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东光县张良村由来
基佬,因为他是个王瓜狼。
B. 关于马致远的故事
马致远好学上进的故事,被马氏后人津津乐道,并时刻用以警示子孙。
据说马致远原名视远,元初在家乡就以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东光的铁佛在远近颇俱盛名,当时香火兴盛,寺里僧众甚多,尤其长老学问很高。
拜罢铁佛后,马致远求见长老,说:“吾名视远,有心求学,无奈家贫无人指教,求长老赐名,促学业!”长老见他气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并教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难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这里有两则小故事,希望是你需要的!
^_^
C. 沧州石狮子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吗
我是沧洲吴桥的,家传着一句话。沧洲铁狮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
D. 东光武功高手王化堂巧胜杆子王什么历史故事
东光铁佛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素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闻名遐迩。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一尊铁佛自香河沿运河漂来,到了东光码头就不走了,被一名小和尚背上岸来,因而建了普照寺。
普照寺因寺内释迦牟尼佛体态硕大而闻名,寺内“大雄宝殿”为清室皇族爱新觉罗·溥杰题词,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直系军阀吴佩孚曾亲笔题匾为"铁佛寺"。解放后,铁佛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北国奇秀:二郎岗
二郎岗永清观是北方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据《东光县志》记载,二郎岗又名"护邑岭",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李政捐资兴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李义又加以修缮。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邑人马永图增屋建宇,广植松柏,永清观始为壮观,庄鹏举为此撰写碑文以示纪念。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二郎岗庙会,俗称"走百遍"、"去百病",届时,十里八乡的民间花会竞相登岗,观者摩肩接踵,盛况空前。有“北国奇秀”的美誉。
相传,二郎神是在开天辟地之时出现的,他力大无比,神通广大,为了测试太阳的光热程度,把太阳安置在适当位置,造福人类,便担山赶太阳。他越过昆仑,跨过河套飞跃太行山,把太阳赶至旸谷,行至东光城南休息,发现东光大地濒临大海,地势低洼,水患无穷,为了解救这一方百姓,把一只鞋里的土倒出来,抛向大海,海水倒退数里,露出一望无垠的沃土,又把另一只鞋里的土倒在休息的地方,形成了一座长140米,宽65米的土岗,后人取名二郎岗。据《东光县志》记载,二郎岗又名护邑岭,相传为三代遗迹,
千年古镇:连镇
连镇,原名连窝镇,因旧时是水陆码头,两岸由小郭庄、肥城、宋家圈、鬼家集、曹家厢房、东光口六村连起,逐步发展形成,清时已简称连镇。原地处五县交界,1952年东光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连镇的南运河以东部分全部划归东光县。
——《沧州地名志》158页
连镇:在直隶吴桥西北四十里运河渡口。接景县,东光二县界。清时有把总驻守。地势低洼,故亦名连窝镇。昔有水驿。为南槽所经。帆樯丛集。商业发达。津浦铁路经之。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连镇条》(1931年版859页)
发生在连镇的战役:
东汉初平二年(191)黄巾军进攻渤海郡受挫;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血战连窝镇;1941年夜袭连阵夺伪钞;1943年奇袭连镇警察所;1946年解放连镇。
——《东光县志-兵事记略》
有关连镇的传说:
“世外高侠访马湘”,“赵一禄办案”,“王化堂巧胜杆子王”,“林凤祥算卦”,“连镇回民不通婚”,“死里逃生话当年”等均见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东光县资料卷》。
连镇还是太平军战争遗址,在村南一运河转弯处,有火烧、器皿、马骨、人骨等战争遗迹。有关史料中均有记载,可参照。
文化胜地——马致远纪念馆
马致远纪念馆总战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民进中央、国家民委及部分专家、学者亲临现场。纪念馆采用南北结合的造园手法,以南方园林布局和北方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正厅为三进三开悬山式垂花大厅,一大两小,明柱明间两进廊厦,次间一进一厦。正中为马致远塑像,雕像为草白玉材质,身高1.80米,底坐高0.5米。厅内墙壁上陈列着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千古祠宗马致远介绍,马致远故里考证研讨会文史资料,以及县内现存的有关马致远的历史文物及介绍。
马氏祠堂
马祠堂庄之马氏祠堂,系马氏为纪念其远祖马致远而建立的宗祠。祠堂在民国初年尚“殿宇森多”。祠堂内“两厢对建,西厢为讲习之所,东厢作寝息之室。中堂神牌大书昭然。”大殿明柱上之楹布系马氏宗族外孙、
明崇祯丁丑进士户部给事中庄宪祖所题,其联曰:“十九世簪绥继体,八百年礼乐传家”,大殿门楣上现有“千古宗祠”匾额,为清道光年间东光县令肖德宣所题。祠堂匾、联等
俱毁于“文革”时期。
现在已重新建设。
古遗址
西汉临乐故城
耿家圈村原为西汉时代的临乐故城。东周末年,赵考成王把临乐给了燕国。到汉高帝时置渤海郡,临东属之。汉武帝元朔年间封刘光为临乐侯,传之五代。王莽建朝后改临乐为乐亭。东汉光武帝取消临乐。汉献帝建安中期曹操攻克南皮后,重新设置临乐县,随后又改称新乐县,属乐陵。地名虽屡经变更,但城址始终未动。
旧志存疑一条云,汉书渤海郡临乐下注曰:侯国莽曰乐亭,盖元始四年王莽更郡县为亭,以应符命也。东汉以后转为乐安,或隶北海,或隶渔阳。晋书载纪曰乐安镇,水经注曰乐安亭,要皆幽之东南,青之东北,濒海之区,渤碣之地也……临乐汉属渤海,去此当八九百里,其时平原郡之富平,莽亦改名乐安亭,今以新莽所改临乐之乐亭为据,岂新莽改富平之乐安亭,亦可据乎?”
汉渤海郡领县二十六个,临乐县故城在今山东宁津县境,汉武帝元朔四年四月甲午封中山王子刘光为临乐候于此,故为侯国。
现在遗址南北、东西各2000米,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出现的文物样本,城墙。在2008年夏天,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称其规模和建制在全省内也属少见。
冢孙古冢
冢孙村位于找王村西南3.5公里,在这里自古就有七座古墓。光绪十二年《东光县志》十二卷“陵墓”一页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东邑所词三贤今其墓皆失考,殊为缺憾,窃查城东南二十里冢孙庄有古冢七座俗称王坟……其土最为膏腴,农人耕种多拾得古钱,其文尽五铢,均为汉时冢也”。记载这七座古冢俗称王坟,但究竟是谁的墓已经失考,根据出土文物,只能断定是一座汉代古墓。
民间有三个传说,一个说是汉代侯王刘缪的王坟,一个是商代的宁母王坟,一个唐代是袁恕己的“王坟”。很难得的是,这是存我县可见到的一处古遗址,高出地面十米,传说有七座,现在只剩下一座。
东光故城:茧城
茧城为古东光县县治遗址,在今县城正东10公里处的找王村西侧略南。城垣遗迹隐约可见,城旧址为长方形,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1.25公里。城东南隅有一土台,人称梳妆楼。现城垣遗址遍布陶器、砖瓦等碎片。
茧城之名由来已久。唐高宗二年(699)纪王李靖的三女儿楚媛,封爵为东光县主,直至永昌元年(689),于东光生活20年。楚
媛初来东光时,见故城碎砖乱瓦遍地,到处破烂不堪。她号召居民兴建房舍,整修街道,
并同百姓一道在故城遍植桑树。东光故城由于植桑、养茧、盛产蚕茧和丝织品而远近闻名。有4米厚。
唐宋古村:北霞口
1975年,南霞口镇北霞口村出土一块唐代墓,有墓志铭,保存完好,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在县文保所内。这块碑60公分见方,青石材质。上面用直线打了500个方格,刻了488个字。“游击将军潞州潞川府果毅都尉上柱国李君之铭,君讳其先,赵赞,汉广武君后,粤若唐臣……”据这篇墓志记载,我们看到了一个家世显赫、屡建军功的唐代将军。可以证明这里在唐代就有人居住。
2005年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在此发现了一处古渡口,至今仍在摆渡。现在村东北,村民自建了一处“古郡展室”,里面展出有唐代开元年间的古钱有汉代的一米多的大瓦酒瓮一个,已经碎了170多块,被匡文栋和匡庆祥两位老人花了半个月时间拼粘好的;这是有宋代古村落中发现的大碗,还有1946年出土一个黄釉三足香炉和几个盘碗,等等,都是汉、唐、宋时期的文物。在展室的外面,保存有元代万宁寺的石碑的龟形石座。在此处,就保存了文物十几件。
另外,北霞口村老辈还有一个李神仙传说,并立有高大的墓碑、碑亭,还有一座高坟,并塑有李神仙雕像。
在2008年夏天,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引起普查队的重视,称该村自汉到明均有文物出土,在中原地区实属罕见。
古孟村
其遗址位于东光县城东南17.5公里的龙王李庄东北方,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下有许多砖石,80年代末被陆续挖掘出土,至今还散落地残存着许多绳纹状碎瓦陶片。古孟村居民原为回民,因避战乱迁往孟村县(即孟村回族自治县)。
刘缪王墓
刘缪王墓俗称牛魔王坟,位于找王村西北1公里处。牛魔王系刘缪王的误称,为西汉时惠王之子,名齐,死后谥封为缪王。因何藏于此地,尚无可考证。40年代末期曾有人挖掘此墓,发现墓穴有小旋门六个,有大批刻有牛马图案或红白彩釉的墓砖。据墓砖考证,确为汉代王室之墓。
马致远墓
在马祠堂村南约200米处。墓地碑碣于“文革”期间多数被毁,仅存一方马致远墓碑,上刻“元诰授奉直大夫工部主事进士马公致远墓”。茔地于“文革”期间被夷平。
古运河码头遗址
2007年12月,东光县码头镇日前出土了一艘长约13米至15米的沉船,这艘沉船中有磁州窑器物及残片160件(片),完整器物30多件。
经鉴定,这批磁州窑器物为北宋末年或者金初时期的磁州窑产品。专家从这艘沉船推断,河北沧州很可能是宋元时期我国北方重要的瓷器集散地和出海港,东光的码头很可能是那时重要的一个码头。
东汉古遗址:燕友台
在县东北二十五的燕台村,现存部分高起半米多的高岗,村民叫它老村。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南皮县志办有关人士认定为,东汉时期的燕友台故址。
《南皮县志》: 吴质,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曾寓居南皮。曹丕倾慕其文才,曾率其文学集团如建安七子等与吴质闲游。一次乘船沿当时的大清河到南皮,弹笳设棋,吟诗作歌。他们常到南皮城北“射雉台”,游赏射猎,后人称为“燕友台”。
曹公固县东南二里。旧《志》云:汉青州刺史隽不疑冢也。高五丈有奇。曹操攻袁谭,因冢为固,因名。又有观台,在县东四里,一名袁侯台,相传即袁谭所筑。曹操攻谭,谭败,被擒于此。县东二十五里,有射雉台,相传曹丕游南皮时筑。一名燕友台,丕尝宴集宾友于此也。
曹丕的《与朝哥令吴质书》:“五月十八日丕曰:……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妙思六经,逍遥百氏;……驰骛北场,旅舍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最后两句被后人引缩为“浮瓜沉李。”
马氏祠堂
马祠堂庄之马氏祠堂,建于明代,系马氏为纪念其远祖马致远而建立的宗祠。祠堂在民国初年尚“殿宇森多”。祠堂内“两厢对建,西厢为讲习之所,东厢作寝息之室。中堂神牌大书昭然。”大殿明柱上之楹布系马氏宗族外孙、明崇祯丁丑进士户部给事中庄宪祖所题,其联曰:“十九世簪绥继体,八百年礼乐传家”,大殿门楣上现有“千古宗祠”匾额,为清道光年间东光县令肖德宣所题。祠堂匾、联等俱毁于“文革”时期。
御河行宫
现在东光镇油坊口村,传中,当年清朝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时,曾在这里弃舟登岸,在此暂住。
光绪十二年《东光县志》中有记载。
至今,能看到高岗一片,村民们说是霍家(霍维华)的家祠,现有部分霍氏祠堂的碑。
E. 河北省有哪些 故事
河北省古今名人: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5、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6、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7、赵奢,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8、蔺相如,战国名相,河北曲阳县人,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8、廉颇,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9、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10、李牧,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功绩自不必说。
11、毛遂,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12、赵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13、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
14、赵佗,嬴姓,赵氏,名佗,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秦朝著名宗室将领,华夏族(汉族先民),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公元前207年[1]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帝”。
15、毛亨,西汉学者,河北河间人,“毛诗学”的开创者。
16、毛苌,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7、韩婴,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18、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功罪千秋评说。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汉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其兄曾赞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1、窦太后,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自她之后,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汉元帝刘?#93;的皇后,正定人,一生经历七朝,享年8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23、甄宓,河北省无极县人,庙号文昭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后人称其为洛神。
24、张角,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5、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7、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8、祖逖,范阳遒(今河北省涞水县)人,西晋名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由他而来。
29、刘琨,河北无极东北人。西晋诗人。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闻鸡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冲之,今河北涞水县, 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31、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2、孙伏伽,隋河北清河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3、李春,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赵州桥的设计者。
34、窦建德,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郡隆庆(河北隆尧)人。
37、魏征,唐初名相,巨鹿人,中华铁胆直臣。
38、卢照邻,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9、高适,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唐著名边塞诗人。
40、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41、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42、柴荣,河北邢台人,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
43、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常年居住在开封,死后葬于郑州巩义的宋陵。
38、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44、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精于建筑工程技术。
45、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46、郭守敬,河北邢台人,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47、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48、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苏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编修,人称苏学士。最擅长画竹石等,能诗文。
50、梁梦龙(?—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51、樊腾凤,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韵学家,著有《五方元音》。
52、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3、曹雪芹,祖籍河北,伟大的文学家。
54、张之洞,河北沧州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55、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56、霍元甲,河北东光县人,著名武术家,燕赵侠士,民族英雄。
57、赵三多,河北威县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58、大刀王五,王正谊,回族,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为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复仇,参加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
59、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0、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1、韩荫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传奇名将。
62.董振堂,邢台新河人, 红军名将,原红五军军长,为河北省参加革命以来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官
63、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4、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5、马凤图,河北沧州人,回族,据八极、劈挂等加以总结与改进而成通臂劈挂拳。
66、裴文中,河北省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北京人发现者。
67、王士珍,河北正定人,北洋三杰之龙,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68、冯国璋,北洋三杰之豹,河北河间人,著名笑星冯巩的曾爷爷。
69、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70、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1、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2、杨露禅,永年人,杨氏太极宗师。
73、冯至,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74、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75、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6、董存瑞,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6、马本斋,河北沧州人,回族,中华抗日英雄。
77、戎冠秀,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抗日英模,荣获“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等。
78、狼牙山五壮士,河北张家口蔚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9、小兵张嘎,河北保定安新县人,少年抗日英雄。
80、王二小,河北保定涞源县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81、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82、盖叫天,京剧武生,号燕南,葬于杭州西湖。
83、邓丽君,河北大名人,生于台湾,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后。
84、王蒙,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红学家。
85、铁凝,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协主席。
86、裴艳玲,原名裴信。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兼演京剧,工武生,祖籍河北肃宁。
87、崔永元,籍贯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出生于天津,央视著名主持。
88、杨公骥,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著名学史研究专家,河北正定人。
89、葛优,籍贯河北饶阳县,出生于北京,著名演员。
90、姜文,著名演员、导演。
91、高圆圆,祖籍河北唐山丰润,著名影星,《南京,南京》女主角
92、张铁林,著名影星,祖籍唐山人毕业于英国。
93、张梓琳,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57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总决赛冠军,中国首位国际选美大赛总冠军
94、米露,籍贯河北沧州,第八届cctv模特大赛总冠军
95、钱红,河北保定人,女子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获51个世界冠军,“蝶泳皇后”。
96、郭晶晶,河北保定人,跳水运动员,奥运冠军。
97、范玮琪,台湾歌手,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
98、周颖超,祖籍河北唐山,生于河北唐山,内地当红网络明星。
99、王宝强,1984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人著名演员,代表作《天下无贼》《士兵突击》
100、李想,河北石家庄人,80代表人,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101、韩乔生,河北邯郸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
102、庞伟,河北保定人,射击运动员,奥运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二金获得者。
103、窦文涛,籍贯山东,出生于石家庄,凤凰卫视主持人。
104、吴德,唐山市丰润区人。曾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等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
105、郭威,邢台人,后周的建立者,为后周太祖
106、孟知祥,邢台人,五代后蜀国的建立者
107、李世民,李渊第二子,唐太宗,祖籍邢台隆尧,耗时17年在隆尧修建了唐祖陵,规定邢州刺史春秋两祭。
108、尚小云,邢台南宫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109、赵忠祥,邢台宁晋人,央视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
110、陈强,邢台宁晋人,著名电影艺术家和喜剧演员
111、刘秉忠,邢台人,元朝的开国元勋和丞相,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112、宋璟,邢台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大唐开元盛世的奠基者
113. 董海川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董海川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114. 高欢 (496-547年).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著名军事家.对建立东魏起决定性作用和实际统治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追其为神武帝.
115. 苏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人。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
116. 吴樾,籍贯河北张家口,著名动作演员,曾获中国武术最高级别“武英级”。
117.哈攀龙,回族,清朝名将。
F. 河北古代名人及主要事迹
1、郦道元
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他自幼博览群书,年轻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人物掌故、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郦道元。
郦道元一生猎奇涉险,不畏险阻,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大江小河,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著作详细介绍了一千五百多条河流,书写了他壮丽的如水年华。
北魏之后,《水经注》成为历代统治者和治水官员的必修课目。明清两代,对《水经注》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专门的学科,名为“郦学”。
2、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时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遂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3、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
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数十骑向南逃逸。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著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也就因此不受到影响。
4、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5、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励精图治,整顿军事、政治、经济,严明军纪,赏有功,斩临阵退却者,检阅禁军,汰老弱,留精锐,募天下壮士。诏群臣直言,撰《平边策》,禁官吏贪污。
停废大批寺院,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田赋,减免租税,招抚流散,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扩建京城,恢复漕运,修订刑律,改订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
G. 京剧的历史故事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7)东光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京剧诞生于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荣的时期(最初是为宫廷演出才进京的),鼎盛于艺术门类有限的时期,从未经历过如此冲击,所以说它衰落过、难以恢复旧日风采是有理由的。
但以此判断它会消亡未免武断。 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其唱腔融合了“西皮”与“二簧”。京剧分为四大行当分别为生,丑,净,旦。
京剧代表人物:
1、程砚秋
程砚秋是满族人,190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1958年病逝。他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早年艺名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御霜。1932年易名砚秋。
他幼年家贫,6岁拜在荣蝶仙门下学武生,后改学花旦和青衣,11岁登台,同时还先后向陈桐云、陈啸云、王瑶卿等名家问艺。程砚秋先后两次倒嗓几乎断送了他的艺术生命,幸遇诗人罗瘿公。
不仅为他治好嗓疾,还请来阎岚秋、乔惠兰、张云卿、谢昆泉等名师为其授课,并在1919年介绍他拜在梅兰芳门下,成为梅门开山弟子。
2、荀慧生
荀慧生,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生于1900年,卒于1968年,祖籍河北东光。他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
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用荀慧生的名字。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被卖给天津一个梆子戏班,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
8岁登台表演,时随侯俊山学梆子花旦,1911年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从路三宝、薛兰芬学京剧青衣、花旦,与尚小云、赵桐珊有“正乐三杰”之称。
曾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并受孙怡云、程继先等名家教益。1918年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从此专演京剧。后自组“留香社”。
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赴沪演出,并与周信芳、盖叫天、冯子和等合演《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等。
荀慧生喜欢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荀派艺术。
建国后,荀慧生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1952年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他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3、梅兰芳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生于1894年,卒于1961年,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辍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
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均为知名艺人或琴师。他早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
8岁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首次登台演出《天河配》中的织女,14岁搭喜连成班演出。与此同时,他还求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
向武功演员出身的琴师茹莱卿学打把子,许多前辈艺术家如名旦王瑶卿、陈德霖、路三宝,昆曲名家乔惠兰、丁兰荪、谢昆泉、陈嘉梁,净角大家钱金福、李寿山等都曾指教于他。
尤其得王瑶卿大力提携,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世称“梅派”。
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影响很大,当推首席。有资料说旦行立派从“梅派”开始,尽管此观点存有争议,却足以证明梅派的地位和价值。
4、尚小云
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生于1900年,卒于1976年,原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汉军旗籍人,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
1905年其父病故,他与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门下学戏,入北京三乐科班习武生,后因伴相俊美,嗓音畅朗而改从孙怡云学习青衣,他最初青衣开蒙老师是吴顺林,后又师从陈德霖。
并向李寿山学习昆曲,还曾向戴韵芳、张芷荃、吴菱仙等老辈青衣学过戏。1912年春他就在北京汾阳会馆和广德楼出台成为当时青衣行年轻的佼佼者。
1914年孙菊仙主动提出与尚小云配戏四日,使其声名鹊起,时被称为“第一童伶”。“三乐社”改名“正乐社”以后,尚小云和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一起被称为“正乐三杰”。
1916年尚小云搭入俞振庭组织的春合社,后相继与杨小楼、王瑶卿、谭小培、余叔岩、王又宸、马连良合作。
其间在1918年,北京第一舞台新排《楚汉争》,杨小楼扮演楚霸王,虞姬一角的人选费尽周折最终确定由尚小云出演。果然,叱咤风云的楚霸王和美貌多情的虞美人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H. 关于沧州的民间传说和名人故事
篇一:《沧州民间传说-沧州水月寺的由来》
水月寺是以前沧州最有名的一座寺院,据沧县志记载:“水月寺原在城外西南角,观灯桥东西,后周广顺年公元953年始建。明宣德十年僧人泽安移建于城北盐场东侧。
明正统十七年僧人泽一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州人宋成文、董宝仁等继而重修,光绪二十一年驻防乐军梅东益等又重修,可谓吾邑之冠。”
据说,因清同治年间运河发大水,在盐场附近决口,洪水从寺庙越过,故以谐音更名为水月寺。当时仅是一小庙,香火不盛,寺内方丈性然,为重修并扩大庙宇,曾断手化缘以表诚心。
经过五、六年时间,他在市内各商家铺户和周围各乡村大户人家,化得一笔巨资,同时得到驻防沧州的统领导范天贵及梅东益等的大力支持,开始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壮观,气势更加宏伟。
整个水月寺有山门(前殿)、次殿、大殿、后殿为三进院落,均有东西配殿。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山门门匾水月寺三个唐隶大字,为驻沧统领范天贵手书,他本一介武夫,为附庸风雅,他从重修庙宇之日起,便悉心习书练字,等三年后,寺庙竣工,水月寺三字也挥笔练就。
前殿内两侧有泥塑的头抵屋顶的身躯魁伟、横眉怒目、叱咤风云的哼哈二将,高约两丈,十分威严。次殿当中有相背而塑前后可观的两尊大佛。
一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再是着盔披甲,手执紫金降魔杵的韦陀(即护法神、类闹天宫中的二郎神杨戬)。两侧还有四大天王坐象高约一丈五尺。有的伏虎、有的玩蛇、有的弄剑、有的弹琵琶。可谓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此殿可穿堂而过直通大雄宝殿。此殿高达十二丈八尺,登上七步台阶可见殿前平台正中有高约五丈的千斤大鼎。殿内正中有三尊赤金镀身的大佛,为南海观音、西天如来、释迦牟尼之坐象。
高约一丈六尺,面前三张供桌有香炉、蜡千、佛罄之类,大殿两侧有降龙、伏虎、长眉、长臂、醉、睡等十八罗汉,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
东西北三面墙壁有立体悬空泥塑和壁画,据说是由两位著名民间艺人,一是沧县杜林刘环师傅,一是青县西程村马黑师傅,各自承包打对作,竟相献艺,雕塑彩绘而成。
其内容是反映西天如来佛,从诞生、成长出家,并率几百名弟子传经的过程。但见烟云缥渺、海岛仙山、奇峰古洞,流云飞瀑,宛若神话仙境。
东西两侧还有香龄温席、王祥卧鱼、丁香割肉等24孝民间传说故事。并配有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等多种装饰图案,可谓是妙手奇塑,巧夺天工,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后殿内有一精致铜塑千手千眼佛,造型奇特,精艺绝伦。
I. 东光铁佛寺的传说故事
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
传说,北宋从太祖开宝到至道年间,大雨频繁,洪水泛滥,死伤者无数,人们为了乞求神力,决定铸塑铁佛,以镇天灾。
吴桥镇有一位张铁匠,带领数百名工匠,支起百余盘熔炉,化开铁水铸佛。当铸到平肩时,头部说什么也铸不成,因为工匠端着铁水登上两丈多高的脚手架以后,铁水就冷却了。
正当工匠们一筹莫展之际,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口呤“要想铁佛成,必须脖儿平”,唱罢就扬长而去。工匠们心领神会,便在佛身边围堆土成台,与肩部相平,并将化铁炉安置在台上,佛台很快便浇铸成功了。
百姓又为铁佛建起庙宇,题名“普照寺”,意为铁菩萨金光普照东光。
(9)东光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寺内生铁铸造释伽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中国最大的坐式铁佛,并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而闻名遐迩。
铁佛铸成,兴建普照寺,虔诚的人们顶礼膜拜,祈求佛爷保佑平安。历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是铁佛寺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各地的商贾艺人,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云集而至,人山人海,香火盛极一时。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变迁,铁佛寺历尽苍桑。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直系军阀吴佩孚曾亲笔题匾为"铁佛寺"。解放后,铁佛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变迁,铁佛寺历尽沧桑。“十年动乱”期间(1966年8月25日),这些象征悠久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庙宇被毁,佛像炼铁,寺内所有文物丢的丢,毁的毁。
改革开放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于1987年3月22日重修铁佛寺,新的铁佛寺以其红色的山门、红色的围墙、红色的圆柱、红色的窗棂显示出独特的风采,蔚为壮观,是镶嵌在观州原野上的一颗红色宝石。
重新修复的铁佛寺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建筑艺术造型上都远远胜过了原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光铁佛寺
J. 在历史上东光县《马蝎子》的故事谢谢!
我是他的子孙,传说马歇子审蹓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