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
失败原因:客观上来,①中外反自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上,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2、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贰』 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即:
【北抄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当革命者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之时,一场厄运便降临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主席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汪精卫决定于共产党决裂,1927年7月15日,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忽视了中国的国情。】
『叁』 国民大革命运动历史意义有哪些
国民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答: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失败原因:(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虽然在这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肆』 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是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也就是我们的成长期,它的意义深远。反帝国主义的同时也反封建主义。
『伍』 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年国民大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提高了政治觉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在这一次革命中,党明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
(5)第一次国民革命的意义历史意义不包括扩展阅读: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工农运动的高涨,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一方面,他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拉拢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陆』 第一次国共和作的建立与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共和作的建立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它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二是在中国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同国民党合作是经过慎重选择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不久被聘为政治顾问。国民党的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相当复杂,但它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次国共和作的历史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柒』 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国民革命运动政治上的意义:
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国民革命运动在组织上的意义:
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7)第一次国民革命的意义历史意义不包括扩展阅读:
国民革命军五大高级将领:
一、蒋介石
特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和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二、何应钦
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学校,黄埔系将领二号人物,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历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黄埔军校教导团长,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等职。对待黄埔学生和蔼可亲,有难必帮。
三、白崇禧
陆军一级上将,保定三期毕业,桂系军事领导人,历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桂林行营主任等职。白崇禧和李宗仁、黄绍竑仅用二年时间统一了广西军政,多计善谋。
四、陈诚
陆军一级上将,保定八期毕业,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土木系军事集团首领,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历任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第九和第六战区司令官等职。
五、顾祝同
陆军一级上将,保定六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官,历任第三战区司令、参谋总长等职,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
『捌』 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国民大革命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基础上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国民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革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民革命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却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国民大革命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基础上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国民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革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民革命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却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人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为革命建立了新起点。
合: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的主张为人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中共开始
『玖』 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事件:第一源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甲子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影响: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请采纳,爱你哦,亲。
『拾』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民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内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容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革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民革命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却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人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为革命建立了新起点。
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党刚成立缺乏斗争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足,对中国革命的很多问题认识不足,犯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比右倾错误,比如对民众动员不足,比如对领导权认识不足等).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再加上国民党右派对革命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