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煲仔饭的定义
煲仔饭也称瓦煲饭,是源于广东广州地区的特色美食,属于粤菜系。种类主要有腊味煲仔饭、香菇滑鸡、豆豉排骨煲仔饭、猪肝、烧鸭、白切鸡等。
通常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盖,把米饭煲至七成熟时加入配料,再转用慢火煲熟。
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较灵活,煲出来的饭也较为香口,齿间留香,回味无穷。吃煲仔饭时,记得尝尝饭焦的味道,又香又脆,把热气的饭倒在汤里泡一会儿再吃一样可口。
菜品历史
编辑
煲仔饭(2张)
主料:大米3人份 香肠3根
辅料:柿子椒1小个 土豆1个 胡萝卜2小根 芦笋1小段
调料:豆油适量 生抽2勺 老抽1勺
1.所有配菜洗干净,青椒切块,胡萝卜、土豆、芦笋切丁备用。
2.铸铁锅清洗干净后,擦干水,锅底和锅壁刷一层油。
3.米淘洗干净后倒入铸铁锅,加入适量水(大概自己的食指竖着放下去的话,水面到食指第一节的二分之一偏上一点点)。
4.中火将米饭焖煮四、五分钟看到咕嘟咕嘟冒泡了,把香肠、土豆和胡萝卜放进去,改小火继续焖十分钟。
5.十分钟后揭开锅盖,沿着锅壁浇两勺植物油(橄榄油更好),轻轻转动铸铁锅,让油均匀流到锅底再焖三分钟。
6.放入青椒和芦笋,浇入酱汁(我用生抽+老抽+少许蚝油调的),再焖两分钟,关火后继续焖三分钟就可以开吃了。
『贰』 煲仔饭的来历
在饥肠漉漉的早上谈煲仔饭,对消化系统的刺激无异于一株虚幻的青梅树之于冒火的口腔,望梅止渴,然后更渴。不过,大街上有无数的港式茶餐厅,太阳明晃晃的中午,怀着半个早晨的期许,坐在冷气清凉的玻璃后面吃火热的煲仔饭也是件美事。
煲仔饭[1],顾名思义,就是用小煲仔煮的饭,大概是广东特有的吧。广州有许多卖煲仔饭的小店,一般是开在路边,一排灶头上摆满冒着热气的煲仔,一个师傅手持竹筷来回巡视,好象围棋中的车轮战。这样的排档一般都是专卖,另外还会送例汤。广州街上最多的“粥粉面”店,其次是甜品店,再有可能是煲仔饭小店了。虽然独沽一味,但品种也可以有几十种之多,好吃而且不贵。
另一个崇尚煲仔饭的地方是东莞,由于特产的腊味正是烹制煲仔饭的好材料,板鸭腊肠腊肉,简直就是为煲仔饭而生的,配合当地的丝苗米真是珠联璧合。不过,东莞专卖煲仔饭的好象不多,虽然店门口也有不少摆开一溜灶头煮煲仔,但多数同时经营其它,比如原盅蒸饭,所用材料差不多,只是容器不同。东莞与广州的煲仔饭略有不同,比如腊鸭杂,有鸭肠鸭珍之类,还习惯加橄角咸梅之类的东西,味道更特别一点,比起来广州的略显普通。
深圳以前专卖煲仔饭的似乎没有,倒是潮州煲仔粥如雨后春笋。其实做为宵夜,煲仔饭更为适合,有菜有饭还可以喝点啤酒。我曾在中式快餐厅里吃过一二回煲仔饭,不敢恭维,那种地方似乎样样东西都有,又样样不精。后来偶然到港式茶餐厅吃过一碗粥,比想象得要地道,相比经常吃的潮式剩饭煮粥,那米花均匀得简直成了精品。再来一客腊味煲仔饭试试,相当的清爽,材料实在,火候有分寸。从此对“港式”开始有了好感。
煲仔饭的传统品种主要有豆豉排骨饭、腊味饭、板鸭饭、黄鳝饭、田鸡饭、咖喱牛肉饭等,正宗的要用丝苗香米,取其坚实细密晶莹,口感好、滋味浓又易被汤汁浸烂。一般而言,生米生菜一锅煮就,以豆豉排骨饭为例,洗米上锅,煮六七成熟时揭开盖子,加入调好味汁的生排骨,另加二棵芥兰,直到焖熟。如果是黄鳝或田鸡时间可短一些,若是牛肉还要再长一点,要注意的是饭菜要兼顾,这就是火候了。
好吃的煲仔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特征,一是跟煲上桌的调味汁,揭开盖子浇在饭上,有嗞嗞的响声,此为画龙点睛之笔,看上去黑又亮,全看调汁师傅的手艺了;另一处是晶莹剔透的丝苗米被光滑的煲底烧出的一层金黄的锅巴,与普通锅巴不同的是不但脆而且滋味深长,实为一煲之精华,这不但取决于火候,还视乎煲仔本身的品质,好的煲仔里面是有一层光亮的釉底,如果布满砂眼则万万不行――还有,洗碗工也不能马虎,要用钢丝刷把上一锅的残留刷得一干二净才成。
『叁』 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中国四大菜系的发展历史是怎么形成的呢
四大菜系是指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又有苏菜一说法)。
菜系,也称帮菜版,是指在权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中国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肆』 煲仔饭的历史变迁
80年代做法是用煤炉、柴炉来进行烹饪,由于煤炉的温度比较低,需要时间比较长,大部分人都是用柴炉来进行烹制煲仔饭,柴炉烹制的煲仔饭有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而且锅巴会比较厚并且香脆,80年代好吃的煲仔饭除材料以为还会对柴火有要求,选用荔枝柴烹制的煲仔饭能让米饭有一股荔枝的香味,淡淡的荔枝味搭配猪肉或排骨味道一流。
1.将米洗干净,放入1.5倍的水2.放入准备好的柴炉里面大火烹制3.柴火火力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大概10分钟左右开始收水4.从锅边放入一勺更的油(猪油)5.放入腌制好的肉类6.将锅盖盖好,柴火减少一半7.大概5分钟左右,将柴火再减一半,开始变换砂锅的受热点,让整个锅底和锅边都有不同方向的受热8.大概5-10分钟(要看个人对锅巴的喜爱程度来决定,时间越长锅巴越礁)
这样一锅柴火煲仔饭就弄好了,吃之前放入香葱和酱油即可,还可以放入一只生鸡蛋搅拌,这样味道更好 最常见的做法是煤气炉烹制的,一个炉有4-8个炉头,可以同时烹制。由于炉头较多,产量提高对火候的控制不能保证,烹制出来的味道不一,锅巴礁度不一。
1.在沙煲里面放入准备好的米(加入食用油腌制过),加入热水
2.放到煤气炉上进行烹制,用最大火力烹制7分钟3.放入腌好的肉类4分钟4.慢火3烹制分钟,如果喜欢吃锅巴的可以用猛火进行,让锅底均匀受热。5.吃前放入香葱酱油既可。
『伍』 古代著名的米饭,你听过哪些
干饭、豆菽饭、石髓饭、大骨饭、青精饭、二红饭、淅米饭、玉井饭、金饭、蟠桃饭、盘游饭
『陆』 煲的历史传说
你好!!
对于一般人而言,煲,只不过是一种做饭的方式,只不过是一种烹饪的手法,似乎没有什么过于值得言说的历史或值得品味的文化。
其实不然,煲的文化也精深博大;煲的历史也流传久远,这一点并不亚于酒,也并不亚于茶,是中国饮食传统家族的一支灿烂的奇葩。
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代,楚人彭祖就以煲汤而闻名于世。
《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楚辞》说:和酸若苦,陈吴羹些;清代大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汤即羹,煲食也 …… 这些都说明,早在 2500年前,中国古代已经很善于煲馔之艺。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国的烹饪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候煲馔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烹制技艺已趋炉火纯青。
世界上最古老的食谱是公元 2700年前在中国发现的,这本食谱上已载有十几种煲的做法,其中有一道汤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鸽蛋汤”。可见,煲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道迷人的风景。
在饮食中,煲,除了煲汤以外,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煲仔饭。
煲仔饭是源自广东的饭肴之一,在生米中加入生油和姜葱,以猛火煮之,煮制过程中可以加入瘦猪肉、牛肉、鸡蛋、滑鸡塘虱、排骨、腊味、田鸡等等。
煲仔饭一旦端上桌来,就会闻到一股特有的焦香味。掀开煲仔盖,香味更加浓郁,令人胃口大开。肉在白米饭上泛着油光,色泽诱人,尝一口米饭,咸淡适中,香香软软,而且米饭渗进了肉的鲜味及肉汁,吃起来口感非常棒。
煲仔饭的传统品种主要有豆豉排骨饭、腊味饭、板鸭饭、黄鳝饭、 田鸡饭、咖喱牛肉饭等,正宗的要用丝苗香米,取其坚实细密晶莹,口感好、滋味浓又易被汤汁浸烂。生米生菜一煲搞掂。
煲仔饭都有锅巴,不但脆且香味持久,实为一煲之精华。当然,这既取决于火候,还取决于煲仔本身的品质——好的煲仔里面是有一层光亮的釉底。
谢谢!!
『柒』 广东人吃福建人是什么梗
广东人吃福建人是诙谐梗,用来表示广东人什么都吃的意思。
广东人吃福建人是网络流行版语,权表示广东人什么都吃的意思,多表示调侃之意。出自江湖上传说广东人红包钱不过百,于是当一个福建人准备调侃他的广东朋友红包少时,广东朋友猝不及防地点亮关键词:广东人爱吃福建人。
消息一出,生活在广东的福建人瑟瑟发抖吓得吃了个鱼丸压压惊,并表示要拿小拳拳锤他一胸口,结果却惨遭清蒸油炸白切蘸酱。
再者传闻中广东人什么都吃,尽管是一场误会,但“广东人吃福建人”“福建人瑟瑟发抖”这两个标签的关注度还是蹭蹭蹭地往上涨。
(7)煲仔饭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相关语句梗
1、福建人靠海,承蒙海风润泽,肤色不会死白死白,如红烧肉一样色泽浓郁,咸淡适中,肥而不腻,口感清新酥嫩易化,醇厚但不猛烈不直接,爽滑与甘甜浑然天成。
2、福建人精致,精致则意味着小而少,想大快朵颐福建人可能会不甚欢喜,但是我们玲珑的造型能让人赏心悦目,适合小聚怡情。
3、福建人既可以像炸排骨一样酥脆,也可以像卤鸡腿一样有肉感,既不抵抗也不迎合,与横冲直撞快意恩仇的菜系不同,福建人这种温柔与内敛正是其对精致美好苛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