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初一历史小故事hua

初一历史小故事hua

发布时间:2021-03-12 10:07:32

Ⅰ 初一历史10个历史故事

女娲补天、蚩尤大战、大禹治水、陈胜吴广起义、立木为信、靳柯刺秦、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赤壁之战、蔡伦改进造纸术。

Ⅱ 七年级历史小故事

还有点~~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风声鹤唳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晋军来了,非常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Ⅲ 初一历史故事200字左右

北京人的一天
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就是当今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又是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北京人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那时的周口店一带,森林茂密,野草丛生,野兽出没,环境险恶。壮年的男人出去狩猎了,妈妈带着孩子们去采摘各种各样的野果,老人呢,自然呆在家里看家。他们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火种。当时,北京人使用的还只是天然火,他们并不会人工取火。
妇女和孩子此时已到达丛林。他们用一种尖头类的石器采集植物的根茎,看样子还挺方便的。有的孩子爬到树上,采摘各种新鲜的果子;有的孩子蹲在地上,用尖头石器采集植物的根茎;有的孩子贪玩,就一边嬉闹着,一边跑着。这时,一只模样古怪的小动物探头探脑地从草丛里钻了出来。一个妇女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这看起来不错的午餐。这时,她心里一定在想:吃了这么多天素了,这美味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妇女和孩子们收获不少,回到家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打猎的也回来了,可今天什么也没打到,气氛凝固下来。没打到东西,大家吃什么呀。这时,一个妇女不好意思地把藏在后面的美食拿了出来,咿咿呀呀地比画着什么。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毕竟那时候没有翻译啊。这个妇女就是刚刚抓到了美味的那个人,她慷慨地把食物献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着劳动果实。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到了晚上,大家都累了。可这时,树林里突然“沙沙”地响,有经验的猎手知道这一定是只野兽。于是,猎手们悄悄拿起了火把。突然,那野兽冲出来了,这是一只肥壮的肿骨鹿。它看了看这阵势,有点害怕了。大家毫不犹豫,为了保护妇女、孩子和老人们的安全,猎人们带上火把和一些狩猎的用具,向肿骨鹿冲了过去。肿骨鹿调头就跑。剩下的人自然也不敢合眼,静静等着他们凯旋而归。
这是个漫长的黑夜。不多一会儿,树林里又响起了“沙沙”的响声。难道又是只野兽?直到有人钻出了树林。哦!是他们回来了。他们带着已经死了的肿骨鹿回来了。太好了!终于有肉吃了。这几天,狩猎的成绩不好,导致大家顿顿吃野果填肚子,这下可好了。看那不再嚣张的肿骨鹿和它肥壮的身子,大家高兴地大声欢呼。
我相信他们应该都会梦到吃鹿肉的情景吧。
这就是北京人的一天,虽有点累,不过也是不乏充实而又快乐的一天

Ⅳ 七年级的历史小故事30字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专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属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Ⅳ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小故事十个

1.玄武门之变
李渊召建成、元吉入宫。其时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伏兵于玄武门内。李建成、李元吉入朝行至临湖殿,发觉情况异常,立即回马欲归。李世民跃马而出,随后大呼,一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率骑继至,左右箭射李元吉坠马。李世民马入丛林,被树枝绊住。李元吉突至,夺弓将扼李世民,尉迟敬德大喝一声,飞马赶来,李元吉逃跑,被敬德射杀。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攻玄武门,激战不得入,扬言欲攻秦府。形势危急,尉迟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头出示,宫府兵溃散。迟尉敬德披甲持矛入宫急请李渊。李渊的手敕宣读后,战斗才停下来。李渊后来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2.魏征进谏
有一次朝政,魏征当着众臣的面大骂唐太宗的不是,唐太宗气急败坏,就立即宣布散朝,而后,唐太宗怒气冲冲的回到寝宫。大骂:“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说:“魏征之所以敢直言进谏,是因为皇上开明啊!唐太宗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如初。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3.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玄宗到新丰讲武。周边州郡长官都得到皇帝行营去朝见。姚崇去朝见玄宗时,玄宗正在打猎。玄宗说道:“你应当做我的宰相。”姚崇知道玄宗胸襟比较宽广,而且锐意图治,就故意激他一下,没有立即行礼谢恩。玄宗很是奇怪。姚崇说:“我有十点意见要上奏,陛下考虑,如果做不到,那我这个宰相就不能做。”玄宗要他说出来看看。姚崇所说的十条大致有施行仁政、不求边功、不造豪华宫殿等。第二天,就正式任命姚崇为宰相。
4.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坐上皇帝后,国家局势不稳定,使他终日闷闷不乐,成了他的心病。有一次宋太祖趁晚朝的时候,请石守信等几个兵权在握的老将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作节度使时快乐,从来就没睡过安稳觉!”石守信赶忙问原因。宋太祖说:“人谁不想富贵?一旦有人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又怎么能脱身呢!”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条路。”宋太祖说:“不如多积聚些金银,多购置些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儿来度过一生。” 第二日,石守信等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一恩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5.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帮助赵氏夺取天下,任两朝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6.司马光与警枕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7.明朝特务故事两则
老儒生钱宰年事已高,不堪早朝之苦,退朝时曾作诗一首,诗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上朝时,朱元璋便对他说:“你昨天那首诗作得尚可,但朕并未‘嫌’你,何不用‘忧’字呢?”钱宰听了,大吃一惊,自己在书房里吟诗,难道有人在窗外窃听不成?可见皇帝对自己这个老朽也不放心。他急忙叩头谢罪,朱元璋才放他一马。
吏部尚书吴琳已告老回湖北黄冈,但朱元璋仍对他不放心,怕他利用自己的威望搞阴谋活动,便派锦衣卫特务前往侦察。该家伙到了吴琳的家乡,并不直奔吴宅,而是东转西溜,看能否打听到一些关于吴琳图谋不轨的传闻。他经过一遍稻田时,见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正坐在田边休息,便上前问他:“可知此地有个吴尚书。”不料老人却回答:“敝人便是。”特务看他那苍老的样子和与农夫没啥区别的装束,觉得似乎没有再侦察下去的必要,便回京向朱元璋如实报告了他的见闻,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
9.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军队抵达台湾海岸线外。船队避开了赤嵌城海岸,绕道从鹿耳门登陆。登陆后,立即包围了军事据点赤嵌城,与荷兰殖民军展开了激战,打得侵略军溃不成军,收复了赤嵌城。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便玩弄缓兵之计,表示愿意年年纳贡。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对来使说,除非你们投降,把台湾交还中国,别的没有第二条路好走。郑成功下令立即进攻,攻打揆一盘踞的台湾城。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1662年2月1日,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荷兰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10.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Ⅵ 初一上册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写一篇历史小故事

华佗的故事
作者 马执斌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讲述了汉末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精彩故事。但是,华佗是否真的为关羽治疗过箭伤呢?此事已不可考。不过华佗确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华佗,字元化,名敷,今安徽亳州人。他早年曾经在徐州一带访师求学,除精通医术外,还兼通儒术。华佗热爱行医,走南闯北,到处为百姓治病疗疾。华佗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全面地继承了中华医学的优良传统,辨症施治。所谓“辨症施治”,是对中医断治疗疾病的概括。具体地说,是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条辨症纲要,找出生病的原因,作出诊断,然后根据病情,决定采取汗 、吐 、下、和、温、清、补、消等八种不同疗法治病。这是中华医学的精华。
有一次,官府中两个小吏倪寻和李延一块儿来找华佗治病,两人的症状相同,都是头疼发烧。华佗仔细诊断两人的病情以后,让倪寻服用下泻药,而让李延服用发汗药。当时有人问华佗:“两人症状相同,为什么给他们服用不同的药呢?”华佗回答说:“倪寻的病是由于吃得太多,消化不了,因停食而引起的,李延的病是因为着凉感冒而引起的,症状虽然相同,可是病因各异,所以要给他们吃不同的药。”倪寻和李延服用了华佗所开的药,结果都是药到病除。
华佗给人治病,不仅使用针灸药石,而且使用心理疗法。有位郡守病了很久,请过不少大夫诊治,病情总不见好转。华佗为他诊断以后,认为他的病只有经过发怒才能痊愈。于是,华佗故意多收他的医疗费,却不给他认真治疗,几天后,忽然不辞而别,还留下一封辱骂信。郡守读信,火冒三丈,大怒不已,命令手下人去追杀华佗。郡守之子已跟华佗沟通,早就知情,暗示手下人勿追华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郡守大呼一声,口吐黑血,吐完之后,疾病居然痊愈。
华佗对中华医药学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用酒内服的“麻沸散”全身麻醉术,为外科大手术开拓了新领域。《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华佗遇到疾病郁结在体内,而运用针灸药石力不能及的情况,就让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一会儿功夫,病人就失去知觉,华佗再用手术刀切开病人腹腔或背部,除掉病变部分。如果病变在肠胃,就切开肠胃,革除积聚的污秽物,清洗干净,然后缝合切口,敷上药膏,四五天后伤口愈合,一个月后伤病就痊愈了。《华佗别传》上说:有一位病人肚子很疼痛,十几天中须眉脱落。华佗诊断是脾脏腐烂所致,但还可以剖腹治疗。于是他让病人饮下麻沸散,仰卧床上,然后切开腹腔,果然脾脏腐烂了一半。华佗刮去腐烂的恶肉,敷上药膏,缝合伤口,又开了一些饮剂。一百天以后,病人康复了。
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曼陀罗在我国东南至西南地区都有,或野生或栽培。它的叶、花入药。1805年,日本外科医生华冈青州使用曼陀罗花为主要药物作为手术麻醉剂,被誉为世界外科麻醉史上的创举。实际上,华冈青州使用曼陀罗花作麻醉剂比华陀要晚1600多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使用曼陀罗花作为麻醉剂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效果良好。曼陀罗花有抗休克、抗感染的优越性,是其他麻醉剂所不能比的。因为休克和感染是外科大手术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能否解决休克和感染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外科大手术的成败。
主张预防为主,提倡运动保健,是华佗对中华医学的又一贡献。华佗告诉弟子吴普,说:“人必须劳动,但是劳动不要过。劳动能使人吃进的食物得到彻底消化,血脉流通,这样就不会生病。譬如门的转轴,由于经常转动,所以它永远不会腐朽。华佗四海行医,声名远播。那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大丞相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派人去请。华佗给曹操扎了几针,病就好了。曹操强留华佗做贴身医生。华佗为人耿直,淡泊名利,不愿专门为曹操一人服务,便以回家取方药为借口,离开曹操。曹操多次派人催华佗回相府,华佗以妻子有病为托词,不肯就范。曹操大怒,最终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为理由,将华佗杀害。临死时,华佗拿出一卷竹书交给狱吏,说:“此可以活人。”但是狱吏畏惧法律,害怕受牵连,不敢接受。华佗无奈,忍痛将自己撰写的医书烧掉了。这是中华医学的一大损失。

Ⅶ 初一春秋战国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退避三舍: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国锋芒,借说为了报答楚王收留之恩,实现自己当年承诺,退避90里(即三舍)诱敌深入,楚军以为晋军怯战,大军紧追,结果被晋军抓住机会,大破楚军。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Ⅷ 初一的历史故事

太多了啊。。。怎么说的完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赤壁之战》
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Ⅸ 初一历史小故事。 要春秋战国的。 急!!!!!!!!!!!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阅读全文

与初一历史小故事hua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