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江门有哪些历史名人

江门有哪些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3-12 09:36:56

A. 江门 历史人物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莲塘乡杏圃村人。1883年12月15日在家乡出生,十二岁随其伯母之胞弟吴英兰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他“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十六岁时,冯如回乡结婚,翌年再赴美国,在纽约的一间工厂当工人,学会了制造三十多种机器。
梁思永(1904-1954年) 原藉广东省新会县,梁启超次子,1904年生于上海,一说生于日本横滨。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学,回国后进入清华学校留美班,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及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留学期间,他为了解国内考古情况,一度回国担任助教,在清华学校整理李济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所出土的部份陶片,并写成英文专刊。
唐明照(1910-1998),外交家,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民国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民国22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民国26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民国28年10月起任美共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王兴(1615一1659年),广东恩平人,少不知书,任侠亡命,早年是一个被草泽推为魁桀的人物。因身材短小,勇敢精细,绰号“绣花针”。
陈开(1822-1861年),广东鹤山县维墩村人,出身贫苦,天地会领袖。他本以驾船为业, 1854年7月5日,他领导天地会众,在佛山石湾附近的大雾冈首先举起义旗。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率众响应,当时,起义军以农民为最多,头裹红巾,蓄发易眼,表示反清,故称“红巾军”或“红兵”。
李铁夫(1869-1952年),原名玉田,号昭龙,鹤山县陈山村龙门里人。十八岁时赴英属加拿大,数年后入阿灵顿美术学校,这期间加入兴中会,自此取名铁夫。1908年,李铁夫到美国,协助孙中山将兴中会改为同盟会。他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主盟人达六年之久。
谢缵泰
谢缵泰(1872-1937年),广东开平人,生于澳洲雪梨市。1887年随父到香港,就读于皇仁书院。1895年在香港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他业余时间潜心研制飞船,终于在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船的设计工作。
余锟和
广东开平人,是旅美三十余年的机器学家,甲午中日战争后,余锟和即专心致志研制飞船,欲借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洗雪国耻,1910年他终于在美国制成飞船一艘,并试飞成功。这艘飞船长一丈二尺,阔五尺,上悬用纺绸制造,外涂黑漆的气球一个。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飞船。
......

B. 广东省江门市红色革命历史,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事迹有哪些,求解答啊!!

中共新会支部、中共江门支部、新会县总工会旧址纪念雕塑墙所在地原为江门水南祖庙(又称“三丫祖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05年改为水南学堂。1924年冬,中共新会支部成立,陈日光任书记,共有党员6名,该支部机关初时设在会城,后迁来此处。这是五邑地区首批成立的中共支部之一。1925年6月,新会县总工会成立,吕棠任县总工会委员长,陈日光任顾问,会址也设于此。1926年8月党组织进行了调整,9月底在江门增设中共江门支部,书记为叶季壮。中共江门支部驻地也在此,新会支部迁回会城。后来,因年久失修,水南祖庙大部分建筑已塌坏。清末,陈垣祖父始建陈宁远堂,多次扩建,有12间民居(12宅)、书馆、太和堂、游泳池、自来水塔、花园、凉亭等建筑。陈宁远堂为江门目前少有的清代私家庄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2002年,陈垣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陈垣是一位大史学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74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自1926年至1971年,陈垣先后出任辅仁大学、北京师大校长达45年。任大学校长期间,他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桃李满天下。他还是一位炽烈的爱国者,青年时代就投身反帝反清斗争,一生与时俱进,1959年,以79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C. 江门有什么名人

新会怎么就不是江门了?楼上是否江门人哦。
江门现在四市三区。新会就是其中一区。
名人的话应该数梁启超了。
名星的话,港台很多,你网络一下就知道了。

D. 求江门地区名胜古迹及名人

陈白沙祠 在江门市郊白沙村。为纪念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名献章)而在其故居碧玉楼基础上扩建,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经重修。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门前木石结构“贞节”牌楼,立面三间,四柱三楼。是广东现存的精巧明代牌楼。祠内有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均为粤中地区常见的“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建筑。

茶庵寺 在江门市郊外海镇五马归槽山麓。据《新会县志》载:五马归槽山“山顶产茶,味特佳。茶今缺种矣”。相传唐中宗神龙初年,著名天文学家唐高僧一行漫游至新会,因喜五马归槽山,故在山麓搭建茅庵,白天种茶,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把旧茶庵改建为砖木结构的寺院。后人又在寺中增设六祖像,故也称六祖寺。寺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寺前有“小朱明洞”(朱明洞为罗浮山上一个著名的道教洞府)、石牌坊和“无叶井”等古迹。无叶井相传为一行所凿,井径盈尺,深5尺多,泉水甘美,绿树成荫,但落叶从不坠入井中,故名。

台山市

石花山 在台山市北郊。山上巨石嵯峨,望之如花。山顶最高处一石如人卓立,故又名石人山。古人以石人之上有一树,翠冠高耸,称此景为“石人耸翠”。

石笔潭 在台山市蛮陂头之北。潭中石笔高数丈,像毛笔倒竖水中,直指蓝天。石笔前面山势紧迫,有小石潭,后面别有洞天,山谷中到处巨石夹清流,两边高山壁立,飞瀑直落,形成后潭。水深不见底,几丈高的瀑布落下也不见浪花。

香头坟 在台山市附城黄牛拉车山上。是南宋义士伍隆起的坟墓。伍隆起为台山天江镇沙涌村人,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当元兵迫近台山时,他变卖家产,起兵保家勤王,不幸被内奸刺死,割去头颅。南宋丞相陆秀夫命人用香木刻制其头颅,续成全尸安葬。世人称作香头坟,附近村庄称作香头坟村。

三合温泉 在台山市。

凌云塔 在台山市台城镇。

上川飞沙滩 在台山市上川镇上川岛中部东侧。

下川王府洲 在台山市。

台山温泉 在台山市。

新会区

龙兴寺石塔 在新会第一中学校内。塔为仿木色楼阁式,用石分段砌成,平面八角,实心,5层,高3.94米。建筑年代属隋唐时期,为广东现存最早的石塔之一。

圭峰山 在新会市区北面诸山之总称。包括许多山峰、丘陵和峡谷,方圆40里。山势奇伟,树木葱郁。这里有玉湖,占地8万平方米。山之东南坡有玉台寺,为当地名刹。

小鸟天堂 在市郊天马村天马河之中。是一株枝叶婆娑、根茎相连的巨大古榕树,覆荫面达1万平方米。四面环水,数以千计的鹭鸶栖息其间。白鹭、麻鹭日间觅食,夜间归来。灰鹭夜出,晨早归来,漫天鸟群翱翔回旋。四十年前,巴金写了《鸟的天堂》游记,因以得名。

崖门 在新会市区南40公里。为珠江出海口之一。海河交汇,奇石耸立。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追击南宋帝赵昺君臣至崖门一带,南宋军苦战兵败,丞相陆秀夫背著年仅9岁的宋帝昺在御舟投海殉国。明代御史徐瑁为纪念南宋帝君臣,把奇石上原刻的“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凿去,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现石上的“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为1962年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所书。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为纪念杨太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而修建大忠祠、全节庙(亦称慈元庙)、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1939年日本侵略军毁坏了祠庙。建国后重建了部分建筑。

崖门炮台 前扼新会崖海,后枕山丘。崖门向为广东海防要地,宋、明均派兵戍守。现炮台建于1842年前后,巍然险峻,雄伟壮观。炮台依山分二层,平面呈弧形,上层设炮位23处,下层设炮位22处。现有铁炮3门,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铸造。

镇山宝塔 在圭峰山南麓。建于明清时期。原为玉台寺塔,寺早年毁圮(近年重建),仅留此塔。塔建置在八角形台基上,全用红色砂岩刻凿而成,高2.76米。塔原在寺内,清乾隆十年(1745年)移建于山门牌坊前。是广东现存唯一的喇嘛塔。

梁启超故居 在环城镇茶坑村。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故居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为三合院式砖木结构平房,面积近百平方米。旁有怡堂书室,是梁启超少时读书处。

叱石 在杜阮镇。是圭峰山向北伸展的一条支脉。周围乱石累累,有卧有立,有俯有仰,酷似羊群。明末,里人黄公辅少时常游玩于此,他借用黄初平叱石为羊的神话,取“叱石”为山名。山腰树木丛中,建有叱石寺,即天目寺。依山构筑,曲径相连,故松苍翠,飞泉直下。

陈白沙墓 在杜阮镇松园村皂帽峰。陈白沙(1428-1500)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生于新会白沙村(今改属江门市)。墓初在圭峰山,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葬今址。墓为灰砂夯筑,面积约50平方米。

开平市

荻海风采堂 在开平市三埠镇荻海茭荻咀。即“余氏名贤忠襄公祠”。是清末台山、开平两县余姓宗族为纪念余氏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14年竣工。建筑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53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风采堂和风采楼。大殿为风火式山墙硬山顶,内部为罗马式壁拱及仿木构斗拱结构。东西两斋采用西洋建筑风格。祠内各处装饰大量运用石雕、木雕、陶塑、泥塑和铁铸等精湛的中国传统工艺。后座的风采楼,高3层,楼顶为欧洲古城堡式,装饰却为中国传统手法。是开平侨乡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侨乡建筑中独具一格。

合山铁桥 在开平市百合镇。

薛公岩 在开平市。

梁金山 在开平市。

翠园 在开平市。

立园 在开平市塘口村。

鹤山市

铁夫画阁 在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又名“画阁留芳”。为缅怀辛亥革命元老、鹤山籍艺术大师李铁夫而兴建。1983年12月18日落成。画阁占地1400多平方米。

东坡亭 在鹤山市古劳镇。

古榕奇观 在鹤山市。

石门瀑布 在鹤山市。

恩平市

石山元代石刻 在恩平市。

熙春塔 在恩平市。

玉带天池 在恩平市
名人: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莲塘乡杏圃村人。1883年12月15日在家乡出生,十二岁随其伯母之胞弟吴英兰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他“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十六岁时,冯如回乡结婚,翌年再赴美国,在纽约的一间工厂当工人,学会了制造三十多种机器。
梁思永(1904-1954年) 原藉广东省新会县,梁启超次子,1904年生于上海,一说生于日本横滨。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学,回国后进入清华学校留美班,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及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留学期间,他为了解国内考古情况,一度回国担任助教,在清华学校整理李济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所出土的部份陶片,并写成英文专刊。
唐明照(1910-1998),外交家,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民国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民国22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民国26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民国28年10月起任美共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王兴(1615一1659年),广东恩平人,少不知书,任侠亡命,早年是一个被草泽推为魁桀的人物。因身材短小,勇敢精细,绰号“绣花针”。
陈开(1822-1861年),广东鹤山县维墩村人,出身贫苦,天地会领袖。他本以驾船为业, 1854年7月5日,他领导天地会众,在佛山石湾附近的大雾冈首先举起义旗。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率众响应,当时,起义军以农民为最多,头裹红巾,蓄发易眼,表示反清,故称“红巾军”或“红兵”。
李铁夫(1869-1952年),原名玉田,号昭龙,鹤山县陈山村龙门里人。十八岁时赴英属加拿大,数年后入阿灵顿美术学校,这期间加入兴中会,自此取名铁夫。1908年,李铁夫到美国,协助孙中山将兴中会改为同盟会。他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主盟人达六年之久。
谢缵泰
谢缵泰(1872-1937年),广东开平人,生于澳洲雪梨市。1887年随父到香港,就读于皇仁书院。1895年在香港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他业余时间潜心研制飞船,终于在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船的设计工作。
余锟和
广东开平人,是旅美三十余年的机器学家,甲午中日战争后,余锟和即专心致志研制飞船,欲借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洗雪国耻,1910年他终于在美国制成飞船一艘,并试飞成功。这艘飞船长一丈二尺,阔五尺,上悬用纺绸制造,外涂黑漆的气球一个。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飞船。
......

E. 谁知道江门(包括五邑地区)有什么周易名人

江门市在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最著名的有梁启超和僧一行。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是著名建筑设计师,估计免不了接触风水,至于有没有公开使用,则见仁见智。僧一行是历史上造诣非常高的天文学家(正史),那么,也非常可能是易学大家。

现世的很难讲,李居明名气很大,但也有负面的声音。
另外的,据我所知,则有濂洲居士和松乙真人,前者是著名周易论坛的执行站长,在江门广州设有堂口,风水六爻都很出名。后者则在地震预测算命预测方面有一定水平。以上两位都是因为有做广告我才知道的,民间的高人可能安贫乐道,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

F. 江门历史名人简介和江门历史遗产简介 各600字

陈白沙
(1428—1500年),即陈献章,字公甫,号实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本是新会城北圭峰山下都会村人,少年时随祖父迁居白沙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的小庐山下,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其学说则称“白沙学说”或称“江门学派”。他是明代心学的先驱,诗也写得很好。 陈白沙先生在江门的遗迹很多,除“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早已湮没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等,均为明代建筑。其中贞节牌坊且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钓台故址”、“ 白沙公园”等纪念建筑物。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他年少警敏,读书一览成诵,而且勤奋好学,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来,虽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但陈白沙对于追求学问却始终锲而不舍。27岁那年,他闻说抚州临川郡地方,有位著名学者康斋先生(原名吴与弼),学识造诣很高深,读透了朱熹编辑的《伊洛洲源录》之后,还精究宋、明理学的源流,明圣人之道,复孔、孟之传。陈白沙为了拜访名师,不怕长途跋涉,越庚岭,过梅关,抵达赣州(今江西省)。他先顺赣水而上,经吉水到了清江,上了岸再由陆路来到崇仁县,终于找到那位弃官不做,宁愿在家讲学的吴与弼先生。
吴与弼治学很严,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必须专心一致,不容精神涣散,思想要集中,静时修养,动时省察,务使内心湛然虚明。陈白沙见了很受启发,得益不少,但对于吴与弼关于《易经》的分析,陈白沙未得满意。第二年,他就拜辞吴老先生回归江门白沙村,在小庐山麓之南,建筑成一间颇具规模的书舍,题名“春阳台”。从此,陈白沙一心隐居,专心读书,足不出户。为了减少对他的干扰,家人就在墙壁凿了个洞,饮食衣服,均由此洞递进。
白沙村面临蓬江,后枕小庐山,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随风摇曳,风光旖旎。村外有条天沙河,河里有不少晶莹雪白的沙,白沙村因此而得名。陈白沙隐居春阳台苦读经典著作,探讨先人哲理,寒来暑往,秋去春来,正是:野鸟飞窗静,春归蝶未知;蝉鸣风入夏,冬日月影斜。不经不觉,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
陈白沙经过十年苦学,静坐冥思,舍繁取约,把握心与理吻合的关键,学问与修养,获得飞跃的进步。
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春天,陈白沙决定在春阳台设馆教学。这消息—传开,近者乡村,远者邻邑,学生慕名而来,其门如市,白沙村顿时热闹起来。
陈白沙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开学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勤恳用功,但亦有个别沾染了酒色、浪荡和懒惰的,白沙先生就编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几首诗歌给学生诵读,作为座右铭。
《戒色歌》曰:
世间花酒总为先,花酒原来枉费钱。
酒醉猖狂还要醒,花迷撩乱不知天。
鱼因吞饵投江岸,蝶为寻花到野川。
寄语江门诸弟子,莫贪花酒误青年。
《戒戏歌》曰:
锣鼓喧天上翠楼,男人扮作女人头。
少年容易成衰老,快活何难变困愁。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
须知光阴如过隙,莫作等闲去浪游。
《戒懒文》曰: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
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已。
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
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
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
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
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
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
细看万事乾坤内,
只有懒字最为害。
诸弟子,听训诲:
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
贴向座右为警诫。
为了教导学生重视学习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他又作了一首歌谣曰:
二五八,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这些诗歌,有内容,有文采,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不但学生深受教益,连广大群众也争相传诵。
1466年,陈白沙接到顺德县钱溥一封信,规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整顿朝纲,考取功名,为社稷效力。于是决定再上京师,复游太学。时年陈白沙38岁。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是祭酒邢让。他原来同陈白沙一起参加戊辰(1448年)科考,陈白沙考得副榜(等于备取生),邢让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修撰皇帝的实录,刚刚升为国子监祭酒。邢让有意考试陈白沙的学问,让他作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杨龟山就是北宋学者杨时,进士出身,官拜龙图阁学士。他学问渊博,写过一辑题为《此日不再得》的诗,名震遐迩。陈白沙凝神冥思,不多时,挥毫而就。诗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赞叹不已,争相传诵。邢让称赞白沙为真儒复出,遂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白沙到部里当司吏。后来,陈白沙果然接到任职的官谕,但却是吏部衙门当个日捧案牍、抄缮校核、封发递送的低级小吏。
陈白沙为人耿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由于不屑巴结朝中的权 贵人物,触怒了当时官居礼部侍郎的尹昊,受到权臣的暗算和陷害。正直的官员对陈白沙无限同情和保护。挨过四年后,陈白沙已经42岁,再次参加会试,也就因奸臣弄权应考失败了。陈白沙放怀一笑,决定南归。
陈白沙返回江门,与老母妻儿及兄长献文共叙天伦之乐。从此,陈白沙一心研究哲理,重振教坛。这时候,陈白沙的名声远播,四方学者都纷纷前来要求执弟子之礼,入学受教。陈白沙设教十余年,不少学生得益于他的教诲,成为朝廷的栋梁柱石,“江门学派”亦于此形成。
1483年(明成化十九年),陈白沙55岁了。因为得到两广总督朱英、广东左布政使彭韶等的推荐,要上京应诏,为朝廷献力。经过半载旅程,到达北京。那时已晋升为吏部尚书的往日与陈白沙存有矛盾的权臣尹昊,还心怀仇恨,盛气凌人。陈白沙只好称病,要求延期应诏。最后,写了一份《乞修养疏》给宪宗皇帝,请求批准他回家侍奉年老久病的母亲。皇帝被《乞修养疏》那篇文章感动了,觉得陈白沙不但学问好,而且孝义堪嘉,准许他回归养母,还封赠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的官衔。
以后,陈白沙就一直隐居,侍奉老母,继续致力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陈白沙在教学上诲人不倦,除讲授经史文学等课程外,力创新旨,唯务实际,课余时间,常与学生在旷野间练习骑马射箭。
陈白沙精擅诗文,工书法,善画梅。他是明朝著名的诗人,留存各种体裁的诗作1977首。他的诗,格调很高。从他的诗文创作,可以证明陈白沙是一位善于运用“诗教”的名士。他的诗文著述,由他的学生辑成《白沙子全集》出版传世。
陈白沙的书法自成一家。他惯用自制的“茅龙”笔写字。茅龙笔是以圭峰山长成的硬朗的茅草制成,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逝于故土,终年72岁,谥号“文恭”。1574年(明万历二年),朝廷下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并赐额联及祭文肖像。额曰“崇正堂”,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皇帝又诏准从祀孔庙,有“岭南一人”的荣誉。如今尚存的白沙祠、碧玉楼、白沙墓、白沙先生钓鱼台,都成了历史胜迹,供旅游者参观和景仰。如今,江门市人民政府以白沙祠为主体,兴建了陈白沙纪念馆,同时将该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江门市一个旅游景点。
语录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翻译:求学问可贵在於知道有疑当问,大的疑问,便有大进步,小的疑问便有小进步。有疑而发问,已得到知识一半了。
疑者,觉悟之机。知其可疑而思问焉,其悟自不远矣。若徒以为晓得,便竟住了,大无益。
翻译:怀疑是觉悟的机会。知道可疑而想去问,那麼觉选的时期便不远了,假使只以为晓得,便止住了,是为学最大的阻碍。

G. 江门地区有什么名胜古迹,鲜人为知的历史故事

1、白水带风景名胜区

白水带是江门市区的“肺部”。这里有40余座山峰,山峦岩谷之间有一溪流流经麻园乡,远远望去形似一条白色缎带,故称白水带。白水带有一溪、三泉、天山环抱,总面积有七百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

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山泉涌出的流水清凉洁净,带有甜味、乡人称为“仙水”。数百年来人们誉称该处为龙脉圣地,争相前来游览朝拜。白水带溪边两侧建有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采莲船等遗址古迹。

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姻缘树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斜茶榕、假苹婆、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船遮天。此外还有许多碑刻和楹联等,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渊题“鸣河”、“空山琴筑”的大字、翰林伍茎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炽题的“麻园第一泉”。

2、茶庵寺公园(茶庵公园)


茶庵寺是江门市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座落于江海区外海镇的五马归槽山麓,距市区约十公里,是一处风景幽美的好去处。相传唐朝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禅师游岭南一带时,来到此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在此结一小茅庐居住,以种茶度日,草庐名为“茶庵”。

一行高僧俗名张遂(公元682一727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与0之、张衡、李时珍齐名于世。一行高僧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地理,漫游全国各地。

唐中宗神龙初年,他到过新会县,喜爱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居留下来,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对天文地理气象作深入研究。

茶庵附近一带的民众,十分敬仰一行高僧的学识与为人。明朝万历年间,外海地方有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非常敬慕一行高僧的名望和功德,他倡议建造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作为永久的纪念,此寺庙以一行高僧的小居“茶庵“为名。从此“茶庵寺”得名并流传现在。

3、陈少白故居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占地面积两亩许。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

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拨出巨款?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1995年5月,陈少白故居被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4、礼东主灌河

羽林春秋礼东田园好风光绵延十里林成行锦鲤花卉产值高蔬菜水果长势旺农业结构趋优化生态平衡有良方盛名饮誉联合国游客纷至接待忙礼乐的礼东主灌河沿线林木茂密,环境幽美,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田园风光景观。

全长8公里的主灌河,把礼东分成东西两边,使礼东片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新貌。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落羽杉树组成,株高平均超过10米,形成一道天然绿色屏障。1995年,礼东主灌河林带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林”。

5、江南文化广场

江南雅韵自古才艺出江南观音山下熠璀璨轻歌曼舞兴难尽急管繁弦曲常弹广场文化绽奇葩社区和谐展欢颜娱乐升平颂进步如诗如画百花繁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点文化设施之一。

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内有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和回环路等。配套园林景观,停车场等设施。

2005年11月28日江南文化广场正式开工,2006年春节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广场的建成使用,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江海区的城市品位。

历史故事:

江门, 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

元末明初,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中华民国,民国十四年(1926年)11月26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江门为省辖市建置。民国二十年(1932年)2月,撤销省辖市建置,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3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9月至江门解放,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江门成立,对江门、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为县级建制,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年1月12日,改为省辖地级市,归粤中专署辖;4月1日,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结束军事管制。1952年5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8年4月11日,江门市改为县级市,归佛山专区辖;12月,归属江门专区。1961年4月2日,改属肇庆专区。1963年6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1966年初,复升为省辖地级市。1967年3月31日,因“文革”而实行军事管制,设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市人委职权。1968年4月12日,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1970年,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9月1日增辖阳江、阳春两县。

1984年7月,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至1987年末,江门市共辖7县2区。1988年1月,阳江县、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下辖的台山、新会、开平、鹤山、恩平五县先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建制,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1日,江门市下辖新会市撤市设区。

H. 江门历史名人介绍

江门名人
陈白沙:一代大儒陈白沙,本名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因是新会白沙乡人,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即今天的江门市新会区都会。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据明史载,他身材修伟,有极聪慧的仪表,目光如星,右边脸上,长了七颗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从小就颖悟非凡,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气节,要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谓的“天民”。他19岁中乡试,20岁参加会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师进国子监读书,投名师吴与弼门下,学问得以大进。
陈白沙经过这一段国子监的读书生活,受了师友的熏陶,越发有志于学问。回归故乡之后,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里筑了一座阳春台,常静坐其中,一意深思,学问更加精进。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广东布政使彭韶上疏荐他,宪宗准奏,但他借口母亲久病不去。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对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负欺君之罪。陈白沙只好赴京。不久,即上疏请准终养母亲天年。宪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他在诗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的:“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他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在讲学中,极力宣传他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薄税敛,减徭役,省刑罚”,以减轻农民负担。在理学上,他主张一要“自觉”,二要“知疑”,三要“静坐”。他说:“学无难易,在人自觉耳。才觉退,便是进也。”又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此外,他主张,“以自然为宗”“以静坐为主”,并且要求学生端庄静坐来澄清自己的胡思乱想。
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理学家,他的学说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和赞同,陈白沙成为宋明理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以“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心即理也”等观点为代表的理学学说,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多才多艺,精诗文、工书法、善画梅。山居时,因为笔的供应不便,于是束茅草作笔,遂另成一家,号为茅笔字。他的字和画,都被公认是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直就为时人所珍视。他的诗作有2000多首,其诗格调颇高,张翊评论他的诗,“专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如写给他的得意弟子李承箕的相忆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可以想见他们师徒之间,“真有相视而莫逆者”,所以李承箕曾从湖北嘉鱼到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重,四度去探谒白沙,这是何等的儒慕之情!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死于家乡,被谥为“文恭”。明万历二年,朝廷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即江门的陈白沙祠。至今,江门留有很多陈白沙的遗迹,如钓鱼台、碧玉楼、白沙墓等,过去曾一度破坏,现已修复,供游人参观游览。
古来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白沙却甘于寂寞,精思重教,终成大家。他不仅独创学派,而且影响了一代弟子,着实令人敬佩。江门众多的陈白沙遗址的修复,也正说明了后人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曾经生活在日本,并当父亲的日语翻译,1966年病逝。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如:中国航天第一人,原名冯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研制飞机,这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发展航空事业的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陈少白: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次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1890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人香港西医书院。常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倾谈反清,被人称为"四大寇"。1895年与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起义流产后逃亡日本。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和总编辑,并组织出版(中国旬报),积极宣传革命,与保皇派的(商报)论战。1900年与毕永年、平山周等联络长江流域哥老会、广东等地三合会的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10月惠州三洲田起义爆发,在香港负责接济工作。1905年香港同盟会分会成立,任会长。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职,从事实业。1911年广州光复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后辞职,组织粤航公司,任总经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后,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阅读全文

与江门有哪些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