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100%,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10平方米,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全年无休、免费开放。近年来,位于城市客厅的天华文化中心、新体育中心、市民水上活动中心等大型现代化场馆相继建成开放,是同类城市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群;市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建成国家二级博物馆(全省县级仅江阴、常熟2家)。全市所有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到无锡市级标准,超过省级标准,并建成市图书馆分馆。所有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并向“四通”农家书屋、自然村农家书屋拓展延伸。2011年我市获得了省文化厅授予 “文化民生”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澄江街道澄南村农家书屋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2.城市人文资源得到保护传承。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公布了江阴市级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录。黄山炮台旧址等7处省级文保单位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项非遗列入无锡市级名录,5项非遗列入省级名录,致和堂膏滋药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充分传承利用人文资源,修缮了江阴名人馆、刘氏故居、江阴文庙、黄山古炮台、适园、冰心吴文藻故居、上官云珠等一批旧址和故居,建成沈鹏艺术馆、顾山丰硕紫檀博物馆等专题场馆,以及南门忠义街、江阴良宵民俗艺术街坊、长泾镇影视文化街等历史街区,丰富了群众文化阵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人文资源,举办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刘天华民族音乐节、“腊月民俗风情节”等品牌活动,提升江阴城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3.惠民文化活动深入人心。以政府购买、企业支持等形式,全市每年组织公益性演出不少于500场次,每年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创作文艺作品500余件,其中有16部作品在“十一五”期间获国家级奖项。一是持续开展“五送”文化下乡活动,市政府每年出资270余万元,把戏曲、电影、图书、评弹、展览送到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让群众在街头巷口、房前屋后就能分享到文化艺术演展,直接受惠群众达200万人次。二是坚持开展城乡周末夜晚文化活动,每周五晚上,城乡文化场馆全面开放,广场文化活动竞相举办,让百姓或是在参与表演中展示艺术才华,或是在观赏演展中提升文化品味,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各镇(街道)每年在市里举办一场自编自演的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随后再把演出送到所属村(社区),促进了基层文艺创作,弘扬了地域特色文化。三是深入开展“一二三读书工程”,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举办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评比表彰先进,帮助市民养成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四是市图书馆坚持每月举办一次“暨阳大讲坛”,今年已邀请叶兆言、莫砺锋、黄煌等知名专家来江阴举办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医学养生、人生哲学、儿童教育等各个领域,深受市民们欢迎。暨阳大讲坛为市民免费开放,可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场场座无虚席,过道里总是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市民。
4.文化投资渠道日趋多元。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渠道,通过企业冠名、社会赞助等市场化运作方法,吸引社会各类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共有4亿多元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镇村两级文化公园和文化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组建各类文艺队伍。兴澄钢铁、中国移动、顾山红豆村等企业集团还与文艺集团、影剧公司等文化单位签约,长年合作,实现了文企联姻,互利共赢。越来越多的江阴本土企业开始投资文化产业,涉足文化传媒、影视动漫制作等文化消费领域,比如海澜集团投资的马术俱乐部、月城镇投拍的小成本电影《绿色风暴》、长仪科技投资的江苏漫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的动画连续剧《河小豚与江大鳄》等。近年来,金鸡百花电影节,张学友、刘德华、周杰伦等重量级明星个人演唱会相继在江阴举办,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睹明星风采,进一步推动江阴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2. 山东省东营市传统文化
传承是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弘扬的关键。东营市实施了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共建成5处县级、31处乡镇(街道)、100个村(社区)历史文化展示馆(室),为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同时,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全市6个公共图书馆“尼山书院”和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全年开展国学等讲座活动351次、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274次,受益群众达45万人次。
3. 江村的发展状况
江村饱经千年世事沧桑的江村,境内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千年古韵依旧,并已逐步对外开放。近年来,省、地、县主要领导对江村的保护开发十分关注支持,仅省级就有:原安徽省省长傅锡寿、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省政协主席方兆祥、副省长蒋作君、副省长卢家丰等领导亲临江村观光调研,题字纪念。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范敬宜也先后到江村观赏。江氏后裔江泽恩、江春泽、以及江泽涵之子江丕桓等先后到江村寻根问祖。二00二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十万人次。地方党委政府对江村特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极为重视,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行文公布江村为“旌德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父子进士坊、溥公祠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江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并着手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国家 AAAA 级风景名胜区的工作。2005年,江村风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还是国家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群、国家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皖南第一风水宝地。
江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规划蓝图已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省企业家余春明董事长已倾资五千万元人民币对江村历史文化遗迹展开保护维修工作及旅游开发工作,江村参与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开发的基本骨架已构筑,一年来已恢复一座被毁的狮山古庙、村口文昌塔、聚秀湖世科牌坊、笔架牌坊、总祠门前汉白玉牌坊等重点古建筑,现存三座大祠堂的抢救维修工作已完全竣工,经国际有关专家评定,达到了如旧的复古水平。延曲江村古石板路已完全修复,总长度达11华里。江村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和展示工程也已积极展开并分项开始实施。江村已初现历史“小杭州”风貌美名,祠堂飞檐重阁,雕梁画栋,梅开二度再现古朴威严。江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相传出于风流才子唐伯虎之手的江氏祖画至今鲜艳夺目。江氏宗谱历经千载,全套22本,20世纪二十年代与曲阜孔氏、前清皇氏爱新觉罗氏族谱同被举荐参加巴拿马万国谱牒大会,被史学家称为中国三大宗谱之一,现被纳入国际徽学研究范畴。
现在的江村,四周曾一度消失的茂密森林,如今已披上满目绿色,麻园、竹园,茶园、果园,在省级生态观光园建设中,依村傍山,远近错落,勃勃展现,江村景区的生态旅游已开始成为中国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圈中的一大亮点。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赏古村景”为主题的江村旅游事业正方兴未艾。黄山脚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村,已其独特的古文化魅力,欢迎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光、采青。
4.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各地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21世纪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其内在吸引力,文化产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进和价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洱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以下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依托资源,“创意为王”。
魅力源于实力,实力展现魅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发挥地方优势,打造文化品牌的意义十分重要,我认为要本着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特色文化产业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呼应时代,贴近大众,适应市场,把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品,创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有了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创意、包装与整合,也难于形成产业基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以战略的思维和眼光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丽江、凤凰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能把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效果发挥到了较高水平,且在不断提升创意,体现和贴合群众性和大众消费的特点,较为吸引人。
努力创造市场的聚集效应。
文化产业除了有好产品,还要有市场的聚集效应,必须把旅游、文化、科技、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要彰显人气,只有把人吸引进来,才能有效应。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综合考虑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功能,使游客既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使之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文化资源。我县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挖掘整理当地文化资源,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控和支配资源,同时大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把市场运作交给企业,既要培养当地的文化企业人才,更要吸引省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文化企业和经营人才到我县投资文化产业,通过打造会展、传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务和旅游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强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学规划,保证投入。
规划是做好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点,即先做什么项目,后做什么项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和市场的目标。文化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要不断的研讨,不断的创作,形成产品,还要进行市场运作,整个过程都与投入分不开,可以说,没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因此,要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产品、管理、服务和营销之中。我们要依托我县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实际,科学发展。
做好文化产业必须结合实际,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交通基础等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结合起来,抓住重点,突显亮点。享受文化成果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必然。借助云南旅游文化市场比较热的机遇,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市场。但作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做好这项工作也不宜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逐步繁荣壮大。
几条建议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宁洱文化优势,打造宁洱旅游文化品牌,是长期以来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整合宁洱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档次,赋予新意。
如红色旅游方面,把民族团结文化展示从屋内移至公园,着力建设民族团结之圣地;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普洱茶文化城,着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观园;磨黑古镇建设中,把杨丽坤故居与盐文化、磨中的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做大做强;还要把以银饰品加工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壮大起来;把以那柯里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做大起来,做精做强文化产品,使游客到宁洱后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支持。
借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亚铁路重点建设工程,极力改善宁洱的交通条件,使之真正成为大通道上的旅游文化重镇。同时,做好景区景点的软硬件建设,提升宾馆档次和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县城和特色街区,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高人文素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农耕文化观念仍在束缚着宁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少干部和群众中还比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还是生产力,还能创收的理念与实践都不足,所以,落实“旅游文化活县”的战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使文化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觉的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出台鼓励政策,使文化企业有所获、有所乐。
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积极出台对现有文化企业经营户如银饰厂、奇石场的扶持政策,鼓励其他产业的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给他们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前来投资的文化企业,在用地、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倾斜协调,使他们有所得、有所乐,我们有发展、有市场。并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宁洱资源、区位、交通之优势,极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只有县城经济的综合发展,才能带动和促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县城经济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环。在推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宁洱要彰显特色、展示独特魅力,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使之打造成为有活力、有竞争力、有浓厚文化底蕴、有国际化风格的特色产业。
5. 乡村记忆工程的具体层面
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省文物局将着重引入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等新概念。
该概念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现有乡村层面。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摸底,选定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农村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进行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活态化的乡村博物馆。
二是在撤村并社区层面。在新建的社区内,划定1000到1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建设社区博物馆,采取多种展览形式,挖掘和丰富村落、社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展示村史、村情,增强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认同感、文化自豪感。
三是城镇层面。结合全省“中心镇”规划建设,依托现有村镇整体风貌,选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乃至历史街区、街巷,突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建设原生态的社区博物馆。
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料与图片
1、颐和园 :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末完全竣工,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在秦始皇陵东l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佣坑。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3、又名东岳,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以雄伟壮丽著称,历史悠久,地层古老,风光秀丽,琼阁掩映,文物古迹众多。其主峰为玉皇峰,海拔1545米。
4、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5、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名胜区范围154平方千米,区内峰林地貌独特,座座山峰险峻雄峙,配以变幻莫测的烟云,使自然美景千变万化,构成奇、伟、幻、险的奇观。风景区内共有自然景点400余处。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闻中外,号称“天下第一奇山”。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采纳,谢谢
7. 国家对建设古文化村有哪些政策
中央出台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调整对文化企业的税收政策,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精神,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除了中央的,各省也出台了配套文件,你可以直接到当地文化局去询问。或登陆当地政府网站查询。
8.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各地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21世纪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其内在吸引力,文化产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进和价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洱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以下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依托资源,“创意为王”。
魅力源于实力,实力展现魅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发挥地方优势,打造文化品牌的意义十分重要,我认为要本着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特色文化产业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呼应时代,贴近大众,适应市场,把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品,创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有了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创意、包装与整合,也难于形成产业基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以战略的思维和眼光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丽江、凤凰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能把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效果发挥到了较高水平,且在不断提升创意,体现和贴合群众性和大众消费的特点,较为吸引人。
努力创造市场的聚集效应。
文化产业除了有好产品,还要有市场的聚集效应,必须把旅游、文化、科技、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要彰显人气,只有把人吸引进来,才能有效应。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综合考虑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功能,使游客既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使之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文化资源。我县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挖掘整理当地文化资源,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控和支配资源,同时大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把市场运作交给企业,既要培养当地的文化企业人才,更要吸引省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文化企业和经营人才到我县投资文化产业,通过打造会展、传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务和旅游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强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学规划,保证投入。
规划是做好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点,即先做什么项目,后做什么项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和市场的目标。文化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要不断的研讨,不断的创作,形成产品,还要进行市场运作,整个过程都与投入分不开,可以说,没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因此,要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产品、管理、服务和营销之中。我们要依托我县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实际,科学发展。
做好文化产业必须结合实际,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交通基础等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结合起来,抓住重点,突显亮点。享受文化成果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必然。借助云南旅游文化市场比较热的机遇,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市场。但作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做好这项工作也不宜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逐步繁荣壮大。
几条建议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宁洱文化优势,打造宁洱旅游文化品牌,是长期以来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整合宁洱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档次,赋予新意。
如红色旅游方面,把民族团结文化展示从屋内移至公园,着力建设民族团结之圣地;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普洱茶文化城,着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观园;磨黑古镇建设中,把杨丽坤故居与盐文化、磨中的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做大做强;还要把以银饰品加工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壮大起来;把以那柯里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做大起来,做精做强文化产品,使游客到宁洱后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支持。
借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亚铁路重点建设工程,极力改善宁洱的交通条件,使之真正成为大通道上的旅游文化重镇。同时,做好景区景点的软硬件建设,提升宾馆档次和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县城和特色街区,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高人文素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农耕文化观念仍在束缚着宁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少干部和群众中还比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还是生产力,还能创收的理念与实践都不足,所以,落实“旅游文化活县”的战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使文化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觉的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出台鼓励政策,使文化企业有所获、有所乐。
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积极出台对现有文化企业经营户如银饰厂、奇石场的扶持政策,鼓励其他产业的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给他们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前来投资的文化企业,在用地、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倾斜协调,使他们有所得、有所乐,我们有发展、有市场。并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宁洱资源、区位、交通之优势,极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只有县城经济的综合发展,才能带动和促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县城经济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环。在推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宁洱要彰显特色、展示独特魅力,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使之打造成为有活力、有竞争力、有浓厚文化底蕴、有国际化风格的特色产业。
9. 中国历史遗迹有哪些
1、隆兴寺,在清河古贝州城西南,始建于隋朝。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荫之,老僧知其异,献茶啜饮。”太祖即位后,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兴寺,并赐御匾。后几经战乱,整座寺院已毁损无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历史的清河县隆兴寺经过近2年的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2、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3、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5、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材料: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