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国家公园发展历史

国家公园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7 11:46:05

㈠ 阳明山国家公园的历史沿革

阳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的山版区,而非单指某座山峰权。名称由来因清朝时期此地官府忧虑贼寇可匿于林中窃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烧山满因此整个山区只能长出五节芒这类的芒草。
1932年日本侵略时期成立“大屯国立公园协会”,将大屯山地区列入所谓“国立公园”的范围。1937年12月27日,“大屯国立公园”与“次高太鲁阁”、“新高阿里山”两处“国立公园”同时成立,直到日本战败。唯当时的“大屯国立公园”尚包括淡水河对岸的观音山。
1950年,蒋介石为纪念明代学者王阳明,将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原名草山的山区改名为阳明山。1962年,当时的台湾省公共工程局开始规划阳明山国家公园,初步规划面积为28,400公顷,包括北海岸、观音山与大屯火山群。
1985年9月16日,经过多年规划并解决土地资源纠纷后,阳明山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其范围以大屯火山汇的中心地带为主,并未包含初期规划中的观音山,北海岸亦不含之。2002年10月17日,上述两地区另行由台湾“交通部观光局”规划成立北海岸及观音山国家风景区。

㈡ 化石林国家公园的历史

化石林国家公园于1906年12月8日经由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宣布成立为美国版一国家保护区(权National Monument),这在当时是美国第二个国家保护区。美国国会在1962年12月9日通过投票,决定将其升格为国家公园。

㈢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的历史渊源

挪威考古学者兼人类学者海约达赫尔对拉帕努伊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他用西印度轻木做成木筏,用芦苇做船,在海上成功地行驶。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了古代人类,按推算是原始人,完全能够用这种船进行远距离间的接触与交往。 目前已发现印加社会前期,玻利维亚境内的喀喀湖附近的蒂瓦那河与复活节岛之间曾有过联络。另外与秘鲁也似曾有过连系。据说西班牙征服者在秘鲁曾耳闻有一个遥远的西方的岛国的存在之传说。最初的探险者们在复活节岛发现的芦苇,还有些蔬菜如:马铃薯、丝兰等,这类植物原先都生长在南美一带的。复活节岛上传说长着长耳朵的都来自东方,在他们之后,从西方又来了短耳朵的。这一传说提示了最早的定居者来自印加之前的拉丁美洲(目前已知道那里的人们确实总要把耳朵拉长),随后而来的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推翻了那些被宗教迷惑住了心窃的长耳朵人。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航行经过这里再次发现了这个岛,因为那天是耶稣复活节,于是被命名为“复活节岛”,这个小岛的名称就这样沿用了下来。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开始到岛上抓拉帕努伊人当奴隶。起初还只是偶尔为之,1862年,秘鲁海盗乘八艘船只而来,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些人被运到秘鲁,卖给了当地奴隶主。
在国际舆论的谴责下,秘鲁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隶贩子将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在返回复活节岛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纷纷病死,只有15人回到家乡。这15人也把天花带到了复活节岛。传说中的创始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Matu'a)的最后一批后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长、祭司也都死去了。岛上居民只剩下了数百人。第二年法国传教士踏上复活节岛,轻而易举地就把灾难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时也彻底地消灭了岛上的文化。他们下令烧毁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现在幸存的25块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来的。
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1888年也是复活节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并复活节岛,将岛上大部分土地租给牧羊公司,一直持续到1953年,牧羊使岛上土地更加贫瘠。今天的岛上人口上升到2千多人,但只有5%的学龄儿童讲拉帕努伊语。
岛上几乎见不到妇女,而且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似乎钻入地底下洞穴中去了,使人看不见。1770年一队西班牙探险者们从秘鲁出发来此岛上时,也曾有过类似发现。岛上的人仍很友好,土地也耕耘得很好。然而事隔四年,当库柯船长到来时,情形截然不同了。原先既没有武器也没有战争的岛上,百无聊赖的人们,站在已经荒芜了的土地上,手持木棍与长矛,满怀敌意。那些巨大的石雕不再受人敬仰,被推翻在地。到了19世纪,这里成了奴隶贩子出没之处。直到复活节岛被侵犯,摧残,即将遭到毁灭的时候,西方世界才终于开始了对这里一切的研究,研究岛上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
西方传教士向岛上幸存者们传播基督教,说服他们放弃对梅克·梅克神的信仰而改信耶稣上帝。牧师在去传教时发现当地人的屋里都供着一种小神像,不过显然他们对这神像并不举行什么庄重的祭礼。后来发现了刻有象形文字的木板,这证明岛上的人是懂书写的。有一些这类木板意被判定为异教徒的宣传工具而遭毁坏。另外有一些则有幸被保存下来了。有些当地人称之为“荣戈—荣戈”(rongo-rongo)的经文,是一些刻写在木板上的文字,第一行先从左往右写,下一行则从右往左写,以此换行换方向地往下写。至于这些象形符号的含义,则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㈣ 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历史沿革

太鲁阁国家公园前身为日本侵略时期于1937年12月27日成立之所谓“次高太鲁阁国立回公园”。
1945年,国答立公园因日本战败而废止。 太鲁阁国家公园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横公路太鲁阁到天祥的立雾溪河谷,两岸皆由大理石
岩层构成,所以有大理石峡谷的称谓。国家公园内的游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中横公路东段沿线,如长春祠、太鲁阁峡谷、九曲洞、天祥,另外还有鬼斧神工的苏花公路清水断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风景据点、旅游圣地。 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也非常的复杂,园区内因原始森林面积宽广,同时也拥有许多生态资源,共有山椒鱼,莫氏树蛙,台湾黑熊,台湾猕猴猪,台湾穿山甲,山羌,水鹿,长鬃山羊等数百种动物生态,更有云杉林,台湾芦竹,冷杉林,箭竹草原,玉山圆柏及铁杉林等多种珍奇植物,为园区内的特有景观。
位在太鲁阁峡谷入口的麒麟文化遗址、立雾溪断崖古道,以及上下梅园山胞部落等,都值得研究与保存。

㈤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历史沿革


五亿年以来,约塞米蒂的地质情况从大洋底逐渐演变为绵延起伏的山地,并形成了陡峭的内华达山脉与深深的河流峡谷。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期带来的冰川曾覆盖山谷和峡谷,这种刮去与雕琢的力量使剩下的花岗岩仍显示着冰川运动的方向。大约一万年前,当最后的冰川终于融化,岩屑阻塞山谷创造了约塞米蒂湖(Lake Yosemite)。支流的小溪垂直落下悬崖,催生了公园的瀑布。沉淀物继续通过自然过程填湖,直到它最终形成了约塞米蒂山谷(Yosemite Valley)底。
当大地震让内华达山脉倾斜时,起源于白雪笼罩的山顶的马赛河悄悄地在山峦间切割出一条V形山谷,约塞米蒂由此诞生。
在约塞米蒂山谷被冰川覆盖,山谷呈U字型,两旁峭壁上到处可见由冰川切削过的痕迹,冰川退去后,约塞米蒂山谷曾经历多次泛滥,谷底形成一片冲积平原。
约塞米蒂的地质演化一直在继续,镜湖(Mirror Lake)慢慢地如约塞米蒂湖一样填充满了沉积物。在1996年,快乐岛岩崩仍在以160英里每小时运送8万吨岩石到谷底。
可能在多达一万年前,约塞米蒂谷内最早的居民——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就率先在该地区居住。较近代的部落(包括了大部分米沃克Miwok部族,但也含派尤特Paiute和其他)命名约塞米蒂谷为“阿瓦尼”(Ahwahnee),意为“张开大嘴的地方”,因此他们自称阿瓦尼奇人(Ahwahneechee)。这些当地人发展了丰富的文化,并经常与来自塞拉利昂(Sierra)东部的部落贸易。
相传一千多年以前,北美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在这片广袤的谷地里生息繁衍,“约塞米蒂”一词源自印第安语,意即灰熊,是当地印第安土著部落的图腾。
大约1850年在加利福尼亚山麓发现的黄金第一次把非原生移民带来了约塞米蒂谷。不幸的是,新来的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资源的冲突。在1851年,一个营的军队在任务中进入约塞米蒂,寻找美洲土著并结束了这场冲突。这次考察or远征(expedition)的医生,拉斐特·邦内尔(Lafayette Bunnell),带回了约塞米蒂山谷美丽和壮观的故事,于是这个鼓舞人心的地方很快传开了。在1855年,第一批游客参观了约塞米蒂。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骑马和马车来到约塞米蒂,企业家们看到机会在这个遥远的目的地提供商品和服务。不久,暂住的房间和家庭房屋被建造起来了,牲畜和果园也在草地安家。到1864年,有居民整年都住在约塞米蒂谷。
1857年,随着加州黄金潮引来的滚滚人流,首次揭开了这一地区的神秘面纱。
同样在大约1855年,在约塞米蒂南部的一个农场主,遇到了马里波萨林地(Mariposa Grove)的巨型红杉(Giant Sequoias)。农场主盖伦·克拉克(Galen Clark)对这些树木印象深刻,开始争取保护保护它们不被砍伐。不久之后,这一斗争包括了保护约塞米蒂流域。收集到摄影师卡尔顿·沃特金斯(Carlton Watkins)和美国参议员约翰(John Conness)的支持后,约塞米蒂资助项目(Yosemite Grant)被起草并向国会提交。在1864年南北战争期间,亚伯拉罕·林肯为供公众使用和保存签署了将约塞米蒂山谷和马里波萨县巨杉林作为第一个被国会独立分隔出来的预留地保护的拨款。(在最初几年里它是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州立公园)
在1889年,约翰·缪尔(John Muir)和世纪杂志(Century Magazine)的编辑罗伯特·安德伍德·约翰逊(Robert Underwood Johnson),对这个国家绵羊放牧的毁灭性影响日益关注,他们发起了一次成功的运动以说服国会在1890年把这一地区作为国家公园。1890年10月1日,美国国会留出超过1500平方英里的保护林地,很快作为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而著称。
1864年六月三十日,美国总统林肯为保护公园的原貌,将马里波萨县(Mariposa)约塞米蒂谷内的巨杉林划为为予以保护的地区,并设为美国第一个州立公园。苏格兰自然学家缪尔为保护约塞米蒂谷的环境献出毕生精力,促成了1890年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设立。因而优胜美地谷也被视为现代自然保护运动的发祥地。
在1906年,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把约塞米蒂补助区纳入其边界。在1916年,新创建成立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接管了经过美国骑兵(United States Cavalry)多年管理的400多个国家公园。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N(I)(III),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712-013。

㈥ 克鲁格国家公园的历史

今天南非境内共有抄18座国家公园,克鲁格袭位居第一。在动物保育、生态旅游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与研究方面,克鲁格也居世界领导地位。
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创建于1898年,由当时布耳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督保尔·克鲁格(Paul Kruger)所创立。保尔·克鲁格为了阻止当时日趋严重的偷猎现象,保护萨贝尔(Sable)河沿岸的野生动物,宣布将该地区划为动物保护区。随着保护区范围不断扩大,完美地保持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克鲁格是世界上自然环境保持最好的、动物品种最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㈦ 汤旺河国家公园的历史沿革

2008年10月14日,上面写着:“经过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批准,我国第一个国家专公园在黑龙江汤旺河正属式挂牌成立。”
拿到批文后,汤旺河区区长刘学进立刻在区文化宫组织了一次千人动员大会。站在台上,刘学进情绪有点激动,他大声地念道:“作为一名汤旺河人,我们要爱护自家的家园,保护国家的生态。”他把倡议书亲手发到每个人手中。“来的群众也很激动,自己的居住地成为了国家公园,他们很自豪,都跟着我一起喊。”那个刹那,刘学进一生难忘。
1872 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此后,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如今已在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1 万个国家公园。
按照西方各国通行的解释,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100 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公园。消息一公布,位于中国版图最北边的汤旺河一夜成名。

㈧ 死亡谷国家公园的历史沿革

在距今二百万年前,这座山谷还是曾经包含一片内海和380处的湿地,不过绝大部分带有盐版份,经过数权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原来苍翠的湖泊也早已变成干凅的山谷。
约在三百万年前,起因乃由于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而致,当时部分岩块突起成山,部分倾斜成谷。直至冰河时代,排山倒海的湖水灌入较低地势,淹没整个盆底,复经过几百万年火焰般日头的蒸熬酷晒,这个太古世纪遗留下来的大盐湖终于干涸而尽。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谷,只是一层层覆盖泥浆与岩盐层的堆积。

㈨ 宰恩国家公园的人类历史

考古学家将宰恩的人类历史分为四个文化时期,每个时期均有著独特的科技与社会结构。 人类存在的最原始证明可追溯至八千年前,其时此地有著小型的家庭群落,并进行著狩猎及采集活动。在大约2000年前,部分家庭开始种植玉米及其他农作物,并从此定居于此。过了不久,这些家庭聚居起来,建立起被称作普韦布洛(pueblo)的村庄。考古学家称此时期为古风时期,直至公元500年才结束。此时期的篮、索网及丝兰纤维凉鞋等遗迹已被发掘。此外,薄片石刀、钻及镖头等古工具亦出土了。镖头上有接连木杆的痕迹,故应为标枪,考古学家称之为“阿特拉托”(atlatl)。
在公元三百年左右,部分古部落演变为半游牧的阿纳萨齐文化(Anasazi)的分支,即编筐文化(Basketmakers)。编筐人聚居地通常有著以石或空树干制成的石箱(cists)与浅滩,部分亦有著地窖屋(pithouses)。在仅有有限的农业的情况下,其居民多为猎人及采集者,以补充食粮,而局部地区采集的松果则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及贸易品。 在阿纳萨齐与费瑞蒙印第安人离去后,Parrusits及少数南方派尤特人亚族定居于宰恩峡谷南方的维琴河谷达数百年之久。据传统与部分考古学证据显示,其为维琴河阿纳萨齐印第安人的努米克语亲戚。在这段被称作新古风时期的期间,Parrusits会季节性地在河谷的上下游处迁移,以搜索野生种子及坚果。部分人则会进行农耕与狩猎活动以补充其粮食。
有证据显示,Parrusits对宰恩峡谷内的巨型独石与激流极为崇拜。其亦相信巨型独石通由与岩石、动物、水及植物的沟通,掌控了其家园处的水流与发展。今天南派尤特人族群仍经常至公园内进行宗教仪式及采集植物。 其信史时期自18世纪始,其时具有欧美裔(Euro-American)血统的拓荒者来到南犹他州开拓并定居。多明格斯(Dominguez)与埃斯卡兰特(Escalante)两位教士于1776年10月13日通过今天的科罗布峡谷访客中心附近地带,成为首批踏足此地区的白人。在1826年,皮毛商人杰迪戴亚·史密斯(Jedediah Smith)为了探寻前往加利福尼亚的通道,率领著16人前往此地探索。其与其他由新墨西哥前来的商人开拓了旧西班牙小径(Old Spanish Trail)这一贸易路线,其中一段路程是沿著维琴河畔而行。约翰·弗雷蒙(John C. Fremont)舰长亦有写及其于1844年在此地区的旅程。
摩门教的开拓者与鲍威尔探险
在1850年代,摩门教农民与棉花业者由盐湖城一带来到维琴河畔定居,定为首批定居于此的白人。在1851年,摩门教徒以在科罗布峡谷处砍伐得来的木材,于帕罗宛(Parowan)与锡达城建设其家园,并放牧牛、羊及马。其冀望于此处觅得矿藏,并对科罗布的水源进行改道工桯,使之可以灌溉河谷下游的农作物。摩门教拓荒者将此地命名为科罗布(Kolob,摩门教中文官方译名“口拉卜”),此字出现在摩门教经典《无价珍珠》中的《亚伯拉罕书》第三章里,解为距离天主居住地最近的恒星。
在1858年,其将定居点向南扩展三十英里至下维琴河畔。同年,一名南派尤特导游带领著年轻的摩门教传教士与翻译员尼法·约翰生(Nephi Johnson)来到上维琴河地带及宰恩峡谷。约翰生写了一份对此地有利的报告,述及上维琴河盆地的农业发展潜力,并于该年终时再次来临,以寻找维琴镇。在1860年及1861年时,更多的定居者来到此地,并定居于罗克维尔(Rockville)与斯普林代尔(Springdale)两镇。然而,由河流引致的灾难性洪水,特别是1861年至1862年时的特大洪流、可耕地较少以及贫乏的土壤皆使在上维琴河畔的农务活动承受著极大风险。
在1861年或1862年时,约瑟夫·布雷克(Joseph Black)在宰恩峡谷进行了艰苦的旅程并被其美丽所吸引。其关于峡谷的故事在最初时被认为是言过其实,使得其邻居称此峡谷为“约瑟夫之荣冠”。以撒·毕乎宁(Issac Behunin)于1863年定居于宰恩峡谷底,其于该处种植谷类、烟草及果树。毕乎宁家庭在夏天时住在今天的锡安小屋(Zion Lodge)附近,而在冬天则居于斯普林代尔。宰恩之名,正是由以撒·毕乎宁据圣经里述及的和平之地而起的。
在接下来的数年,来此定居的家庭多了两个,并带来了牛与其他家禽。峡谷底从此成为农地直至宰恩于1909年成为国家保护区。
约翰·卫斯理·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在完成首次大峡谷旅程后,于1869年进入此地区探险。鲍威尔于1872年9月再次进入,并沿维琴河东支流(Parunaweap Canyon)向下朔至Shunesberg镇。其可能曾攀爬宰恩峡谷,并据其印象,以派尤特语命名此地为“Mukuntuweap”。同年,地质学家吉尔伯特(Grove Karl Gilbert),由于进行惠勒测勘(Wheeler Survey)的关系,沿维琴河北支流由纳瓦霍湖(Navajo Lake)下朔至宰恩峡谷,制作了首个有关“隘口”的倾斜纪录。其极有可能于过程里为此独特的部分命名。
鲍威尔测堪时的摄影师,杰克·奚勒斯(Jack Hillers)与詹姆士·芬尼摩(James Fennemore),于1872年春天首次探访了宰恩峡谷与科罗布高原。奚勒斯于1873年4月重临此地,并为“维琴河系列”相集拍摄更多的照片与立体照片。奚勒斯形容其为了拍摄这辑照片于峡谷里跋涉了四天并近乎死亡。地质学家克莱伦斯·达顿(Clarence Dutton)制作了此地区的地图,而画家威廉·H·霍姆斯(William H. Holmes)则绘画了此地的风景。 弗雷德里克·S·狄伦鲍(Frederick S. Dellenbaugh)所绘的峡谷画于1904年在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里展出,并于翌年被斯克里布纳杂志(Scribner's Magazine)所称赞。由此,及以前所创之照片、油画及报告,使得美国总统威廉·豪沃·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于1909年7月31日宣布成立Mukuntuweap国家保护区。在1917年,新成立的国家公园局的署理所长探访了此峡谷,并提议更名为“宰恩”,这于翌年完成。后来美国国会将其领域扩大并于1919年11月19日成立宰恩国家公园。科罗布峡谷地带则于1937年1月22日成为宰恩国家保护区,最后于1956年7月11日被合并至公园内。
在其成为国家公园前,因为地处偏僻,并且缺乏住宿设施及通往南犹他州的公路,所以甚少旅客前往。旧的马路于1910年左右开始升级为现代公路,而通往宰恩峡谷的大道亦于1917年建成,最远达到哥洛多(Grotto)。
由1917年夏天开始,旅游车可以抵达宰恩峡谷,与此同时,魏利氏营地(Wylie Camp)亦被建立,其为首个于宰恩峡谷内成立的露营地。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旗下的犹他州公园公司,于1923年购入了魏利氏营地,并且提供十日程的铁路或巴士旅程至宰恩、布莱斯、凯巴布高原及大峡谷的北缘。宰恩小屋群于1925年在魏利氏营地内建成。建筑师乔尔柏·斯坦利·安德伍(Gilbert Stanley Underwood)将宰恩小屋设计为具有“乡村风格”(Rustic Style)的建筑群,而犹他州公园公司则为建设工程提供资金。在1968年,小屋群的主要建筑曾因一场大火而被毁,但很快便重建起来。而与之分开的西部小屋(相片)则没受波及,并且被史迹地点国家注册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所收录。
犹他州九号高速公路(Utah State Route 9),别称宰恩-卡梅尔山高速公路,于1927年动工,以为史普林戴尔与长谷(Long Valley)间提供可靠的连接。其于1930年开通,并使公园的探访率及此地区的旅游业量大幅提升。此高速公路最著名的特色为长达1.1英里(1.8公里)的宰恩-卡梅尔山隧道,在宏伟的沙岩悬崖内,有著六道大型的弓形切口。而其中的之形道路使驾车的人可由隧道通往宰恩峡谷底。
在1896年,本地的农场主约翰·温德(John Winder)改进了美洲原住民所开辟的至回声谷(Echo Canyon)的小径使其可以骑马至东缘,并达至长谷。此小径于1925年再度被改进,并成为东缘小径。与此同时,西缘小径及女士山小径(Lady Mountain Trail)亦相继建成。汽车专用道亦被延展至吸纳娃瓦神庙(Temple of Sinawava),而距此一英里远,亦建有一条通往隘口的小径。翌年,仙女下凡峰小径(Angels Landing Trail)及横跨维琴河的两座吊桥亦建成。而隐藏谷(Hidden Canyon)小径则于1928年开通。西缘与东缘小径乃是为骑马游客所建,并在建设时炸毁了多处沙岩。
原森林守护所于1920年代在哥洛多成立。而一个真正的访客中心则于1950年代始建,其面向著维琴的神庙及塔。2000年,公园的设施重新设计,原访客中心所在处变成一间人类历史博物馆(相片),而访客中心则迁往南方入口处,并使用太阳能维持运作。 宰恩峡谷风景走廊(Zion Canyon Scenic Drive)为游客提供了一条由史普林戴尔通往宰恩峡谷的通道。在1990年代,峡谷隘口处的交通拥塞问题变得极为严重,于是一个公共运输系统于2000年时被引入,其采用以丙烷作为能量来源的区间车。由四月至十月,上宰恩峡容的风景走廊并不让私家车通过,而游客则须坐搭班次频密的区间车。这个计划为上峡谷区重朔了自然的宁静。
而五英里(八公里)长的科罗布峡谷公路则于1960年代中期落成,为通往公园的科罗布峡谷地区提供了一条风景走廊。

㈩ 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形成历史

科罗拉多河穿透了大峡谷层层累积的地表,抵达诺曼·麦克林口中的“时间地基”。只需看上一眼,十亿年的历史尽在眼前,包括远处河边的前武寒纪岩床,以及峡谷边缘只有一百万年历史的化石沙土。
地球上最古老的一些岩石就位于大峡谷底部。在数百米深的地方,岩石均由沉积物形成。这些岩石形成三亿年后,被巨大的地质力量抬起,形成一片广袤的山脉。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山渐渐被侵蚀为平原。大约十亿年前,平原再次升高,成为第二片群山。数百万年过去,这些山脉也在风雨的侵蚀下中慢慢消逝。
后来,整个地区沉入内海之中,而原始贝类则在海底变成化石,最终硬化为页岩。无数个日日夜夜之后,这片地区再次被抬升为高原;以前的海底隆起,成为山顶,而远古的岩石则被埋在了山下。
大约六百万年前,科罗拉多河开始渗透地表,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河水一寸寸冲刷,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大峡谷。 几个世纪前就有人住在峡谷中了,但首批来这里勘探的是13名科罗拉多探险队成员,他们在1540年左右到达这里。其中一名队员还曾写信抱怨,因为他的探险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不能继续深入大峡谷。19世纪50年代,美军派了一支勘探队进入该地区,1869年,独臂少校约翰·韦斯利·鲍威尔成为大峡谷历史上第一位现代探险家。
鲍威尔与一个勘探小组乘四艘船出发,勘测科罗拉多河与峡谷。这趟旅程虽令人激动,却令少校损失了两艘船。但他证明了大峡谷并不是禁区。鲍威尔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播,人们也开始对美国西南部产生兴趣。19世80年代,以机智和传奇闻名的勘探者约翰·汉斯,开始组织观光团游览大峡谷。
凭借丰富的地质奇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如今,大峡谷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

阅读全文

与国家公园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