颛顼的玄孙。他经历了尧舜、夏商诸朝,到殷商末纣王时,已七百六十七岁,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他的养生之道被后人整理成为一部《彭祖经》传世。
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历史上真正最长寿的人并非彭祖。之所以产生这个认识误区,皆因我国远古时对年的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彭祖生于四川彭山,长于彭山,晚年终老于彭山。在彭山一带的乡间至今流行一种“小甲子”计年方式,即六十天为一年。刘继兴考证,从孔子墓出土竹简上记录发现,古代纪年确有以60年为1岁的说法。按此换算为现今的计年标准,彭祖只活了一百三十多岁。史学家还认为,所谓彭祖年长
八百,实际上是大彭国存在的年限。
历史上留有文字记述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清代的李庆远,活了257岁。
李庆远是位传奇人物,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7岁。因为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在200多岁的高龄时,其言行举止仍如同壮年,所以被人们誉为“神仙”。
李庆远原籍云南省,又名李青云,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
民国十六年(1927),李青云应四川军阀杨森的邀请去万县传授养身之道。杨森对李敬若上宾,为李特制全身新衣,请照相馆照相放大陈列在橱窗里,标明“开县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肖相,民国十六年春三月摄于万州”。一时之间省内各报竞相作为奇闻报道,轰动全川。因李讲不出养身奥秘,不久即送返开县。民国二十年(1931)《万州日报》九月十五日又载:“开县二百七十三岁老人李青云,已于前晚由陈家场
到万,住李家花园。老人系应王师长之邀到万的……”
在李庆远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内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为养生名著。
刘成勋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在《自述》一文中,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
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庆远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他还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一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李庆远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他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至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吸;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⑥ 跪求:搜集五个以上的长寿籍文化名人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你说的“长寿籍”应该是重庆市长寿区。
重庆长寿区其实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时间有限,就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了。
长寿籍的历史文化名人大概有这么几个:1、明朝时期赤胆忠心的被封为“太子太保”的杨迎春;2、两宋时期的一代鸿儒谯天授,师承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3、大清帝国时期的垦荒县令李希贤;4、明崇祯朝的陈新甲,蒙冤替君代罪 ;5、被称为“中国老一辈报业巨子”的陈铭德,在上海办《新民晚报》。
⑦ 中国著名长寿人物有哪些
周文王姬昌(前1148-前1051),西周灭商的奠基者,97岁。
周穆王姬满(约前1054年—前949年),西周第五位君主,传说享寿105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享年89岁。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相传姜子牙72岁时遇周文王,确切生平不可考。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89岁。
张苍(前256-前152),汉历算家,105 岁。
孙思邈(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药学家,102岁(又说生于541年,142岁)。
⑧ 历史上活过100岁的名人都有谁
彭祖活130岁,
彭祖,彭姓,名翦,又称篯铿,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仙人,传说中是南极仙翁的转世化身,并以享寿八百多岁著称于世。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是颛顼的玄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彭祖精于养生, 《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 《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据《史记·楚世家》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称号。
李元爽活136岁,
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活的年纪最大的人。"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死时年136岁。后宋代画家李公麟根据这段轶事创作了著名的老人画《会昌九老图》。
王远知活了105岁,
王远知 (509-635)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为扬州人又名远智,字广德年十五,师事陶弘景,得上清派道法
孙思邈活了101岁,
孙思邈(581年~682年)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少时因病学医,后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
张学良活了101岁,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子,“民国四公子”之一。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以来,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软禁长达五十余年。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101岁。墓地座落在美国檀香山附近日本寺院的山腰间,人称“神殿之谷”。
⑨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是谁
历史上留有文字记述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清代的李庆远,活了257岁。版
李庆远是位传奇人权物,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7岁。因为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在200多岁的高龄时,其言行举止仍如同壮年,所以被人们誉为“神仙”。
简介: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之一。
(9)长寿人的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而花枝茶具体出处不详,史料记载应出自湖北;《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此人以卖草药兼行医为生,会武功,自称姓李,名清云,已经年届一百五十岁。
李清云的医术很高明,为乡人疗伤看病,无不应验,因此得到了陈家场人的欢迎,渐渐便在陈家场定居了下来。
在陈家场,李清云还娶了一名老奴为妻。虽说是娶妻,但却不同居,仅让老为其洗衣、煮饭而已。
⑩ 外囯长寿历史人物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迄今世界上最长寿的记录是中国的唐代慧昭和尚。姜亮天《历代名人碑传总表》记载了慧昭和尚活了290岁。关于慧昭和尚的生卒年代,在《历代高僧生卒年表》中明确记载:“慧昭,男,526年生,815年卒,终年290岁。”这是长寿的最高记录。
“亚军”可能是英国人弗姆.卡恩,文献记载;他经历了12个英国王朝,活了207岁。
日本历史上有个农民叫满平,他生于1602年,死于1796年,活了194岁。1795年应宰相之召,还进东京朝见了天皇。满平的妻子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夫妻、儿孙都在100岁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17世纪中期,英国还有一个长寿老人,名叫托马斯.帕尔,他活了152岁,一共经历了九个英国王朝。他119岁时第二次结婚。因长寿闻名于全英国,就在152岁那年受英皇召见,在王宫中为他把酒祝寿。由于这次寿宴中过食,消化不良,卒于宫中。著名解剖生理学家哈维氏将他的尸体作了解剖,发现各器官均很健全。他妻子说:“他一直非常健康,120岁时还能过性生活,他无论从哪方面都感觉不出这么老。”
苏联高加索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长寿之乡。苏联有一部影片记录了被当时的老年学家誉为“地球之祖”的穆斯利莫夫,就是高加索的长寿老人。他167岁时还能精神抖擞地整修花园,种植花草、树木,并和其他几名白发如霜的老人一同到江河去划船,并能骑自行车游玩。
1985年11月30日新华社伊斯兰堡电,巴基斯坦最长寿的老人比尔. 赛义德.阿卜杜勒.马阿布德.基拉尼当天清晨在伊斯兰堡逝世。他一生度过了162年漫长的岁月。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参加了当天下午为这位当代罕见的162岁老人举行的葬礼。比尔.赛义德.阿卜杜勒.马阿布德.基拉尼1823年出生于伊拉克的巴格达。他懂多种语言。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和诗人。他曾经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国家。
巴西曾有一位老人名叫曼诺,在160岁时身体还很健壮,医生对他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发现他血压正常,心跳和20岁小伙子一样。据当时一位70岁老人列蒙斯说:“当我幼年刚刚上学时,曼诺已是白发老人了。”可是经过了60年后他还非常健康。80多岁的村长波奇说:“曼诺和他70年前的样子一样。只是背稍微驼了一点。”高龄的曼诺仍能打柴、种地。有人问他有什么长寿秘诀,他只是说:“我没有什么财产,平时也不担心什么事,只是每天在田野劳动、工作。”这几句话,值得细细回味。
1982年英国出版的《健力士世界记录年鉴》曾将日本的泉重千代列世界上活着的最长寿的人。泉重千代生于1865年,家住鹿儿岛大岛郡伊仙町。1985年6月29日,当地居民在他家庆祝了他120岁生日。日本旅游公司把访问这位老人列为观光节目。到他家访问的游客,最多时一天达200人。许多人同他合影留念。直至1986年4月,这位受人爱戴的长寿老人在他的寓所去世。
许多长寿老人出自长寿家族,前面提到的日本农民满平家一就是例子。在苏联阿塞拜疆有一位143岁的老人艾伊伐卓夫,在1965年时还健在,他的妻子120岁,女儿107岁,他的儿孙一共118人也都是长寿者。高加索地区的卡哈弗芙.拉热瑞娅,1974年已达139岁,一生劳动,从未停息。她的祖父活到160岁,父亲120岁,母亲146岁。她一生结过四次婚,第四次是1944年,当时她已经108岁了。
久已流传的一个故事式长寿家族的事例,是十六世纪初,一位法国红衣主教在街上遇一位80岁的老人坐在家门口哭泣,主教出于好奇心,问他为啥哭,老人说他父亲打了他。红衣主教感到惊奇,要求见他的父亲。当进到门里,确实见到了一位113岁的老人在生气。当问到这位老人为何责骂儿子时,老人说他儿子不懂礼貌,对祖父不大恭敬。这位主教更为吃惊,当他们一同进入屋里时,果真见到了已经143岁的老寿星。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芬兰报导了一则轰动欧洲的新闻,该国阿兰德岛上一对挛生姐妹同庆百岁生日。据统计,全世界可能有三亿多对双胞胎,而她俩是唯一的一对在一起欢度百岁的挛生儿。这对挛生老妪,姐姐叫艾琳,妹妹叫奈米。奈米只有1个儿子,艾琳有5个孩子,除儿女、孙子、孙女外,重孙已有二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