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珠算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
算盘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末明初得到普及并逐步取代算筹成为中国的主要的计算工具。
明代经济高度繁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广,逐渐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筹算。在此情势下,明人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为珠算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后,中国珠算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又逐渐流行于美洲。16世纪时还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其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珠算开始走向衰落,其计算功能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2] [1]
传承价值
珠算文化涵盖了与珠算相关的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应用技术及智能开发等内容,在文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相关文化领域也有一定的作用。珠算适用面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
传承状况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珠算已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日渐边缘化,濒临灭绝,急需各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保护。[1]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国珠算心算协会获得“珠算(珠算文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1]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9年9月29日,华北首家珠算文化馆在正定塔元庄村落户,并于国庆节期间开门迎客。[7]
重要活动
2015年8月31日,长春市首届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知识竞赛决赛在长春广播电视台举行。[8]
2018年,第一届山东省珠算文化传承盛典,在山东大厦举行。[9]
『贰』 算盘有什么作用
中国算盘被评为影响世界的101项小发明里的第一名,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作,对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算盘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 贡献,数学家华罗庚解决数学难题也主要是利用算盘完成的。
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算盘作为计算工具逐步淡出历史,而以算盘作为主要载体的珠心算以其超越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同时又具有开发儿童早期智力潜能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家长的重视和青睐,目前已在几十个国家里推广,更有甚者,珠心算在马拉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成为小学必修课程。算盘目前具有计算、教育、 启智三大功能,2013年12月4 日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中国珠算再次被收录在小学新课标教材中,相信以算盘为主要工具的珠心算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我国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必将造福更多的华夏子孙!
『叁』 算盘对中国发展有何意义
算盘,包括算具 ( 硬件 ) 、算法 ( 软件、口诀、 歌诀) 两个方面。中国历史上有多种算具算法,《数术记遗》中就列有 14 种。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如罗马算盘 ( 分上下两区,各区都是算珠靠上边才表示数,难以识别 ) 和每档 10 珠的横拨算盘 ( 如俄国、北欧 ) 等,其功能与中国算盘相差悬殊,而传遍世界至今还用着的当属中国珠算。
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可见这时筹算已经比较普遍了,因此我们说筹算是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算”和“筹”二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如《仪礼》、《孙子》、《老子》、《法经》、《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到现在仍没有见到这两个字。一二三以外的筹算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货币(刀、布)上。
筹算数字中,上面一根筹当五,下面一根筹当一,珠算盘中的上一珠也是当五,下一珠也是当一;由于筹算在乘、除法中出现某位数字等于十或多于十的情形,所以珠算盘采用上二珠下五珠的形式。其次,从杨辉、朱世杰开始到元末丁巨、何平子、贾亨止起除“起一”法外的全部现今通用的珠算歌诀,是为筹算而设的。
歌诀出现后,筹算原来存在的缺点就更突出了,歌诀的快捷和摆弄算筹的迟缓存在矛盾。为了得心应手,人们便创造出更加先进的计算工具——珠算盘。从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可以看出,筹算的改革是从筹算的简化开始而不是从工具改革开始的,这个改革最后导致珠算的出现。
珠算,在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脱颖而出,到 15 世纪末珠算完全取代筹算而成一统,直到计算机 ( 器 ) 普及,在实用中珠算一统的状况才有所改变。 [编辑本段]珠算机械化算法古珠算法是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古珠算只用这十个码衍化各种算法,为了便于掌握而编成口诀。到了明代 ( 公元 1368 — 1644 年 ) ,吴敬、王文素、朱载堉、程大位等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应用领域由商贸到科研有了开拓和发展。例如,程大位 (1533 — 1606 年 ) 在《算法统宗》里,主张上法诀加法、退法诀减法、留头乘法、归除法、盘上定位法等。明代规范珠算法的中心思想是提高机械化程度,尽可能达到不假思索地拨珠得数的自动化目的。
明代完善珠算机械化算法的直接结果,就是使数学在大众中空前普及。运用珠算机械化算法,口诵歌诀,拨珠练习,即便不懂原理,也能掌握珠算法。不管公学、私塾和家教,以及商工店主授徒,都能够教学珠算法,即便小孩子也都能学会和掌握。这种珠算法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有些地方甚至直到如今。也正是这个缘故,珠算得以很快传播,以致传到海外。
朱载堉(1536 — 1611 年 ) 把珠算用于科学研究,创串联 ( 或并联 ) 使用算盘的方法,设计了极其简捷的算法程序。在他的科学发现、发明和创造中,靠珠算完成了极其浩繁的计算,导致他发现了“十二平均律”,这是世界顶尖的发现。
过去,对珠算一般只停留在实用方法上,停留在手拨算珠上,未能从基础处或者说从“基因”上去认识、阐述它的深远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因而,在引入西方数学教学体系时,未用它来更换西方数学课程中相应的落后部分,竟然将它从数学课程中排斥出去。结果,学校中学的数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才不得不在数学课之外,另开一门珠算课。 [编辑本段]西周的陶丸“算珠”珠算是以“珠”为算子的计算技术。以“珠”为算子是珠算的本质特征。 1976 年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 ( 公元前 1066 — 771 年 ) 陶丸,我国著名数学史专家李培业教授对西周陶丸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西周陶丸为早期的计算工具”、“西周已有原始珠算”等论点,后经考古专家和珠算史共同鉴定为“算珠”。将古珠算的历史年代推前了1000余年,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至于以后算盘结构的变化、算法的发展,只是珠算的发展完善过程,不属于珠算的起源问题。
“罗马是世界珠算起源地”的说法一直比较流行,史料记载我国的珠算学起源于明清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周原遗址出土了“西周陶丸”后,“罗马说”受到质疑。 [编辑本段]有梁穿档算盘宋元时期,以杨辉、朱世杰为代表的数学家们在实用数学方面,创造了各种乘除简捷法和“歌诀”,这些都成为珠算算理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梁穿档的算盘已在民间广为使用。因此,这一时期的珠算,无论是计算工具还是算理算法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有梁穿档”现代式算盘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文献不足,珠算史研究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各家的推断,主要有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元末明初说。
持汉代说的主要有清代梅启照和现代朱永茂,他们都是以《数术记遗》是汉末徐岳著作为依据,除此以外并无其它证明,而《数术记遗》究竟是否伪作,目前还尚未定论,而且对《数术记遗》中的“珠算”工具,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只能称为现代算盘的前身,即使《数术记遗》确定为汉代作品,也不能认为现代算盘起源于汉代。
持唐代说的主要有现代余介石、李培业、殷长生等学者。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培业教授,他提出唐代中叶出现的一个算法高潮是由于有梁穿档算盘的产生,此观点奠定了“唐代创始算盘”的理论基础,由此而创立了“唐代创始算盘”的学术观点。
持元末明初说的主要依据元代中叶和元末的文学、戏剧作品中有提到珠算。例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刘因在他的《静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关于算盘的五言绝诗;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把婢仆贬作算盘珠,要拨才动;《元曲选》“庞居上误放来生债”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等等。文学、戏剧中用算盘珠作比喻,说明珠算盘已经比较流行,也说明它是比较时新的东西。因此认为,珠算出现在元代中叶,元末明初已经普遍应用了。
『肆』 算盘和算数是谁发明的
远古时期,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了大量比较复杂的数字计算问题。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
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这是十分清楚的。为了方便起见,劳动人民便创造出更加先进的计算工具珠算盘。
据传说,算盘和算数是黄帝手下一名叫隶首的人发明创造的。黄帝统一部落后,先民们整天打鱼狩猎,制衣冠,造舟车,生产蒸蒸日上。
777算盘是怎么来的?
由于物质越来越多,算账?管账成为人们经常碰到的事。开始,只好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办法,处理日常算账问题。但由于出出进进的实物数目巨大,虚报冒领的事也经常发生。
有一天,黄帝宫里的隶首上山采食野果,发现山桃核的颜色非常好看。他心想,用这10个颜色的桃核比作10张虎皮,用另外10个颜色的比作10张山羊皮。
今后,谁交回多少猎物,谁领走多少猎物,就给谁记几个山桃核。这样谁也别想赖账。
隶首回到黄帝宫里,把他的想法告诉给黄帝。黄帝觉得很有道理。就命隶首管理宫里的一切财物账目。
隶首担任了黄帝宫里的“会计”后,命人采集了各种野果,分开类别。比如,山楂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猪;山桃果代表飞禽等。不论哪个狩猎队捕回什么猎物,隶首都按不同野果记下账。
但好景不长,各种野果存放时间一长,全都变色腐烂了,一时分不清各种野果颜色。隶首便到河滩拣回很多不同颜色的石头片,分别放进陶瓷盘子里。
这下记账再也不怕变色腐烂了。
后来,隶首又给每块不同颜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细绳逐个穿起来。每穿够10个数或100个数,中间穿一个不同颜色的石片。这样清算起来就省事多了。从此,宫里宫外,上上下下,再没有发生虚报冒领的事了。
随着生产不断向前发展,获得的各种猎物?皮张数字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来记账目。隶首苦苦思考着更好的办法。
有一次,隶首遇到黄帝手下的老臣风后,就把算账的想法告诉了他。
风后听了隶首的想法,很感兴趣,就让隶首摘来野果,又折回10根细竹棒,每根棒上穿上10枚野果,一连穿了10串,并排插在地上。
风后建议说:“猎队今天交回5只鹿就从竹棒上往上推5枚红欧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枚。”接着,风后又向隶首提出了如何进位计算的建议。
在风后的启发下,隶首明白了进位计算的道理,立即做了一个大泥盘子,把人们从龟肚子挖出来白色珍珠拣回来,给每颗上边打成眼。每10颗一穿,穿成100个数的“算盘”。然后在上边写清位数,如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从此,记数?算账再也用不着那么多的石片了。算盘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传说总归是传说,从历史上看,算盘是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而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古代数学史就是一部筹算史。
777什么是筹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商业和天文历法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在这些领域中,出现了大量比以前复杂得多的计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计算问题,才创造出计算工具算筹和计算方法筹算。
此外,现有的文献和文物也证明筹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例如:“算”和“筹”两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如《仪礼》?《孙子》?《老子》?《法经》?《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到现在仍没有见到这两个字;1?2?3以外的筹算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货币上。
当然,所谓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否认在此之前就有简单的算筹记数和简单的四则运算。
777算筹都有哪些?
关于算筹形状和大小,最早见于《汉书·律历志》。根据记载,算筹是圆形竹棍,以271根为一“握”。算筹直径一分,合现在的0.12厘米,长6寸,合现在的13.86厘米。
根据文献的记载,算筹除竹筹外,还有木筹?铁筹?玉筹和牙筹,还有盛装算筹的算袋和算子筒。唐代曾经规定,文武官员必须携带算袋。
考古工作者曾经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千阳县发现了西汉宣帝时期的骨制算筹30多根,大小长短和《汉书·律历志》的记载基本相同。其他考古发现也与相关史籍的记载基本吻合。
这些算筹的出土,是我国古代数学史就是筹算史的实物证明。
筹算是以算筹做工具进行的计算,它严格遵循十进位值制记数法。9以上的数就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就是几百,放在万位就是几万。
这种记数法,除所用的数字和现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形式不同外,和现在的记数法实质是一样的。它是把算筹一面摆成数字,一面进行计算,这个运算程序和现今珠算的运算程序基本相似。
记述筹算记数法和运算法则的著作有《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和《数术记遗》等。
负数出现后,算筹分成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算筹还可以表示各种代数式,进行各种代数运算,方法和现今的分离系数法相似。
777珠算盘是什么出现的?
我国古代在数字计算和代数学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筹算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需要计算正12288边形的边长,把一个9位数进行22次开平方,而且加?减?乘?除步骤除外,如果没有十进位值制的计算方法,那就会困难得多了。
筹算在我国古代用了大约2000年,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至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筹算需要改革,这是势在必行的。
筹算改革从中唐以后的商业实用算术开始,经宋元时期出现大量的计算歌诀,至元末明初珠算的普遍应用,大概历时700多年。
《新唐书》和《宋史·艺文志》记载了这个时期出现的大量著作。从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可以看出,筹算的改革是从筹算的简化开始而不是从工具改革开始的,这个改革最后导致珠算的出现。
777珠算盘怎么运用?
最早提到珠算盘的是明初的《对相四言》。明代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珠算盘的规格。
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一个珠子,这个珠子当5,下半部有4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1。
在现存文献中,比较详细地说明珠算用法的著作,有明代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明代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和艺术家朱载堉的《算学新说》,明代“珠算之父”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等。以程大位的著作流传最广。
值得指出的是,在元代中叶和元代末期的文学?戏剧作品中,有提到珠算的。事实上,珠算出现在元代中期,至元末明初已经普遍应用了。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算盘不断得到改进,成为今天的“珠算”。它是中华民族当代“计算机”的前身。
我国的珠算还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计算技术的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
算盘
『伍』 算盘有什么意义,
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也正因为此,算盘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推崇。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算盘是由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自古以来,算盘总是用来算账的,也正因为如此,算盘通常被中国人用来寓意招财进宝。中国古代小孩挂在脖子上驱凶辟邪的百眼筛上,除了有剪刀、发簪、镜子之外,算盘也是一种象征富贵的吉祥物。算盘表示精打细算,俗话说“财库满,放算盘”。在我国历代之中算盘除了集千古智慧为一体,还能收敛心神,促进勤劳致富而令财富突飞猛增之外,并可震慑阴邪,生旺功名富贵。算盘无论居家或在办公室安置,皆利于事业和催旺财运。
『陆』 算盘是谁发明的是哪年发明的
算盘
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1592年)是当时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专门讲述珠算的著作。
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宋元时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处的时代,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宇。其实,前面提到的算筹的情况也是这样,这固然表明封建统治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珠算是由筹算进化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筹算进行了改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同样,14—7的歌诀是“七退一还三”等等。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
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继续摆弄算筹进行计算,就会手不从心。许多在室外进行计算的商业人员,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筹摆乱,造成错误。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五不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各种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作加减法时,它们的计算速度仍赶不上珠算的熟练操作者手中的算盘。
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柒』 算盘开方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方面有什么具体作用与意义
概述
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
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
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
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
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
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
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
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
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
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
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
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
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
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捌』 算盘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作用
算盘世界觅奇珍
( 江志伟 2005.06.03 )
中国算盘在西周时期已初具雏型,在2000多年前的演进中,中国人创造了大量异彩纷呈的算盘珍品。兹从设在珠算宗师程大位故乡安徽省黄山市的我国第一座珠算资料馆的文物藏品里撷拾数珍,略加介绍。
戒指算盘
这只镶嵌在戒指上的微型算盘为清代文物,纯银精制,尺寸为1*0.5厘米,共有7档,为上2珠下5珠的7珠算盘样式,算珠直径不足1毫米。这49颗银制算珠为标准算珠样式,并非银丝绕制,放大镜看也难以发现算珠上的接缝痕迹,工艺难度可想而知。更令人称奇的是,算珠在银制珠杠上滑动自如,毫无涩滞。用它运算时根本无法用手指拨珠,因为再细小的手指尖也比整个算盘还大,而对于它的主要使用者——古代女性来说,这并非难题,因为她们发髻上的发簪就是很好的辅助工具。
针线包算盘
这是一只打破传统的算盘珍品,它没有一般算盘所必需的框架结构,而是将算盘的每一根珠杆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再以相应的铁皮支架固定,并分隔出上边的1颗算珠和下边的5颗算珠,然后再把9根珠杆单元用线缝制在军用帆布底板上,成为一只上1珠下5珠9档算盘。针线包算盘能收能放,便于携带和存放。据说该算盘出自北伐军一位事务长之手,也可视为行军算盘。
水烟筒算盘
这是一只以铜链牵引、空悬于水烟筒吸嘴弯道与底座平台的微型算盘。1986年8月被送往世界珠算大会展示,引起各国专家的极大兴趣,新华社记者还为此作了报道。
此上2珠下5珠9档微型算盘系清末民初遗物,整体用黄铜精制,算盘长2厘米,宽1.5厘米,远观似水烟筒上的挂饰。该水烟筒底座上插有一根用于疏通烟道的通针,它还可以用来拨动水烟筒上的算盘。关于它的使用情况,可以从《新绿林传》等历史小说中读到。
九层算盘
这是一件特大型清代算盘,边长60厘米,宽40厘米,全木结构,内分9层,每层均为标准、完整的上2下5珠24档算盘,全盘算珠总数多达1512个。该算盘是当年为了适应徽商的经营需要而产生的,一般置放在总帐房先生的办公桌上。每个下属部门报来的帐目在算盘上各占一层,最下一层用来进行各部门帐目汇总,无论是每日还是每月的营业情况,都一目了然,与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功能相似。难怪李政道博士在1972年10月同周恩来总理谈话时讲道:“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
圆算盘
这也是一件清代算盘。四道圆框和珠杆均为铜材精制而成,算珠则为红木制。最外框直径31.8厘米,珠杆沿圆周均分为50档,每根珠杆被圆框划分为3个区间,从外到内分别串制算珠1颗、4颗、1颗,全算盘珠共计300颗。
圆算盘的使用功能首先表现在能方便地进行位数超长的数字运算,诸如开平方、开立方等;其次,它可以使多人围坐圆桌旁同时进行单独计算。
除了计算功能,圆算盘至少还有3个用途:1、可作为算盘棋,供消遣娱乐;2、可作艺术壁挂,寓意财源滚滚,无穷无尽,周而复始;3、可作为卜算工具。
无珠算盘
它有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红木边框,有带有定位标志的横梁,还有12档珠杆,这些都跟一般算盘无二,不同之处在于其珠杆上没有一颗算珠。对此,人们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狐疑——这是算盘吗?它到底有什么用?
无珠算盘当然是有用的,而且它的用途随着珠算事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大。它是用来训练珠算式心算的极好算具,用它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速度已经超过计算器。所谓“珠算式的心算”,就是在计算时,并不拨打算盘,而在头脑中的虚算盘上作心算。在使用者眼中,无珠算盘是“有珠”的,通过反复训练,最终会彻底抛开无珠算盘实物进行心算。“珠算式心算”法是珠算事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已在我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广为推广。
梯形算盘
它由5只大小不一的算盘组成,呈阶梯状叠置。每只算盘都比相邻的上边一只多出一根珠杆,从上到下依次围杆、5杆、6杆、7杆和8杆。算珠则去难为菱形珠,上1珠下4珠,全盘共150珠。它主要用于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可以分别在不同梯级的算盘上运算,然后将各自得数在最下边的8档算盘上进行综合运算,免除了单用一只算盘时要不断清盘的不便和失误。梯形算盘本身也是置于书案的座右铭,激励人们不断进步。
金刚子算盘
它原是著名算具收藏家陈宝定先生的珍藏,早些时候为了支持珠算文物事业,他将其赠与黄山市珠算资料馆。此算盘乍看与一般算盘无异:红木框、梁,框与梁连接处有铜皮加固;圆竹珠杆,杆上串着上2下5算珠,因此参观者往往一视而过。其实这金刚子算盘是世间少见的珍宝,它的91颗算珠是采用一种叫“金刚子”的果实制成的,其珍贵之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能够结出金刚子的古树在全国只有海南省的某些山野中偶存一两棵;第二,这种古树每年结出的果实数量稀少,且大小不一。据资料显示,海南省每年从各地搜集到的金刚子果实够标准的还不足以作做成一只金刚子算盘;第三,即使凑足了金刚子果实,也未必就能制出一只金刚子算盘,因为金刚子质地非常坚硬,一般的刃具很难在它表面碰划出一点痕迹,而加工过程中的废品率较高。据说当年有位外国收藏家慕名拜访陈宝定先生时,欲以当时相当贵重的3台电子计算机来换取这只金刚子算盘,被陈先生婉拒。
橡珠算盘
这是一只清代算盘,铁框、铁梁、铜珠杆,上2下5圆形珠,共5档,全盘算珠是用柔软而有弹性的黑色橡皮做成。这种在运算时不发出声响、不会影响他人的橡珠算盘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高尚情操的物化。
按摩算盘
在安徽珠算资料馆里,按摩算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核桃珠算盘、山楂珠算盘、粒面珠算盘、盲人算盘等,均是这类算盘中的珍品。其算珠是用表面凹凸不平的干果制成的,或完整保持干果的原始皱纹,或人工造出凹凸颗粒或凸点划痕。人们在用其进行拨珠计算的同时,指部穴位也得到多点式按摩,寓健身、益智于计算之中,一举两得。按摩算盘是中国珠算文化和传统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同样是中华文明的结晶。
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珠算这一算术工具也不仅仅只在博物馆中供人瞻仰。从实践看来,在学前班或小学低年级进行过系统珠算学习的学生,左脑和右脑均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在小学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能表现孩子在数学上的天赋。
一是算盘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二是算盘可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具来反映计算过程,电子计算器就不行,只能反映得数。三是珠算的速度和计算机相比各有所长。计算机的乘除要比算盘快,加减法算盘要比计算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