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远安历史人物

远安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3-12 09:53:09

A. 帮忙历史故事

三国
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见魏武帝曹操)。

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221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孙权),后迁都建业(见建康),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魏 汉未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站在这个阶层一边。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不具备战胜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割据者的政治优势。曹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引起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势力几乎覆没。东汉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绍,实力和影响远胜曹操,在讨曹檄文中曾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官渡之战时,曹操的文武官员多与袁绍通谋。曹操为了战胜强大的对手,不得不度外用人,即从较低的社会阶层中网罗有能力的人才。后来他一再发布“唯才是举”的教令,拔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但曹操选官的真正准则并不是“唯才是举”,而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曹操不但不曾笼统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在其帷幄中有许多名士。官渡战前,徐州混乱,他曾派出名士陈群、何夔等人出宰诸县,以图稳定 局势。曹操得邺城后,立即辟用袁绍原来辖区内的名士;破荆州,也尽力搜罗本地的和北方逃来的士人。曹燥越到晚年,越是以慎德为念。

曹操死后数月,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时,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而有识鉴的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与他同籍而流散在外的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这就是九品中正制。魏国齐王芳时,又增设州中正。九品中正制初行时,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臧否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但在士族阶层发展和易代纷纭的岁月中,此制并不能长久地超然于士族势力和政局之外而坚持其既定准则,西晋时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为保持固定的兵源,曹魏建立了士家制。士家有特别的户籍,男丁世代当兵或服特定的徭役。士家身份低于平民,士逃亡,妻子没官为奴。冀州士家有十万户以上。

曹操势力得以不断壮大,经济上主要得力于屯田。曹操建安元年破汝南、颍川黄巾,夺得大批劳动人手和耕牛农具,在许昌附近开辟屯田区。接着,许多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者屯田。屯田区一般都在易垦或冲要地点,自成系统,不属郡县。屯田民是国家佃客,以四六分(用官牛的)或对分 (不用官牛的)向国家缴纳地租,但不负担另外的徭役。一部分屯田用军士屯垦,称为军屯。屯田者的生产有政府保障,其劳动生产率比郡县的自耕农民高,在短期内屯田即能保证军粮的需要。齐王芳时,由寿春到洛阳一线,军士屯田取得很大的成果(见曹魏屯田)。

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每亩土地征收田租谷四升。每户征收户调绢二匹、绵二斤。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对农民有好处,也有利于大族豪强庇荫佃客。曹操命令加重对豪强兼并行为的惩罚,但大族豪强兼并事实上难以阻止。

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利用水力鼓风冶铸的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魏国与日本境内的邪马台国保持着较频繁的交往。西域诸国也有使臣和商人往来。

文化方面,文学、哲学和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成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都是著名诗人;还有以王粲、陈琳为代表的所谓建安七子。三曹和建安七子在诗歌创作上形成 “建安风骨”,留下许多名篇。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蔡琰(文姬)有《悲愤诗》传世,著名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创作于建安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的产生,是 哲学思想的突出成就。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析为《伤寒论》及《金匾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国医学体系的基础。华佗则精于外科手术、首创用麻沸散作手术麻醉剂。数学家刘徽在圆周率计算上有重大贡献。马钧在机械上有多种发明,包括提水工具翻车。在宗教方面,道教由于黄巾起义和张鲁保据的失败,略 有沉寂,佛教则继续流传。洛阳有佛寺,西域僧人前来传法译经。颍川人朱士行远赴于阗求经,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汉僧。

魏国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谥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 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i)、毋丘俭(正元二年,255)、诸葛诞(甘露二年,257)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 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魏国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蜀 董卓入洛的前一年(中平五年,188),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刘焉、刘瘴相继压平了益州豪强的反抗。建安十六年刘璋邀请暂驻荆州的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建安十九年,刘备占据益州;二十四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刘备于221年称帝后,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与吴军进行了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其子刘禅继立。

刘备在新野时,邀约客居隆中的诸葛亮为辅佐。诸葛亮看清了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荆州不可持久的形势,从战略上促成刘备进入益州,以图自保。刘备死,诸葛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今川西和云、贵的一些少数民族,当时统称西南夷,接连发生叛乱。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东)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元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大军分为三路,诸葛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他们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诸葛亮败孟获,并按出军时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对孟获七纵七擒,终于使孟获归心,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蜀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

南中战争结束,蜀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诸葛亮于建兴五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国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诸葛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建兴六年,诸葛亮命赵云据箕谷(今陕西褒城北)以为疑兵,自己率主力取西北方向进攻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前锋马谡在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败阵,蜀军撤回。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出兵,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建兴十二年再次北伐,进军至渭水南面的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病死军中,蜀军撤回,北伐停顿。

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景耀六年,魏军三路攻蜀,姜维在剑阁抗拒魏钟会大军,而魏邓艾则轻军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险道南下,于这年冬灭蜀。蜀国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吴 汉未黄中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俊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开始向江东发展。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建安元年献帝都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击破袁术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曲,并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徒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招附保据岭南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建安十六年孙权徒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三年以后(222)又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国出峡发展的可能。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

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嘉禾三年(234)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东晋南朝史籍中,关于山越的记载只偶尔一见。

孙权主要的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孙权死(252)后吴国日趋衰弱,而魏国则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由于司马氏以先灭蜀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蜀(263)、代魏(265)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政权暂得延续。晋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咸宁五年(279)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二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梗概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预选斗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性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贯穿全书的始终。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奋力救回幼主阿斗,刘备竟当赵子龙面掷阿斗于地,正如民间歇后语所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鉴赏与评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本文指中国的三国时期。关于本条目名称之其他意思,详见“三国 (消歧义)”。

B. 远安方言句子

湖北佬的“远安方言”

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祖国中部崛起的湖北省,不仅山美水美人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些方言更美。地处鄂西的远安县方言,胜过美味佳肴,愿与大家同品共赏。远安方言听起来语音甜美、节奏明快、抑扬顿挫、亲切巴实。

远安话,系“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很早就在荆楚大地上广为流传,与南漳、保康、兴山、秭归、宜昌、长阳、五峰、夷陵、荆门、天门、钟祥等县市区是一个方言区。一方水土养育了历代远安人,千百年来纯朴善良憨厚的远安人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也积淀了丰富优美的方言土语。至今在民间流传的远安方言,你无论在哪里听到,就会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乡情和亲情,象春风温暖宜人,如美酒醇美甘甜,似相声风趣可笑。

远安人说话让人听起来抑扬顿挫,语音中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譬如远安人说:

天气晴了,是“天道晴哒”;

河里的石头是“玛丽光”;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天上在晒杠”;

山峡里有了雾,是“起了罩子”;

天下阵雨,是“跑暴”。

在人际交往方面,远安人特别注重礼貌待人,用语虽粗鲁而土气,但表述准确而厚重。

如谢谢你,说成“难为你”;麻烦你,称之“糟蹋你”;开玩笑,叫做“可得性”。

说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简明扼要和爱憎分明是远安方言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社会上不同的人,远安人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说:

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是“扬头子振角”;

说谎话的人,叫做“日百佬”;

胆大妄为的人是“野猫子食天”;

肮脏的人是“罗耸”;

不讲卫生的人是“塌洒”;

讨厌的人是“斜非”;

没能耐的人是“日股子”;

不可靠的人是“丫豁篓子”;

口吃的人是“结巴”:

言行轻浮的人是“张巴”。

老实的人是“子本”。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流行的语言,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和时期性。有些外来人听不懂远安话,还真需要一个本地人翻译,才知道说的是什么。

请听一段远安人的对话:

甲:你结戏巴子哒?

乙:卡儿克弄克,还不是在打光棍。

甲:总儿搞的?

乙:列儿的姑儿尕,都跑到城里头打工克哒。

这几句是远安山村两个男子汉的对话,假如你没有本地人给你解释,那你就好比是个没有学过英语、日语却碰上了英国人和日本人一样,怎么也弄不清楚这几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用普通话表述两个人的对话:

甲:你结媳妇了吗?

乙:到哪儿去找啊,还不是个单身汉。

甲:是什么原因?

乙:这儿的姑娘,都进城打工去了。

明白了这几句对话的意思,使人恍然大悟、忍俊不禁。远安人千百年来把这些专用单词和地方读音保存流传到如今,是因为这些方言有其特殊的含义,表白准确、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远安人在汉字的声、韵、调的发音特点,反映了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声调从古演变而来的轨迹。譬如远安人把“家jia”读成“嘎ga”;把“开kai始”读为“旮ga始”,其实在古汉语里它的读音就是现在远安方言的读音。在当今很多公众活动中,有的主持人引用远安方言宣布:“演出(会议)现在‘旮ga始’”。在观众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

为了形容某一事物状态的强劲和剧烈,突出表述自身的一种感受,远安人喜欢用一些附加式的词缀来表达。如用“神”后缀:

路面光滑“滑得表表神”;

吓得害怕“吓得跳跳神”;

噪声很大“吵得轰轰神”;

打得厉害“打得喊喊神”;

商场官场得意“走路甩甩神”;

脾气很大“搞得吼吼神”;

睡意很浓“瞌睡哒哒神”;“瞌睡倒倒神”;

河里涨水“洪水滚滚神”;

屋顶漏雨“流得豁豁神”。。。。。。

在很多单词重叠后加上“神”,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仍然被广大人民所常用。因为它用于描写景物维妙维肖、抒发感情淋漓尽致,能做到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你若有兴趣研究一下远安方言的结构、功能及其历史发展,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奇珍异宝值得欣赏,其乐无穷。在远安随处都可以听到,长辈和同辈们对于子女的乳名和学名,在称呼时都给予简化称之为“子”。如陈志柱、张飞龙、李秀英等等,都在姓名第三个字之后加上了“子”,成了“柱娃子、龙娃子、英娃子”,也有的在“某子”前加上姓,便叫成“李英娃子”。这是千百年来远安人传承下来的称呼习惯。关于远安方言这种现象,中国著名作家远安人映泉先生在他《沮出荆山》一书中、以及远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远安县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表述。

但为什么千百年来远安人喜欢用附加“子”来状物抒情呢?利用闲暇时间,我仔细研究远安方言中的这种现象发现,实际上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习惯用附加“子”这种称呼方式。古代人们用“子”是表达对男子或师长的美称或尊称。

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人们尊敬崇拜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其姓后加上“子”,敬称为“孔子”。诸子百家“老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子、荀子”等等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被人们这样称呼。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被人民群众尊称为“屈子”。秭归县,被称为“屈子故里”。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屈子精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历代人们沿用姓氏附加“子”这种方式,更加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的区域和对象,来表达同辈敬重对方,长辈敬爱子女之情和望子成龙之意。人们把旅居在国外的人称之为“海外游子”。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爱惜生命,人们把身体各部位叫成“脑子、鼻子、脖子、肚子、肝子、肠子、腰子、腿子、倒拐子、磕脐包子、脚丫子”等。把住宅和工具叫“房子、窗子、桌子、椅子、砵钵子、筷子、杯子”等。人们叫“猫子、狗子、鹰子、鸽子”是对自己喂养的宠物的爱称。把喂养的畜禽叫“猪子、鸡子、马子、羊子、兔子”等,把种植的庄稼叫“麦子、稻子、豆子”等,人们希望年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在远安方言中,从社会到自然都用词缀“子”来状物抒情的例子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其意义就不难理解了,这叫做“爱屋及乌”吧!

汉代扬雄著有《方言》一书,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方言词典,被誉为中国方言史上第一部“悬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十多个民族大融合而成的,各地方言经过历史长河的陶冶,汇聚成中华民族文化语言精髓至今仍光彩夺目。远安方言延续楚地文化,传承了伟大的博爱精神,是中华民族血脉之根,这些方言是延续千百年的民间文化“瑰宝”。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研究这些地方方言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才具有民族特色,远安这些方言的存在和流传,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和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发衰。”唐朝贺知章这首诗中的“乡音”指的就是地方方言。一个人你无论走到哪里,即使在梦中,听见乡音也会发出笑声。听到乡音会倍感亲切,可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生长的地方是故乡,故乡是生命之源,乡音是生存之魂,使人终生难忘。

C. 历史上,关羽和他儿子死于哪里

汉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与曹仁交战于樊城。不料孙权因此趁虚而入,派吕蒙偷袭关羽在荆州的根据基地;此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增援曹仁,关羽攻打樊城失利,引军退回时江陵已被孙权夺取,关羽军溃散,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斩于临沮,享年58岁。
至于关平,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义子,更不是什么虚构人物,而是关羽的亲生儿子。
嗣位的儿子是大家都知道的关兴,关兴并不象演义中描述的那么神勇,只是做了几年文官,二十多岁便病逝在成都了,此时距离关羽被斩不足十年。
关羽就这么两个儿子,而且关兴的后人在蜀降魏时被庞德的儿子庞会灭门了,现在的关羽后人应该是关平在荆州的后人,而且事实上现在也没有人能清除证明自己就是关羽后人,武圣有无后人还是未能确知的。

D. 关羽在哪个地区被杀害的,历史上有没有详细记载

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至七十七回,发生在荆州之战尾声,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和潘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那么,孙权又是如何处理关羽身躯的呢?据《荆州志》载:“先主以宗子讨汉贼,仲谋虽帮孟德袭杀云长,犹葬以侯礼。”这也就是说关羽遇害后,孙权以王侯之礼安葬关羽。此地一开始被称为“大王冢”,后来被定名为“关陵”,地点在如今的湖北省当阳市城区西北三公里处。如今,关陵已经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 求解:中华母亲嫘祖到底是那儿人

远安最初的嫘祖文化研究是在宜昌嫘祖文化研究学会的引导下开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苟家垭镇政府率先行动,在蚕神庙原址处竖立起汉白玉的石雕——嫘祖像,名正言顺地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请回了娘家——远安苟家垭。

上世纪末,远安县委宣传部集中了部分文化人的研究成果,在《远安风物》这本小册子上开辟专栏,加以推介。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以重视和鼓励。

进入本世纪以来,关于嫘祖文化的研究已形成风气,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远安县嫘祖文化研究学会,由文联主席任会长。此后,嫘祖文化研究被纳入县委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是:

一、以《宜昌日报远安版》和《沮漳文学》等刊物为阵地,开辟了《嫘祖研究专栏》、出版了《嫘祖专号》。特别是在《嫘祖专号》里,有段家树老师的《嫘祖初探》《嫘祖再探》和《嫘祖的出生地在苟家垭》等系列研究文章,其新颖的观点、翔实的论证,引起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个专号里还发表了拙文《大地之恋》,以传说中的嫘祖为主要人物,演义了嫘祖创造发明以及黄帝与嫘祖的爱情故事,在县政协的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二、远安县委县政府在上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时机,扩大宣传,再上台阶。与湖北省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大型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一举获得全国电视“金鹰奖”,从而把“嫘祖与远安”这一主题推向了全国。

三、远安县花鼓剧团创编了中型音乐剧《嫘祖与黄帝》,参加宜昌市专业剧团的调演,受到观众好评,获得多个奖项。

二、为什么说嫘祖是远安人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乃黄帝正妃。也就是说,当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一例外地称黄帝是自家始祖的时候,也就应该明白华人无一例外的是嫘祖的子孙,嫘祖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母亲。

我们说嫘祖是远安人,有如下理由:

先从地域上看,据著名史学家顾吉刚主编出版的《传说中的中国地图》所示,古西陵就是当今以宜昌为中心的西陵山脉,西陵峡也因此而得名。而我县的苟家垭镇就处于西陵山北部,属古西陵范围。既然嫘祖是西陵之女,那么,嫘祖就有可能出生在苟家垭。

再从丝绸文明发展的源流看,苟家垭桑蚕历史可谓非常悠久。苟家垭蚕丝声名卓著,史称“垭丝”,历来为皇室贡品。《湖北通史》上说,宋代以来,苟家垭周边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和川东的蚕丝均以“垭丝”命名,从而走出大三峡,以至远销英、法、印度、中东等地。由此可见,苟家垭的蚕丝在丝绸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毫无疑问,“垭丝“的产生及其中心地位的形成是大大早于文字记载的,完全是能够追溯到远古黄帝时代的。
嫘祖文化研究

F. 20年前的远安县是什么样的

亮点四:坚持以人为本,凸现人文精神

该志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把记人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分散在各篇中对某项事有贡献的人物,其次是设立人物专篇。人物编下设人物传略、人物名录2章。人物传略严格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收录13名去世人物,其中补充记载了1979年前去世而首轮志书遗露的重要人物5名;人物名录下设烈士英名录,列表记载2005年前全县475名烈士;离休人员名录,记载1979年至2005年去世的离休干部;获奖者名录,列表记载1979年至2005年受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43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名录,记载1979年至2005年获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共计365人。

G. 被俘遇害临沮的关羽,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哪个地方呢

H.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姚兴-的简介

《晋书·姚兴载记》中记载: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王朝后秦皇帝。

姚兴作为一个一代帝王,他的一生主要如下:

受任于艰难之境

羌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最早约有一百五十余种部族。姚兴祖上的烧当羌(又名研种羌)属于其中较大的一种。

在后赵时期,姚弋仲(姚兴的祖父)先后出任侍中、征西大将军、右丞相等职。后赵灭亡,他又接受东晋政府的封号,姚弋仲死后,姚兴的伯父姚襄背叛东晋,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打败扬州刺史殷浩,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北),招集流人,初步建立政权。不久,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途中被前秦军队击杀,其弟姚苌率余部投降。

姚苌,字景茂,是姚兴的父亲。降前秦后,姚苌因累立大功,二淝水之战后,遭受失败的前秦王国开始分崩离析。太元九年(384),姚苌得到关中羌人和西北豪族的支持,在渭北马牧正式脱离前秦,重建政权,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前秦皇帝苻坚曾几次派大军进攻姚苌,都未能取胜。太元十一年(386),姚苌占据长安,称帝建元,建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太元十八年十二月(394年1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苻坚的族孙)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

姚兴为姚苌的长子,后秦建国时被封为皇太子,嗣位时年仅二十四岁。前秦时期,姚兴曾作过苻坚的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姚苌经常外出与苻登作战,姚兴以皇太子身分镇守长安,统理政事。太元十七年(392)三月,姚苌在前线患病,急召姚兴到安定行营,准备安排后事。 后秦的谋臣尹纬建议姚苌派姚兴前往,以使太子有个实际参加战斗的机会,增加今后的应变能力。姚兴第一次统率军队指挥战斗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临终前,辅政大臣姚晃追问攻灭苻登的打算,姚苌回答说:“这一大业马上即可成功。姚兴的才智足可以办到,你们不必问我了。”

姚苌初死,落在姚兴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他不仅要对付苻登,还要防范后秦政权内部的各种势力。因此,姚兴没有马上发丧。 废桥一役是决定姚兴命运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为后秦最后消灭苻登、称霸关陇奠定了基础,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姚兴的威望,巩固了他的地位。废桥战后,姚兴正式为姚苌发丧,并在始平附近的槐里即位称帝。

外拓疆土,内修政事

在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在前期,他留心政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军事上,姚兴信任和使用两位能征善战的叔叔姚绪和姚硕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谋的尹纬。他能够倾听臣下的意见,注意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官职。

姚兴继承姚苌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姚兴提倡儒学意在维护统治,但在客观上为保存和发扬汉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姚兴比较注意军纪。史书上讲,他的军队“军令齐整,秋毫无犯,祭先贤,礼儒哲”。由于能够作到“军无私掠”,后秦的军队,最初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后秦的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读史方舆纪要》),成为十六国后期国力仅次于后燕的强盛王朝。

与魏战争,接连受挫

北魏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其部落酋长拓跋珪纠合部众建立起以“代”为名号的雏型国家。两年后,拓跋珪定都平城,称帝建元,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402年1月,北魏以五万大军攻陷高平,并将这里的百姓也尽数徙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同时,北魏的平阳太守又发兵侵入河东,从东部威胁后秦。后秦举国震动,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姚兴不甘示弱,决定回击北魏。

元兴元年(402)五月,姚兴进攻北魏的并州(今山西地区),两个月后,姚平等人拿下了并州的要塞乾壁。但是,拓跋珪的反应很快,立即倾兵来救,迅速将姚平反围在汾水东岸的柴壁(今山西襄汾南)。不久,拓跋珪又在蒙坑将救助柴壁的姚兴大军击溃。姚平身陷重围,逐渐矢尽粮绝。

十月,姚兴投降求和,但遭拒绝。但由于楼兰突然骚扰北方,拓跋珪才被迫撤走。柴壁一战是对姚兴的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后秦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希望。

佞佛贪利,多所失误

义熙元年(405),姚兴在长安开辟逍遥园,以此处作为僧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姚兴不但为罗什译经提供种种方便,有时还亲自参与翻译。《广弘明集》中至今保留有姚兴同罗什等人探研经义的一些材料。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活动不但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

姚兴倡导的佞佛之风,耗费大量物质财富,弄得储用殚竭,人民疲弊,严重影响关陇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后秦的国力开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义熙二年(406),秃发傉檀为了讨好姚兴,特地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于是,他下令将王尚调回长安,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胡威埋怨姚兴因贪恋小利而舍弃一方土地。指出秃发傉檀心怀叵测, 姚兴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急忙派人纠正,但来不及了。
同年,姚兴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将南乡十二郡归还东晋,极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收容勃勃,养成大患

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在后秦的北方,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威胁和灾难。在陆续打败一些部落和割据势力之后,赫连勃勃开始骚扰姚兴。他采取是倏来忽往的突袭战术,使姚兴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赫连勃勃的作法,果然奏效。在铁弗骑兵的袭击下,后秦岭北地区的城镇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

义熙四年(408),赫连勃勃又在青石原大败后秦军队,姚兴不能容忍赫连勃勃的一再挑衅,开始筹划反攻。后秦的兵力有限,姚兴本应全力对付主要敌人赫连勃勃。但是,在派兵北上的同时,他又派出以姚弼为主帅的三万步骑进攻河西,这就使得兵力过于分散。这一仗使后秦声威大降,岭北地区原附属于姚兴的部落和割据政权,纷纷转依赫连勃勃。

义熙八年(412),原附属于后秦的仇池王杨盛派兵侵扰祁山。姚兴派出四路大军反击杨盛,结果被杨盛击败,姚兴无功而还。

死于危机四伏之中

义熙十年(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

皇子姚弼谋夺皇太子姚泓之位引起内乱。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姚兴喜爱皇子姚弼, 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姚弼取得相权后,努力结纳党羽,积极制造舆论,企图击败皇太子。姚兴对姚弼的活动,采取纵容的态度。有人提醒姚兴注意事态发展的危险后果,他假装糊涂,不予理睬。

这次姚兴生病,姚弼在府第里已埋伏下数千甲士,准备一旦姚兴去世,立即武力夺权。其他皇子也不甘示弱,以讨伐姚弼的名义,举兵内向。时剑拔弩张、烽烟滚滚,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

义熙十二年(416)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监国。姚弼开始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收缴姚弼的武装,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姚洸误信姚兴已死的谣传,带兵攻打端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姚兴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出色地解决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难题,既避免了内乱,又击败了宿敌苻登,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当强盛的后秦帝国。继前秦之后,使关陇地区再现了“俗阜年丰,远安迩辑”的繁荣景象。姚兴的历史功绩值得肯定。

但是在他的后期,几次重大的失误,使后秦先后失去河西五郡和南乡十二郡,极力卵翼扶植起来的赫连勃勃,成为对后秦威胁最大的敌人。佞佛、增税的作法加剧了社会财富的消耗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尤为失当的是,姚兴没有妥善地处理好皇位继承问题,这就为他生前死后内乱不断,埋下祸根。

姚兴死后,太子姚泓继立。后秦四面受敌,处境岌岌可危。义熙十三年(417)八月,长安城破,姚泓出降,被送至建康处斩,后秦亡国。时距姚兴去世仅有一年。

I. 荆州历史上有什么很出名的人物。

蒋琬,马良(三国)
孙叔敖(楚国名相)

阅读全文

与远安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