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先贤祠的历史意义

先贤祠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09 02:11:04

『壹』 马基雅维利思想主张的历史影响

您好!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
当代人,包括当代中国人研究马基雅维利,认识马基雅维利,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反对政治虚无主义。从一定意义上看,马基雅维利当之无愧是现代政治学之父。当文艺复兴“重新发现”古典世界时,波提切利和莱奥纳多·达·芬奇们的新世界是文艺,而马基雅维利发现的新大陆是政治。我们知道,在中世纪,政治充其量是神学的仆役,基督教义把此岸性的政治,视为败坏人性的肮脏之地,是对美丽幸福天国的背叛和遗忘。即便最好的政治,对于鄙弃现世的禁欲思想而言,也是污秽不堪的。
马基雅维利发现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政治世界,他把政治学从神学的婢女或伦理学的侍妾身份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读了篇幅七倍于《君主论》的《史论--李维前十书》,不难发现,马基雅维利从来没有“使政治与道德离婚”(这是关于马基雅维利最流行的陈词滥调之一),他终结了政治与道德特别是与宗教道德之间的“奴隶制”,使政治重新成为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讨论的公德世界。我们知道,中世纪基督教把政治贬低为“狗咬狗”,并以天国之名对现世价值不屑一顾。而马基雅维利恢复了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古典政治学思想,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人与动植物不同,因为人的存在是政治性的存在,唯有奴隶不能参与政治,只有在政治社会中,通过公民的政治美德,才能找到通往完美生活的道路。
500年来,反对马基雅维利最为激烈的人,往往都是“最为马基雅维利”的专制君主。他们的目的,不外是希望普通民众甘心情愿地生活在非政治的幻想之中,生活在所谓“远离革命”“远离政治”的麻醉之中。就在疯狂反对宗教改革的时期,罗马教廷在历史上第一个把《君主论》列为“邪恶的”禁书。虽然在屠杀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新教徒时,天主教从《君主论》中摘抄使屠杀正当化的词句。而有“士兵王”绰号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王,年轻时撰写过一本痛骂马基雅维利的小册子,这位喜欢睡在兵营而不是宫廷里的著名专制君主,却是《君主论》的模范生,以致伏尔泰极尽嘲讽地挖苦道:“如果马基雅维利还活着,并且给君主上课的话,他向君主讲授的第一条肯定是:陛下,请撰写一本反马基雅维利的书。”
非难马基雅维利,就是非难政治;拒绝马基雅维利,会使人们错过预报、避免大风暴的最好时机。马基雅维利所发现的,也是马克斯·韦伯晚年确认的真理:政治是人的处境。尽管吃够了政治运动苦头的人,很可能特别喜欢以宗教信仰、神学理论、道德超越、价值中立、“看不见的手”等取代政治,从而返回“前马基雅维利”的世界,然而,科学技术、标准化、文学审美、市场机制等等,只能短暂掩盖人类的真实处境。
人类是否会等到一个“非马基雅维利”的,或者“去马基雅维利”的世界呢,比如说一个普世同质的“国家的星期天”?在那儿,政治、斗争、冲突等彻底消失,全世界住满了“快乐人”,人们从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游戏,不用斗争,不必决断,不必进攻也不必捍卫?也许有,但是这种“快乐人”还是人吗?
马基雅维利坚持的是一个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学信条:人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便由“私民”成为公民,而公德永远比私德更加重要。历史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因为厌倦政治冲突、阶级斗争而竭力把脑袋伸进“天国”。这位最早提出以国民军取代雇佣军的政治思想家,是厌倦政治的政治虚无主义时代的真正敌人。我们知道历史上最有名的厌倦政治的时代:在罗马人民厌倦了政治时,罗马共和国衰亡了;在魏玛共和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厌倦中,第三帝国崛起了。如果阅读他的人对他发起攻击了,他将不胜荣幸。
2005年暮春,我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外面徘徊,并一再走进这座佛罗伦萨人的“先贤祠”。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伽利略、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伟大的诗人但丁(纪念冢)、音乐家罗西尼、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等巨人均在此长眠。马基雅维利的肖像,古怪地出现在石棺上的守护女神手持的盾牌上,马基雅维利的似笑非笑之中,流露着无以形容的嘲讽。不管马基雅维利有意还是无意,在今人来看,《君主论》语调中的嘲讽意味是无法否认的。实际上,这部书已经成为所有自我粉饰的专制政治的《皇帝的新衣》。所以毫不奇怪的是,在《君主论》的献词里,马基雅维利说道:“深刻认识人民的性质的人应该是统治者,而深刻认识统治者的性质的人是人民。”不能认识人民的统治者,将以暴政而亡;不能认识统治者的人民,将永远是奴隶;不曾真正认识马基雅维利的人,将不可能抵抗他所预言的无所不在的邪恶与灾难。

『贰』 关于法国先贤祠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名人的生平你自己搜索下吧,都是名人,网上很多简介的)

『叁』 介绍一下先贤祠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e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肆』 先贤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补充: 先贤祠 ,其 法文 名Pantheon源于 希腊语 ,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 五世纪 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 巴特农神庙 (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 万神殿 ”。 与这俩前辈相比,巴黎的Pantheon自然是年幼了许多,但若说到声誉,却是一点都不逊色。它始建于1744年,曾名为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当初是法 王路 易十五感主恩所设。也许是上苍冥冥之中的注定,建成之日教堂恰逢 如火如荼 的 法兰西 大革命。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世俗与宗教的权威皆消失殆尽。于是圣日内维耶大教堂抛弃了上帝,摇身变为“祖国和自由的祭坛”,并更名为“先贤祠”。之后几年间, 革命家 米拉 波、 启蒙思想 巨人 伏尔泰 与 卢梭 等人的灵柩,相继 迁徙 于此。这些启蒙与革命的子民,宣告了巴黎Pantheon作为世俗祠堂的开始。 最初的感觉,有些许的失落。谈不上宏伟的先贤祠,淡灰色的身躯孤零零的栖身于一个狭小的广场里。在周围稀稀落落的行人、及古老的 巴黎大学 衬托下,空气中弥漫着一缕静穆的气氛。先贤祠正殿的门廊,是一排巨型的石柱;石柱之上,镌刻着一行铭文:“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伟人们,祖国感念你们)。 先贤祠的正厅与普通的教堂在结构上并无多大分别:不熄的烛火、空旷的大厅、还有那些精美的雕塑、壁画,只是少了一排排的桌椅。巨型的 墙画 悬于四壁,其内容之于我还是颇为陌生。但有那么几幅,应是 圣女贞德 的故事。不知是哪位大家的手艺,把这 明眸皓齿 的少女在 牧羊 时期的恬静可爱、战争时期的庄严肃穆、临刑时的坚定决然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堪玩味的是那个至今仍在徐徐转动的福科(Foucault)钟摆。相传约一个半世纪前,正是在这前宗教圣殿、福科证明了地球的自传,若是上厅下的地宫,幽暗且无声息,若有若无的凉风使得我有些不能自抑的紧张。待到发现四周皆是游人、才慢慢归 于平 静。其实这儿的 墓室 、棺柩一点也不可怖。介绍里的名人照片、熟悉得仿如昨日的朋友,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 补充: 栖身于 先贤祠 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 巴尔扎克 、 莫泊桑 、 笛卡尔 ,至今仍不得其门。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置。所以 卢梭 与伏尔泰堪称是备极哀荣。这两位思想家葬于最显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 偌大 的墓室。卢梭棺木上镌刻的“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伏尔泰的 悼词 也很简洁:“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在当时的革命年代,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无以复加,因此两人的殊荣并不具有太多的奇怪。但卢梭恰巧与伏尔泰面对面,倒真是历史的一个玩笑: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置身于这般的场景,想象着左翼、平等、革命与 右翼 、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面面相对,我仿佛触摸到了法兰西民族最深处矛盾又谐和的灵魂。 当然、这般神圣的地方、科学家也理当有一席之地。例如 居里 夫妇,以及数学家 拉格朗日 等人:俭朴的墓室、简单的介绍、一如他们平实无华的品质。祠里深处,多是二人一室、四人一室。卢、伏二人不远处便安息着 维克多·雨果 ,十九世纪法兰西最负盛名的文人、一个曾因反抗专制而流落他乡的斗士。种种一切均像极了他的室友、恰巧也是一位作家、且曾为 德雷福斯 鸣冤而流亡英陆的 左拉 。不知这是否就是法兰西人眼中 雨果 、左拉与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不同。可以引为 佐证 的是,先贤祠中还镌刻着很多寂寂无名爱国者的名字,例如一战二战捐躯的烈士。 倘佯许久、感触良深。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这些长眠于此的伟人,没有华丽的言词、无需传奇的经历、却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赢得了世人的崇敬。而许多当时的 权贵 富豪、富则富矣、贵则贵矣,最终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无人听闻。尊重先贤、是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品质。法兰西人因这些先贤而光荣,而这些先贤又何尝不庆幸生于这片土地。这些传统、中华民族虽是早已有之,例如孔庙、岳庙,但正所谓“与时俱进”,我们可否会做得更好呢?

求采纳

『伍』 关于法国先贤祠的具体数据资料

对不起,无能为力,但我只知道这些。先贤祠——法国的精神象征、历史见证

在巴黎,从很远很远就可以见到,而又十分抢眼的建筑当然首推艾菲尔铁塔,其次就是蒙玛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接下来的当然是荣军院和先贤祠的大穹顶了。这两座建筑在世界上的名气要小些,游客去得也少些,但我最想去的却是这两个地方。荣军院金光夺目的穹顶下埋葬着拿破仑。先贤祠是法国近现代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见证,它下面埋葬着法兰西的思想帝王,世俗的帝王在精神上往往臣服于他们。要感受法国的文化、法国的历史、法国的精神,这是不能错过的地方。

先贤祠的由来要追溯到中世纪早期。

公元507年,国王克洛维斯皈依基督教,并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预留了将来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公元512年时,曾经领导人民抗击匈奴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纳维夫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并被奉为巴黎的保护神,又被教会封为圣人。十八世纪时,国王路易十五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针对人们的规劝,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场重病,命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护神圣吉纳维夫保佑,并且许愿,如果活过来,一定建造一座更加宏伟的教堂供奉她,以感谢上帝、感谢她。真的出现了奇迹,他活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筹备,1764年,他亲自为这座教堂奠基。可是他终于没有万寿无疆,而滔天的洪水也终于澎湃而来。1790年教堂竣工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杀头,到处都在杀教士、毁教堂,圣吉纳维夫的骨灰也被抛进了塞纳河。

幸运的是,这座还没有成为教堂的教堂没有被狂热的革命群众捣毁。革命权力机构“国民公会”决定把它改做纪念堂,安葬伏尔泰、卢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贤伟人,以鼓舞民众,集聚民气。欧洲的教堂本来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圣人,这一部分是现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让它还俗,就可以把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筑变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圣地。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先贤祠:大门正面,门楣上镌刻着几个大字,“伟大人物,祖国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进入厅内,墙壁上和穹顶的油画不再完全是宗教内容,而主要描绘的是法兰西历史事件;正中本该是供奉耶稣的位置矗立着一组“国民公会”大型群雕。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是先贤祠今天的模样。历史发展的脉络并没有这样简单清晰。先贤祠的命运也随着法国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一波三折。拿破仑加冕称帝后,按照他同罗马教皇的交易,把先贤祠的地面部分恢复成为教堂。拿破仑被最终放逐后,路易十八上台,在路易十六被砍头三十周年纪念日举行典礼,把先贤祠恢复成为圣吉纳维夫教堂,伏尔泰和卢梭的遗骸同时也被挪走。1848年,巴黎民众起义,又把它作为防御阵地,抵挡政府军的加农炮。到十九世纪末,法国政治终于走上了秩序、规范、法制的轨道。1885年雨果去世,政府在这儿为他举行国葬,以此为标志,先贤祠才最终完成了世俗化的过程,先贤祠才最终成为先贤祠。

进入地宫,伏尔泰和卢梭安葬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生前,他们两人观点不同,总是争吵不休。生后,两人都被尊为大革命的精神先驱,葬在一处。

伏尔泰的棺木前面耸立着他的全身雕像,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昂首目视虚空,似乎是在写作的间隙中沉思。棺木上镌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啊,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正是这样的理想,号召人们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正是这样的理想,催生了法国大革命;正是这样的理想,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相对而立,是卢梭的棺木。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卢梭是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但人们今天记住他的主要还是他的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思想,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国思想。

离开伏尔泰和卢梭的棺木,地宫中有几条巷道,巷道两侧,铁栅栏门紧锁,是一间又一间的墓室。一间墓室约有一间车库大小,正面靠墙长度可以安放一具棺木,左右两侧各有安放三具棺木的长度。由于棺木重叠安放,每间墓室可以安葬好些伟人,有一间墓室竟安葬了十三位伟人。但这些墓室大多都空着,即使有人入住的房间,空位置也还很多。居里夫妇的墓室,由于他们的石棺重叠安放,加上另外一位先贤,整个墓室还是显得空空荡荡。看来,法国人对于入葬者的选择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真正是宁缺勿滥。今天,先贤祠的所有入葬者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检验,伟人们往往都是逝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迁葬进来。而在大革命中匆匆入葬的革命先贤,往往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又被迁往他处安身。法兰西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代表着这样历史文化的伟人自然是群星璀璨,可先贤祠至今入葬的只有七十人。其中真正跟法国大革命有关的伟人只剩下伏尔泰和卢梭了,而他们两人跟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也只是精神上思想上的关系,在革命发生前,两人都已去世。

最新迁入先贤祠地宫的,是大仲马。2002年,他的骨骸从老家的坟茔中起出,迁葬第二十四号墓室,与雨果和左拉同处。这时距他去世已经一百三十年了。可许多人还是对他的迁入不满。因为大仲马的文学地位虽然崇高,却属于通俗文学,类似于中国的金庸。可以这么说,大仲马是法国、是全世界的金庸,而金庸则是汉语世界的大仲马。再说大仲马的私生活也不太检点——小仲马被他称之为自己平生最杰出的作品,也只不过是他的三个非婚生子之一。难怪他才入葬两年多,可墓室门外镌刻的名字已经被脏东西抹得黑黢黢的,难以辨认了,这也是整个地宫墓群中唯一被抹黑的名字。雨果和左拉虽然已经入葬多年,而同他镌刻在一起的名字却依然十分清晰。

『陆』 先贤祠的简介

先贤祠 (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 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柒』 能否介绍下法国先贤祠

先贤祠——法国的精神象征、历史见证

在巴黎,从很远很远就可以见到,而又十分抢眼的建筑当然首推艾菲尔铁塔,其次就是蒙玛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接下来的当然是荣军院和先贤祠的大穹顶了。这两座建筑在世界上的名气要小些,游客去得也少些,但我最想去的却是这两个地方。荣军院金光夺目的穹顶下埋葬着拿破仑。先贤祠是法国近现代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见证,它下面埋葬着法兰西的思想帝王,世俗的帝王在精神上往往臣服于他们。要感受法国的文化、法国的历史、法国的精神,这是不能错过的地方。

先贤祠的由来要追溯到中世纪早期。

公元507年,国王克洛维斯皈依基督教,并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预留了将来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公元512年时,曾经领导人民抗击匈奴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纳维夫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并被奉为巴黎的保护神,又被教会封为圣人。十八世纪时,国王路易十五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针对人们的规劝,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场重病,命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护神圣吉纳维夫保佑,并且许愿,如果活过来,一定建造一座更加宏伟的教堂供奉她,以感谢上帝、感谢她。真的出现了奇迹,他活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筹备,1764年,他亲自为这座教堂奠基。可是他终于没有万寿无疆,而滔天的洪水也终于澎湃而来。1790年教堂竣工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杀头,到处都在杀教士、毁教堂,圣吉纳维夫的骨灰也被抛进了塞纳河。

幸运的是,这座还没有成为教堂的教堂没有被狂热的革命群众捣毁。革命权力机构“国民公会”决定把它改做纪念堂,安葬伏尔泰、卢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贤伟人,以鼓舞民众,集聚民气。欧洲的教堂本来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圣人,这一部分是现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让它还俗,就可以把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筑变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圣地。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先贤祠:大门正面,门楣上镌刻着几个大字,“伟大人物,祖国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进入厅内,墙壁上和穹顶的油画不再完全是宗教内容,而主要描绘的是法兰西历史事件;正中本该是供奉耶稣的位置矗立着一组“国民公会”大型群雕。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是先贤祠今天的模样。历史发展的脉络并没有这样简单清晰。先贤祠的命运也随着法国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一波三折。拿破仑加冕称帝后,按照他同罗马教皇的交易,把先贤祠的地面部分恢复成为教堂。拿破仑被最终放逐后,路易十八上台,在路易十六被砍头三十周年纪念日举行典礼,把先贤祠恢复成为圣吉纳维夫教堂,伏尔泰和卢梭的遗骸同时也被挪走。1848年,巴黎民众起义,又把它作为防御阵地,抵挡政府军的加农炮。到十九世纪末,法国政治终于走上了秩序、规范、法制的轨道。1885年雨果去世,政府在这儿为他举行国葬,以此为标志,先贤祠才最终完成了世俗化的过程,先贤祠才最终成为先贤祠。

进入地宫,伏尔泰和卢梭安葬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生前,他们两人观点不同,总是争吵不休。生后,两人都被尊为大革命的精神先驱,葬在一处。

伏尔泰的棺木前面耸立着他的全身雕像,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昂首目视虚空,似乎是在写作的间隙中沉思。棺木上镌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啊,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正是这样的理想,号召人们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正是这样的理想,催生了法国大革命;正是这样的理想,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相对而立,是卢梭的棺木。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卢梭是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但人们今天记住他的主要还是他的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思想,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国思想。

离开伏尔泰和卢梭的棺木,地宫中有几条巷道,巷道两侧,铁栅栏门紧锁,是一间又一间的墓室。一间墓室约有一间车库大小,正面靠墙长度可以安放一具棺木,左右两侧各有安放三具棺木的长度。由于棺木重叠安放,每间墓室可以安葬好些伟人,有一间墓室竟安葬了十三位伟人。但这些墓室大多都空着,即使有人入住的房间,空位置也还很多。居里夫妇的墓室,由于他们的石棺重叠安放,加上另外一位先贤,整个墓室还是显得空空荡荡。看来,法国人对于入葬者的选择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真正是宁缺勿滥。今天,先贤祠的所有入葬者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检验,伟人们往往都是逝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迁葬进来。而在大革命中匆匆入葬的革命先贤,往往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又被迁往他处安身。法兰西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代表着这样历史文化的伟人自然是群星璀璨,可先贤祠至今入葬的只有七十人。其中真正跟法国大革命有关的伟人只剩下伏尔泰和卢梭了,而他们两人跟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也只是精神上思想上的关系,在革命发生前,两人都已去世。

最新迁入先贤祠地宫的,是大仲马。2002年,他的骨骸从老家的坟茔中起出,迁葬第二十四号墓室,与雨果和左拉同处。这时距他去世已经一百三十年了。可许多人还是对他的迁入不满。因为大仲马的文学地位虽然崇高,却属于通俗文学,类似于中国的金庸。可以这么说,大仲马是法国、是全世界的金庸,而金庸则是汉语世界的大仲马。再说大仲马的私生活也不太检点——小仲马被他称之为自己平生最杰出的作品,也只不过是他的三个非婚生子之一。难怪他才入葬两年多,可墓室门外镌刻的名字已经被脏东西抹得黑黢黢的,难以辨认了,这也是整个地宫墓群中唯一被抹黑的名字。雨果和左拉虽然已经入葬多年,而同他镌刻在一起的名字却依然十分清晰。

看来,法国伟人的标准,不仅仅是有卓越的艺术建树,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民族的思想贡献。雨果和左拉墓室前的文字介绍,主要讲的也是他们反对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不是他们的文学建树。巴尔扎克在文学上的建树完全可以同雨果媲美,但他未能入葬先贤祠。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包括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公民,名字也没有镌刻到这里,而一些在文学艺术上建树不算很大的作家艺术家却又入葬这里,只因为他们是思想和精神的巨人。

『捌』 先贤祠的历史渊源

174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为此他许下誓愿:如果此番能够痊愈,一定建一座新教堂,直到1764年,路易十五还了这个愿,在首都巴黎塞纳河南岸的圣·吉妮雄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于1790年将之全部完成。但竣工后一年,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制宪会议就决定把它从教堂改为存放国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贤祠(Pantheon) 。后来又经过几次反复,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年),从安放雨果骨灰开始,再度改成国家名人祠墓,并保持至今。 公元507年,国王克洛维斯皈依基督教,并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预留了将来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公元512年时,曾经领导人民抗击外族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纳维夫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并被奉为巴黎的保护神,又被教会封为圣人。
十八世纪时,国王路易十五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针对人们的规劝,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场重病,命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护神圣吉纳维夫保佑,并且许愿,如果活过来,一定建造一座更加宏伟的教堂供奉她,以感谢上帝、感谢她。真的出现了奇迹,他活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筹备,1764年,他亲自为这座教堂奠基。可是他终于没有万寿无疆,而滔天的洪水 也终于澎湃而来。1790年教堂竣工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杀头,到处都在杀教士、毁教堂,圣吉纳维夫的骨灰也被抛进了塞纳河。 幸运的是,这座还没有成为教堂的教堂没有被狂热的革命群众捣毁。革命权力机构“国民公会”决定把它改做纪念堂,安葬伏尔泰、卢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贤伟人,以鼓舞民众,集聚民气。欧洲的教堂本来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圣人,这一部分是现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让它还俗,就可以把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筑变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圣地。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先贤祠:大门正面,门楣上镌刻着几个大字,“伟大人物,祖国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进入厅内,墙壁上和穹顶的油画不再完全是宗教内容,而主要描绘的是法兰西历史事件;正中本该是供奉耶稣的位置矗立着一组“国民公会”大型群雕。

『玖』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

(1)答题示例: 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文学家:莎士比亚、但丁、托尔斯泰、雨果等;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梵高、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等
评分说明:每一个领域只要答出一位即可,超出课本范围的答案,只要是世界近代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均可得分。每个1分,满分4分。
(2)评分说明:学生只要能结合史实分析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的一致性。观点明确3分,史实清楚3分,史论结合3分,语言表述准确2分,满分11分。

『拾』 法国的先贤祠中存放着哪72位伟人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174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为此他许下誓愿:如果此番能够痊愈,一定建一座新教堂,至到1764年,路易十五还了这个愿,在首都巴黎塞纳河南岸的圣·吉妮雄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于1790年将之全部完成。但竣工后一年,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制宪会议就决定把它从教堂改为存放国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贤祠(Pantheon) 。后来又经过几次反复,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年),从安放雨果骨灰开始,再度改成国家名人祠墓,并保持至今。
安葬名人全表
入祠日期 姓名 备注
1791年 Honoré Mirabeau 1794年移出
1791年 伏尔泰
1792年 Nicolas-Joseph Beaurepaire 遗骸遗失
1793年 Louis Michel Le Peletier de Saint-Fargeau 移出先贤祠
1793年 Augustin-Marie Picot, marquis de Dampierre 遗骸遗失
1794年 马拉 移出先贤祠
1794年 卢梭
1806年 Claude-Louis Petiet
1806年 François Denis Tronchet
1807年 Jean-Étienne-Marie Portalis
1807年 Louis-Pierre-Pantaléon Resnier
1807年 Louis-Joseph-Charles-Amable d'Albert, c de Luynes 移出先贤祠
1807年 Jean-Baptiste-Pierre Bévière
1808年 Francois Barthélemy, comte Béguinot
1808年 Pierre Jean George Cabanis
1808年 Gabriel-Louis, marquis de Caulaincourt
1808年 Jean-Frédéric, comte de Perrégaux
1808年 Antoine-César de Choiseul, c de Praslin
1808年 Jean-Pierre-Firmin, comte Malher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ean Baptiste Papin, comte de Saint-Christau
1809年 Joseph-Marie, comte Vien
1809年 Pierre Garnier, comte de Laboissière
1809年 Jean Pierre, comte Sers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érôme-Louis-François-Joseph, comte de Durazzo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ustin-Bonaventure, comte Morard de Galles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Emmanuel Crétet, comte de Champnol
1810年 Giovanni Baptista, cardinal Caprara
1810年 Louis-Joseph-Vincent-Leblon, comte de Saint-Hilaire
1810年 Jean-Baptiste, comte Treilhard
1810年 Jean Lannes, c de Montebello
1810年 Charles-Pierre-Claret, comte de Fleurieu de La Tourette
1811年 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1811年 Charles, cardinal Erskine of Kellie
1811年 Alexandre-Antoine Hureau, baron de Sénarmont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11年 Ippolito Antonio, cardinal Vicenti Mareri
1811年 Nicolas-Marie, comte de Songis des Courbons
1811年 Michel, comte Ordener
1812年 Jean-Marie-François Lepaige, comte Dorsenne
1812年 Jean Guillaume De Winter, comte de Huessen
1813年 Hyacinthe-Hugues-Timoléon de Cossé, comte de Brissac
1813年 Jean-Ignace Jacqueminot, comte de Ham
1813年 Joseph Louis, comte Lagrange
1813年 Jean, comte Rousseau
1813年 François-Marie-Joseph-Justin, comte de Viry
1814年 Jean-Nicolas, comte Démeunier
1814年 Jean-Louis-Ebenezer, comte Reynier
1814年 Claude-Ambroise Régnier, c de Massa di Carrara
1815年 Antoine-Jean-Marie, comte Thévenard
1815年 Claude-Juste-Alexandre, comte Legrand
1829年 雅克-日梅内·索弗洛
1885年 雨果
1889年 Lazare Carnot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Théophile-Malo Corret de la Tour d'Auvergne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Jean-Baptiste Baudin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François Séverin Marceau-Desgraviers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94年 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
1907年 Marcellin Berthelot
1908年 埃米尔·左拉
1920年 Léon Gambetta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924年 Jean Jaurès 被暗杀后十年移入
1933年 Paul Painlevé
1948年 Paul Langevin
1948年 Jean Perrin
1949年 Félix Éboué 首位进入先贤祠的黑人
1949年 Victor Schoelcher 其父马克也在先贤祠内
1952年 路易·布莱叶 遗体于逝世百年纪念时移入
1964年 让·穆林
1987年 René Cassin 百年诞辰纪念时移入
1988年 让·莫内 百年诞辰纪念时移入
1989年 Abbé Baptiste-Henri Grégoire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89年 Gaspard Monge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89年 Marquis de Condorcet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95年 皮埃尔·居里
1995年 玛丽·居里 首位进入先贤祠的女性
1996年 André Malraux
2002年 大仲马 去世132年后移入

与先贤祠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