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高州三丫村历史文化

高州三丫村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3-10 12:21:52

㈠ 大沟镇的经济建设

大沟镇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23℃,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是阳东县优质水稻主产区。水果种植面积3.2万亩,主要有荔枝、龙眼等品种,其中荔枝以双肩玉荷包品种为主,龙眼以“高州储良”品种为主。
大沟镇山海兼优,具有天然的海养环境,有咸淡水交汇的三丫河、寿长河,滩涂面积1.5万亩,0~10米等深浅海水域面积9.2万亩。近年来,大沟镇加快水域农业综合开发,水产养殖业发展热头迅猛,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1.8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5万亩,形成了四大专业养殖基地,分别是三丫河周边八千亩对虾养殖基地、寿长河千亩蚝养基地、三丫千亩文蛤养殖基地、华洞千亩青螺养殖基地。现对虾、蚝养殖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寿长蚝尤以质鲜肉嫩而闻名。
田园农业抓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大沟、徐赤两蔬菜基地,徐赤莲藕、大沟西洋菜较出名。
抓水果流通促农民增收
荔枝大红季节,阳东县大沟镇及早布置、及早落实有关措施,做好荔枝的后期管理和流通服务工作,确保荔枝丰收、农民增收。一是组织好有关技术部门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荔枝产量和质量稳定。二是召集有关水果大户座谈,商讨水果流通大计,扩展销售途径。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联谊活动,发挥该镇荔枝生产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四是在全镇内设置多个收购服务网点,全面铺开荔枝收购热潮。据估计,2004年该镇荔枝投产面积达2.6万亩,总产量达8000吨。
抽水机深层井抽水灌溉解春旱
大沟镇长期以来农田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春季持续干旱的季节,农田因缺水灌溉而荒芜的情况尤为严重。去冬今春以来,大沟镇由于降雨量稀少,加上现有水库储水量不足,目前已造成1.1万多亩水田无水灌溉,占全镇水田面积的45%。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大沟镇委镇政府为彻底解决好农田用水问题,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总结了多年来的抗旱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受旱最严重的沙冈、高洞、那金等村季会投入抗旱资金15万元打造了60口深层井抽水灌溉农田,解决了当地2000多亩水田的灌溉用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打造一口深层的造价约2500元,可灌溉农田20亩,配备1000瓦的抽水机完成1亩水田灌溉任务最大用电量约8千瓦时,需电费2.4元,成本低效率高。为进一步推广这种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改善大沟的农业生产环境,大沟镇规划今年在全镇范围内投入132万元,打造528口深层井,彻底解决10560亩易受干旱天气威胁的农田灌溉用水,破解大沟农田用水“老大难”问题。 大沟镇素有海水养殖传统,全镇对虾养殖面积有2万多亩,其中高位池精养虾塘超过1万亩,泥塘等比较落后的粗养虾塘已不足万亩。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沟镇就有农户开始养虾。起初,当地农户在自家田里挖塘养虾,规模不大。这种粗放养殖的模式很容易受天气影响,雨天的泥塘水易浑浊,虾易生病,成活率低,养虾户赚不到大钱。慢慢有些收益之后,他们开始了虾塘的升级之路。有的人用红砖、水泥砌好虾塘侧面,防止雨水流入虾塘,但因为虾塘底部还是泥,仍然保证不了虾的成活率。
直到有人在虾塘侧面和底部铺上了水泥地胶、纤维薄膜,实现了高位池“精养对虾”,养虾业才走上高效益的路。高位池的水源控制能力强,药物泼洒能精确计算,管理比较方便,虾的成活率很高。同时,雨水不能把泥沙冲进虾塘中,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小。冯春明戏称:“虾塘底部铺上地胶以后,虾就生活在温床里,就像人躺在床上那么舒服,当然会长得好。”
三丫村的卢剑1999年就开始养虾了,当时直接挖的高位池,底部铺了一层水泥。前不久,他请了施工队来改造、升级高位池,打算把上百亩高位池改成投放密度更大、排粪更方便的虾塘。改造一口虾塘要花2万余元,但投入高,收益更高,新虾塘每亩产量达到2500斤,他能赚上万元。冯新强则打算给高位池加上过冬的大棚,这样一年就可以收获四季对虾,收入也会翻番。
大沟海水养虾发展最早、效益最好的就是三丫村,目前以三丫、华洞、庐山、海头等沿海村委会连片发展的对虾养殖区已初具规模,而且高位池精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有的村里养虾户几乎全用高位池。
在阳江市,像大沟镇这样沿海连片养虾面积超过2万亩是很少见的。该镇海水养虾基础好、效益高,高位池精养面积大,逐渐成为养虾业的主流。

㈡ 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三丫村是姓什么的

缪,林

㈢ 吴川市塘缀镇粤西飞机场征收三丫村吗

杂姓,林、李、梁、杨什么姓都有8705

㈣ 广东省江门市荷塘镇三丫村到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西区工业园怎么走

公交线路:351路 → 380路 → 521路,全程约32.5公里

1、从三丫村步行约1.7公里,到达荷塘镇荷花池站

2、乘坐351路,经过11站, 到达外海大桥站

3、步行约10米,到达外海大桥东站

4、乘坐380路,经过15站, 到达小榄人民医院(北门)站

5、步行约260米,到达小榄人民医院站

6、乘坐521路,经过26站, 到达工业区卫生服务站

7、步行约290米,到达西区工业园

㈤ 罗河镇的历史

罗河镇 地处大别山余脉、庐江县南部边沿,南与枞阳县山水毗连,可谓是庐江县的“南大门”。
据宋《元丰九域志》载: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罗、阳两姓首辟鱼场,得名罗阳,又名罗场。熙宁三年(1070年),罗场被列为庐江县6镇之一。元代罗河改道穿街下枞阳白荡湖入江,河街互举,名为罗昌河,简称为罗河。镇因河而名。乡因镇而名,古镇罗河历来是罗河镇政府所在地,是庐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末该镇有141户、365人;民国年间有261户、576人;1985年为1274人,其中非农业户口1212人。
古镇罗河,原有复兴街、小峒口街、大峒口街3条主街道。街道宽约3至5米,都是青石条铺成,青石条上被独轮车或板车碾出了深浅不等的槽沟,印证了古镇的年代久远。街道两边都是店铺民居,青砖小瓦风火墙,呈现出江南徽派建筑风格。街道傍河而建,每逢端午节,河道内举行龙舟竞赛,热闹非凡。一桥贯通东西街。康熙二十八年,九华山僧人法尘募修胜因寺,并建有长25米、宽5米之罗阳石桥。桥下有3孔,全是条石拱成,桥面上是一丈多长的麻石条铺就,两旁是石栏杆。平日桥面两旁摆着零星散卖水果、甘蔗、油条、麻花等摊点。每逢春天发水季节,上游湍急的河水都要从桥面上漫过,桥东、桥西的行人只有赤脚趟着水过桥。新中国成立后对大桥进行了多次改造,1985年,罗昌河辟为罗河镇内河,根治了水患。1986年,新建的罗河大桥长40米、宽8米,庐枞公路穿街跨桥通达县内外,水陆交通方便。古镇上过去还建了3座雄伟壮观的宗祠,许家祠堂建在小峒口街,张家祠堂建在复兴街,朱家祠堂建在大峒口街。解放后,张家祠堂成了人民公社、乡政府的办公场所,祠堂成了开会的大礼堂。许家祠堂和朱家祠堂改成了粮站和仓库。当时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一许二张三朱四汪,上到大峒口,下到塘枥岗。”表达了罗河镇许、张、朱、汪4大姓氏人口众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罗河集镇改造步伐较快。街道进行了拓宽,40米宽的水泥路取代了原来的青石板路,高楼商厦鳞次栉比,取代了过去的商店和民居,许多古建筑已被拆除,所剩无几。
古镇罗河,历来街市兴盛,经济活跃,明初江南徽州等地移民经商,多从贵池过江经罗河中转。清初,泾县、旌德、太平3县商贾来此开店设铺,店铺大多经营纸张、瓷器。清光绪年间,商家辟农历每旬一、四、七日为集市日,民国年间兴起秉烛夜市和露水早市,成为庐南鱼粮和土纺织交易市场。方圆百里都来此赶集,每逢集日,赶集的人山人海,成千上万。货物车载船装,肩挑手拎,街头巷尾,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新中国成立后,机织布取代土布,土布市场萧条,新兴的工商业崛起。1985年有粮食油料加工厂、织布厂、织带厂、供销社、合作商店12家,个体手工业、商业66家,农贸市场上有竹、木、禽畜、粮油、水产等货物。罗河历来人口多、土地少、劳力资源丰富。成千上万能工巧匠到江南和外地做手艺、做生意,加之徽商的进入,徽商精神的传播,从而培育了罗河一大批新徽商。现在罗河有几万人推销“海神”的队伍,活跃于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在北京开店和为江、浙、沪推销工商业产品的推销员。市场营销学运用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
古镇罗河的文化底蕴深厚。千年来,一直受到桐城文风的影响,罗河读书人比较多。现今每年中考、高考,都位列全县前茅。郑家骥、郑家驹同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后,家骥在家乡罗河镇创建罗溪小学,任庐江县教育会会长、县督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今泥河小学)校长。家驹曾任罗溪小学、集成女子小学校长及县立初级中学学监、县教育局长,协同创办庐江县立初级中学和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掩护、支持亲友及进步人士从事革命活动。
古镇罗河,名胜古迹颇多。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民国十九年六月四日,爆发了罗家嘴武装暴动,这次武装暴动是在中共桐城县委、七架桥区委领导下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一次英勇尝试,它在桐庐两县革命斗争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罗家嘴暴动前夕,七架桥地区在民国十七年四月就建立了中共组织。民国十八年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深入该地区达3个多月,帮助发展中共党团组织和建立农民协会,建立中共七架桥区委和七架桥区农会,有会员1千多人,为暴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中共庐江特区党组织领导成员之一的郑曰仁,在青年时代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民国十二年任浮山中学教师时,会同黄镇、周新民、朱锦铭等进步教职员工购买进步书刊,积极筹办浮山图书馆,向师生传播进步思想。在距罗河集镇2公里的新生村凤凰山脚下有一座母子陵,与枞阳县钱桥镇隔河相望,占地100多亩,是民俗文化游的好去处。陵园内有大小亭台8座,各类碑石10万块之多。整日香火缭绕,香客不绝。罗河镇境内,还有黄山寨、莲屏庵、青山湖等诸多旅游景点,令人留连忘返。罗河除了有丰富的物产以外,还有宝贵的矿产资源,罗河铁矿曾载入中国经济地理教科书,如今,正在招商引资,着手开采。

㈥ 什么是“吴川文化”

鉴江、袂花江、三丫江,三水交江在这昔有“小佛山”美誉的江心小岛,江水倒映着吴川人忙碌的身影:拉横幅的、描红的、贴绿的……宛如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
寻根...多元文化交汇的小三江文明。
以昔日的江心岛梅录为代表的吴川文化,确有其独特而耀目的一面。

如果说,中原诸子百家予吴川人正气、智慧、思辨,那么,古越文化给吴川带来的是强悍、和纳、团结。长岐镇梧山岭贝丘遗址揭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先民便繁衍生息于此。吴川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南朝归属高凉县。高凉文化是古南越文化的分支,至今,吴川仍有不少宗族源自高凉,因纪念夫人和睦汉俚统纳千洞渠帅而设的冼太夫人庙香火缭绕。尚武的吴川人将这种强悍、团结,演变成飘色活动中的“舞貔貅”、“人牌舞”。梅录街头人们对小偷群起而攻的场面,“梅录佬打贼”的典故,直到今天,依然令宵小胆寒。
三江交汇,一面临海,耕海自然而然成了梅录人的传统职业之一,历史上的两次闽人南迁,使以泉州为中心的古代海洋文化,迅速在吴川得到秉承和光大。第一次是南宋皇族遗裔为逃避元兵追杀,由闽入粤,由雷入琼,护驾的十万福建军民在粤西大量散落;第二次是明朝海禁,耕海的闽人被迫上岸,流落高雷者不少。至今,吴川除了吉兆村保留下神秘的方言“海话”外,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典型象征——天后庙,在民众中得到普遍的尊崇。天后又叫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被渔民视为海上保护神。
海洋文化的秉承和光大,开放、开拓、兼容、创业的精神特性及商贸能力在吴川人身上得到体现。一名在吴川创业的雷州籍建材商这么说:“吴川人最可怕的是一种兼容,不论你是哪个地方,操那种语言的人,吴川人就能和你搭得上话。”在国内城市,活跃着20万吴川人的身影。在吴阳的芷寮村,成年男子大多外出创业,留守的是妇女儿童,村里人手机号码前七位数字五花八门,村民的联系电话册上,留下的区号超过100个,人们戏称,在芷寮找村民要拨长途电话。
同样是芷寮村,还是鲜为人知的广信文化(即岭南学者所称的南江文化)的南渐之地。古广信位于梧州、肇庆、云浮一带,是两广之宗,无论是唐分岭东岭西两道,宋设广东广西两路,均以广信为界。史志记载及考古发现证明,广信——鉴江是楚人和中原汉人进入雷州半岛海港徐闻的要道。在芷寮古港外,一艘大型的明代商船静静地躺在海底。芷寮商港位于鉴江出海口,兴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广州、潮州及福建甚至在外国都有商船到此贸易,有“金芷寮,银赤坎”的说法。鉴江水系沟通广信与粤西,山货源源不断随江运至梅录、芷寮,古华南山区文化的重要代表——广信文化,随江交融到吴川。山区文化赋予人们刻苦、忍耐、勤奋、上进的精神特性。吴川文化人欧锷是这么回忆的,“小时候,我们沿江而上,在高州念书,山里的同学很刻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他们很羡慕吴川人,说高州府城读书厉害,怎么没有出状元,广东九个状元,粤西就一个吴阳林召棠。”
中原、古越、海洋、广信四大文化的交汇,文化赋予吴川人的精神特性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古越文化尚武崇勇,吴川人乱世则投身行伍,将星闪耀,盛世则不惜涉险地僻壤,立家创业;中原文化尊儒重教,使当地文教日兴,学者仕人并起;海洋文化带来发达的手工业和贸易业,成了今天不少吴川人发家的基本技能;广信文化带来的勤苦奋发,使众多吴川人“先苦后甜”。

部分岭南学者俯览了兼容博蓄的多元文化打造出独特而璀璨的吴川文化后,一度使用了“小三江文明”来形容:言于天时,吴川人敢为天下先,从林怀兰冒生命危险率先将番薯带回国内平息饥馑,到陈兰彬首办中国留学生,首驻使美利坚,再到陈华首开内地民营企业家邀超级大国卸任总统来华演说之先河。言于地利,在国内经济版图上,吴川人已经独领羽绒、海蛰业螯头,全球每三个人便有一人能穿上一双博铺鞋。言于人杰,则往者名人熙熙,近者巨贾攘攘。

阅读全文

与高州三丫村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