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军事武器历史发展

军事武器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7 13:05:07

❶ 中国武器发展史是怎样的

从49年开始的收缴枪械开始到目前的信息化武器体系发展。

中国武器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❷ 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史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轻武器又是武器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步枪的发展,始终密切配合部队的作战需要,基本上实现了定型一代、装备一代,研制一代、更新一代;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仿制、自行设计、独立自主研究阶段

仿制阶段

53式7.62mm步骑枪

1953年式7.62mm步骑枪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mm卡宾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mm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操作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已明显不适合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和56式7.62mm冲锋枪(突击步枪)

1956年式7.62mm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比53式步骑枪迈进了一大步,半自动射击操作方便,增强了火力。因使用中间型枪弹,威力有所减小。该枪射击精度良好,质量轻,后坐力小,机构动作可靠,外型流畅美观,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大量生产。特别是半自动射击方式,枪管较长,带有刺刀,在中远距离上可有效命中目标。在接近距离上可拚刺格斗,具有传统步枪的特点。但按现代战争的要求,火力嫌不足,枪太长。同时仿制的56式冲锋枪是可单、连发射击的全自动武器,使用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同的枪弹。

1956年式7.62mm冲锋枪
56式冲锋枪的最大特点是火力猛烈,动作确实可靠,能适应在特殊的环境、气象条件下作战。全枪较短,便于携带操作,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训练维修。
56式冲锋枪自装备以来,深受部队欢迎,直到今天仍有部分在装。然而该枪也有明显的不足,为了突出射击动作的可靠性,自动机运动能量偏大,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稍差,点射更难以掌握,该枪质量也偏重。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

1956-1式7.62mm冲锋枪
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承制工厂还请来了苏联专家现场指导。国家成立了兵器工业部,改建新建兵工厂。工人、技术人员在试制、生产实践中得到学习、锻炼,高等专业学校也不断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一支实力强大的兵工队伍成长起来了。由我国自行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装备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促进了我军正规化建设,在保卫国家的几次边界自卫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行研制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3式自动步枪所具备的良好性能,方便的勤务使用性和综合了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优点,使该枪在装备部队后深受欢迎,很快被批准全军装备,替代56式半自动步枪,各枪厂在几年内生产一百多万支。

1963年式7.62mm自动步枪

然而,63式自动步枪生不逢时,其生产装备的高峰期正处于“十年动乱”中,一切正常秩序均被打乱,更改审批制度形同虚设,一切经过试验的规定也未能遵守,以致在短时间内更改产品设计图达700多处。
经过一系列大修大改以后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已经面目全非了。该枪装备到部队后,反映强烈,最主要的问题是射击精度太差,校枪以后常发生变化,不得不经常校枪。有的战士说“坐不得车,过不得夜”,意思是枪校好后放一段时间,或打靶坐车等外部震动都会变化,说明了枪的不稳定性。另外也反映枪托颈部及两侧面容易断裂,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冒火星,甚至伤及射手等重大质量问题,并普遍反映外形粗笨,没有半自动步枪美观。

1978年,上级根据部队意见,作出了撤装63式自动步枪的决定。部队不得不重新换上56式半自动步枪,工厂又恢复了半自动步枪生产。
导致63式撤装的直接原因是质量太差。但是也有潜在的原因,就是战术思想发生了变化,63式自动步枪已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战术技术要求。
63式从盛到衰的教训是很大的。
第一,在设计或研制一项武器之前必须经过充分、切实的战术技术论证,提出确切的能符合该武器预计装备期的战术技术要求,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论证体系,那种想当然、长官意志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第二,符合要求的武器定型后,必须严格按照定型资料文件进行生产。在生产装备过程中,对部队反映的意见应积极慎重地处理;对生产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必须以确保武器性能为前提,一切经过试验证明其实际成效后妥善处理。因此,必须有健全的足,更促进了研制以突击步枪为主体枪的班用枪族的进程。

81式枪族
我国第一个班用枪族于1981年设计定型,命名为81式7.62mm班用枪族。它包括81式7.62mm步枪(木托)、81-1式7.62mm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mm轻机枪。

1981年式7.62mm自动步枪

81式枪族自装备以来,以其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操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深受部队欢迎,并经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实战考验。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小口径枪族的开端——QBZ-87式5.8mm枪族

自美国率先装备小口径步枪以后,步枪小口径化成为了一种新的浪潮,我国也加速了这方面的发展,继81式枪族之后,1987年5.8MM枪弹和枪族定型,初步实现了步兵武器的小口径化和枪族化。

1987年式5.8mm自动步枪

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从90年代开始,独立研制小口径枪族已是兵工战线和部队的强烈愿望,从战术需求到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我国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小口径枪/弹药全系统研究。当时国外小口径枪族已经出现并装备部队,我国没有走仿制的老路,而是坚持了高起点、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研制方向,为慎重起见,仅论证、试验并选定口径历时七、八年,直到1987年小口径枪弹设计定型,命名为87式5.8mm枪弹。

我国的步枪发展,在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阶段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掌握了武器的特性,认清了现代世界轻武器的发展方向。先后定型了81式7.62mm枪族和87式5.8mm枪族及外贸产品这些都为独立研制新一代5.8mm枪族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1995年式5.8mm步枪

新5.8mm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新5.8mm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都在这里

❸ 介绍下世界枪械发展史

1、1259年中国制成的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

2、14世纪出现火门枪,15世纪出现火绳枪,16世纪出现燧石枪(又称燧发枪)。

3、19世纪初出现击发枪,19世纪中叶出现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装击针枪,19世纪下半叶出现弹仓枪,19世纪末出现自动枪械。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枪械本身由前装到后装,由滑膛到线膛,由非自动到自动,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4、19世纪中叶以前,枪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点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纪末开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枪械的品种由少到多,重量逐渐减轻,口径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远,射速也逐渐提高。

(3)军事武器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枪械分类:手枪、步枪、卡宾枪、冲锋枪、机枪、 霰弹枪、其他。

1、手枪

单手持的小型枪械,其他枪械一律可称为长枪。

左轮手枪(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转动弹仓,但不具退壳功能,一次可以装填约五至八发子弹的手枪。

单发手枪:指没有供弹具的手枪,子弹只能预先装在膛部。

单管单发手枪,击发一次后必须重新装填的手枪,通常用于竞赛或狩猎。

多管单发手枪,虽然膛室都只能预装一发子弹,但有两个或以上的枪管,所以仍然是多发式手枪,通常用于特殊目的如狩猎、自卫和暗杀。

中国的警用转轮手枪

手动手枪:安装多发子弹,但必须手动退壳的手枪。

半自动手枪(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动装填,但只能单发射击的手枪。

全自动手枪(英文:Machine Pistol):支持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的手枪。部分型号被认为是冲锋枪。

2、机枪

本来泛指连发的枪械,现代专指较大的适应持续连发枪械。

轻机枪:可由单兵操控的轻型机枪。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当作轻机枪与中型机枪使用的枪种。

中型机枪(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于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的枪种。

重机枪(英文:Heavy Machine Gun):拥有固定角架、大口径的机枪。

高射机枪(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装高射专用脚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目标的重机枪。

加特林机枪(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拥有多个枪管的机枪。最早期的加特林机枪拥有十个枪管,以手摇方式射击。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❹ 中国古代军事兵器是如何演变的

近日去参观了博物馆,发现其中收藏的有很多古时候的兵器,每个时代的兵器必然与当时时代的发展水平等相关,从侧面反映出了每个朝代的历史,那么中国古代军事兵器是如何演变的呢?

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部落氏族等群体之间打仗时所使用的武器都是石兵器。士兵器主要是用石、骨、角、木、竹等材料,仿照动物的角、爪、鸟喙等形状,采用刮削、磨琢等方法,制成最早的兵器,或者说是胚胎形的兵器。它们以石制的为多,所以称作石兵器。这类制品出土的不少,主要有石戈、石矛、石斧、石铲、石镞、石匕首、骨制标枪头等,有的还把石刀嵌入骨制的长柄中。这些石兵器,大致经过选材、打制、磨琢、钻孔、穿槽等工序制作而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逐渐的从原始社会过度到了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开始发展,人民掌握了冶铜技术。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提高,青铜兵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制品有长杆格斗兵器戈、矛、斧,卫体兵器短柄刀、剑,射远的复合兵器弓箭,防护装具皮甲、盾等。商代以后,铜的采掘和青铜冶铸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

《考工记》的"冶氏"、"桃氏"、"函人"、"庐人"、"弓人"等条,还记录了杀失、剑、甲、戈戟、矛、弓等一些兵器的材料选择、尺寸大小、形制构造和规范等内容,表明当时制造的兵器已经向标准化迈出了最初的一步。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和三晋地区,已经使用剑、矛、戟等钢铁兵器和用于防护的铁片兜繁。

到了西汉,由于淬火技术的普遍推广,钢铁兵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军队装备钢铁兵器的比例不断上升。考古界在西安市汉都长安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座建于汉高祖时的兵器库,内藏铁制的刀、剑、矛、戟和大量箭镞,数量远远超过了青铜兵器,生动地反映了铜兵器和钢铁兵器的消长情况。

从东汉到唐宋,钢铁兵器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坚韧锋利的各种钢铁兵器层出不穷。步兵使用刀、盾作战,具有攻防兼备的作用。骑兵使用双刃马?,可直透敌兵的铠甲。射远兵器弩,继西汉出现带刻度的望山后,又在东汉出现了腰开弩;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181-234)创制了连弩,使蜀军的射远兵器得到了很大改善;到唐代,射远的强弩已经发展成为重型的床弩,杀伤力大大增强。晋代创制的马蹬,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使用,提高了骑兵的骑术和战斗力。

北宋时期,中国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槊、棒、鞭、锏、锤、挝、拐子、流星等。

同时,在宋朝时期,随着火药的进步发展,中国开始出现了火器。

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北宋初年,火药武器开始用于战争。从此,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又升起了弥漫的硝烟,传来了火器的爆炸声响,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火器和冷兵器并用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火器可以分三个发展阶段:初级火器的创制,火铳的发明和发展,火绳枪炮和传统火器同时发展。其代表兵器主要有:火铳、佛朗机、鸟铳等。

而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门户开放,近代兵器开始传入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相应结束。

❺ 中国的战略武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装备发展状况和经验教训
50年代,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走过了一段仿制定型的历程。仅陆军装备就仿制定型生产了各类武器、弹药50多种,初步实现了陆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制式化。这是我国近代武器装备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在苏联政府全面毁约停援之后,我国完全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武器装备的道路。在短短的12年里,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常规武器装备也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技术引进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是“旅沪”级舰船的建造和“强-5”强击机的改进。广大读者都知道,这两种型号的平台,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就总体设计思想而言,完全体现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特色。引进国外技术、规范必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加以改造、吸收并进行“系统集成”,使之成为我国装备系统的一部分,绝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将受制于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都不能依赖引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人家也不会卖给你。我们绝不排斥一切可能条件下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争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搭配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军队无一例外。这方面,各国的差异很大。美国的高档武器装备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中档武器装备的比例较大,低档装备的比例很小。俄罗斯则更重视高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出口,自己装备的高档装备却不多。我军引进数量极少的高档装备,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使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的体系配置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低档武器装备体系不仅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且也使它的内在质量配置更加合理。

武器装备研制实行“一体化设计”是由于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系统”而提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只考虑“打”的问题,而忽视运输、技术保障等与“打”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使装备部队了,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因此,在发展武器装备时必须严格实行“一体化设计”,保证使配套装备、设施、仪器、仪表等能够同步装备部队,迅速形成部队战斗力。

然而多种原因会造成装备研制周期过长,比如前期技术储备不足、经费投入不到位、生产工艺落后,或者一味追求先进性造成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而延误了时间等等。1957-1959年,美国三军因论证不充分,就造成了装备采办过程中重复、过时而被取消的31种重要武器计划,浪费了35亿美元。70年代,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但仍有21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费超支21%以上。我国也有因技术储备不足和生产工艺不过关而造成装备研制失败的事例。1958年,我国曾进行过“东风”107型和“东风”113型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试制,但因战术技术要求过高,脱离当时航空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得不中途停止研制,浪费了经费、资源和时间。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二、“杀手锏”武器与体系对抗

“杀手锏”是对敌具有巨大震慑作用,可以取得巨大杀伤效果的武器;体系对抗是全面发展陆、海、空军和战略武器,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应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思路,但两者不对立。“杀手锏”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杀手锏”,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并且可以带动装备体系更快地发展,使体系对抗的能力上一个档次。在这方面我国是有成功经验的,曾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导弹、原子弹,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中战略核武器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三个大国之一,就没有这样的地位。

体系对抗的思想,是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新思路。作为一个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必须树立“强敌对抗”的思想,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应当全面建设装备体系。在军费紧张、科技力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几种“杀手锏”武器。但必须指出,武器装备发展应当树立大系统观,绝不能在系统之外再去发展独立的“杀手锏”武器,而应当把“杀手锏”作为装备大系统的一部分,使“杀手锏”和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统一起来。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是指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跨越发达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或二三个历史阶段,而直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军事技术是很难实现“跃迁式”发展的,必须严格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分类方法,坚持国内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近期与中长期相结合、重点发展与技术领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研制新武器和改进在役装备提供必需的技术准备。

军事技术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加以引进,但引进的大都是二三流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即使引进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会因为国内的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消化、吸收,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跃迁式”发展。武器装备也是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国内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上研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本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建立在本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指望“买”来的“跃迁式”发展。

至于“跃迁式”发展与循序渐进模式之间的效费比孰优孰劣,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实施跨阶段的“跃迁式”发展,是有很大风险的,常常会欲速不达。就我个人的看法,尽量不要做出超越阶段的选择。即使选择,象有些人所说的跨越常规排水型舰队模式,直接过渡到以大型导弹地效应飞艇和深V型舰船等平台为主的舰队结构;跨越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反导模式,直接发展射束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新的反导模式,也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慎重决策。因为各国还都有很多技术难点没有突破,还要走很长的路。

三、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最终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将朝着综合化和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枪械、火炮、坦克仍将是未来陆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装备,但其弹药尤其是火炮和坦克炮弹药将逐步实现制导化,武装直升机已成为立体化陆战场的空中打击力量,作战指挥也将实现自动化。作战飞机的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驾驶飞机将加入对地攻击的行列,电子对抗飞机、空中预警飞机、空中侦察飞机也将成为作战飞机的一部分。

从长远看,还是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既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旦战争不可避免,还可以用高技术武器毁伤敌人,尽量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技术优势已成为一种战争优势,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成为战场上的胜者。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武器。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讲,高技术武器的确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但是,它还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军事效益的一面。如果简单地对单件武器装备的价格做比较,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价格的确显得“十分昂贵”。但只要认真地算一笔细帐就会看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经济效益却高出常规技术兵器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常规技术兵器的战场毁伤率是很高的,造成人员、装备的损失也很惨重。高技术武器则不同,它实施非接触式的远程打击,或在敌射界外实施攻击,人员、装备的损失很小。这笔帐算下来,恐怕就不会再认为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了,反而会感到它比常规技术兵器“便宜”得多。

用成熟技术改造大量现役装备、弹药,是大幅度提高装备性能的有效方法。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很多,最典型的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众所周知,B-52飞机于1948年立项设计,1952年交付部队,1967年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亮相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也都有上佳表现。B-52早已于1958年停止生产,但美军坚持用成熟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现共有八种型号,使B-52飞机成为一株“常青树”,也树立了改造现役装备的成功典范。

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装置、可控弹翼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将其改装成为精确制导弹药,的确是大幅度提高现有普通航弹效费比的有效途径,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当大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但是,改造现役装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必须是利用已成熟的技术,而不是重新研制;另一个是现役装备确有改造价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但不能提高现有装备的效费比,反而会增加新的投入,造成新的浪费和负担。

❻ 中国火药军事武器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宋有什么武器,明又有什么武器

给你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上下两部。很不错

❼ 军事力量的发展历史

欧洲一直是世界经济与科技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近代空军和海军的发源地,其经济实力和军工科技足以与美国抗衡
欧盟一体化军事力量仍处于建设之中,西欧传统强国远距离投送能力有限,而且“北约”的通信指挥、后勤保障、侦查监视、指挥管理等诸体系的组织与技术保障均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英法两国均拥有完善、发达的军事工业体系,工业基础和军事科技实力雄厚,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很强。 法国能设计制造先进的战斗机、装甲车辆、核动力航空母舰、潜艇在内的各种先进武器与各种配套的雷达、电子设备、军事情报装置和通信系统、探测系统。
英法两国战略核力量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美国相比。 中国在建国初期国家底子薄,“一穷二白”,十年“文革”给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干扰,八十年代国家进行战略调整,二代中央领导提出:“军队要忍耐”。军事建设让步于国民经济建设,国家把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
那时中国与西方关系已经开始缓和,国际政治形势有利,国家抓住时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西方国家展开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很多武器装备和技术,国家少走了很多弯路。军事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在困境中艰难发展,大部分国防关键项目缺乏资金,或者由于历史原因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而下马,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国家尽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军工重点项目。很多与军事有关的科研所、设计所、工厂陷入困境,大多数单位开始下海经商,或者转产,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全球风云突变,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国际强权政治集团倚仗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在全球挑起了数次局部战争,影响深远。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国看到了人民解放军和西方强国军队的巨大差距,并认识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国家开始逐步调整国防发展战略以应对数次由美国引领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狂挑衅让国家感到了军事建设的急迫性,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更让国家体会到了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危机就在身边。“我们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在富国的同时实现强军的极端重要性。”党和国家开始全面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防战略,加大了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力度和投入。
由于中国这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资源投入军队建设,对外交流渠道相对过去更加宽广。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和全国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得到大大缓解。由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慢慢好转,现实军事压力有所降低,军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过数次裁军后(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形成了规模适度,组织结构合理的局面,拥有230万正规军,这是一个符合国情的军队规模,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和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在军队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再继续裁军反而会削弱国防力量。中国的国防动员能力非常强,有很强的国土防御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已对外公开宣布:“中国已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战装备、保障装备和电子信息装备协调配套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人民解放军已经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中国的军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及西方,技术储备不足,例如:材料、发动机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导弹技术等。中国在跟踪、学习世界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有很多创新,拥有比较强的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和系统整合及仿制、吸收能力。国家在积极学习西方的同时重视做好技术储备,重视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努力提高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活力。国家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社会资本进入部分军工领域,但是军事工业发展有周期长,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社会资本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装备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武器装备的打击能力较弱,缺乏高技术条件下大规模联合作战的经验,大规模、远距离的兵力投送能力不强,空中战略投送能力不高。
陆军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代差,但是陆军航空兵力量弱小,各型直升飞机装备数量很少空军现代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全面空战和有限的对地对海攻防兼备的力量,但是与西方强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新中国海军建设的起点不高,长期以来国家对海军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海军在装备建设、作战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远洋作战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具备在远海与海上强国进行对抗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先进的陆基核弹道导弹,相对于其他核大国只有有限的核威慑能力,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导弹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海基核力量正处于稳步发展中。战略力量是镇国之宝,没有“两弹一星一艇”就没有中国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日益上升的大国地位与落后的军事实力不相称,人民解放军正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军队承担的任务比过去更加繁重: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抗击自然灾害、反恐维稳、联合军演等。面对日趋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党和国家给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处于人力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公开的规划:将于2020年实现初步机械化,2050年实现信息化。重点发展海军和空军,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在新军事变革思想的指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建军道路,坚持“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军队的历史使命就应延伸到哪里”,努力提高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解放军积极对外宣传:对外增加军事透明度,进行各种各样的军队开放活动,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宣传军队建设情况、军队文化等。
解放军高度重视保密工作,注意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内部的各种腐败情况日益严重,军队加强了反腐倡廉建设,制定了反腐败远景规划,完善对各级干部的审计监督工作。
中国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相比,总体军事实力差距悬殊,并且这个差距仍在继续拉大。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还需要数十年才能赶上美国,而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业水平最集中体现在军队装备水平上,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保有对中国的绝对军事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重而道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相对弱小的情况下仍然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军方针和国防建设原则。中国的长远建军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一支与国家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中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奉行防御性质的国防政策,不当头,不称霸;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❽ 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拜托各位大神

共分四个阶段! 一: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版的权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 二: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 三: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四: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监天之鹰、长空利箭!

求采纳

❾ 军事机械装备发展史

这个分类太宽泛了,你说的机械装备具体是指哪一类?武器?运输设备?工程设备?要知道每一个小分类都可能得写几本书才说的明白的;

如果仅仅以大的历史阶段分的话,几个主要的阶段:

1,冷兵器阶段
从最早的单纯人力的冷兵器,到后来出现了大型的攻城器械,再到出现了部分的火药兵器的和冷兵器混杂的时代;
动力全部是人力或者畜力;

2,火药兵器时代
这个应该是从上述时期,到二战,出现大规模摩托化,机械化作战的阶段。这个时候,战士的武器基本换成火枪和火炮,但是动力依旧是人力或者畜力。海军出现,并最早实现了机械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战时期出现了战列舰,这是早于陆军形成了机械化;

3,机械化战争
这个主要指的是摩托化,机械化作战,典型时期是二战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
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是需要在汽车,坦克,装甲车的有力支持下才能进行的。并且形成,完善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力量,完成空地一体作战的雏形。

4,现代化战争
这个主要标志是信息化,也就是从美军早先提出的C3I系统过渡到后来的C4ISR体系,从单兵到兵团,从单个战机到整个空军力量,单个舰船到整个舰队都是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共享资源,并且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
第一次海湾战争是这个类型的战争刚刚有概念的时候,而到了第二次海湾战争时,美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了。

以上,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军事武器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