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入党预备党员 继续一份有关 2012年两会的思想汇报 万分感谢·~~~
敬爱的党组织:
三月,“两会”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我更应该时时关注。“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报告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也从根本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区别开来。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今年两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的黄金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召开本次大会,而开好这次大会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厉、同心协力、日新月异、开拓创新,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广开言路,吸取各界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我坚信,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以上就是我关于两会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检查并考验我。
此致
『贰』 急求,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发展对象的四篇思想报告
尊敬的党组织: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成功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我认真学习了 “十七大”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深信,随着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产生和开展工作,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将更上一层楼,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在本届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顺利地实现了新老交替,国家领导层变得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与务实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令全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我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要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党员的条件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报告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同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绩和功效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潮作出的明确的响亮的回答,更加鲜明地举起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显示出我们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的领导核心作用。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绩和功效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潮作出的明确的响亮的回答,更加鲜明地举起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显示出我们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等一系列当前的重大问题,既反映了党坚持理论创新,又为努力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除了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外,我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和学习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
以上是我最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我将一如继往地、再接再厉完成自己的工作。请党组织进一步考验我。
汇报人:……
2007年10月
『叁』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怎样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回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答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3)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总之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肆』 关于继承与发展的一篇议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网络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伍』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党课思想汇报
尊敬的xxx大学党组织:
近期各大高校都发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校也不落后,党组织组织了多次的学习活动,从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同时我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我就把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感想,以及深受的教育和思想汇报如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本质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有利于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审视度时、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提高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任务看,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正面临各种新的考验。一是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植被恶化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突出,而影响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影响和决定着人心向背。二是作为执政党,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增强人民的满意度?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使之处于各种有效监督之下,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与党的自身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就可以,而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30年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也总结了新经验,丰富了新理论,拓宽了新视野。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民族振兴之路、走向世界之路。要把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得到凸现。我们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具备三种眼光和三种能力,把共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与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统一起来。一是全盘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及其发展趋势的眼光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的能力;二是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眼光和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三是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有创新思路的眼光和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危机化为机遇,在不断提高干事创业、创新求变的水平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以上是我就是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学习和思考的结果,我想要想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还要继续努力,还要继续要求进步,我希望党组织帮助我早日成长为一名正式的党员。
汇报人:CZLIN
2009年5月1号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是一个重大的改观,在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时期,充分重视人,和人性的发展,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否定和超越,本质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由于人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理解,故以人为本的观念兼含有以社会的人或作为群体的人为本位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位两重含义。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群体去理解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奋斗目标。他批判地继承、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把抽象的、孤立的、非历史的人科学地还原为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人。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因而,作为以生产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七大又确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与中共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中共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3) 坚持以人为本,要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4)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5)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这有两篇 ,你看着抄一抄吧
『陆』 论述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马克思........
搜一下:论述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马克思........
『柒』 写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入党思想汇报,请问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哪些最好要写多点
尊敬的党组织: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们最近生活的主题,在这样的学习热潮中,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所收获。身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仅仅投身其中,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今天我通过思考总结发现:科学发展观是坚持正确三观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对事业、工作和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事业、为谁工作、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的认识和态度。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为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工作、事业、从政的思想基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组织者,要认真履行职责,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实现全面协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经得起群众、实践的检验,我们的发展不能为了眼前而忽视长远,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需要统筹兼顾。领导干部要干出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政绩,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因时制宜,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郑重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我们国家也正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回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对发展观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成果加以强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成为新世纪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伟大旗帜。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没有止境,凭智慧与执著,相信领导干部能交上一份事业强、工作实、政绩好的满意答卷。
我认为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抓紧学习不放松,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我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今后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争取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期望。
汇报人:
『捌』 求一份关于党的发展史的思想汇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抓基层建设的首要任务,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注意克服四个问题。 注意克服重视“班长”忽视“一班人”的问题 党组织的书记是党组织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抓党组织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书记队伍,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绝不能用抓书记代替抓党组织的全面建设。从实践看,有的单位在抓基层党组织“班长”和“一班人”上不够协调,存在重视抓书记队伍建设,忽视对委员的培养。致使有的委员要么分工分家,要么不到位或越位,对如何开展自己分管的工作,把握不好;有的缺乏参与意识,对研究决定问题不关心、不调查、不深思,发表意见时随声附和;有的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看正副书记的脸色行事,缺乏认真负责的组织观念;有的对党组织建设漠不关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缺乏紧迫感,理论政策水平低,对自己要求不严,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党组织决策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组织的建设。因此,在抓党组织建设上,一定要树立抓“一班人”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帮扶、提高“一班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摆正位置,明确责任,正确行事。 注意克服重视“单一抓”忽视“合力抓”的问题 就目前看,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合力不足的倾向。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整体上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建设纲要》规定了机关抓基层的职能,明确要求要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上级党委,机关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党委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机关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统筹抓建的重点,要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 注意克服重视“突击抓”忽视“经常抓”的问题 在抓党组织建设中,往往容易重视“突击抓”忽视“经常抓”。有的单位是上级文件有要求了或领导检查指导工作时强调了就抓一阵子,平时却不注意自觉抓;有的集中培训时讲的多,大家回去后一段时间抓得紧,时间一长又回到“从前”;有的重视突击检查讲评,忽视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传帮带。这种时起时伏的做法,导致了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潮起潮落”。既影响了党组织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既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也常常造成工作上的不利局面,是不符合抓党组织建设的规律要求的牞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牞都要切实改变这一现象牞真正通过经常性的抓建牞确保党组织建设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注意克服依靠“上级抓”忽视“自身建”的问题 近几年,各级党委机关运用“三治”手段在解决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三个一线”作用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工作相对滞后的党组织,通过各级加大帮扶力度,解决重点和主要问题,工作起色较大,有些还跨入了先进行列。实践证明通过上级下决心抓牞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有些基层党组织为什么能在上级帮扶下进步很快,而有的成效不明显呢?关键在于依赖思想严重,自建意识不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能起推动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要在注重“输血作用”的同时,增强“造血功能”。所以,每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牢固树立依靠自身解决问题的意识,把“上级抓”与“自身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积极效果,才能保证抓党组织建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