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73岁和84岁去世的
我国流传着这样一来句古自语:“73 84,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不知道有什么科学道理还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从古至今73 84死去的人还真的不少,古代的孔子是在73岁、孟子是在84岁去世的。毛泽东主席是84岁逝世的,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永远都不会磨灭的人物,他们的死是有充分的代表性的,普通百姓在73岁和84岁去世的也不少,只是没有人统计这个数字,好像这两个坎在人的生命中是难以逾越的,但是一旦逾越过这其中的一个坎就能多活好几年。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也未可知。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是受人尊敬的教皇,人们祈祷他健康长寿,但是他也没有抵挡住阎王的诱惑,刚一开春,就在84岁这一年离开了人世。我想这也许是巧合,但是我更相信这是天意。所以说,对于每一个到了73或是84的人,不得不生活得更加小心和仔细,别叫阎王把你叫走。
如果到了这个年纪,一般算命的都叫你买黄鳝或甲鱼这样有灵性的放生,还要吃鲤鱼,不过只能吃一面,在把剩的鲤鱼放河里,有鲤鱼跳龙门之意~~~~~~
❷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啥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俗话说“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是当一个人活到了73岁到84岁之间的时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老人会去世的阶段。
73、84俗称老年人的“寿命坎儿”,其实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73、84这两个年龄的数字,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虚岁是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虚岁是84岁。
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人们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吉利的数字。圣人都会在这个年龄死去,何况一般平民老百姓,于是把“73、84”说成是“寿命坎儿”,多数人都不容易迈过去。
这种说法从古至今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愈传愈广,愈传愈“悬乎”,致使一些老年人到了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段便顾虑重重,很怕迈不过去这个“坎儿”。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医疗保健事业也在逐渐加强,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以前说的“人活七十古来稀”早成过去,现在成为“70岁是最低,80岁小弟弟,90岁笑眯眯,100岁不稀奇”。
据统计学统计的结果表示,人的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70岁以上其他年龄段的死亡率相比,并无明显差别。所以说“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老年人不要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
❸ 7384的由来
孔子享年73岁,孟子享年84岁。所以国人将这两个年龄相当重视,能够活到圣人的年龄就心满意内足了。但是后容来把这两个年龄说成一个“槛”,说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其实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在古代,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平均寿命,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性。有人说过了七十三,就得到八十四才是另一个“槛”,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虽然上面说没有科学依据,但我还是相信的。我的外公仙逝时他离84岁生日,还差13天。传到民间的一些东西,我是比较相信的。偏方治大病嘛
❹ 都说73,84是人生死的一道坎,到底是什么意思
”73、84是人生死的一道坎“是来自于民间流传的俗语”“七十三岁、八十四内岁,阎王不接自己去”容,这是一句老话,叫活不过圣人。其实这句俗语没有半点科学根据,但却有一段颇不平凡的来历。
其实,这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
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导致了”73、84是人生死的一道坎“的说法。
(4)7384两位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科学研究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将不断增长是无疑的。
❺ 73 84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出自那里 有典故吗
这句话是中国的俗语,没有具体可考的出处,典故和孔子孟子有关。
孔子享年73岁,内孟子享年84岁。 所以在我国古代文人的意识中就认为大圣人才活了这么久,自己又怎么能超过他们呢?就有了这么一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俗语。其实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在古代,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平均寿命,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容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❻ 73 84的由来
七十三、八十四是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而来的。
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6)7384两位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据传,孟子在游说各国期间,从齐国到魏国,途经干城(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孟轲村)被大雨所阻。当时孟子声望颇高,一时间奔走相告,轰动全村。孟子住处门庭若市,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孟子见此人如此好施乐道,决定留下讲学数日。
干城人也以此为荣,于是就在孟子讲学的地方建“先师庙”,把村名改为孟轲以示纪念。“先师庙”也称“孟轲庙”,位于孟轲东村。嘉庆六年 (1801年),开州(今濮阳)知州张极重修孟轲庙,并为“大贤名不可名村”,将孟轲村改为大贤店。1958年庙毁。
1981年复名孟轲村至今。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
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副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东侧神龛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山东又称为孔孟之乡。
❼ 哪两位历史人物在74岁83岁死的
不是74和83,是抄73和84
有迷信说法是七十三袭,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73”,“84”这两个年龄数字是和我国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的死亡年龄有关。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岁是72岁,虚岁是73岁
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是83岁,虚岁是84岁。
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所以孔子是在73岁死的,孟子是在84岁死的。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吉利的,并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坎”,认为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死去,何况一般老百姓呢?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代流传下来,越传越广,越传越玄乎,甚至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
❽ 民间为什么会忌讳“七十三、八十四”呢,有什么讲究
七十三和八十四来是古人所认为自的两个大门槛。
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语。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
这种说法来源于历史上的两位圣人,圣人孔子去世时的年龄是73岁,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活了84岁。
正因为孔孟两位被称为圣人,所以,他们去世的年龄就自然被当作难以逾越的界限。老人们也因此担心自己能否活得过圣人,担心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有“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危险。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8)7384两位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科学的说法,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那这么说的话,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106又是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106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