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英汉语言的发展历史对比

英汉语言的发展历史对比

发布时间:2021-03-07 20:25:48

㈠ 英汉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一、语言自身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等,“关系”在汉语中可能是个具体的概念,如,“他的关系很硬”是指他认识人好办事等,而在英语中“relation”则表示抽象的概念。
2.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英语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同样汉语中的“民办教师”“农转非”“希望工程”等词,英美人也难解其意。在中国代表帝王的龙,在英美却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汉语的“亚洲四小龙”只好译成“Four tigers”。中国共产党党旗上镰刀和铁锤图案,在德国人看来却如临大敌,避之唯恐不及。英语中“bat”通常是丑陋、凶恶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人,就因为“蝠”与“福”同音,便将蝙蝠视为幸福的象征。又如“peasant”(农民),毫无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在产品商标的翻译上,需了解有关词语在目的语中的文化意义。据资料显示,“白象”电池前些年在国内十分畅销,却被误译为“white elephant”,殊不知,译文在英语中指“大而无用的东西,谁还买它呢?”又如:饮料名Coca-Cola开始被人译为“卡口卡脖”,国人无人敢问津,而译成“可口可乐”后就打开了市场,这都是文化的作用。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个民族的人民具有类似的价值观。而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有时差异很大。世界观价值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1.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谦虚;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价值,提倡个人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对于“你的衣服真漂亮”这样的称赞话,中国人大都答“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则高兴地答道:“Thank you”。如在课堂上中国教师比较正式,注重教态;而美国教师则比较随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的等级意识和美国文化中的平等意识。
2.通过语言,往往可以窥视出某种文化的价值观。假设一个小孩看见邻居家的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而不去摘吃,问他为什么不摘?信奉基督教欧美的小孩,他会回答说:“我不能去摘,因为上帝在看着我。”如果是中国、日本等东方的孩子,一定会回答说:“那是人家的东西,我们不能要。”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上帝之子,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上帝的监视与庇护。我们中国人大多数不信上帝,但我们亦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样的古训,大多数中国的家长都会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们。
3.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西人们对英语中某些词义内涵理解的不同,甚至在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西方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Indivi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支配着大多数美国人,因而有“在爱情和战争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这对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来说非但接受不了,甚至会感到这种为人态度是可怕而不可取的;而汉语中的“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Indivialism”被认为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三、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体现在语用差异上

1.文化行为差异。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中国:你买什么?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美国:Can I help you? 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规则: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在中国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但如直译:“It''s my ty to do so.”就不恰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帮助他的,应回答:“my pleasure.”中国传统上以家庭为本位,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这是不一致之处;中国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西方有“East, West, home is best”,这却是一致之处。上课迟到了,中国人须敲门,喊一声“报告!”允许后才走进去;英美人则不同: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听美国人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就以为是正式邀请,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句客气话。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的多,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是明确的邀请。

四、成语谚语习语文化差异

学习外语难免要接触到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成语谚语可找到对应的汉语,有些本身已为汉语吸收,有些可直译而不会构成理解上的障碍,但更多的是由于汉英文字的巨大差异和文化传统迥然不同,很难找到适当的汉语译法,译文难以做到形、声、意、神完全符合,这就是文化差异使然。
例如: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很像汉语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汉语谚语另有一层寓意:小错误不及时纠正最后会出大错,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英语谚语只说明一个事实,一种态度;小失误也是失误,差一毫米和差一公里一样。Gilding the lily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近,其实相差甚远。此处英语谚语的意思倒近似“画蛇添足”,指对很完美的东西作不恰当而且过分的修饰,表示不赞成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而“锦上添花”是比喻好上加好。
文化中的习语,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中国人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英语却说“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中国人说“不称职”,地道的英语却是“Be not worth one''s salt”,此说法源自古罗马。古罗马把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起作为官饷发给士兵,英语的salary(薪金)一词就是来自于拉丁文的salarium (盐)。所以,“白挣钱不干活”就可以说成“Be not worth one''s salt”。又如中国一些汉语缩写词,如读者不了解其文化根源,社会背景,就会不知所云。
可以看出英汉习语谚语差别十分明显,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总之,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我国正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撞击,其中仍将以西方文化(欧洲及北美文化)为主要的文化源。无庸置疑,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必将进一步使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也必将令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著名的学者McLuhan 曾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 )一词形容当今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正是当今地球上时空的紧缩,使得跨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更为迫切。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㈡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2002年07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㈢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分析的论文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一、 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 (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 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 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 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加以表达。而汉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汉句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 条件、 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 (包括时间、 方式、 条件、 原因等 )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 -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 ) 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 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ty, of style, of beauty .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 “观 ”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 荣辱观、 园林化等。 (三 )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 叙述客观、 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 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 词汇、 语句、 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 (一 )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 (二 )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 [ 13 ]所谓空缺 (文化上的 ) ,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 谚语、 成语、 禁忌语、 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 (三 ) 中英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 (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 (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 (主要是喻义 )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 (开玩笑 ) ,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 14 ]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 (或战败 )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 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㈣ 英汉语言对比。我需要大概3000字左右的概括。帮帮忙

从翻译的角度。

1、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的句子只要保内证含义的完整即可,容而英语的句子要保证逻辑上的完整。
2、英语的定语分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而汉语只有前置定语。
3、英语语法中有从句,而汉语中不存在从句。
4、英语简单句的谓语只可以有一个动词或相当于动词的短语。而汉语的句子承当谓语的可以有多个动词,并且分成多个层次。
5、英语中状语一般在句末尾,而汉语中一般在谓语动词前。

等等,还有很多,不过我都想不起来了。

㈤ 英语语言的发展史

希望满意并采纳: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英语(Old English),中世纪英语(Middle English)和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

古英语(449--1100)。有记载的英语语言起始于449年,当时包括央格鲁-撒克逊人(Angles-Saxons)在内的德国部落入侵大不列颠。他们把原来的居民凯尔特人(the Celts)赶到不列颠的北部和西部角落。凯尔特人的领袖King Arthur带领部队勇敢作战,英勇抗击德国入侵者。这之后在不列颠岛上央格鲁人、撒克逊人和一些德国部落都说着各自的英语。尽管85%的古英语词汇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一些常用词汇如:child, foot, house, man, sun等等还是保留下来。和现代英语相比,古英语中的外来词很少,但派生词缀较多。古英语中还有较多描述性的复合词。如“音乐”是earsport;“世界”是age of man。在著名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中对此有详尽描述。

787年,来自丹麦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北欧海盗(the Vikings)陆续进入英国。在之后的三百年里,他们袭击、侵占了大部分的英格兰。北欧海盗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是他们带来了代词they、their、them等;/g/ /k/的发音;甚至包括husband、window这样的词。古英语无论从发音还是拼写上都与现代英语大相径庭。

中世纪英语(1100――1500)。1066年的诺曼底征服事件在英语语言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在这年,威廉带领军队从法国诺曼底省出发,穿过英吉利海峡,想在英国称王并在伦敦成立一个法国法庭。之后的近三百年里,法语一直是英国的官方语言,成为统治阶级用语,而平民百姓说的英语被认为市低等语言。到1300年左右,法语的使用开始减少。到14世纪末期,英语又重新成为官方语言。乔叟写于14世纪末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在近四百年时间里,诺曼人给英语带来了近一万的外来词,深深影响了英国人的社会和生活。英语语言在这一时期借用了较多法语中的派生词缀,如-able, -ess。当然也有一些拉丁语直接进入英语,而且多用于书面语。由于贸易的发展,还有少量的荷兰词语在这时期融入英语中。

中世纪英语的语音变化较少,但句法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词序,并且扩展了情态动词、助词结构。不规则动词越来越少,很多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也趋向规则化。到1000年,语言使用中已确定了-s作为名词复数的构成,而古英语中曾以-en结尾表示复数便渐渐不再被人们使用。

现代英语(1500――至今)。1476年,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在英国开始引进印刷机的使用,标志着中世纪英语转入现代英语阶段。由于读物数量的增多,范围扩大,词汇拼写开始趋向规范化,标准化,固定化。这样一来,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差距扩大。另外,随着探险、殖民、以及贸易等各方面走向世界化,给现代英语带来一定的冲击。超过50种语言的外来词涌入英语,如阿拉伯语,法语,德语,荷兰语,俄语,希伯来语,西班牙语,汉语,意大利语等。

为体现英语语言的威望,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有更多的拉丁和希腊词汇加入英语,象congratulate, democracy, ecation等来自拉丁语;catastrophe, encyclopedia, thermometer 来自希腊语。一些现代希腊语、拉丁语中的科技用语如aspirin, vaccinate也被当作英语使用。另外,一些外来语(如criterion, focus)仍保留了原来词语的复数形式。还有一些更保留了当时的拼写和发音。

㈥ 英汉语言对比

你的问题太大了,建议你去读下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发展史,有兴趣再去研专究下语言学属等学科。这里只能简单概括的说下:两种语言同样学五年,英语好学,两种语言同样学十年,汉语好学。英语的词汇量约有三百万,常用单词三五万,但汉语常用字约三千,未学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汉语有着无与伦比的信息承载优势,若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未来的世界定是汉语的世界。

㈦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英语和汉语毕竟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并不仅仅是语言本文化的载体。从翻译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形态结构和表现手段上均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能够直接进行对等转换的现象实不多见。不少情况下,译者都需要认真把握原作的意义及文体、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行文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忠实于原文意义,又不会出现翻译腔或翻译症等表述方面的问题。一般认为,英语是一种静态语言,名词和介词使用较多,动词的使用频率及场合远远不及汉语,而汉语作为动态语言往往会连续使用动词,且不像英语句子那样可以确定核心谓语动词。鉴于此,在英译汉过程中,动词使用频率上的差异要求译者必须进行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此外,英语是屈折语,动词受主谓关系、时态、语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没有形式上的屈折变化,可以灵活方便地在句中多次连续出现,从而应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较高,使汉语呈现出动态特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理解原作者的意图,也会帮助我们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的意义,提升翻译能力。根据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本章将从词义、语法和思维三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对比。1.英汉词义对比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基石。英语和汉语在词汇使用和词义表达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一词多义是这两种语言共同的基本特征。英语同汉语一样,大多数的词汇都是多义词,而且词汇的使用频率越高,词汇随之衍生的词义也就越丰富。

㈧ 从哪些方面比较英汉语言文化

语言与文化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二、文化的定义与分类三、文化的构成要素 交际中中西观念比较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汉语言的影响二、中西价值观比较三、中西时间观比较四、中西空间观比较英汉语言差异比较一、英汉语言的发展历史二、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 中西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比较一、历史文化的影响二、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宗教信仰的影响四、英汉语言的相互影响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比较一、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分类二、英汉色彩词汇文化差异三、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四、英汉数字语言的文化差异英汉语言中句法结构比较一、形合和意合——英汉句法最基本的差别二、英汉句法差异三、英语句子特点 英汉篇章结构比较一、英汉段落结构比较二、英汉段落意义连贯比较三、英汉文体风格的差异总的来说,可以从四大类来比较,供你参考:1.地域文化2.历史文化3.风俗习俗4.宗教信仰

㈨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分析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的对比分析。最主要就是他们的语法的整体的构思不是太他一样

阅读全文

与英汉语言的发展历史对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