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弦琵琶的历史追溯
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自西汉张骞奉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就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汉魏之交,西域乐人不仅带来了箜篌和四弦琵琶,也带来了五弦琵琶。这种乐器自西域传入中原后,公元五六世纪盛行于北朝。唐代杜祐《通典》:“……然吹笙、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北齐文襄帝即位是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河清是北齐武成帝在位的公元562年~564年,五弦已为当时的统治者所爱好。至隋唐时期尤为盛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西凉、高丽、龟兹、疏勒、高昌、安国、天竺诸乐中均有使用。在燕乐中尚有大五弦琵琶和小五弦琵琶两种形制。《新唐书·礼乐志》有:“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掐琵琶。”唐淮安靖王李寿墓壁画中有坐立部伎女乐人弹奏五弦琵琶的图像。
Ⅱ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象征什么
后来增加的两根弦,一根为文弦,一根为武弦。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增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时,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2)五弦的历史文化意义扩展阅读: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古琴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古琴形制崇尚自然,面圆而底平,象征天圆地方;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的十三个徽,代表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弹奏古琴,即是面对天地日月;古琴的两个音孔,称为“龙池”和“凤沼”;琴弦的支撑称为“岳山”和“龙龈”,岳山代表高山,琴弦代表流水。
Ⅲ 五弦的瑟作用是什么
在很多传述原始时期的文献中,不仅记载了当时音乐的大致形态,同时也涉及一些乐器。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提及:在远古的朱襄氏时期,不仅风沙很大,而且气候十分干燥,植被散落,子种无果;这时有一个叫士达的贤人制造了五弦的瑟,用来求雨,以此帮助人们过安定的生活。其中的“五弦瑟”,可推断为原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当然,也有很多历代传承和出土的音乐文物,可以印证中国有着很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如1985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村东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掘出25支竖吹骨笛,专家们对其中的一支古笛进行了测定,证明它发出的音是一个完整的七声音列。根据碳14的测定,这些骨笛距今约有8,000多年的历史,它表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另外,现在出土的原始乐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埙,它的形状通常多为卵形,平底,有一个吹孔,一个或若干个音孔。原始时期的埙也为研究古代音阶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例证。
Ⅳ 古琴的五根弦代表了什么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这是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其二,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其四,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还有《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现存琴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筝。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家"宇宙飞船超过太阳系向银河系太空进发,该飞船所播放的《流水》一曲,就是用我国古琴弹奏出来的名曲;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等。 S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Ⅳ 中国古代乐器文化历史意义
概述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 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 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 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 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 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 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 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 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 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 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 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 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 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Ⅵ 历史文化的意义
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的重要性在于,让我们接近真相。尽管历史在发展中被曲解、隐藏,我们学的是被人为扭曲的还是客观发生的历史。如果我们学习的是认为扭曲的历史,会形成一种偏激和扭曲的历史观。这是可怕的,如果再将这种扭曲的历史观影响他人,这是更可怕的。但最终历史会公布于天下的。
历史文化,只有传承了历史文化,我们才有自己的民族气节,国人的灵魂。这里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屈原与端午节了。由此演变而来的端午节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历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动流传下来的影响,积淀在民间,并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目前,国外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国内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我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历史-网络
Ⅶ 历史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一、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
历史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它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美誉,全在于它们灿烂的历史文化积存。中国长城,西安兵马俑,埃及金字塔这些令人震惊的世界遗产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全在于它们所遗存的是古中国和古埃及的灿烂文化,它们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古代文明的精神象征。二十一世纪以来,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越为世人所重视,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并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规范和约束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具体行为,这无疑是对历史文化保护的一大贡献。
二、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民族心理有重大影响。
历史文化带给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往往会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构成,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思想行为方式上受到传统文化遗存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国,传统历史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是深远。
三、历史文化底蕴对旅游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从现实的角度去探掘历史文化,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历史文化带给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所创造的巨大财富,简直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加以统计。
随着现代科技工业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巨大的飞跃。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巨大成果的同时,世人又往往会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包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由此而带来的历史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且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是我们很难用准确的数据来估量的。比如在历史景观中,历史文化往往会令人神思遐想,浮想联篇,无不勾起人们对古代社会的联想。追溯历史,探寻古人遗踪,游人往往会产生更大兴致。人们带着怀古幽思不远千里纷至沓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同时,历史文化底蕴可以提升地方品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地方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特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大有文章可作。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那里尽管有高楼大厦和现代文明,但人们走进去,该会留下多大的遗憾啊。
四、历史文化底蕴拉动历史性投资。
在经济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产业投资。而作为历史文化所拉动的必然是历史性投资,其近期与远期价值不可低估。
人们谈及金字塔自然会想到埃及,说到埃及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埃及金字塔;谈及长城、故宫、兵马俑,大家马上会联想到中国,说到中国,又会立刻想到中国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形象的代言。正是由于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我们探讨和研究历史性投资这一重要的投资方式,来引导人们如何培植和利用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Ⅷ 五礼确立对中国礼仪文化的意义
我不太确定,不过我能肯定的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建立了五礼,可见文明礼仪对我们文化的重要性。凡事都要遵循从无到有的过程,礼仪文化也不例外。凡事都要遵循从无到有的过程,礼仪文化也不例外。古代的礼分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节。五礼,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五礼,是对中华民族老前辈们的尊重,遵守了开头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的这一句话,体现出了我们深爱着这个民族。
Ⅸ 以三为五,以五为九的文化意义
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亲属关系的确立
丧服制度的原则,《荀子·礼论》说是"称情而立文",意思是说,丧服的节文是按照生者与死者的感情深浅来确立的,而感情的深浅是由彼此关系的亲疏决定的。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家族的繁衍永远没有穷尽,因此,人的亲属系统总是在向上下、左右不断扩大。为着生活和管理的便利,需要划分家族。任何人与父亲、儿子的血缘关系都是最近,相处最为密切,恩情也最深。因此,古人将父、己、子三代作为家族的核心。以此为基点,通过两次往外扩展来确定家族的范围,这就是《礼记·丧服小记》所说的"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三",指的就是父、己、子三代。由父亲往上推一代是祖父,由儿子向下推一代就是是孙子,经过这样一次扩展,亲属关系就由原来的三代延伸为祖、父、己、子、孙五代,这就是"以三为五"的意思。接着,再由祖、父、己、子、孙五代分别再向上、向下推两代,经过这一次扩展,亲属关系就延伸为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九代,这就是"以五为九"的意思。
为什么要将亲属关系扩展到九代呢?因为人一生中能够见到的直系亲属,向上数最多不过到高祖,向下数最多到玄孙,这是一个极限范围。以此为基础,旁系亲属从兄弟开始,可以有从父兄弟(与自己同祖父的兄弟)、从祖兄弟(与自己同曾祖的兄弟),最远只能到族兄弟(与自己同高祖的兄弟)。如此,上至高祖四代,下至玄孙四代,加上自身一代,一共九代,包括从父兄弟、从祖兄弟、族兄弟等在内,构成了习惯上说的九族,囊括了本宗家族的全部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