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年代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散文的特征是
特征: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幽默、犀利等等风格。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受英国的小品文、蒙田的随笔、屠格涅夫、泰戈尔散文诗等文体的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散文成就斐然。
(1)20年代散文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常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对其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B. 20年代的散文发展有什么特点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幽默、犀利等等风格。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受英国的小品文、蒙田的随笔、屠格涅夫、泰戈尔散文诗等文体的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散文成就斐然。
C. 求中国散文发展史(从古至今的)
散文
prose
文学体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中国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杂文、小品、短评、随笔、速写 、通讯 、游记 、报告文学 、书信、日记 、回忆录等 。按其内容和性质 ,它大致又可分为 3 类,即侧重抒情的散文,侧重叙事的散文,侧重议论的散文。在西方,散文并不像中国这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文字作品,因此,非韵文的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体的日常应用文字也属散文之列。
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自由,多种多样。它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像小说那样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 、拟人等手法创造意境 , 这就是散文的“散 ”的特点。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 , 必须做到散而不乱 , 散而有致,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而且要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精练优美,朴素自然,音节铿锵,情感浓郁,既具有时代的生活气息,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散文诗
prose poem
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以散文体式表现诗的意趣情调 ,将诗的凝练概括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有机结合起来,兼有自然舒展的散文美与谐调合拍的音乐美,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乐曲般的、没有节律没有韵脚的散文。具有这些特点的作品中国早已有之,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也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流行起来,还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波德莱尔、俄国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尔、英国的王尔德等,是自觉创作散文诗的先行者。在中国,刘半农率先译介外国散文诗,并试作过几篇。此后,鲁迅、郭沫若、冰心、许地山、徐玉诺 、焦菊隐、郭风、柯蓝等人都创作过散文诗。
D. 20世纪30年代散文的报告文学是如何兴起的
20世纪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报告文学的兴起和旺盛。近代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家写的报道西方国家社会情况的文章,可以说是最早的报告文学。而现代报告文学则起始于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随后在一些重大事件和运动中,如“三一八”惨案、“五卅”惨案等,也有一些记述其过程的散文,就其性质而言,亦属于报告文学。但报告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左联”成立之后。“左联”在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时,提出了创造报告文学的号召。“左联”刊物上译载了介绍这种文体的论文。1930年9月《世界文化》第一期发表柔石的《一个伟大的印象》。这是记述在上海秘密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实况的,是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兴起除了“左联”的积极提倡,还与当时政治形势有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入侵我国,人们关心国家命运,也关心时事,希望迅速看到事态的变化。报告文学这种文艺性的新闻通讯报道,本来就是适应急遽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的文体,必然兴旺起来。“一二八”事变后,产生了一批报道上海军民英勇抗敌的报告文学。在这基础上,由阿英选编出版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这是最早的一部标明报告文学之名的结集。1936年周立波翻译了捷克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基希的《秘密的中国》。次年又有墨西哥爱狄密勒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阿雪译)出版。外国作家如何描写中国社会,这对我国作家的创作是有益的借鉴。1936年,报告文学创作有明显的进展。茅盾主编了规模巨大的《中国的一日》的报告文学专集。这是由“文学社”征求5月21日当天的社会生活见闻的稿件,共计3000余篇,从中选出了490篇。各个战线上的广大作者描写了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组成了一曲“奇瑰的交响乐”。同年,产生了本时期报告文学的最优秀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E.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散文发展历程如下: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其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
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5)20年代散文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时期: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时期: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F. 二十年代散文兴起原因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G. 20世纪30年代散文是如何发展的
20世纪30年代散文继续发展,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鲁迅的杂文,横空出世,光照千古,不仅属于现代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列,而且也是现代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