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14:21:01

① 青海阿柔大寺,曾是世界最大的帐房寺院,为何现在鲜为人知

青海位于世界屋脊的东北部,这里气势磅礴,周围的群山耸立。青海从古时候就是汉族,藏族各个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就是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等。但在青海,还有这么一座古老的藏传佛寺。他在茫茫的天地之间,位于雪山一带。周边是没有邻居的,也没有居民区,也没有树木,他安静的让人们都忘了他。

虽然他比不上别的寺庙,但是在这一片片安静之中吸引了我,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阿柔两个字,让人浮想联翩。寺院非常的古朴,只要是去过高原旅游的朋友们都对藏族的寺庙建筑风格有一定的认识。不同的寺庙因为有着不同的历史,所以有着不同的文化。就像这个阿柔大寺,最早是一座帐篷寺院,这种风格在高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建筑形式。

② 关于藏族的各种文化和传说

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长流不溢。周围居住的放牧百姓,饮水后必须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大祸降临。有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饮完水忘记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出来,越来越大,千里草原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牧民被海水淹没。此事震憾了天神,天神将印度赤德山岗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海眼,青海湖和海心山就这样形成了。

③ 藏族古代历史目录论文

更敦群培

曾国庆
1956年10月出生,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0年上半年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化英语学习,2000年8月—2001年8月赴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学习英文。1972年—1978年于中国人民银行拉萨市中心支行工作,任会计。1982年迄今,大学毕业留校从事藏学科研及教学工作
《清代藏史研究》(专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山东齐鲁书社1999年3月版。
《历代藏族名人传》(二人合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
《西藏封建奴隶制社会形态》(集体著作),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历代达赖、班禅年谱》(集体著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西藏历史文化词典》(集体著作),浙江、西藏人民出版社。
《西藏通史》(集体著作),中外古籍出版社。
《藏族历史文化》(教材),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
《清代藏区驿站制度蠡测》,《西藏研究》1996年第1期。
《刍议清代藏区土司制度》,《西藏研究》1997年第2期。
《论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西藏研究》1998年第2期。
《前清藏族文化面面观》,《西藏研究》1999年第1期。
《从人身权谈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人民日报》1999年4月28日。
《简述前清西藏地方政治体制》,《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
《论颇罗鼐的文韬武略》,《西藏研究》2004年第1期。
《英、汉、藏西藏地名对照》(上)翻译,《西藏研究》1997年第4期。
《英、汉、藏西藏地名对照》(下)翻译,《西藏研究》1998年第1期。
《从驻藏大臣设立谈中央政府对西藏主权》,《藏学研究论丛》(六),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概说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藏学研究》(八),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知无一生有九死,诛逆安边千秋传》,《藏学研究》(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一般刊物文章:
《士林哲人,藏学耆英—记吴丰培教授》,《中国西藏》1997年第3期。
《六世达赖喇嘛传奇》,《西藏旅游》1997年第3—4期。
《小议驻藏大臣》,《中国西藏》1998年第2期。
《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政绩钩沉》,《中国西藏》1998第6期。
《历代达赖喇嘛知多少》,《中国西藏》2004年第3期。
《一部藏学研究的厚重之作—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西藏》2004年第5期。
编辑藏学前辈之论文:
《藏学研究论丛·吴丰培专辑》(九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缩编藏学先辈专著:
《西藏通史简编》(第七章本人负责),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廖祖桂
笔名馨庵,男,汉族,1929年生,1953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藏学》杂志汉文主编,编审,现已退休。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李鹏年
男,汉族,1932年12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48年5月参加工作,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历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代组长,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组长,副主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副主任兼《历史档案》杂志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文献资料所所长等职。研究馆员。1995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6月离休。

高淑芬
女,汉族,1941年生,1966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藏学出版社副总编,编审。现已退休。
责编著作有数十本藏学书籍,如:《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西藏知识丛书》、《西藏山南基巧、乃东穷结社会历史调查》、《边疆史地资料丛刊西藏卷》等。
发表论文有《一部科学全面揭示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的长卷--读〈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等。

拉巴平措
男,藏族,1942年11月11日生,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人,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藏族历史、宗教、文化和藏学理论研究。代表性学术专著《藏式健身宝卷:藏族传统健身法集成》(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发表学术论文《藏族传统健身方法中的保健按摩——预备式擦身法简介》(《中国藏学》2006年第4期)、《关于藏族传说中的人类起源问题》(《西藏日报》1981年6月31日)、《剖析江孜宗的跳神大典》(《西藏日报》1981年7月31日)等数十篇;主持编撰和组织编写了《西藏自治区概况》、《简明西藏通史》(藏文版)、《当代中国?西藏卷》、《当代西藏简史》、《当代中国的西藏》、《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藏文文献古籍丛书》、《民族文化大观丛书》、《西藏通史》等学术专著数十部。藏文小说《三姊妹》、《雨后森林》发表后获奖。

格勒
藏族,1950年5月1日生,四川省甘孜县人,人类学博士。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主编(合著),重庆出版社,重庆,2000年。
《月亮西沉的地方--对西藏阿里人类学田野考察侧记》,独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主编(合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主编(合著),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
《藏北牧民》,合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
《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人类学概论》,合编,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90年5月。
《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独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8年。
《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独著,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84。
“西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占87%以上人口的农民民的现代化问题”,见《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理论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9月。
“瓦虚色达:东部藏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见《世界民族》杂志,1998年第2期。
“Marital Payments: The Case of Tibetan nomads”(in English). Tibetan Studies, Vol. 1, Edited by Helmut Kraaaer, Michael Torsten Much, Ernst Steinkellner, Helmut Tauscher. Wien 1997。
“The Washu-Sethar: A Nomadic Community of Eastern Tibet”(in English). Min Zu Xue Bao(ethnological Journal), Vol.22. National political University, Taiwan(1996)。
“中国西藏文化的的人类学研究“见《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下816-83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Rural Urbanization in China’s Tibetan Region-Todlung” Deching County as a Typical Example”(in English), Rural Urbanization(II).. Chinese Sociology ana Anthroplogy, Summer 1996 Vol.28.No.4. Pacific Lutheran University. Tacom。
“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绪论”,见《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1-19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
“西藏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初探”,见《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385-413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
“西藏传统社会中的宗教信仰”,见《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321页-334页,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
“西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见《藏学论文选集》上,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
“阿里农村的传统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见《藏学论文选集》上,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6。
“都市化与堆龙德庆乡村的变迁“(合著),见《中国藏学》杂志1995年第3期,合订本123页-139页。
“色达牧区的嫁妆和娉礼”(合著),见《中国藏学》杂志1995年第2期20页-29页。
“色达游牧社区的人类学田野考察记”(藏文,合著),见《中国藏学》杂志1995年第1期。
“拉萨历史沿革”,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第26页-46页,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
“拉萨的人口与民族构成”,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第47页-85页,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
“The Tibetan Plateau - One of the Homes of Early Man,”(in English). Anthropology of Tibet and the Himalaya, C. Ramble and M. Brauen, eds. Zurich: Ethnologische Schriften Zurich (1993)。
“西藏阿里传统税收制度的比较研究”(合译),见《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20页-37页。
“骨系与亲属、继嗣、身份、和地位”(合译),见《中国藏学》杂志1991年第1期。
“霍尔十三寺及其创建者霍尔曲杰昂翁彭错“,见《藏学研究文选》,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89年8月。
“关于藏族源于印度说的质疑“,见《藏族史论文集》,四川名字出版社,成都,1988年1月。
“藏族源于‘发羌’的几点质疑”,见《中国藏学》,1988年第2期。
“古代族同化融合西山诸羌与嘉戎藏族的形成”,见《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
“中华大地上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见《中山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木雅藏族的形成及其族属考辩”,见《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
“新龙谷日的石棺葬及其族属问题”,见《四川文物》1987年第3期。
“藏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讨”(合著),见《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2期(总第24期)。
“略论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关系”,见《民族研究》1986年第3期。
“论南方少数民族古代哲学中的共性和个性”,《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
“论古代羌人与藏族的历史渊源关系”,见《中山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略论藏语辅音韵尾的几个问题”,见《民族语文》1985年第1期。
“隋唐时期的西山诸羌和康巴藏族的形成”,见《民族文化》1985年第1期。
“藏族本教的巫师及其巫术活动”,见《中山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一个藏族游牧部落的宗教、法律、家庭、婚姻的调查和研究”,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4年11月特刊号。
“论藏族本教的神”,见《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84年9月。
“急待整理发掘的文化宝库――藏文历史档案”,见《西藏研究》1983年第1期。
“解放前藏族牧民的生产方式”,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3年第2期。
“对解放前四川色达草原游牧部落社会的研究”,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总第14期)。

陈庆英
男,汉族,原籍广东省台山县,1941年10月21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58年随家庭迁居青海。196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考入青海民族学院物理系读书。在青海民族学院开始学习藏语文。1963年青海民族学院物理系并入青海师范学院,196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物理系。1967年至1978年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中学和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担任教员。1978年10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古藏文专业,学习敦煌古藏文文献,1981年10月毕业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至1984年3月在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从事藏学研究,任助理研究员,研究藏传佛教萨迦派历史以及蒙藏关系史,1983年曾到西藏萨迦等地考察三个月。编辑《藏学研究论文集》、《藏学研究译文集》各两册。1984年3月调到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负责塔尔寺藏文藏书目录编写及塔尔寺历史文物研究,1986年任副研究员、副所长,再次去西藏考察。1987年起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起任研究员,主持青海藏族社会历史研究课题,主编《中国藏族部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塔尔寺概况》等。1990年4月参加中日佛教文献研究交流代表团访问日本大正大学、京都佛教大学、民族学博物馆。1993年8月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任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至今。1995 年10月到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任客座教授3个月。1999年4月至12月作为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合作研究。

④ 关于青海的藏族的资料

给你介绍一个专门介绍青海的网站,www.okwest.net 里面有一个民族文化专栏,可能有你需要的东西.

⑤ 青海省,古代的时候有过什么文明或是什么王国吗,详细一点。急!!

青海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距今约23000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青海高原上,并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古代文化。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1956年夏,科学工作者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沿岸、可可西里等地,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这充分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唐古拉山地区就有人类活动。1982年,在海西小柴旦湖东南岸,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据考古工作者测定,其年代至少在23000年以前。这是目前已知的青海境内最早的远古文化。1980年,在贵南县又发掘出距今约6000多年的拉乙亥文化,出土文物除石器外,还有许多兽骨和骨器,说明狩猎已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青海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的很多,最著名的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柳湾文化。在柳湾遗址出土文物30000余件,其中彩陶多达15000余件,这些彩陶造型多变,花纹和图案精美,艺术水平很高。柳湾遗址堪称是一座彩陶艺术的宝库。1、柳湾文化:柳湾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装饰品较多,晚期墓葬中生产工具大量增加,表明当时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侧身直肢;女性紧靠男性,多侧身屈肢,这表明柳湾文化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的舞蹈图案花纹极其精美,堪称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盆高12.7厘米,口径28.5厘米;舞蹈花纹图案共3组,每组5人。3、青铜时代的文化:我国在夏朝时进入青铜时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于春秋,延续了1600年左右。青海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当于夏、商时期的卡约文化,和相当于西周时期的诺木洪文化。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湟水流域及黄南、海南、海北等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遗址1000余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除大量陶器之外,还有石制、骨制的生产工具。诺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达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织品残物及铜刀、铜斧等铜器外;还发现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栏。表明当时的人们在冶铜、毛纺织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经考古研究确认,卡约文化和诺木洪文化都是青海的本土文化。从经济类型来看,农牧业并举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在某些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根据当时的民族分布来看,这两种文化应属羌人文化。

⑥ 详谈“青海阿柔部落”

青海阿柔部落是全名藏阿柔部落,藏族部落名。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6大部落中的藏族部落。在自治县西部。东邻智后茂和托叶玛部落,南连甘肃玛曲县,西接果洛玛沁县之杂斯合部落,北毗同德县叶吾部落和泽库县隆务三庄。黄河流贯该部。为黄河南蒙古亲王旗直辖4大部落之一。

境内一度设有蒙古亲王府,并有河南县最大寺院曲格寺。青海和硕特部蒙古首领察罕丹津曾在此迎接拉卜楞寺一世嘉木样活佛,接待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

二百年前自果洛游牧至此定居。其先人鲁哇嘉本小头人,始称所部为“藏阿柔”,下辖小部。部落设赞格(章京)1人,在蒙古亲王统辖下执掌部务,赞格下设尕保若干人,协理日常事务。

(6)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扩展阅读: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

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⑦ 有关藏族的文化介绍,越简短越好。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藏族文学经典《仓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誉世界。

藏历是藏族先民所创造的属于藏族的历法,它不同于汉族的历法,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是藏族文化中最富有价值的一种民间文化。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7)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扩展阅读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⑧ 青海的历史 发展次序!南凉 北凉 西夏 吐蕃 汉朝 唃斯啰 羌族 等部落 是怎么演变的!贵德 羊峡古碑 指什么

青海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据考古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灿烂辉煌 ,青海彩陶举世闻名。青海的古文化与羌人及其先民有关。古羌人活动地区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 ,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商周时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称“西羌”。据商朝甲骨文记载,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青海东部大片地区纳入商朝版图。西周时期,青海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联系。 从中国战国时代到汉朝,匈奴向南入侵几百次,屠杀平民,抢掠财物,严重破坏了中原的正常生活,汉朝被迫反击匈奴。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设令 居塞,并在河西设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 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宁市)。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 。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奉命平先零羌杨玉得胜后,罢兵田于河湟,设“金 城属国”,先后设置临羌(治所在今湟源县)、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县)、破羌(治所在今 乐都县)、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允街(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河关(治所 在今贵德县)7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体系。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 年(222年),凭依汉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古代青海东部属于中原王朝统治,汉时曾设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贵南、贵德以及西宁和湟源等地,还设立护 羌校尉。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区。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 、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全境,统治近200年。五代十国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复统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区。 宋时,角厮罗势力渐 强,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咯地方政权, 臣属于宋。徽宗初,角厮罗政权势力日衰,宋军遂进占河湟地区。崇宁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为西宁州,是 “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 公元13世纪,南宋理宗元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青 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青、甘一带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 定、阿端、曲先、罕东(地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 连山北麓地区)。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 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 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从此,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 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羊峡古碑 :

羊峡即龙羊峡,在贵德县城西20公里处,是黄河上游最大峡谷之一。黄河贯流其中,两岸峙立,势若门户,汹涌澎湃,龙吟虎啸,极其壮观。"古碑"指峡中峭壁上刻的文字。据民国二十一年(1923年)县长张祜周的《贵德风土调查大纲》记载"明洪武九年(1376年),吐蕃所部州城邀阴乌斯藏使者,掠其辎重,复以愈为征西将军,往讨之。愈分军为三,覆其巢穴。穷追之昆仑山,斩首无算,获马畜一千余万,刻石记铭,遂置归德……谓是此刻"。然年代久远,古壁上字迹,模糊不清,不知所云。

阅读全文

与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