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葫芦岛的城市发展历史

葫芦岛的城市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1 12:50:03

① 葫芦岛港的历史沿革

葫芦岛港位于葫芦岛市龙港区。它背靠京哈铁路和公路,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口,东北西三面环山,是天然避风港,也是中外著名的不淤不冻良港。葫芦岛港港深水阔,现为军商两用。商用设有两个5千吨级泊位和三个万吨级泊位,年货物吞吐能力可达三百万吨。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葫芦岛港对外开放,限于国轮外运。
很早以前,葫芦岛荒芜人烟,据考证,其名始于辽金时代,辽称“淘河岛”,后改名“葫芦岛”。
葫芦岛港首次兴建于1910年,后因辛亥革命事起,筑港工程中止。民国二年(1913年)再度动工,终因经费缺乏而停办。1929年,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视察葫芦岛后,决心再度修筑此港。1930年1月,与荷兰治港公司签定了包工合同,预计五年半完工。7月2日,张学良将军亲临葫芦岛主持筑港开工典礼。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碑揭幕式。汉白玉的纪念碑通高1.8米,正面阳刻“葫芦岛筑港开工”,碑文由张学良将军亲自撰写。“9.18”事变,致使葫芦岛筑港工程不幸夭折,但筑港开工纪念碑至今仍竖立在葫芦岛西山坡上。
日本侵略者占领葫芦岛后,为了把从我国东北掠夺来的大量物质财富和资源运往本土,决定重建葫芦岛港。至1940年的3月,逐渐完成了大部工程,至此,葫芦岛港已具有年吞吐100万吨的能力。1945年11月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东北大部地区,葫芦岛港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建设和发展,还被作为内战中的重要运输口岸。
1948年11月葫芦岛解放,港口也重新建设和利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葫芦岛港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港口。1960年渤海造船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1984年12月6日葫芦岛港对内开放,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② 葫芦岛历史沿革的介绍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 葫芦岛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人类繁衍生息。 商周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有山戒、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人同汉族在这里,一代接一代过着漫长的游牧渔猎生活。 燕、秦开征战东北以后,汉族明显增多。经过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不断营造优美的经济生活环境,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分中国为三十六郡,以郡统县。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废燕王改置辽西、辽东二郡。接着,灭卫氏朝鲜,又于元封三年(前108年),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其中,辽西郡领且虑、柳暗花明城、宾徒、交黎、阳乐、狐苏、徒河、文成、临渝、海阳、新安平、令支、累县、肥如,共14县。郡治在且虑县(今朝阳市西北大庙子乡土城子),东汉时移治阳乐(今朝阳市东南松树咀子)。位于今葫芦岛境内的有徒河、文成二县;徒河县治所在今连山区台集屯,辖境西至今兴城东部,东于锦州一带,南至海滨地区,文成县治所在今绥中县北部地区。 东汉时,为安抚和客理叛附不定的乌桓族,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在昌黎(即交黎,亦称昌辽,今义昌)设属国都尉。 东汉后期,本境均为乌桓占据。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权臣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辽东志》称:“辽远也,以其在九州之东,故名辽东。又兼辽西也。”公孙度上任的第二年,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州设在襄平。从此,辽东地区成为公孙氏割据政权。 魏晋时期,曹魏撤销了公孙氏设置的平州将辽西、昌黎、玄菟、辽东四郡又划归幽州。昌黎郡原是东汉辽东属国,魏时改为郡。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又置平州,割州的昌黎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经公孙氏设置,在朝鲜北部)五郡属平州,州治在辽东郡的襄平。辽西郡仍属幽州郡治在阳乐(原在朝阳松树咀子,西晋时已西迁)。本境,魏时属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由昌黎、宾徒、集宁、徒河等县统辖;东晋时,本境基本上为鲜卑族分割,其统治中心在龙城(今朝阳),先后由前燕、前秦、后燕、北燕所统辖。北燕时,在辽西地区分置平州昌黎郡(建昌境内)及青州营丘郡。本境分属于昌黎建德、石城三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尽占燕地,在龙城置营州,辖昌黎、冀阳、建德、营丘、辽东、乐浪六郡。其中,在今辽西地区有昌黎、建德、营丘(锦县一带)三郡。昌黎郡,与营州同治龙城,领龙城、广兴、定荒三县。本境除建昌以外均属广兴县。建德郡消费品市场所在白狼城,领石城、广都、阳城(一说阳武)三县,今建昌地区主要在石城县境内。隋朝,文帝开皇三年占有营州后,只留建德一郡和龙城一县,其余并废。建德郡仍治白狼城,龙城县治今朝阳市。开皇十八年(598年),废郡,改龙城县为柳城。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置柳城郡与辽西郡。柳城郡治柳城县(今朝阳),本境为柳城县地。 唐灭隋后改郡称州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防地区设都护府和守捉城。设在东北地区的高层机构为安东都护府(初设在平壤,后移治辽东城,即今辽阳市)和营州总管府(地址在今朝阳市)。改为营州都督府,隶属河北道,督领柳城县和营州、辽州等七州,地域范围相当于今辽西地区。设在今本市境内的有威州(即辽州)后改为瑞州,治来远县,地址在今绥中前卫。唐灭东突厥后,将突厥乌突罕部安置在威州及今建昌一带。据《辽宁地方史》记载:在今连山区西区北孤竹营子设有带州孤竹县,查锦西旧志及新编《锦西市志》对此均无记载。按地方志考评,原锦西县当时属营州泸河镇(今义县东南);兴城为柳城、来远二县地;绥中属来远县(后改为州);建昌为柳城县地,后为契丹割据。唐朝地方建置,除设州县外,为加强控制周边各民族还设有军镇和节度使。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在营州置平卢军使,第三年升格为平卢节度使。平卢节度使例兼营州都督和安东都护府都护。营州,实为唐朝在东北地区的军政及经济文化中心。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曾在此亲自祭奠阵亡将士。 辽,初称契丹,后改国号为辽,统辖东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全国设五京分五道(府),道下分州县。其中,东京道(辽阳府)、上京道(临潢府,内蒙波罗城)和中京道(大定府、内蒙宁城)与辽宁有关,中京道辖境大部在今朝阳、锦州和葫芦岛地区。原锦西一带为中京定府锦州所辖安昌县地,西北一部地区初为榆州永和县,后并入安昌县,县址,今暖池塘安昌岘 金建国后,改道制为路制,路下分州(府)县。将辽代的中京道改为北京路治大定府。北京路在今辽宁境内辖有辽西一带。设在今本市境内外内及附近的(府)县有:锦州、辖永乐(附郭)、安昌、神水三县。兴中府(今朝阳市)辖瑞安(附郭,今前卫镇)、海阳(今山海关西海阳镇)、海滨三县。利州(今喀左大城子),辖阜裕(附郭)、龙山二县。今建昌北部为龙山县地,南部属瑞州海滨县。 元朝,分全国为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州县。世祖至元初年,沿金旧名,在辽阳设辽阳行省管辖整个东北地区。改金代的北京路为大宁路,今本市全境均为大宁路所辖,并废永乐、安昌、神水、兴城诸县入锦州;废海滨县,瑞安县入瑞州;今建昌地区为大宁路利州龙山县地。 明朝立国后,大力加强东北地区边防建设,修筑许多墩台城堡和长达二千三百余里的辽东边墙。地方建置,废州县,立军卫制。在山东政使司统辖下,于洪武八年(1375年)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领二十五卫和二州。地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源泉相当于今辽宁省的大部。正统元年(1436年)后,直接由辽东巡抚统辖,其驻地,初辽阳,后移驻广宁、山海关、宁远。设在本市境内及附近的卫所有:广宁中屯卫(今锦州)、广宁前屯卫(即今绥中前卫)。宣德三年(1428年),在前屯卫城东五十里杏林铺(今绥中县城)置中后千户所,在城西五十里急水河置中前千户所。同年,为加强辽西防务,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于曹庄、汤池之北置宁远卫、总兵巫凯、都御使包怀德督建宁远城(今兴城)。从此,宁远成为辽西军事重镇。 公元1644年清顺治即位,定都北京,取代明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初,划全国为十八个行省,若干个特别行政区。取消卫所制,改设府(州)县。在盛京(今沈阳)设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对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康熙三年(1644年)置广宁府,第二年改置锦州府,府治今锦州,属奉天府统辖。锦州府,初领一州、二县,后增至二州、二厅、三县。其中,锦县,与府同治,辖境包括今连山大部地区。本今本市境内有一州、一厅、一县。康熙三年,并宁远卫、广宁前屯卫为宁远州(治今兴城镇)。光绪二十八年,划宁远州西境六股河以西置绥中县(今县址)。光绪三十二年,划锦县西境地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厅址,今连山区钢屯镇)。 1913年置锦西县,因地处锦县西部,故名,属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日寇侵占时,属锦州省。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治所迁至连山。1945年光复后,属辽西省。 1949年4月21日从划东北行政区后,辽西省辖四个市,二十一个县。四个市为:锦州市、四平市、山海关市、阜新市。二十一个县为:锦州、锦西(今葫芦岛)、绥中、兴城、盘山、台安、辽中、义县、新民、彰武、阜新、北镇、黑山、昌图、梨树、法库、康平、双辽、(原双山、辽源合成)开原、铁岭、昌北(新设县、原昌图县划出)。省府设锦州市。 1954年属辽宁省。1956年2月,锦西、兴城、绥中属辽宁省锦州专区。1956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锦葫市筹备委员会,同年9月11日正式成立锦西市,下设锦西、杨家杖子和马杖房三个市辖区。1957年6月撤销锦西市建制。 1966年锦西、兴城、绥中属锦州市领导,建昌县属朝阳市领导。1961年3月,锦西县马杖房镇划归锦州市领导并改设锦西区;1969年12月划回锦西县领导,改锦西区为马杖房镇。1972年,锦西县南票镇划归锦州市领导并改设锦州市南票工矿区;1976年划回锦西县管辖,改南票工矿区为南票镇。 1982年12月18日,撤锦西县设锦西市(县级)(国务院1985年1月17日批准)。1983年,以锦西县的南票镇和沙锅屯公社设立锦州市南票区;以锦西县葫芦岛镇和稻池公社的8个大队、2个渔业大队设立锦州市葫芦岛区。1987年1月,撤兴城县设兴城市(县级)(国务院1986年12月13日批准)。2市由锦州市代管。 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锦西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领导体制。同时组建连山区,将锦州市管辖的绥中县、葫芦岛区、南票区和代管的兴城市,将朝阳市管辖的建昌县,均划归锦西领导。 1994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原锦西市所属葫芦岛区同时更名为葫芦岛市龙港区。

③ 葫芦岛市的历史沿革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卷一山川,宁远卫条目下,列有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对葫芦岛则注明:“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两行小字。其后,天启三年(1623年)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奏报关东情形疏》和中国革命先躯孙中山《建国大纲》以及其他许多文献,都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清朝末叶,经过英国工程师秀思勘测,并由清廷、中华民国、伪满洲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阶段几次建筑海港,以及其后海港在军事、交通、贸易诸方面发挥出的显著作用,葫芦岛已蜚声海内外。
据考古发掘证实,今葫芦岛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有山戒、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人同汉族在这里,一代接一代过着漫长的游牧渔猎生活。燕、秦开征战东北以后,汉族明显增多。经过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不断营造优美的经济生活环境,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以郡统县。在东北地区有辽西、辽东二郡,另有几个县属右北平郡。西汉初,地方行政建置更趋完备,郡县和王国两种制度并行。汉初。有些地方分土封给诸侯王,辽宁地区属燕国的领地,统治者称燕王。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废燕王改置辽西、辽东二郡。接着,灭卫氏朝鲜,又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其中,辽西郡领且虑、柳暗花明城、宾徒、交黎、阳乐、狐苏、徒河、文成、临渝、海阳、新安平、令支、累县、肥如,共14县。郡治在且虑县(今朝阳市西北大庙子乡土城子),东汉时移治阳乐(今朝阳市东南松树咀子)。位于今葫芦岛境内的有徒河、文成二县;徒河县治所在今连山区台集屯,辖境西至今兴城东部,东于锦州一带,南至海滨地区,文成县治所在今绥中县北部地区。位于附近并辖有本境一部分地区的有三县:海阳县,治所在今山海关西海阳镇,本境兴城西部及绥中南部为其辖区;柳城(今朝阳)、狐苏二县,辖苏二县,辖有今兴城、连山、南票的北部地区。除辽西郡外,右北平郡的石城、广城、白狼三县辖有今建昌地区。广场县治所在今建昌县东北大凌河(当地称木伦河)右岸土城子。石城、白狼二县治所在今喀左境内(一说白狼县在今建昌宫山咀乡章京营子)。
东汉时,为安抚和客理叛附不定的乌桓族,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在昌黎(即交黎,亦称昌辽,今义昌)设属国都尉。从辽西郡划出昌黎、宾徒(今锦州北营城子)、徒河三县,从辽东郡划出无虑(今北镇)、房县(盘山)、险渎(台安)三县,置辽东属国。原临渝县由今义县九道岭一带,西迁至今山海关镇一带。当时,本境建昌一带被乌桓占据,余者分属于辽东属国的昌辽县和徒河县。东汉后期,本境均为乌桓占据。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权臣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辽东志》称:“辽远也,以其在九州之东,故名辽东。又兼辽西也。”公孙度上任的第二年,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州设在襄平。从此,辽东地区成为公孙氏割据政权。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五月出师,经卢龙,过平冈,向乌桓王驻地柳城进发。当曹军进至建昌一带,乌桓才发觉,便急忙调兵迎战。八月,两军在白狼山(即今喀左太阳山,一说建昌大黑山)相遇,曹操以张辽为先锋,纵军出击,大败乌桓军,斩乌桓王蹋顿,乌桓及归附的汉人投降者20余万。曹操攻占柳城,尽占辽水以西之地。公孙氏对曹操政权时附时叛,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司马懿为将,向公孙氏发动总攻,破襄平,斩杀公孙渊父子,统一辽东地区。
魏晋时期,曹魏撤销了公孙氏设置的平州将辽西、昌黎、玄菟、辽东四郡又划归幽州。昌黎郡原是东汉辽东属国,魏时改为郡。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又置平州,割州的昌黎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经公孙氏设置,在朝鲜北部)五郡属平州,州治在辽东郡的襄平。辽西郡仍属幽州郡治在阳乐(原在朝阳松树咀子,西晋时已西迁)。本境,魏时属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由昌黎、宾徒、集宁、徒河等县统辖;东晋时,本境基本上为鲜卑族分割,其统治中心在龙城(今朝阳),先后由前燕、前秦、后燕、北燕所统辖。北燕时,在辽西地区分置平州昌黎郡(建昌境内)及青州营丘郡。本境分属于昌黎建德、石城三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尽占燕地,在龙城置营州,辖昌黎、冀阳、建德、营丘、辽东、乐浪六郡。其中,在今辽西地区有昌黎、建德、营丘(锦县一带)三郡。昌黎郡,与营州同治龙城,领龙城、广兴、定荒三县。本境除建昌以外均属广兴县。建德郡消费品市场所在白狼城,领石城、广都、阳城(一说阳武)三县,今建昌地区主要在石城县境内。
隋朝,文帝开皇三年占有营州后,只留建德一郡和龙城一县,其余并废。建德郡仍治白狼城,龙城县治今朝阳市。开皇十八年(598年),废郡,改龙城县为柳城。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置柳城郡与辽西郡。柳城郡治柳城县(今朝阳),本境为柳城县地。
唐灭隋后改郡称州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防地区设都护府和守捉城。设在东北地区的高层机构为安东都护府(初设在平壤,后移治辽东城,即今辽阳市)和营州总管府(地址在今朝阳市)。改为营州都督府,隶属河北道,督领柳城县和营州、辽州等七州,地域范围相当于今辽西地区。设在今本市境内的有威州(即辽州)后改为瑞州,治来远县,地址在今绥中前卫。唐灭东突厥后,将突厥乌突罕部安置在威州及今建昌一带。据《辽宁地方史》记载:在今连山区西区北孤竹营子设有带州孤竹县,查锦西旧志及新编《锦西市志》对此均无记载。按地方志考评,原锦西县当时属营州泸河镇(今义县东南);兴城为柳城、来远二县地;绥中属来远县(后改为州);建昌为柳城县地,后为契丹割据。唐朝地方建置,除设州县外,为加强控制周边各民族还设有军镇和节度使。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在营州置平卢军使,第三年升格为平卢节度使。平卢节度使例兼营州都督和安东都护府都护。营州,实为唐朝在东北地区的军政及经济文化中心。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曾在此亲自祭奠阵亡将士。
辽,初称契丹,后改国号为辽,统辖东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全国设五京分五道(府),道下分州县。其中,东京道(辽阳府)、上京道(临潢府,内蒙波罗城)和中京道(大定府、内蒙宁城)与辽宁有关,中京道辖境大部在今朝阳、锦州和葫芦岛地区。原锦西一带为中京定府锦州所辖安昌县地,西北一部地区初为榆州永和县,后并入安昌县,县址,今暖池塘安昌岘。
还有直属中京大定府的神水县。《辽史、圣宗本纪》,开泰二年“二月丙子诏以女河咱为神水县”,《辽史地理志》载“神水县本汉徒河县地”,其遗址在今连山区台集屯。锦州还辖有设在今兴城市西南曹庄四城子的严州,附郭县为兴城县(一说兴城县址在海中菊花岛)。辽圣宗太平元年(1021年),在今绥中县前卫镇置来州,治来宾县。来州另辖隰州治海滨县,地址在今兴城市东辛庄镇东关站,辖境包括今兴城西部及建昌南部地区。今建昌大部为中京道谭州龙山县地,州县同治,地址在今喀左白塔子。
金建国后,改道制为路制,路下分州(府)县。将辽代的中京道改为北京路治大定府。北京路在今辽宁境内辖有辽西一带。设在今本市境内外内及附近的(府)县有:锦州、辖永乐(附郭)、安昌、神水三县。兴中府(今朝阳市)辖瑞安(附郭,今前卫镇)、海阳(今山海关西海阳镇)、海滨三县。利州(今喀左大城子),辖阜裕(附郭)、龙山二县。今建昌北部为龙山县地,南部属瑞州海滨县。
元朝,分全国为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州县。世祖至元初年,沿金旧名,在辽阳设辽阳行省管辖整个东北地区。改金代的北京路为大宁路,今本市全境均为大宁路所辖,并废永乐、安昌、神水、兴城诸县入锦州;废海滨县,瑞安县入瑞州;今建昌地区为大宁路利州龙山县地。
明朝立国后,大力加强东北地区边防建设,修筑许多墩台城堡和长达二千三百余里的辽东边墙。地方建置,废州县,立军卫制。在山东政使司统辖下,于洪武八年(1375年)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领二十五卫和二州。地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源泉相当于今辽宁省的大部。正统元年(1436年)后,直接由辽东巡抚统辖,其驻地,初辽阳,后移驻广宁、山海关、宁远。设在本市境内及附近的卫所有:广宁中屯卫(今锦州)、广宁前屯卫(即今绥中前卫)。宣德三年(1428年),在前屯卫城东五十里杏林铺(今绥中县城)置中后千户所,在城西五十里急水河置中前千户所。同年,为加强辽西防务,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于曹庄、汤池之北置宁远卫、总兵巫凯、都御使包怀德督建宁远城(今兴城)。从此,宁远成为辽西军事重镇。宁远城经几次维修成为全国现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宣德五年(1430年),在宁远城东五十里塔山置中左千户所,在城西四十里小沙河置中右千户所。另外,在今朝阳置营州卫,建昌县为营州中屯卫(卫所在今白塔子)地,后为兀良哈蒙古牧地。崇祯八年(1635年),归附后金的蒙古族喀喇沁左旗,旗王府设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宫营子,辖境包括今建昌地区。
公元1644年清顺治即位,定都北京,取代明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初,划全国为十八个行省,若干个特别行政区。取消卫所制,改设府(州)县。在盛京(今沈阳)设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对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康熙三年(1644年)置广宁府,第二年改置锦州府,府治今锦州,属奉天府统辖。锦州府,初领一州、二县,后增至二州、二厅、三县。其中,锦县,与府同治,辖境包括今连山大部地区。本今本市境内有一州、一厅、一县。康熙三年,并宁远卫、广宁前屯卫为宁远州(治今兴城镇)。光绪二十八年,划宁远州西境六股河以西置绥中县(今县址)。光绪三十二年,划锦县西境地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厅址,今连山区钢屯镇)。今建昌一带,当时属于喀喇沁部塔希卓氏王氏王公(汉姓乌氏)的喀喇沁左翼旗。旗署专管旗民事务。对汉民管理,也先后设厅县。乾隆三年(1738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为建昌县,隶属直录省承德府。清朝末期,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后,推行新政,废除旗民二重制。

④ 辽宁葫芦岛发展问题

所谓辽宁省的门户,只是说葫芦岛的地理位置,并不是说他的实力有多强,你啥时见过把门的在一个家族中有很高地位?关外第一城也只是说他离山海关最近,算不上什么美誉,真正称得起关外第一的是沈阳。
没人把葫芦岛当过港口城市,至于怎么发展,这个该由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葫芦岛市政府决定,咱老百姓操不起那个心。
葫芦岛地方虽然不小,但是并不富裕,发展速度和建设程度远远不及沈阳大连,甚至也赶不上辽宁中部的鞍山等城市,至于多少家优势公司和小型企业,这个只有去问有关部门了,但是恐怕没有十万户这么多,因为葫芦岛一共才两百多万人口,市区人口不足百万,如果小型企业就十万,其他行业就没有人了,而且葫芦岛只是辽宁的一个小城市,著名的大企业并不多。

⑤ 葫芦岛建市多少年了

葫芦岛原身是锦州市锦西区,后来又叫锦西县,89年升级为地级市,名字锦西市。辖连山区、葫芦岛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南票区。因为葫芦岛区的锌厂与船厂的影响力比较大,锦西市改名为葫芦岛市,而葫芦岛区又改名为现在的龙港区。

⑥ 葫芦岛市的由来是什么当地有哪些旅游好去处

今天的龙港区有一个向海里延伸形似葫芦状似的半岛,人们因此便叫他葫芦岛。

葫芦岛市本不叫葫芦岛市,叫锦西市。1954年,辽西和辽南两省合并,锦西归属辽宁省。1982年,锦西该县为市,由锦州市代管。1989年,锦西市升级为地级市,下面有一市两县和三区。1994年十月,锦西市改为葫芦岛市,原葫芦岛区改名为龙港区。

兴城城墙是当地有名的景点,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明清古城墙建筑,是明代防御型城市的标本。莲花山圣水寺也是葫芦岛城有名的景点,位于葫芦岛城区偏北三十公里,是当地最热门的景点,每到庙会的时候,这里便会人山人海,有特别多的人上香求得祈福。乌金塘水库也是葫芦岛市一个有名的景点,是辽宁省第七大水利工程,这个地方风景迷人,环境特别好,是一个特别适合自驾游的地方。

⑦ 辽宁省葫芦岛市是原来古时候的什么地方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葫芦岛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有山戒、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人同汉族在这里,一代接一代过着漫长的游牧渔猎生活。燕、秦开征战东北以后,汉族明显增多。经过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不断营造优美的经济生活环境,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分中国为三十六郡,以郡统县。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废燕王改置辽西、辽东二郡。接着,灭卫氏朝鲜,又于元封三年(前108年),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其中,辽西郡领且虑、柳暗花明城、宾徒、交黎、阳乐、狐苏、徒河、文成、临渝、海阳、新安平、令支、累县、肥如,共14县。郡治在且虑县(今朝阳市西北大庙子乡土城子),东汉时移治阳乐(今朝阳市东南松树咀子)。位于今葫芦岛境内的有徒河、文成二县;徒河县治所在今连山区台集屯,辖境西至今兴城东部,东于锦州一带,南至海滨地区,文成县治所在今绥中县北部地区。东汉时,为安抚和客理叛附不定的乌桓族,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在昌黎(即交黎,亦称昌辽,今义昌)设属国都尉。东汉后期,本境均为乌桓占据。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权臣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辽东志》称:“辽远也,以其在九州之东,故名辽东。又兼辽西也。”公孙度上任的第二年,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州设在襄平。从此,辽东地区成为公孙氏割据政权。魏晋时期,曹魏撤销了公孙氏设置的平州将辽西、昌黎、玄菟、辽东四郡又划归幽州。昌黎郡原是东汉辽东属国,魏时改为郡。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又置平州,割州的昌黎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经公孙氏设置,在朝鲜北部)五郡属平州,州治在辽东郡的襄平。辽西郡仍属幽州郡治在阳乐(原在朝阳松树咀子,西晋时已西迁)。本境,魏时属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由昌黎、宾徒、集宁、徒河等县统辖;东晋时,本境基本上为鲜卑族分割,其统治中心在龙城(今朝阳),先后由前燕、前秦、后燕、北燕所统辖。北燕时,在辽西地区分置平州昌黎郡(建昌境内)及青州营丘郡。本境分属于昌黎建德、石城三郡。兴城宁远古城(2张)南北朝时期,北魏尽占燕地,在龙城置营州,辖昌黎、冀阳、建德、营丘、辽东、乐浪六郡。其中,在今辽西地区有昌黎、建德、营丘(锦县一带)三郡。昌黎郡,与营州同治龙城,领龙城、广兴、定荒三县。本境除建昌以外均属广兴县。建德郡消费品市场所在白狼城,领石城、广都、阳城(一说阳武)三县,今建昌地区主要在石城县境内。隋朝,文帝开皇三年占有营州后,只留建德一郡和龙城一县,其余并废。建德郡仍治白狼城,龙城县治今朝阳市。开皇十八年(598年),废郡,改龙城县为柳城。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置柳城郡与辽西郡。柳城郡治柳城县(今朝阳),本境为柳城县地。唐灭隋后改郡称州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防地区设都护府和守捉城。设在东北地区的高层机构为安东都护府(初设在平壤,后移治辽东城,即今辽阳市)和营州总管府(地址在今朝阳市)。改为营州都督府,隶属河北道,督领柳城县和营州、辽州等七州,地域范围相当于今辽西地区。设在今本市境内的有威州(即辽州)后改为瑞州,治来远县,地址在今绥中前卫。唐灭东突厥后,将突厥乌突罕部安置在威州及今建昌一带。据《辽宁地方史》记载:在今连山区西区北孤竹营子设有带州孤竹县,查锦西旧志及新编《锦西市志》对此均无记载。按地方志考评,原锦西县当时属营州泸河镇(今义县东南);兴城为柳城、来远二县地;绥中属来远县(后改为州);建昌为柳城县地,后为契丹割据。唐朝地方建置,除设州县外,为加强控制周边各民族还设有军镇和节度使。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在营州置平卢军使,第三年升格为平卢节度使。平卢节度使例兼营州都督和安东都护府都护。营州,实为唐朝在东北地区的军政及经济文化中心。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曾在此亲自祭奠阵亡将士。辽,初称契丹,后改国号为辽,统辖东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全国设五京分五道(府),道下分州县。其中,东京道(辽阳府)、上京道(临潢府,内蒙波罗城)和中京道(大定府、内蒙宁城)与辽宁有关,中京道辖境大部在今朝阳、锦州和葫芦岛地区。原锦西一带为中京定府锦州所辖安昌县地,西北一部地区初为榆州永和县,后并入安昌县,县址,今暖池塘安昌岘金建国后,改道制为路制,路下分州(府)县。将辽代的中京道改为北京路治大定府。北京路在今辽宁境内辖有辽西一带。设在今本市境内外内及附近的(府)县有:锦州、辖永乐(附郭)、安昌、神水三县。兴中府(今朝阳市)辖瑞安(附郭,今前卫镇)、海阳(今山海关西海阳镇)、海滨三县。利州(今喀左大城子),辖阜裕(附郭)、龙山二县。今建昌北部为龙山县地,南部属瑞州海滨县。元朝,分全国为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州县。世祖至元初年,沿金旧名,在辽阳设辽阳行省管辖整个东北地区。改金代的北京路为大宁路,今本市全境均为大宁路所辖,并废永乐、安昌、神水、兴城诸县入锦州;废海滨县,瑞安县入瑞州;今建昌地区为大宁路利州龙山县地。明朝立国后,大力加强东北地区边防建设,修筑许多墩台城堡和长达二千三百余里的辽东边墙。地方建置,废州县,立军卫制。在山东政使司统辖下,于洪武八年(1375年)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领二十五卫和二州。地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源泉相当于今辽宁省的大部。正统元年(1436年)后,直接由辽东巡抚统辖,其驻地,初辽阳,后移驻广宁、山海关、宁远。设在本市境内及附近的卫所有:广宁中屯卫(今锦州)、广宁前屯卫(即今绥中前卫)。宣德三年(1428年),在前屯卫城东五十里杏林铺(今绥中县城)置中后千户所,在城西五十里急水河置中前千户所。同年,为加强辽西防务,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于曹庄、汤池之北置宁远卫、总兵巫凯、都御使包怀德督建宁远城(今兴城)。从此,宁远成为辽西军事重镇。公元1644年清顺治即位,定都北京,取代明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初,划全国为十八个行省,若干个特别行政区。取消卫所制,改设府(州)县。在盛京(今沈阳)设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对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康熙三年(1644年)置广宁府,第二年改置锦州府,府治今锦州,属奉天府统辖。锦州府,初领一州、二县,后增至二州、二厅、三县。其中,锦县,与府同治,辖境包括今连山大部地区。本今本市境内有一州、一厅、一县。康熙三年,并宁远卫、广宁前屯卫为宁远州(治今兴城镇)。光绪二十八年,划宁远州西境六股河以西置绥中县(今县址)。光绪三十二年,划锦县西境地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厅址,今连山区钢屯镇)。1913年置锦西县,因地处锦县西部,故名,属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日寇侵占时,属锦州省。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治所迁至连山。1945年光复后,属辽西省。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葫芦岛”建设港口。[7] 1949年4月21日从划东北行政区后,辽西省辖四个市,二十一个县。四个市为:锦州市、四平市、山海关市、阜新市。二十一个县为:锦州、锦西(今葫芦岛)、绥中、兴城、盘山、台安、辽中、义县、新民、彰武、阜新、北镇、黑山、昌图、梨树、法库、康平、双辽、(原双山、辽源合成)开原、铁岭、昌北(新设县、原昌图县划出)。省府设锦州市。[8] 1954年属辽宁省。1956年2月,锦西、兴城、绥中属辽宁省锦州专区。1956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锦葫市筹备委员会,同年9月11日正式成立锦西市,下设锦西、杨家杖子和马杖房三个市辖区。1957年6月撤销锦西市建制。1966年锦西、兴城、绥中属锦州市领导,建昌县属朝阳市领导。1961年3月,锦西县马杖房镇划归锦州市领导并改设锦西区;1969年12月划回锦西县领导,改锦西区为马杖房镇。1972年,锦西县南票镇划归锦州市领导并改设锦州市南票工矿区;1976年划回锦西县管辖,改南票工矿区为南票镇。1982年12月18日,撤锦西县设锦西市(县级)(国务院1985年1月17日批准)。1983年,以锦西县的南票镇和沙锅屯公社设立锦州市南票区;以锦西县葫芦岛镇和稻池公社的8个大队、2个渔业大队设立锦州市葫芦岛区。1987年1月,撤兴城县设兴城市(县级)(国务院1986年12月13日批准)。2市由锦州市代管。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锦西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领导体制。同时组建连山区,将锦州市管辖的绥中县、葫芦岛区、南票区和代管的兴城市,将朝阳市管辖的建昌县,均划归锦西领导。1994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原锦西市所属葫芦岛区同时更名为葫芦岛市龙港区。

⑧ 葫芦岛的城市概况是什么

葫芦岛市是辽宁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总面积10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57万。

⑨ 葫芦岛哪年建市

葫芦岛市原名锦西市,1956年正式成立锦西市,1994年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

辽宁省地级市,地处辽宁省西部沿海。中心地理方位为东经120°38`,北纬40°56`,东与锦州为邻,西与山海关毗连,南临渤海湾,北与朝阳市接壤,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城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是东北地区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

历史沿革:

锦西设县治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称江家屯抚民厅治所置于江家屯(今连山区钢屯镇)后于大同元年(1932年)迁至连山。

1954年8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全境绥中、兴城、锦西属辽宁省,建昌属热河省。

1956年2月,锦西、兴城、绥中属辽宁省锦州专署,建昌属朝阳专署。

1956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辽宁省锦葫市筹备委员会。9月11日,正式成立辽宁省锦西市。

1957年6月,撤销锦西市的建制。

1966年,锦西、兴城、绥中属锦州市领导,建昌县属朝阳市领导。

1985年4月,锦西县改为锦西市(县级)。

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锦西市升格为地级市,归辽宁省管辖。

1994年9月20日,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

(9)葫芦岛的城市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辽宁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沈阳,位于中国东北。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

位置境域: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介于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南濒黄、渤二海,辽东半岛斜插于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

阅读全文

与葫芦岛的城市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