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历史意义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10 22:18:30

『壹』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古典音乐的特点是在正规的结构中构建音乐,所要求的创作手法严格、规整.\x0d作曲家通常把乐句分得简洁而又规律,用一种可以预测的问答式进行,歌者的声音较为朦胧但却极富表情.另一种流行的表演媒介是长笛(替代老式的和音色明亮的竖笛),人们特别欣赏它那优雅而柔和的色彩.华丽风格也指舞蹈节奏的使用,巴赫等人在他们的键盘乐组曲中采用的外加乐章之一,即称为“华丽曲”(galanteries),它意味着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短小的 旋律乐句,一如姿态优雅的鞠躬和礼仪.\x0d另一个名词也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顾名思义是“华丽”,其实用于艺术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的说教及 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x0d在音乐上它首先是流畅的旋律,摒弃了复杂的对位 手法;其旋律听来使人感到极为清晰,因为伴奏部分很清谈,通常用通奏低音(如羽管键琴)演奏固定的 音型或者很慢地进行,绝不会对旋律喧宾夺主.华丽风格的乐曲最理想的表演媒介是人声,康塔塔或 歌剧选曲(最好是爱情歌曲).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有不同的音乐特点,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音乐组织方式不同.\x0d古典音乐的组织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等,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中的每个音符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合理存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绝大多数伟大的古典音乐都有较长的篇幅,表达完整复杂的乐思.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虽然形式上不完整,但是其内容完美无缺,作者及后人都无法为其拟补形式上的不完整.古典音乐的严密逻辑性由此可见.

『贰』 如何看待交响乐在音乐历史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曲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曲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曲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曲的概念以外,“交响曲”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曲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曲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曲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曲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曲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曲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曲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曲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曲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曲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叁』 结合古典主义时期的时代精神,谈谈贝多芬交响乐创作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由于优秀的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常将“古典”一词视为有杰出的、卓越的含义。不论什么,如果说是“古典的”,那就意味着它是此类中的佼佼者。正因为这样,使得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迥异于其他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在考虑音乐结构时都遵循这一基本概念:一种调性间平衡的概念,给予听众明确的感觉这音乐如何进行;还有段落之间的平衡,听众在聆听一首乐曲时可以准确地知道紧接着出现的内容。作曲家的创造性只是对这个作曲系统和轮廓稍加变化,而不是机敏地或富有进取精神地创作出乐曲来使听众着迷或惊奇。也可以说在音乐创作上不存在所谓“古典时期”,仅有“古典风格”。按照这种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写出了他们的名作。如果说这是杰出的典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风格并非仅仅出现于他们三人的作品中,这个时期的其他作曲家的创根基本上也是这种风格,也是按照这种传统。
特别是在十八世纪后期,音乐会的活动迅速发展。杰出的演奏家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举行巡回演出,而作曲家作曲手法亦日益更新,要求乐曲有更为逻辑和清晰的形式,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适应这一时代形势的要求,新一代的作曲家从此兴起,其中的三巨头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就是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

关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三杰,维也纳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以他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开始盛行.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而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和空想的元素。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而我想,两种音乐间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非音乐的元素上。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改变,他们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富人们多么慷慨的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多数收入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讲作曲家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及的做出大众想听到的音乐。

古典主义像木刻一样,理智,清晰,充满了逻辑思维的感觉,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就像水彩和五颜六色的油画一样,充满了人的各种感情,喜欢古典主义的恢弘和大气,更喜欢浪漫主义的细腻与贴心。听莫扎特的《女人心》感受“笑声与眼泪的结合”,也喜欢听舒波特的《小夜曲》,那种精致和小巧让人惊叹不已。我喜欢音乐,喜欢各种类型的音乐,他们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激情和感动,音乐让我充实,让我学着感动,音乐是有情感的,他让人哭泣,让人欢笑,让渐渐走向非我的人重新走向自我。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无法脱离的基础。

『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介绍

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和贝多芬(乐圣)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与发展。

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协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古典主义的作品一般节奏变化都很规矩。

(4)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初期古典乐派:

1、三个乐派

文艺复兴以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

一是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

二是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三是以瓦根扎尔及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2、特色在于器乐

在古典乐派音乐中,虽然歌剧也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乐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对维也纳乐派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给予了直接的影响。

3、奏鸣曲形式

奏鸣曲形式是古典乐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继以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这种形式。在交响乐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的也是曼海姆乐派,在他们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这一乐器,也是在曼海姆听到他们的乐队的演奏之后学来的。

『伍』 交响乐在古典主义时期被发展为几个乐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乐作曲家主要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四个乐章,极个别有多于四个乐章的,比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

『陆』 在古典主义时期,( )善于在交响曲中运用力度对比

你看是不是啊?
在钢琴协奏曲中, 或许出了更多首气势上比这首更大、技巧更难的协奏曲, 但是它的地位永远不会被摇撼。时至今日, 这首皇帝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了各大钢琴协奏曲目中,最重要, 也最为人喜爱的一首。它不但开创了许多浪漫派协奏曲语汇, 也为古典乐派的协奏曲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贝多芬一共写作五首钢琴协奏曲,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自第五号后, 他似乎没有再写作任何同类型曲式的作品。完成第五号时的贝多芬尚处在壮年期, 耳聩的情况也没有晚年那般的严重, 但为何他不再写作任何一首协奏曲呢?我想, 可能是贝多芬已经意识到,协奏曲这个曲式没有办法满足他越来越具野心, 越来越大气的乐思吧!!

这首曲子的完成是伴著炮火隆隆下完成的。当时正好拿破仑率领法军攻打维也纳,1809年 5月炮火开始落在维也纳, 两天内维也纳就陷落了。贝多芬曾经描述当时的生活是「只有炮声、鼓声及人生活中每一件悲惨的事情。」为了不让这样震耳欲聋的噪音加深自己耳聩的毛病, 贝多芬时常掩耳度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开始构思动笔第五号钢琴协奏曲。

有人说这首协奏曲中充满王者威仪, 雄壮威武的曲趣因为当时是战争期间有关, 或许如此。不管此说是真是假, 它的确是一首华丽雄壮的乐曲。降E 大调一向是贝多芬用来表现他至高无上思想的利器。其中一些大胆创新的巧思曾令当时大部分钢琴家束手,而一些曲式上突破性的尝试也令当时的乐评家大惑不解。这首协奏曲另一个叫人激赏的地方在于钢琴与乐团之间的对答融合与抗争形式, 大大的超出古典乐派可能的手段。第一乐章中开头就进入钢琴的华彩乐段是别出心裁的设计, 而此乐章尾段缺乏装饰奏的设计也是历来仅见。贝多芬喜欢把第二与第三乐章连接, 而在这首曲子中, 二三乐章的连接更形紧密, 而且在进入连接部时就有第三乐章轮旋主题的呈示, 这使的两个乐章不但具有统一性, 更有对比的效果。第二乐章的圣咏气氛甚至有人联想到晚期贝多芬所写的『庄严弥撒』上面了, 这点我们待会再谈。

让这首钢琴协奏曲拥有如此庞大气势的主要原因在于钢琴, 而贝多芬胆敢把钢琴写得如此大气也是因为当时钢琴的改进。此时的钢琴几乎已经完全把大键琴细小音量的缺点完全抹灭, 在音响、威力与音域上都有十足的长进 (当然也许失去了一些古典乐派特有的诗情);在获得了这样的武器后, 贝多芬毫不客气的以十足大胆的手法写作乐曲,当然连带的也使这首曲子的技巧比起他最早期的钢琴协奏曲要难上许多了。这首曲子所需要的钢琴就不是一般钢琴可以胜任的, 试想, 有多少人会买这种高音部再高四度的大钢琴, 同时又要求琴本身的坚实音响?不然第一乐章中, 钢琴的和弦如何与乐团的强奏达成平衡呢?

全曲在1810年就完成了, 正式首演却因为战争的缘故延到1812年, 由他的弟子彻尔尼担任钢琴独奏。正如大部分贝多芬大胆独创的乐曲, 这首曲子并未获得普遍的喜爱。泰半是因为曲子太长的缘故, 当时的听众恐怕还是无法接受长大的第一乐章, 而且据说当时彻尔尼的演出有问题, 他几乎只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而已, 没把这首曲子最动人的浪漫诗情表现出来。不过好曲子的锋芒毕竟不会被掩盖太久。这首气派豪放、华丽盛大又兼具浪漫诗情的协奏曲终于还是获得了世人普遍的喜爱, 甚至有好事者又给安上了『皇帝』的名号。不过要记住, 贝多芬一向对「皇帝」可是最感冒的, 加上这样一个名号纯粹是因为曲中散发出来的气势而有这样的称呼。

第一乐章长大程度真的是会令当时的听众受不了, 全曲奏完大概要20分钟左右, 比第二三乐章的总和还要长。这个乐章可说是浪漫乐派协奏曲的先声。开头的设计十足吸引人乐团奏出三次强总和弦, 其中就听到钢琴以弹音阶的方式演奏华彩乐段, 之后才进入乐团呈示主题的部份。这个主题豪放壮阔, 立刻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偏偏在主题还没完全结束时, 钢琴就轻轻的以小跑步的方式进场接手。发展部中钢琴和乐团有一连串精彩的相互扶衬、应答与抗颉的演出, 其中钢琴神出鬼没的穿梭在乐团之间。进入最后的再现部时, 贝多芬舍弃了装饰奏的部份, 只让钢琴小小的独奏了一段, 法国号就静静的现身在音乐当中, 手法创新, 接合上也是天衣无缝。

第二乐章是个具有宗教气氛的圣咏乐章, 也是贝多芬协奏曲中最迷人的一段。定音鼓在此完全休息, 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演奏出庄重的主题, 钢琴则加以变奏接手。彻尔尼表示, 贝多芬在写作这一段时脑中浮现的是朝圣客的圣咏调, 而甚至有人说他听出了『庄严弥撒』中的『降福经』一章。在曲势减缓后, 钢琴静静的奏出第三乐章的主题,接著进入光明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和第二乐章是个很好的对比, 一开始钢琴就把先前第二乐章末尾呈示过的主题欢快的演奏一遍, 乐团反覆后进入副题, 轻巧迷人。在这轮旋曲中, 曲势一步步加大,曲趣一步步华丽, 最后加入定音鼓, 和钢琴有著趣味性的应答而进入终结, 结尾的设计也令人发出会心一笑。

『柒』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在哪几个地区获得了最重要的发展


古典主义

时期

Classicism Ages)
是指大约
1750
年开始至
1827
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
的音乐。

古典主义的萌芽,
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
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
莫扎特和贝
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

古典乐派

实际上指的是


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
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

奏鸣曲形式是古典乐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
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一、
第二主题的对
比,
中间出现发展部,
然后继以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
整的这种形式。
在交响乐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的也是曼海姆乐派,
在他们的交响乐配器
中,
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
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这一乐器,
也是在曼
海姆听到他们的乐队的演奏之后学来的。

在古典派音乐中,
虽然歌剧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但从整体来看,
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
乐,
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
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对维也纳乐派产
生了影响,
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给予了直接的影响。
十八世纪是大转折和大革命
的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哲学观点、美学理想以及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交响乐队的转
折时期也随着到来了。在交响乐队史上的这个转折,应该以海顿的《第一交响曲》问世的
1759
年为标志

『捌』 简述交响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来自希腊语“symphonia”,原为“声音一起响”之意,这是一种按照奏鸣曲原则构成的管弦乐套曲形式。
交响曲的前身是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发展,主要归功于曼海姆、柏林和维也纳乐派。曼海姆乐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套曲形式。18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发展并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推向发展的顶峰。交响曲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它的结构与奏鸣曲一样,通常为四个乐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有一定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曲式结构更自由,乐章数目不定(有一、二、五、六、七乐章组成的交响曲),乐队编制庞大,音响华丽而丰满,民族风格浓郁等。以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布鲁克纳和马勒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20世纪的交响曲受各种音乐思潮的影响,构思独特,乐队编制有大有小,音响复杂多变,风格多样。以德彪西、斯克里亚宾、威廉斯、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普罗科菲耶夫、米约、肖斯塔科维奇、科普兰、梅西昂、奥涅格、欣德米特和辟斯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2、体裁特征
古典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基本特征为: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
第二乐章,三段体或变奏曲,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
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
第四乐章,多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定的态度和胜利凯歌般的节日欢庆场面。

阅读全文

与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