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问问湛江的历史
楼主您好!
--------------------------------------------------------------------------------------------------------------------------------------------
1899年,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9月21日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接收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
据现存的地方志记载,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1911年10月起,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 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县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现湛江市共辖二县:遂溪县、徐闻县,四区: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代管三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望采纳
B. 湛江特色民俗,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未来情景,要1500字以上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
(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据悉,广州湾(湛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在广州湾同盟会的领导下,南路、高雷地区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当年,广州湾、南路、高雷地区有许多爱国志士追随孙中山先生,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主持制定的《建国方略》,就提出建设独立自主的铁路和港口部署,更明确提出在湛江兴建南方大港和修筑连贯西南铁路以及粤海铁路大通道。今天,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湛江人民的努力下,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湛江港已建设成为现代化大港口,迈进了亿吨大港的行列,湛江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已建设,孙中山先生建设南方大港的愿望得以实现。悠久的历史据出土文物考证,今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秦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强租法国。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历史事件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并改名为湛江市[1]。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注:法国不等两国官员会勘,擅自派军舰驶进广州湾,强行登陆,占领炮台,制造事端,任意扩大租借地范围。由于法国故意拖延,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11月16日,中法才正式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这个条约共有7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允许将广州湾租与法国,租期99年。2.法国所租之地,全归法国一国管辖,中国不得过问。法国可制定章程征收进口船舶的入港费;可在租借地内驻扎军队,修筑炮台及各种军事设施。3.中国船只驶入广州湾须向法国交纳各项税钞。4.法国有权修筑自广州湾至安铺的铁路,敷设电线[2]。广东是孙中山先生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辛亥革命前后,广东的革命活动非常活跃,广州湾(湛江前称)也成了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广州湾同盟会的领导下,南路、高雷地区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为辛亥革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898年,法帝入侵广州湾(湛江前称),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互订广州湾条约》,设立法租界,独偏一隅的广州湾沦为法国殖民地。因当时清朝闭关锁国,而广州湾作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和商业经济发展繁盛一时,走私猖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地方,而此时,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来要推翻腐败的政府,建立民主共和。革命活动需要筹集大量经费,而当时的广州湾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有利于革命党人筹措经费。同时,广州湾由法国人统治,革命党人在广州湾开展活动、发展革命人士加入同盟会,可以避免清军的监视,清兵难以捕抓。而且广州湾位于粤桂两省的交界处,发展武装力量可以渗透西南腹地。 湛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1991年时获得 “绿化达标城市”荣誉。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2007年创办至今,全国唯一殊荣)2010年湛江市被正式授予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2010年7月3日,湛江荣获“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2010年11月11日,荣获“中国对虾之都”。2010年12月12日,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07 ~ 2010年连续荣获两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三年一届)2010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广东湛江)全球总决赛。2010"广东省首届海洋经济博览会暨第一届湛江海洋节"承办城市2011年9月7日,湛江荣获“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2015年第十四届“广东省运动会举办城市”。2012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民俗文化年例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鹰雄等极具特色。雷剧 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从雷州歌、“姑娘歌班”、雷州歌班逐渐过渡发展而来。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飘色 在雷州半岛上,正月举行游神活动时,会让儿童扮演各路神仙,坐在高高的架子上,孩子们的长衫会把架子遮挡住,看上去就像飘在空中一般,这就叫“飘色”。飘色的风俗在雷州存在已久,孩子的选择很有讲究:2至12岁之间,必须父母健在,家庭幸福。每年村里都会将选中的孩子写入红榜贴在当眼处,这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光荣。人龙舞 流行于湛江市郊东海岛地区。人龙舞是由人穿着特别的服装,组成巨龙的形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每逢中秋佳节,当地百姓就会自发的组织人龙舞,配合着锣、钱、鼓等敲击乐器的节奏,人们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深刻体现了龙的威猛与大气,规模宏大、精彩异常。安铺八音 流行于湛江市安铺地区。安铺八音以手铃、小扣锣、横萧、洞萧、二弦、三弦等21件乐器为主,组成乐队,表演当地的《报春来》、《小桃红》、《浪淘沙》等传统民间音乐。每年的元宵、端午佳节,乐队都会走上街头,为人们表演。本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民间多信仰妈祖(即天后)、海山公、关公等。在农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灵 承接去年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势头,湛江市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6.87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创15年来同期新高。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17.0%和11.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在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增长带动下,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由去年底的20.7︰43.1︰36.2调整到今年上半年的18.6︰44.5︰36.9,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全市生产总值17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3041元。( [
C. 从1840~2015的湛江历史变化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专学科。
属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D. 湛江市的历史
据考证,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1911年10月起,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 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县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州岛,升硇州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 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现湛江市共辖二县:遂溪县、徐闻县,四区: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代管三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E. 湛江历史文化多久
雷州“石狗”天下绝 湛江这个地方,一般人不一定很熟悉。但说到因多雷暴而得名的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则是海内外共知的,湛江市就位于雷州半岛。这是一个特别的地理概念,因为这里是中国大陆陆地的最南端,堪称“地之角”,历史上一度被称为“南蛮之地”,这样的边缘地带,能有多深厚的文化?我有点怀疑。湛江的市容印象:一进湛江市区,四处都是美丽而修长的棕榈科植物,那亚热带城市的优美风情处处呈现。我们住的海滨花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奇花异树,香气扑鼻。而不远处,就是优美的海港,空中弥漫的是海的气息。走在林荫小道上,花香鸟语夹杂着海浪的声音,使整天工作在喧嚣的北京、灰雾蒙罩着生活的我,心情是无比欢畅,惬意的很。湛江真好休闲!
不过几天行走下来,我发现湛江不但是休闲的城市,更是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雷州西湖“十贤”祠,雷州石狗,遂县醒狮,海上丝绸之路——汉徐闻古港遗址,等湛江独特的历史人文与民间文化,一时漫溢在我的脑海,“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用这句话来概述我对湛江的感受,很恰当。
西湖“十贤”人文重
史载,“秦朝时期湛江辖地归属象郡。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当时,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南蛮之地”称谓。这种地方,人迹罕至,地处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愿意来的,不过这边远之地常被朝廷用来流放不听话的臣子。书上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在雷州的著名景点之一西湖,我们瞻仰到保存很好的这些先贤的遗迹。杭州有西湖,为何此处也叫西湖?正诧异间,听当地文化局同志介绍,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当年苏轼被贬谪期间,曾两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贬途中,一是赦归途中。在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邂逅。为消除谪居悲苦,他们常游玩罗湖。后蒙赦归,又特意在雷州逗留,常在罗湖吟诗会友。不长的时间内,他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及宝贵的墨迹,而在与乡人的接触中,苏公无意中又成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当地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后来的雷州人为了纪念苏公,遂易罗湖名为“西湖”,并于明嘉靖年间在西湖公园内为苏轼专门修建了苏公亭,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北方,表现出他身在偏地,仍翘首中原的爱国情怀。
西湖北侧有宋园,内有十贤祠,是雷州人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位先贤修建的。这“十贤”可谓是“贤”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谀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入祠内,右侧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首先映入眼里,这是奉祀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祠中,还有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碑,是屡经刀兵浩劫幸存的珍贵文物,碑文由南宋名相文天祥挥泪撰写。据说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裔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状元姚文田书写刻石,人们喻此碑铭为《正气歌》的姐妹篇。
宋园内还有寇公祠,据载,一代名相寇准终老雷州,他一生的最后18个月都在雷州度过。寇准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度任北宋真宗时宰相,自宋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当个小小司户,不到两年,就于天圣元年与世长辞了。雷州,成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后的归宿点。寇准在雷州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勤政爱民,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后来他的遗体运回西京安葬,而雷州人深感他的忠义,为了缅怀他,于是在他寄居过的寓所“西馆”立祠奉祀。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至今犹在。“寇公祠”内几幅图画也记载了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
可以说,古代官吏的流放史,其实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原文明在中国四处传播的文明进化史。先贤们个人命运的悲剧,却成为湛江的福音。他们的努力使这片洪荒之地,成了钟灵毓秀的沃土。“十贤”虽早已作古,西湖公园内的古迹也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但先贤的文化遗留却一直润养着后人,成为今日雷州半岛最精粹的文化之重要成份。今日的雷州,已经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广州西部唯一的一座。
雷州“石狗”天下绝
湛江不仅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人文,当地的各种民间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雷州石狗就堪称“天下一绝”。在雷州,所到之处,无论是博物馆、村口、古道、巷口、门口、水口或古墓祠前,都能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的石狗雕像,可以说,只要有建筑、有门的地方就有石狗雕像。我们知道,忠实的狗虽常被用来看家护院,但守护神以石狮最为常见,以石狗取代的少见,然而在雷州,清一色的石狗驻守门户,实在罕见。
据说雷州石狗的起源,约在殷周年代,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少数民族是聚居在雷州较早的先民,由于文明程度与生产力的落后,雷州先民需要依托某物种作为图腾祈求庇护,而当时的瑶族信奉“狗”当始祖,“石狗”成为图腾标志,直至后来瑶汉同化,也一直沿袭下来,雷州石狗于是成为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雷州石狗陈列馆,我们看到了从民间征集到的200多只不同年代的石狗,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由于长久受风雨剥蚀,它们或是灰暗色,或呈青黛色,但依然栩栩如生。据馆长介绍,目前发现最早的石狗是先秦时期的。自秦汉始,各个朝代的石狗都有出土。
据说,雷州境内现存有1.5万至2.5万只古石狗,被称为散布民间的“雷州兵马俑”。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有地域型,时代型与时代的地域型;有原始类,抽象类,具象类,人格化类;有文象武象之分。不同时代的石狗各具特色,特征鲜明,从简单到粗犷、古朴典雅到雍容华贵,造型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一个时代雷州的社会文明与人们对德福的崇尚。譬如秦时石狗,轮廓粗犷,方方圆圆,反映出当时人们认同天圆地方说。汉朝石狗,及其简约,十分抽象,表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雷州石狗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对于这一份厚重的民间文化遗产,雷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文化部门都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各项保护工作,不仅广为征集遗落民间的石狗,还组织专家研究整理相关文献,使石狗文化在雷州大放异彩。2004年,雷州石狗被列入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18个试点项目中。目前,一座大型的石狗园林展示馆正在修建之中。届时,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湛江,就可以观赏到完整的雷州石狗文化。
遂溪“醒狮”惊世界
看完雷州石狗后,我们驱车前往湛江市徐闻县——祖国大陆的真正最南端,前去一睹佐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汉徐闻古港遗址。途径遂溪县,有幸观赏到名扬海内外的“遂溪醒狮”表演。
说起遂溪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那可真是历史悠久。早从明、清开始,就形成了习俗,后在民间广为传承,不断被创新繁荣,加上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民间醒狮文化,醒狮艺术于是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2003年12月,遂溪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
据介绍,目前当地民间醒狮团已发展到255个,参加表演的超过1万人。其中尤以文车、许屋、龙湾、等醒狮团的水平最高。我们观赏的正是文车醒狮团的高桩狮表演。
文车醒狮属南狮,其造型身披麟甲,色彩五彩缤纷。表演时突出喜、怒、疑、惊、睡、醒等感情变化。锣鼓声中,骄阳下,只见一头懒洋洋的狮子,始是伏地打盹,继而随着鼓点做出各种姿态。不久狮子醒来,开始出洞,窥测方向,突然间,鼓声急促起来,面对10多米高的梅花桩,“醒狮”一跃而起、探桩、上桩、飞桩、采青、回桩……,实在是惊险刺激、扣人心弦;那狮子在高桩上,还随着鼓点的轻、重、缓、急,做出千姿百态的动作与喜、怒、哀、乐的表情,把醒狮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舞狮能到如此境地,黄飞鸿再世也不过如此!
我在旁看的是眼花缭乱,胆战心惊,这个高桩表演,无论从艺术、套路及难度上,都可用“新、高、难、险”四个字来描绘。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曾用“民族之魂在醒狮,醒狮之乡在遂溪”来评价遂溪醒狮艺术,虽说有点争议,但“遂溪醒狮”实在堪称一绝!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应该有“遂溪醒狮”表演项目,让世界都惊喜一把。
海上丝绸源徐闻
接下来的一路,一直沉浸在“遂溪醒狮”的惊险里,我不断观看着自己拍摄下来的表演场面,直到徐闻。徐闻的点灯楼角,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于是好奇心重新转移。
不过,在徐闻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旱。我们到徐闻的时候,正感上徐闻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旱,已经整整245天没下过雨,地上早就龟裂的可以掉进一头大象。当地有句俗语:“徐闻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连我们住在县政府的招待所里都不能供应水。如此炎热的夏天,一路风尘仆仆,本想安顿后能先冲个凉,结果滴水没有,感受可想而知。最后大家跑到外面的宾馆开房,轮流冲凉,成为湛江之行中难忘的一幕插曲。
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里的旱情,难免有点怨言,第二天,了解到情况后,顿时释然,不由转而为徐闻的旱情忧心。回来后,看报道说,徐闻终于下了透雨,旱情得到缓解,心里还暗暗高兴。
我们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汉徐闻古港遗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出口船舶“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记载。而史料上的“徐闻”,据考证就是今天的徐闻。在汉徐闻古港遗址一带,挖掘出大量汉代遗址,包括汉砖、瓦片、万岁瓦当、汉代私印等,专家通过考古、考察遗址和文物及多学科的论证,一致认为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据说,在那里,现在还随处可以挖掘到汉砖汉瓦。因为已没有多少考古价值,当地政府准备将此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来开发,外地游客自己去挖掘汉砖汉瓦,挖到都可以带走,让人怦然心动。
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能踏上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点灯楼角,也没有能一睹那中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珊瑚礁群,这是很遗憾的事。也许,这是美丽的湛江要给我们留点白,唤起我们终生的牵挂。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徐闻,感触那大陆最南端的历史文化。
F. 湛江特色民俗,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未来情景,要1500字以上,谢谢!
赤坎,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埠赤坎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当前,湛江进入了千载难逢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赤坎又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朝着科学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舞鹰雄”流传于赤坎已几百年,“舞鹰雄”以高难度著称。
“舞鹰雄”的起源,有一个传说。从前有座大山,山上飞禽走兽众多,其中鹰和雄常一起嬉戏觅食,甚是有趣。又传说鹰、雄能驱邪镇妖,给人们带来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节日,村村户户都渴望着能有鹰、雄的出现。于是人们就模拟它们嬉戏相斗的情景,创造了“舞鹰雄”这种舞蹈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当地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
“舞鹰雄”属大道具类舞蹈,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机灵而勇猛。雄做成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表演的套路大致为“醒鹰雄”、“格斗四门”、“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和“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动作惊险,难度最大,是整个舞的高潮。据竹园村年将九旬的老人陈兆明(舞蹈队中年纪最大者)介绍: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这一带就有“舞鹰雄”的活动了,但一直只能局限在地面舞蹈。传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故的老人梁荣章,在原有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支4米高的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险措施的情况下,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动作,大大提高了鹰雄舞的表演水平。
3月26日是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每年一次的“年例”。上午十时,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36名青少年光脚裸掌从21米高绑有36把锋利闪亮钢刀的刀梯上依次爬上。他们手抓刀刃,脚踩青锋,快步登上刀梯顶部然后手抓粗绳滑下,钢刀锋利无比,而表演者却手脚丝毫无损。近万人现场参加和观看了这一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盛会。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动,流传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旨盼驱邪消灾,祈福平安。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十二日为年例,主要内容有游神、走轿、爬刀梯、过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种独特的项目,即在平地上竖起高18米的对称木梯,36把锋利闪亮的钢刀分别斜绑在木梯二侧,谓之“刀梯”。光脚裸掌的表演者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手抓刀刃,脚踩青锋,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顶部。钢刀锋利无比,而表演者却手脚丝毫无损。
“爬刀梯”这种“年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会约2000年前,传说有位名叫张兴武的大将军,为了除暴安良,到淮南术山拜师,刻苦修练“三山功”(过刀山、火山、棘山)。农历二月十二日,智勇双全的张兴武率兵攻打罗汉城鬼门关,由于城墙又高又厚,强攻屡败。张兴武便令36名中将赤手光脚搭成人梯,再由108名小将手持钢刀踏着人梯攀越入城内,里应外合,斩除妖魔,百姓从此安宁。张兴武英名广传,为民敬仰,麒麟村民逐步把他攻城的武艺“36个人的梯演变成36把刀的梯”,作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二日的年例“爬刀梯”这一民俗。
“爬刀梯”是当地民众祭祀仪式中庄严神圣的内容之一,充分表现祭祀祖先时心灵的虔诚和向祖先祈祷时感情的真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爬刀梯”成为一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观赏性艺术,当地民众每年都把这项活动搞得热烈、隆重、精彩,远近闻名。“爬刀梯”是民众为了弘扬先人为民除暴,敢于“上刀山下火海”无所畏惧的精神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今天,当地农民群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祖辈那种团结、爱村、进取的优良传统,激发子孙后代关心家乡、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赤坎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早在晚清年间就呈现出“商旅攘熙,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近年来,赤坎区委、区政府结合中心城区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力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08年赤坎第三产业增加值68.59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区GDP的58.2%。经多年发展,今天的赤坎区已成为湛江市乃至粤西地区服务业的成熟城区。
近年来,随着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湛江市的中心城区,赤坎的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并持续快速发展。湛江公路主枢纽云头桥货运站依托周边物流仓储基地和距离火车北站仅3公里,紧靠赤坎、麻章两区,交通便利等优势,2006年开始试业,如今入站经营的物流货代商户已达70多家,货车100多辆,仓储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较完善的公用型物流中心和全国公路主枢纽货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物资、资金、信息和人员在赤坎加速流动。
10年前,赤坎海田片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今日的海田,五金机电、饮料副食品、钢材、建筑装饰材料、水果、家具、布艺、花鸟八大批发市场连接成片,占地面积达53.5万平方米。市场货物种类齐全、管理配套、交通便利、交易活跃,目前已拥有商户3000多户,年销售额50多亿元,上缴税费4000多万元。市场群还吸引了20多家物流公司进场,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货物发往全国各地,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完善的物流集散中心。此外,沃尔玛、好又多、屈臣氏、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家也纷纷抢滩进驻,增强了赤坎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优势。赤坎还建成了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湛江车城,34个品牌汽车在区内设销售点,同时拥有4S汽车专营店12间,2008年销售汽车12791辆,销售额达16.76亿元,成为粤西地区汽车销售和服务中心。饮食业是赤坎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区内有大小酒家食肆40多家,在大天然海鲜美食的品牌效应带动下,“食在赤坎”的品牌越做越大,2008年餐饮业零售额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现代新城初具规模
中央商务区呼之欲出
当前,湛江进入了千载难逢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期。我市两年来在赤坎投入市政建设资金约5亿元,占全市城建经费的60%以上。目前,体育南路、北路与人民大道、海滨大道、椹川大道形成三纵两横的交通网,北站路、站前路建成通车,湛江北出口改造和325国道改线等工程相继展开,赤坎城区交通更加畅顺,发展空间也随之拓展。
2008年,我市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把海滨大道海湾大桥路段至赤坎旧“大天然”一带定位为湛江的城市商务中心区,民大海景酒店、金沙湾广场等五星级酒店正加紧建设,君临海岸、金沙湾、丽湾名邸、观海一号、御景名城等一批名优楼盘相继开盘,加上该区域内已投入使用的会展中心、广电中心、通信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和众多行政单位等已有条件,赤坎区作为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当前,随着海滨大道整治和滨湖公园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赤坎成为湛江市中央商务区已经渐行渐近。
生态城区显山露水
创业居住湛江首选
过去,湛江市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赤坎就像一个小城镇,要住得舒适、有“身份”还是选择霞山。但是,随着城区环境的不断改善,赤坎正日益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热土、湛江人创业居住的首选。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赤坎市政建设的投入。目前,赤坎江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北桥河两岸旧貌换新颜,独具湛江海滨风情特色的赤坎金沙湾观海长廊延绵2.65公里,占地64公顷的城市“绿心”——南国热带花园以及城区内大大小小的街心公园、小游园宛若颗颗绿翡翠交相辉映,基本实现了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一个公园游园的目标,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10.3平方米。在赤坎,天蓝水碧、草绿花香,成为湛江市最吸引人的“宜居城区”。有关数字显示,2008年,赤坎房地产开发投资13.75亿元,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5.9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04万平方米,销售额5.2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79.3%、87.4%、19.5%和132.2%。2006至2008年,赤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26.17亿元,超过了2005年之前的累计投资额。2009年,赤坎区房地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1-8月份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2.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商品房销售面积19.04万平方米,销售额9.1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9.2%和208.0%。
在建设好新城区的同时,赤坎区还坚持做到保护性修复改造好老城区。多年来,赤坎区坚持每年改造小街小巷10-20条,并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督办事项落实到位,同时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排水排污、绿化美化、体育休闲设施等公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了老城区街洁、路平、灯亮,群众生活便捷、舒适。
“我们平时老讲GDP增长了多少,财政增收了多少,但是如果老百姓门前的路不平、灯不亮,就业难、看病难,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怎么能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怎么谈得上共享发展成果,有什么幸福可言?”谈及百姓的幸福感,赤坎区长陈云如是说。多年来,赤坎区着力实施四大民心工程,统筹城乡发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实施平安争先工程。赤坎区探索并完善了“军警民多方联动,五道防线保平安”的社会治安防控模式,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2006年来,全区刑事立案年平均下降13%,2008年全区立刑案数较2005年下降36.8%,并创下累计85天“双抢”报案零发案纪录。今年4月,省综治考评组通报,省城调队暗访赤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为91.0分,名列全省第二,赤坎区连续6年被评为湛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并被评为全国2005年——2008年度平安建设先进区。
——实施教育强区工程。赤坎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证区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2006年来,在市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扩建学校5间,扩充校园面积43760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2500个,有效缓解了中小学班额大、学位缺的问题,学校环境得到了改善。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赤坎区试点城乡学校捆绑教学,推动5间省、市一级学校和5间农村小学合并。今年教师节前夕,赤坎区2084名中小学教师全部落实绩效工资,实现了工资福利待遇与本区公务员相当。
——实施就业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就业空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006年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89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682个,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8%。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积极开展送医、送药到基层和“三平”活动,3年来减轻群众医药负担235万元。
——实施文体兴区工程。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赤坎区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特色文化,2006年来共组织广场文艺演出近500场,送戏送电影下乡300多场。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为国家、省、市输送了劳丽诗、何冲等一批优秀人才,赤坎区获得“广东省体育贡献奖”,区业余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2005年以来,赤坎区还以和谐、友爱、互助为主要内容,每年举办一届全区性“邻居节”,评选出“好邻居”、“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道德模范。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理清思路、准确定位,才能找准自己现在与未来的坐标。为了准确定位,连日来,刚到任赤坎区委书记的陈志雄忙着在基层调研。当前,赤坎商贸流通服务业兴旺发达,工业发展受限于土地,农村人口少、面积小,农业比例轻。2008年,赤坎区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1:40.7:58.2,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了“半壁江山”。“我认为赤坎未来要谋求大的发展,必然是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壮大第三产业之路。赤坎当前要紧紧抓住中科炼化和钢铁项目选址湛江这个重大机遇,致力建设‘都市型产业发达区、生态宜居新城区、民生殷实首善区’,争当湛江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陈志雄对赤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具体来说,赤坎区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抓好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央商务区。发挥赤坎在区位、资本、人才、环境及城市辐射力等优势,全面提升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业、现代金融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做强文化产业,培育会展、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构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现代表服务体系。以中科炼化、湛江钢铁等重大项目选址湛江为契机,积极研究钢铁、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对接,侧重引进金融、商务、信息技术及研发、服务外包等服务项目,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区域总部、办事处等辅助性机构进驻,加快湛江市城市商务中心区建设。二是抓好城中村改造,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继续全力配合市抓好市政建设,深化“城乡清洁工程”,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段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旧“大天然”片、文保北村和调顺村“城中村”改造,整合利用好城中村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中央商务区建设提供空间。三是抓好民心工程,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统筹城乡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关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从上届民俗学代表大会四年以来国家发展的大视野,看未来30年中国民俗学面临的挑战,传统民俗学赖以生存的田野急剧消失,将造成民俗学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危机,民俗学应重新定位,认真制订30年发展规划,抓住历史的机遇:1、加速进行传统民俗学工作,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抢救保存的力度和效度;2、大力开拓新民俗学,积极投身于民俗与经济发展、民俗与社会发展、民俗与文化发展的事业之中;3、勇于承担重塑民族魂的历史使命,投入复兴民族文化精神的大业;4、促进中国民俗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世界华人民俗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民俗学的态度、立场和定位,进而建立积极入世、服务时代、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俗文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G. 湛江与茂名的历史
湛江历史概要: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
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现湛江市共辖五区: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开发区,代管三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二县:遂溪县、徐闻县。
茂名历史概要: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着道士下棋。道士欣赏他的对答和相貌,教他予黄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东山采药炼丹,而后升仙于西山(观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门外冼太庙门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迹,今该庙内还有一块生长着少许苔藓的石船破石存在,作为传说中的潘仙遗迹的历史见证(又一说是冼夫人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1954年开始,中央有关部门派来地质勘测队,在茂名县南部和电白县西部一带进行勘探,并成立了勘探石油工区。1955年,国家批准了在茂名县南部一带开采石油。1958年,成立了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并将茂名县南部的金塘、公馆,袂花、镇盛、鳌头等地区总共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出,正式以“茂名”的名字建立了茂名市,将原来的茂名县改称高州县。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金”、从“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阳”,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现茂名茂名市辖2个市辖区(茂南区、茂港区),1个县(电白县),代管3个县级市(化州市、信宜市、高州市)。
湛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粤西第一城市,粤西经济中心城市,号称”花园港城”。原茂名市属于湛江市的一个县级市,后由于政治管辖需要,将茂名从湛江分离出来并成立成地级市。两市没分离时叫“雷高市”
湛江离茂名最近的地方时吴川的潜水镇。
H. 湛江大海的历史或者传说有什么
湛江是一个很传统的海滨小城,有大海,有小岛,有海鲜,也有热情好客的专当地人。总结成一句,属去海边,首选湛江!
这里有历史深邃的晏海石滩,千百年前,火山爆发,波涛汹涌的熔岩与冰冷的海水碰撞,留下了这一条长长的海滩。黑色的石头,随处可见的海浪打在礁石上的美丽浪花,细腻柔软的沙子,都要亲自去看看,去感受,才会得到满意的惊喜。
湛江的文化气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最为著名的是遂溪孔子庙,在这里,感受儒家经典文化,学习人生的道理,体会人生天地间的交织所在,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体验。
I. 面对湛江历史变迁
面对湛江一幅幅迷人多彩的画面。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母亲般温馨的爱抚,心中涌起天翻地覆的深情,如伊甸园的音乐那么慈祥。一款明亮的月光避开了一条闪着银光的路,让湛江绚丽的憧憬系上了高高的蓝天。
淅淅沥沥,细雨洒了整整一夜。圪塄上,坡底沟壕里皆是那绿绿莹莹、软绵绵的绿海之恋。这……这是什么?这就是一个擅抖的生机,既能从火海中奋斗出来的湛江。它焕然一新,拼出了奇迹般的恩赐,还是无私地不思索取,愿将大地的乳汁留着让茁壮的树苗吸吮,使树苗闯出青春,获得健康。处处花季年龄,彩虹下的生活让绿带寻觅生命中最绚丽的色彩打扮自己,实际上无时无刻地添加着这无私的母亲——湛江。
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在这块光秃秃、险恶的土地上定居下来。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使湛江地域纳入中华版图,构成了一只有气概的雄鸡。目光也在雄鸡般的轮廓上定格,一支深情的歌自心底静静流淌……这片南疆边陲之地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可见淳朴中隐着智慧,荒古中透着俊秀,再也找不到那贫贱不堪的足印,再也听不到那血凝结的叹息。齿轮构筑的太阳伸出金色的臂膀擎着一片晴空逶迤而来,像盘旋的苍鹰,升起来了直冲云天的卫星、羊群绽开洁白的花朵、红柳茂盛的塞北,正酝酿着蜜一样甘醇的生活……呵!湛江,多年的磨炼,你已经磨砺出熠熠动人的光彩,你的青春的生命里正充溢着勃勃生机。闻一多先生说: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给我以希望,灰白赐我以悲哀。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色彩。啊!湛江,你变了,你变得如此美丽,如此生机勃勃,如此有色彩力,构成了一幅完美多彩的图画。
面对湛江的文化古博,我的血液在奔涌,思绪在沸腾,理想的根须在土里扎得更深。面对它,我已把自己深入母亲炙热的胸襟中……我爱湛江文化古博,因为湛江民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富有雅致的情感,把人们引惑到到幻景,为人们纺织着美丽的梦。
湛江的文化就是与人众不同。如飘色巡游、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雷州歌、雷州石狗传说等事例,都是湛江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民俗,都给人们一种飘逸空灵的神奇美感。湛江各有擅长,它征服了我,不,是伟大的成就征服了我,是它的宽广、博大的胸怀冲击了我软弱的灵魂。它那种奇特变化精神感召了我。
我发现我被俘虏了,成了文化岛中的小岛,正在湛江母亲无比博大的知识海洋中嬉戏,正在纺织着美丽的微逻七色网。
湛江的变迁感触了我的如初,我灵魂的纤绳,永系向你风帆的桅杆。我手中的彩笔,永绘写你壮美的风姿。湛江,我爱你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