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中国古代交通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
中国古代交通建设
“车同轨”与“书同文”
从张骞的驼队到郑和的云帆
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
交通史是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交通条件决定着历史上文化圈的规模,也影响着各个文化圈相互之间的联系。
古代的文化传播与交通状况是分不开的。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赖于交通。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葡萄、胡萝卜就无法来到中原;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玉米、马铃薯就不能成为欧亚大陆的食品。同样,没有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大量佛教典籍就无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本土和从中国传到东瀛日本,“唯识”“因明”等学问也就不可能渗透到中国。因此,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处处与交通密切相关。
一 中国古代交通建设
人们所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五丁开道”的故事,“夸父逐日”的故事,都依稀透露出远古先民们发展交通事业的艰苦努力。
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被后人称为“轩辕氏”或“轩皇”、“轩帝”,实际上就是对他在交通方面创制的赞颂。《太平御览》卷七七二引(释名)说,黄帝是车辆的发明者,因此而号为“轩辕氏”。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各地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从者,黄帝则予以征抚,“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的事迹,反映了传说时代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形。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而“行不迷”;大禹治水,“开九州,通九道”,“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史记·夏本纪》),他们圣王地位的确立,也与交通行为有关。
在河南安阳、郑州和辉县的商代墓葬中,大量发现原产于新疆的玉和原产于南海的贝。《尚书·酒诰》中有“肇牵车牛,远服贾用”的说法,表明殷人的交通贸易关系已经扩展到非常广阔的地域。殷墟卜辞中已经多见象车之形的“车”字,结构多有不同。大型墓葬多附有车马坑并随葬车马器,车马同时又被作为奉献于先祖的重要祭品之一。当时战车还是体现军队实力的主要军事装备,而这种以车战为主的作战形式,又对交通道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甲骨文中结构多样的“舟”字,说明当时的木船已经有多种形制。卜辞中所见“凡”字作“帆”的象形,反映当时借用风作舟航动力的水运形式已经出现。
周王朝在各地分封诸侯,利用所建置的政治军事据点以为藩屏,来维护中央政权的统治。这种政治体制要求各地与周王室保持紧密的联系。当时以车兵为军队的主力,也要求各地有平阔的大道相通。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当时的文献,把周王室所主持修筑的连通各地的交通干道称为“周行”或“周道”。《诗经·小雅·大东》中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形容“周道”如同磨石一样平整,如同射出的箭一样端直,体现了这种交通干道规划设计的合理和修筑施工的严谨。
春秋时期,交通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大致在这一时期,太行山、秦岭等险山峻岭都已经开始有车路通行。《国语·周语中》记载,周定王时,单襄公奉使自守前往楚国,途经陈国时,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可见,以交通道路为主体的交通设施是否修整,当时已经是体现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晋平公当政时,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经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批评。
以交通干道的建设为基础,相应的交通设施也得以进一步健全。《周礼·地官·遗人》说,贯通都市和村野的交通大道上,每隔十里,设置有“庐”,“庐”可以提供行旅饮食;每隔三十里,有可以止宿的“宿”,“宿”设有“路室”,并且有服务于行旅的粮草储备;每隔五十里有“市”,“市”有住宿条件更为优越的“候馆”,行旅消费品的储积也更为充备。当时,中原各国政府普遍沿交通干道设立交通站,置备车马和专职管理人员,遇到紧急情形,则乘传疾驰,次第相继,使军情政令能得以迅速通达。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就是说,德政的流行普及,比邮驿系统传达政令还要迅速快捷。可见,当时驿政的发达,突出表现为信息传递的神速。
《左传·哀公九年》记载,在这一年的秋天,吴国在“邗”地构筑城防,并且完成了“沟通江、淮”的工程。邗沟的开通,是中国古代运河建设史上的创举。邗沟通航,实现了南北水路的连接,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此后,吴王夫差为了引舟北上,称霸中原,又把邗沟向北延伸,进一步沟通了淮河以北的水路。《国语·吴语》说他起师北征,深凿运河,使宋国和鲁国之间有航道相通,沂水和济水,也都由这条人工运河连通到一个水路航运体系之中。大约开通于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的鸿沟,是继邗沟之后又一条著名的运河。鸿沟沟通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进一步便利了南北往来。
安徽寿县曾经出土战国时期楚王颁发给鄂君的免税凭证,即著名的“鄂君启节”。从铭文中车舟所经过的城邑看,车节经过9个城邑,舟节经过11个城邑。所通行的水路以长江、汉水水系为主,东至邗沟,西至汉江上游,南则循湘、资、沅、澧、庐诸水,也分别可至上游。可见,在当时的水路交通体系中,运河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学名著《禹贡》中,有关于各地风土物产以及贡输道路的记述,说明当时陆运和水运的范围、货流方向和运输能力,都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并且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交通事业在秦汉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秦王朝和汉王朝都将发展交通作为主要行政任务之一。秦汉交通的主要形式为以后两千年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
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成就,是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对于驰道的形制,西汉人贾山曾经有这样的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所谓“道广五十步”,就是说,路面的宽度达到五十步(相当于今69米左右)。“三丈而树”,一种解释说,是在路面中央三丈皇帝专行的车道特别做出标示;一种解释则说,是在道路的两旁每隔三丈植一棵树。“厚筑其外”,是指路基的构筑务必要求坚实,两侧又形成宽缓的路坡。“隐以金椎”,是说用金属工具夯击以使路基坚稳。“树以青松”,是说道旁行道树的树种主要选用松树。贾山还说,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方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汉书·贾山传》)。驰道,当时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国交通网的主纲,是区别于一般道路的高速道路。驰道的路面分划为3条,是最早的具有分隔带的多车道道路。
... ...
②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1、先秦时期的道路
历史发展到原始社会传说中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担当部落首领的时候,各地的交通有了明显的进步。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可以说我国道路已经初具规模 。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除都城镐京(今西安附近)外,还根据周公姬旦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邑(今洛阳),以便于控制东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对付殷商残余势力为了有效发挥两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它们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号称周道。
并以洛邑为中心,向东向北向南向东南又修建成等级不同的呈辐射状的道路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这条交通线也仍然是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周道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上,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
东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军事外交活动和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推进了道路的建设。除周道继续发挥其中轴线的重要作用外,在其两侧还进一步完善了纵横交错的陆路干线和支线。
再加上水运的发展,把黄河上下淮河两岸和江汉流域有效地联接起来这个时期修建的主要道路工程有许多,秦国修筑的著名的褒斜栈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秦惠王时,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货殖列传记载:关中南则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道绾毂其口。
战略上为蜀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即发生于此除了秦国的栈道外,其他主要的道路工程还有:楚国经营的从郢都通往新郑的重要通道,晋国打通的穿越太行山的东西孔道,齐鲁两国建设的四通八达的黄淮交通网络,燕国开辟的直达黄河下游和通往塞外的交通线等。
至此,穿大袖宽袍的中原人善射箭骑马的戎狄人居云梦江汉的荆楚人披长发嬉水的吴越人喜椎髻歌舞的巴蜀人就连成一体了,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统一打下了基础 。
2、秦汉时期的道路
中国全国陆上交通网的形成,始于秦朝早在秦国出兵扫灭六国的同时,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对道路修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
根据车同轨的要求,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又耗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这项费时10年的工程,规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师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
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长约1400公里的直道,命蒙恬扶苏率20万大军,边驻守边关,边修直道这条大道沿途经过陕甘等省,穿过14个县,直至九原郡(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修筑完毕。
3、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至十三四世纪期间,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的陆路交通干线,是中国同印度古希腊罗马以及埃及等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中国的丝绸主要是通过汉朝时开辟的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
在我国的汉朝和唐朝时期,东部山东和东南沿海江浙一带的大批质量上乘的丝绸从水路或陆路集中到长安城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陆路转运到西方去由于在这条陆路上,丝绸的贸易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称为丝绸之路以后又开辟了经海洋通往西方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的开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它经过中亚西亚,可与东南欧及北非的交通线相衔接,构成了世界性的东西大商道不仅在两汉时期,而且在唐宋元明时期,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联系的主要纽带 。
4、唐代以后的道路
唐朝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当时,京城长安不仅有水路运河与东部地区相通,而且是国内与国际的陆路交通的枢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内有11条南北大街,14条东西大街,把全城划分为100多个整齐的坊市。
皇城中间的南北大街称为承天门大街,宽441米,视野开阔连接12座城门的有六条大街,其中朱雀大街,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一条贯穿南北的重要大街。出了长安城,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不仅通向全国各地。随着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相继成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中心。
到了宋和辽金时期,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方面,与隋唐时代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实现了街和市的有机结合城内大道两旁,第一次成为百业汇聚之区。
元明时期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稠密的驿路交通网,驿路干线辐射到我国的四面八方。特别是元代,综合拓展了汉唐以来的大陆交通网,进一步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广阔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蒙古族各部在成吉思汗等有作为的领袖统率下东征西略。兵锋所至,驿站随置,道路贯通。
运输不绝蒙古军军事势力的极盛时期,道路直通东欧多瑙河畔,南下攻灭金政权和南宋政权后,把南中国的大片疆土也纳入自己的版图同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比较起来,元明道路规模更大,效率更高,发挥着更为直接的重要作用。
清朝把驿路分为三等,一是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官马大路,是国家级官道,在京城东华门外设皇华驿。
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管理北路西路南路东路等官马大路干线系统。官马北路系统最重要的是通往大东北的干线,即从北京经山海关盛京(今沈阳)分别延伸到雅克萨庙屯(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官路和通往朝鲜半岛的国际通道。
属于官马北路系统的还有分别到呼伦恰克图的干线以及塞上的横向大通道这些道路在开发清代北疆,捍卫北疆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战略作用。官马西路系统包括兰州官路与四川官路的两大干线,前者从北京经保定太原西安兰州,分别到青海西藏和新疆,并通往中亚西亚诸国。
后者则是通往大西南的干线,从西安通往云贵川,并向西延伸到西藏拉萨在大清帝国创建和巩固的过程中,这个覆盖我国整个西部地区的官马西路系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官马南路系统,包括云南官路桂林官路和广东官路三条干线前两条干线均从太原南下过黄河到洛阳。
后分道到昆明或桂林,并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岛;第三条干线即广东官路的主干道,则是从北京出发经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赣州韶关,直达广州这是元明以来北京到广州纵贯中国南北的主要官道,历来当作使节路,而终点广州又曾是清代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
所以清政府对这条干线特别重视,官马东路的唯一干线就是福建官路,沿途经过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
它是清政府经济上赖以生存的重要通路此外,还有横贯东西的长江官路等等清政府正是通过这些道路,实现了对全国各省各市各县各乡镇乃至自然村落的政治控制与经济榨取;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通过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实现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我国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还没有用沥青或水泥铺成的道路直至19世纪末期,我国才出现了铁路和公路1876年,英帝国主义欺骗满清政府,擅自修筑了吴淞到上海的铁路。这是在我国领土上的第一条铁路。
而1881年建成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则是我国出资修建并延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我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苏元春驻守广西南部边防时兴建的龙州到那堪公路,可惜没有全部完工。
(2)交行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古代关于道路的称呼
在远古尧舜时,道路曾被称作康衢。西周时期,人们曾把可通行三辆马车的地方称作路,可通行两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道,可通行一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途畛,是老牛车行的路,径是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车同轨,兴路政,最宽敞的道路,称为驰道,即天子驰车之道。唐朝时筑路五万里,称为驿道。后来,元朝将路称作大道,清朝称作大路、小路等。清朝末年,我国建成第一条可通行汽车的路,被称作汽车路,又称公路,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马路,则是外来语,巷、坊、弄、胡同等,被认为是从唐朝沿用下来的旧称,系指大道以外的路。
③ 请问中国交通银行有多少年历史了
交通银行创立于1908年3月4日,在当时,交通银行的规模和地位仅次于大清银行(中央银行),是我国早期的大型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它在创建初期定位于为经营轮、路、电、邮四政往来服务的专业银行,所以取名为交通银行。 参见关于交通银行历史的问题答案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8046913.html
④ 中国的交通历史与文化的时代背景、影响力以及占地面积
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南是高原,西北面只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一条路,北面是大漠,中原地区地大物博、物产富足、能够自给自足,所以相对比较封闭。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连中国的名字都是如此。
建议你看看袁腾飞的视频,应该很受启发
第一,世界上最坚定的氏族部落联盟,广泛的玉文化圈子。大禹治水的影响力,把氏族联盟直接带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第二,夏商时期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出现了中原文化圈,从而诞生了初级形态的文化向心力。夏历,商人之说,就源于此时。
第三,周代初期建立了完善的法规和制度,确立了分封的制度,这对沿袭几千年的封建家主制影响重大。
第四,周代松散的分封制度,让诸侯有充分的空间发展,在相互竞争中诞生了春秋和战国文化。由此,中国文化的形态已经丰满
⑤ 说说的交通银行的历史...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交通银行始建。李经楚 1908年任交通银行第一任总理
中华民国成立后,交通银行受中央银行委托,与中国银行共同承担国库收支与发行兑换国币业务。
1928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交通银行条例》,交通银行成为扶助农矿工商的专责银行。交通银行成立之初,总行设在北京。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于上海公共租界外滩14号的德华银行的文艺复兴风格的4层大楼。
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上海外滩14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银行将总行迁到重庆。
1946年-1947年,上海总行重建为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
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于迁回上海,上海外滩14号行址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称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0939。
1986年7月24日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江西中路200号(原金城银行大楼);现时,交通银行总行已迁往上海浦东的银城中路188号。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其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了近17亿美元,收购了交通银行19.9%股权。
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港交所:3328,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
2005年8月与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集团合资设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国内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
2005年8月,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交行与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行、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5%、30%、5%。
2007年4月25日,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每股最后定价7.90人民币。
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股票代码上交所:601328。
2007年8月13日,恒指服务公司宣布交通银行H股为恒生指数成份股(蓝筹股),在同年9月10日生效。
2007年9月10日,交通银行H股正式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7年12月28日,交通银行入股江苏省常熟农村商业银行10%,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7年,交通银行并购重组了湖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经监管机构批准发起设立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立了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综合经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8年,交通银行成功入股常熟农商行,发起设立了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
交通银行于2008年3月25日分别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汇金”)签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央汇金拟将持有本行的30亿股H股划给转财政部持有,此次股份变动完成后,财政部共持有本行12,974,982,648股股份(其中H股3,000,000,000股),占总股本26.48%。
2008年,银行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
2008年12月15日起,交通银行各网点开始办理信达澳银基金旗下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和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的日常转换业务。
2009年,交通银行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境内保险牌照的商业银行,由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于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为3.31万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为1.0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9.49%;减值贷款率为1.36%。交通银行总资产排名位列第56位,一级资本排名位列第49位。
2010年4月,发起设立了安吉交银村镇银行。
2010年6月6日,交通银行以A+H供股方式,按10股供1.5股比例发行新股,筹集最多330.71亿元(人民币·下同)。该行将合共发行 73.49亿股A、H股新股,当中A股及H股分别占52.92%(38.89亿股)及47.08%(34.60亿股),A股配股价为每股人民币 4.5元H股配股价为每股 5.14港元,按汇率折算, A股和 H股配股价格一致。 A股预计筹资 175亿元, H股预计筹资 156亿元。;集资所得将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2010年11月29日,交通银行台北代表处在台北101大楼正式成立。交通银行成为首家在台湾设立机构的大陆银行。根据两岸监管规定,交通银行台北代表处主要从事金融市场调研、客户联络等非经营性活动,并将在学习借鉴台湾银行产品和服务先进经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5月,发起设立了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
2011年7月28日交通银行斥资3亿元人民币入股筹建中的西藏银行20%股份。
2012年3月15日将向包括财政部、社保基金、上海海烟和云南红塔在内的7名认购方,以4.55元/股的价格发行约65.42亿股A股;向包括财政部、汇丰银行和社保基金在内的7名认购方,以5.63港元/股价格增发55.60亿股H股。定增和配售募集资金总额约565.7亿元人民币。
2013年元旦假期,交行电子银行服务注重提升客户体验,充分利用渠道优势,为广大客户在节日期间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假日期间,交行电子渠道共处理交易940万笔,其中,95559电话银行自助语音(IVR)共受理客户来电53万笔,比2012年同期增长2.05%。
2013年8月30日,在第七届上海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洽谈会现场,作为上海金融联合会理事长单位,交通银行举办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场信息发布会。
2014年10月13日,360安全卫士官方发布紧急通报称,交通银行的手机银行官网忽然出现访问跳转情况。当用户使用电脑访问交行手机银行时,页面会跳转到第三方网站的广告页面,使用手机则能正常访问。360已通知交通银行进行处理。
2015年5月7日,交通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该行在欧元区的第一家子行的诞生。
2015年6月16日 晚间,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2015年7月交通银行成功加入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并被该协会正式授予普通会员资格,成为第四家成功加入该协会的中资银行。
⑥ 交通银行的发展历史
交通银行创建于1908年,是中国早期的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交通银行在筹建过程中,采取了官商合办的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借款赎回京汉铁路的经营权。
经过努力,京汉铁路的路权于1908年12月收回。交通银行初期为经营轮、路、电、邮四政往来的专业银行,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较早地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是我国最早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对促进我国早期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1928年,国民政府颁发了《交通银行条例》,特许交通银行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交通银行成为当时第二家最大的官商合办银行。1935年,国民政府形成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即“四行两局”的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银行被新政府接收。1954年,中共中央、政务院决定在交通银行原有机构和干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1958年开始,交通银行除香港分行继续营业外,内地行的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86年7月24日,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鉴于交通银行对于中国金融的巨大历史影响以及在国际上良好的声誉,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
1994年,飞速发展的交通银行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银行,按资产规模在全球银行中位居第191位,成为一家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商业银行。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改革的需要,交通银行实施了由多级法人向一级法人体制的变革。统一法人体制后,交通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社会影响和市场形象进一步提高。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探索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目标是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又在上海成功发行A股。
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现为中国第五大银行;按总资产排名,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
⑦ 交通银行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交通银行始建1908年,总行上海,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的发钞行之一。
1928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交通银行条例》,交通银行成为扶助农矿工商的专责银行。交通银行成立之初,总行设在北京。
1987年4月1日,重组后正式对外营业,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2007年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行社保基金理事会是前三大股东。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其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8年,银行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
2008年12月15日起,交通银行各网点开始办理信达澳银基金旗下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和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的日常转换业务。
2009年,交通银行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境内保险牌照的商业银行,由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于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3月29日,交通银行发布财报,2017年实现净利润702亿。
⑧ 哪位高人知道交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交通银行的企业文化:
创造共同价值,充分反映了交行对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态度与责任,是建设责任交行、和谐交行的清晰表达。
客户是交行价值创造的源泉。交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金融方案,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培育客户的忠诚。
股东是交通银行的出资人和负责人,是交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准确、充分地披露信息,维护股东的长远、持久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交通银行的职责。
员工是交通银行金融服务的承担者,是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优秀员工支持交通银行共同事业。交通银行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让员工与交通银行一起成长。
(8)交行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客户”是指交通银行要加强内部管理协调,形成共同发展力量,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对外要以交行整体利益为重,相互合作,保持统一的品牌形象,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认可。
“一交一客”是指交通银行要共享客户信息资源,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交通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产品销售时代进入客户体验时代。
因此,交通银行必须注重客户营销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中高端客户。
交通银行必须加快整合客户资源和信息,放弃无意义的争论的“客户”和“我的客户”,并发展客户关系维护的最佳计划从“交通银行的每一个客户都是客户”,以充分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参考资料:网络-交通银行
⑨ 关于交通文化的研究 从历史 现实 等等方面 专家来
交通文化建设研究
交通为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基础条件,为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提供运输服务,是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自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交通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并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延绵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曾造就了其他文明古国概莫能及的相对发达的交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交通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近60年的建设尤其改革开放近30年的建设,交通发展在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结构层次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跻身世界交通大国之列,正朝着世界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发展的历史伟绩和现代成就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在这个历经风雨的漫长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与历史俱进、与时代同步的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交通文化,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亮丽的色彩。
一、交通文化的概念
理解交通文化的概念需先考查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一词,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人们对文化内涵的解释还是存在同识,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的各种精神财富、制度体系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人类创造各种精神财富、制度体系和物质财富所秉持的或反映出的价值理念。这是人们对社会主文化内涵所作的解释。基于这一认识,人们于是对隶属于社会主文化的各种亚文化的概念也做出了界定,如组织文化、系统文化和行业文化等。
交通文化也是隶属于社会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交通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是文化人类学。对于交通文化的概念,可以根据社会主文化概念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素做出界定: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为广大交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交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交通文明的重要结晶。其中,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文化,是交通行业纲领性的核心思想,是指导交通发展的核心价值;制度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浅层文化,是交通行业制定并执行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物质文化是交通行业的表层文化,是交通行业生产物质实体、展现外在形象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对于这一概念,可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其内涵:
交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属于意识形态或思想认识范畴,体现为交通行业对交通发展所秉持的态度、所采取的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为交通发展所倡导的精神、所制定的规范和所树立的形象,这些态度、方式和行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交通行业所秉承的价值理念,从而形成了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强调实践。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其突出强调价值理念的实践性,强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要得到普遍认同和真正落实,要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从而在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为交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交通文化的层次定位是行业文化。从价值理念的从属主体来看,有国家的、民族的、组织的和个人的价值理念等,交通文化则属于整个交通行业的价值理念。因此,交通文化是对整个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价值理念的提炼与整合,代表了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主流思想,代表了整个行业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鲜明个性是交通特色。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的特色文化。各个行业的特色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整个国家、民族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但各个行业生产特征、服务要求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其价值取向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其所秉承的价值理念自然也有别于其他行业,从而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
二、交通文化的特点
不同行业有其各自的结构形态和嬗变沿革,以及不同的静态表征和动态特征,因而体现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特点。从这方面考察,交通文化具有多样性、层次性、传承性、时代性等突出特点。
交通文化的多样性。交通行业由多个系统、多种专业、多种组织构成。从职能范围看,交通行业主要有公路建设与管理、道路运输、规费征稽、港口、航运、海事、救捞、船检、公安等系统;从专业性质看,交通行业主要有公路、桥梁、车辆、站场、船舶、航标、航道等专业领域;从组织性质看,交通行业主要有行政机关、执法单位、交通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组织。不同的系统、专业、组织都有其自身的生产特征、服务要求和管理模式,因而具有不尽相同的价值理念,从而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交通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交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的个性与共性,整个行业的文化建设在价值理念的提炼和价值体系的整合上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能为整个行业广泛认同并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层次性。按照交通行业的职能、专业和组织等分类,可将交通文化细分为交通系统文化、交通专业文化和交通组织文化,各组成部分按照某种秩序有机结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其中,行业文化是一个面,系统文化是一条线,组织文化是一个点,专业文化则可看作对系统文化的细分,因为公路、桥梁、车辆、站场、船舶、航标和航道等是隶属于各交通系统的物质实体。整个交通文化体系因此呈现出一种“点-线-面”式的层次特征。各层次文化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上层文化价值理念是对下层文化价值理念的归纳,上层文化更为抽象,下层文化更为具体。交通文化的层次性,要求提炼、整合交通行业的价值理念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逐层归纳,从而形成具有深厚基础的价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传承性。交通文化形成于交通发展的实践,并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交通发展过程就是交通文化形成的过程,交通发展的历史沿革就是交通文化的传承沿革。交通发展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发展条件,因而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传承是发展的基础。交通文化的传承性,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交通文化,从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发展历史中发掘、提炼交通文化的价值理念元素,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而将交通行业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交通文化的时代性。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发展都已进入新的阶段,快速推进中的中国交通现代化要求坚持科学的价值理念,发展先进的交通文化,以此促进交通事业又好有快发展。因此,建设交通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传承交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融入现代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内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三、交通文化的功能
交通文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两个方面,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外塑和辐射等基本功能。认识这些基本功能,是认识交通文化的建设目的与建设意义的基础。
交通文化的凝聚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一旦为整体行业认同并接受,就成了千百万从业人员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进而以其强大的粘合力,从各个方面将整个行业及其成员聚合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交通文化的导向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整个行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千百万交通人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意识。这种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教育和灌输,会引导行业的个体与群体在思想、观念上做出调整,使其与整个行业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从而起到一种导向作用。
交通文化的激励功能。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强调确立共同的理想、营造和谐的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干部职工乐于参与交通建设,乐于发挥聪明才智,为实现共同理想、实现自身价值而做出努力。
交通文化的约束功能。交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了自身系统的价值理念,就为行业整体及其成员明确了价值取向,同时也确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对行业整体及其成员起到一种约束作用。但是,这种约束具有自觉性,是一种软约束,这种软约束产生于整个行业的文化氛围,使各个成员产生共鸣,继而达到自我控制。
交通文化的外塑功能。交通行业特色文化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的旗帜,旗帜就是形象,这种形象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这些形象是社会公众了解和评价交通行业的标志和表征。因此,交通文化具有外塑形象的重要功能。
交通文化的辐射功能。交通文化的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通过外化而为广大社会公众所了解、所感受,会影响整个社会价值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交通文化成为社会主文化的生长点和贡献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四、交通文化的载体
凡文化均有其价值理念的承载体或附着体。人类通过劳动创造文化。人类的劳动作用于自然形成物质文化,作用于社会形成制度文化,作用于人类自身形成精神文化。交通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主体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和物质载体等。从根本上说,建设交通文化就是建设和优化这些载体。
主体载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是交通行业的主体,自然也是交通文化的主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既是交通行业价值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交通行业价值理念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交通文化说到底是交通人的文化,是交通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建设交通文化,要注重人的决定性因素,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一是注重发掘广大从业人员的价值理念元素,确立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价值理念体系;二是注重依靠广大从业人员建设交通文化,践行价值理念;三是注重通过文化建设来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运用文化的力量来增强从业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交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组织载体。交通行业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交通企业等各种组织,既是交通行业的基本单元,也是交通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这些组织作为交通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内涵反映组织文化的性质。组织内部共同的目标追求、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的分工合作都是文化使然,其既是文化作用的结果,也是文化自身的表征。二是组织结构体现组织文化的个性。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内部的职责关系,其选择和形成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并反作用于组织文化,从而使得不同的组织结构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个性。三是组织功能体现组织文化的要求。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整合人力资源、规范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履行组织使命,实现组织目标,这些功能和作用与组织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致的,正好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建设交通文化,要求将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着力提升组织管理理念,改进组织管理方式,按照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优化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协作关系。
制度载体。制度是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组织文化是组织制度制定与执行的重要决定因素,影响着组织制度的形成及其功效的发挥。组织制度是组织文化的产物,组织制度所具有的规范约束和激励作用等本身就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和内在要求。这样,组织制度就成为了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组织制定并执行各种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都反映了组织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组织制度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有什么样的组织制度也必然会使组织成员表现出相应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营造相应的组织氛围、孕育相应的组织文化。建设交通文化,要求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要求,以实现员工价值、规范员工行为为价值取向,着力健全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
物质载体。物质载体是反映交通文化特色内容的重要载体和交通文化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交通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交通行业的生产资料,包括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及其支持保障系统,如公路、桥梁、车站、港口、航道、航标、车辆和船舶,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和服务场所等,这是交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其外形特征、结构特点、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人文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等,是交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交通文化的重要特色所在。二是交通行业的形象标识,如各系统、部门和组织的徽标、着装和歌曲等,这也是交通文化的可感知性象征物,充分体现了交通文化的个性和风格。三是交通行业各种组织保障员工基本权益、提升员工综合素养的各种实体手段,如保健、卫生和安全等设施,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文化设施,这些也都充分体现了交通文化的个性和风格。建设交通文化,要求将物质载体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既要着力保证物质实体的经济社会意义,也要着意丰富物质实体的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人文内涵,着力提升交通行业的外在形象。
五、交通行业的价值体系
交通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交通行业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交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了实践证明对于引导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价值体系。
(一)行业使命: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
发展现代交通,促进民富国强,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交通行业的神圣使命。交通是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依托。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交通业、实现交通现代化,根本目的是促进人民富裕、实现国家强盛。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交通行业围绕履行这一使命,必须把握世界交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特征,着力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完善行业管理,加快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努力提高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二)共同愿景: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交通与社会更加和谐。
交通行业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体现了交通行业基于自身使命而对未来交通发展愿望与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对未来交通发展目标与发展效果的理想追求,是交通行业重要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愿景,一代代交通人前赴后继,作出了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交通事业各个方面不断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目前,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长大隧道和专业码头建设快速发展,万车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已经初步形成,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良好效果已经日益显现,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已经初具规模,更加宏伟的发展目标正在又好又快地大力推进之中,交通发展的美好愿景必将成为现实。
(三)交通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
交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交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交通行业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交通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交通行业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代表了交通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风貌。交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
艰苦奋斗是交通行业的优良传统。立足我国建设任务繁重、经济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交通行业各条战线广大员工,本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拼搏进取、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交通建设,确保交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效率,创造了无数可圈可点的光辉业绩,涌现了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胸怀祖国、热爱边疆的爱国精神,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不懈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这一“刚毅精神”,以及“勇闯新路、改革进取的精神,干字当头、艰苦奋斗的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劳动的精神,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这一“华铜海精神”等为代表的彰显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典型。
勇于创新是交通行业的时代追求。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交通行业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注重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实现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涌现了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立足本职、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这一“起帆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开拓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团队精神”这一“振超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刻苦自励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一“孔祥瑞精神”,以及“凝心聚力的和谐意识,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这一“润阳大桥精神”等为代表的凸显勇于创新精神的先进典型。
不畏风险是交通行业的突出意志。交通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车辆行驶于陡峭险峻的群山之间,船舶航行于风急浪高的水面之上,无不存在一定风险,正所谓“行船走马三分险”。长期以来,中国航海者面对风浪惊涛的海洋环境和突如其来的各种困难,总是勇往直前、镇静应对、精诚协作,圆满完成国家和人民交付的各项运输任务,彰显了“乘风破浪、不畏限险、同舟共济”的“航海精神”。尤其,在发生海上安全事故的情形下,我国海上搜救队伍更是凭藉精湛的技能和过人的胆略,不顾个人安危,及时赶赴现场,全力施行搜救,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凸显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是交通行业坚强意志力和大无畏精神的突出体现。
默默奉献是交通行业的真情付出。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大多是在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人烟稀少的特殊条件下展开的,广大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人员,无数的铺路工、养路工和航标工,寒来暑往、经年累月,不顾风吹雨打、不计名利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恪尽职守、真诚奉献,用宝贵的青春和人生,铺就了无数大道、送去了万家温暖、确保了万家平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了以“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小扁担精神”,“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铺路石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社会”的“航标灯精神”,“尚法弘德,为民负责,执法为民,服务社会” 的“海事精神”,以及“尽职在岗、奉献在船”的“孙彪精神”等为代表的凸显默默奉献精神的先进典型。
(四)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交通行业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要求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交通行业为全社会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货运输服务,交通工程建设关乎百年发展大计,客货运输服务涉及广大公众利益,从业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要结合岗位需要、立足岗位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为保证工程建设和运输服务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精髓。诚实守信要求从业人员做到诚实、诚恳,讲信义、守信用。交通行业倡导并实践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着眼于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和管理中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健全诚信机制,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进一步推进“共铸诚信交通”实践活动,做负责任的行业、负责任的部门、负责任的岗位,努力提高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的更高要求。交通行业本身是服务性行业,服务是交通的本质属性,做好服务是交通发展的突出主题。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员工要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做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示范窗口建设活动,大力推行热情服务、周到服务、规范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广大从业人员要将奉献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各自的本职工作,以宽广的胸襟和坦荡的胸怀,以自己的才华和汗水真情地反哺于人民、回馈于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
六、交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就是要确立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交通事业发展要求,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并付诸交通发展实践,提升交通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建设交通文化有利于确立共同理想,树立共同目标,进一步增强发展现代交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理想就是信念,理想就是旗帜。交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致力促进人民富裕、实现国家强盛,这些核心价值一旦为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所接受,就成了广大交通员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成了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的旗帜和标杆,进而增强广大交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广大交通员工为发展现代交通、促进民富国强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建设交通文化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交通精神是交通行业的灵魂。交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以“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不畏风险、勇于创新”为核心要素的交通精神,是交通行业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要求,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精神追求和强大动力。建设交通文化,弘扬交通精神,就是要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浩然正气,以此激发广大交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不断提高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强大动力。
建设交通文化有利于凝聚行业力量,提升行业形象,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交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交通文化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旨,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各个层面,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交通发展的事业追求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用户利益、公众利益、员工利益。这些价值取向,既是一种宣示,更是一种承诺,其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有利于改善交通行业的内在氛围、提升交通行业的外在形象,改善行业内外的关系,提高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交通发展的软实力,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