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村信用社的历史
1、合作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农村信用社应立足于“三农”不是凭空定论,而是有着真切朴实的历史根源的。中国民间有古训叫做“翻身不忘本”,官方也有名言叫作“富而思源”。农村信用社虽已成就农金巨头并统领农村金融市场,但其原身胎生于“三农”,本质上与“三农”共承相同的血脉。中国是一个网状的农业大国。经济底子薄弱,经济结构粗放而不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村经济框架定格为“一体两翼”。即农业生产合作是主体,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是两翼。由此可见,合作金融是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典型股份制也即合作制金融组织。其股东也即社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兄弟。股金自然不是“官方”的资本。<
2、合作制确定的市场定位。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偏低,最广大农民太需要通过资金互助,以期实现合作化农业生产,推动社会化经济发展。于是,党和政府从融通区域社会资金、防止民间高利贷剥削的宏观计划出发,领导人民群众组建合作金融组织,发挥调节资金余缺的互助服务功能,共同建设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至此,由农民自愿入股组成,由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合作金融机构即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其充分体现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且不以盈利为最大目的,而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至此,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便确立起来。<
3、合作制运行的历史进程。1951年至1959年,农村信用社资本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信贷为社员提供,合作制性质明显,是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金融力量。1959年至1980年,由于极左路线影响,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交给贫下中农操作,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1980年至1996年,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管理,合作制“三性”基本恢复,期间设立了县级联社,但实际上成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走上了“官办”的道路。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由人行监管。现又进行新一轮改革。<
农村信用社在曲折中发展,与“三农”有扯不断的渊缘。即使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多变,但合作制性质不变,客户群体不变,最广大的信用合作伙伴始终是纵横在农村经营着农业的农民。因此,农村信用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应该立足于“三农”。
Ⅱ 农村信用社培训内容
信用社的业务很简单,不用着急,到时领导会教
Ⅲ 求几篇农村信用社的培训心得
我是你们的老大哥了,我是第9期的,在鼓山下福州党校培训,比你们轻松多了,这种喊口号的事我懒得做,所以上网来抄抄. 不过在工作上我还是很认真的.
Ⅳ 中公教育农信社培训怎么样
1、每个省份的考试内容会有所差别,具体要看报考哪个省份的农信社。回
2、如果想参加培训课程,建议考答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A.机构是否正规,是否具有培训资格;
B.机构是否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专职师资团队。
C.机构从业时间。
Ⅳ 农村信用社岗前培训问题
岗前培训主要是来:
1、新员工源了解信用社历史、政策、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
2、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工作岗位信息;
3、使新员工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和相应制度,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使其更快适应岗位工作。
内容包括1、农村信用社发展进程;2、法人治理概况;3、珠算业务技能;4、财务会计;5、信贷管理;6、市场营销;7、业务风险防范;8、职业素质等基本知识;9、基础业务模拟环境培训;10、金融服务礼仪和规范化服务等。
重点使新员工进一步清晰了解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经营宗旨、服务范围、组织架构和未来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对农村信用社跨跃发展的信心和奉献信合事业的激情。
Ⅵ 请问农村信用社考试培训,去哪里培训比较好!
快到河池市新建路7号三医院门诊对面找华图教育,华图教育你值得信赖;我是梁老师,真诚为你服务。
Ⅶ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史
1920年,中国许多省份遭受严重旱灾,尤其是华北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受灾农民达2000万,为抵抗灾情,当时各省纷纷成立义赈团体筹措赈灾款救灾。然而到了1922年华北各省又告丰收,但当时义捐的赈灾款尚有将近300万的剩余,如何继续使用这笔赈灾款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当时负责管理赈灾款的“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认为,救灾不如防灾,防灾不如组织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在这种理念确立之后,相当一部分人又将目光转移到发展合作事业上来。
1923年,由华洋义赈总会组织设立的第一个信用合作社在河北香河县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人股、入股农民民主管理、主要为人股农民服务的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951年至1959年,是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通过信货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制的性质,成为农民生活上的参谋助手,以及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1959年至1980年,这一阶段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
1980年至1996年,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金融组织,在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和接受农业银行领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地开展业务.恢复和加强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农村信用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经营、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县级联社的设立,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走上了“官办”的道路,贷款大里投放乡镇企业。农民对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失去监督。
1996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管理的政策措施,农村信用社得到长足的发展。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5129亿元,各项货,110489亿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56倍、134倍。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的征程,新的形势,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新的任务,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十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因地制宜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农村信用社就一定能够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创造新的辉煌。
Ⅷ 宁夏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地农村信用社也由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的农村信用联社,却由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加之内部管理上的欠缺,一再丧失发展机遇,亏损累累,几乎陷于破产的边缘.由于经营风险较为严重,已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西安分行列为重点跟踪监控的县联社之一.如何正确分析海原县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积极寻求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了决策过程的独断专行和滥用职权行为普遍.目前海原县农村信用社系统职工整体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统计数据失真,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对经营成果的反映主观性,随意性较大,造成资产占用形态反映不实,信贷资产风险不见底,使区联社,人民银行决策部门对风险程度心中无数,管理和决策缺乏针对性,风险?32?☆2003年第2期☆不能及时化解.主要表现在内控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缺乏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汇编或文件,零星散乱,陈旧过时,缺乏强有力地制约性,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对信用社经营者权力缺乏约束和制衡,如高级管理人员违规,违纪;稽核监督制度不够健全,监管程序不到位,监管手段不力,监督职能弱化.
2.资产质量低下,经济案件频发,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受各种因素影响,海原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大量资金沉淀,财务亏损和挂账负担沉重.加上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的种种经营问题,造成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沉重.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信用社资金,金融诈骗等案件时有发生,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3.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不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海原县农村信用社"官办"思想严重,缺乏民办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员工素质不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经营宗旨不明确,绿色信用证,信用工程没有落实到位,农村,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4.亏损巨大,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正常业务发展.虽然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但经营效益毕竟是其业务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且也是其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源泉.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资产的资本盈利率普遍偏低,大量呆坏账和亏损最终必须用信贷资金来垫付,从而影响正常业务的发展.截至2002年1月末,县辖13个信用社全面亏损,亏损251万元,亏损面100%,另有历年未弥补亏损额1802万元.
5.资本小,抵御风险能力差.资本金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显示农村信用社信誉高低,经济实力大小的重要标准,更是补偿意外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保障.海原县农村信用社虽然历史较长,但由于资产规模较小,长期经营亏损,资本金不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至2002年1月末,海原县农村信用社资产风险加权前的资本充足率仅3.61%,全县13个基层信用社没有一个达到8%的比例要求;资产风险加权后的市场经济研究☆☆资本充足率为一14.67%.
6.风险意识消失,企业文化恶化.投机,隐瞒,不可收回的贷款和无法偿还的贷款对海原县农村信用社具有强烈的影响,它使风险意识和改善管理的积极性消失了.这是一种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扭转的现象.更糟的是,这种文化的影响超出了农村信用社的范围.
二,成因分析
海原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是长期以来累积形成的,既有历史的,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指导思想,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
1.沉重的历史包袱,是形成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首要原因.海原县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主要有三块:一是大量的不良贷款;二是巨额的经营亏损;三是涉案造成的损失.沉重的历史包袱已不单影响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问题,已经导致了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严重后果,所以仅靠海原县农村信用社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来消除其恶果是远远不够的.
2.体制不稳定是农村信用社产生风险的关键因素.农村信用社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之日起,其管理体制历经数次变化,海原县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由于管理机构多变,自身承担职能的不合理性,以及人员数量少,根本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只能是粗放型原则管理,致使长期以来海原县农村信用社管理基本处于松懈放任状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规划,内控制度建立,新业务发展,人员的教育培训等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
3.市场定位不稳,脱离为"三农"服务轨道是农村信用社产生风险的直接原因.农村信用合作社,顾名思义是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但长期以来,海原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思想受商业银行的影响,重商轻农.在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上,思想认识较为混乱.口头上喊支持"三农",实际上将大量的信贷资产投向流通领域.随着流通领域的竞争加剧,造成大量信贷资金沉淀.
4.内控制度缺失,是农村信用社产生风险的内部因素.海原县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控制度,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违章得不到及时查究.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经营成果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于领导的个人素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长期低水平管理,信贷权力失控,管理人员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造成贷款质量难以保证,信贷风险不断增加.
5.外部环境不够宽松,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是农村信用社风险加大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是公平竞争.海原县农村信用社与当地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比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对公存款,中间业务的开展受到种种限制.加之受体制等因素所限,结算渠道严重不畅,失去许多优良客户.政府允诺的许多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工作思路
提高认识,转换观念.当前制约海原县农村信用社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一次"农贷重要性"的讨论,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要解决贷款投放中的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应该正确处理贷款增加与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关系
Ⅸ 农村信用社的入职培训内容有什么
岗前培训主要是:
1、新员工了解信用社历史、政策、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
2、为新员工回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工作答岗位信息;
3、使新员工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和相应制度,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使其更快适应岗位工作。
内容包括:
1、农村信用社发展进程;
2、法人治理概况;
3、珠算业务技能;
4、财务会计;
5、信贷管理;
6、市场营销;
7、业务风险防范;
8、职业素质等基本知识;
9、基础业务模拟环境培训;
10、金融服务礼仪和规范化服务等。
重点使新员工进一步清晰了解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经营宗旨、服务范围、组织架构和未来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对农村信用社跨跃发展的信心和奉献信合事业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