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景区的历史文化

景区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5 21:21:24

Ⅰ 万仙山景区的历史文化

自秦汉以来,万仙山上就有人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扎营 ,一个个古寨的寨墙、墟址依然残存,流传着许许多多故事和传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万仙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于本正导演在这里执导《走出地平线》,先后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 万仙山俊秀的景色,吸引着众多书画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书画家张仃六进万仙山,题写“华夏奇观”。张凭、王世龙、侯德昌等书画家、摄影家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之作。中央美院、广州美院落等100多所艺术院校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在这里临景习作。 没有商业泛滥的喧嚣,没有精雕细啄的人造景观,没有时尚开发的硬伤。仍然保留着浑然天成,仍充盈着洪荒野气,让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 走进万仙山,住农舍,食农家饭,闻炊烟袅袅,瞧百年老宅,看蓝天白云,听瀑鸟合鸣,走林间小道,吸太行氧吧,坐石凳弈棋诵诗,临景挥笔,泼墨丹青,可领略时光倒流,归返原始的韵味。 走进万仙山,森林浴、生态游、观日出、赏明月、登石梯、攀崖壁、探洞穴、濯清泉、认草药、拾蘑菇、品山泉甘甜,尝山果纯香,凭吊山寨墟址,发思古之幽情,看影视村天然外景,听村民讲拍摄趣闻,平添几分游乐,几分游兴。
万峰竞秀俏装列阵作仪仗 千瀑急流同吟合奏迎宾曲 万仙山道路顺畅,连接两省五市,从郑州、邯郸、安阳、晋城、菏泽、长治、洛阳、开封等地乘车,半日之内即可抵达景区核心。景区宾馆设施齐全,尤其是家庭旅馆别具特色,已成为各界朋友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影视、写生基地。 万仙山景区是个石头的世界,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顺势地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别有一番山村情趣。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洞,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被国际友人交口赞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Ⅱ 成都天台山景区的历史文化

天台山古称蒙山,为蒙山五岳之首,曰东蒙,自汉时始称为天台。民谣云:天台天台,登天之台。天台山不仅风光秀丽,有奇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历史上是一处宗教胜地,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远古的传说、三教合流的遗迹,扑朔迷离,为这座名山添上了一层神奇诡异的色彩,让人思接千载,去追寻遥远昨日的文化踪迹。
天台山的得名,与一个神话传说有关。远古时代,临邛是属于古羌—蜀先民的邛人聚居之地。据说也是羌人的大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奉舜之命治理洪水。大禹为治水,走遍了大地四方。在蜀地邛人居地,他登上一山,以山为台,祭拜天地。此山就是天台山。大禹得天神帮助,十三年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古蜀时期,传说鱼凫王也曾登上天台山,祭祀山川神灵。
汉代时期独尊儒术,儒家学者纷纷设坛讲经。临邛人胡安,为西汉景帝时经学大师,聚徒于临邛白鹤山书院,讲授儒学经典。胡安也常卜居天台山,隐山究《易》。辞赋家驷司马相如少时在白鹤山书院,聆听胡安讲经,他亦曾随胡安登临天台山,与老师一起读《易》。相传司马相如与临邛才女卓文君亦曾携手游天台,瑟音相和,在琴台石留下了千古美谈。
西汉成帝时,临邛人严君平好黄老之学,他亦数上天台,登峰观星象,卜天地未来。他著有《老子指归》,阐发老子的言论,成为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源泉之一。
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入蜀,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道家既在天台山凿洞,筑坛传道。
唐代帝王尊崇老子,邛州县令袁天罡广为立庙祭祀,天台山道教遂为之兴旺。
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僧人道士避乱蜀中,前后蜀主也力倡宗教。天台山建一城隍庙,为道教宫观,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天台山开山建佛寺,大约是在西晋。西域高僧佛图澄来华弘法,所到之处,建立寺庙。他尝游天台山,为山中梵宇为吸引,以至停车不前。
佛教净土宗高僧慧持亦曾游历天台山,驻锡山中佛寺,总摄蜀西禅证。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天台山的佛教亦得到了蓬勃发展,寺庙林立,香客如云。唐僧面壁静修的传说,在蜀西禅林影响深远。
两宋时期,天台山声名日隆,文人雅士,游踪旅迹,留下了许多轶事佳话。
文同以学名世,多才多艺,苏轼称他有诗、词、书、画四绝。北宋英宗年间为汉州通判,摄守邛州,亦曾数上天台山,寓居三虚楼。有诗云:散人无俗事,天天山中行。寄情山水,操韵高洁。今之山中的文同砚,传说为当年文同当年画竹研磨之处。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以通判之职,赴任邛州,留迹天台山,为这一宗教胜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两宋时期,天台山香火达于鼎盛,成为蜀西宗教胜地,尤以佛教为盛,据说有佛寺一百三十余座,僧尼逾万。自山门至峰顶,蜿蜒五十里,香客不绝于途,盛况空前。
陆游在山中除游访佛寺道院外,也为僧民办实事、好事。陆游了解到,佛、道二教并于一山,由于教宗不同,相互之间互有诋毁;僧、道共居一山,也难免有利益冲突,因此屡有事端滋生。陆游遂上书言状,即由四川省置制使任命,承领崇道观主管,摄天台并蜀西宗教执事。陆游于是设立官房亲自审理讼案,于是衅端渐息,山林复归于宁静。管房之设,类似于宗教法庭,百姓俗称为和尚衙门。为解决天台山僧众,朝山香客的衣、食问题,陆游还在正天台主持修建了一条天街,俗称和尚街。和尚街以街为市,互通有无,公平交易,街市买卖兴旺,僧民皆得便利。如今和尚街早以湮没在岁月之中,之留下石板、石基供后人凭吊。
南宋末年,战乱祸及,天台山渐趋衰弱。及至元代,寺庙毁弃,僧道尽散,不复有昔日景象。
明代洪熙年间,僧人福琛重开天台山,振兴佛教,天台山再现辉煌。万历年间,天台山广兴土木,扩建和重修寺庙,尤以雷音寺规模蔚为壮观。如今雷音寺等殿早已湮没,仅存柱殿、台阶、照壁、石师。石师造型生动,仍兀自职守在这片宗教胜地。万里甲寅年,天全六番招讨使在山中建一牌坊,正中横额前刻“第一禅林”,后刻“雪巢名胜”。据说“第一禅林”为神宗皇帝所题写,牌坊今尤在。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天台僧人欲图自保,组织僧兵三千,号令森严,威播八方。然而,纵有僧兵三千,也逃不过一场劫乱。丙戍年,张献忠败走夹门关,从山后突袭天台山,僧兵仓皇回救,自是一场血战。战斗结束,僧兵败于张部。天台山遭遇空前浩劫,寺庙宫观被焚毁,僧人道士被杀戮,未死者一时逃散……。可叹闻名千年的宗教胜地,顷刻间灰飞烟灭。
至清代,天台山佛教一度复兴。寺观虽经重建,但规模远不及昔时据同治八年的《西竺天台山佛会寺全图》,佛寺道观多在正天台以下。高山密林之处,不复有香火映照。
两千多年来,天台山集三教于一山,传播学术经籍,弘布宗教文化,为蜀西宗教名山,然而朝代兴替,又几度衰败,最终归于沉寂。这是历史的错位,亦是历史的必然。今日的游人,留踪胜迹,俯拾历史的碎片,庶几可感天地悠悠,悟沧海桑田;为旅途增旅游兴,于游山玩水中获取文明的信息。

Ⅲ 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足体现哪方面

故宫、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十三陵、长城、颐和园、天坛、卢沟桥……太多了

Ⅳ 中国有哪些风景名胜是有历史文化

这个真的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回答你~
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 石窟文化 古建筑文化 流域文化 三山五岳地形地貌等历史文化遗产 其实到处都是一处独特的风景

Ⅳ 青海湖景区的历史文化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景区碧水共长天一色、水鸟伴湖鱼起舞、雪山同飞云相融,这就是青海湖。在博大壮丽中不失俊秀温柔,磅礴奔放中不失含蓄委婉,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她当之无愧。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似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蓝天白云、高山草原间。万鸟翔集的鸟岛、风情万种的金银滩、幽远沧桑的三角城遗址、一望无际的百里油菜花海、缥缈神秘的海心山、多姿多彩的二郎剑景区、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的“原子城”,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使青海湖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的天堂,其不可复制性、原生态性、差异性和富集性,使青海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中著名的湿地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列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2006年被建设部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初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旅游风景区,同年在2007博鳌国际论坛上,青海湖景区被授予“国家旅游名片”称号。
景区由二郎剑、鸟岛、沙岛、仙女湾、金沙湾五个景区组成。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裂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约10厘米。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六月会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
“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7月,会在青海湖举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大赛是仅次于环法等职业巡回赛的高级别大赛。在为期9天的比赛中,行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这对运动员耐力和技巧的极大考验。

Ⅵ 钟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

钟山气象雄伟,地势优越,自古以来,即与南京的盛衰气息交融。古都南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与发展,几乎都在钟山一带留存丰富的积淀,刻下清晰的印记。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钟山又是江东佛教胜地;自六朝到近现代,钟山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遨游钟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特别是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期间,多少悲壮惨烈的战斗在钟山展开,多少英雄志士在钟山浴血奋斗。钟山,人文景观众多,历代风物荟萃,琳琅满目,错落有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钟山,是古都南京的骄傲,是古都南京的圣地。
钟山风物,当以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为最。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前临平畴万里,后拥苍崖千丈,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墓地全局呈“警钟形” 图案,寓“使天下皆达道”之义。陵墓建设自1926年1月破土动工,至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主体工程历时三年多,到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都是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华侨为缅怀孙中山先生而捐资建造的。为了纪念中山先生,还在中山陵园区内建立了享誉中外的中山植物园及陵园温室等。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与中山陵建筑群前后辉映的是明孝陵建筑群。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陵园占地广大,陵垣周长达22.5公里,从下马坊到独龙阜宝城,纵深2.5公里,是明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整个建筑群分为两部分:从下马坊开始,经禁约碑、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河桥、石象生、石望柱、石翁仲到棂星门,是孝陵引导部分神道。过棂星门向东北折,才进入陵园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直到宝城。地宫即位于宝城之下。明孝陵的神道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其中部转弯处为孙权陵墓所在的梅花山, 神道绕过山麓,呈S形,与历代帝王陵墓前开阔直达的神道形制迥异。明孝陵地面木构建筑物虽均毁于兵燹,但总体布局气魄恢宏,尚存建筑雄伟壮观,石刻砖雕,图案清晰,技艺高超。特别是尚未发掘的明太祖及马皇后墓室,在数百年来‘朱元璋下葬,南京十三个城门出棺材等民间传说、裨史杂记的渲染下,更具神秘的色彩。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点,在钟山之阳督造营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孝陵,还对那些追随他百战沙场、创基立业的开国功臣“赐葬钟山之阴”,形成“山外诸峰列侍臣”的布局。史书记载钟山之阴共葬十余位明初开国功臣,丰碑乔木,陂陀相接。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歧阳王李文忠、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皖国公仇成等人的墓葬。石兽错落,翁仲杂陈。
在钟山风物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佛寺建筑。在六朝时期,钟山寺宇达70余所,梵宫刹宇林立,钟磬之声相闻,“多少楼台烟雨中”。岁月沧桑,历代迭有兴废,至今仅山左之灵谷寺犹具规模。特别是灵谷寺中的无量殿形制高大,全用砖砌,不用寸钉片木,因故又称无梁殿,为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者。钟山其余寺庙,大多荒废,如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在钟山绝顶兴建的大爱敬寺,最为宏丽,梁武帝萧衍曾亲往游览赋诗,昭明太子萧统和之。该寺后毁于战火,至今犹可见其遗址。钟山现存宗教建筑,如无量殿、宝公塔、志公殿、定林寺等,均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唯多后代重建。然钟山绝顶或半山溪谷之间,时见颓垣遗基,古寺废址,六朝钟山佛寺全盛景象,可见一斑。
钟山文化遗迹亦颇具特色。就碑刻而言,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作画、大诗人李白作赞、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宝志和尚像赞碑,即世称“三绝碑” 者,素负盛名,原建钟山独龙阜,后随灵谷寺迁往今址。坟头村附近的阳山碑材,即明成祖朱棣下令开凿,原拟作为刻制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材,其碑额、碑身、碑座硕大无比,通高73米,总重量达1.5万吨,堪称“绝世碑材”。钟山第三峰上,建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天文台,还保存浑仪、简仪、天球仪和圭表等珍贵文物,均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此外,钟山北高峰上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雨中游钟山定林寺的摩崖题刻、明代紫霞真人隐居的道家“第三十一洞天”等处,均为钟山胜境,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在其长达2600余年的建城历史中,尤以六朝、明代初年及近现代为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黄金时期,而留存在钟山的名胜史迹、纪念建筑,亦以这三个时期最为集中突出。钟山风物,是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

Ⅶ 骊山景区的历史文化

骊山秀丽的风景和诱人的温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宫贵族。周代、秦代和汉代,这里都建立了离宫。到了唐代,皇室大兴土木,先建汤泉宫,后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唐明皇令匠人扩建离官;从此改名华清宫。华清宫本身成为一座宫城,镣墙依山势曲折而筑,东西南北分别有开阳门、望京门、昭阳门、津阳门。楼、台、亭、阎散布于山腰,一片豪华景象。山上建有飞霜殿,专为唐明皇寝殿。九龙汤,是唐明皇的浴池。为杨贵妃建有芙蓉汤。史载:“汤池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汤,周环数丈,悉砌以百石,莹彻如玉,面阶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石白莲,泉眼自瓮石口中涌出,喷注白石莲之”芙蓉汤原址今已开掘,莲花石至今犹存。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是这样描写贵妃沐浴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清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明代画家的《贵妃出浴图》同样描画了贵妃出浴的娇态。”
骊山山腰有老君殿,系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唐玄宗信奉道教,朝元阁是他孝敬老子的地方,殿内原有老子石刻像,传系唐代著名雕刻家元伽儿所作,颇具艺术价值,现存陕西博物馆。老君殿东侧有唐代长生殿遗址。唐玄宗和杨贵妃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发生在这里。自老君殿向北转,是著名的骊山晚照。由此向西南变成台阶状缓坡,每当夕阳西下,整个山坡金碧辉煌,笼罩在金光之下,显得格外妖娆。尤其深秋时节更是满山红叶,触景生情,一派宁静平和的景象。
在西秀岭第二峰顶端有老母殿,初建于唐代763年,供奉的是骊山老母,有人认为她就是神话中的女娲氏;第一峰顶有烽火台,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著名历史故事,就发生于此。
唐代鼎盛时期的华清宫在“安史之乱”(8世纪中叶)后规模大为缩小。今天的华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之上经过多次修缮、扩建以及发掘复员唐代遗址后形成的。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分为东区、西区和中区。骊山加强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遗址也得到保护。山下建有华清池公园,温泉疗养院,山上有缆车连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尽收眼底。

Ⅷ 国内比较好玩的历史文化景区有哪些

周原周文化景区规模非常宏大,是岐山县倾力打造的国内首家周文化综合旅游景区,占地内370亩,投资近容7亿。园区里的周原索道飞架南北,将周城、周公湖、周公庙、凤凰山紧密连接,可以乘坐索道欣赏湖光山色。周王室主题园、诸子百家园体验历史文化,亲子乐园、封神乐园、百鸟乐园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耍。到了晚上还有大型的实景演出,这里还有国内第一座青铜器博物馆主题餐厅,国内首家数字化周文化博物馆,国内首个滚轮滑翔机和室内跳楼机多个西北首个室内极限项目。购物、餐饮、住宿可以前往百工坊。

Ⅸ 正定景区的历史文化

正定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即为鲜虞国国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属地,后归赵。秦时属恒山郡,自汉初置东垣县,汉高祖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豕希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祖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正定南城门上还镶有“三关雄镇”的石刻匾额。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真定为正定,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素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誉,秦时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子龙,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务院代总理、陆军总长王世珍,文学家王禹、蔡松年、蔡佳、著名工程学家怀丙,著名元杂剧家白朴、李文蔚、尚仲贤均系正定籍人。这里“风采绮丽、柳绿荷红”,大文学家苏东坡、文天祥、王安石曾写诗作赋,留下名篇;这里“艺文精美,诗风刚直”,见于史料的诗人、作家、戏剧家有170多人,留诗400多首,文章200多篇。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古城留下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文物古迹和灿烂淳厚的乡土文化遗迹,现存有八个朝代的古建筑遗存,其中隆兴寺、临济寺、文庙、青塔、华塔、砖塔、木塔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被钱琪琛副总理称为“文物宝库、旅游胜地”。加上寺有寺的传说,塔有塔的故事,历史名人又有不同凡响的经历和传奇,共同构成了正定旅游文化丰厚的基石。

阅读全文

与景区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